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的病机
【海外中医】“大三焦”理论解读
[作者简介] 王永洲,主任中医师,1985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启蒙于郑魁山教授,后又受教于张涛清、金安德主任医师。
曾经就职于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皇甫谧针灸研究所、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加中国卫生部援外医疗。
发明“颊针”,获得2007年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1年留学移民法国,2005年开始在巴黎十三大及六大医学院从事针灸教学,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针灸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理事,世中联自然疗法及骨伤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
前言三焦作为包罗全身无以匹配的孤府,是元气、水谷、津液的共同通道。
分而为三,各居其位,各司其能,合而为一,统领五脏六腑之气化、主导经络营卫的内通外联,完成升降出入、吐故纳新的生命代谢,我们将其称为大三焦,以区别于十二官之一的“决渎之官”三焦。
大三焦是中医学整体观的应用实例,三焦理论是对藏象理论及气血津液理论的互补和完善,使人体在结构上更加趋向整体性,功能上成功地进行了两级整合。
大三焦把人体全部空间看作一个超大脏腑,以气化为主轴,贯穿新陈代谢活动的始终,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抓住了生命的本质,是生命认识史上的一个创举。
“大三焦”理论解读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文/【法国】王永洲本文选自《中医药导报》三焦是一个最能够突出中医整体思维的概念,也是最难解释清楚的概念之一,无论结构与功能、病机和诊断,都带有太多的涵括性和歧义性,明显与其他中医学所指的脏腑有所不同,历代对三焦争议纷纷,定义至今仍未统一体验ui8]=本文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加深理解三焦理论,并将这个体系逐步完善,更好地为临床所用。
三焦分歧源流三焦在被誉为中医元典的《黄帝内经》中已经埋下分歧的伏笔,三焦可分为两类:一是指“十二官之一”的三焦,《素问·灵兰秘典论》将其定义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曰:“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
温病学辨证理论
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4、血分证
(1)概念:
血分证是邪热发展到血分,引起以血 热亢盛、动血耗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 证候,也属于外感热病里证范畴。
温邪深入血分,病变已属极期,亦多 昏、痉、厥、脱之变,病情较为危重。
(2)主要证候:
汗衰。
(3)病机分析: 以病邪犯阳明为例,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
多气多血,抗邪力强,故邪入阳明,正邪抗争, 里热蒸迫,而见全身壮热。温邪在里不在表,故 仅有发热而不伴有恶寒。里热亢盛,迫津液外泄 而多汗,热炽津伤而口渴喜凉饮。气分热炽,舌 苔见黄燥,脉洪大而有力。
热盛阳明的病理特点是:正邪剧争,里热蒸 迫,热盛津伤。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按ESC键退出
请单击播放
一、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天士在《内经》及 历代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生理与病理等方面 论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在临床上对温病 发生发展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把卫气营血 的概念用于对温病病机的演变规律、病程 发展阶段性的分析,从而形成了卫气营血 辨证理论。
上焦病变中邪陷心包的病变,可归属于营分证 范围,但其病机变化与营分证不完全相同:前者主 要是邪热内陷,包络机窍阻闭,心神逼乱;后者则 是营热阴伤,心神受扰。气分病变不仅限于中焦阳 明胃肠及足太阴脾,也包括上焦手太阴肺经气分的 病变,其范围较广,只要温邪不在卫表,又未深入 营血,皆可属于气分证范围。
(2)阳明热结证:
指肠道中邪热与糟粕相结,耗伤阴津,肠道 传导失司的证候,又称热结肠腑证,或阳明腑证。 主要症状:
日晡潮热,或有谵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 腹部硬满疼痛,舌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等。 辨证要点: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
基于三焦辨证体系探究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机演变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R December2020, Vol.35, No.12•6053 ••论著•基于三焦辨证体系探究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机演变苏跃,贾忠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 )摘要: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多为胎毒、风、湿、热邪所致。
纵观不同年龄阶段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其病机演变过程呈现出“始上焦,终下焦”的关联性动态变化文章基于5焦理论,通过三焦辨证体系分析特应性皮炎的病机变化特点,探讨特应性皮炎的病机演变和辨治规律,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三焦辨证;特应性皮炎;中医学;病机演变基金资助: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一带一路”合作专项课题(N〇.G H201803 )Exploration on the TCM pathogenesis evolution of atopic derm atitis based on the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anjiao theorySU Yue,JIA Zhong-wu(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Atopic dermatitis is one of the high incidence skin diseases among childr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most of the cases are caused by fetal toxicosis, wind, dampness, and heat. Considering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atopic dermatitis at different ages, the pathogenesis evolution of the disease showed dynamic relevance changes, usually start withupper jiao and end with lower jiao. Based on the sanjiao theory, the essay analyzed the pathogenesis of atopic dermatitis according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anjiao theory, discussed the pathogenesis of atopic dermatitis and the law of differentiation andtreatment, and provided new idea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K e y W o rd 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anjiao theory: Atopic dermatitis; TCM: Pathogenesis evolutionFunding: Chinese Medicine 'One Belt and One Road’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N〇.GH201803)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 性、炎症性、具有年龄阶段特征的皮肤疾病,自婴儿 期起病,因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生活 质量,常反复发作,迁延至成人期,并且相继出现哮 喘、过敏性鼻炎等多种特应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儿 童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现已成为全球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三焦辨证
湿热积滞内阻肠道,气机不通——腹痛,便溏不爽
舌赤,苔黄腻或黄浊,脉滑数——湿热内盛之象
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以身热,腹痛,大便溏垢,
苔黄腻、黄浊为辨证要点。
(6)湿阻大肠证:
指在湿热性温病过程中,湿浊闭阻于肠道,
湿浊之气不得下降而蒙上的证候。
本证多因湿热之邪流连气分,阻滞肠道,传
汗出、口渴、咳喘气促为主要表现
(3)湿热阻肺证:
湿热性质的病邪亦可犯于肺,出现卫受湿遏, 肺气失宣的病机变化。 主要症状:恶寒发热,身热不扬,胸闷,咳
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等。
以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为辨
证要点。
主要病机变化:湿郁卫表,肺失宣降
• 即吴鞠通所说:“肺病湿则气不得化。”
① 对温病病位的概括:三焦主化气行水,将五脏六腑 划入三焦,以此说明病机演变,能正确辨别病位。 ② 揭示温病传变的规律:三焦辨证虽然具有脏腑辨证 的性质,但与内科的脏腑辨证不尽相同。三焦辨证 反映了温邪的传变,“始上焦,终下焦。” ③ 指导温病的治疗:“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 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的产生:
•吴鞠通倡导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历取前贤精妙,考之《内经》,
参以心得” ,仿《伤寒论》六经辨证的体例, 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把温病病位从上、中、 下三焦进行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一纵一
横,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温病的病变本质,形成
了较为完整的温病辨证体系。
Q:三焦辨证有何意义?
另外,还有因邪热损伤肠络,血溢肠间,而
致肠腑蓄血者,症见身热夜甚,神志如狂,大便
色黑等
吴又可说:“尽因失下,邪热久羁,无由以泄,
三焦理论
1.三段三焦说: 上焦:胃上口上至舌下 中焦:胃上口至胃下口 下焦:胃下口下至二阴
此外,元代王好古在《此事难知》谓: “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呼为三 焦。”
2.油膜三焦说: 3.腔子三焦说:
4.胃部三焦说:
清代季罗美撰《内经博义》,根
据三焦经气的循行,与胃经的循行如出一 辙,独倡三焦为胃部之说,谓:“阳明胃 之经络,……与焦同行在前,故知三焦者, 特胃部上下之匡廓,三焦之地,皆阳明之 地,三焦之所主,即阳明之所施,其气为 腐熟水谷之用,与胃居太阴脾之前,实相 火所居游之地也。故焦者,以熟物为义。 上焦为雾者,状阳明化物之升气也;中焦 如沤者,状化时沃溢之象也;下焦如渎者, 状济泌分别流水之象也……。”
(二)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认识
1.六腑之一的三焦: 源于《内经》,为五脏六腑之一,
有形质,其功能表现为六腑的共同功能 特征,“以通为用”传而不藏。 2.“元气之别使”的三焦:
见于《难经》所述,无形质,其 功能具有“主持诸气”,突出地表现在 对整个消化过程的作用。
3.人体上、中、下三处部位合称的三焦:
因此,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 人体气化之功能,为元气通行和水谷运 行的道路,并与体内水液代谢有密切关 系。简单来说,三焦有“温煦”、“腐 熟”、“决渎”三大生理功能。这三项 任务,由上、中、下焦分工职掌,以三 焦“气化”为契机提供的,并以肺、脾、 肾三脏协作完成。
(二)三焦的病理
由于三焦在生理上有着重要的作有, 又和人体内脏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因 此三焦的病变,可概括分为自身的病变与相应 脏腑共同发生的病变。 1.三焦自身功能失调:
三焦字义: 三:阴阳生化和众多之义
《说文》有:“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 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 也。”
三焦辨证(1)
暑温
暑 风 、 暑厥
发病即可见中焦阳明热盛见证。 起病即呈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见证。
精品课件
10
★. 三焦病变难以截然分开(脏腑)。
上中焦同病----痰热阻肺,腑有热 结证。
中下焦同病----阳明热盛,引动肝 风证。
证。
上下焦同病----心营热盛引动肝风
精品课件
11
★. 三焦辨证中顺传、逆传的概念:
【治疗措施】宣肺泄热,凉营透疹。代表方:银翘散去豆豉加味。
精品课件
23
★
㈤ 湿热阻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身热不扬,无汗或少汗,胸 闷,咳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等。
【病因病机】湿热犯肺,卫受邪郁,肺失肃降。
【诊断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治疗措施】芳香宣化,化湿清热。代表方:三仁汤 。
身热不退,朝轻暮重
神识昏蒙,神志似情似昧,时或谵语。
舌苔黄腻
濡数
清化湿热,豁痰开窍。
菖蒲郁金汤
精品课件
27
★ ㈧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临床表现】身热,喘促不宁,痰涎壅滞,潮热腹满便秘, 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病因病机】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病因病机】燥热壅肺,灼伤阴液。
【诊断要点】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鼻咽干 燥,脉数。
【治疗措施】清肺泄热,养阴润燥。代表方:清燥救肺汤。
精品课件
22
★ ㈣ 肺热发疹
【临床表现】身热,咳嗽胸闷,肤肤红疹,疹点红润,舌质 红,脉数等。 【病因病机】邪热郁肺,内窜营分 。
【诊断要点】肤肤红疹、发热,咳嗽 。
精品课件
24
★
㈥ 热陷心包
本证可参卫气营血辨证部分营分证中的热入心包证。
“三焦”不通是各种慢性病的根源
“三焦”不通是各种慢性病的根源三焦理周身之气,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首领,经现代医学研究,三焦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微循环血管网有密切联系,是一个统管全身的大系统,通过气血、经络、体液密切相连,形成一个大循环。
那么三焦不通会怎么样呢?什么是三焦?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
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
三焦不通老病缠身三焦理周身之气,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首领,三焦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微循环血管网有密切联系。
三焦不通,是各种慢性病根源。
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
三焦是个复杂系统,仅用单味或几味药物搭配,根本不能适用这个多样的系统。
对老年人患多病、大病、顽固病的治疗,必须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
只有选择一种能科学、有效同时治多种疾病的疗法,调理内分泌,平衡阴阳,补充元气,这样才能逐渐康复。
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打通三焦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拍。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站着或者是坐着都可以。
用左手从右边肩膀开始,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往下拍打。
动作快慢一样,一直拍打到手腕。
可以稍微用力达到真懂经络的作用。
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钟往上,拍完之后再用食指按揉。
阳池穴按摩三分钟。
左面肩膀君用右手,同样的方法。
一定要坚持三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还可以用中药打通。
栀子为药引,加入黄芩,黄连,茯苓,泽泻,白术,薏苡,枳壳,桔梗,益母草,煎好后,一天喝一次,或者也可以选用艾灸的方法来打通三焦经。
黄帝内经中的病因病机与中医病理学
黄帝内经中的病因病机与中医病理学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圣典。
其中,病因病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医病理学的基础。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探讨病因病机与中医病理学的关系。
一、病因病机的概念病因病机是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它包括病因和病机两个方面。
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
外因主要是指外界的各种有害因素,如风、寒、湿、热、火等。
内因主要是指人体内部的各种异常情况,如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机制,包括病理变化和病理机制。
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在人体内部的表现,如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等。
病理机制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机制,如气血运行障碍、阴阳失衡等。
二、病因病机与中医病理学的关系病因病机是中医病理学的基础,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它以病因病机为基础,通过观察、诊断和治疗,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
病因病机是中医病理学的理论基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医病理学的体系。
病因病机的研究是中医病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病因病机,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病因病机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如病因的分类、病机的变化规律等。
通过研究病因病机,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病因病机的应用是中医病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病理学通过观察、诊断和治疗,将病因病机应用于临床实践。
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从而指导治疗。
通过诊断病人的病因和病机,可以确定治疗的方案和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
通过治疗病人的病因和病机,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黄帝内经中的病因病机理论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病因病机理论。
黄帝内经将病因病机理论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病因病机体系。
三焦膜原学说
膜腠三焦学说宋兴整理陈氏在脏腑病机理论研究方面,除倡“五脏宜通”论,深刻阐明了脏腑气机活动特点外,还立“膜腠三焦”说,对三焦形质、生理、病理、治疗作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不少新创见。
一深究三焦形质三焦形质有无,自《内》、《难》伊始,即开争论之端。
《难经》二十五难称“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三十八难也说:“所谓府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名而无形。
”后世持此论者,以“形”为“实”,认为三焦仅仅只是脏腑在人体不同区段的代称,上焦即心肺,中焦即脾胃,下焦即肝肾。
舍此而求三焦,三焦并无形质———具体组织可徵。
而《灵枢·本输篇》却说:“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
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与合者。
”《论勇》篇更形象指出:“勇士者三焦理横,怯士者三焦理纵。
”故宗此说者,认为《内经》既然认定三焦是下出肾系,上连肺系(居于中间的其它三脏,不言而喻,自与相系)六府与合的一种组织,甚至还有“理横”、“理纵”之分,讲得那么肯定,那么具体,那么形象,绝不会是有名无实的空论,一定有其物质基础存在。
但三焦的物质基础到底是什么?《内经》却又并未明示,因而成了千古之谜,后世医家不断探索,各有建树,迄至陈氏,最具代表性的见解,约略有以下几种:1 一腔之大腑。
倡此说者,为明代医家张景岳。
他在《类经》中明确提出:“此三焦之所以际上极下,象同六合,而无所不包也。
观本篇六府之别,极为明显,以其皆有盛贮,因名为府。
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
故有中渎、是孤之名,而亦有六府之形。
”认为三焦就是一腔之大府———整个躯体的体腔。
上焦、中焦、下焦自然成了体腔不同区段划分的名称了。
2 人身之油膜。
以此立说者,清代医家唐容川、张锡纯所论最详。
唐容川在其《血证论》中称三焦“即人身上下内外之油膜也”。
张锡纯对此说极为赞同,他在《衷中参西录》中进一步发挥,谓:“三焦为少阳之府。
既名为府,则实有其物可知……至唐容川独有会心,谓三焦即网油,其根蒂连于命门,诚为确当之论。
详解三焦
焦汉字演变焦:jiāo,会意。
字从隹,从火。
“隹”意为“鸟头”、“锐头”、“尖头”。
“隹”与“火”联合起来表示“火苗尖头”。
本义:火苗尖头。
引申义:集中火力加热于一点。
转义:加热过头,被加热的物体碳化。
转义的引申义:1.碳渣。
2.碳色,黄黑色。
3.碳化物体的物理性质:酥脆。
干枯。
4.碳化物体的形状:卷曲。
说明:1.在中医里,焦指水气运行的起点或终点,这可能与经络穴位学和针灸学有关。
“灸”即指用火苗集中于一个人体穴位进行长时间加热。
2.“焦”也可以指人的心情烦躁,称“心焦”、“焦心”,字面意思是“如同把心放在火头上烘烤”。
汉语解释中焦①人体部位名。
三焦之一。
三焦的中部,指上腹部分。
它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
中焦如沤中焦主要指上腹部,包括脾、胃及肝、胆等内脏。
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肝胆主疏泄,并分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因此,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
《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
”并概括中焦的功能为“中焦如沤”。
沤,是浸泡的意思。
所谓“如沤”,是形容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的作用。
《难经》亦持此说,如三十一难说:“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
”中医辞典中焦中焦①人体部位名。
三焦之一。
三焦的中部,指上腹部分。
它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
《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
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 ②诊断学名词,为温病三焦辨证之一。
指持续高热阶段,邪在胃肠或脾。
《温病条辨》:“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转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鹜溏鹜溏证名。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名木敛。
中医诊断学课件:三焦辨证
治则方药: 清热宣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运用: 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二、肺热发疹证
肺热
病性、病位
发疹
热已入营
气营同病
(一)临床表现
肺热
发热、咳喘
波及营分
肌肤发疹
陆子贤:“疹为太阴风热。”
❖(二)治则方药:
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 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1 银翘散 2 去豆豉 3 加味
结膜(畏光流泪) 麻疹粘膜斑——早期诊断
2.出疹期(持续3-5天)
时间:发热3-4d 顺序:耳后发际 前额面
颈 躯干 四肢 手掌足底 形态:充血性斑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 伴随症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
3.恢复期(1-2周)
热度降低 症状减轻 皮疹先出先退 色素沉着、脱屑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LC相对 病原学检查:分泌物,血尿行
第二节 上焦病辨证
掌握邪热壅肺证、肺热 发疹证、湿热阻肺证、痰热 阻肺,腑有热结证的辨治。
一、邪热壅肺证
条文
临床 应用
病因 病机
治则
临床
方药 辩证 表现
要点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生理
病理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热邪
咳嗽、喘
主气
肺
行水
咳痰
热饮证
辨证要点
身热、咳喘、痰
--《温病条辨》
(四)方药
宣白承气汤
宣白--“白”在五行中应 “肺”,故“宣白”实乃“宣 肺”之意。
承气--“顺承胃气”之意。
生石膏 杏仁 瓜蒌皮
从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论治脾胃病
学术探过中国CHINA'S NATUROPATHY, Jan. 2021 ,Vol. 29 No. 2从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论治脾胃病沙灵汐1,吕冠华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该文从六腑三焦的功能与部位三焦的协调性出发论治脾胃病,主张辨证时首辨六腑三焦是否通畅,其次 辨部位三焦之中焦是否和健,以“燮理三焦、补益中气”为主要治法,方用小柴胡汤、三仁汤、丹参饮、四君子汤加 减,旨在通三焦、祛痰湿、调气血、安脾胃、调脏腑。
【关键词】脾胃病;三焦辨证;六腑三焦;部位三焦中图分类号:R256. 3 文献标识码:A DO#10. 19621/ki.11-3555/r.2021. 0207三焦作为中医特有名词,具有特殊含义,究其内 涵,现普遍认为包括六腑三焦、部位三焦及辨证三焦3个方面[1],脾胃与六腑三焦、部位三焦关系 ,脾胃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治疗该类疾病方具特色。
本文从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论治脾胃病" 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新的思路。
1从三焦论治脾胃病的理论渊源三焦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言:“脾胃者,仓廪 之官,五味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与脾胃功能有别,但在 代谢方面关系。
《难经•三十一难》云.三焦者,水 ……上焦,在心下,下膈……中焦者,在胃中焦,不上不下……焦者……以传导也。
”指出三焦的分布与功能及与脾 胃运化功能的具体联系。
三焦辨证运用到临床治疗中,《伤寒杂病论》创调畅三焦治疗脾胃病之先河,如阳明病症见不大便、呕吐、胁下满硬,用小柴胡汤 通调上焦气机,使中焦气机通畅,胃气调和,三焦气机正 常,营卫和。
《诸病源候论•病诸候》言隹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五脏 三焦既不调和,冷热壅涩,结在肠胃之间……故令大便 难也。
揭秘三焦
从脏腑按摩感悟中医之揭秘三焦作者:段朝阳(段氏脏腑按摩传人)一样的中医不一样的感悟一样的按摩不一样的效果前言本人从祖辈继承脏腑按摩疗法,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细心的感悟,对中医的许多理论从脏腑按摩的角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认识不但进一步完善了脏腑按摩的理论,也推动了按摩技法的更加成熟,并在临床运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对于这些体悟本人不干藏于灵兰独享,今奉献给大家,一是作为拙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的内容补充,不辜负大家对此书中技法的厚爱;二是想与各位同仁共同学习切磋,因在脏腑按摩的角度对中医理论的理解,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且是一家之言,其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够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是自己在今后传道授业解惑中不至于误人子弟,愧对先祖,贻笑大方。
正文下面先看中医学对三焦的一些简单叙述和存在的争议。
三焦的定义: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通行元气、通行水液和运行水谷。
通行元气即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
疏通水道即指三焦能“通调水道”,具有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
运行水谷即指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
可见,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三焦的解剖形态: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
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
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张景岳在《类经·脏象类》中曰:“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
三焦辨证之我见
三焦辨证之我见三焦辨证是温热病辨证方法之一。
清代吴塘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在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分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热病的传变规律总结出来的。
吴塘在《温病条辨》一书中,以“三焦”为温病的辩证纲领,将卫气营血贯穿其中,着重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并以此概括症候类型,作为辨证论治的概括。
以三焦辩温热病的传变,则病始于上焦,次传中焦,终于下焦。
其病证,上焦包括肺与心包的证候,中焦包括脾与胃的证候,下焦包括肝与肾的证候。
温热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的总称。
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不同,感受病邪有异,患者素质及其体质反应性也不一样,因而发生温热病各具特点,类型很多。
但就其病变性质来说,不外温热与湿热两大类。
湿热与温热虽有共通之点,但也有不同之处,温热有关热类病变多与卫气营血辩证重复,故不在此多述。
湿热以湿为主,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邪常留连于卫、气之间,不易伤阴而成营血之热,且湿性重浊下流,常沿上、中、下三焦部位相传而自成规律,故湿热病用三焦辨证则更较适宜。
就外感湿热病来讲,三焦分证也可以说是根据湿邪的特性,以及三焦本身是水湿通路这一功能特点而确定的。
通过湿热伤人的重点脏腑部位和先后顺序,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同时又是湿热病的初、中、末三个阶段。
一、上焦湿热上焦湿热是湿热伤人的初期阶段,其证属表,病位在肺与皮毛。
由于湿与脾胃有密切关系,故上焦湿热往往兼有脾胃与肌肉之湿的见症。
开始热像不甚明显,重点只在于湿,一般须在数日后,才有较明显的热像出来。
例如感冒初期,浑身重浊不适,关节酸痛无力,不思饮食,一般为湿热之邪侵袭所致。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微,或不发热,或午后发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
胸闷无汗,口粘不渴,脘痞纳呆,或见肠鸣便溏,苔白腻脉濡缓。
病因病机:多因感受湿邪,湿郁肌表,内困脾气所致。
卫阳被郁,故恶寒重而无汗。
湿热郁蒸,故午后发热。
湿困于上而头重如裹。
湿困肌表则肢体困重,湿阻胸阳,气机不畅故胸闷。
从三焦的形质与功能探讨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病机
从三焦的形质与功能探讨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病机
范国栋;西梦婵;焦安男;陈杨
【期刊名称】《中华养生保健》
【年(卷),期】2023(41)6
【摘要】恶性肿瘤淋巴转移是肿瘤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中医学对三焦的形质与功能有着深入的认识,认为三焦在形质上为“膜”性四通管道,通达机体周身布散精微,外排污浊;在功能上总司全身气机气化,化生营卫,抵御外邪。
近代发现三焦的形质和功能与肿瘤淋巴道转移关系密切,三焦的病理形态是肿瘤转移通道,其气化功能异常是肿瘤转移关键。
结合三焦理论,认为三焦气机畅通、三焦水道通利则痰饮瘀毒不得蓄积,营卫之气畅达周身,而邪难留存,由此提出“调气机”“利水道”为防治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关键。
“三焦形质功能”的异常是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核心,依据三焦理论及其相关的治则治法可以指导肿瘤的治疗,期待对中医临床治疗肿瘤有所裨益。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范国栋;西梦婵;焦安男;陈杨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鼻咽粘膜淋巴毛细管的超微结构与鼻咽癌淋巴道转移关系的探讨
2.右美托咪定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免疫功能的Meta分析
3.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除数目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
4.癌细胞血道和淋巴道转移的实验研究及其转移机制的探讨
5.从三焦形质探讨其在肿瘤转移的病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焦的病机
三焦为六腑之一,包括上、中、下三部分。
三焦的生理功能,一般认为概括了全身的气化机能,即上焦心肺的输布作用;中焦脾胃的运化转输作用;下焦肝、肾、肠、膀胱的疏泄和气化作用。
三焦病机,即是三焦气化的失调或障碍。
其病理表现有两方面:一是表现为肺、脾、胃、肠、肝、膀胱等脏腑的气机不畅,功能失调。
二是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津液代谢气化的障碍,升清降浊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水液贮留。
所谓气机不畅,是指由于外邪留恋,或因痰、食等病邪阻滞,从而使肺、肝、胃、肠、膀胱等气机郁滞而不畅。
如肺气的宣肃失职、肝气的疏泄失调、胃气的和降失职、大小肠的传化失司、膀胱的气化失权等。
所谓津液代谢气化障碍,则是指由于寒湿之邪内侵,或久病损及肺、脾、肾三脏,因而阳气虚弱,气化失常。
如肺的宣肃通调失职,脾的运化转输无权,肾的蒸腾气化无力,开合失司等。
上、中、下三焦气机不畅,升降出入之机关皆不通利,以致水津气化障碍,水因气阻,气因水滞,水液积聚泛溢于肌腠,则发为水肿。
若以肺、脾气化障碍为主,则水肿偏于腰部以上;若脾肾气化障碍为主,则水肿偏于腰部以下。
三焦病变之症状及其发生机理,与脏腑病机有关部分相同,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