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小学美术优秀作品欣赏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美术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天涯石小学锦东分校:李黎前言:
2010年9月,我们科研小组承担的《欣赏美术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被确定为区级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年以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参与教师培训、教育教研等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真正体会到了我区美术教育的内涵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一)《美术课程标准》的需要
随着《美术课程标准》将小学美术欣赏课划分为“欣赏·评述”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并作出了说明,该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的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途径十分广,但在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生发展需要
对于学生,尤其是我们学校大多来自当地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视野不开阔已成为一个大的问题。例如:在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到凡高、杜菲等知名画家,师提问,孩子们是否知道他们的画风及代表作呢?孩子们眼神目然。按理说,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本应该每个孩子都知道的答案,可孩子们连这样简单常识都不知道,这一点就可能反馈出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的狭窄。
(三)素质教育需要
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学习好美术技能和技法,更需要学生从优秀作品中如何提高美术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欣赏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审美的能力是可能提高的,尤其在我校以“美术为特色”
这一优势环境中,更有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旦学生能从枯燥无味的欣赏
课到喜欢上欣赏这一过程的转变,那么就能使他们对美的世界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二、课题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欣赏、审美能力
(二)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即通过感受艺术作品,领略其中的趣味,从中获得感性认识,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和能力。
审美能力:指欣赏、识辨和鉴赏美的事物和美术作品的活动能力,是审美意识和美感的反映能力,以及通过艺术形象来把握现实的活动能力。在这里主要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是学生在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渐获得并不断丰富的特殊能力。
三、理论基础
(一)《新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都会无动于衷。”由此,我们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开展欣赏活动,并通过欣赏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研究目标
1、构建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优秀作品欣赏、提高审美能力的活动策略
体系,创建相应的评价体系。
2、通过各种自主性、探究性和体验性、交流性的艺术活动,多方提高学
生的作品欣赏能力,切实促进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等。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审美能力培养”的文献资料,借鉴与本课题相关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分析同一领域的研究要点和成果,认识其不足,并联系当前教学新理念,形成自己的研究思想。
2、行动研究法:
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各种校内外美术活动,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艺术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对作品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个案法:
通过对学生个体表现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努力构建提高学生作品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策略,来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我校三、四年级学生为个案,探讨如何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七、课题研究思路:
一、精选优秀作品,教师进行解读。
二、学生走近生活,感知优秀作品源于生活中的美。(让学生从课本走到生活实际)
三、教师指导,注重融合。(感兴趣的优秀作品到其它优秀作品过渡)
四、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最终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八、课题研究课题实践成果
(一)学生能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优秀作品美。
1、感官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视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功能,但仅仅从视觉感知经验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恰当的辅以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增强学生视觉审美感受能力。
如:低年级的小朋友认识线条,在了解绘画中线条之前,我让学生先摸摸生活中真实的线:毛线、铁丝、麻绳……,听听音乐、找找曲调的线条……,看看柳枝、小雨、彩虹,中的线条……强化了学生对线的视觉感知与审美。
因此我们认为美术欣赏课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的讲艺术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或者用幻灯机不停地放这
种艺术作品就能解决的,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小学生能对这些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认同,愿意去欣赏、会欣赏,那才是欣赏的真正开始!才是审美素养提高的真正开始!
(二)学生能通过实践参与来欣赏美。
在美术欣赏中,大多都以美术作品为对象,主要欣赏欣赏它的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从整体去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从而来达到体验审美的感动。但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以色彩、作品形式美两个方面来让达到欣赏美能力。
1)、课堂实践中欣赏美,开拓学生视野
如上《茂密的花》一课时,师生共同课后收集各种各样花大量的素材,然后在上课时分别讲解花的名称、色彩、形状等,在欣赏、分析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受各花的色彩及形状美。通过感受自然界的花再走入大师作品,去欣赏大师是如何把自然界花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花,让学生欣赏其形式美感。为了让孩子保持着良好的兴趣,让孩子走出教室,再一次去欣赏、体验美。我带着孩子来到植物园里,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美丽。此刻的植物园春意昂然,各种花儿竟相开放,孩子们在草地上围成圆圈,开心的述说自己看到的美,我在其中引导着孩子们能从色彩角度、花的形状来说一说,花儿的美丽,有的孩子说:“发现有的花色彩并不是一种色彩,而是附有色彩不同层次变化;有的孩子说:“发现树上长出了很多嫩黄的新树叶,迎春花也开了,颜色和老师身上的衣服一模一样”;我感受到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亲身感受到自然界的美,这样把孩子置身于美的环境中的教学将会给孩子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更多的美的浸润和熏陶。
2)、课外实践结合体验。
各地都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在学习类似的课目时,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如:在学习《中国的塔欣赏》时,我就充分利用了我校资源优势,让学生感受其美就在我们身边——成都市东郊的一处古建筑塔子山公园,历史悠久,与教材上的北京故宫都属于古建筑。我在课前给学生预先布置了几个问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