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风险的文献案例研究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存在往往使得并购结果充满不确定性。
因此,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障并购活动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探讨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本文将简要介绍企业并购的基本概念、目的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本文将重点分析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包括估值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整合风险等,并探讨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并购结果的影响。
接着,本文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详细剖析了吉利在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吉利作为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成功并购了瑞典知名汽车品牌沃尔沃,这一案例既具有代表性,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管理。
本文将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出一般性的财务风险管理经验和教训,以期对其他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还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规模扩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过程中涉及的财务风险也不容忽视。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在并购财务风险的定义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并购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导致并购方或目标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整合风险等。
在并购财务风险的形成机理方面,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一方面,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并购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估值受到市场环境、经营状况、行业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估值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从而导致并购方的财务损失。
国外并购法律案例(3篇)
一、案例背景2004年,美国通用电气(GE)宣布了一项震惊业界的并购计划,计划以450亿美元收购法国能源和运输巨头阿尔斯通。
这一并购计划在当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不仅因为其交易金额巨大,更因为这是美国企业首次大规模收购欧洲企业,涉及到了复杂的跨国并购法律问题。
二、并购过程1. 前期谈判与尽职调查在宣布并购计划后,GE与阿尔斯通开始了为期数月的谈判。
在此期间,GE对阿尔斯通进行了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审计、法律合规性审查、技术评估等。
这一过程对于确保并购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2. 反垄断审查由于并购涉及全球范围内的市场,GE和阿尔斯通必须接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审查。
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司法部(DOJ)对并购进行了审查,以确保并购不会导致市场垄断。
在欧洲,欧洲委员会(EC)也对并购进行了审查。
3. 文化整合与员工安置并购成功后,GE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整合两个公司的文化,并妥善安置员工。
这一过程涉及到劳动法、员工安置计划等多个法律问题。
三、法律问题分析1. 反垄断法并购过程中,GE和阿尔斯通必须遵守各国的反垄断法。
在美国,FTC和DOJ对并购进行了审查,以确保并购不会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在欧洲,EC也对并购进行了审查。
这一过程涉及到对市场份额、竞争格局的评估,以及对并购后市场集中度的预测。
2. 劳动法并购后,GE需要整合阿尔斯通的员工,这涉及到劳动法的问题。
在美国,劳动法主要涉及雇佣合同、员工福利、裁员补偿等。
在欧洲,劳动法更为严格,涉及到员工权益保护、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
并购涉及到跨国税务问题,包括企业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等。
GE和阿尔斯通需要遵守各国的税法,确保并购过程中的税务合规。
4. 知识产权法并购过程中,GE和阿尔斯通需要处理知识产权的归属和许可问题。
这涉及到专利、商标、版权等多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四、案例分析1. 反垄断审查GE和阿尔斯通的并购最终获得了美国和欧洲的反垄断审查批准。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一个经典的跨国并购案例是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品公司先正达(Syngenta)的案例。
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案之一。
首先,中国化工集团是一家国有企业,致力于化工和农业领域的发展。
而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拥有广泛的农药和种子产品。
这次并购案的目标是为中国化工集团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和产品,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农业需求。
此外,该并购还为中国化工集团提供了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技术专长。
然而,这个案例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先正达的股东们对中国化工集团的收购表示担忧,担心其会削弱先正达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由于农业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领域,涉及到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因此该并购案还面临着监管审批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化工集团在并购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承诺保持先正达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其次,他们与先正达的股东们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协商,以解决其担忧。
最后,他们与相关监管机构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以确保并购案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这个案例展示了跨国并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积极的沟通,中国化工集团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并购,为其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机会。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第一篇: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
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
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
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
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
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
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
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
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
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
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
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
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
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
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部门一、引言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没有一家大的美国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自中国加入WTO 后,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家电、电梯、日用化学、食品饮料、汽车和IT 等多个行业开展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更好的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为了更好的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我国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以寻求我国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以寻求创造性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创造性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本文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家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中处于风潮浪尖的企业,其并购IBM PC 部门的案例成为近些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典型案例。
二、联想集团并购案背景介绍(一)并购双方简介1.联想集团简介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1111名科技人员创办,人员创办,合并合并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后,个人电脑事业部后,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同时在中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联联想在全球有27000多名员工。
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
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惠阳及深圳、印度的庞帝其利印度的庞帝其利(Pondicherry)(Pondicherry)(Pondicherry)及墨西哥的蒙特雷及墨西哥的蒙特雷及墨西哥的蒙特雷(Monterrey)(Monterrey)(Monterrey)设有设有个人电脑制造基地,并于全球采用合同制造及OEM OEM。
跨国并购与风险管理:联想公司案例研究
跨 国并购 与风险 管理 : 联想公 司案例研究
易 碧 蓉
( 南农业 大 学商学院 , 南 长 沙 4 0 2 ) 湖 湖 1 1 8 摘要: 本文 以联 想并购 I M 的案例 深入 的分析 了跨 国并 购所 面临的人 才整合 风 险 、 B 财务 风 险、 户 流 失风 险 、 客 品牌 整 合 风 险。最后 总结 了联想 并购案 给其他 中国企业 带来的启 示 。 关键 词 : 国并购 ;风险 管理 跨
2 I M 出 售 P 部 背 景 及 动 因 .B C
I M, B 全称为 国际商业 机 器公 司 , 或万 国商 业 机器 公 司 ,
总公 司在纽 约州阿蒙 克市公 司 ,9 4年创 立 于 美 国 , 11 是世 界 上最大 的信息 工业跨 国公 司 , 目前拥 有全球 雇员 3 多人 , O万
业 务遍及 1 0多个 国家 和地 区 。I M 目前 仍 然 保 持着 拥 有 6 B 全 世界最 多 专利 的地 位 。1 8 9 1年 推 出首 款 个 人 电脑 ; 9 6 1 8
年 推 出 首 款 笔 记 本 电 脑 ; 9 2推 出 Thn P d Thn P d是 19 ik a , ik a
略 联 盟 。I M 的 全 球 金 融 部 (B Glb l ia c g 和 全 球 B I M o a Fn ni ) n
业 部总 经理 Se h nWad先 生为联 想首席 执 行官 及董 事会 tp e r 董 事 。另外 , M 提 名 R b r MoftJ. 生 及周 伟 馄 I B o etW. f r 先 a 先 生进入 联想董 事会 作 没 有投 票 权 的 观察 员 。在 股权 交 易 完成 后 , 将有 三位来 自三大 财 团德 克萨 斯 太平 洋 集 团 、 国 美 新桥 投资集 团、 泛大 西洋集 团的代表加 入董 事会 。联 想还 宣
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研究——以HG集团并购S公司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于是跨国并购交易活动逐渐兴起,我国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
尽管跨国并购对我国市场来说是一个走出国门的好机会,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体系还不成熟,实际经验较少,且2017年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监管政策,导致近些年我国的跨国并购失败率很高。
通过对失败案例的总结,发现在环境、财务、整合方面存在很多风险问题,因此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实施并购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整个并购流程进行把控,还需要关注每个并购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
至此,并购风险管理日益引起企业的重视。
本文在总结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后,运用了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从整体角度依次对HG集团并购不同阶段的存在风险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
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研究的相关理论介绍。
第三部分为HG集团并购S 公司案例介绍。
第四部分为重点阐述HG集团并购S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分析。
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中HG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在2016年对S公司实现了并购后,使其产业得到了升级,扩大了市场规模,也跨入了跨国公司的行列,从而推动其走向世界,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参与度。
本文通过对HG集团并购决策、实施及整合过程分段分析,总结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对我国未来要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动因;并购风险;风险管理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fierce. Therefore, cross-border m&a activities gradually emerge,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als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m. Although cross-border m&a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China's market to go abroad, but the system of cross-border m&a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s not mature, and the actual experience is not enough. Besides, in 2017, the government issued a series of strict regulatory policies, leading to a high failure rate of cross-border m&a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summary of failure case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risks in the aspects of environment, finance and integration. Therefore,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required to not only control the whole m&a proces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ossible risks in each m&a stage. So far, m&a risk management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enterprises.After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this paper sue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cases and theories to further analyze the existing risk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HG group m&a from an overal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literature review at home and abroad, research methods and innovation point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relevant theorie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ase introduction of HG group's acquisition of S company. The fourth part is focusing on the various risks and the risk management analysis of HG group's acquisition of S company.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and inspiration.In this paper, as the largest chemical enterprise in China, HG group has upgraded its industry, expanded its market size and stepped into the ranks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fter its acquisition of S company in 2016, so as to promote it to the world and improv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decision-making, imple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process of HG group's m&a, summarize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risk management,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conduct cross-border m&a in the future.Keywords: Cross-border m&a;Mergers and acquisition motivation;Merger and acquisition risks;Risk management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Ⅱ)第1章 引 言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2.1 关于并购的动因及操作方式的研究 (2)1.2.2 关于并购风险的产生方式的研究 (3)1.2.3 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 (4)1.2.4 研究述评 (5)1.3 研究方法 (5)1.4 研究框架 (6)1.5 研究的创新点 (6)第2章 并购及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7)2.1 并购的定义及分类 (7)2.1.1并购的定义 (7)2.1.2并购的分类 (7)2.2 并购风险的定义及跨国并购风险的分类 (8)2.2.1 并购风险的定义 (8)2.2.2 跨国并购风险的分类 (9)2.3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含义及框架 (11)2.3.1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含义 (11)2.3.2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框架 (11)2.4 并购的协同效应理论 (13)第3章 HG集团并购S公司案例介绍 (14)3.1 并购方及被并购方公司介绍 (14)3.1.1 HG集团简介 (14)3.1.2 S公司简介 (15)3.2 HG集团并购S公司动因 (16)3.2.1 获取核心竞争力 (16)3.2.2 优化产业布局 (16)3.2.3 发挥协同效应 (16)3.3 HG集团并购S公司过程 (16)第4章 HG集团并购S公司风险分析 (18)4.1 HG集团并购S公司的风险识别 (18)4.1.1 环境风险 (18)4.1.2 财务风险 (18)4.1.3 整合风险 (19)4.2 并购的环境风险管理分析 (20)4.3 并购的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21)4.3.1定价风险管理 (21)4.3.2融资风险管理 (21)4.4 并购的整合风险管理分析 (23)4.4.1经营整合风险管理 (23)4.4.2文化整合风险管理 (23)4.4.3人力资源整合风险管理 (24)第5章 结论与启示 (25)参考文献 (27)作者简介 (29)后 记 (30)第1章引 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跨国并购交易发展迅速,截止到2018年底,跨国并购的交易量增长179%,交易金额达到了4416亿美元。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国并购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包括跨国并购的法律风险、法律程序、法律监管等。
本文将以A公司并购B公司为例,分析跨国并购中的法律挑战,并探讨相应的法律应对策略。
二、案例背景A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
为拓展国际市场,A公司计划收购B公司,B公司是一家在英国注册的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
此次并购涉及巨额资金,且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法律风险较高。
三、跨国并购的法律挑战1. 法律风险(1)反垄断法规风险:跨国并购可能涉及反垄断法规,如欧盟的《欧洲联盟运行条例》和中国的《反垄断法》。
并购双方需确保并购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违反反垄断法规而受到处罚。
(2)跨境法律差异风险: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并购双方需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环境,以规避法律风险。
(3)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并购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归属、许可使用等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以保护并购双方的利益。
2. 法律程序(1)尽职调查:并购双方需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法律合规性、业务运营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以确保并购决策的准确性。
(2)合同谈判:并购双方需就并购条款进行谈判,包括价格、支付方式、交割条件等。
(3)审批程序:并购行为可能需要获得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审批,如反垄断审批、国家安全审批等。
3. 法律监管(1)反垄断监管:并购双方需遵守反垄断法规,接受反垄断审查。
(2)税收监管: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税收问题,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四、案例分析1. A公司并购B公司的法律风险(1)反垄断法规风险:A公司并购B公司可能涉及欧盟和中国的反垄断法规。
为规避风险,A公司需与B公司协商,调整并购方案,确保并购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跨境法律差异风险:A公司需了解英国的法律环境,包括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以确保并购行为符合英国法律。
我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国力的增强,在融入国际大环境之后,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各个领域都将有进行跨国并购的需要和机会。
中国互联网企业之所以会从事跨国并购,是追求先进的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但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高发生率相对应的却是低成功率,这说明跨国并购充满极大风险。
所以有必要对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进行分析,做好防范工作,减少失败的几率,本文从众多风险中,选出风险作为论述的重点,对风险的各种类型进行分析,提出防范策略,以期能够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中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分析;风险防范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national strength, Chinese Internet companies will have the need and opportunity to conduct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various fields after they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 reason why Chinese Internet companies engage in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to pursue advanced resources and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ut the high incidence rate of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Internet companies corresponds to the low success rate, which indicates that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full of great risks. 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Internet enterprise cross-border m&a risk analysis, completes the prevention work,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this article from the many risks, select the risk as a focal point of this paper to analyze the various types of risk, and puts forward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in cross-border m&a for Chinese Internet companies.Keywords: Internet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isk analysis; Risk prevention目录一、前言 (4)二、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概述 (5)(一)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5)(二)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类型 (6)1、跨国并购中的系统风险 (6)2、跨国并购中的非系统风险 (7)三、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8)(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8)(二)融资风险分析 (8)(三)支付风险分析 (8)(四)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分析 (8)四、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的防范策略 (10)(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防范策略 (10)1、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识别 (10)2、互联网企业对目标价值评估风险的管理 (10)(二)融资风险的防范策略 (11)1、各种融资方式进行成本分析 (11)2、融资结构规划 (11)(三)支付风险的防范 (12)1、严格制定并购资金需要量及支出预算 (12)2、改进支付方式,降低支付风险 (12)(四)杠杆并购的偿债风险的防范策略 (12)1、正确选择目标企业 (12)2、科学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12)3、调整并购方资本结构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5)一、前言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在互联网领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其中最为关键的事件就是并购,当然,因为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其在并购方面与其他行业也存在着不一样的地方。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以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例
44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2020年12月第23卷第24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Dec.,2020Vol.23,No.240 引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许多企业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选择跨国并购。
普华永道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2007年就迈入了跨国并购的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中国并购市场跨国并购交易额已达到45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虽然并购案例的成功率逐年上升,但并购绩效水平依旧很低,其中,财务风险是影响跨国并购绩效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
1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介绍1.1 案例概况1.1.1 青岛海尔概况海尔集团于1984年成立,由最初单一的冰箱生产与销售,到现在多元化领域经营,如今已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佼佼者。
青岛海尔作为海尔集团的一员,不断推陈出新,依靠自身研发实力和客户信用积极参与国内外家电市场的竞争合作,2009-2015年连续7年稳居全球家电零售量第一的宝座。
就市场表现看,其自身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
1.1.2 通用家电概况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1892年成立,是一家多元化跨国集团,产品和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具有开放、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
通用家电部门隶属于通用电气旗下,研发与创新能力较强,2015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高达42亿美元,全美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较高。
1.2 并购过程海尔并购通用家主要过程的关键时间节点有:2016年1月14日,海尔与通用电气正式签署关于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股权与资产购买协议》;2016年1月15日,海尔宣布与通用电气达成并购协议,拟用54亿美元收购通用家电部门及相关资产;2016年6月6日,青岛海尔与通用电气正式完成交割,支付并购价款55.8亿美元。
海尔从签署《股权与资产购买协议》到支付并购价款,仅用时6个月,由此可见,海尔在并购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并购效率较高。
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研究
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跨国并购的战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但是,跨国并购具有高风险和挑战性,需要企业在执行过程中考虑到各种因素,并对目标企业的市场、财务和法律风险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以三个跨国并购案例为例,探讨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挑战和成功之路。
CASE 1:雅培收购恒安达2008年,全球知名的医疗器械制造商雅培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遇到瓶颈,市场份额无法进一步拓展。
为了实现更大规模的扩张,雅培开始寻找国内企业进行收购。
最终,雅培选择了在中国市场上颇具实力的恒安达,以3.8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该公司。
雅培收购恒安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市场上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销售渠道。
在收购之后,雅培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销售渠道,打响雅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同时不断推出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最终,雅培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市场份额超过了30%。
此次收购的成功得益于雅培在收购前对恒安达的深入调研和精准分析,以及在收购后的精准管理和有效整合。
雅培优化了恒安达的产品结构和销售渠道,同时加强了人才建设和品牌推广,使得收购后的雅培在整个中国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优势。
CASE 2:葛兰素史克收购全球总部位于瑞典的医疗企业2019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收购总部位于瑞典的医疗企业。
这次收购是葛兰素史克公司自身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旨在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全球业务范围和基础设施,在全球市场上增加市场份额,并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
在选择收购目标时,葛兰素史克公司考虑到了目标公司的产业结构和市场定位,以及目标公司的财务指标和法律风险。
同时,公司在收购后制定了一系列市场推广和人才管理计划,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次收购的成功意味着葛兰素史克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且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这项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葛兰素史克公司在收购前的深入调研和分析,以及在收购后的有效管理和合理整合。
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本案例以某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为例,分析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并购双方基本情况1. 跨国公司: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跨国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总部位于美国,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2. 国内企业:国内企业(以下简称“国内企业”)成立于2000年,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并购原因1.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希望通过并购国内企业,拓展我国市场,提高其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市场份额,并获取国内企业的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
2. 国内企业:国内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二、并购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一)反垄断审查风险1. 法律风险:根据我国《反垄断法》,涉及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若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未履行申报义务,可能面临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处罚。
2. 应对措施:在并购前,跨国公司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业务范围、竞争优势等,确保并购行为符合反垄断法的规定。
同时,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应积极配合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审查,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资料。
(二)知识产权风险1. 法律风险:并购过程中,若国内企业存在知识产权侵权、技术泄密等问题,可能导致跨国公司遭受经济损失。
2. 应对措施:在并购前,跨国公司应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确保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合法合规。
并购完成后,跨国公司应加强对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美的集团跨国并购德国库卡案例研究与借鉴
经营策略美的集团跨国并购箒国库卡案例研帖借鉴□乌鲁木齐蔡亚妮当前,我国经济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占领国际市场。
这一方式对于家电企业是否有效,需要具体分析。
因此,本文选取美的集团跨国并购德国库卡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并购的动因及效果,并对后续发展提出借鉴意见。
一、并购案例概况(-)美的集团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是领先的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企业集团,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美的集团的家电由白色家电和黑色家电构成,其中白色家电指空调、洗衣机、电磁炉等代替人们基本劳作和提升生活质量的家电,黑色家电指彩色电视机等娱乐等家用电器。
另外,自动洗碗机、蒸烤一体机等家电的出现不仅是美的集团重视新型家电研发的结果,更使得美的集团因多元化的产品构成增加了其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
2013年,美的集团在国内上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售股票。
美的集团的股权比例也调整为:美的控股股东35%、战略投资者12%、普通股股东和管理技术人员42%。
美的集团实施多元化战略,既降低了企业对单一产品的依附,又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收入。
美的也是我国首位获得国际信用评级的家电企业,评级结果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二)德国库卡德国库卡集团成立于1898年,于1973年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德国库卡的主营业务为库卡机器人板块、库卡系统板块及瑞仕格板块,其中库卡机器人板块远超同行业其他公司,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是一家高科技企业。
同时,德国库卡在全球开设上百家分公司,实力雄厚,涉及物资运输、工业等多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地位。
二、并购案例分析(-)并购背景近些年,中国经济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跨国并购以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2013年至2016年,跨国并购的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的跨国并购交易金额达到最高值202吃美元。
国外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
汇源果汁(Huiyuan Juice)是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北京。
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以约2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这一收购案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二、案例分析1. 并购背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在中国果汁市场的份额。
当时,中国果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消费者对果汁的需求不断增长。
汇源果汁作为中国果汁市场的领导者,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因此,可口可乐希望通过收购汇源果汁,迅速提升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2. 法律问题(1)反垄断审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引起了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和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关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任何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均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在此案中,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金额超过了申报标准,因此需要经过反垄断审查。
(2)文化差异可口可乐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与中国本土企业存在较大差异。
在收购汇源果汁后,如何融合两家公司的文化,保持品牌价值的同时,又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是可口可乐面临的一大挑战。
3. 案例处理(1)反垄断审查结果经过严格审查,商务部于2009年3月18日宣布,由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不符合《反垄断法》的规定,因此不予批准。
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将导致中国果汁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2)收购失败后的影响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失败后,对两家公司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汇源果汁失去了与国际巨头合作的机会,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而可口可乐则失去了进入中国果汁市场的重要途径,不得不重新制定市场拓展策略。
三、案例分析总结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是一起典型的跨国并购案例,涉及多个法律问题和复杂的文化差异。
《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4400字》
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对跨国并购风险类型的研究随着跨国并购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影响跨国并购效果的因素展开深入研究,从而得出跨国并购的主要风险源和类型。
Perry(2014)指出,并购风险贯穿跨国并购的整个过程,存在于跨国并购策略的制定、目标企业的挑选以及并购后企业的整合等各项工作中。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跨国并购风险类型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如下。
政治因素是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
Francesc Trillas(2002)指出,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政治风险。
李梅(2006)指出,缺少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会增加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竞争中的压力。
杜晓君、刘赫(2012)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导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被并购方企业东道国政府的政局、政策风险。
李诗、吴超鹏(2016)从政治和文化视角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被并购企业的政治性质会影响并购的成败,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中,对于政治敏感性资产的并购失败概率更高、风险更大。
文化影响着企业并购后经营管理的效率,影响着东道国民众对于并购企业的态度,从而影响跨国并购的效果,这其中既包含跨文化风险,也包括整合风险。
王爱林(2002)指出,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深刻影响着并购最终能否成功,企业应当充分关注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风险。
李东红(2005)、Ahern(2012)均认为,国家间、地区间以及企业间的不同文化背景会增加企业并购整合的难度。
唐华茂(2007)、陈传兴和徐颖(2014)等学者都指出整合风险是跨国并购中的一类主要风险。
胡俊男等人(2011)指出,随着企业横向并购数量的日益增加,品牌整合的好坏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企业亟需关注品牌整合风险。
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还面临着多层次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等。
Holburn和Zelner(2010)认为,在跨国并购中,标的企业估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定价风险。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一、引言2009 年8 月中国石化集团敲定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最大笔交易。
2009年8 月18 日中石化宣布以82.7 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11 亿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此次并购的过程如何、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阻碍及对于中石化公司将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
二、相关背景介绍(一)公司背景Addax 石油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在多伦多和伦敦上市。
其普通股股数为1.576亿股,现有员工860多人。
其主要资产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
除了在伊拉克有2 个区块总计为138200 英亩的石油资源之外,该公司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喀麦隆,其中在尼日利亚有独资和合资项目共计11 个,在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合作开发区(下称”JDZ”)就有4 个合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JDZ 的合资项目中有一个面积为24500 英亩的石油区块,是与中国石化直接合作的,Addax 持股14.33%,中国石化负责项目运营。
Addax 石油公司油气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区块15 个,开发区块10 个;17个位于海上,其余8个在陆上。
Addax 石油公司拥有权益2P石油可采储量5.37亿桶,权益3P石油可采储量7.38亿桶。
另外,尚有111 个待钻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009 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Addax石油公司平均原油日产量为14.3万桶,约合每年700万吨。
其中尼日利亚产量占72.2%,加蓬占19.5%,库尔德占8.3%。
根据初步开发方案设计,近期产量将达每年1000万吨以上。
2008 年Addax 的总收入为37.62 亿美元,净利润7.84 亿美元,目前负债总额为28.65 亿美元。
由于石油价格一季度下跌,因此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只有1.01%,而去年全年净利润率高达20.84%。
跨境并购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并购以拓展国际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然而,跨境并购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风险复杂多样,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将以XX公司收购海外公司案例为例,分析跨境并购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
二、案例概述XX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新能源领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为拓展国际市场,公司决定收购一家位于欧洲的同类企业——XX欧洲公司。
经过前期接触和谈判,双方于2018年达成收购协议,XX公司以1.2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XX欧洲公司100%的股权。
三、法律风险分析1. 尽职调查风险在收购过程中,XX公司未能全面、深入地进行尽职调查,导致以下风险:(1)财务风险:XX公司未对XX欧洲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审查,收购后发现其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导致XX公司损失数百万欧元。
(2)法律风险:XX公司未对XX欧洲公司涉及的知识产权、合同、诉讼等进行充分调查,收购后发现其存在多项未知的法律纠纷,给XX公司带来了额外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2. 文化差异风险(1)管理风险:XX公司未能充分考虑双方文化差异,导致收购后管理困难,员工士气低落,影响了公司运营。
(2)员工流失风险:由于文化差异,部分员工无法适应新环境,选择离职,导致公司人才流失。
3. 税务风险(1)税务筹划风险:XX公司未充分考虑海外税务政策,导致收购后税务成本增加。
(2)税务合规风险:XX公司未及时了解海外税务法规,存在税务合规风险。
4. 反垄断风险XX公司收购XX欧洲公司后,市场份额达到一定规模,涉嫌违反欧洲反垄断法规,面临高额罚款和市场份额被分割的风险。
四、应对措施1. 加强尽职调查(1)聘请专业律师、会计师等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
(2)关注目标公司涉及的知识产权、合同、诉讼、财务状况等方面。
2. 重视文化差异(1)在收购前,对双方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制定相应的文化融合策略。
(2)加强员工培训和沟通,促进文化融合。
海信跨国并购东芝电视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运运营南海信跨国并购东芝电视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祁瑞迪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向国际市场。
本文以海 信跨国并购东芝电视为例,通过对海信并购前后的融资风险、支付风险、汇率风险以及财务整合风险对比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问题,然后针对这些财务风险—提出解决对策,旨在帮助我国其他企业能够更顺利地完成跨国并购。
关键词: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基金资助: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海信跨国并购东芝电视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遥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一、案例介绍(一) 并购双方概况1. 海信概况遥1969年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前 身为1984年创立的广东珠江冰箱厂,拥有海信家电和海信视像这两家在沪、深、港三地上市的公司。
科龙、东芝电视、容 声和海信等商标均为海信所持有。
海信的总部设在青岛,南非、墨西哥、阿尔及利亚等地也均拥有较为完备的生产基地,并且在日本、欧洲、澳洲、美国等地都设有销售机构,其产品 远销非洲、东南亚、美洲和欧洲等多个地区。
2018年海信还赞助了在俄罗斯举办的世界杯,大大提高了在全球的知名 度。
海信在家电、多媒体、现代服务业和IT 智能信息系统等 多个领域也均有涉及,其研发系统遍布全球,除了青岛市的 研发中心总部外,在上海、武汉、顺德、深圳等地均设有研发 机构,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区域也设有海外研发中心。
2. 东芝电视概况。
东芝原名为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 于1875年7月正式创立,其总部位于日本。
东芝业务范围较为广泛,涉及电子设备、数码产品、家电产品以及基础设施等 各个领域,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
东芝曾作为笔记本 行业的领头羊,在1985年就研制岀了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 电脑,并且其在2010年还推岀了全球首款“裸眼”3D 液晶电视。
但是在2015年4月,东芝被日本媒体曝岀为了粉饰财务业绩而对财务报表造假。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双汇国际并购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双汇国际并购案例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跨国并购过程中涉及的风险种类繁多,其中财务风险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如何有效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并以双汇国际并购案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首先概述了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然后从双汇国际并购案出发,详细分析了并购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最后总结了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更好地实施跨国并购战略提供参考。
双汇国际并购案作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其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此案例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出跨国并购中财务风险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还可以为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成为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跨国并购往往伴随着复杂的财务风险,如资金筹措风险、汇率风险、支付风险、整合风险等,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双汇国际并购案作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企业未来的跨国并购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双汇国际并购案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策略,旨在为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活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理论体系,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
2. 国内外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现状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跨国并购日益成为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并购风险的文献研究
林源(2009)提出,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地“走出去”,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大公司,需要构建海外并购风险防范体系,规避风险、注重结合,减少并购盲目性,提高并购成功率。
李晓燕(2011)认为跨国并购是复杂程度极高、风险很大的金融活动。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过去20年全球跨国并购中仅有50%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中不成功的案例占到了67%。
实践充分说明了跨国并购的极高风险。
肖永健(2012)将跨国并购的风险分为了信息风险、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
他认为这些风险互相相互关联,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方案。
同时他认为企业应当做好沮织管理和内部控制。
胡正明等(2010)主要研究了跨国并购过程中品牌整合的风险,他认为这一风险主要来源于品牌价值评估时的风险、整合品牌的决策风险以及市场对于整合品牌的认同风险等。
他认为,这些风险都是以品牌获得为导向的跨国并购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桑林等(2011)认为东道国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会曲解中国企业的并购意图,夸大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威胁,引发各种政治风险,导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失败。
跨国并购的政治风险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性、难以预测和管理等特征,具体的行为体现为禁止并购、歧视性税收、剥夺财产等。
陈菲琼等(2012)研究发现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水平低的国家的企业进行并购时,中国企业应该重点防范来自政府层面的政治风险,而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水平高的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并购时,中国企业应该重点防范东道国与母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而引发的各种政治风险。
任伟林(2012)认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风险包括:并购双方文化相抵触,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被并购企业对中国企业的文化不认同。
孙亚东(2010)认为在完成并购以后,应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有制定有效的文化整合计划、识别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加强对并购后企业员工的文化培训、促进双方员工逐步融合、重塑文化整合的内容、促进文化内涵的提升。
蒋志鹏(2012)认为跨国并购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所涉及的与并购有关的估值、支付方式、融资方式等各项决策所引起的潜在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如果企业预期的估值与最后的支付价格存在偏离,则会使得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陷入困境,这也是并购的财务风险在估值上的反映。
王蕾、甘志霞(2012)为财务风险进行了指标设定,认为我国企
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可以选取财务杠杆系数、股权稀释率、每股收益、企业并购成本收益率以及现金流动资产率五个指标来衡量。
王玉梅、卓凤娇(2013)设计了一套评价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指标体系,通过釆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刘振峰(2013)通过引入风险矩阵,在风险模糊评估模型中过滤掉风险等级判断的主观因素,在判断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评价模型。
跨国并购案例研究
李自杰等(2014)研究了沈阳机床如何并购德国希斯,通过知识转移,成功获取了先进的中大型机床制造技术,成为一个产品覆盖小中大型机床的在规模和技术都领先世界的机床制造企业。
基于对案例的分析提出中国企业在进行以学习和知识转移为目的的海外并购时的三阶段的3S模型。
王淑娟等(2015)引入文化渗透视角,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就联想对IBM PC事业部文化整合的案例进行分析,并采用验证性案例研究方法就海尔对三洋家电文化整合的案例进行分析,对研究结论进行检验。
研究结论表明,文化环境、员工采纳和文化渗透模式的动态匹配是文化整合成功的关键,三者分别经历了:“孤立式→引进式→学习式→定型式”文化环境,“探知式→破壁式→交互式→重塑式"渗透模式”,“专门部门→高管团队→全体管理者→全体员工”的转变。
文献评述:
通过梳理跨国并购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我国学者在近20年对跨国并购论题有大量的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针对跨国风险研究,我国学者主要研究了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而对政治风险和文化整合风险的研究较少,使用的研究方法上大多是引用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研究缺乏创新。
此外,国外学者还进行一些跨国并购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许多案例分析仍停留在案例事实上,缺乏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蒋志鹏.我国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防范与管控战略[M].浙化大学:2012年第7期:203-206
熊晓晴.企业并购风险研巧[J].现代管理学:2010年第1期:27-28
李晓燕.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2011,(6):16-16 刘振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构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165-168 王蕾、甘志霞.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财会通讯,2012(2):147-149
王玉梅、卓凤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J].财会通讯,2013(3):106-108
林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管控开发研究[J].开发研究,2009(2):25-27 李自杰、梁屿汀、李卓璠.跨国并购中的知识转移——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的案例研究[J].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4(1):2-5
王淑娟、孙华鹏、崔淼、苏敬勤.一种跨国并购渗透式文化整合路径——双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5(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