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实验三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3.显微镜观察果蝇雌雄和突变体性状
1)用毛笔蘸取果蝇放在干燥的载玻片上,低倍镜 (4X)观察,用解剖针轻微拨动,分别鉴别雌 雄和突变性状,对应实验原理中的示例图观察。 填写下表1,2。
2)观察结束后,将麻醉致死了果蝇,收集在废蝇 盛留瓶中。
表1.将鉴别雌雄果蝇的第一性征、副性征填入
雌雄 外生 殖器 腹部 末端 腹部 背面 腹部 腹面 性梳 体型大 小
每一组学生
擦镜纸,记号笔,载玻片,移液枪 白磁盘、麻醉瓶、麻醉皿、乙醚 文具盒(毛笔、镊子、解剖针、皮筋) 无菌果蝇培养瓶、无菌圆锥形滤纸
废蝇瓶(70%乙醇)
培养的黑腹果蝇野生型和突变型 电磁炉、1L烧杯
四、实 验 内 容
分组情况
2人一小组;2小组一大组
每个大组一名组长(联络人)
实验内容
果蝇的观察(每人操作)
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越性:
■ ■ ■
成虫体型小,长仅4-5毫米。 繁殖能力强,每只雌蝇产卵400-500枚,短时间内获得较多子 代。 饲料简单,容易饲养,成本低,实验所需空间小,易管理。 染色体数目少,2n=8,XY/XX,突变基因易于定位。 突变类型多达400种以上,多数为形态变异,易于观察统计。 有着复杂的行为,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
跗节基部有黑色鬃毛状性梳
果蝇雌雄判别:
果蝇雌雄判别:
雌果蝇
雄果蝇
腹部体节数目
雌果蝇6节,腹部底部为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腹部体节数目
雄果蝇4节,腹部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
性梳
3.果蝇常见的突变性状:
果蝇类型 复眼 体色 翅型 刚毛
野生型
红色
灰黄
长翅
直
实验三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文档资料
幼虫化蛹时爬到瓶璧或滤纸上。
6 果蝇性状的观察
1)果蝇的麻醉处理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准备一只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空瓶作为麻醉瓶, 并配以脱脂棉塞。 (2)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 在上,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 落入麻醉瓶中。
2. 形态构造 头部:有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 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 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生殖器在
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
3.成虫雌雄的鉴别
雌果蝇
雄果蝇
体形较大
体形较小
腹部椭圆形,末端稍 腹部末端钝圆 尖
腹部背面有明显的五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色花纹,前两条细,后
四、实验内容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n=8) 中文名:黑腹果蝇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
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 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15 ℃以下则使它的 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 温度为20-25℃。
三龄幼虫 4.5mm,在 培养基上作沟穿孔。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 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呼吸 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逐渐硬化, 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 蛹壳前端爬出。刚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长,翅 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故呈半透明的乳白色。 透过腹部体壁,可以看到黑色的消化系统。不久,变为短粗 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初为浅灰色,然后呈 灰褐色。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蔗糖
8.9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琼脂
0.8克
水
100毫升
添加 0.8 ml丙酸作为 防腐剂
3.果蝇的生活周期观察
果蝇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阶段。生活周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以 20~25℃为适宜。生活周期与饲养温度的关系见 表2。
4.果蝇的饲养及突变体的诱导 (1)转移和麻醉
① 转移
②饲养
每瓶培养基转移3-4只果蝇,至于25℃室 温培养2周,培养出果蝇的各个生长阶段, 待观察。
突变体的诱导(拓展)
1、通过控制培养的温度诱导突变体 将培养瓶分别至于20℃、25℃、29℃的环境中
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2、通过紫外照射的方法获得突变体
收集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幼虫、蛹置于潮湿滤 纸片上,紫外线照射15分钟、30分钟,照射完成后 继续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3、了解果蝇的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在人类的栖息地如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 踪迹。
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主 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都可用作果蝇 的饲料。
普通果蝇,又被称为醋蝇和果渣蝇,是一种小型的,红 眼蝇,身体呈黄色,带有黑色斑点。
特点: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 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染色体少、个体小,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
六、实验结果
实验三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及饲养方法-精选文档
21/2 - 3
days 1 day
一龄幼虫
三龄幼虫
Third instar larva
1 day
Second instar larva
二龄幼虫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温度的关系
培养温度 卵→幼虫 幼虫→成虫
10℃
15℃
20℃ 8天 6.3天 15天
25℃ 5天 3.4天 7~8天
57天
18天
20~25C是果蝇的最适生长温度,生活周期为10天。
幼虫
果蝇的受精卵经过一天的发育即可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培养 基内及瓶壁上都有,培养基内的幼虫一般要小一些。这是因为果 蝇的幼虫从一龄幼虫开始经两次蜕皮,形成二龄和三龄幼虫,随 着发育而不断长大,三龄幼虫往往爬到瓶壁上来化蛹,其长度可 达 4 ~ 5mm。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黑点处为口器。幼虫在培养 基内和瓶壁上蠕动爬行。
25℃
条
件
下
的
寿
命
为
37d
。
2. 果蝇的麻醉
将麻醉瓶的小口拔去橡皮塞。滴入数滴乙醚(注意不能太多,
以使乙醚流入瓶内)再塞上橡皮塞。将要麻醉的果蝇试管在海 绵板上敲击几下,使其都集中在底部。然后迅速拔去棉塞,插 入麻醉瓶大口,拍打试管,使果蝇全都倒入麻醉瓶。然后迅速 盖上麻醉瓶口盖子。麻醉到一定程度把果蝇倒在白磁板上。当 果蝇翅膀上翘45°时,表示已经死亡。
4.突变性状的观察
眼色:红眼与白眼
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 状,分别由X染色体上的 基因+与w(或X+ 和Xw) 决定
其它眼睛突变
Cinnabar:朱色 Sepia: 棕褐色
残翅(Vestigial wing, vgvg)
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第二染色体上的基因 +/vg决定
最新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直立,以免果蝇粘附在培养基上不 能动弹而死亡。 2 原种置于20℃左右恒温箱中培养
因培养基中酵母发酵产热,温度稍有上升,温箱温度 可稍低于18℃。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同时检查原种是 否混杂。培养瓶上一定要贴标签。
六 实验结果பைடு நூலகம்
每组上交配制的果蝇培养基。
3 滴数滴乙醚于麻醉瓶棉塞内,约30s,麻醉瓶内的果蝇 即处于麻醉状态。
注意不能麻醉过度。若蝇翅与蝇体呈45°角翘起,表 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 4 将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上面,用毛笔刷移动检查, 根据需要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不再用的果蝇务必倒入 死蝇盛留器中及时处死,防止品系间混杂。
㈣果蝇的饲养
梭形,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 褐色,表明将要羽化了。
4 成虫 刚从蛹壳里羽化而出的成虫虫体较长,翅未展
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呈乳白色半透明状; 虫体体色逐渐加深,变粗短而成椭圆形,双翅伸展。
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h以后才有交配能力,2 天后开始产卵。
㈡ 果蝇的性状观察
1 果蝇成虫的性别鉴别
性梳是鉴别雌雄果蝇的最可靠指标。性梳(黑色 鬃毛流苏)着生在雄果蝇的第一对足的跗节前端表面。
2 果蝇实验中常用的一些突变品系
翅退化,不能飞
㈢ 果蝇的麻醉处理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 准备一只与培养瓶(指管)口径相同的麻醉瓶,并配以脱 脂棉塞。 2 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 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支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落入 麻醉瓶中。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
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
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
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1、果蝇培养基配制(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三、实验内容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n=8) 中文名:黑腹果蝇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优点: 1、生活史短,20-25℃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12-15天。 2、繁殖率高,一对果蝇可产卵400-500只。 3、饲养方便。 4、突变率高。 5、形态容易辨认。
转移到麻醉瓶中观察结果 麻醉时转移果蝇手法
果蝇的麻醉 果蝇的麻醉剂
滴加乙醚的方法
死亡果蝇的标志
死 亡 果 蝇 的 标 志
2)果蝇♀♂识别
♀
♂
个体
大
小
腹纹
5
3
腹部末端
尖
圆
性梳
无
有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 蝇 ♀ ♂ 识 别
3)突变性状的观察
果蝇性状观察 1、身体的颜色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 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 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 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性状、染色体和基因型
红眼(+) 白眼(w)
第一连锁群
长翅(+) 残翅(vg)
第二连锁群
灰身(+) 黑檀体(e)
第三连锁群
长翅(+) 小翅(m)
第一连锁群
直刚毛(+) 卷刚毛(sn)
灰身(+) 黑体(b)
果蝇形态观察、培养及杂交方法
2. 果蝇 的形态
果蝇属双翅目的昆虫,与其它目别的昆虫不同处是其它目别的昆 虫具有两对翅膀,也就是有四支翅膀,双翅目的昆虫只具有一对, 也就是两支翅膀,原因是另外的一对翅膀退化成为平衡棒。
1)果蝇雌雄外形判别 ➢体型 ➢腹部末端(形状与结构) ➢腹部背面黑纹 ➢性梳 ➢腹节数
体型大小,雌果蝇(下图左侧)大于雄果蝇(下图右侧)
果蝇(Drosophila )形态观察与培养 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 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 特征; 掌握果蝇实验培养和杂交方法和技术。
实验材料 普通果蝇的三个品系
实验原理
(一)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
1.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及成 虫四个发育时期。 果蝇生活周期以及各发育阶段的时间长短与温度关系十分 密切。 超过30℃,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 温度降低,会使果蝇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降低。 一般在20-25℃下培养最为合适。在适宜的温度下,大约 经过10-15天即可繁殖一代。
雌果蝇6节,腹部底部为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雄果蝇4节,腹部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
雄果蝇在前肢先端第二节具有性梳
性梳
性梳
果蝇的突变型
影响部位 翅形
眼 体色
刚毛
突变名称 残翅 小翅 勺状翅 翘翅 白眼 棒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焦刚毛 叉刚毛
基因符号 vg m nub2 cy w B e b y sn3 f
(三)果蝇杂交方法介绍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
实验一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及一些突变型的表现性状,鉴定果蝇雌雄性别,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昆虫,成虫身长只有0.6厘米,如同米粒般大小,比普通苍蝇小得多。
它有一对翅膀,喜欢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所以人称果蝇。
果蝇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为模式生物。
通常遗传实验采用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黑腹果蝇在20世纪前半叶成为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及其学派实验研究对象,取得了很多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这种蝇类基因组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在2000年对其13600基因测序完成,部分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有惊人的相似。
研究发现,在果蝇的遗传物质里找到了人类的致癌基因或者潜在的,在变异情况下参与癌症发生的癌基因。
在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人类也从果蝇身上获得了很多知识,20世纪70年代克里斯蒂安娜·尼斯莱因-福尔哈德(Christiane Nusslein V olhard)开始研究果蝇的发育基因。
她从中得知,卵细胞中的四个基因决定了或是监控了受精卵的发育。
1980年她发表了论文“影响黑腹果蝇体节数目和极性的变异”,也因此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1900年哈佛大学的教授卡斯特(William E. Castle)就首次将果蝇用作胚胎研究的对象。
从此果蝇就在这一领域被广泛采用。
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活史短。
在十二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3)繁殖率高。
每个雌蝇可以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所以可以获得大量子代;(4)染色体少。
只有四对;(5)唾腺染色体是多线的具有斑带的巨大染色体、是研究畸变和突变的难得好材料;(6)突变性状多,而且多为形态突变,便于观察识别,所以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
果蝇的性状观察及饲养管理
果蝇的性状观察及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和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及预备知识1.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水果,在人类的栖息地如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
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果蝇以酵母菌为主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2.黑腹果蝇属于双翅目,果蝇属,且具有以下特点: (1)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2)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3)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 (4)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5)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3.1908年,遗传学家摩尔根把果蝇带上了遗传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约在此后30年的时间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
摩尔根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以及连锁交换定律,并于1933年被授予诺贝尔奖。
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被誉为“果蝇的突变大师”的米勒,证明X 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150倍,因而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近代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果蝇的发生遗传学独领风骚。
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在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
4.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20~25℃,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但高于30℃不育甚至死亡。
(1)卵:白色,椭圆形,长约0.5mm ,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2)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mm ,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3)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4)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三.实验材料黑腹果蝇品系:野生型、突变型(三隐性、黑体)1.卵2.一龄幼虫3. 二龄幼虫4.三龄幼虫5.蛹6.成虫四、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蝇,常见于人类生活环境中,因其繁殖快、易于培养、基因易于操作等特点,成为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模式生物之一、本实验主要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并学会饲养果蝇。
果蝇是一种雌性性融合型生殖的昆虫,雄性果蝇有黑色的身体,红色的眼睛,而雌性果蝇身体为棕色,眼睛为红色。
果蝇的寿命较短,约为30天左右,繁殖力强,每只雌果蝇可产卵上千颗。
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卵相对较小,白色透明,粘在腐烂水果表面。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呈蠕虫状,身体由12个节组成,具有头、胸、尾3个部分。
幼虫主要以水果和蔬菜等有机物为食,通过蜕皮生长。
当幼虫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入蛹化的阶段。
蛹化时,幼虫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如果蝇培养皿的边缘或培养培养纸上,然后停止进食,停留在蛹化地点。
在几天的时间内,外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化为约3mm长的蛹。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蛹发育成虫,成虫会从蛹的头部钻出。
成虫刚出蛹时,身体颜色较浅,翅膀较小,行动笨拙。
但在几小时后,颜色加深,翅膀逐渐展开,行动灵活自如。
成虫的寿命较短,但交配频繁,雌虫产卵能力强,循环往复。
为了饲养果蝇,首先需要准备培养皿,培养皿用塑料盖子封住,上面打几个小孔,以保持空气流通。
然后在培养皿中放置甘蔗浆或营养琼脂,作为果蝇的食物。
将果蝇卵放置在培养皿中,待幼虫孵化出来后,再将蛹和成虫向外移动到新的培养皿中。
为了控制果蝇的繁殖数量和密度,可以将成熟的果蝇分成不同的组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中,或者将有蛹的培养皿放到低温环境下,使蛹停止发育。
此外,果蝇对温度和光照较为敏感,因此需要控制好培养箱的环境条件。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具有快速繁殖、易于培养和基因易于操作的特点。
通过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并可以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和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
A
灭菌温度121℃
灭菌时间20分钟
B
”
七、果蝇♀♂识别
♀
♂
个体
大
小
尾部
尖
圆
背腹纹
5
3
腹片
6
4
性梳
无
有
雌雄果蝇
雌性果蝇
果蝇性梳
果蝇性梳
性状观察
果蝇性状观察
01
眼睛的颜色
02
翅的大小
03
身体的颜色
04
刚毛
实验材料
眼色
翅形
体色
18
√
√√12e Nhomakorabea22
红 白 长 残 灰 黑檀 性状 品种
残翅 野生型 棒眼 黑檀体 白眼
果蝇的麻醉 麻醉剂:乙醚
3、死亡果蝇的标志
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时间:12月20日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果蝇英文俗名fruit fly,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完全变态昆虫。 果蝇是模式生 物之一,得到了广泛 的研究。
1天
25℃下果蝇的生活史: 成虫 4天 减数 12小时 分裂 蛹 精、卵 2.5~3天 2天 三龄幼虫 受精卵 1天 1天 二龄幼虫 一龄幼虫
喜温 喜湿 向上性 食酵母菌 喜食糖份含量高的物质
果蝇生活习性
五、果蝇的饲养 (一)果蝇培养基成份(100ml)
水
80ml
玉米粉
8.25g
糖
6.2g
琼脂
0.6g
丙酸(苯甲酸)
0.5ml (0.25g)
酵母
少许
(二)配制方法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饲养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饲养一、实验目的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
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
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活15天。
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才能产卵。
卵长0.5mm,为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断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
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
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
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呼吸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蛹壳前端爬出。
刚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长,翅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故呈半透明的乳白色。
透过腹部体壁,可以看到黑色的消化系统。
不久,变为短粗圆形,双翅展开。
体色加深。
如野生型初为浅灰色,然后呈灰褐色。
2、形态构造头部有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生殖器在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
实验五果蝇的饲养管理和性状观察
xx年xx月xx日
实验五 果蝇的饲养管理和性状观察
CATALOGUE
目录
实验目的果蝇的饲养管理果蝇性状观察实验步骤与操作流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目的
01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它们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的昆虫。
果蝇的分类学地位
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它们以腐烂的水果或蔬菜为食,是常见的实验室模式生物之一。
通过不同品系果蝇的杂交实验,观察遗传性状的表现和分离情况。
果蝇的饲养管理
02
果蝇的种类和分布
果蝇是一类常见的昆虫,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以腐烂的水果、蔬菜等为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卵和幼虫在食物表面生长,蛹在食物表面下发育,成虫则离开食物表面飞行。
果蝇的繁殖能力
果蝇的生物学特性
了解果蝇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饲料和水源
成年果蝇需要含糖的培养基作为食物来源,而幼虫则需要腐烂的水果或蔬菜作为食物。同时,为了保持果蝇的正常代谢活动,还需要提供水源。
饲养环境
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培养箱或恒温箱来饲养果蝇。为了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需要将果蝇饲养在适宜的环境中。
饲养密度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控制果蝇的密度,以避免过度拥挤和互相干扰。
掌握果蝇的饲养管理技巧
学会观察和分析果蝇性状
观察果蝇的体色、大小、形状等外部特征,以及触角、复眼等头部特征。
外部形态观察
生殖器官观察
行为观察
遗传性状观察
通过对雌雄生殖器官的解剖和观察,了解果蝇的生殖方式、交配行为等特征。
观察果蝇的觅食、产卵、活动等行为特征,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
1、果蝇的饲养和性状观察
实验果蝇的饲养和性状观察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史,学会饲养果蝇的方法。
●掌握区别雌雄果蝇技能及处女蝇的选择方法。
●掌握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果蝇品系特征及常见的突变类型。
二、果蝇简介果蝇为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属完全变态昆虫。
通常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2n=2x=8)。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培养简便,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染色体数少,突变性状多(达400个以上),且多数为形态突变,便于通过性状遗传杂交实验及杂交后代的观察和分类统计,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适宜于作细胞学观察和研究。
三、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周期的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提高温度和降低温度都会使果蝇的生活史周期缩短或延长。
如果超过30℃,会造成雌蝇的育性下降或不育,甚至可引起果蝇的死亡。
●相反把环境温度降低到10℃,果蝇的生活史周期可延长到50多天,这时果蝇的生活力会很低。
●果蝇的适宜环境温度是20℃—25℃。
四、果蝇的饲养1.培养基的配制:果蝇以酵母菌为食,常采用发酵的培养基繁殖酵母菌来饲养果蝇。
培养基常用玉米粉、米粉或香蕉配制;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广口培养瓶。
2.原种培养:将各品种果蝇分别繁育。
五、实验材料、器具及试剂1、材料:2#:Vestigial/残翅;6#:三隐性;18#:Wild type/野生型;22#:White eye/白眼;e:Ebony/黑檀体2、药品:乙醚3、器具:麻醉瓶、镊子、白瓷板、毛笔、吸水纸、海绵垫、果蝇瓶(试管)、棉塞、解剖镜、死蝇盛留器等。
六、实验方法1、麻醉:对果蝇进行检查时,用乙醚麻醉,使果蝇处于昏迷状态。
使用时将乙醚(2~3滴)滴到麻醉瓶的棉花球上(注意不要让乙醚流进瓶内),麻醉瓶要保持干燥,否则会粘住果蝇翅膀,影响观察。
2、观察:麻醉果蝇时,先将长有果蝇的培养瓶在海棉垫上敲,使果蝇全部震落在培养瓶底部,然后迅速打开培养瓶的棉塞,把果蝇倒入去盖的麻醉瓶中,并立即盖好麻醉瓶,待果蝇全部昏迷后,倒在白瓷板上进行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 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 状特征; 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 技术。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实验材料、 果蝇:野生型,白眼黑身,白眼小翅,红眼残翅, 黑檀体。 双目解剖镜、放大镜、小镊子、麻醉瓶、白瓷板、 新毛笔、乙醚、酒精
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才能 产卵。卵长0.5mm,为椭圆形,腹面稍扁平,被绒毛膜, 被绒毛膜, 被绒毛膜 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filament) ,它能使卵附着 ( ) 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 幼虫 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 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 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 两侧,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 可以此作为鉴别。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 爬行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 好。
思考题
1、绘制雄性果蝇性梳图。 、绘制雄性果蝇性梳图。 2、如何区分果蝇的性别? 、如何区分果蝇的性别? 3、简述果蝇被麻醉死亡后的状态。 、简述果蝇被麻醉死亡后的状态。
果蝇的转移 准备转移果蝇的 亲本及培养基
幼虫化蛹时爬到瓶璧或滤纸上。
2 果蝇性状的观察
1)果蝇的麻醉处理 )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准备一只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空瓶作为麻醉瓶, 并配以脱脂棉塞。 (2)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 在上,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 落入麻醉瓶中。
玉 米 粉
搅拌后再分装培养瓶。 搅拌后再分装培养瓶。 待培养基冷却后, 待培养基冷却后 , 在培 养基的表面洒上一层酵 母粉, 母粉 , 插上一块经灭菌 后的滤纸片做为幼虫化 蛹的干燥场所。 蛹的干燥场所。
注:分装前将饲养瓶、棉塞、吸水纸及其它用具和 器皿高压蒸气灭菌(15磅,15min)。分装时若瓶口 较小,用大漏斗将饲料倒入,勿使饲料粘附瓶壁。 若无干酵母粉,可于饲料分装后滴几滴酵母液于饲 料表面。待饲料冷却后,用酒精棉球或吸水纸将瓶 壁上的水汽擦净,塞上棉塞。
三龄幼虫4.5mm, 在 , 三龄幼虫 培养基上作沟穿孔。 培养基上作沟穿孔。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 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 呼吸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 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 成虫 从蛹壳前端爬出。刚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 长,翅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故呈半透 明的乳白色。透过腹部体壁,可以看到黑色的消化系统。 不久,变为短粗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 初为浅灰色,然后呈灰褐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 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 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 20-25℃。
10℃ 卵→幼虫 幼虫→成虫 57天 15℃ 18天 20℃ 8天 6.3天 25℃ 5天 4.2天
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 25℃时成虫约活15天。
第一对跗节基部的一节有性梳
外生殖器外观比较简 外生殖器外观较复杂,刚羽化的幼蝇用低 单 倍镜可明显观察到生殖弧、肛口板及阴茎
4.果蝇常见的几种突变类型 果蝇常见的几种突变类型
突变形状名 称 白眼 檀黑体 黑体 残翅 小翅 基因符号 w e b vg m 形状特征 复眼白色 体呈乌木色,黑亮 体呈深色 翅退化,部分残留不能飞 翅较短 所在染色 体 X IIIR IIL IIR X
(3)滴数滴乙醚于麻醉瓶棉塞内,迅速将两瓶塞住, 约30s,麻醉瓶内的果蝇即处于麻醉状态。 注意不能麻醉过度。若蝇翅与蝇体呈45º角翘起,表明 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 (4)将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或白纸板上,用毛笔 刷移动检查,根据需要用肉眼、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 不再用的果蝇务必倒入死蝇盛留器中及时处死,防止品 系间混杂。
果蝇的寄生虫——螨虫 果蝇的寄生虫——螨虫 ——
2.形态构造 头部:有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 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 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生殖器在 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
3.成虫雌雄的鉴别 成虫雌雄的鉴别
雌果蝇 体形较大 雄果蝇 体形较小 腹部椭圆形,末端稍 腹部末端钝圆 尖 腹部背面有明显的五 条黑色条纹 腹部腹面有明显的6 个腹片(刚毛围成一 圈) 无性梳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色花纹,前两条细,后 一条宽且延续至腹面 四个腹片
三、实验内容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n=8) ) 中文名: 中文名:黑腹果蝇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 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优点: 果蝇的优点: 1、生活史短,20-25℃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 、生活史短, ℃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12-15 天。 2、繁殖率高,一对果蝇可产卵 、繁殖率高,一对果蝇可产卵400-500只。 只 3、饲养方便。 、饲养方便。 4、突变率高。 、突变率高。 5、形态容易辨认。 、形态容易辨认。
果蝇培养基成份(100ml) 水 玉米粉 糖 琼脂
丙酸
酵母
80ml 8.25g 6.2g 0.62g 0.5ml 少许
配制方法
配制时先将水分成两份: 一份用于溶解琼脂和糖, 配制时先将水分成两份 : 一份用于溶解琼脂和糖 , 另一份煮玉米粉, 另一份煮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好后再合到一起煮沸 ,关掉火后再加入丙酸,这时的培养基很粘稠,要充分 关掉火后再加入丙酸,这时的培养基很粘稠,
刚毛形态
刚 毛 形 态
黑檀体Ebony (e) 黑檀体
黑体 (b)
观察后的结果填入下表
类型特征 黑身白眼 小翅白眼 残翅红眼 黑檀体
体色 眼色 翅形
黑色(b) 正常(+)
正常(+)
野生型 黑色(e) 正常(+) 红色(+) 红色(+)
白色(w) 白色(w) 红色(+)
正常(+) 小翅(m) 小翅(vg)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5.果蝇的性别决定 果蝇的性别决定 1)染色体组成 裂方式。 体联会:一些特殊的体细胞中(如果蝇唾腺细胞)的 染色体经多次复制却不分开,依旧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 象减数分裂中的联会现象一样。 染色体组:来自二倍体生物的正常配子的所有染色体。 连锁群:来自配子中的每条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 果蝇为二倍体2n=8, 核内有丝分裂:不涉及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的染色体分
生活史: 生活史:
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 最适温度: 最适温度:20-25℃ ℃ 生活史周期: 生活史周期: 12-15 day (20-25℃) ℃ 10 day (26℃) ℃ 57 day (10℃) ℃ 羽化后: 羽化后: 8-12h 交配 两天后产卵 成虫存活: 成虫存活:15 day (25℃) ℃
转移到麻醉瓶中观察结果
麻醉时转移果蝇手法
果蝇的麻醉
滴加乙醚的方法
果蝇的麻醉剂
死亡果蝇的标志
死 亡 果 蝇 的 标 志
2)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
♀ 个体 腹纹 腹部末端 性梳 大 5 尖 无 ♂ 小 3 圆 有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
果 蝇 ♀ ♂ 识 别
3)突变性状的观察 )
果蝇性状观察 2、翅的大小
1、身体的颜色
3、眼睛的颜色
残翅
野生型
小翅
黑檀体
白眼
红眼残翅
白眼小翅
白眼小翅
白眼小翅
黑身白眼
白眼 w
X染色体 染色体
白眼w, 白眼 , 小翅 m,
X染色体 染色体
刚毛卷曲如烧焦状) 白眼 w、小翅 m、焦刚毛 sn (刚毛卷曲如烧焦状 、 、 刚毛卷曲如烧焦状 全在X染色体 染色体) (全在 染色体)
2)果蝇的性别决定 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Y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上不 起作用,只与育性有关。含有Y染色体,可产生正常的 配子,不含Y染色体,则配子不育。性别决定与性比值 (性指数)有关。 X/A=1 则为雌性;X/A=0.5 则为雄性。 X/A>1,为超雌;X/A<0.5,则为超雄;0.5<X/A <1则为中间性。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果蝇X染色体上有很多雌性基因, 常染色体上有很多雄性基因,Y染色体上很少或没有与 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因此性别决定于基因的平衡。
培养瓶的灭菌
准备灭菌的培养瓶
准备棉塞
灭菌锅
121℃ 20min ℃
配 制 好 的 培 养 基
2)果蝇继代培养
将果蝇转移到新配制的培养基中繁殖。 将果蝇转移到新配制的培养基中繁殖 。 转移时要 注意转移的手法, 注意转移的手法 , 不要使果蝇从两个瓶口的接缝处飞 一般用黑纸包住带有亲本果蝇的培养瓶, 出 。 一般用黑纸包住带有亲本果蝇的培养瓶 , 使其飞 入带有新培养基的培养瓶
刚毛形态 正常(+) 正常(+)
性状、染色体和基因型
红眼(+) 第一连锁群 白眼(w) 长翅(+) 第二连锁群 残翅(vg) 灰身(+) 第三连锁群 黑檀体(e) 长翅(+) 第一连锁群 小翅(m) 直刚毛(+) 第一连锁群 卷刚毛(sn) 灰身(+) 黑体(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