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易混公文文种辨析
常用易混公文的辨析(二)

常用易混公文的辨析(二)
一、通知和意见
通知,是上级机关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周知或执行有关事项或转发文件时使用的公文,属于下行文;意见,是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既可以下行,也可以上行或平行。
通知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执行效力,意见则主要就某项工作如何开展或解决提出建议和思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重在提出方案和措施以供参考和选择。
从执行程度上看,通知一经下发,要求有关单位必须贯彻执行,意见行文如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时,应遵照执行,如无明确要求时则可参照执行。
二、通报和通知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一是适用范围不同。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二者行文目的不同。
发布通知的目的是使受文单位了解发文单位要求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行动起来;而发通报的目的则在于使受文单位了解某一重要情况或典
型事件,从而受到教育、启发。
三是内容构成层次不同。
通知一般要由受文单位做什么和怎么做两大层次构成,要直陈直述,不用举例和论证;而通报则不同,它一般是情况和事例构成,要求对情况和事例作简明扼要的分析,并对分析的结果加以议论。
三、报告和请示
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请示则属于请求性公文;上级机关对报告不一定做出批复,而对请示则必须做出明确批答回复;报告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皆可行文,而请示只能在事前行文;报告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而请示只能“一文一事”。
公基公文常识:公文文种辨析之公告、通告、通知

公基公文常识:公文文种辨析之公告、通告、通知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基公文常识《公文文种辨析之公告、通告、通知》,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各地事业单位、村官、三支一扶等考试中常会涉及到公文的考查,而公文复习对于考生而言最难的就是文种之间的区别,一有案例题的考查要求选择正确的文种时通常就会难倒很多人。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容易混淆不清的三个文种——公告、通告和通知。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过概念已经能看到三者之间比较明显的区别,但不代表了解了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异。
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
一、传达范围不同从概念中可以看到这是最明显的区别,公告是向“国内外”公布;通告则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这个“一定范围内”可以理解为周边人群及过往人群,因为公告和和通告都是公布性公文,其受文对象往往是直达人民群众,只不过范围上公告更广而已。
但通知则不同,通知的传达范围往往是明确的,不像公告和通告是泛指的范围。
二、内容事项不同传达范围的不同也就说明这三者传达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1.公告向国内外公布,因此公布的是“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比如一些重要领导人员的任免公告,或者一些考试公告等;2.通告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宣布一些行政措施,也可以用于告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项,且通告的专业性较强,多涉及公安、交通、邮电、税务、市政建设、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公务活动,带有专门性质,也常会使用一些行业术语;3.通知被称为“公文之王”,因此上至全国范围的重大安排,下到一个单位内部的一般事项,都可以使用通知。
除了发布性通知以外,也包括知照性通知、指示性通知及转发性通知,可见,通知的内容上更为广泛。
三、使用权限不同能运用这三种文种的单位也是有所区别的,公告的使用机关只能是国家机关,而且多见于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机关使用,一般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不能使用公告这种文种;而通告和通知使用范围就比较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均可以使用。
常用易混公文文种的辨析(九)

常用易混公文文种的辨析(九)
一、述职报告和工作报告
述职报告不同于工作报告。
述职报告主要是述职者陈述任现职的实绩和能力,报告“我做了什么”“我做得怎样”,说明“我是否称职”;而工作报告的内容较广,一般是反映本单位、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工作情况,供上级决策时参考。
二、述职报告和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也不同于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重在反映某个人履行职责的情况,阐述个人的作用和工作成效,它一般只是侧重于客观地陈述,而工作总结则往往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重在总结出经验和体会,用以指导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祝词和贺词
二者在某种场合可以互用,但其含义又不尽相同。
就一般而言,事情未果,表示祝愿、希望之意时,要用祝词;事情既果,表示庆祝、道喜之意时,则用贺词。
人们常说“预祝”,而不说“贺祝”,就是这个意思。
四、协议书和合同
协议书类似于合同,但合同较为全面、细致、具体,而协议书则相对单纯一些、原则一些。
在适用范围上,协议书要比合同广泛得多。
它不仅适用于经济活动,同时适用于有关上
层建筑方面的活动。
!公文常见易混淆词语辨析

【教祺】信函中的致敬语,用于对教师的祝愿。
祺,是吉祥、福气的意思。
【编安】信函中的致敬语,用于对编辑的祝愿。
【钧安】信函中的致敬语,用于对上级或尊长的祝愿。
【此令】公文中的习惯用语,多用于命令的正文末尾。
“就这样命令”的意思。
【特此函达】公文中的习惯用语,是“特地这样通过信件传告”的意思。
【希见复】公文中的习惯用语,是“希望答复我”的意思。
【钧裁】请求上级或长辈作决定时的习惯用语,钧,敬辞。
【谨启】恭敬地陈述。
【届时】到时候。
【鉴于】由于考虑到。
【业经】已经经过。
【兹将】现在把。
兹,“现在”的意思。
【电悉】通过电报(或电话)了解到。
悉,知道,了解。
【逾期】超过期限。
【缄】封,闭。
【毋庸】不需要。
【援用】引用,比照。
【以资】用来作为。
【莅临】亲临,到。
含尊敬意。
【为荷】多用于介绍信的末尾表示感谢。
笔者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启用和起用例句:①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的,其水源必须经卫生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起用。
②经学校研究同意,自即日起正式启用“中国共产党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印章。
③特别要大胆启用年轻优秀人才,帮助他们树立敢为天下先、勇攀高峰的自主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先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解释:【启用】开始使用:~印章。
~新域名。
铁路已建成~。
【起用】①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
②提拔使用:~新人。
大胆~年轻干部。
启,(启,开也。
见许慎《说文解字》)本义是“开,打开”,引申指“开始”。
启用,就是“开始使用”,陈述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
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启用系统、启用设备设施等等。
“启”是相对于“封”而言的,所以,凡是以前封着的、没有用过的东西,如新建的机场、新建的体育场馆、新建校区等,开始第一次使用时都叫“启用”。
常用易混的文种

常用易混的文种一、嘉奖令表彰性决定表扬性通报按照公文法规的规定,命令适用于“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决定适用于“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
对于这三个文种使用的区分,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和职权,根据奖励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等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
具体而言,主要应看如下三点:一是发布机关的层次级别。
在这三个文种中,唯有命令具有发布权限的规定,而嘉奖令又往往由级别较高的机关予以发布;表彰性决定虽无明确的使用权限,但发文机关一般层次较高且常是被表彰对象的非直接上级机关;表扬性通报的发文机关不受限制,但多是被表彰对象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是被嘉奖对象先进事迹的类型及影响范围。
若是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事迹突出、影响范围广泛,则适用于嘉奖令;若是在长期艰苦的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卓著则适用于表彰性决定;表扬性通报适用的规格低于前两者,但适用范围可大可小。
三是表彰奖励的规格。
嘉奖令和表彰性决定的规格要高于表扬性通报。
尤其是嘉奖令,通常都要授予被嘉奖对象荣誉称号。
而表扬性通报多侧重于介绍被嘉奖对象的先进事迹,进行恰切的评价并给以适当的表扬奖励,但其规格要低于嘉奖令和表彰性决定,多是“通报表扬”。
不过表扬性通报进行表扬奖励的及时性往往胜于嘉奖令和表彰性决定。
总之,从嘉奖令、表彰性决定到表扬性通报,表彰奖励的规格是逐步递降的,而其中的表扬性通报,无论是适用主体还是适用范围都是最广的。
二、指挥性决定指示性通知下行意见根据公文法规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通知适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者需要周知或者共同遵守的事项”,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因为决定与通知、意见都具有向下级机关布置安排工作,提出工作的原则、要求和做法的共性,所以下行文时经常出现三个文种混淆的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加以区分。
首先看指挥性决定。
在决定中,容易与另两者混淆的是指挥性决定。
指挥性决定往往是发文机关就带有全局性的某一方面工作或某一类问题(往往是一项新工作或者新举措)作出重大安排而形成的明确而又原则的决定。
常用易混公文文种辨析(七)

常用易混公文文种辨析(七)
一、意见和呈转性报告
两者相同之处。
意见作为上行文时,与呈转性报告相似之处有两点:一是在行文关系上,两者都是上行文,通常都由主管某一方面工作的职能部门呈送给上级机关。
二是在行文目的上,两者通常都要求上级机关批转或转发(上级办公部门用转发)文件。
两者不同之处。
也有两点:一是写作时机不同,意见成文于某项工作开始之前,呈转性报告则写于某项工作开展之后,即事中所写。
二是文件内容不同,意见是对某项工作的见解和处理办法,属单纯性的建议;呈转性报告是在汇报前段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存在使第二部分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二、意见和决定及指示性通知
相同之处:以重大问题为内容、以独立文件为形式的直发性意见在下行时,与决定、指示性通知相似,都可以向下级机关布置、安排工作。
不同之处:意见通常是面对没有先例、没有经验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见解与处理办法,具有方向性、指导性,
告诉下级机关“应当”按照什么原则、朝着什么方向去做,下级机关一般可以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相对灵活地制定“实施意见”来贯彻执行;而用于部署重大工作的决定和对某项工作做出相应指示的指示性通知都具有确定性、指挥性,是把上级机关确定的已经成形的做法交代给下级机关,要求其“必须”执行。
三、意见和函
相同之处:意见也可以平行,这在行文方向上就与“函”有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函是平行机关及其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行文的基本文种,它用于传递这些机关之间的书面往来的各种信息;意见只用于向对方提出必要的见解与建议,且此种用法在实际工作中少之又少。
公文写作中常见文种的混用及辨析方法

公文写作中常见文种的混用及辨析方法
一、混用的常见文种和混用方式
公文写作中会涉及到多个文种,以满足不同的功能和需求。
典型的文种有大致可分为
审批、报告、作出指示和通报等四种,常见混用文种有审批文、报告文、通知文和函件等
四种。
混用公文时,审批文可以放在报告文的前面,以做出审核论证的叙述;报告文可以放
在审批文之后,以全面理清事实;通知文可以放在审批和报告文之间以及报告文之后,作
为提出修改意见的条件说明;函件可以放在公文的末尾,以落实公文的具体事项等。
二、不同文种辨析的方法
1. 根据文体特点:文体特点是由正式与不正式、官方与民间、客气与正襟危坐等多
种因素决定的,可以根据各文种的文体特点,辨析不同的文种。
2. 根据篇章结构:不同的文种通常有不同的篇章结构,可以根据文章的开头、正文、结尾内容,来辨析不同的文种。
3. 根据用词特点:不同文种有不同的用词特点,如审批文注重论述,报告文注重记叙,通知文注重通知和报道,函件注重概括和分析等。
可以根据用词特点辨析不同的文种。
4. 根据书写方式:不同文种有不同的书写方式,如审批文通常采用分析、权衡和抉
择的方式,报告文使用一般过去时态,通知文采用简洁的叙述方式,函件则采用正式的文
体书写。
可以根据书写方式来辨析不同的文种。
总之,要正确辨析公文写作中常见的文种,需要根据文体特点、篇章结构、用词特点
以及书写方式等多方面考虑,而且还要考虑不同文种间的混用方式。
2020厦门事业公基必修课:易混公文文种辨析

2020厦门事业公基必修课:易混公文文种辨析请示与报告相同点:都属于上行文,都具有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功用。
不同点:(1)内容要求不同。
请示的内容要求一文一事;报告的内容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侧重点不同。
请示属于请示性公文,侧重于提出问题和请求指示、批准;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侧重于汇报工作,陈述意见或者建议。
(3)行文目的不同。
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项工作或者解决某个问题;报告的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下情,掌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
(4)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必须事前行文;报告可以在事后或者事情发展过程中行文。
(5)报送要求不同。
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报其上级机关的请示,应根据请示的内容注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报告可以报送一个或多个上级机关。
(6)处理结果不同。
请示属于“办件”,指上级机关应对请示类公文及时予以批复;报告属于“阅件”,对报告类公文上级机关一般以批转形式予以答复,但也没必要件件予以答复。
公告与通告相同点:都属于公开性用于周知的公文,在有效范围内,了解的人越多越好不同点:(1)内容不同。
公告用于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通告用来发布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涉及的事项一般没有公告重大。
(2)发文机关不同。
公告发文机关级别较高;通告高级别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以使用的文种。
(3)发布范围不同。
公告向国内外发布;通告多限定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范围内,有时也指向特定的人群,要求特定范围内的特定人群遵守或周知。
这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通告通常仅限于国内。
(4)发布方式不同。
公告一般是委托新闻媒体向国内外发布,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也不能印成布告的形式张贴;通告既可以在媒体上刊登,也可以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
请示与函相同点:都可用于用于向主管部门提出请求批准的事项不同点: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并要求上级机关批复;函用于向无隶属关系的主管部门提出请求批准的事项或者主管部门答复审批事项。
事业单位考试中公文部分分析与易混淆文种辨析

1.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类别:政策性决定、部署性决定、奖惩性决定)结构:决定依据、事项(全文主体)、要求。
2.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常用到“会议认为、会议号召”(类别:认可性决议、指挥性决议、阐述性决议)决议与决定的主要区别:(1)产生程序不同。
决议必须经过会议表决通过,才能正式行文。
决定则可由领导机关在法定权限内直接作出,不一定经过会议表决程序。
(2)内容特征不同。
决议的涉及面比较宽泛,不作具体的工作部署,有些决议还带有较强的议论色彩。
决定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单一,多用于布置工作、提出要求,不一定要展开充分的议论,有较强的指挥性,要求认真执行;而决议既有需要贯彻执行的指挥性决议,也有大量用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认可性决议。
3.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特点:使用面宽、用途广泛、使用频率高。
通知有“公文轻骑兵”之称。
(类别:发布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转发性通知四类)4.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理,是党政机会普遍使用的文种。
无论单位大小、级别高低都可以制发意见。
意见、决定和通知的区别:(1)意见可以上、下、平行;通知下、平行;决定只可以下行。
(2)决定常用语重要事项、重大行动的安排,带有较强的决策性和纲领性,提出的办法、措施原则性较强。
通知适用面宽,常用语部署工作,要求明确而具体;用于下发的意见大多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或者原则性知道,或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文中往往有较多的说理成分。
(3)强制程度看来,决定的指令性最强,通知次之。
意见作为下行文兼具指令性和指导性两种效果。
5.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特点是:郑重性、周知性、新闻性。
(类别: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宣布法定事项的公告)公告捕猎主送、抄送机关,但落款和日期不可忽视。
陕西事业单位备考公文写作易混文种辨析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 陕西京佳咨询电话:(029)852055001 第 1 页 共 1 页 陕西事业单位备考公文写作易混文种辨析㈠决定与决议⑴相同点⒈行文关系相同。
均为下行文。
⒉行文作用相同。
均是对重大事项或重大问题作出结论的安排。
⒊性质相同。
都带有一定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受文单位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⑵不同点⒈形成程序不同。
前者须经会议讨论表决,以会议名义发布;后者形成方式较宽泛,即可会议讨论通过,也可领导机关或个人以机关名义发布。
⒉行文内容不同。
决议的内容多是重大、事关全局、原则性问题,重在统一思想认识;决定内容较单一、集中、具体、明确,针对性和可处理性强,重在统一行动。
⒊发文范围不同。
决议要正式发布,范围较窄,一般到一定层级;决定范围较宽,发文到制文机关隶属各部门或有关人员,不一定发布,可直接告知,口头或书面均可。
㈡通知与通报通知与通报都是用来告知相关事项的,两者区别在于各自针对的情况和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⒈针对的情况。
通知往往针对的是未来的、尚未发生的情况,而通报针对的是已经发生的情况。
⒉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通知侧重于未来的工作部署和安排,而且是以下达任务、提出要求等为主;通报侧重于说明、介绍、总结和告知以前的情况,用有关情况传达意图,以达到启发教育的目的。
㈢通报与决定决定既有对某问题的决定,又有对某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
不管是对某问题作出的决定还是对某重大行动作出的安排,只要说明经过什么程序,作出了什么安排作出了怎样的决定即可,不需要对所决定的问题作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不同的是,通报表扬或批评人或事,是为了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因此要对受通报的具体事项做较为详尽的叙述,对某件事的起因、时间、地点和结果及影响进行较为细致的说明。
以使受文单位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通报还有传达重要情况的作用,但只是传达情况,对这种情况不作出处理和安排。
公基:关于公文文种的区分

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
我们上岸以后每天基本也是和各种各样的公文打交道,因此,公文知识成为了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必考内容。
考查方式主要是公文的文种、格式、处理等等,其中考查最多且难度最大的就是公文文种的区分。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讲公文分为了15种,也称为法定公文,每种公文的使用方法和适用情况都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学习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公文文种。
1.决定与命令
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命令(令)。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区分:决定即可用于奖励又可用于惩罚有关人员;命令只可用于嘉奖。
命令特有的用途: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
2.公告与公报
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公报。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区分:公告事前发文,公报事后发文。
公告的事项比较单一。
3.通告、通知与通报
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区分:通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通知专用于批转、转发公文;通报用于传达精神,表彰先进和批评错误。
通知和通告为事前发文,通报为事后发文。
七对易于混淆的公文文种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公文文种公文中有的文种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使用时容易混淆。
能否正确选用文种,直接关系到公文质量的高低、表达效果的好坏和公文处理的方便与否。
强调公文文种规范,尤其要注意正确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文种,本文就来介绍下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公文文种:(一)决定与决议他们都是带有制约,规范、指挥或指导作用的指挥性公文,在性质、写法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写法上看,他们一般都不在正文前写主送机关,而可在文尾抄送栏标明“主送”或者“分送”单位。
正文都由行文依据、行文事项和结语三部分构成;都可视内容多少写为篇段合一式、多段式、总分条文式和分部式结构。
但是他们又有以下显著区别。
1.成文过程不同。
决定可经会议议论通过,也可由领导机关或机关单位领导审定签发。
而决议成文程序严格,须经全体会议或代表大会例如党代会、人代会、职代会、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才生效。
2.发文机关(组织)不同。
各级领导机关及机关、单位领导机构都可以制发决定;而决议只能由圣手关会议发布,不能以机关、单位的名义制发决议。
正因为如此,决议己不再列为国家行政机关常用公文。
3.涉及内容不同。
决定内容多为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重要事项、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因此它可分为部署指挥重要工作的决定(简称部署性决定)、处理具体事项的决定(事项决定)和表彰处分决定。
决议内容多是某系统、某单位、某组织带全局性、原则性的重要决策事项。
它可分为部署指挥性决议、批准性决议和专门问题决议。
4.作用不同。
决定都带指令性。
起领导、指导作用。
决议则有多种作用:有的带指令性,如《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靠科技振兴农业的决议》;有的带说理性,对有关人和事做出评价,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有的带号召性,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有的带批准性,如党代会、人代会对各种工作报告所作的决议。
公文易混文种

容易混淆的行政公文文种区别正确选用行政公文的文种,是正确撰写行政公文的前提。
现行使用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公文种类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13种。
这13种公文中大部分文种的适用范围是确定的、行文对象是清晰的、行文内容是明白的,但也有一些文种由于适用范围是相近的、行文功能是相似的、行文事由是相同的,从而导致选择文种的复杂性,造成选择文种容易混乱甚至错误。
因此,要明确辨析行文目的、行文关系、行文范围和行文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较为复杂的文种。
下面,本文对八组在实际工作中容易混淆的行政公文文种在相同点、不同点、注意点上作一辨析。
一、公告、通告与通知公告是“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行政公文。
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行政公文。
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行政公文。
公告,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重要事项公告、法定事项公告;通告,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制约性通告、知照性通告;通知,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发布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
由此可见,公告、通告和知照性通知均具有“告知事项”的功能。
公告、通告与知照性通知虽有告知事项的相同点,但不能随意拿公告取代通告或拿通知取代公告和通告,其主要区别有四点:①告知范围不同。
公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告知,通告是面向辖区一定范围内公开告知,而通知是面向内部告知下级单位办理某一事项。
②发文机关不同。
公告一般限于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部门,省一级领导机关,某些法定机关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被授权的部门如海关、新华社、人民银行等,地方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一般不使用公告;而通告和通知则各级单位均可行文,无限制性。
常用易混文种介绍(五)

常用易混文种介绍(五)一、公告通告公告与通告是行政公文中颇具相似性的两个文种。
从内容上说,两者都是起告知作用的知照性公文;从形式上说,两者都是公开发布的周知性公文。
所以容易被混用。
公告与通告的使用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制发机关。
公告的制发机关都是层次级别较高的,尤其是最高层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能部门;通告的制发机关则没有严格的层级限制,经常使用通告的是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
二是发布事项。
公告所发布的事项是国内外人士普遍关注、有必要让海外人士了解的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通告所发布的事项则属于有关职能部门对负有责任进行管理的社会某一方面工作作出规定和安排的一般业务事项。
三是发布范围。
公告所宣布的事项既然是让国内外人士了解的,就必须面向国内外发布;通告只是公布对社会某一方面工作的规定和安排,以利于相关人士的了解与遵守,所以发布仅限于国内与此相关的一定范围。
四是发布方式。
公告于通告虽然都是公开发布、一体周知的公文文种,但在发布途径与方式上也有不同。
公告是采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方便快捷、波及面广的媒体来发布;通告也可使用这些媒体,但还可以利用发布范围相对较小、更易于引起相关人士注意的公开张贴、悬挂、下发等形式。
五是发布目的。
公告固然也有要求遵守的,但一般来说,公告以发布事项、传达信息,让人“知”为直接目的;通告虽有单纯知照性的,但多是公布事项让人遵守的,即主要目的在于要求阅文者“知且行”。
二、公告公布令公告与公布令都属于公布周知性重要内容或事项的知照性公文,但使用上又区别很大。
一是发布内容不同。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公布令主要用来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二是行文方向不同。
公告没有固定的行文方向,是一种发散性的泛行文;公布令则是发布机关在所属范围内向下发布的下行文。
三是发布效力不同。
公告意在发布事项、传达信息,众所周知即达目的,没有强制成分;公布令则不然,既让人知晓,又要求人必须遵照执行,带有极强的强制性。
几种常用易混文种的辨析

几种常用易混文种的辨析
有些公文的文种性质及其相近,但职能各异,在公文写作中,如不准确加以区分,就极易导致错用,从而影响公文行文的目的,影响公文的质量和效用。
因此,正确区别和把握各类相近易混文种,弄清其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是写好公文的重要一环。
从实践来看,常用易混文种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决定决议
决定和决议虽然同属于议决类的下行文,却是两种不同的文种。
主要表现为:决议的内容多是关系全局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而决定的使用相对灵活、具体一些;决议形成的过程和程序要比决定严格。
决议必须经过有关会议讨论通过,而决定不一定经过会议表决程序;决议和决定同属于指令性公文,都要求下级机关认真贯彻执行,但决定的指令性更强,决议所要求达到的效果,却各式各样。
有的决议具有较强指令性;有的决议则偏重于号召,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论证性;还有的决议只作认定性、认可性的结论。
二、意见决定
从行文方向上看,决定仅用于下行文,意见既可以下行,也可以上行或平行;从内容效用上看,决定具有较强的制约
性、指挥性,意见具有突出的指导性,比较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规定性和变通性的结合,以便为下级机关办文留有更多的创造余地。
常用易混文种介绍(八)

常用易混文种介绍(八)一、处分决定批评性通报一是二者的行文目的不同。
处分决定与批评性通报虽然都能起到引以为戒、使人受到教育的作用,但前者是组织传达对某人所犯错误的处理结果,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对某人的处理结论,而后者则是以反面典型教育大家,总结教训。
二是涉及对象不同,处分决定一般对人,而批评性通报通常以对事为多,对人较少。
三是行文范围不同,处分决定的行文范围比较严格,有些还具有保密性,不宜广为宣传;而批评性通报的行文范围比较广泛,保密性较少,一般都让群众知道。
四是写法不同。
处分决定的写法比较简单,一般包括个人身份情况、错误事实和结论三部分,而批评性通报则一般包括情况介绍、原因分析、希望和要求等内容。
二、纪要会议简报两者虽然都是对会议情况的整理概括。
但是,会议简报成文于会中,在会议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不发或发若干期,每期只反映会议某个阶段或者某一方面的情况,也可包括对所反映情况的议论和看法,供与会代表或相关人员参考,其只有参考性而无约束力;而一个会议只能有一个纪要,而且成文于会后,反映的是会议的基本情况,是会议的全貌。
纪要必须客观忠实地叙述会议情况,不可加以评论。
纪要不仅具有知照性,而且还具有指挥相关工作的权威性。
三、纪要决议两者都能记载反映会议议决的事项,都属反映会议结果的文件,但是,决议适用于依据多数决策原则进行决策的会议,如人代会、党代会等各种代表会议和委员会会议。
它反映的是会议围绕某个主题、经反复讨论研究而通过的一致性意见,属于决定性文件,所以必经与会人员的法定多数表决通过方才生效。
一个决议只能围绕一个主题,如果会议有多个主题,相应可以产生多个决议,每个决议一旦形成和发布,就都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而纪要主要用于不实行多数人决策原则的各种工作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议等,其他会议也可酌情采用。
会议纪要属于总结记录性文件,一个会议只能形成一个纪要,主要反映一致意见,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反映不同看法,可以围绕一项工作,也可以写入不同方面毫无关联的几项决定。
常用易混文种介绍(六)

常用易混文种介绍(六)一、传达性通报批评性通报问题(事故)情况的传达性通报与批评性通报颇易混淆:两者都需要程度不同地介绍问题或者事故的情况、论述其危害的严重性、提到处理决定,并就此对全局工作提出统一的要求,但是,这两种通报的用法与写法都有区别。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两者对事故或者错误事实的介绍详略不同。
批评性通报针对文中个案的事实作出处理决定,所以事实的介绍通常较为具体;而问题(事故)情况的传达性通报是以此事实为切入点、为由头,引导人们重视某一带有共性的现象,所以对事实的介绍就较为简要概括。
二是两者对处理决定的表述不同。
能够区别两者的突出之点,就在于批评性通报写有对问题的处理决定,这是所有关注问题处理结果的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取的第一手的书面信息。
而问题(事故)情况传达性通报包含的处理决定只是对原始处理决定及实际处理情况或者具体或者概括的转述。
三是两者在此问题基础上对全局工作提出的要求详略不同。
批评性通报以处理该事故(问题)为基本任务,附带提出一些对全局工作的要求,所以通常这一部分文字简短、言简意赅;而问题(事故)情况传达性通报,行文的本意就是要借题发挥,所以对全局工作提出要求是其写作的重点。
二、报告上行意见这两个文种的突出区别之点在于,行文旨在就下步工作(尤其是某项新工作)提出意见、见解和处理方法时要用“意见”;行文旨在对以往工作情况梳理汇报时要用“报告”。
三、批复复函虽然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但批复不是回复请示的唯一文种,“复函”也常被用来答复请示。
在公文处理实践中,常有上级机关对下级呈送的请示拿出意见之后,交由办公部门或业务职能部门以部门的名义回复。
这种以工作部门的名义答复同级机关及其他不相隶属机关的请示,使用批复文种显然是不妥当的。
根据行文规则规定,政府各部门“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
所以说,上级政府各部门再不能向不良隶属机关尤其是下一级政府制发正式的“批复”文件,即使是“审批事项”,也只能使用“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示与报告
相同点:都属于上行文,都具有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功用。
不同点:
(1)内容要求不同。
请示的内容要求一文一事;报告的内容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侧重点不同。
请示属于请示性公文,侧重于提出问题和请求指示、批准;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侧重于汇报工作,陈述意见或者建议。
(3)行文目的不同。
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项工作或者解决某个问题;报告的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下情,掌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
(4)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必须事前行文;报告可以在事后或者事情发展过程中行文。
(5)报送要求不同。
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报其上级机关的请示,应根据请示的内容注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报告可以报送一个或多个上级机关。
(6)处理结果不同。
请示属于“办件”,指上级机关应对请示类公文及时予以批复;报告属于“阅件”,对报告类公文上级机关一般以批转形式予以答复,但也没必要件件予以答复。
公告与通告
相同点:都属于公开性用于周知的公文,在有效范围内,了解的人越多越好
不同点:
(1)内容不同。
公告用于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通告用来发布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涉及的事项一般没有公告重大。
(2)发文机关不同。
公告发文机关级别较高;通告高级别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以使用的文种。
(3)发布范围不同。
公告向国内外发布;通告多限定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范围内,有时也指向特定的人群,要求特定范围内的特定人群遵守或周知。
这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通告通常仅限于国内。
(4)发布方式不同。
公告一般是委托新闻媒体向国内外发布,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也不能印成布告的形式张贴;通告既可以在媒体上刊登,也可以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
请示与函
相同点:都可用于用于向主管部门提出请求批准的事项
不同点: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并要求上级机关批复;函用于向无隶属关系的主管部门提出请求批准的事项或者主管部门答复审批事项。
决定、命令与通报
相同点:都可用于奖励重要事项
不同点:
决定适用于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可以奖励也可以惩处,但针对的是个人或集体,一般用决定会奖励多个单位或人员;
命令适用于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只可嘉奖没有惩处,且嘉奖级别很高,注重权威性、严肃性;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
可以表彰也可以批评,但针对的是精神而不是个人,注重教育性、说理性、时效性。
决定与决议
相同点:都可用于宣布重大决策事项
不同点:
(1)适用范围不同。
决定一般是领导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其制发主体一般是机关;决议制发机关只能是会议,即会议表决后的意见或结论。
(2)产生程序不同。
决定是机关共同意志的反映,须经过代表大会或全体会议共同讨论研究、表决通过的法定程序,才能生效;决议可以由机关中的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综合多数人的意见,由行政首长作出,不一定通过表决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