2.起点和终点
起点终点文案
起点终点文案
1.如果你不努力,你的终点,也许只是别人的起点。
2.我们之间的距离,早就超越了空间, 如今是远之又远, 可走到哪里,依旧要用心衡量, 因为起点都是你。
3.心是情与爱的保险箱, 心是快乐痛苦的起点。
4.有些人不是赢在了起点,而是直接生在了终点。
5.起点永远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然而过程是痛苦的,这个历程中需要的是坚韧和毅力,最后的终点才是幸福.的。
6.你生活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你能到达哪里。
7.我是环绕着-个圆圈而行的, 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
8.他很想从起跑线开始, 但起跑线究竟在哪里?
9.起点慢了一点没关系,谁先到达终点才是胜者。
10.人生又何尝不是起点终点来来回回,反反复复。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
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
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作文范文(5篇)
起点和终点作文范文(5篇)起点和终点作文范文精选篇1从一个起点开始,终究会到达一个终点;而这个终点,亦是一个新的起点。
清晨,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时。
在这一天的起点,我跟随着太阳,站在黄山脚下,站在这趟旅程的起点。
我仰头,瞭望着那云雾缭绕的山巅,瞭望着我将会到达的终点。
“起程吧,”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走向山巅,走向终点,去看看,那不一样的风景。
”我踏上眼前的这条布满了青苔的石板小道,青苔上,似乎还挂着一些晶莹闪烁的露珠。
小道旁遍布着笔直的青松,那墨绿色,仿佛是毛笔蘸足了浓墨挥洒而出的,向山顶蔓延着。
晨雾渐渐散了,阳光也更足了。
越向上走,风景便越发的奇特。
奇松在这里生长,怪石在这里陈列。
石阶路不愿规规矩矩地趴在那里了,石阶立了起来,向前看,他如腾飞的巨龙一般,直冲云霄;向后看,脚下的石阶似乎是悬空立着的。
从这山腰处可以看到两旁的峭壁上,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
而松树,却弯弯曲曲的斜插在石缝中。
遒劲的根茎穿过岩石,裸露在空气中,如同老人的手,抓紧了石块,永不放松。
苍劲有力的枝干外包裹着一层灰褐色的,生满了树瘤与皲裂的树皮,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皮肤,那上面布满了褶皱与凸起的经脉,只有经历了日日夜夜的风吹雨打,才能锤炼出来这样刚韧的茎干。
即使脚下的岩石缺少它们所需的土壤与水分,他们依旧在努力,努力活下来,努力生长的更加强壮。
一轮红日渐渐西垂,这一天的终点就快到来了,我也即将走上这趟旅程的终点——山巅。
踏上山巅的这一刻,我被震撼了。
这里没有什么树木、花草,甚至都没有别的杂乱的石块,只有一块巨大的、平滑的岩石。
站在这里,眼前没有别的什么,只有远至天边的云海和一轮垂在天边的夕阳。
白色的云海被映红了,淡蓝的天空也被映红了,这里除了红色,就是白色,已经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云了,空旷的似乎只剩下自己一人。
重新走到这条小路的尽头,向下看这条小路,曲曲折折,又好像没有尽头一般。
从这里再下去,这个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那曾经的起点,又将会变成一个终点。
2起点和终点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 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思考问题。)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 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 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本课教材安排了一下三个环节: 聚焦(比谁跳得远); 探索(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 研讨(谁的纸青蛙跳得最远)。 这三个环节是层层推进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经历、幼儿园中的一些与科学 相关的活动,具备了基本的一些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但是这些方法和 能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 ,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 点与终点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学会标记起点和 终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 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梳理出正确的比较距离的步骤,建构起正确的测量方 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板块一、游戏导入,聚焦主题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跳远比赛吗? 谁愿意来试试?(请3位同学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第一步:画一条起跳线,将蛙头对齐起跳线,进行起跳。
第二步:当纸蛙落地时,要在纸蛙尾部画线。
第三步:用纸带做标记。
纸带一端标出起点,对齐起跳线,另一端画终点。
第四步:重复跳三次,记录纸蛙三次跳跃的距离。
3、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把跳得最远一次,用剪刀沿着终点线剪下,粘贴到活动手册。
三、研讨1、小组内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跳得越远。
2、观察张贴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明确关键词:起点、终点和距离3、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纸带一端对齐,比较长短。
纸带长,跳得距离远;纸带短,跳得距离就近。
4、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四、课堂练习1、一只青蛙从A跳到B,请画出起点和终点。
2、青蛙跳远比赛,最好的测量方法是(A )按步骤比赛在实验基础上研讨交流做练习的标识,比较距离大小。
总结课堂知识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课堂知识检测学生励志寄语: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五、拓展提高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谁飞机飞得远。
六、作业布置用纸带测量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
纸飞机比赛巩固知识点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200m运动场标准
200米运动场标准一、起点和终点1. 起点:位于运动场的直段上,距离跑道内沿至少3米(3m)。
起点线为白色,宽30厘米(cm),厚2厘米(cm)。
2. 终点:位于运动场的直段上,距离跑道内沿至少10米(10m)。
终点线为白色,宽60厘米(cm),厚4厘米(cm)。
二、弯道半径1. 弯道半径:运动场的弯道半径不得小于21.7米(m)。
2. 直段长度:运动场的直段长度不得小于111.88米(m)。
三、赛道宽度1. 赛道宽度:赛道宽度为1.2米(m)或1.37米(m),国际田联建议采用1.37米(m)的赛道宽度。
2. 跑道内沿:跑道内沿的周长应为200米(m),周长偏差不得超过±1.5米(m)。
四、跑道标线1. 跑道中心线:跑道中心线应为白色,线宽不得超过5厘米(cm),线宽偏差不得超过±2.5厘米(cm)。
2. 起跑线:起跑线应为白色,线宽不得超过5厘米(cm),线宽偏差不得超过±2.5厘米(cm)。
3. 终点线:终点线应为白色,线宽不得超过60厘米(cm),线宽偏差不得超过±3厘米(cm)。
4. 接力区:接力区应为白色虚线,线宽不得超过5厘米(cm),线宽偏差不得超过±2.5厘米(cm)。
5. 接力区标志:接力区标志应为白色虚线,线宽不得超过5厘米(cm),线宽偏差不得超过±2.5厘米(cm)。
每个标志长50厘米(cm),标志间距离为450厘米(cm)。
五、塑胶跑道1. 表面材料:跑道表面应使用环保材料制成,颜色应为鲜绿色或天蓝色。
表面材料应具有抗磨损、抗老化、抗紫外线等特点。
2. 厚度:塑胶跑道的厚度应在13毫米至17毫米之间。
如果使用混合型塑胶跑道,其厚度应为13毫米至17毫米之间,而短草地厚度应为8毫米至12毫米之间。
科学课件《起点和终点》精品PPT课件3
wǒ mēn kàn tiào yuǎn
我们看跳远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精品课件PPT3
1 2
zhōng dǐan
终点
qǐ dǐan
起点
1
2
jù lí 距离
qǐ dǐan hé zhōng dǐan
起点和终点
我会读
qǐ dǐan
起点
zhōng dǐan
终点
02
看着这些纸带,你知道了什 么?
你的青蛙三次跳的都一样远 么?
04
wǒ mēn qù hūo dòng 我们去活动
wán zhǐ fēi jī 玩纸飞机
谢谢大家!
1.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 。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 开,气 球会飞 走,引 导语: 玩过吗 ?请你 也来这 样玩一 玩,想 一想气 球为什 么会飞 出去。 2、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 呢?这 节课我 们就来 研究像 火箭那 样驱动 小车。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 关 5、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力,哪 些地方 需要减 少摩擦 力。 6、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 要这样 的设计 。 7.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 较宽, 行使稳 定。 8、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 用手在 桌面拖 动,说 说你的 感受。
wǒ mēn lái tǐ yàn 我们来体验
zài huí yì
再 回 忆! zhōng dǐan 终点
qǐ dǐan
起点
1
2
jù lí 距离
dāng píng wěi
当评委
小组里面比谁跳得远!
起点与终点经典短句
起点与终点经典短句1. 人生的起点是出生,终点是死亡。
2. 爱情的起点是相遇,终点是相守。
3. 旅行的起点是出发,终点是归来。
4. 学业的起点是入学,终点是毕业。
5. 竞赛的起点是报名,终点是冠军。
6. 创业的起点是创意,终点是成功。
7. 事业的起点是选择,终点是成就。
8. 交往的起点是认识,终点是友谊。
9. 婚姻的起点是婚礼,终点是白头偕老。
10. 职业的起点是聘用,终点是退休。
起点与终点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点,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事业上的追求,都离不开起点和终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而终点则代表着一个阶段的结束或目标的实现。
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列举起点与终点的经典短句。
1. 人生的起点是出生,终点是死亡。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经历成长、学习、工作、婚姻、子女等不同的生活阶段,最终走向终点——死亡。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因此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2. 爱情的起点是相遇,终点是相守。
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从相遇开始,经历相知、相爱,最终达到相守的终点。
爱情的起点是缘分的降临,终点是两颗心紧紧相连,共同度过一生。
3. 旅行的起点是出发,终点是归来。
旅行是人们放松身心、开阔眼界的方式之一,它从出发的起点开始,经历探索、体验,最终回到起点的终点。
旅行不仅能让人感受不同的风景和文化,还能丰富人们的人生经历和见识。
4. 学业的起点是入学,终点是毕业。
学习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从入学的起点开始,经历课堂学习、考试,最终达到毕业的终点。
学业的起点是知识的积累,终点是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
5. 竞赛的起点是报名,终点是冠军。
竞赛是人们展示自己才华和实力的舞台,它从报名的起点开始,经历赛前准备、比赛,最终争取冠军的终点。
竞赛的起点是勇气和信心,终点是胜利和荣誉。
6. 创业的起点是创意,终点是成功。
创业是追求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它从创意的起点开始,经历计划、筹资、运营,最终实现成功的终点。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起点和终点的概念1.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旅程、比赛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1.2 讲解:解释起点和终点的定义,强调它们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1.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找出起点和终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起点和终点在坐标系中的应用2.1 引入:介绍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坐标系中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2.2 讲解:讲解坐标系中起点和终点的表示方法,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 y)坐标。
2.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第三章:起点和终点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3.1 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
3.2 讲解:讲解几何图形中的起点和终点,如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圆的圆心等。
3.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识别几何图形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四章:起点和终点在函数图象中的应用4.1 引入: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在函数图象中的重要性。
4.2 讲解:讲解函数图象中的起点和终点,如一次函数的y轴截距等。
4.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找出函数图象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五章:起点和终点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5.1 引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路线规划、比赛计分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5.2 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5.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起点和终点在运动中的应用6.1 引入:通过观察运动员跑步、赛车等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6.2 讲解:讲解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的意义,如比赛中的起跑线和终点线。
6.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识别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七章:起点和终点在时间管理中的应用7.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实例,如计划安排、任务分配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时间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2.说一说:(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才能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天想比跳远,但不知道怎么比。
2.提问:你们能给它们出出主意吗?3.听学生发言,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板书学生的关键词:起点、距离、长度、终点……4.引导学生思考:(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5.小结:为了比赛公平,我们要确定起点和终点。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入上节课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恐龙设立跳远比赛的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确定起点和终点对比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青蛙跳远比赛1.试一试:每人领一个塑料青蛙玩具,让学生在桌上练习青蛙跳远。
2.说一说: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3.说一说: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教师活动21.恐龙们比赛跳远场地不够大,所以它们委托了跳远能手青蛙来代替它们比赛。
2.教师分发玩具青蛙,每人一个,让学生练习青蛙跳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青蛙跳跃一段距离。
3.提问: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引导小结:在青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青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青蛙跳了多远。
4.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我们通过画线的方式记录了青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青蛙的跳远距离进行比较。
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课件展示:全班要统一比赛标准。
4.试一试:确定青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5.比一比:(1)谁的青蛙跳得远?在纸带上画上起点、终点及时记录,每轮跳3次。
(2)小组内比较,确定“哪只青蛙跳得最远”。
5.比赛任务及要求:(1)画一条起跳线,看清青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
(2)弹跳青蛙,注意在青蛙的尾部画一条终点线。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2-2起点和终点作业课件教科版
2 起点和终点
二、快乐判一判。(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纸蛙跳远比赛的第一步是画一条起跳线,所有纸蛙的起跳位置都 要对齐这条线。 ( √ ) 2.纸蛙跳远比赛,我们应该在纸蛙起跳前的顶部和起跳后的尾部各 画一条竖线,测量这两条竖线之间的距离。 ( √ ) 3.在体育跳远比赛中,我们都要确定起跳点和终点。 ( √ ) 4.同一个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是一样的。 ( × ) 5.纸蛙跳远比赛中,摁的力度大一些,纸蛙跳得更远。 ( √ )
三、快乐连一连。 请将纸蛙跳远比赛的步骤按顺序连一连。
①
画终点线
②
折纸青蛙
③
画起跳线
④
在纸带上标出跳了多远
⑤
开始比赛
高考作文素材:起点和终点
高考作文素材:起点和终点(一)起点和终点主题的名言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3.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
(培根)4.法律的终点便是暴政的起点。
(洛克)5.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
(余秋雨)6.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
(梭罗)7.无路可走的时候,就不断回到原点。
(东野圭吾)8.很多人,起点相同,终点却大相径庭。
(川西琴子)9.你真正的凯旋,在于你不断地毁坏你的凯旋门。
(阿多尼斯)10.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
(村上春树)11.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
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余秋雨)12.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而所有探索的尽头,都将是我们出发的起点。
(艾略特)(二)起点和终点主题的典例1.球王贝利的“下一个!”每当人们问起球王贝利:“你最精彩的进球是哪一个?”他总会说:“下一个。
”成功永无止尽,不为自己设下终点的限制,才能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
2.坚持,才能到达终点卡曼·埃德拉从小便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尽管她的作品起先并不被大众所理解、接受,但她从未放弃,从未停止前进。
她坚信明天奇迹就可能发生,终于在89岁时成名,为世人接受。
3.终点在你停下脚步之时林克莱特60岁退休,似乎他的辉煌事业已就此终结,但他依旧提着他的竹囊,满怀信心地出发,在去世前的20多年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建筑经典。
终点只有在你停下脚步时才会到来,永远向前走,人生就无所谓终点。
4.起点低不代表终点低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但他凭着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了北大学子。
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
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
2012年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
起点和终点的哲理句子
起点和终点的哲理句子1、我们的人生之旅,由起点决定终点,而我们的起点极大地决定了我们的终点。
2、而起点更取决于我们心中的憧憬,只有追求理想,才能有一个光明的终点。
3、但也因为起点不同,我们到达终点的道路会有所不同,只有一个人行走到终点,才能获得完成的满足。
4、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把握起点,为了到达终点,就应该牢记自己的初衷,一步一个脚印而前行。
5、起点和终点,都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要把握住起点就应该遵循自觉的戒律,找到自我的价值,勇往直前。
6、前进的道路,虽然有无数的困难,但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坚信自己的独特之处,终点一定会到来。
7、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起点终点,让我们勇往直前,起航时且行且珍惜,只为更美好的终点。
人生,一段起落跌宕的征途,每个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又都要去拼搏,追求归宿。
起点是决定终点的因素,而起点最重要的是深挖自己的潜能,把握本质,运用正确的理念而去前进。
把握准确的起点,就要用自己对未来的想象,建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它可以驱使我们勇敢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努力不是没有结果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追求自己的努力目标,让终点越来越接近,而终点是成功和光明,而成功是经历了一个个起点而到达的,当初从起点做起的坚持,到最后的那个终点时,取的的成就就会越来越大。
「为了追求梦想,打破豁达的限制,勇敢地从属于自己的起点出发,不断挑战中的困难,坚信最后一定能到达光明的终点,持续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将可以获得成功的完满满足。
人生,是一场起落跌宕的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都要勇往直前。
不管怎样,当人们真正认识到,困难都是前进的助力,负担是拼搏的铺垫,进歩千里的发励奖励,而一切都是为了圆满的终点而努力,就会显得有意义,值得去付出每一份的努力。
只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对每一个未知的起点充满勇气,对每一个期待的终点保持虔诚,就会绽放更漂亮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结局。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二章《我们周围的事物》第三节《起点和终点》。
本节课将围绕“起点和终点”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意义,学会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能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点和终点演示图、小车、直尺、粉笔等。
学具:每组一张起点和终点演示图、一辆小车、一把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起点和终点的演示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物体运动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起点?什么是终点?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小车,演示小车的运动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车的起点和终点。
(2)教师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物体运动的场景,描述起点和终点。
(2)各小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 描述物体运动起点和终点的方法3. 小车运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并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起点和终点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记录起点和终点,并与同学分享。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了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1)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二章《运动和力》的第三节《起点和终点》。
本节课将围绕教材中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详细讲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并掌握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能正确识别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方向。
难点: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起点和终点示例图、直尺、小球。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彩笔、直尺、小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球在不同方向运动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a. 讲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示例图,识别起点和终点。
b.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c.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用直尺和小球演示物体运动,加深对起点和终点的理解。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在白纸上绘制一个物体运动的轨迹,标注起点和终点,并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2. 内容:a.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b. 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方法c. 学生随堂练习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物体运动的轨迹,标注起点和终点,并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描述物体运动方向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如车辆、行人等,学会描述其运动方向,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学生展示和评价环节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案一. 教材分析《起点和终点》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对于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可能有些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合作学习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理解。
2.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起点和终点标志物、运动物体。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运动物体,带有起点和终点标志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运动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运动物体,找出起点和终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操作运动物体,找出起点和终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出物体的起点和终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起点和终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找出物体的起点和终点,并加以描述。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基本观点。
2. 掌握描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起点和终点在生活中的意义,掌握描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起点和终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文字和视频等素材,以帮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
2. 准备实物或图片展示的起点和终点的案例,例如学校的起点和终点、一座桥的起点和终点等。
3. 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或互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可视化工具,例如笔和纸、简单的图形软件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绘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场景,由此引出起点和终点。
2. 播放歌曲《找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老师简单介绍起点和终点的观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1. 讲解例题:假设要写一篇游记,请学生思考从家到景点的起点和终点,并思考过程中每个地点可以看作一个站点。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起点和终点的书写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起点和终点,例如上学、放学、节假日旅游等场景,并进行分享。
通过分享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老师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强调起点和终点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活动1.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到学校的路线,并记录下起点、终点和途中的站点。
2. 教室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作业,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和讨论。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起点、终点和站点等观点。
3. 老师评判: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判,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拓展延伸1. 引入案例:老师展示一段旅程的路线图,让学生分析起点的选择、终点的确定以及途中的站点对于旅程的影响。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认并描述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理解,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观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起点和终点的知识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教具,如玩具车、小球等,用于演示物体的运动。
同时,教师可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教室讨论。
学生自带一些熟悉的物品,用于教室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述行程的含义,举例生活中的行程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2. 展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二)明确目标1. 理解行程的含义,掌握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2. 学会描述行程,能分析行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情境导入1. 展示一些不同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行程的特点。
2.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行程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新课内容1. 学习行程的定义:指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速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运动过程。
a. 诠释行程的含义。
b. 探讨行程的起点和终点与时间、速度、距离的干系。
2. 学习描述行程的方法:包括行程的时间、速度、距离、起点、终点等信息。
3. 探讨行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交通拥堵、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4. 触类旁通:让学生尝试描述一些生活中的行程现象,如上学、上班、观光等,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行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稳固提高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加深对行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一年级上册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含义,掌握确定起点和终点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起点和终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起点和终点的含义,掌握确定起点和终点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理解起点和终点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起点和终点的不同情境;2. 准备一些道具或器材,如小球、木棒等,用于实践操作;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起点和终点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一个气球,请学生观察并说出是什么?教师把气球吹起来,扎紧,使它鼓起一个小肚子。
提问:气球除了颜色不同,还有其他不同吗?2. 揭示课题教师:其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和气球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起点和终点》(二)探究新知1. 认识物体的起点和终点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起点和终点,如吹气球时,吹气就是运动的起点,而气球被扎破的那一刻就代表运动的终点。
那么其他的物体是不是也有起点和终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教师出示材料:塑料小棒、钢珠、塑料盒等。
教师:怎样让小棒运动起来呢?同学们可以借助桌子上的材料让小棒运动起来。
完成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运动,如跑步、跳远、跳高、滑滑梯等,在这些运动中也有起点和终点吗?你能说说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感知游戏,加深理解教师出示一张硬纸板,中间穿一个小洞,演示穿针的过程。
请学生猜一猜:如果用力拉,这个针能拉动吗?并说说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看看青蛙跳了多远 注意:比赛重复3次(取最好的成绩)
比赛要求:
1、小组合作,轻声讨论 2、有问题可以举手问老师 3、要边比赛边记录 4、比赛结束,整理好材料 5、端正坐好
哪只青蛙跳得最远? 讨论 你是怎么知道的?
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课后小任务: 比一比我们班谁跳得最远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纸蛙代替青蛙
试一试: பைடு நூலகம்能让纸蛙
向前跳吗?
怎样知道谁的纸蛙跳得更 远呢?
• 尝试让纸蛙跳起来 • 比一比谁的纸蛙跳的远
qǐ diǎn zhōng diǎn
思考:
1、为了比赛公平需要怎么做?
2、怎么标记起点和终点,以哪里为准?
制作赛道
1.在赛道上画起跳线(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