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治疗新进展

合集下载

老年性痴呆的诊疗新进展(无常规诊疗)

老年性痴呆的诊疗新进展(无常规诊疗)

老年性痴呆的诊疗新进展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神经退化疾病,,起病隐袭、进行性发展,表现为认知能力退化和行为失常。

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以及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为特征。

老年性痴呆于1906年由德国神经病学阿尔茨海默首次报道,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复杂,在治疗上有较大难度。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数字,2005年全世界0.379%的人口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到2015年将增至0.441%,2030年将提高到0.556%。

我国人口基数大,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26亿,老年性痴呆病人大约600余万人。

根据加拿大老年痴呆症协会数据显示,有30万加国人受老年痴呆症困扰,其中65岁以上患病率为10%,而85岁以上发病率近50%。

到2031年,将有75万加国人将患有老年痴呆症,而加拿大每年花费在该病的治疗费用接近55亿元一、诊断新进展:虽然临床医生用以诊断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先进,但即便运用最尖端的成像与分子探针手段,老年性痴呆症(亦称阿尔茨海默病)仍然难以确诊。

只有在尸检时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这种退化性疾病,因为到那时,病理学家可以证实大脑中是否存在病斑等老年性痴呆症的标志性特征。

AD的早期诊断非常有利于早期治疗,而当AD患者在做出AD临床诊断时再给与治疗是非常棘手的,目前缺乏真正有效的药物,及时发现AD就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改进了的检测。

许多种成像可以记录痴呆症,通常是通过认知测试来诊断的。

几年来,科学家使用了一种这样的方法——一种放射性染料和PET 扫描——来观察那种老年痴呆症的一个关键特征,即粘性的大脑斑块。

但这种染料很难使用,至少四家公司正在研发更好的染料。

“这对诊断并没有帮助,”因为很多没有老年痴呆症的人(大脑上)也有可以通过扫描看到的斑块。

专家说,在有更好的疗法之前,对检测是否患有或将会患这种病的需求不会太大。

目前几乎没有对与老年痴呆症紧密相关的第一个基因ApoE-4做检测(1993年而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APOE的基因是造成25%确诊例的罪魁祸首。

临床医学培训课件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2024年最新指南)

临床医学培训课件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2024年最新指南)
社交技能训练
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如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增强其社交互动和自信心。
家属参与护理培训
疾病知识教育
向家属提供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症状、病程和治疗方案 等,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护理技能培训
教授家属基本的护理技能,如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管理药物和 应对突发状况等,以提升其照顾患者的能力。
的副作用及用药安全。
营养不良及感染防控
营养评估与干预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包括调 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补充剂等。
感染风险防控
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管理,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定期进行疫苗接 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感染治疗与护理
一旦发生感染,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护理措 施,促进患者康复。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最后根据各项检查 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如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 。
治疗原则与策略
03
药物治疗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其他药物
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提高乙酰胆 碱在大脑中的浓度,从而改善患者的 认知功能。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
检测脑脊液中的β-淀粉样蛋白和 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辅助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检测
检测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基因 变异,如APOE4基因等,为早期 诊断提供参考。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标准。
流行病学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内容详细)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内容详细)

医学精制
15
B.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按上述部位评分,评分 标准0-3四级评分法。症状、体征包括;红斑、 丘疹/水肿、表皮剥脱、裂纹/皲裂、渗出结痂、 苔藓化、皮肤干燥(评价未受累皮肤)。 0-3四级 评分。 C.瘙痒和影响睡眠程度:按最近的3 昼夜平均评 分,0-10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 AD患病率 0.46% 7~12岁 0.68% 13~18岁0.12%
顾恒等 1998年11~12月 我国南、中、北部的不同城
乡地区,11个省市 6~20岁年龄 AD患病率0.69% 男0.84% 女0.51%
顾恒等 2002年11-12月 上海、沈阳、北京、天津、
南京、广州等10城市 1~7岁儿童 AD标化患病率3.07% 男3.86% 女2.20%
变应原的特异性IgE。 (3)皮疹起病年龄比较早(大多数在儿童)。
医学精制
13
1996年Williams制定了一个最低诊断标准。 皮肤瘙痒加以下的其中3条或3条以上: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
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枯草热)
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屈侧有可见皮炎湿疹损害 (5)2岁前发病(适用于大于4岁者)
IL-2 IFN-γ
macrophage
Plasma extravasation
Infiltration activation
Infiltration activation
Bcells
IgE production
I PA R 速发 I 型 过敏反应
15-30 分钟
L PA R 迟发 I 型 过敏反应 6-2医4 学小精时制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进展
(一 )AD 的防 治应 重视早 期识 别 与诊 断 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MA)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 (Ahheimer’S Association,AA)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对 1984年版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的诊断标准进行修订 ,于 2011 年 4月 19日发表 了新 的诊 断指南 ,简称 为 NIA_AA诊 断标 准 。 2011版 NIA/AA新诊断标准对 AD进行重新定义 ,核心 内容包括 3个 阶段 : (1)临床前期阶段 :无临床症状但可检测到 生物标记物 的改 变,又分为 stagel一3:stage 1 为无症状淀粉样变 ,生物标记物的表现是脑脊液的 Ap1—42降低 ;stage 2为淀粉样变+神经退行 性变 ,脑脊液的 Ap1—42降低和 tau/p—tau升高 ;stage 3为淀粉样变+神经退行性变 +轻微认知 功能下降,表 现 低 于 基 线 的 轻 微 认 知 功 能 下 降 的 证 据 ,但 还 未 达 到 轻 度 认 知 障 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神经影 像 和生 物学 标记 物 同 stage 2。 (2)MCI阶段 :包括 MCI核心诊断标准 、生物标记物在 MCI和 AD诊断 中的应用和价值 。 (3)痴 呆 阶段 :新标 准保 留了 1984年 版很 可 能 AD (probable AD)痴 呆 诊 断 的大 体 框 架 , 其最大亮点是将 AD视为一个包括轻度认知损害 (MCI)在内的连续的疾病过程 ,并将生物学标 志纳入到 AD痴呆的诊断标准中。 2011 NIA/AA诊断标准的提出,促进 了 AD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早期诊断的 目的就是为了 早 期 干预 ,尤 其是 MCI期 。由此推 进 了传 统意 义上 AD 型痴呆 一AD型轻 度认 知 功 能 障碍 MCI) 一 临床前期 AD的研究转 向,对于未来 AD的研究必将产生深远影 响。 (二 ) 药物 治疗一 抗 AD的 一线 药物 1.胆 碱 酯酶 抑制 剂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ChEIs):ChE!s可增加 突触 间隙 乙酰胆 碱含 量 ,是改善痴呆认知功能最主要 的作用机制 ,也是现今治疗轻 、中度 AD一线治疗药物 。现有临 床使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包括多奈哌齐 、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石杉碱 甲。 国际上 有很 多设 计优 良的关 于三 种 ChEIs(多奈 哌齐 、利凡 斯 的 明 、加 兰他 敏 )大规 模 的安 慰剂对照 RCTs, 证实其对于轻到 中度 AD患者 (MMSE16—26分 )的认知功能、ADL及整体状 况有效 。回顾性分析和长期开放研究显示 ChEI对于疾病的修饰可能有一定作用 ,但尚需更多的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该病,而该数字每年都在不断增长。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但已知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关于其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

一些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改善症状。

植物性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也被认为可以对AD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脑刺激和康复训练也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

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未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是改善β淀粉样蛋白代谢,减少Tau蛋白的磷酸化,促进神经细胞生成,并恢复神经元的代谢稳态。

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免疫治疗、抗β淀粉样蛋白治疗、抗Tau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近年来国际上也进行了不少与以上研究方向相关的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这些新技术和新药物的不断涌现或许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希望。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早期诊断和预防。

因为目前许多治疗方案在疾病晚期使用效果显著较低,因此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比治疗同样重要。

目前主推的早期预防策略包括保持锻炼、保持社交活动、以及控制食物摄入等。

同时,痴呆症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也将促进AD的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尽管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和预防方面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获取更好的治疗方式,但当前的研究对于该病的理解已经有所改进。

未来,相信人们会在各种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并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进展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失去自理能力。

全球范围内,AD为老年人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目前,AD的治疗手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但是随着研究人员对于AD病因、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不少新的治疗方法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您介绍最新的AD治疗进展。

一、药物治疗现有的药物治疗主要涉及到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AChEI)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ntagonist,NMDAra)。

AChEI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从而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品质;NMDAra类药物则作用于神经元的胞内信号途径,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目前,各类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仍面临着争议。

新型的药物正在不断探索之中,以期可得到更加的疗效。

二、胰岛素疗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逐渐关注到了胰岛素对AD的潜在作用。

AD病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通常较低,而胰岛素的神经保护功能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发挥作用,如促进神经元生长、抗氧化作用、清除β淀粉样蛋白等。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胰岛素疗法可以显著改善AD病人的认知能力,抑制疾病的进展。

三、磁共振声学治疗磁共振声学治疗(magnetic resonance 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MRgFUS)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其通过聚焦声波来达到治疗目的。

磁共振声学治疗最显著的优势是非侵入性,不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副作用。

研究人员利用这种治疗方法成功地将AD病人的脑部β淀粉样蛋白清除,从而改善了病人的认知功能。

虽然该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它为AD病人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四、基因治疗AD病因的研究表明,许多AD患者的遗传基因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治疗AD药物中抑制AchE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治疗AD药物中抑制AchE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治疗AD药物中抑制AchE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将对当前治疗老年痴呆症(AD)的主流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重点阐述治疗AD药物中所含有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

随着中药制剂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草药被发现含有治疗AD的有效成分,本文也将对本类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1]。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AD); AchEI;中药;构效关系21世纪是人类生命科学发生重大革命及进展的时代,人类期望在21世纪中对一些重大疾病有所突破。

由于人口急剧增加,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及治疗问题。

老年痴呆症(AD)亦称阿尔茨海默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辨认等方面的障碍,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目前全世界患病人数已超过1800万。

我国患病人数约有500万,是世界上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在美国,AD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居成人死因的第四位,因此被称为“2l世纪病”。

目前世界上对AD有效的治疗手段有:1、基因疗法:在进一步明确遗传因素、发病机理的基础上,可使用基因疗法导入正常基因或用不同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来治疗病变;2、针灸疗法:可分为体针、穴位注射以及针药并用三种方式;3、药物疗法:药物设计的作用点是对抗脑代谢异常的环节和损伤脑细胞的因素。

正在使用及试验的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防止神经纤维微管蛋白缠结药物、抗β淀粉样蛋白沉积药、抗氧化剂、非甾体类抗炎制剂、激素替代疗法、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等[2]。

作为AD治疗的一线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

其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止内源性胆碱的降解,从而延长乙酰胆碱对大脑中胆碱受体的作用,增强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作用,从而提高AD患者的胆碱神经功能。

所以对AchEI及其机理的研究成为抗AD药物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进展第一章引言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

这种疾病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

但是,研究表明神经元的异常代谢、神经炎症反应以及淀粉样蛋白质的沉积等都与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第三章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针对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动剂。

3.1 胆碱酯酶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增加乙酰胆碱浓度,改善神经递质的传导,并减缓病情的发展。

目前,多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已经通过临床试验,并被证明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行为症状有效。

3.2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动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动剂通过增加NMDA受体的激活来改善神经递质信号的传递。

虽然目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动剂尚未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但研究结果表明其对改善认知功能和延缓病程有一定的潜力。

第四章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随着对老年痴呆症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药物正在被研发和应用于临床。

这些新药物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

4.1 抗淀粉样蛋白质药物淀粉样蛋白质是老年痴呆症病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新药物致力于寻找抑制淀粉样蛋白质沉积或清除已沉积蛋白质的方法,以延缓病情的发展。

4.2 抗炎药物神经炎症反应在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新药物,以减缓病情的进展。

4.3 抗氧化剂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关。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抗氧化剂能够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因此,抗氧化剂也被列为新药物研发的重点之一。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

外源型(Extrinsic type AD; EAD):
(1)临床表现;符合Hanifin及Rajka诊断标准。
(2)皮试或血清学试验可测出对吸入或食物常规
变应原的特异性IgE。
(3)皮疹起病年龄比较早(大多数在儿童)。
1996年Williams制定了一个最低诊断标准。 皮肤瘙痒加以下的其中3条或3条以上: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 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枯草热) 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屈侧有可见皮炎湿疹损害 (5)2岁前发病(适用于大于4岁者)
顾恒等 1998年11~12月 我国南、中、北部的不同城
乡地区,11个省市 6~20岁年龄 AD患病率0.69% 男0.84% 女0.51% 南京、广州等10城市 AD标化患病率3.07%
顾恒等 2002年11-12月 上海、沈阳、北京、天津、
1~7岁儿童 男3.86% 女2.20%
AD: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
郭在培
李彦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法
•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 儿童:按5mg/(kg.d),分三次口服; • 成人:0.1g/次,Tid; • 外用丝塔芙保湿润肤霜; • 疗程4周,每周复诊1次;
• 安慰剂组用法同上
治疗结果
n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p值
Bcells
Blood vessel
I PA R 速发 I 型 过敏反应 15-30 分钟
L PA R 迟发 I 型 过敏反应 6-24 小时
DTH 延迟 IV型 过敏反应 24-48 小时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新进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新进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新进展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具有严重痛苦和病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HD)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

这些疾病的共性特征是神经细胞死亡,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和疾病的进展。

这种情况给患者、家属和医学专业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目前我们还没有完美的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方法也随之出现。

一、基因编辑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针对疾病原因的有效治疗方法。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中CRISPR-Cas9(集束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与反向转录病毒1相关的脂质体)系统是当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CRISPR-Cas9系统可以清除不需要的基因,或者直接编辑产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因,从而治疗疾病。

例如,中山大学孙坚教授的团队发现,通过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有效治疗亨廷顿病。

他们在小鼠模型中利用这种技术,切除了带有疾病基因的DNA序列,结果发现小鼠的神经退化现象得到了明显缓解。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高效、比较安全和精确,同时也有可能成为治疗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二、代谢类药物治疗代谢类药物指的是对生物代谢过程中的物质进行调节,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奎宁、雷贝拉唑、沙丁胺醇等已经被证实可以治疗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

最近几年来,美国生技公司Biohaven Pharmaceuticals研发出口服药物BHV-4157,该药物可以调节脑细胞的代谢过程,从而改善AD患者的认知能力。

此外,另一种研究表明利用代谢类药物类比物可驱动基因表达重组,从而防止PD介导相互依赖性转录终止子的剪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指使用干细胞和其他生物技术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该技术的原理是使用特定的细胞,例如神经干细胞和血液干细胞,通过生长和分化成最终的细胞类型,以实现组织再生和修复。

治疗AD药物中抑制AchE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治疗AD药物中抑制AchE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治疗AD药物中抑制AchE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将对当前治疗老年痴呆症(AD)的主流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重点阐述治疗AD药物中所含有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

随着中药制剂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草药被发现含有治疗AD的有效成分,本文也将对本类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1]。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AD); AchEI;中药;构效关系21世纪是人类生命科学发生重大革命及进展的时代,人类期望在21世纪中对一些重大疾病有所突破。

由于人口急剧增加,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及治疗问题。

老年痴呆症(AD)亦称阿尔茨海默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辨认等方面的障碍,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目前全世界患病人数已超过1800万。

我国患病人数约有500万,是世界上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在美国,AD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居成人死因的第四位,因此被称为“2l世纪病”。

目前世界上对AD有效的治疗手段有:1、基因疗法:在进一步明确遗传因素、发病机理的基础上,可使用基因疗法导入正常基因或用不同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来治疗病变;2、针灸疗法:可分为体针、穴位注射以及针药并用三种方式;3、药物疗法:药物设计的作用点是对抗脑代谢异常的环节和损伤脑细胞的因素。

正在使用及试验的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防止神经纤维微管蛋白缠结药物、抗β淀粉样蛋白沉积药、抗氧化剂、非甾体类抗炎制剂、激素替代疗法、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等[2]。

作为AD治疗的一线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

其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止内源性胆碱的降解,从而延长乙酰胆碱对大脑中胆碱受体的作用,增强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作用,从而提高AD患者的胆碱神经功能。

所以对AchEI及其机理的研究成为抗AD药物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

银杏叶提取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新进展

银杏叶提取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新进展

银杏叶提取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新进展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积极寻求防治AD的有效策略,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EGb)是目前临床防治AD的常用药物之一,并且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EGb761可保护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其机制与EGb761改善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与内源性活性氧生成和下调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表达等密切相关;EGb可明显促进热休克蛋白70和葡萄糖调节蛋白表达,激活内质网应激和Akt 信号通路,从而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的神经毒性,保护神经,以免受损。

本文对EGb在防治AD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AD)is a serious nervous system degenerative disease,which damages to the health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t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to seek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D.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is one of the common drugs to prevent and to treat AD and has an ideal effect. EGb761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in Aβ-triggered cell injury,cells apoptosis and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and down-expression of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EGb ha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which may be related to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ctivation and upexpression of HSP70 and GRP78 expression,and subsequent activation of Akt signaling pathway. The novel progress of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EGb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D was summarized in the present paper.[Key words] Alzheimer’s dise ase;Ginkgo biloba extract;Mechanism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近期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以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退行性变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脑部主要病理学特征为大脑皮质萎缩和神经细胞丧失等,是痴呆的最常见类型[1-2],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阿尔兹海默症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兹海默症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兹海默症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丧失、情绪障碍等症状。

目前,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在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基因治疗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阿尔兹海默症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1. 基因治疗的原理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基因引入人体,以修复或替换受损基因,改善疾病症状。

在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中,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基因治疗: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和Tau蛋白(Tau protein)基因。

2. 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治疗β-淀粉样蛋白前体是阿尔兹海默症中关键的蛋白质,异常积聚的β-淀粉样蛋白(Aβ)堆积形成了老年斑,诱发了疾病的发展。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治疗试图减少Aβ的产生,或排除已经积聚的Aβ。

例如,一些研究通过逆转转录病毒将siRNA引入细胞,抑制APP的合成,从而减少Aβ的产生。

3. Tau蛋白基因治疗Tau蛋白在神经元中起着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

在阿尔兹海默症中,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和聚集,导致神经纤维缠结和细胞功能丧失。

因此,通过基因治疗调控Tau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可能有助于缓解病理过程。

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是利用载体将Tau蛋白的反义RNA引入大脑细胞,减少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的合成。

4.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近年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也被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中。

通过CRISPR-Cas9系统,研究人员可以精准编辑和修复基因序列,帮助纠正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突变。

此外,CRISPR-Cas9还可以用于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

5. 临床前研究进展虽然基因治疗在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大部分研究还处于临床前阶段。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1、阿尔兹海默症(AD)的定义和全球流行情况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记忆丧失、认知能力下降、行为异常等症状。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大脑中的神经元,导致它们死亡或失去功能。

AD通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

全球范围内,阿尔兹海默症的流行情况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4600万人患有AD,而这个数字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急剧上升。

这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缺乏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所致。

AD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深入研究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针对AD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死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方面。

许多新型治疗药物也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为AD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目前尚无法根治AD,因此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发病机制,并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

2、AD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对于个人来说,阿尔兹海默症的影响是深远且残酷的。

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方向感丧失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他们可能会逐渐失去自我照顾的能力,包括日常生活自理、沟通交流以及社交互动等。

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他们的家庭和照护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对于许多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无法逃避的、逐步剥夺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生命之刑”。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阿尔兹海默症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社会的医疗、经济和社会福利体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和照护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医疗人员,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和服务。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AD患者服阿托伐他汀 , 其 AD 评定量表 A lzhemed使用安全且耐受良好 , 其作用 检查量表评分 - 016分 /年 ) , 中度痴呆患
此 。阿 托 伐 他 汀 治 疗 越 早 , 有 效 率 越 例轻 ~中度 AD 患者 (简易精神状况检查 A , 合成乙酰胆碱 ; (2) 清除反应性氧核
高 [9] 。
量表评分为 13 ~25 分 ) 服 A lzhemed 50 素 , 增加还原性谷胱甘肽水平 , 抗氧化 ;
312 对高胆固醇者疗效好 AD 患者无 mg、100 mg、 150 mg或安慰剂 , 2 次 / d, (3) 向下调节致炎性蛋白 , 包括肿瘤坏
从对因和对症治疗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 其 会声明 , 银杏治疗 AD 的认知损害中度有 214 依那西普 ( etanercep t) 肿瘤坏死
中对因治疗又分为抗炎 、抗氧化 、抗胆固 效 , 但效量较小 , 可能无临床意义 。
因子 -α是一种致炎症细胞素 , 与 AD 的
醇 、抗 β - 淀粉样蛋白 4个角度 , 对症治 21112 无效证据 36例 AD 患者和 87例 发生有关 。 Tobinick等 [5 ]采用前瞻性 、单
轻 ~中度 AD 无效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素 E在 AD 治疗中的应用 。
激活胆碱乙酰化酶 , 增加葡萄糖回收 , 供
和环氧合酶 - 2抑制剂也无效 , 长期使用 213 司来 吉 兰 ( Selegiline) 商 品 名 : 应更多的乙酰辅酶 A , 以增加乙酰胆碱合
这些药物对心血管有不良反应 [1 ] 。目前 , 思吉宇 , 其有抗氧化效应 , 对自由基引起 成 ; α - 脂肪酸清除反应性氧核素 , 增加
AD 的发生率 [ 3 ] 。

2023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全文

2023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全文

2023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全文)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患病率高、对生活质量影响大1o因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急需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式。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探索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与药物研发的基础。

本期,我们请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贾建军教授为我们讲解——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AD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AD是一种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行为症状、认知功能损害2。

AD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谱,包括临床前的AD,AD源性的MQ(轻度认知障碍),与AD源性的轻度,中度与重度痴呆3。

临床实践中通常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确定AD的症状4o近年来AD患病数稳步上升,疾病负担沉重近年来,AD患病人数急剧上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2019年,全世界约有5,162万AD患者2050年的时候预期增长至1.4亿5-6o2019年,AD全球支出约2.8万亿美元,预计到21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变成17万亿美元7o特别地,2019年中国AD患病人数在1,000万左右1,本世纪中叶预期超过3z000万8oAD以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改变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老年斑跟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

从宏观病理改变上,阿尔茨海默病会引起脑部结构的改变,表现为大脑内侧的颍叶系统萎缩跟海马体积的缩小9-10。

微观病理上,可以观测到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细胞外神经炎性斑块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的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10。

AD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主要指向A陌tau两种生物标志物目前AD发病机制有6种假说:Aβ假说,Tau蛋白假说,胆碱能假说,神经炎症假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假说11。

其中主流的两种假说为Aβ假说与tau蛋白假说12。

Aβ假说认为,切割异常的Aβ过量产生或清除过慢,可导致细胞外的AB异常沉积,形成淀粉样蛋白斑块,导致神经元凋亡10。

探究阿尔兹海默症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新进展

探究阿尔兹海默症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新进展

探究阿尔兹海默症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新进展阿尔兹海默症主要为表现为认知功能的障碍与记忆力衰退,属于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症,现阶段还没有有效治疗的药物,这就导致阿尔兹海默症成了一个医学难题。

近年来,因为护理干预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相关报道逐渐增多,这对于阿尔兹海默症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标签:阿尔兹海默症;非药物性护理;研究进展在人口越来越老龄化的背景下,阿尔兹海默症(AD)逐渐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种疾病发生和年龄增长息息相关,60~64岁老年人AD发病率大约是0.39%,而超过90岁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0.48%。

在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药物只可以缓解阿尔兹海默症进程,无法逆转患者认知功能的障碍。

因此,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对患者认知功能的障碍进行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分析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与护理方法,同时探讨护理干预的模式,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1 AD患者护理问题与非药物护理干预的方法阿尔兹海默症疾病起病比较隐匿,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认知功能障碍与记忆力衰退,表现出不同程度行为障碍、近期记忆力障碍以及反应力的迟钝等。

对此,阿尔兹海默症非药物护理干预主要按照患者临床表现行优质护理,对患者病情加以改善,具体如下。

第一,训练执行能力:定期开展剪纸、绘画等活动,让患者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锻炼手指等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大脑的运动,提高其执行能力。

第二,训练语言能力: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应每天定时给患者讲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或者家庭成员的故事,语速需尽量放慢,确保患者听清楚后,让患者进行复述,约过10分钟后,重新引导患者再一次复述,多锻炼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训练认知能力:在患者活动的范围内,设置对应的标识,让患者可以根据标识而认识基本生活物品。

每天对患者进行20分钟左右的记忆力训练,包括复述家属、亲戚、朋友的名字,辨认家属的照片,讲述刚刚发生或昨天发生的事情,回忆从前记忆深刻的故事等。

AD治疗药物进展

AD治疗药物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是老年认知衰退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根据我国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AD在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5%,其发病率一般随增龄而增加。

临床上出现原因不明的缓慢进展的痴呆并不能就此作出肯定的AD诊断,AD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神经纤维缠结、神经炎斑和空泡颗粒的退行性变化。

AD的临床诊断有多个标准,如DSM-Ⅳ、ICD-10和NINCDS-ADRDA(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Mckhann等编制的研究用诊断标准。

临床确诊的AD包括记忆、言语、注意、执行、计算、空间知觉和运动技能等认知功能中二个或二个以上受损,日常生活功能或行为方式有缺损,无意识障碍,40~90岁起病(最多在65岁后起病),缺乏系统性疾病或其他引起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脑部疾病。

目前还没有确定有效的逆转认知缺损或阻止病程发展的药物。

神经化学对AD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发现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即乙酰胆碱合成酶)在AD患者的大脑皮层和海马中严重耗竭。

Meynert基底核(皮层胆碱能神经分布的主要来源)和胆碱能中隔-海马通路的退化是上述异常的基础。

胆碱能置换是目前用于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介绍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研究情况。

胆碱能制剂包括乙酰胆碱前体、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和选择性胆碱能受体激动剂。

AchEI因疗效肯定而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多,代表性的有特可林(tacrine)、多奈哌齐(donepezil)、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加兰他敏(galantamine)和石杉碱甲(huperzine A)。

特可林: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AchEI,副作用较大,约50%的病人会有可逆性肝细胞毒性,表现为转氨酶水平升高,因此,必须经常监测肝酶(尤其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用法是每天4次,从小剂量(10mg/次)开始缓慢加量(至40mg/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