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诊断及疗效标准

合集下载

肛瘘的MRI诊断及分型

肛瘘的MRI诊断及分型

显示
MR
正常肛管MR影像
肛提肌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肛门内括约肌
耻骨直肠肌
耻骨直肠肌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内括约肌 联合纵肌
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外括约肌 联合纵肌
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中部层面
正常肛管MR影像
外括约肌
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层面
正常肛管增强影像
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
4.MR检查
无创、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 辨力高。
➢ 对肛瘘进行分型,评价肛瘘活动性
MRI成为首选检查
MR检查(斜冠状位):
➢ 不喝、不清、不灌; ➢ 扫描线与肛管垂直或平行,高分辨扫描; ➢ T1、T2或T2压脂; ➢ T1增强。
MR检查(轴位)
➢ 不喝、不清、不灌; ➢ 扫描线与肛管垂直或平行,高分辨扫描; ➢ T1、T2或T2压脂; ➢ T1增强。
×括 约 肌 间 型
?经 括 约 肌 型
?括
约 肌 上 型
×括 约 肌 外 型
内口位于肛 钟6点
瘘管向右后跨 过耻骨直肠肌
距肛外缘约 2.5cm
高位括约肌上型肛瘘,内口位于肛 钟6点,距肛缘2.5cm
典型病例分析(二)
➢男,58岁,患者肛周 溃口流脓20年余,肛周 3、9点位硬结压痛,溃 口流脓,指检扪及相应 位有条索状伸向肛门内。
复杂型肛瘘
复杂型括约肌 间型肛瘘
始终走行于括约肌 间隙,未超出外括 约肌
内口分别位于3、5、6、9点位
内口距肛外缘约1.0-1.2cm
低位复杂型括约肌间型肛瘘
小结
➢ 临床的需求—新项目的源泉。 ➢ 提供精准影像,做出精准诊断,实现精确医疗—医

肛瘘完整ppt课件(2024)

肛瘘完整ppt课件(2024)
瘘的辅助治疗。
切除术
将瘘管及周围病变组织一并切除 ,创面敞开,使其逐渐愈合。适 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或复杂性肛
瘘的根治性治疗。
微创手术技巧展示
激光手术
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对瘘管进行汽化 、切割和凝固等操作,具有出血少、 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各种 类型的肛瘘。
超声刀手术
利用超声刀的高频振动,对瘘管进行 切割和止血等操作,具有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肛瘘。
应用示例
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肛瘘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注射完毕后,用干净纱布覆盖注射部位,保持局部干燥 和清洁。
04 肛瘘手术治疗方案探讨
传统手术方式介绍
切开引流术
通过切开瘘管,将脓液引流出来 ,缓解疼痛和肿胀。适用于单纯 性肛瘘或复杂性肛瘘的辅助治疗

挂线疗法
利用橡皮筋或药线的机械作用, 缓慢切开肛瘘,同时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有利于瘘管的愈合。适 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或复杂性肛
06
熏洗完毕后,用干净纱布轻轻擦干肛瘘部位,保持局部干 燥。
局部封闭法应用示例
局部封闭法原理:通过注射药物或填充剂,使肛瘘内口 封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单纯性肛瘘或复杂性 肛瘘的辅助治疗。 准备局部封闭剂,如硬化剂、生物胶等。
在肛瘘内口附近注射局部封闭剂,使内口封闭。注射时 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注射方式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药熏洗法操作指南
01
中药熏洗法原理: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通过熏洗的方式 ,促进肛瘘部位血液循环,消炎止痛,促进瘘管愈合。
02
操作指南
03
准备中药熏洗剂,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肛瘘患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肛瘘患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肛瘘患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肛瘘一般有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史。

脓肿自破或经手术切开排脓,从肛门皮肤外口或肛门内流脓,这些都是诊断肛瘘的主要标志。

1、触诊低位肛瘘之瘘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绳状硬条,由外口行向肛门,用指按压,有脓液由外口流出。

2、望诊可见外口常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

周围皮肤因脓液刺激,常有脱皮发红,有时有肉芽组织由外口内突出。

周围皮肤红紫色,多为结核性瘘管。

3、直肠指检常在肛管后侧、齿线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结,有轻微压痛,即是原发内口。

4、确定内口位置因内口是肛瘘的原发病灶,必须准确定位其内口部位和弄清其数量,如检查不清或定位错误,必然会导致治疗失败。

因此在瘘检查中正确判断内口的位置及数量,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定肛痿的内口位置时,可以采用病理检查和细菌培养、从病史上判断内口的位置、碘油造影、肛门镜检查、根据外口与肛门的距离来判断内口的部位、染色检查、通过探针检查及通过触诊可以帮助了解内口的位置等方法。

5、确定瘘管的深度与括约肌的关系由于肛瘘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管道在内括约肌之间走行,手术中切开管道,必然要切开有关的括约肌。

特别是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切开肛门直肠环,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

因此在检查中必须弄清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6、确定瘘道主体与支体的变化在肛瘘检查中,不能单纯从内口的数目,或瘘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从病变的一个平面上了解病变的全貌;有时从肛门外部看,仅一个外口,症状也不明显,但可能是瘘管很深,内口寻求比较困难的复杂性肛瘘;有时瘘外口较多,肛门皮肤病变较大,但其主管很低,属于容易处理的简单肛瘘。

因此对肛痿的诊断要具体细致。

7、全身检查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

肛瘘

肛瘘

X线造影照片
鉴别诊断
1、骶骨前窦道:直肠与骶骨间隙感染化脓。脓液由尾骨附 近穿破形成窦道。 2、骶骨部脓肿破溃:臀部外伤、化脓、脓液由臀沟上端流 出,形成瘘管,无内口。 3、骶尾骨髓炎破溃:脓液从骶尾部流出造成瘘管和外口,无 内口与直肠相通。 4、骶尾部畸胎瘤和骶尾部囊肿继发感染向外破溃。畸胎瘤其 外口常在臀沟中,尾骨尖处。 5、会阴尿道瘘:可有尿道损伤和尿道狭窄史。瘘管在尿道球 部与皮肤相通,外口流尿,感染后溢出脓液。 6、骶尾部结核:X线检查 7、化脓性汗腺炎性肛瘘
一期肛周脓肿肛瘘根治术
国内专家任东林认为,肛周脓肿只要术中能明 确找到内口,做一期根治是合理的,这样对病人而 言,基本上可以避免二期的肛瘘手术,但对术中内 口不明确者,单纯的脓肿引流既符合外科原则,也 能解决患者本次就诊的急性感染问题,因此,术中 内口清楚与否应作为可否行肛周脓肿一期手术的判 断标准之一。
肛瘘分类
按病理变化分类: 1化脓性肛瘘(非特异性) 2结核性肛瘘(特异性肛瘘):梅毒性和放线菌性 肛瘘。


手术疗法
肛瘘手术原则 1、所有肛瘘,正确处理感染内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主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或通过直肠环以下1/3的 主管,采用切开法。 3、在肛管直肠环上方的主管或通过直肠环上2/3的主 管,采用主灶切开加乳胶管引流术。 4、正确处理创面,使通畅引流,预防假性愈合。 5、手术定位清除,尽量减少损伤肛门括约肌。
手术图解
手术图解
肛瘘切开挂线术(Seton)
1、适应证:肛瘘在肛门直肠环上方或通过环上2/3的肛瘘,包括外括约肌深 部与提肛肌间瘘或提肛肌以上的瘘。 2、挂线原理:1异物刺激局部炎症反应,使括约肌断端与周围组织粘连固 定;2慢性切割作用;3引流 3、挂线目的:分引流挂线和切开挂线两种,根据所需目的不同可以选用以 引流为主的(特别是急性期合并有明显脓肿者)挂线(类似西方的 loose seton)和以慢性切割为主的切开挂线 4、挂线的方法: 挂线要求准确,只切挂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主要括约肌组织,不必盲目 的大束组织挂线, 分组挂线或双挂线:一方面对大束肌肉组织,一束挂线可能致切挂时间 长,患者痛苦较大,采用分组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另一方面,对有两处 同时需要切开挂线者,可以一处先紧线,另一处先挂浮线,待紧线切开 后再紧浮线,这样可以避免二次手术或一次手术可能带来的问题。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瘘(TCD:BWG050,ICD10:K60.3);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必要时行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或MRI定位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见附件)。

1、诊断明确:肛瘘。

2、禁忌症:肛门周围皮肤病;严重的肺结核、梅毒;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并发的肛瘘。

3、对于有明确禁忌症者,先治疗原发病,可予以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2、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粪三大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4、肝肾功能;5、血糖;6、电解质检查;7、心电图;8、胸部X线片;9、肝胆脾B超检查。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抗菌药物;2、术前按感染性疾病选择使用抗菌药物;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必要时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麻或鞍麻。

2、手术方式:肛瘘切开\挂线术。

肛瘘的中医诊断

肛瘘的中医诊断

肛瘘的中医诊断【关键词】肛瘘中医诊断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样管道,中医称之为肛漏。

一样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份组成,也有的仅具内口或外口者。

内口为原发的,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有时不止一个,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

肛瘘多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

临床上分为化脓性或结核性两类。

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要紧病症,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肛门内。

[诊断要点]1.病症(1)流脓:局部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久不收口。

一样初形成的肛瘘流脓较多,有粪臭味,色黄而稠;久之,那么脓水稀少,或时有时无,呈间歇性流脓;假设过于疲劳,那么脓水增多,有时可有粪便流出;假设脓液已少而突然又增多,兼有肛门部疼痛者,常表示有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

(2)疼痛:当瘘管通畅时,一样不觉疼痛,而仅有局部坠胀感。

假设外口自行闭合,脓液积聚,可显现局部疼痛,或有寒热;假设溃破后脓水流出,病症可迅速减轻或消失。

但也有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发疼痛,尤其是排便时疼痛加重。

(3)瘙痒: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引发瘙痒,有时可伴发肛门湿疹。

2.体征(1)肛门视诊可见外口,外口凸起较小者多为化脓性;外口较大,凹陷,周围皮肤暗紫,皮下有穿凿性者,应考虑复杂性或结核性肛瘘。

低位肛瘘可在肛周皮下触及硬条索,高位或结核性者一样不易触及。

以探针探查,常可找到内口。

(2)直肠指诊: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

(3)探针检查:只在医治中应用,一样不能作为诊断用,避免穿破瘘管壁,造成假道。

(4)X线造影: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照相可见瘘管散布,多用于高位肛瘘及蹄铁形肛瘘。

(5)B超检查:通过B超检查可发觉是不是有脓肿形成,有无瘘管乃至瘘管的走行方向。

3.分类(1)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漏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周围。

肛瘘

肛瘘

肛瘘文章目录*一、肛瘘的概述*二、肛瘘的典型症状*三、肛瘘的病因病机*四、肛瘘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肛瘘的并发症*六、肛瘘的防治方案肛瘘的概述1、定义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

肛瘘是脓肿后时代,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

英文名Anal fistula,中医称为肛漏。

典型的肛瘘就是一根通畅的完整的管道,一头在肛窦,一头在肛缘外,或在直肠壁。

非典型肛瘘一般只有内口而没有外口,或虽有内口又有外口,但中间瘘管闭塞,或只有外口,内口找不到,或干脆就只有一硬结。

2、别称肛门直肠瘘、肛漏3、发病部位肛门4、传染性无传染性5、高发人群20~40岁人群、男性婴幼儿6、科室肛肠科肛瘘的典型症状1、肛瘘的典型症状肛瘘的主要症状是肛门周围的外瘘口不断地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排出,可刺激周围皮肤,引起瘙痒不适。

当外口堵塞或假性愈合时,瘘管内脓液不能排出而形成脓肿,表现出直肠肛管周同脓肿的症状,这种引流不畅形成的脓肿往往反复发作,是肛瘘临床表现中的特点。

2、肛瘘的分类按瘘管位置高低分类: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可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和低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

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可分为高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

此种分类方法,临床较为常用。

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类:肛管括约肌间型,约占肛瘘的70%,多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瘘管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大多在肛缘附近,为低位肛瘘。

经肛管括约肌型,约占肛瘘的25%,多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可为低位或高位肛瘘,瘘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开口于肛周皮肤上。

肛管括约肌上型,为高位肛瘘,较为少见,约占肛瘘的;④肛管括约肌外型,最少见,仅占肛瘘的1%,这类肛瘘常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克罗恩病引起,治疗较为困难。

肛瘘 aga分类标准

肛瘘 aga分类标准

肛瘘 aga分类标准肛瘘(aga)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分类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内括约肌肛瘘分类、Parks分类、St James's University Hospital分类等。

下面将对这些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内括约肌肛瘘分类是根据内括约肌与肛瘘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的。

根据内括约肌与肛瘘管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肛瘘分为高位、中位和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是指肛瘘与内括约肌之上的部位相通,中位肛瘘是指肛瘘与内括约肌平行,低位肛瘘是指肛瘘与内括约肌之下的部位相通。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用于指导手术治疗,对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Parks分类是根据肛瘘管与肛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的。

根据肛瘘管与肛管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肛瘘分为内口型、外口型和内外口型。

内口型肛瘘是指肛瘘管与肛管之间有一条通道相通,外口型肛瘘是指肛瘘管与肛管之间没有通道相通,内外口型肛瘘是指肛瘘管与肛管之间有两条通道相通。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用于指导手术治疗,对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St James's University Hospital分类是根据肛瘘管与肛管之间的关系和肛瘘管的走向进行分类的。

根据肛瘘管与肛管之间的关系和肛瘘管的走向,可以将肛瘘分为4型。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指导手术治疗,对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肛瘘的分类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指导意义,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四节 肛瘘

第四节 肛瘘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疾病。

是肛管或直肠下段同肛门周围皮肤之间或邻近组织、器官之间, 因病理性原因形成的不正常通道。

约占我国肛门直肠疾病总发病率的30%。

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是肛肠外科难点之一,大部分肛瘘需采用手术治疗,常根据肛瘘的分类选择不同的术式。

肛瘘的分类方法有多种,目前多用Parks的分类法,即根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解剖关系分为括约肌间肛瘘、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肛瘘和括约肌外肛瘘四类。

①括约肌间肛瘘:多为低位肛瘘.约占70%。

瘘管只穿过肛门括约肌,位置较低。

内口多在齿状线部位,外口常只有1个,距肛门3—5cm。

②经括约肌肛瘘,可以为低位或高体肛瘘,约占25%瘘管穿过肛门内、外括约肌,位置稍高。

内口多在齿状线处,外口常不止1个。

③括约肌上肛瘘:为高位肛瘘,少见,约占5%。

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达肛管直肠环以上水平,然后向下经坐骨直肠窝穿透皮肤。

内口多在齿状线处,外口距肛门较远。

由于瘘管常累及肛管直肠环,故治疗较困难,常需分期手术。

④括约肌外肛瘘:最少见,约占1%。

瘘管穿过肛提肌直接与直肠相通,这种肛瘘多非腺源性感染,而是由干克罗恩病、肠癌或外伤所致,因此治疗时要注意其原发病灶。

图1 括约肌间肛瘘图2 经括约肌肛瘘图3 括约肌上肛瘘图4 括约肌外肛瘘临床上也有根据肛瘘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或以下的将肛瘘简单地分为高位或低拉肛瘘。

1低位肛瘘:①低位单纯性肚瘘:内口在肛窦,仅有一个瘘管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到一个外口。

②低位复杂性肛瘦:有两个以外口和瘘管与内口相通、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者。

2高位肛瘘:①高位单纯性肚瘘:内口在肛窦.仅有一个瘘管.走行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侵犯耻骨直肠、肛提肌以上。

②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和瘘管与内口相连并有支管或空腔,—瘘管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以上者。

图5 肛瘘术前管理一、适应症:1 肛瘘挂线术: 应用较广泛, 适用于有内、外口的低位肛瘘或一些肛管直肠环未纤维化的高位肛瘘,也可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或切除术的辅助方法。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25%~80%的成人CD患者合并肛周病变,其中CD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的患病率最高,约占17%~43%[1,2]。

为规范我国pfCD的诊治,《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组织内外科专家,在借鉴国外pfCD诊治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3,4,5,6]。

本共识采用Delphi程序制定。

先由专家分别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评价,讨论确定需阐明的问题及推荐方案。

再由专家分部分撰写,交总负责人汇总成共识初稿。

初稿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投票并由第三方计票。

投票专家推荐的等级标准分为a完全赞同(必不可少);b部分赞同,推荐(应该做到,但未达到必不可少的高度);c部分赞同,但不推荐;d不赞同(删去,不合理、不必要、不合国情、不可操作、不可评估、不必放在本共识意见中)。

本共识中的推荐等级根据专家投票总结果分为A级(强烈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赞同(a);B级(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或部分赞同(a+b);C级(建议),即a、b和c得票数相加为3/4及以上;未达C级指标则删去不放入本共识。

最终由专家审阅定稿形成本共识意见。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及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本共识意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

推荐意见15条,以下分别阐述。

一、pfCD的诊断1. pfCD具有与普通肛瘘不同的临床特点,这有助于CD的早期诊断。

等级判定:强烈推荐普通肛瘘是指常见的肛隐窝腺源性非特异性感染性肛瘘。

pfCD与普通肛瘘不同,外口与内口的关系常不遵循Goodsall规则,瘘管情况更复杂。

肛瘘是怎么回事?

肛瘘是怎么回事?

肛瘘是怎么回事?肛瘘实际上全称为肛直肠漏瘘,主要由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者切口引流引起的后遗病变,我国调查显示肛瘘在肛肠病中发病率约占1.67~2.6%,而国外则为8~20%,虽然我国发病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依然存在许多肛瘘患者,肛瘘发生后,由于肛肠暴露不仅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为便于广大读者了解肛瘘,本文对肛瘘进行详细讲解。

肛瘘英文名为Anal fistula,中医又称为肛漏,常见表现为一根通畅完整的管道,一头在肛窦,另一头在肛缘外。

也有部分表现为只有内口没有外口,或者有内口和外口,但中间的瘘管闭塞,极少只有外口、内口无法找到,或只表现为一个硬结。

肛瘘易发于20~40岁人群及男性婴幼儿,婴幼儿男女发病比例为5:1,患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外口反复流出脓液,流脓量时多时少,呈周期性发作;局部易发生肿胀,一般情况下无疼痛感,当脓液存积与管腔内引流不畅时,可出现胀痛感,脓液流出后疼痛即缓解;肛缘可触及索条状硬块,按压时可感轻度疼痛;时常伴有瘙痒感,为脓液渗出后刺激瘘口周围皮肤,引起皮肤瘙痒或湿疹。

除局部症状外,肛瘘患者还可表现全身症状,不过全身症状较少见,偶尔有复杂病情或迁延日久的患者表现出排便困难、狭窄、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状,若发生感染则表现为全身体温升高。

目前临床肛瘘主要有三种分类法,高位低位为1934年英国医院用齿线作为分界线首次进行划分,使用性较强,齿线为肛门与直肠分解界线,可在肛肠镜下清楚看见,齿线处的肛窦为肛瘘感染内口,此线为界,向上即为高位肛瘘,向下即为低位肛瘘。

单纯性肛瘘及复杂性肛瘘,数患者外口或数瘘管,若只存在一个即为单纯性肛瘘,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即为复杂性肛瘘,不过,部分瘘管过长,出现弯曲,临床也将其称为复杂性肛瘘。

复杂性肛瘘可为单内口,也可为多内口,此分类法为我国学者于1975年提出,目前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

肛瘘愈合标准

肛瘘愈合标准

肛瘘愈合标准肛瘘(Anal Fistula)是肛门周围发生感染和脓肿形成后,形成一条管道连接肛门和直肠的病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肛瘘的愈合标准主要包括术后疼痛缓解、伤口愈合、排便功能恢复、瘘管闭合等方面。

下面是一份肛瘘愈合标准的参考内容,供您参考。

1. 术后疼痛缓解:- 术后疼痛的出现是常见的,但疼痛应在术后逐渐缓解。

通常在术后2-3天内,疼痛感会显著减轻,患者能够轻松坐立和行走。

- 术后一周内,疼痛感应进一步缓解,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

2. 伤口愈合:- 术后伤口应愈合良好,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外伤口通常需应用敷料保持清洁,促进愈合。

- 内伤口的愈合以内生肉芽组织填充瘘道为主要标志,术后应定期检查内伤口的愈合情况。

3. 排便功能恢复:- 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可以恢复排气功能,并开始排出液体状的大便。

- 术后一周内,患者通常能恢复正常排便,大便形状正常,无便秘或腹泻情况。

4. 瘘管闭合:- 瘘管闭合是肛瘘治疗的最终目标。

术后应定期检查瘘管的情况,观察其是否愈合。

- 根据瘘管闭合情况,可以分为完全闭合和部分闭合两种。

完全闭合标志着肛瘘已经愈合,不再存在感染和脓肿的危险。

部分闭合仍需继续治疗。

5. 术后并发症:- 术后出血、感染、瘘管重建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

术后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 瘘管重建的出现是肛瘘治疗失败的表现,应重新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以上是肛瘘愈合标准的一些参考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愈合标准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变化。

术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以便更好地实现肛瘘的愈合和恢复。

肛瘘1

肛瘘1

肛瘘一、肛瘘的概念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二、病因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

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疤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

行走在内外括约肌附近,外口皮肤生长较快,常有假性愈性,引起反复发作。

管道的感染多数为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性。

1、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多在肛门外,脓液从外口流出,但原发感染多在肛窦。

肛窦则是继发感染的门户,反复感染,形成瘘道。

2、瘘道多在肛门括约肌之间通过,由于括约肌经常不断地收缩与舒张,压迫瘘道,影响脓液的排除,容易贮脓感染而难以愈合。

3、直肠内有一定的压力,将直肠感染物质如粪便、气体,可经常不断地从内口进入瘘道,刺激腔壁,继发感染后由外口排出,也是造成瘘道的原因。

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脓液排出,脓腔逐渐缩小,外部破溃口和切口也缩小,腔壁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管道壁,因而不能自然闭合。

5、瘘道弯曲、或有窦、分支,引流不通畅,脓液潴留,反复感染,造成瘘道不易愈合。

6、肛门静脉回流不畅,局部经常淤血,组织营养不良,影响愈合。

7、结核杆菌、放线菌等感染所形成的脓肿,克隆氏病等难以自愈而形成特殊性肛瘘。

三、临床症状体征肛瘘常为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后伤口经久不愈形成肛瘘外口。

1、临床表现:自瘘管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液,污染内裤;有时脓液刺激肛周皮肤,有瘙痒感。

若外口暂时封闭,脓液积存,局部则有胀痛,红肿,封闭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穿破形成另一新外口,如此反复发作,可形成多个外口,互相沟通。

肛瘘的病因、诊断、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肛瘘的病因、诊断、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9
诊断
2、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X线(30%-40%)碘油造影:明确复杂性肛瘘 的分枝管道。
灌注色素(亚甲蓝溶液):术中常用。
10
鉴别诊断
肛门部汗腺炎、毛囊炎:肛门周围皮肤 的汗腺、毛囊炎症,常可在肛周皮下形 成瘘管、外口、流脓。无内口。
骶前畸胎瘤溃破:指诊及X线检查。
11
治疗
辨证施治 (1)内治法
肛瘘的病因、诊断、预防与治疗
武警南京医院肛肠中心
姚广敏
1
地址:南京市和燕路红山动物园地铁站旁
概述
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由原发性 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 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性,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 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管周围皮肤上,常不止 一个?肛瘘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相当西 医的肛瘘。
瘘管久不收口→邪气留连→耗伤气血
3
现代医学认为:
有人推测,性激素的影响是肛瘘发生的主要 原因。在青春期,性激素开始活跃,随即一 部分皮脂腺,特别是肛腺开始发育增殖,男 青年较女青年增生明显。由于肛腺分泌旺盛, 若加上肛腺排泄不畅或肛腺管阻塞,则易感 染引起肛腺炎,另外女性肛腺导管较直,不 如男性弯曲,分泌物不易淤积,所以女性肛 瘘发病率较低。人到老年,与其它皮脂腺普 通萎缩的同时,肛腺也随之萎缩,故老年人 肛瘘少见。
15
挂线疗法
此法治疗具有简便、经济,不影响肛门功能, 瘢痕小,引流通畅等优点。其机理在于利用结 扎线的机械作用,以其紧缚所产生的压力或收 缩力,使局部组织的血循受阻,而发生缺血性 坏死,缓慢切开,给断端以生长和与周围组织 产生炎症性粘连的机会,从而防止了肛管直肠 环突然断裂回缩而引起的肛门失禁。目前多以 橡皮筋代替丝线,可缩短疗程,减轻术后疼痛。

肛肠科肛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肠科肛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痿肛痿,是肛门痈的继发病,由于瘦道内有炎性肉芽组织,肛窦部有原始感染病灶,因此经常化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必须进行切开、挂线等有效治疗。

【诊断】望诊:可见肛周有屡口,一个或多个;指诊应检查屡道的长短、粗细、行径及其内口部位,同时作肛门指检、银针探查,看是否能够贯通内口,亚甲蓝染色探测内口是否存在,也可作手术前的病灶染色,必要时可作碘油造影和活检。

1低位单纯瘦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即肛门直肠环下方),内口在肛窦部位(齿状线附近)的单支痿管。

2 .低位复杂髅管道在外括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部位,外口和管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3 .高位单纯屡仅有一支管道,行径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屡管穿越肛门直肠环上方),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4 .高位复杂痿有两个以上管道或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治疗】一、疹管切除术适用于低位单纯性或低位复杂性肛瘦,以及高位肛瘦的低位部分。

手术方法:局部常规准备,1%普鲁卡因液局麻,而后用银针仔细探查痿道,贯通瘦道的内外口,用剪刀沿银针将肛瘦剖开,并将管壁剪平成V形。

另一手术方式,是将银针二端提起,沿疹道两侧底部全部剥离。

屡道手术成功的关键,不在管壁清除得彻底与否,而在于有否残存支道和内口是否彻底清除。

手术后创面,应仔细止血,外敷生肌散加油布加压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照常或减量饮食,24〜48小时开始排便,便后温开水洗创面,而后清除创面污物,消毒换药。

如有肉芽组织或创缘皮肤增生,可给腐蚀剂外敷或直接修除,创面约于2周左右愈合。

二、肛疹挂线疗法挂线对各种类型的肛疹都有效。

但由于挂线后的疼痛较切开为重,疗程较切开为长,因而适应证仅限于高位肛疹的高位部分。

挂线技术操作:取银针在探孔上系丝线,而后自疹孔慢慢探入瘦道,仔细寻找原始内口,拉出探针,丝线已由内口或外口进入瘦道,而后丝线的一端嵌入另端的双股中,握紧前端丝线,用力由瘦口内拉出。

这样丝线成为双圈,收紧,打上活结即成。

2~3天紧线一次。

肛瘘扫描规范标准最新

肛瘘扫描规范标准最新

肛瘘扫描规范标准最新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扫描诊断对于确定瘘管的走行、深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至关重要。

以下是肛瘘扫描规范标准的最新内容:引言肛瘘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精确的影像学支持。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肛瘘的扫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扫描前的准备1. 患者应空腹至少6小时,以减少肠道气体对扫描结果的影响。

2. 清洁肠道,必要时使用肠道清洁剂。

3. 患者需穿着宽松的衣物,避免金属饰品等可能影响扫描结果的物品。

扫描技术1. 使用高分辨率的MRI或CT扫描仪。

2. 扫描范围应覆盖整个肛周区域,包括可能的瘘管走行区域。

3. 采用适当的对比剂,以增强瘘管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

扫描参数1. MRI:T1WI和T2WI序列,必要时进行脂肪抑制。

2. CT:使用薄层扫描技术,层厚不超过3mm。

图像分析1. 仔细分析瘘管的起点、走行和终点。

2. 评估瘘管与肛门括约肌、肛周肌肉、肛管的关系。

3. 注意瘘管内是否有异物或感染的迹象。

报告撰写1. 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扫描日期和扫描技术。

2. 详细描述瘘管的位置、长度、深度和走行。

3. 记录瘘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4. 提供可能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后续跟踪1. 根据治疗进展和患者情况,定期进行扫描复查。

2. 对于复杂或复发的肛瘘,应增加扫描频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肛瘘扫描是诊断和治疗肛瘘的重要手段。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标准,可以提高肛瘘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建议。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肛瘘扫描的标准可能会有所更新,以适应新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请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扫描操作应遵循医疗机构的操作指南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瘘的诊断及疗效标准0RW8RYP87468C4MYJNKFEHKBEMC1UQ6H肛瘘KN81V5A6YKDJKU3B7CT5RCEF5JS3JNCG1.肛瘘的分类XMMQVK2CBDFT30QKG1TFV0S76SV9B6KA(1)低位单纯肛瘘:仅有一个管道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6WMX6BEM9DSAVMB5U6KHUWKXUDH3PS05(2)高位单纯肛瘘:仅有一个管道,行径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T5K6CSD5J65E6EAJDQE5J1F99P3RTBWG(3)低位复杂肛瘘: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但外口和管道有2个或2个以上,内口在肛窦部位(包括多发性瘘)。

DKGQ05R2SEYMR4QC3XPYAUJSNAWPNMA6(4)高位复杂肛瘘:有2个以上管道或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有1个或2个以上内口。

8N1JXJJ8XCC42TG4XPNVNW5H1P1N72C42.肛瘘疗效标准3RB234EGCD1XFDQUSRQYYEHBFFH7HV0U(1)痊愈:症状消失,肛瘘愈合。

0719EE1T85F7U72KY6VFAC5N60JKJ6YG(2)无效:经治疗后肛瘘未愈。

D5X7CDCBQWQTXAF8CX7BYHHK2C2EUE813.远期疗效标准6XTP8U6JSGQDNAPVGA6KXMGUMA40AXG9随访2~3年,原部位未见复发为远期治愈。

NPM0GSYHRNHES3XQN6WH7M2HDX1WP57T4.肛瘘术后反应观察标准0ERYPPCPAMU9212HCDA40X10K2JHR1UJ(1)疼痛、发热及排尿障碍与痔术后反应观察标准相同。

DQEAAY1YT77KRSFBUGH9T3T1DRBM3TX8(2)后遗症:S9VBKQ6DCB9SQD7TJ6P8GHQ9VCWJKCUY1)肛门不全失禁:维持肛门括约功能的肌肉部分损伤,平时或排便时气体及稀便不能控制。

8XSFW4R493WFS09YGG1W4PQ7HJE7TMSY2)肛门完全失禁:维持肛门功能的主要肌肉离断,干、稀便及气体均不能自主控制。

本文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请注明,出自:/topic/gck/gccs/76849.html直肠腔内超声法在高位肛瘘诊断中的应用文章来源: 2006-7-24 13:23:32直肠腔内超声法在高位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年第5期第22卷徐州市中医院(江苏徐州221003)杨光;赵跃华;王为;汤良庚关键词:肛肠病;高位肛瘘;超声检查;临床研究摘要:为提高高位肛瘘诊断质量和一次手术治愈率,利用触诊和直肠腔内超声法进行检查,以判断肛瘘之主管位置及走向,支管个数及分布,波及腔隙位置及范围,内口位置及个数,临床手术予以验证,并与触诊法比较。

临床共观察52例高位肛瘘患者,经直肠腔内超声法诊断,总准确率高达96.6%,明显高于触诊法的47.1%,临床一次手术治愈率为98.1%。

结果表明:直肠腔内超声法诊断高位肛瘘效果好,准确率高,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作用。

我院肛肠科与超声科合作,运用直肠腔内超声对高位肛瘘之诊断进行定量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临床共观察52例,男43例,女9例;年龄17~58岁,平均43.5岁。

全部为住院手术患者,按统一科研设计要求进行观察和统计。

1.2 仪器设备采用美国Acuson-128xp/10型彩色多普勒电脑声像仪,配备频率为5-7MHz棒式直肠腔内探头,探头长度为25cm,外套贮水胶囊,同时配备同步电脑彩色打印机和录像机各1台。

1.3 检查方法检查前清洁肠道,让膀胱轻度充盈,取侧卧位,直肠指诊,肛管直肠狭窄者,应先予局麻扩肛。

检查时,将直肠腔内探头外套一次性贮水胶囊,抽出胶囊内空气,外涂超声耦合剂后,将探头从外口沿瘘管走向,由外向内(无外口者可由内口处向外)作初步定位,在探测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对不同平面不同深度进行环360°扫查,并进行同步录像,选择典型影像予以冻结、标记和摄片,同时详细记录瘘管之位置和走向,支管个数及分布,波及腔隙位置及范围,以及内口之准确位置及个数。

1.4 诊断标准肛瘘诊断以1975年全国衡水会议制定的肛瘘统一标准分类法为准。

2 结果2.1 超声显像肛瘘瘘道显像:瘘道超声纵切面为低回声条索状波团(图1),横切面呈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光团(图2,3)。

波及腔隙早期伴有脓液者呈囊形(图4),晚期因纤维蛋白折出,呈低回声与高回声混合存在的不均质光团,边缘模糊(图5)。

部分肛瘘可直接探查到肛瘘内口(图3,6~8),部分肛瘘内口亦可在内括约肌上显示为连续性中断之小缺损(图9)。

图1 肛瘘纵切面图2 肛横横切面图3 肛横横切面图4 波及腔隙早期图5 波及腔隙晚期图6 肛瘘内口位置图7 后马蹄形肛瘘内口位置(右侧)图8 肛瘘内口位置(放大)图9 内括约肌损伤2.2 观察方法所有的肛瘘患者,先由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触诊检查,被诊断为高位肛瘘者,再进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以确诊(非高位肛瘘者未统计在内),然后进行手术治疗,最后根据手术记录,与触诊及超声检查结果相对照,以判断其准确度。

2.3 结果以手术所见为准,2种方法诊断结果对比见表1。

表1 超声法与触诊法诊断肛瘘结果比较*P<0.01,VS超声检查3 讨论高位肛瘘是肛肠科之疑难病症,其首次手术复发率高达50%,再次手术失败率仍高达10%以上[1],究其原因是对肛瘘主管走向不清,支管分布不明,波及腔隙不定,内口判断不准,以至不能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因此,术前对高位肛瘘进行定量诊断,对手术有重要指导作用。

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法,能够清楚地观察常规体外探头扫描所无法见到的脓肿及瘘管,能够清楚地分辨肛管直肠各层次结构[2],同时亦可显示肛管直肠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和异常病变,分辨率可达到2~3mm。

因此能够准确判断肛瘘之主管位置及走向,支管个数及分布,波及腔隙位置和范围,及其与肛管直肠壁之关系,内括约肌小缺损情况,因而是对肛瘘进行定量诊断量为简捷、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在超声图像上,肛门括约肌显示为:内括约肌呈圆弧形,围绕肛门显示为超声波回声少的图像,该层非常薄;外括约肌皮下部,在内括约肌的最内侧,伴于最靠近肛门内侧的位置,呈明显的圆弧形低回声像;外括约肌浅部,从描记到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位置再向上移动超声波探头时出现在显示屏上,其形状与外括约肌皮下部明显不同,容易鉴别;外括约肌深部,显示在出现括约肌肌浅部的同一位置,且在外括约肌浅部的内侧呈圆弧形围绕肛门。

根据肛瘘瘘道与正常组织超声显像之不同,能够较准确判断肛瘘主管之位置及走向,支管个数及分布,能够更准确地判定波及腔隙之位置、范围、个数及其与肛管直肠以及肛门括约肌之关系。

如同一患者,截石位6点处肛瘘超声图像可显示主管位置(图2),波及腔隙(图4),内括约肌损伤(图9),内口位置(图8)。

低位肌间瘘、高位肌间瘘及经括约肌间瘘,依靠一般检查很难区分,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根据主瘘管所在位置及与肛门括约肌之关系,较容易明确诊断,所以能够为临床保留肛门括约肌术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肛瘘主管位置及支管分布情况,沿主管走向能较准确判断内口位置,同时,部分肛瘘可根据超声检查时所见直接探查到肛瘘内口(图3,6~8),或根据内括约肌上之小缺损情况而直接查到内口(图9),这是其它常规检查均无法办到的。

但腔内超声对肛瘘内口的直接检出率较低,仅为15.4%左右,可能因为超声探头的频率还不够高的原因,亦可能是因探头及其囊内充水对肠壁所造成的机械性压迫使肛瘘的肌性管腔内口假性闭合之故。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质量,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为临床手术定位,术式及时机的选择,主管、支管、波及腔隙及内口之准确定位和正确处理,减少损伤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极大地提高了一次手术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痛苦。

本组患者均经手术治愈,其中一次手术治愈者51例,治愈率高达98.1%。

对几种检查方法对照分析表明,超声法明显优于探针法、X线造影法,尤其对于伴有脓腔者,效果尤佳。

关键词】肛瘘诊断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肛肠疾病中国内约占1.67%~3.6%,国外约占8%~25%,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

婴幼儿发病也常见。

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

肛瘘一端通于皮肤,一端通于肛管或直肠。

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

肛瘘的病理解剖一般由内口、瘘管和外口3部分组成。

内口是肛瘘的感染源;瘘管包括主管和支管,在不同的解剖层次穿过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

外口是瘘管通向肛周皮肤的开口。

术前对肛瘘进行准确诊断,明确内口的位置和瘘管走向及其与周围肌肉组织关系,对肛瘘手术方法的选择和保护肛门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肛瘘的诊断现状作一综述。

1 经验检查1.1 视诊法肛门直肠周围的感染是沿肛门括约肌的走行及淋巴回流方向而蔓延的,故肛瘘外口的位置与瘘管的走向和内口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视诊法主要是根据肛瘘外口的分布确定瘘管的走向和内口位置。

1.1.1 索罗门定律(Salmon low)患者取肛门截石位,在肛门中央画一横线,如肛瘘外口位于此线前方,且距肛门不越过5 cm时,则瘘管较直,内口居同位齿线上,与外口相对;如外口位于此线后方,则瘘管多弯曲不直,内口多居肛门后中位齿线上,不与外口对应。

1.1.2 哥德索规则(Coodsall rule)患者取肛门截石位,在肛门中央画一横线,如肛瘘外口位于此线前方,且距肛缘2.5~3.8 cm以内,则瘘管较直,内口居同位齿线区;如外口位于此线后方,则瘘管弯曲,内口居后中位齿线区。

如外口距肛缘超过2.5~3.8 cm。

无论外口位居此线前后,则主管均弯向后中位。

1.1.3 Parks自然解剖标记以肛门为中心将肛门会阴部分为8区。

即:前中线区、左前区、左区、左后区、后中线区、右后区、右区和右前区。

肛门皱襞外3~5 cm的范围内称内带,5 cm以外与肛门有关的区域称外带。

如瘘管外口位于内带者,其管道方向呈放射状垂直肛门,大多数内口位于相应的肛隐窝处,内带之肛瘘多局限于肛门前区。

如肛瘘外口位于外带者,其管道弯曲,内口大多数位于后中线区。

1.2 触诊法触诊法包括肛外触诊、肛内触诊和复合触诊。

肛外触诊对于表浅肛瘘常可触及硬韧的条索状物,由肛瘘的外口通向肛门直至齿线处内口。

初发、短小的结核性肛瘘及高位肛瘘常不能触及条索物。

肛内触诊主要是确定内口的位置和了解肛管直肠环硬化的程度。

齿线区触及突起或凹陷小结即内口,伹内口闭锁且无明显结节时不易触清。

肛管直肠环若已硬化,则术中可切断,否则将导致肛门失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