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下《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
2 掌握文言文阅读及鉴赏技巧
通过对本篇文章的分析和阅读,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及鉴赏技巧,提高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
3 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本篇文章,学生能够认识作文的表达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增加优秀 作文的数量。
教学设计
1
设计2
2
以学生中的一位为例,分享其学习笔
记和感悟,激励全体学生更加爱学习。
教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如何提 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如何将阅 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课文简介
1 故事梗概
一位失去了右臂的中年人,在艰苦的求学道路上不断寻求自己的努力方式,终于成功登 上了他美好未来的阶梯。
2 故事题
本文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坚持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了对 生命的赞美、对人生的热爱。
课文分析
情感分析
• 作者把自己的奋斗历 程写成了这篇感人至 深的作文,表达了对 生命的赞美、对人生 的爱。
语言分析
• 课文洋溢着季羡林深 入浅出的笔语风格, 富有诗意。
文化名人
• 季羡林,中国著名散 文家、文论家、翻译 家、诗人、教育家。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生境遇的影响
通过本篇文章,学生能够了解人生境遇对人的影响和挑战,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背诵接力
设计背诵接力环节,以提高学 生对名著的感知和认知度,同 时也是其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总结与延伸
学而时习之
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保 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切记 每天都要坚持阅读。
读书的好处
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是对 人生非常重要的,它可以 帮助我们感知世界,提高 修养,增长见闻,成为出 类拔萃的人才。
精益求精
3
设计1
通过阅读和分析季羡林的生平,引导 学生探索其优秀的文学特点和发展历 程。
通过对本篇文章的分析和阅读,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及鉴赏技巧,提高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
3 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本篇文章,学生能够认识作文的表达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增加优秀 作文的数量。
教学设计
1
设计2
2
以学生中的一位为例,分享其学习笔
记和感悟,激励全体学生更加爱学习。
教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如何提 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如何将阅 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课文简介
1 故事梗概
一位失去了右臂的中年人,在艰苦的求学道路上不断寻求自己的努力方式,终于成功登 上了他美好未来的阶梯。
2 故事题
本文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坚持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了对 生命的赞美、对人生的热爱。
课文分析
情感分析
• 作者把自己的奋斗历 程写成了这篇感人至 深的作文,表达了对 生命的赞美、对人生 的爱。
语言分析
• 课文洋溢着季羡林深 入浅出的笔语风格, 富有诗意。
文化名人
• 季羡林,中国著名散 文家、文论家、翻译 家、诗人、教育家。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生境遇的影响
通过本篇文章,学生能够了解人生境遇对人的影响和挑战,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背诵接力
设计背诵接力环节,以提高学 生对名著的感知和认知度,同 时也是其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总结与延伸
学而时习之
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保 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切记 每天都要坚持阅读。
读书的好处
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是对 人生非常重要的,它可以 帮助我们感知世界,提高 修养,增长见闻,成为出 类拔萃的人才。
精益求精
3
设计1
通过阅读和分析季羡林的生平,引导 学生探索其优秀的文学特点和发展历 程。
2024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天
下们,还在路上……
• 《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 个时候。在诗中,作者面对现 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 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 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 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 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 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 区的向往。
读准下列字音:
jǐn zhàng
锦幛
xìng zǎo
荇藻
péng hāo
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 满血和泥的土
什么??
地;一部分是 温暖明朗、蓬
3、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感情是通过哪些词 勃生春、依然
语来表达的?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由此 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完整的辽远的 一角。
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消极的、冷色调的)
对
更好地表 达诗人内
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 永恒……(积极的、暖色调的)
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
这两个意象使人对解放区倍感亲切。
朗读·赏析·探究
7、“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 活,/蝼蚁一样死……”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比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
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
人教版九年级下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 课件
第2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
情景 引入
自主 预习
合作 探究
诗歌 欣赏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情景引入
你了解诗人吗?你了解诗人生 活的时代吗?诗人为什么要用 “残损的手掌”来写这首诗?
自主预习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30年 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他的早期诗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代表性 的诗:《雨巷》
用拟人的方法写 出诗人的痛苦和 山河的破败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海水的咸涩味作者称 之为“苦水”,实则是 作者内心的映照。
我 用 残 损 的 手 掌
摸 索 这 广 大 的 土 地
沦陷区
灰烬 血和泥 像牲口一样 活,像蝼蛄 一样死。
太阳
解放区 春
驱逐阴暗, 带来苏生。
表达了对侵略者无 比的痛恨,对祖国 支离破碎的惨状无 比痛心。
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 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 到来。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 《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
《望舒草》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当时祖国 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
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 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 受伤致残,但始终没有屈服。
《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 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情景 引入
自主 预习
合作 探究
诗歌 欣赏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情景引入
你了解诗人吗?你了解诗人生 活的时代吗?诗人为什么要用 “残损的手掌”来写这首诗?
自主预习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30年 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他的早期诗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代表性 的诗:《雨巷》
用拟人的方法写 出诗人的痛苦和 山河的破败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海水的咸涩味作者称 之为“苦水”,实则是 作者内心的映照。
我 用 残 损 的 手 掌
摸 索 这 广 大 的 土 地
沦陷区
灰烬 血和泥 像牲口一样 活,像蝼蛄 一样死。
太阳
解放区 春
驱逐阴暗, 带来苏生。
表达了对侵略者无 比的痛恨,对祖国 支离破碎的惨状无 比痛心。
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 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 到来。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 《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
《望舒草》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当时祖国 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
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 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 受伤致残,但始终没有屈服。
《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 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精品课件
1.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2.通过诗歌对比的运用,深层把握 诗歌的主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东北三省沦陷, 华北平原被摧残, 江南岭南也被侵占,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就连那最南端的海域
也有了敌人的战船。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东北三省沦陷, 华北平原被摧残, 江南岭南也被侵占,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就连那最南端的海域
也有了敌人的战船。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
《我用残损的手掌》PPT 课件
我用残损的手掌,向大家分享我战胜挫折的经历。这是一个关于接受残疾、 勇敢面对生活和感恩生命的故事。
课程简介
1 目标
通过我的故事,激励他人战胜挫折,珍惜并充实自己的生活。
2 大纲
1. 个人经历分享 2. 使用残损的手掌 3. 心路历程 4. 总结与展望
个人经历分享
1. 被炸弹炸伤的经历
总结与展望
1 1. 每个人都有战胜挫折的能力
通过我的故事,鼓励每个人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的人生。
2 2. 未来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用我的残损的手掌点亮他人的生命。
参考资料
• 《用希望鼓舞生命》,作者:李晓艳 • 《积极面对人生挑战》,作者:王志华
3. 生活琐事
克服一切困难,在日常生 活中使用我的残损的手掌 完成种种琐事。
心路历程
1
1. 接受残疾的过程
经历了漫长的接受残疾过程,最终接受自己的残缺,迈向积极向上的人生。
2
2. 勇敢面对生活
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畏困难,持续成长。
3. 感恩生命的每一天
学会感恩生命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一切,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在一次爆炸事故中遭受重伤,但这次经历改变 了我的人生观和态度。
2. 抚养残疾儿童的感受
作为一个残疾的父母,我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挑 战,但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爱和幸福。
使用残损的手掌
1. 画画
用我的残损的手掌创作美 丽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无 限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艺术 表达。
2. 打字
用我擅长的打字技巧,为 社会做出贡献,写下我的 感受和经历,传递正能量。
人教版九年级 语文下册课件:我用残损的手掌
味觉: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深沉的爱国之情
切肤的沦亡之痛
线索:手掌的感受。
5、“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
指敌后人民的抗日根据地,没有被侵 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
6、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 中乳”一句,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 掌”,有什么作用?“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这两个意象选用得恰如其分,你认为好在哪里?
预习检测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
原名 戴梦鸥 ,浙江杭 州人。
30年代“ 现代派 ”诗 歌的代表诗人。
其《雨巷》成为传诵 一时的名作和代表作, 他因此被称为 “ 雨巷诗人 ”。
读准下列字音:
jǐn zhàng
锦幛
xìng zǎo péng hāo
荇藻 蓬蒿
lóu yǐ
蝼蚁
qiáo cuì
有时是四行诗句押一个韵,有时是两行押一个韵。 押韵方式灵活,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 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要点归纳
• 1.看修辞 • 2.抓关键词 • 3.明主旨句
当堂检测
• 1、戴望舒, 现代 诗人。因创作了一首诗歌 《 雨巷 》被称为“雨巷诗人 ”。
• 2、分析下列比喻句的作用。 • (1)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
• 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什么?
• 3、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感情是通过哪些词语来表达的?这些词 语有什么特点?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 4、诗人在“摸索”这一动作中容纳了极复杂的感觉经验,请 举例说明。由此而展开的内心情感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 5、“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
• 6、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一句,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有什么作用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选用得恰如其分 ,你认为好在哪里?
语文:1.2《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ppt
视觉 嗅觉
触觉
身临其境
之 情
/ 这长白山的雪峰 冷到彻骨。 /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 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 新生的禾草
/ /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 只有蓬
蒿;
/ 岭南的荔枝花 寂寞地憔悴, /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 没有渔船的苦
水……
手掌抚过大片国土 苦难的祖国
由 北 向
长白山 ——雪峰 黄河 ——水夹泥沙 江南——蓬蒿
• 3、运用了对比手法。
诗歌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 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 暖色调的。前后的对比,使作 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 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 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拓展思维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 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 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 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由的 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 “欢欣”等)。
听朗读 整体感知
摸索: 寻找,探索。
学生词 积累词语
灰烬:jìn 物品燃烧后的剩余物。
堤上:dī 河堤
锦幛:zhàng 锦:一种丝织品。 幛:丝麻织品。
荇藻:Xìng zăo水生草木。
既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我/用残损的手掌 /
象征祖国
在敌人的黑牢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 展开想像
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1942年,是抗日 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 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 处于危亡关头。诗人戴望舒 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 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 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 终没有屈服。
• 《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 个时候。在诗中,作者面对现 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 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 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 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 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 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 区的向往。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4人教版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表诗作还有《雨巷》、《我的记忆》,其中《雨巷》 一诗脍炙人口,诗人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 桂冠。
朗读·探究
一·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 二·诗人“摸索”到了什么? 三·“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 四·“永恒的中国”应该怎样读?
朗读·探究
问题一:
你怎样理解“残损的 手掌”?
问题二:
诗人“摸索”到了什 么?
……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鸥。生于杭州。1923年秋入上 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 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1
年加入中国左联。1942年,因在 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 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 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 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其代
读准下列字音:
jǐn zhàng
锦幛
xìng zǎo
荇藻
péng hāo
蓬蒿
lóu yǐ
蝼蚁
qiáo cuì
憔悴
jìn
灰烬
zhàn
蘸着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把握作者的情感 理解诗中的物象
1942 年,日军侵 华的炮火 弥漫在 中 华大地,大 片国土沦 陷在日本 帝国主义 的铁蹄下 ,抗日战 旦夕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表诗作还有《雨巷》、《我的记忆》,其中《雨巷》 一诗脍炙人口,诗人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 桂冠。
朗读·探究
一·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 二·诗人“摸索”到了什么? 三·“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 四·“永恒的中国”应该怎样读?
朗读·探究
问题一:
你怎样理解“残损的 手掌”?
问题二:
诗人“摸索”到了什 么?
……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鸥。生于杭州。1923年秋入上 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 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1
年加入中国左联。1942年,因在 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 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 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 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其代
读准下列字音:
jǐn zhàng
锦幛
xìng zǎo
荇藻
péng hāo
蓬蒿
lóu yǐ
蝼蚁
qiáo cuì
憔悴
jìn
灰烬
zhàn
蘸着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把握作者的情感 理解诗中的物象
1942 年,日军侵 华的炮火 弥漫在 中 华大地,大 片国土沦 陷在日本 帝国主义 的铁蹄下 ,抗日战 旦夕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
再 次 朗 读
用 它 来 营 养 你 的 精 神
重 铸 你 的 脊 梁
感悟精神,国在心中
课下作业:
作为新时代全诗感情线索,体会 诗人情感变化。
2.品读诗歌语言,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 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 今余杭市) 人。代表作:《雨巷》,并因此作被 称为雨巷诗人。 这首诗写于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但 是在这样一个阶段,一位柔弱的中国文人,却在日本 侵略者阴暗潮湿的地牢里,发出了如此健康、明亮的 歌唱,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啊!如今他以《残损的手 掌》为题,显然以这手掌比喻他对祖国的思念,也直 指他死里逃生的心声。
品读诗歌,体悟情感
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 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 的情感变化?
(1)我从
段中,读出了诗人
的情感。
(2)第 段到第 段中,通过 (修 辞手法或写法),表现诗人 的情感 。
回归背景,重温岁月
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戴望舒在香港参加 了抗日战争,同年,被日寇抓进监狱,遭受了非人的 严刑拷打,诗人看到伤痕累累的身体,联想到正在遭 受日寇侵略的祖国大好河山,心生爱怜与悲痛,欲心 疼地抚摸惨遭蹂躏的祖国,低吟无法迸发出诗人强烈 的爱国呐喊和抗战之声,于是诞生了具有深远、痛楚、 博大等风格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这篇爱国力作。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九下《我用残损的手掌》优秀教学课件:30页
象征祖国
在敌人的黑牢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 展开想像
2019/10/9
这一角 / 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 / 只是血和泥;
日本侵略者的“抢光”“杀光”“烧 光”,使中国大地上处处废墟。 这两句诗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
2019/10/9
这一片湖 /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 / 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 /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 /荇藻和水的微凉;
四人一小组,制作一期手抄 报:历史不能忘却。
2019/10/9
家乡春天的景色曾 思
是那么美丽迷人。 乡
视觉 嗅觉
触觉
身临其境
之 情
2019/10/9
/ 这长白山的雪峰 冷到彻骨。 /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 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 新生的禾草
/ /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 只有蓬
蒿;
/ 岭南的荔枝花 寂寞地憔悴, /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 没有渔船的苦
水……
3、找出文中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词语。 看看它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19/10/9
冷色调:
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 阴暗……对敌人的恨
暖色调:
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 蓬勃、永恒……对祖国的爱,对 祖国未来的希望。
2019/10/9
作业
1、背诵这首诗歌。 2、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2019/10/9
听朗读 整体感知
2019/10/9
摸索: 寻找,探索。
学生词 积累词语
灰烬:jìn 物品燃烧后的剩余物。
堤上:dī 河堤
锦幛:zhàng 锦:一种丝织品。 幛:丝麻织品。
荇藻:Xìng zăo水生草木。
2019/10/9
在敌人的黑牢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 展开想像
2019/10/9
这一角 / 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 / 只是血和泥;
日本侵略者的“抢光”“杀光”“烧 光”,使中国大地上处处废墟。 这两句诗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
2019/10/9
这一片湖 /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 / 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 /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 /荇藻和水的微凉;
四人一小组,制作一期手抄 报:历史不能忘却。
2019/10/9
家乡春天的景色曾 思
是那么美丽迷人。 乡
视觉 嗅觉
触觉
身临其境
之 情
2019/10/9
/ 这长白山的雪峰 冷到彻骨。 /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 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 新生的禾草
/ /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 只有蓬
蒿;
/ 岭南的荔枝花 寂寞地憔悴, /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 没有渔船的苦
水……
3、找出文中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词语。 看看它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19/10/9
冷色调:
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 阴暗……对敌人的恨
暖色调:
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 蓬勃、永恒……对祖国的爱,对 祖国未来的希望。
2019/10/9
作业
1、背诵这首诗歌。 2、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2019/10/9
听朗读 整体感知
2019/10/9
摸索: 寻找,探索。
学生词 积累词语
灰烬:jìn 物品燃烧后的剩余物。
堤上:dī 河堤
锦幛:zhàng 锦:一种丝织品。 幛:丝麻织品。
荇藻:Xìng zăo水生草木。
2019/10/9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 我索 ( 用这 统 残广 摄 损大 全 的的 诗 手土 ) 掌地
戴望舒
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
忧郁阴暗——凄楚忧愤
对比 祖国光明未来
温暖明朗——热切期盼
听读诗歌
1.诗人用他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 哪些地方?又分别在上面寄托了 什么感情? 2、这两种鲜明的感情是通过哪 些词语来表达的?这些词语有什 么特点?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表达 效果?
我用残损的手掌
1、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积累品味诗歌的语言。
3、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作者 的爱国精神。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
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早期诗多抒写个 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 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 转变。《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爱国 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代表性的诗有:《我思 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 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 草》等。 《我用残损的手掌》 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
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
雪峰 冷 得 刺 骨 黄河 水 夹 泥 沙 水田 荔枝花 蓬 蒿
渔船
苦 水
憔 悴
从北到南到处都有侵略者践踏的痕迹
辽远的一角 —完整 解放区
温暖 明朗 坚固 蓬勃生春 柔发源自永恒的中国 因为只有那里 是太阳,是春
残损的手轻抚
手中乳
比 喻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我/用残损的手掌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阴暗,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 样活, 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 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 中国! 苦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品读诗歌语言
找出你所喜 欢的句子读一读, 品一品它的韵味, 读的更有味道些!
延伸作业
诗人往往把情 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 上,使抽象的心绪具 有可感性。借鉴这种 写法,联系生活体验, 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 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 (如“思念”“悲 伤”“欢欣”等)。
苏生——苏醒。彻骨——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我/用残损的手掌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阴暗,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 样活, 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 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 中国! 苦水……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 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 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 亡关头。1942年,诗人戴望 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 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 在狱中,他受尽折磨,受伤 致残,但始终没有屈服。 《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 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 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 母亲的歌。
锦幛(zhà ) ng
蝼( ló )蚁 u
荇(xì )藻 ng
憔悴(qiá ) o
蓬蒿(hāo )
灰烬(jì ) n
锦幛——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
荇藻——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 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