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络穴位疗法

合集下载

针灸的方法有哪些

针灸的方法有哪些

针灸的方法有哪些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能量平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针灸方法:
1. 经络穴位针灸:根据经络理论,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2. 古典穴位针灸: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的穴位和经络系统进行针灸治疗。

3. 急救穴位针灸:用于紧急情况下,通过针灸特定穴位迅速缓解症状或疼痛。

4. 灸法:使用艾叶或其他草药进行灸烧,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

5. 电针疗法:在针灸针上附加电流,通过电刺激提高治疗效果。

6. 刺络疗法:利用特殊的针刺技巧,直接刺激经络以达到治疗效果。

7. 三针疗法:只用三根针,通过特定手法刺激穴位进行治疗。

8. 针刺腧穴疗法:根据特定的腧穴理论,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9. 局部针灸:仅在病变区域进行针灸治疗。

10. 体针疗法:在全身各个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需要根据具体疾病和病情选择适合的针灸方法。

针灸治疗应由专业的中医针灸医师进行。

中医针灸疗法如何通过针灸调理经络

中医针灸疗法如何通过针灸调理经络

中医针灸疗法如何通过针灸调理经络中医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疗效,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其中,通过针灸调理经络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经络,如同人体内部的高速公路网,连接着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是气血运行、信息传递的通道。

当经络出现阻塞、气血不畅时,人体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而针灸疗法正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调整经络的气血运行,恢复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针灸所用的针具多种多样,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

毫针是最常见的一种,其纤细而柔软,通过准确地刺入穴位,以达到调理经络的目的。

在进行针灸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穴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针刺手法和深度。

比如,对于实证,可能会采用较强的刺激手法,以泻其邪气;而对于虚证,则会采用较轻柔的刺激,以补其正气。

那么,针灸是如何具体调理经络的呢?首先,针灸可以疏通经络。

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或者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经络气血瘀滞时,就会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

此时,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激发经络的气血运行,消除瘀滞,使经络通畅。

例如,对于患有肩周炎的患者,针灸肩部的穴位如肩髃、肩贞等,可以疏通肩部的经络,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症状。

其次,针灸能够调和气血。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气血的分布和运行,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比如,对于气血亏虚的患者,针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以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而对于气血上逆的患者,针刺涌泉、太冲等穴位,则可以引气下行,平抑气血上逆。

再者,针灸还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人体的正气不足时,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发病。

针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驱除病邪。

例如,在感冒初期,针灸大椎、风池等穴位,可以扶助阳气,抵御外邪,缓解感冒症状。

在针灸调理经络的过程中,穴位的选择至关重要。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主治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精准选穴。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刺激方法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刺激方法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刺激方法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在经络穴位的选择与刺激方法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的一些基本原则、经络穴位的选择以及刺激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传统疗法。

一、中医针灸的基本原则中医针灸的基本原则可以总结为“选穴、刺激、调理”。

其中,“选穴”是指根据病情和病理特点,在经络上选择合适的穴位。

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经络贯穿全身,与脏腑器官相互联系。

穴位是经络上的特定地点,具有调整气血、活化经络的作用。

因此,选穴十分关键。

“刺激”指通过针刺等手段,刺激穴位以调节人体的功能状态。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刺激方法,如针刺、灸疗、拔罐等。

这些刺激方法在有效刺激穴位的同时,对经络、气血等方面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

最后,“调理”是指将针灸的作用延续并巩固,通过合理调整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等,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选穴准确、刺激适宜、调理有序。

二、经络穴位的选择方法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人体经络有经脉、络脉和皮部络脉三种形态,其中经脉最为重要。

经络穴位的选择是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和病理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选择穴位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 遵循经络走向:根据疾病部位与经络走向的关系,选择相关的经络穴位进行刺激。

例如,头痛可以选择太阳穴、百会穴等;胃痛可以选择足三里、中脘穴等。

2. 依据病情属性:根据疾病的属性,如寒热、虚实等,选择对应的穴位进行刺激。

例如,感冒发热可以选择合谷、风池穴等散寒解表的穴位;虚寒性疼痛可以选择足三里、关元穴等温阳补虚的穴位。

3. 结合经络循行规律:根据经络流行规律选择穴位。

比如,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经过手臂,分布于手指,因此可以通过选择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来调理呼吸系统相关疾病。

三、中医针灸的刺激方法中医针灸的刺激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刺、温热刺激、拔罐、艾灸等。

不同的刺激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和需要。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在人体经络穴位上刺激,调节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以下是对其中几个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进行的介绍。

1. 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趾骨之间凹陷处。

太冲穴具有安神、缓急、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不安、头疼、牙痛等症状。

2.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即太阳穴和眉毛外缘的连线上。

太阳穴具有舒肝理气、清热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眼疾等症状。

3. 风池穴:位于颈后头颈交界处有凹陷的地方。

风池穴具有活血化瘀、镇痛祛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颈椎病、头晕目眩等症状。

4. 阳陵泉穴:位于脚背外踝尖上方凹陷处。

阳陵泉穴具有利尿通淋、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泌尿系统疾病等。

5.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腓骨下缘,距膝关节下缘三寸处。

足三里穴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疼痛等症状。

6. 阴陵泉穴:位于足底凹陷处。

阴陵泉穴具有补肾养肝、缓解疲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疲劳、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通过针灸刺激经络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的作用与疗效在很多病症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仅如此,针灸经络穴位也可以在日常保健中起到积极作用。

比如,经常按摩太冲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让人更容易入睡;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的问题。

此外,经络穴位的刺激还可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总之,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在中医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通过合理的选择穴位和施用针灸技术,可以对多种疾病及其相关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

此外,在日常保健中,也可以通过按摩经络穴位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因此,学习和了解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对于我们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都有着积极意义。

针灸经络穴位疗法

针灸经络穴位疗法

瘫 、红 眼病 、心 脑血 管病后遗 症 、腰椎
间盘突出症、脑溢血等症 ,并配合药物 治疗 ,有显著疗效 ,独树一帜。 朱金友在拜师学 习期间肯钻研 ,爱 学习 ,每当他回到家里 ,总要翻书看图
解 ,找 穴 位 ,然 后 以 自身 试 针 。 一 天 父
宝库 中汲取营养 ,在实践 中不断总结 ,
学习中医,尤其聪 爱针 爱,鲜到真 俘,1 6 年盎珂北 自 9 9 直搦 医院学 习 毕 啦 后 ,在烬定 刘守扁医院工 件,任该院门诊部主 任番中医针 是科 科长 :】9 c }5 年 任保定 市刘守庙医院院长;2 0年 开办南市区申西医r 诊部 :2 0卑 创适 0 0 j 5 0
名优秀的 医生 。”父亲听 了儿子 的回
答 .点点头。他理解了儿子 的用意 .心 疼地对儿子说 : ” 你学 习我支持 ,可是 别弄坏了身子 。” 由于朱金友刻苦学 习.工作业绩突
故而形成出血。虚为气虚 ,推动血液运
行之力不足 ,血流缓慢 ,故 而引起出血 ,
” ”与 ” 火 虚 二者引发之病 皆形成血
时 ,紧紧抓住朱大夫的手 ,眼里含着感 激的泪花说 : ” 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 ,
再生父母啊 !”令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
为之动容。
1 9 年 .高阳县留庄村6 1 9 岁儿童高某
因脑 炎失语 ,跑了省内外多家医院治疗
无效 。在几乎绝望的情形下 ,慕名来到 保定 找到朱金 友大夫 ,朱大夫询问完病 情后 认 为采 用 穴位 针灸扶正法 肯 定 有效 ,针 治1 天后 ,哑童奇迹般地 开 5 始讲话 了 ,当小患 者第一次 轻轻地喊出
把针灸穴位的经络学理论与西 医治疗有 机结合,总结研究出 ” 穴位针灸扶正法”、 ” 穴位经络化淤法 、 芒针点击雀啄 法 ”,其理论和特点分别 为 :

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

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

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用针刺入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

一、针灸的方法:1.穴位选择: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人体的脉络气血运行规律,选择相应的穴位。

人体有365个主要的穴位和数百个次要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2.刺激方法:在选择的穴位上,用细尖的针插入穴位,然后进行刺激。

主要有以下几种刺激方法:(1) 刺入法:将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达到适当的深度后,轻柔旋转针头,以促进气血的运行。

(2) 点刺法:用针尖快速刺入皮肤,然后快速拔出。

适用于一些局部痛、肌肉紧张等情况。

(3) 电针法:在针灸针上接通微弱的电流,通过电流的刺激,增加针灸的疗效。

(4) 灸法:将艾草燃烧为烟雾或火热的艾柱,在穴位上进行灼烧。

(5) 其他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刺激方法,如温针法、悬针法等,针灸师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3.治疗过程: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根据疾病的情况而定。

每次治疗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左右,根据病情可以调整。

二、针灸的作用:1.调节阴阳平衡: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器官的功能,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2.促进气血流通:针灸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畅通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气血不畅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缓解疼痛: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达到镇痛的效果。

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4.调整免疫功能:针灸疗法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于一些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针灸有良好的疗效。

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针灸刺激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某些神经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等。

针灸 穴位 经络 介绍——胆经

针灸 穴位 经络 介绍——胆经
32
33
〔配伍〕
〔操作〕
34
14.居髎 Juliao(GB29) 环跳 Huantiao(GB30) 〔定位〕 〔主治〕共性:祛风湿,强腰腿。 以局部治疗作用为主。 特点: 居髎:疝气,股内侧皮神经痛。 〔配伍〕 〔操作〕
35
36
15.风市 Fengshi(GB31) 中渎 Zhongdu(GB32) 膝阳关 Xiyangguan(GB33)
23
9.风池 Fengchi(GB20)
〔定位〕 〔主治〕 (1)清头目,利官窍。 A.各种头痛 B.咽喉病 C.目疾 D.耳疾 E.鼻病 F.面疾 (2)祛风解表
24
(3)醒脑开窍 (4)镇静安神 (5)现代应用于各种脑病 (6)截疟 〔配伍〕 〔操作〕 〔参考〕风池配太冲 ,治疗高血压。 风池配合谷、中脘治疗消化系统疾 病,对胃酸和胃蛋白酶有调整作用。
〔主治〕共性:(1)开耳窍 (2)疏经通络止痛 特点: 上关:长于治疗偏头痛。
12
• 〔操作〕: • 《甲乙》:“刺太深令人耳无闻” • 一曰:“针上关不得深,下关不得久。 ”
13
14
3.颔厌 Hanyan(GB4) 悬颅 Xuanlu(GB5)
悬厘 Xuanli(GB6) 曲鬓 Qubin(GB7) 〔定位〕 〔主治〕共性:清热散风,通络止痛。 〔配伍〕 〔操作〕
2
• (1)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图示如下:
3
4
5
• (2)联络脏腑器官:
胆、肝、膈、目、耳。
6
(二)主要病候 1.经络病候: 寒热往来,头痛、目眩、目痛、颔肿,腋 下肿,耳聋,疟疾; 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症。 2.脏腑病候: 胁肋疼痛,口苦,呕吐,胸痛,肝胆疾患。

中医的针灸疗法及其原理

中医的针灸疗法及其原理

中医的针灸疗法及其原理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针灸疗法的原理以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针灸疗法的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疾病的产生是由于经络气血的不畅所致。

而针灸疗法则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流通,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穴位选择针灸疗法中,穴位的选择是关键。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365个常用穴位,每个穴位都与特定的经络相通,有着不同的功能。

比如,“合谷”穴位位于手背手腕处,可以调节气血,具有舒经活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2. 针刺技术针刺是针灸疗法中最基本的技术。

中医学认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改变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的深度、角度和力度都需要按照具体疾病的情况进行调整。

二、针灸疗法的应用针灸疗法在中医学中应用广泛,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具体介绍几个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1. 针灸治疗颈椎病颈椎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

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通过调节颈部的经络气血,改善局部的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2. 针灸治疗失眠症失眠症是现代人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脑神经活动,改善睡眠质量。

比如,“睡庄”穴位位于脚趾之间,可以调节心脾,安神定志,帮助入眠。

3. 针灸治疗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等。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的运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道的蠕动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

三、发展与前景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综合医学的认可,针灸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1. 科学研究针灸疗法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

目前,许多研究机构都致力于研究针灸疗法的机制和临床应用。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简介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一种极其重要的能量循环,这就是身体中的“气”。这种能量存在于 全身的脉络中(十二经),穴位便坐落在这些脉络之上。当一个器官过渡活跃或是机能减退的时候,能量的循环 则变得不正常。经脉当中产生了一个堵塞的地方,必须将之打通。所以通过针刺则可以治疗病患,使脉络的循环 恢复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 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 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 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损伤举例
1、肩部软组织损伤 2、网球肘 3、膝关节扭伤 4、踝关节扭伤 5.中风偏瘫
针灸作用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 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 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 常。
针灸疗法
中国医学治疗方法
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介
03 取穴原则
目录
02 针灸方法 04 举例说明
05 损伤举例
07 相关学科
目录
06 针灸作用
针灸疗法(Acupuncture),即利用针刺与艾灸进行治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 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 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 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 “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十二经络常用针灸穴位

十二经络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手太阴肺经1.尺泽(chǐzé,LU 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ǒngzuì,LU 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

5~1寸。

3。

列缺(Lìeqūe,LU 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

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

5—0.8寸。

4.鱼际(Yújì,LU 10)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

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

少商(Shàoshāng,LU 11)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6.商阳(shāngyáng,LI 1)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

1寸.【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égǔ,LI 4) 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操作】直刺0。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目赤肿痛:风热外袭 热毒炽盛
处方:以眼部局部取穴为主 攒竹 瞳子髎 太阳 合谷 太冲
麦粒肿:风热外袭 热毒炽盛 脾虚湿热
处方:眼局部取穴 攒竹 太阳 二间 内庭
近视:肝肾亏虚 脾肾虚弱 心阳不足
处方:眼局部和足阳明、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睛明 四白 太阳 风池 光明
耳聋耳鸣:风邪外袭 肝胆火盛 痰火郁结 肾经亏虚 脾胃虚弱
面瘫风寒证 风热证 气血不足 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翳风 合谷
三叉神经痛 风寒证 风热证 气血瘀滞 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 内庭 太冲
头痛 舒经活络,通行气血 (1)阳明头痛:印堂 上星 阳白 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 合谷 内庭 (2)少阳头痛:太阳 丝竹空 角孙 率谷 风池 外关 足临泣 (3)太阳头痛:天柱 风池 后溪 申脉 昆仑(4)厥阴头痛:百会 通天 太冲 行间 太溪 涌泉 (5)全头痛:百会 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风池 外关
腰痛 寒湿腰痛—温经散寒 瘀血腰痛—活血化瘀 肾虚腰痛—益肾壮腰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 脊中 腰阳关 肾俞 大肠俞 阿是穴
坐骨神经痛 通经活络,疏经止痛。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足太阳型:环跳 阳陵泉 秩边 承扶 殷门 委中 承山 昆仑。足少阳型:环跳 阳陵泉 风市 膝阳关 阳辅 悬钟 足临泣
处方:神门 百会 太冲 三阴交
月经不调:气虚 血虚 肾虚 气郁 血热 血寒
处方:关元 血海 三阴交
带下病:湿热下注 脾虚湿困 肾阴亏虚 肾阳不足
处方:带脉 关元 三阴交 白环俞
胎位不正:肾虚寒凝 脾虚湿滞 肝气郁结

中医经络穴位针灸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中医经络穴位针灸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中医经络穴位针灸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中医经络穴位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在现代医学中,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正逐渐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视。

本文将就中医经络穴位针灸在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中医经络穴位针灸的基本原理中医经络穴位针灸疗法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和穴位学说的,主要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和平衡身体内部的生理功能。

经络是人体内传导气血的通道,与身体各个系统密切相关。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激活经络,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实现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第二部分:中医经络穴位针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针灸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显著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道疼痛,恢复正常的胃肠蠕动,增加消化酶的分泌,改善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

中医经络穴位针灸在胃炎、胃溃疡、胃肠痉挛、腹泻等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第三部分:中医经络穴位针灸对胃酸分泌的调节作用中医经络穴位针灸对胃酸分泌的调节作用是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激活特定的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改变胃酸的分泌水平。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减少胃酸分泌,增加胃酸的缓冲能力,从而改善胃酸性疾病的症状,并对消化溃疡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第四部分:中医经络穴位针灸对胃肠蠕动的调节作用针灸对胃肠蠕动的调节作用也是中医经络穴位针灸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腹部相关的穴位,调节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增加胃肠蠕动的频率和强度,从而改善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胀气等症状。

第五部分:中医经络穴位针灸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秘等症状。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显著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经络穴位针灸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得到了多项临床实验的验证。

中医针灸教学设计经络与穴位针灸

中医针灸教学设计经络与穴位针灸
十二经别
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具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十二皮部
沟通联系作用
经络系统以十二经脉为主体,通过其表里内外的联系而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穴位概述
定义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分类
穴位主要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经穴是指归属于经脉的穴位,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经外奇穴是指不归属于经脉但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阿是穴是指没有固定名称和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为治疗部位的穴位。
对于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可以通过示范操作、学生练习等方式进行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熟练度。
针对如何掌握针灸的力度和深度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针灸的技巧和感觉。
02
CHAPTER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定义
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特有的组成部分,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手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如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折作1寸;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等。
简便取穴法
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列缺穴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取穴时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准确取穴
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掌握适当的刺激量,避免过度刺激或刺激不足。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一条经络,它起源于足脚的太阴之邪气,主要经过脚背、小腿内侧、大腿内侧、腹部、胸部最后至喉咙。

足太阴脾经主要与脾脏有关,并与胃、肺、心、肝等脏腑产生相应的关系。

足太阴脾经的起点为足大趾的“隐白”穴,随后依次经过足趾内侧的“大都”穴、“太白”穴、内踝后方的“间使”穴、小腿内侧的“三阴交”穴、大腿内侧的“阴陵泉”穴、胃脉穴、胸部的“天池”穴、心脉穴、膈脉穴、胸脉穴并最终止于喉咙的“檀中”穴。

足太阴脾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和气血的生成。

它还可以调节肝脏的功能,有益于舒缓情绪和平衡体内的阴阳平衡。

足太阴脾经与心脉相互联络,可以调节心脏的功能,有助于心血的循环和心脏的健康。

在临床应用中,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足太阴脾经的经络和穴位来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此外,通过刺激足太阴脾经的经络和穴位,还可以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

下面介绍一些重要的足太阴脾经的穴位:1.隐白穴(足大趾内面的凹陷处):主治腹胀、便秘、关节疼痛等症状。

2.大都穴(足趾内侧距趾底后二分之一处):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口干舌燥等症状。

3.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胫骨下1/3与腓骨前缘之间凹陷处):主治妇科疾病、泌尿系统问题、水肿等症状。

4.阴陵泉穴(大腿内侧股骨中下三分之一处):主治脾胃气滞、妇科疾病、下肢疼痛等症状。

5.胃脉穴(胸部乳头下缘的第5肋间):主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呃逆等症状。

6.天池穴(胸脯第一肋骨下缘前方凹陷处):主治肺脏疾病、胸胁疼痛、咳嗽等症状。

7.心脉穴(胸骨中下缘凹陷处):主治心脏疾病、心悸、失眠等症状。

8.檀中穴(喉结上方隆起处):主治喉咙疾病、咽喉干燥、声音嘶哑等症状。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问题,同时还可以改善心脏疾病、泌尿系统问题、妇科疾病等。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足太阴脾经来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健康。

中医理疗项目

中医理疗项目

中医理疗项目引言概述:中医理疗项目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段,调理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来阐述中医理疗项目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正文内容:1. 针灸疗法1.1 经络穴位: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

1.2 针刺技巧:针灸疗法的针刺技巧包括插刺、旋转、提捻等,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技巧,以达到治疗效果。

1.3 疗效作用:针灸疗法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疾病症状,如缓解疼痛、调节情绪等。

2. 推拿疗法2.1 按摩手法:推拿疗法通过按摩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2.2 推拿技巧:推拿疗法的技巧包括揉、捏、推、拿等,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技巧,以达到治疗效果。

2.3 疗效作用:推拿疗法可以舒缓肌肉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对于骨骼、肌肉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拔罐疗法3.1 拔罐原理:拔罐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使用罐具,产生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3.2 拔罐技巧:拔罐疗法的技巧包括干拔、湿拔等,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技巧,以达到治疗效果。

3.3 疗效作用:拔罐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排毒,对于风湿病、肩周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中药熏蒸4.1 中药选择:中药熏蒸疗法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材,如艾叶、薰衣草等。

4.2 熏蒸方法:中药熏蒸疗法可以通过煮药、烧药、熏蒸等方式,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渗透到人体经络中。

4.3 疗效作用:中药熏蒸疗法可以温通经络、祛湿痹、活血化瘀,对于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 中医按摩5.1 按摩手法:中医按摩疗法通过按摩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5.2 按摩技巧:中医按摩疗法的技巧包括揉、捏、推、拿等,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技巧,以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针刺技巧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针刺技巧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选择与针刺技巧针灸作为一项古老而且广泛使用的中医疗法,通过调节经络穴位来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经络穴位的选择以及正确的针刺技巧对于针灸疗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中经络穴位的选择原则以及正确的针刺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针灸疗法。

一、经络穴位的选择原则1. 根据病症选择穴位中医针灸通过经络穴位的刺激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治疗中,穴位的选择要根据病症来确定。

中医经络理论指出,经络上的穴位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联。

所以,在选择穴位时,应考虑到具体病症对应的脏腑经络,以达到针灸疗效的最大化。

2. 考虑经络走向与解剖结构针灸治疗中,穴位选择要考虑经络走向与解剖结构。

按照中医经络理论,经络穴位沿着身体特定的路径分布。

在选择穴位时,应尽量遵循经络走向,以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疗效。

此外,还需要充分了解解剖结构,确保针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3. 个体差异考虑每个人的身体特点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穴位时,也要考虑个体差异。

不同体质的人群在经络穴位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针灸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二、针刺技巧的正确应用1. 预备针刺工具在进行针刺前,针灸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使用干净的针具,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清洗并消毒患者的皮肤,以保证术后伤口的愈合。

2. 刺入穴位的技巧刺入穴位是中医针灸治疗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针灸师应该使用正确的角度和深度来刺入穴位。

角度的选择应该符合经络走向,并且针具的深度应当适中,既不能刺伤重要血管与神经,又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 刺激穴位的方法刺入穴位后,针灸师会施加刺激以调节经络。

刺激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旋转、振动、抽提等。

这些方法能够刺激经络,增加气血循环,起到治疗作用。

4. 针留时间与拔针方法在针刺过程中,针灸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针留的时间。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常见的留针时间为15分钟至30分钟,但具体时间还需结合病情来确定。

针灸十二透穴,治病效果显著!

针灸十二透穴,治病效果显著!

针灸十二透穴,治病效果显著!穴位仅仅是一个“点”,经络则是一条“线”,取穴宜少而精。

最佳是采用透穴法,达到“点线结合”,再配点刺,则是“点线面的结合”,方能达到针刺目的。

一、肩髃透极泉:肩髃为手阳明经与阳蹻脉之会穴,其功能可疏经络,祛风湿,利关节,调气血;极泉为手少阴心经起始穴,有清心宁神,通经括活络的功能。

二穴相透,可疏通阳明和少阴之经络气血,利于肩关节之恢复。

二、腋缝透胛缝:二者皆为经外奇穴,有舒筋利节、活血通络之功能,透刺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三、曲池透少海: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可疏经络,调气血,利关节;少海为心经合穴,可疏经调气,二穴透刺可使二经经气贯通,气血通畅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尤可疏通肩肘关节之经气。

四、外关透内关:外关为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可散风解表,通经活络;内关为心包经络穴,亦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为醒脑开窍法之主穴。

二穴相透可使三焦、心包及阴.阳维脉之经气疏通中风多与肝风内动有关,外关可镇惊熄风平肝,内关可宁心安神,舒肝降逆。

二穴透之使肝风平息,内风可灭也。

五、阳池透太陵:阳池为三焦经原穴,可疏散少阳风火,通达三焦经络,滋阴除烦;大陵为心包经俞穴原穴,可清心宁神,疏通心包,和胃宽胸。

二经原穴相透,可治其脏腑之疾。

六、合谷透后溪: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有醒脑开窍,通调气血,疏风清热的功能;后溪为小肠经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可清热解表,醒神通阳。

二穴透剌,可开窍醒神,清心豁痰,驱邪外出,恢复掌指关节之功能。

七、环跳透风市:二穴皆为胆经之穴。

环跳为足少阳、太阳之交会穴,有疏通经络,强腰益肾的功能,是治疗腰骶下肢疾患之要穴。

风市可祛风寒、强筋骨,主治下肢顽痹,腿膝无力。

二穴可疏通下肢的经络气血,是恢复下肢功能的要穴。

八、阳关透曲泉:膝阳关为胆经合穴,有疏风散寒,舒筋活血之功能;曲泉为肝经之合穴,功能舒筋活络,调理气血。

二穴透之可治膝关节僵直,屈伸不利,小腿麻木不仁。

针灸经络穴位_(彩图)

针灸经络穴位_(彩图)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如图)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 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
针灸经络穴位 (彩图)
这里给各位学习中医针灸气功的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针灸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看不清楚时可以再点击一 针灸穴位图一
针灸穴位图二
针灸穴位图三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如图)。
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经络穴位疗法
朱金友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医针灸学,运用针灸治疗大脑炎后遗症,棉瘫,红眼病,心脑血管病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脑溢血等症,并配合药物治疗,有显著疗效,独树一帜。

朱金友
1952年生,保定市人。

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

1966年拜师甄士杰,杨瑞田学习中医,尤其酷爱针灸,得到真传。

1969年其在河北省直属医院学习,毕业后,在保定市刘守庙医院工作,任该院门诊部主任兼中医针灸科科长;1995年任保定市刘守庙医院院长;2000年开办南市区中西医门诊部;2005年创建保定市金友中西医结合医院,任院长。

朱金友对工作认真,对业务精益求精,对患者高度负责,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朱金友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医针灸学,运用针灸治疗大脑炎后遗症,棉瘫,红眼病,心脑血管病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脑溢血等症,并配合药物治疗,有显着疗效,独树一帜。

朱金友在拜师学习期间肯钻研,爱学习,每当他回到家里,总要翻书看图解,找穴位,然后以自身试针。

一天父亲下班回家,看见儿子满身是针,不解地问:“你这是干什么?”他回答:“我在学技术,在试针。

”又说,“我这样才能掌握好每天学的技巧,否则,就不是一个好医生,因为我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父亲听了儿子的回答,点点头。

他理解了儿子的用意,心疼地对儿子说:“你学习我支持,可是别弄坏了身子。


由于朱金友刻苦学习,工作业绩突出,他被推荐到保定地区卫校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