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的宏观调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萨伊﹑马歇尔等传统庸俗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要政府干预经济。凯恩斯则反对这一看法,他公开宣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有缺点的,但只要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渐臻完善”,成为尽善尽美的制度。所以,他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国家必须调节经济,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经济政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对社会产品实行分配的一种政策,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主要有:

1﹑公共投资政策,即政府根据预算投资,兴建公共工程,如修建医院﹑学校﹑桥梁﹑道路和其他公共建筑。凯恩斯指出:当消费太低时可以增加投资来抵偿消费之不足,当私人投资因消费不足而减少时,则用公共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之不足,通过扩大投资的途径来增加社会就业。

2﹑“举债支出”政策。凯恩斯认为,政府举债支出增加投资,私人举债支出增加消费,两者都能增加“有效需求”,因而这种举债支出能扩大就业,消除危机。我们可以看出,这实质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3﹑高额累进税率政策。为了解决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问题,凯恩斯提议“建立一个直接税体系,使得理财家﹑雇主以及诸如此类人物之智慧﹑决策﹑行政技能等,在合理报酬之下为社会服务。”“对大额所得以及大额遗产课以更重之税。”,可见,凯恩斯希望通过加重税收的办法缩小财富不均的幅度,以增加消费和提高就业水平。

(二) 通过金融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金融政策就是国家通过银行体系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种政策,即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利息率,以调节投资和增加就业。

首先,要采取低利息率政策。凯恩斯反对高利率政策,倡议“低利息率”政策。他说:“除非金融机构设法压低利率,否则将妨碍其他方面之投资。”低

利率政策可以鼓动私人投资,增加收入和就业,消除“食利阶级”的“惰性”。国家在一般情况下都应采取低利息率政策。

其次,实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政策。凯恩斯认为,“有节制”的通货膨胀能起到增加投资引诱的作用。因为“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物价上涨,一方面使资本家获利更多,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人的实际工资,即降低投资成本,从而刺激私人投资。

近两年来出现了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是否过热以及宏观调控措施是否恰当的争论,有人认为宏观经济中已经出现“过热”,需要采取果断的宏观调控措施制止经济中过热的势头,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协调健康发展。这种思路判定宏观经济存在“过热”的依据是:

1、某些行业的投资出现超速增长,带动全社会投资过快增长。

虽然2003年的全社会投资增长26.7%,其过快的势头还不大。但是水泥投资增长121.9%,钢铁投资增长96.6%,电解铝投资增长92.9%,轿车投资增长87%。全社会投资率也从2000年的36.4%增长到2003年的42.7%。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速度最快的房地产投资(29.7%)和其次的基本建设投资(28.7%),都超过了技术更新改造投资(25.1%)。因此,正是连年的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2000年以来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而更新改造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的速度仅在10%左右),加上汽车业的大幅增长(近两年为37%左右的增长,其中轿车的增长更达到55%和85%),带动了以上原材料生产和投资的过快增长。作为2003年过热影响的结果,2004年一季度的全社会投资增长达43%。

2、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攀升。

如钢材及相关产品价格在2004年初升幅为20~30%。有色金属的价格在15%左右。原材料产品的平均价格上升为7%。物价水平从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的传递,从局部过热到经济全局过热,中间需要经过一个时滞。不能等到出现了全局过热和物价总水平的大幅上升,才来着手解决局部过热和结构性过热的问题。

3、某些行业的过快增长所带来的负担,超过了国内资源和环境,以及国际原材料市场的承受力。2003年,中国生产的GDP占世界GDP总量的4%,但是,中国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大大超出这一比例。如中国消耗的水泥占世界总量的40%,原煤占31%,铁矿石占30%,钢材占27%,氧化铝占25%,原油占7.4%。中国的电力生产弹性系数,也从1998年的0.37,上升到2003年的1.8,表明中国的增长表现为高耗能的状态。

4、由各地政府所主导和推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地方政府以“开发区热”和“形象工程热”圈占大量农村耕地后,一是上马了许多低技术、小规模、高污染的水泥厂、铝厂、煤窑和钢铁厂等,造成社会成本高昂的企业低成本扩张;二是上马那些无投资资金或长期拖欠资金的政府工程项目,导致大规模工程款拖欠所引起的民营企业倒闭和农民工就业无工资收入等严重社会问题的发生;三是造成了大量失地、

失业、失生活保障的“三无”农民(有估计圈地造成的三无农民已达2000万人以上)。

5、由于部分行业和地方建设项目引起的经济过热,导致全国性的煤、电力、石油、运力普遍紧张的局面。

6、中国目前的工业化阶段,大体处于重化工业发展为主的工业化中期。依据发达国家历史的经验,工业化中期是容易发生经济过热和周期性大波动的时期。因此,对于经济中的过热现象或苗头,我们需要特别提高警惕。

半年多的经济运行情况表明,从2003年底我国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防止经济增长大起大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尽管我国经济已经开始步入理性增长的轨道,但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问题,宏观调控还面临着严峻挑战。

宏观调控是西方国家通常采用的手法。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出现凯恩斯主义开始,西方国家都是要对宏观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积极干预的,都是以“看得见的手”为主,从来没有想过不需要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的干预作用,这种干预在特殊条件下会影响总需求的理想水平的决定,在较一般

情况下,则会体现在国家对经济增长的管理责任中。没有一个政府不对经济增长负责。宏观调控

在反周期、经济稳定方面不存在主流理论的回潮。

我们对宏观调控、需求管理有疑问,是因为我们有那么一种对立的观念,认为自由主义即强调市场的自平衡作用与宏观调控是对立的,一个治本、一个治标,一个长期调节、一个是短期调节。凯恩斯说,“就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去”。他说这句话的原因是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已经那么严重了,还有很多人在讲这是暂时现象,长期来看,经济会恢复均衡、走出失业。凯恩斯则认为在既定的体制下,通过宏观调控经济可以改善。在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越来越接近于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今天,这方面的国际经验我们还是要借鉴的。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是因为,在市场中紧密联系的众多产业本应协调发展,但在一些具有公益性、外部性、自然垄断性、非价值性等特点的物品和特定领域,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以促其发展,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或由国家直接经营,或由国家对有关的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调节,其目的是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

其实,经济学上的“宏观”,指的是国民经济中的总供给、总需求以及总价格、总就业等总量,宏观调控就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对这些总量进行调节,或者说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宏观调控作为经济平稳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社会分工广泛以及商品经济获得相当充分的发展为前提的。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经济固有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总需求和总供给经常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为了缓解由此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国家才需要对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调节,使两者趋向均衡。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必然产生的经济总量失衡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特有的经济职能。

由此可见,宏观调控并不是代替市场调节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只是为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创建必要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