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1]

合集下载

2020年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3《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0年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3《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

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从论述角度看,《谈读书》论述较为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不求甚解》则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比如都谈及读书方法。

从写作方法看,《谈读书》往往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求甚解》则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二、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

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2.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这是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几句话反映了作者的观点:读书要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以前,我读《三国演义》,身边放着字典,哪个字不会就查,哪句话读不明白就寻求帮助,结果书没读几章回,自己早就厌烦了,也就没有继续阅读,半途而废。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PPT课件

整体感知课文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
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 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 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结尾画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 【参考答案】精神生命(或精神生活)。
实战演练
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陈凌
①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 ”为主题的五彩耳钉……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时 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成为风尚。
第13课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 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 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整体感知,研讨写作特色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 ,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整体感知,研讨写 作特色
中考在线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 的重要。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 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 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 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 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 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 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 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
13. 短文两篇
检查字词
怡情 (yí) 藻饰 (zǎo) 狡黠 (xiá) 蒸馏 (liú) 睾肾 (ɡāo) 阐证 (chǎn)
傅彩
(fù)

( jiǎo)
诘难
( jié)
滞碍
(zhì)
吹毛求疵 (cī)
检查字词
嚼 jiáo 味同嚼蜡 jué 咀嚼
检查字词
词语辨析
“吹毛求疵”和“求全责备”都有“过分较真,追求极致”
的意思。 “吹毛求疵”:原意是吹开皮上的毛寻找疤痕,比喻刻意挑剔 毛病、寻找差错。重在故意、刻意。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重在 要求较高。
检查字词
“不求甚解”和“囫囵吞枣”都有“不深入理解”的意思。
“不求甚解”是中性词,原意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 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 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重在态度。
“囫囵吞枣”是贬义词,是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习 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 书。
一、谈 读 书
(英)培根
文体知识
短文两篇
(2)从“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到“全凭条文断 事乃学究故态”。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 “ 读书三个目的的
具体表现”和“三个不良倾向”,使论述过程十分 透彻, 增强了说服力。
短文两篇
(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 接”。
运用比喻论证论证了“读书对经验的作用及二者关系”的观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玫瑰树》。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 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 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 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 等。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 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
比喻论证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作用: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具体事物来比喻不易理解 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而更有说服力。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 证明了××的观点,将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有人说:“世界因文学而美,文学因书籍而美。”结合课 文,谈谈你对读书的理解。
读书使我们荡舟在书籍的海洋里,使我们得到知识的浸润,受到 书香的熏陶,使我们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使 我们的认识更深化、品位有提升。
通过阅读,不仅能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还能启迪思想、提 升心智,使我们在思维的天空、想象的王国自由翱翔,纵横驰骋,摆 脱惯常思维的约束,冲破旧观念的禁锢,形成新的思路,通过读书, 我们能够敏锐捕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能在平凡 的生活里诗意地栖居。
……
整体感知
2.认真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然后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论述 了读书这一主题。
(1)
读书的目的
(2)
读书的方法
(3)
读书的作用
精读细研
读书的目的 1.读书要有哪些目的呢?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分层作业)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分层作业)解析版

13《短文两篇》分层作业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五味矣。

(1)请给文段中文中加点字的注音。

①咀嚼____________ ②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2)请正确书写文中注音的汉字。

①jié nàn____________ ②shè liè_____________(3)在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寻章摘句换言之全神贯注B.断章取义或者心不在焉C.引经据典换言之全神贯注D.断章取义或者心不在焉【答案】(1)tiáo hé,qiǎng guō;(2)诘难;涉猎(3)A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一连做了五六张试卷后,终于把令人头疼的电路题完全弄懂的她连连感慨:“果然,开卷有益....。

”B.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C.与人相处,不能吹毛求疵....,而且指出别人的缺点也要讲方式、看场合。

D.读书如果只是寻章摘句....,而不能深入书中研究义理,是无法得其精神要旨的。

【答案】A【解析】A.“开卷有益”指读书有好处。

用在此不符合语境。

故选A。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答案】A【解析】文段的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胜过多而不求甚解。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
第2段运用了道理论证。作者从“不求 甚解”的出处入手,有力地论证了陶渊明 读书的本意是领会书中的要义,体会书中 的乐趣,而不必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5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作者举普列汉 诺夫的例子,从反面有力地论证读书一定要 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要理解精神实质。 作用: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梳理论证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批驳别人观 点的过程中,是如何阐述自己主张的?
作者首先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并树立了自己的观 点;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全面分析了陶渊 明的读书态度及“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然后从正 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了读书的 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先从反面否定、全面解释 “不求甚解”,再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 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这些名言,都体现了名人对于读书的看 论述读书的态度、方法。
作用: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驳论的含义:反驳对方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法。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培根的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驳论文,即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
驳论的含义:反驳对方的观点,并在此 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有两种:直接批 驳和间接批驳。
其中,直接批驳有三种方式: 就对方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进行反驳,
即驳论点。 通过批驳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即驳论据。 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正确 的
读书 目的
用书
2.精读第二层 精读第二层,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读书要纠正的三种不当态度 是什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

最美的姿态(张鸣)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

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

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

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

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

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

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地获得了新生。

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

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九年级下册语文13课短文两篇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13课短文两篇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13课短文两篇笔记1. 读书的目的。

- 怡情、傅彩和长才。

就像是我们读书,有时候是为了让自己心情好,就像看一些有趣的小说,这就是怡情。

傅彩呢,就是让自己说话、写文章更有文采。

长才就是增长才干啦,读一些知识类的书籍,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去做事情。

- 读书还可以弥补天然之不足。

比如说有些人天生可能不是很擅长思考,但是通过读哲学类的书,就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像给我们不太灵光的脑子打个补丁。

2. 读书的态度。

-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不能老是想着挑作者的刺儿,要抱着一种学习和理解的态度。

就好比去别人家里做客,不能一进门就到处找毛病,得先好好看看人家的好东西。

-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书也不是全对的,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这就像听别人讲故事,不能他说啥你都信,得自己判断一下有没有道理。

- 要有推敲细思的态度。

读书得像品尝美食一样,慢慢咀嚼,仔细品味其中的滋味,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书里的营养。

3. 读书的方法。

- 读书要与讨论、作文相结合。

自己读书的时候可能有些地方理解不透彻,和朋友讨论一下,就像给迷雾中的自己点了一盏灯。

而且写作文能让我们把书里的知识更好地运用起来,就像把知识从仓库里拿出来摆弄摆弄,看看是不是真的会用了。

4. 读书的作用。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不同的书就像不同的魔法药水,喝了就能获得不同的能力。

读史书就像戴上了智慧的眼镜,能看清很多事情的发展规律;读诗呢,就像给自己的灵魂做了一次美容,变得灵秀起来。

1. 对“不求甚解”的新解。

- 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不好的读书态度,但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他说“不求甚解”可不是马马虎虎、不认真读书,而是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就像我们看一幅大画,不能只盯着一个小角落看,得先整体看看这幅画大概画了啥。

- 作者引用了陶渊明的例子,陶渊明读书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3 短文两篇[1]PPT语文课件

13 短文两篇[1]PPT语文课件
的人! 73.成功的人总是愿意做没成功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59.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90.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80.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8.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65.活在当下,做在当下。 23.时光不回头,当下才重要。 13.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16.攀登者智慧和汗水,构思着一首信念和意志的长诗。 100.有财富的人追求优裕的生活,有智慧的人追求优质的生活。 53.一个人幸运的前提,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62.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67.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20.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 10.与天下之忧同忧,该忧则忧,莫杞人忧天;共天下之乐同乐,该乐则乐,乐而忘返。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小组内交流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 欢的理由。准备课后制作书签。(温馨提示:可 以从表达方式、论说角度、语言、修辞、句式等 角度品析这一部分表达之美。
美点品析
①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点评: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②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点评: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这 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点评: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美点品析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点评: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 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 这里用了两种论证方法: A、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 归纳论证。 B、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 举例论证。
美点品析
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哪些与书有关的名言名句呢?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陶渊明 ——徐特立 ——杜甫 ——颜真卿
——《论语》
走近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近代 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品为 《随笔》,多为短小的议论文,论述 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真理、 读书、财富、友谊等,往往见解独到 而精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1.小组内交流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
喜欢的理由。准备课后制作书签。(温馨提示:
可以从表达方式、论说角度、语言、修辞、句式
等角度品析这一部表分达表之达美之:美。
观点清晰之美 角度丰富之美 修辞多样之美 说理严密之美 句式整齐之美 用语简洁之美 哲理隽永之美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0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0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原文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王佐良译
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的用途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 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
21
“我常常想到、看到、听到一些东西, 觉得有了问题, 随时就产生一个题目:每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和观点,只能利 用工作之余的一点时间,就自己现有的水平,有什么写什么; 写的时候, 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 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个写法, 似乎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方便, 而读者在阅读的时 候, 随着这个思维过程, 好像也容易体会问题的来龙去脉。”
解了它可以改造世界。
——鲁宾斯坦 18
拓展延伸
1.背诵《谈读书》 2.请你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为论点写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 话”。
19
仙居初语网课
不求甚解
授课:仙居县实验中学 吴维维
20
作者简介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书的态度和方法
读书
读书的功用
8
思考探究
研读课文,说说《谈读书》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 举例说明。
高健译《说学》 曹明伦译《谈读书》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讨论:“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
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 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 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2)释新意——陶渊明的读书观 读书态度:虚心,别骄傲自负 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读书方法: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不 求 甚 解
作者名片
பைடு நூலகம்
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人,
邓拓 ,______ 当代 作家。代表作有文论集 本名______
《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杂文集《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背景链接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
文章开头作者开门见山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接着就?不求甚解?的出处指出陶渊明这句话的两层含义继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这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13 短文两篇
新课导入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
反面论证
比喻论证
天生才干 读书
自然花草 学习如何修剪移接
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其 相互关系,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
鄙 羡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 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 用 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鄙”“羡”“用”三个字准确而深刻地 分析了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 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

13短文两篇

13短文两篇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 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结构图示 ㈠读书目的
谈 读 ㈡读书方法 书
㈢读书作用
怡情 傅彩 长才
塑造性格 弥补缺陷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品 读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
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 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 如《春》、《围城》的语言美。
两文语言风格不同。一精练华美,一严谨质朴:一如 夏日牡丹,一如秋菊傲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读书的正确目的
对比论证
谈 读
读书的方法
立论 比喻论证
书 读书的作用
归纳论证
树靶子
不 求
引出处 释新义
甚 解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驳论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 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咀嚼( jué)
好读书(hào)


味同嚼蜡( jiáo) 读好书(hǎo)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此处运用对比论证。“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读书。
“诘难作者”“尽信书上所言”“只为寻章摘句”,这样的读书态度会有怎样的坏处?
这是三种错误的读书态度,即一味在书中挑刺或完全接受书中观点或断章取义地曲解。这会使我们陷入钻牛角尖、死读书和片面化的境地,使我们不能真正获取书中的东西。句中三个“不可”,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
弗朗西斯·培根 (1561—1626年 ),英国哲学家、作家。作品风格是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代表作品:《新工具论》《随笔》《伟大的复兴》等。
马南邨,原名邓拓,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作品风格是重史实、史论,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爱憎分明而又含蓄委婉,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代表作品:《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廖沫沙合著)等。
《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警句迭出。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而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1961 年,正当我国处在暂时经济困难时期,邓拓同志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后来结集成书。
狡黠 诘难
xiá
jié
liàn( )达 要jué(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所举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赏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议论文的说理艺术。通过教学本单元的文章,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能力,提倡学生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驳论文,即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
驳论的含义:反驳对方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有两种: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
其中,直接批驳有三种方式:
(1)就对方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进行反驳,即驳论点。
(2)通过批驳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驳论据。
(3)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驳论证。
精读第一层后,回答问题。
(1)读书有哪些好处?
预设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容易出现哪三种不好的偏向?
预设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3)不同的人对读书的态度有何不同?
预设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4)读书和经验之间有何关系?
2.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这是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这几句话反映了作者的观点:读书要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以前,我读《三国演义》,身边放着字典,哪个字不会就查,哪句话读不明白就寻求帮助,结果书没读几章回,自己早就厌烦了,也就没有继续阅读,半途而废。后来老师指导我们阅读这部名著,要求我们“不求甚解”,只了解大意。我采用这种方法,很快就读完,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也都有了大致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16. 使用双手的是劳工,使用双手和头脑的舵手,使用双手头脑与心灵的是艺术家,只有合作双手头脑心灵再加上双脚的才是推销员。“人”的 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9. 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14. 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14. 要冒一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 7. 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 10. 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 13. 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12.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8. 如果刚烈是在哭泣中锻炼出来的,哪么让我哭个昏天暗地吧。 20. 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 8. 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8. 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9.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7. 不要去预见烦恼或担心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置身于明媚的阳光之中吧! 12.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 6. 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4. 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7. 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14.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 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