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轼的《浣溪沙》原诗 译文及诗歌赏析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苏轼浣溪沙原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注释】蕲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县。
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曾游此寺。
“蕲”,音qí。
兰芽:兰草的嫩芽。
萧萧:形容雨声。
暮雨:傍晚下雨。
子规:杜鹃的别名。
休将:不要。
白发:指老年。
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白居易的诗句,意为不要叹息年华易逝。
白居易在《醉歌示妓人商玲珑》一诗中,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因此他慨叹“腰间红绫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发”,指年老,“黄鸡”,指代白居易诗中的年华易逝的感慨。
全句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
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
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
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苏轼浣溪沙[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帮助,亲朋故旧关心,州郡长官礼遇,山川风物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心扉。
这首乐观呼唤青春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兰草刚刚萌生娇嫩幼芽。
松林间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啼声。
这一派画意光景,涤去官场恶浊,没有市朝尘嚣。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通用7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通用7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通用7篇)诗的言语,典藏着华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词的声音,演绎着贯穿古今的不朽传说,经典诗词,吟咏着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诗词经典,见证着炎黄子孙的风骨铿锵!下面是小编给你们带来的浣溪沙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篇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及注释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鉴赏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清代:纳兰性德锦样年华水样流,鲛珠迸落更难收。
病余常是怯梳头。
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
愔愔只是下帘钩。
译文:锦样年华水样流,鲛珠迸落更难收。
病余常是怯梳头。
锦绣一般的年华像流水一样地逝去了,回忆起过去就会泪水不住的流。
病愈之后体弱憔悴,害怕对镜梳头,怕看到头发掉落。
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
愔愔只是下帘钩。
窗外小径上绿竹枝叶繁茂却满含怨尤,窗边洒入的落日余晖映照着落花,更生出许多愁怨。
心中郁郁,只得放下卷帘,悄悄地独处深闺了。
注释:锦样年华水样流,鲛(jiāo)珠迸(bèng)落更难收。
病余常是怯(qiè)梳头。
锦样年华:谓锦绣一般的年华。
此处指青春年华。
鲛珠,原指鲛人之泪化作了珍珠,此处比喻为泪珠。
迸落:散落。
怯梳头:病起多脱发,栉则顺梳而下。
怯,谓畏见落发。
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
愔(yīn)愔只是下帘钩。
绿云:如云般繁茂的绿色枝叶。
修竹:细长的竹子。
愔愔:幽深、消寂的样子。
一说柔弱忧郁的样子。
赏析:这篇是描绘春闺寂寞、春愁无奈的闺怨之作。
上片写主人公为年华易逝而伤怀,首句以时光开篇,颇具杀伤力,“锦样年华”说的是年华如锦缎一样绚烂,无限美好,却无奈流年似水,流逝得太快。
只有忽然回忆起来,才体会到往昔青春的难能可贵,因岁月无情而落泪。
在这里词人抒发的情绪哀婉细腻,柔情一缕,九转回肠,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
“多愁”、“多病”总是连在一起,词中拟她口吻的这个少女,显然也是多病而疏慵无绪的。
因病后体虚,一梳头就总会掉头发,古代女子除相貌外最注重头发的修饰,未免对镜梳头也难以鼓起勇气。
词到下片转换视角,写借着女主人公眼睛看到的窗外的景象,这里“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构成对仗,却只觉得是处无聊,那如云的绿竹尽是怨念,飘扬的落花尽是愁绪。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
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
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
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
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
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
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
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
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篇2:《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字词解释:簌(sù)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
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这首词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表现了他在被贬的过程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的全文注释和赏析。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译文: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浣溪沙》苏轼简析该词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
然而从内容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记游作品。
通常,记游性作品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
但本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翻译/译文春天,街巷里的桃花灼灼开放。
刚刚换上轻薄凉爽的春衣,想去街上游玩。
那吹面的软风、树梢上升起和暖的袅袅轻烟,令人感到心情舒朗。
在屋檐下,啁啾飞过的燕子衔泥筑起了小巢。
然而,她却走不出这深深庭院,湘帘低垂,朱户长闭,回廊曲折幽深。
外面的明媚春光多好,可是一到清明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注释①夭桃:以艳丽的桃花起兴作比,赞美新娘年轻美貌。
绛(jiàng)英:红花。
②湘帘:用湘妃竹做的帘子。
③曲房:内室,密室。
朱户:泛指朱红色大门。
扃(jiōng):关闭。
赏析/鉴赏起句便是一句"春巷夭桃吐绛英",似乎很清亮地展示出了一种绯红色的情怀。
显然,这春巷桃花吐蕊绽放,在自幼饱读诗书的朱淑真眼里展示的正是这样一幅热烈美好的景象,引起了她情不自禁的联想。
换上春衣的她洒浴在春光里,看到屋檐下的双双春燕正衔泥筑巢,心头也悄然萌动着这样一种美妙的意蕴:这样的季节里,连燕子都成双成对建起了新家。
那么她的未来呢?想到这里,她不禁惆怅起来。
眼中的景象也忽然变得幽寂而沉闷。
湘帘闲不卷,朱户闷长扃,让她心头刚刚燃起的激情与幻想骤然遭遇到冰冷的现实:外面的世界姹紫嫣红,她的世界却只有眼前这份孤寂与落寞。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浣溪沙·闺情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翻译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
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眼波流转,一下就让人猜到应是在思念着谁。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只能用这半张素笺把幽怨和思恋寄给心上人。
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
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词原文】浣溪纱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大意】译文一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译文二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
(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诗词赏析】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
这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
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感而填写此词。
作者这时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而且又闻“萧萧暮雨子规啼”,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
臂疾已愈,庞安常又是个奇人,善医而聋,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见《东坡志林》),因此,作者心境还是不差的,在这种情况下,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
于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妙句就这样诞生了。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浣溪沙宋苏轼译文
浣溪沙宋苏轼译文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1.原文: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注释:1.蕲(qí)水:县名,今湖北省浠水县。
2.浸:泡在水中。
3.萧萧:形容雨声。
也可写作“潇潇”。
4.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白发:老年。
7.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因黄鸡可以报晓,代表时光的流逝。
3.译文:游览蕲水的清泉寺。
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兰草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下起了小雨,松林中传出杜鹃鸟的叫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淌呢!所以,不要在年老时感叹时光的流逝。
2.《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1.原文: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2.注释:1.晓寒:早晨的寒冷。
2.媚:这里是使动用法,使…… 妩媚、动人。
3.洛:洛河,源出陕西,流经河南入黄河。
这里是指洛河的水流入淮河。
4.漫漫:水势浩大的样子。
5.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6.午盏:午茶。
7.蓼(liǎo)茸:蓼菜的嫩芽。
8.蒿笋:蒿茎与笋。
9.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3.译文: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跟泗州刘倩叔一起游览南山。
冬天早晨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似在向放晴的沙滩献媚。
洛涧入淮后逐渐变得广远无际。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如翡翠般的春蔬,这野餐的味道着实十分爽口。
而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诗词:苏轼〔北宋〕原文:其一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
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初下瓦跳珠,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二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轣辘使君车。
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
清香细细嚼梅须。
其三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
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曾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
醉中还许揽桓须。
其四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捻髭须。
其五万顷风潮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诃手镊霜须。
《浣溪沙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词作品,元丰四年〔1081〕冬天作于黄州。
第一首写由雨转雪时临皋亭烟雨空濛、田野里麦苗青青的景象;第二首写醉梦醒来时所见的车辘印痕而思前夜二人用翠蔬、梅须下酒的情形;第三首用汉代苏武啮雪餐毡、东晋谢安为桓伊“揽须〞等典故,写自己与徐君猷的交情及自己的感谢之情;第四首描写晨起银装素裹、江天一色的雪景,以及自己生活贫苦的状态;第五首写瑞雪兆丰年的愿景,抒发了愿天下百姓食无忧的美妙愿望。
联章五首为一个整体,写景如画,抒情动人。
翻译:其一覆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
像云一样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
临皋亭云烟缭绕景色奇丽世间少有。
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片上如珠子般散动。
回到房屋里的时候胡须都结成冰了。
其二清早醉梦昏沉之中还未苏醒,听到门前轣辘的车马之声传来,原来是徐守携酒造访。
怎能少了一杯淡酒让我与友人共赴醉乡呢?荒废的苗圃里种着冬天食用的蔬菜,一排排树木叶子青葱,酒器上的酒滴如珠宝般晶莹剔透,咀嚼梅花蕊,品尝到细细的清香。
其三身居异地,困难困苦,雪里餐毡的按道理都是姓苏的人,可幸的是徐守驾车载满美酒前来照看我,大寒天里脸上的醉容转头之间消散了。
酒宴上还听说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举,如此恩德我无以为报,惋惜生活困顿,我作为主人却没有佳肴来款待挚友,在沉醉之中面带愧容。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一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摊破浣溪沙纳兰性德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一梦畏天明。
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台道韞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翻译】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别离时拈一花一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赏析】忘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忘了你。
“你既无心我便休。
”据说有个人看到这句诗,顿时大彻大悟,从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罢,无情也罢,佛说红尘中人出家叫大彻大悟,其实如今只怕众生会说出家人还俗叫大彻大悟。
我说,欲|望就像海水,只会越喝越渴。
什么叫做大彻大悟,观点不同,无法勉强。
究竟哪个算是大彻大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愿天下人人快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晏殊〔宋代〕杨柳阴中驻彩旌。
芰荷香里劝金觥。
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
雨条烟叶系人情。
译文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
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
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驻:车马停止不前。
彩旌(jīng):插于车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车辆。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①牛衣古柳卖黄瓜。
②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①缫(sao骚)车:缫丝的工具。
②牛衣:又称牛被,“编草使暖,以披牛体,盖蓑衣之类。
”(宋·程大昌《演繁露》)
【译文】
轻轻的枣花将人们的衣巾落满。
喧哗的缫车在村里响遍。
拴牛的老柳树下传来卖瓜人的声声吆唤。
酒困路长使我不愿再向前走一步,而只想睡觉,况且这中午时分多想将热茶喝上几碗,索性先到那老乡家把门儿串。
【集评】
清·王士祯:“‘牛衣古柳卖黄瓜’,非坡仙无此胸次。
”(《花草蒙拾》)
【赏析】
此词上片写枣花,写缫车声,写卖瓜人,这是一幅生动自然的初夏村居图。
下片写作者自己路途的困渴和向农家敲门索茶的情景。
这又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刻划,这一形象不是五马踟蹰、前呼后应的太守,而是一个胸怀疏朗、与民无间的活东坡。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宋]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释:①苏:即江苏苏州市。
这里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②“雪晴”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
③镊(niè):拔除。
霜须:白须。
评解:苏轼被贬到黄州,适逢天降大雪。
本词即为此所作,表示对“雪兆丰年”的欣喜。
这首词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手法奇特巧妙。
全词境界鲜明,情思深婉,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穷而情无尽的艺术效果。
集评:《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抒发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忧虑。
从艺术感受来看,上阕比较显露,下阕更为深婉,而上阕的情思抒发,似乎在为下阕的无声形象作提示。
这样,上下两阕的重点,就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彼此呼应,互为表里。
《唐宋词选注》:词中表示出“雪兆丰年”的欣喜,“但令人饱我愁无”,是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一胸怀。
说明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他悲观绝望。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
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
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在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在苏州,只在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
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唐代:薛昭蕴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译文: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注释: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rě)百花心,蕙(huì)风兰思寄清琴。
花心:花蕊。
蕙风兰思:形容美人的思绪和风度。
蕙:香草名。
寄清琴:将情思寄于清越的琴声之中。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楚烟湘月:回忆往日游宴时的意境幽静、凄迷。
沈沈:也写作“沉沉”。
赏析:这首词写男女的欢会与分别。
上片先从分别写起,河桥垂柳,蜂惹百花,喻其分别时的留念,并兴起相见之迟,相别之速。
“蕙风”句是从弦管之间写女子的风度、情怀。
下片写临流饯别,以春水之满状心意之满足,以酒杯之深喻感情厚挚,用语自然而深婉。
末句以景结情,楚烟湘水,皆已寂寞,纯是分别时的感情外射。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清代:纳兰性德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
那能闲过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
遍翻眉谱只寻常。
译文: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
那能闲过好时光。
红色的信纸被泪水沾湿,窗外有鸟儿娇声啼叫,却不敢开窗。
只因害怕勾起以前与君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
遍翻眉谱只寻常。
屏风上的金碧山水画不喜欢看了,缭绕的沉香也叫人不耐烦。
眉谱翻了又翻,心上人不在身边,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致。
注释:泪浥红笺(jiān)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
那能闲过好时光。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翻译及鉴赏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翻译及鉴赏《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求雨后到石潭谢雨途中所作,主要写作者途中所见、所闻与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翻译及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翻译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
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注释①徐州——一作徐门。
②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是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常是一致的。
③乌——即乌鸦。
④睢盱(suīxū)——犹言聚观、喜悦之貌。
⑤麋(mí)鹿——鹿科动物,也称犴(hān)。
古人因为它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故名曰“四不象”。
⑥猱(náo)——猿类,身轻捷善攀。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鉴赏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
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
这是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
首句写到潭鱼。
西沉的太阳,格外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
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似乎贪恋着夕照的温暖,纷纷游到水面。
鱼之婉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与大旱时水浊无鱼应成一番对照。
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
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苏轼的浣溪沙文言文翻译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时的花叶尽堪怜,红艳袅娜浑无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清晨时分,细雨斜风,带来丝丝寒意。
淡薄的烟雾缭绕,稀疏的柳条轻拂着晴朗的河滩。
正值春日,盛开的花朵和嫩绿的叶子都值得怜惜,它们红艳袅娜,却显得无力。
春水流淌,落花飘散,春天即将离去。
这景象宛如天上人间,美不胜收。
苏轼在这首《浣溪沙》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
以下是具体翻译:
1. 细雨斜风作晓寒:清晨时分,细雨斜风,带来丝丝寒意。
其中,“细雨”形容雨势不大,斜风则指风向不正,使得寒意更加浓重。
2. 淡烟疏柳媚晴滩:淡薄的烟雾缭绕,稀疏的柳条轻拂着晴朗的河滩。
这里的“淡烟”和“疏柳”形象地描绘了春日的景色,而“媚晴滩”则表现了自然之美。
3. 入时的花叶尽堪怜:正值春日,盛开的花朵和嫩绿的叶子都值得怜惜。
其中,“入时”指正值盛开之际,“堪怜”表示怜爱。
4. 红艳袅娜浑无力:红艳的花朵娇艳动人,但似乎显得无力。
这里的“袅娜”形容花朵姿态优美,而“浑无力”则表达了花朵的柔弱。
5. 流水落花春去也:春水流淌,落花飘散,春天即将离去。
这里以流水和落花象征春天的逝去。
6. 天上人间:这景象宛如天上人间,美不胜收。
这里的“天上人间”形容美景如画,令人陶醉。
总之,苏轼的《浣溪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古典诗词的佳作。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人间有味是清欢一般指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译文]这清新欢娱的生活,真是人生的一种快乐啊。
[出自]苏轼《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媚晴滩:装饰晴滩。
晴滩指南山附近的十里滩。
清洛:清澈的洛河。
雪沫乳花:煎茶的水面浮现的泡沫。
蓼茸:蓼菜的嫩芽。
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
因时近立春,故此云“试”。
译文:风斜细雨,瑟瑟寒侵,天气好似小寒时节。
南山附近的十里滩,雨过天晴,柳树装饰着河滩,风光宜人。
洛水注入淮河,水势盛大,畅通无阻。
在野外饮茶进餐,乳白色的香茶配上翡翠般的春蔬,十分爽口。
这清新欢娱的生活,真是人生的`一种快乐啊。
赏析: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俪向前。
下阕,抒发诗人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时分,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间最有味的是这清淡的欢愉啊!“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8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8篇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8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浣溪沙苏轼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篇一[宋]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释】②棘篱门:柴门。
③排:推挤。
蒨:同“茜”,红色。
④收麦社:指收麦子祭土地神。
⑤赛神村:指为感谢上天降雨而祭神的村子。
⑥叟:老头儿。
【赏析】这组词以朴素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农村的夏日风光,对受灾的农民表示同情和关怀。
太守下乡,对当地的'村民百姓来说也是非常新鲜的事,于是便有了“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的场面。
在这个场面里,可以显示出农村民风的淳朴可爱,农村少女的欢快活跃、自然真率。
这对整日局促于官场的词人而言也是格外清新动人的。
这就隐约地与尔虞我诈的官场形成对比。
“老幼扶携收麦社,鸟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是词人所见的农村风光,画面上洋溢着丰收之后的欢快,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熙熙攘攘的快乐景象。
今年的丰收,当然有词人求雨得雨的一份功劳。
词人是在赏识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在赏识自我的政绩。
所表现出来的还是政治上的一份自信。
以这样的心境和眼光去观赏农村的风光人情,一切就被诗情画意化了。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篇二[宋]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3】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苏轼《浣溪沙》解析:丰收喜悦与诗意的表达
苏轼《浣溪沙》解析:丰收喜悦与诗意的表达以下是苏轼《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的详细解析,包括原文、译文、注释、作者介绍、背景故事、古诗讲解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1. 原文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北宋苏轼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
化工余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
甚时名作锦薰笼。
2. 译文难得今年大麦和小麦都丰收,千亩麦田绿浪翻滚,仿佛在空中起舞。
大自然的造化使得花朵颜色极为鲜艳。
归去时,我应该像山简那样沉醉不知归路,被儿童拍手欢笑。
不知何时,这些美丽的花朵(瑞香花)又被称作锦薰笼呢?3.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
●二麦:指大麦和小麦。
●千畦(qí):泛指多,畦为田间的分区。
●夭红:形容花朵颜色极为鲜艳。
●山公:指晋代山简,字季伦。
此处用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的故事。
●倒载(dǎo zǎi):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
●阑(lán)街:靠着街道。
●甚时:到了做什么的时候。
●锦薰笼:花名。
《天禄识馀》:瑞香一名锦薰笼,一名锦被堆。
4.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5. 背景故事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初夏,苏轼在徐州任知府时。
当时徐州地区大麦、小麦都获得了丰收,苏轼对此深感喜悦,于是写下了这首《浣溪沙》来描绘这一景象。
词中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绘和对儿童欢笑的刻画,展现了苏轼对农业发展和民众幸福的关注。
苏轼《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全诗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宋·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泼:泼水。
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
蒿(hāo)艾(ài):两种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
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翻译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
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
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赏析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
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
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
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
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3]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
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
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
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
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
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
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