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外部效应的治理途径

合集下载

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影响及其政府的治理措施

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影响及其政府的治理措施

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影响及其政府的治理措施经济外部性又叫经济活动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经济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外部性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典着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迄今已有近110多年的时间了.所谓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 从理论上讲一般认为外部性的存在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之一.也就是说存在外部性时仅靠市场机制往往不能促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应该适度的干预.从现实上讲外部性特别是外部不经济仍是一个较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基本原因经济活动外部性产生原因经济活动社会化是引发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基本原因.现代经济活动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社会依赖性日趋加强各主体利用自己的优势生产更多同类产品而以剩余产品进行交换.市场发育的成熟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经济活动不仅在同一地区的社会个体之间而且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展开精细化的劳动分工和地域分工同时也加深了经济活动的社会化.就经济主体而言为谋求和巩固本地区的市场竞争优势客观需要从本身比较优势出发调整经济结构和相应经济活动.由于经济活动的社会性这种调整必然对其他主体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即产生了外部性.主要原因市场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经济活动外部性的主要原因.从技术外部性来看由于某些物品没有明晰的产权界定经济活动中这些物品虽有价值却没有市场.依据科斯产权交易理论产权界定不清是经济活动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在经济主体的交易过程中产权不明晰或产权无法界定是产生外部性的主要原因.产权界定不清是指在当前由于体制或人为的原因使得产权界定的费用超过产权清晰节约的成本产权界定不经济产权无法界定是指由于某些经济活动要素和劳动对象的区域空间归属不明确因而缺乏产权清晰的内在动力和必要手段.河流的产权不明晰才会导致经济主体任意排放废物以致危害下游流域空气的空间归属权难以界定所以区域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很难考虑对大气的污染. 从资金外部性来看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经由市场体系影响到其他主体的福利水平.影响这一过程的两种力量是本地市场规模效应与价格指数效应后者是产生资金外部性的主要力量.价格指数效应取决于商品壁垒水平、要素流动性和各产业间的联系强度而商品壁垒水平、要素流动性代表市场一体化状况.市场高度一体化的条件下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能自由流动一个经济主体在价格上的某个行为必然很快传导到其他区域并影响其他区域的福利状况.在区域间无序竞争、分工不明、缺乏合作的状态下要素和商品在区域间的流动由于缺乏必要的过滤机制而盲目杂乱资金外部性尤其是资金负外部性将更为明显.封闭区域市场、限制商品和要素流动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负外部性却有悖于现代市场的内在要求.因此加强经济体相互合作、推进协调发展才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少资金外部性的合理出路.实际上只要市场存在竞争只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产权明确的主体的经济活动都会产生资金外部性而且竞争越激烈资金外部性越大.产权不清是技术外部性存在的原因即便产权明晰资金外部性仍有可能存在这与空间距离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公共规制经济学专题三外部性问题的政府管制

公共规制经济学专题三外部性问题的政府管制
7
• 现在考虑所有的钢厂都把废水倒入河 中会发生什么?
• 当存在外在性时,产业产出是否是有 效率的呢?
8
B图假设所有钢厂都产生相似外在性时的市场需求和供给曲 线。MC’曲线是该产业的供给曲线;MEC’是把每个人在每种产 出水平下受害的边际成本相加得到的;MSC’曲线代表所有钢厂 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外在成本的总和。其结果是, MSC’=MC+MEC’。
15







元 )
收费
标准
MSC(MEC)
3
12**********************
*
MCA
*
26
E*
废气水平
16
收费后,厂商通过把废气从26单位减少到12 单位以使成本最小化……。为什么?要明白为什么, 注意一个单位废气的减少(从26单位废气到25单位) 成本非常低(增加减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因此, 用很小的成本,厂商就能避免支付每单位3元的费, 事实上,对于所有高于12单位的排放水平,减污的 边际成本都低于排放费,因此值得支付来减少排出。 然而,低于12单位时,减污的边际成本大于排放费, 因此厂商选择支付排放费而不愿进一步减少排放。厂 商将因此支付总量为斜线阴影长方形表示的排放费, 并将承担总量为MCA曲线以下到E=12右面的星花三 角形表示的减污成本。这一成本低于厂商如果一点不 减少排放而要支付的费用。
专题三:外部性问题的政府管制
• 河上游的造纸厂对河下游的农民带来 的损失问题怎样得到解决 ?
• 在这一专题里,我们研究外部性问题。所 谓的外部性是指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的 影响,造成私人(企业或个人)成本与社 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偏离的现 象。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我们这里重点探讨负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的治理_经济学基础_[共3页]

外部性的治理_经济学基础_[共3页]

经济学基础 172康,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性。

二、外部性的治理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造成经济效率损失。

当存在正外部性时,经济活动主体未获得自身经济活动的全部收益,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而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出现供给不足;当存在负外部性时,经济活动主体未承担自身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因而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出现供给过度。

使经济主体的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或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是治理外部性的基本原则。

政府治理外部性的主要措施有政府管制、补贴和征税、合并企业与界定产权。

1.政府管制政府往往采取行政手段控制负外部性。

如严格限制高污染工厂选址及污染排放量,对违规者做出限期治理、罚款、停产整顿甚至关闭的处理;如在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实施禁烟令等。

案例9.1中,对于农民焚烧秸秆的行为,各地政府部门主要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补充阅读《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通告》(摘要)为保护我市大气环境安全,防止秸秆焚烧污染,维护公共财产安全,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并对秸秆实施综合利用。

(1)各涉农区县人民政府对辖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负总责,成立专门机构,组织辖区乡镇政府积极实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农业、公安、林业、交通、科技等部门负责秸秆禁烧的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指导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工作。

(2)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料和其他杂粮等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均为有机物资源,一切从事生产、经销农作物的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田间、地畔、路边、河渠、林带周边随意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

(3)全市划定的重点禁烧区域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户县、临潼军用机场周边20千米范围内;西宝、西潼、西铜、西汉、西蓝、西阎等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和铁路线两侧、森林周围5千米范围内;郊区和区县政府所在的城镇区域;郊区和县的油库、粮库、电讯设施等重点防火区域;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人文遗址、草场等区域。

负的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负的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4.结论或观点
当外部效应出现时,一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以 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外部效应的存在既然无法通过市场机 制来解决,政府就应当负起这个责任。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直接的公 共部门的生产来推进外部正效应的产出;通过直接的管制来限制或遏 制外部负效应的产出,如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硬性规定特定 的污染排放量,企业或个人必须将污染量控制在这一法定水平之下, 或者政府征收排污税等方式来治理企业或个人的环境污染问题。
4.结论或观点
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或外部经济,按照是指经济当事人(生产者 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会对其他经济当事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 生产和消费行为施加的有益或有害影响的效应。外部性应分为外部正 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好的或积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正效应(如花圃或 果园给养蜂人带来的好处);坏的或消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负效应(如化 工厂有害化学物质和噪声的散布对环境所产生的消极或危害性影响)。
◆生产者负的外部性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其他企业付出了代价,但又未给其
他企业以补偿时,这就是所谓负的外部性。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 部性
比如,把上例中的养蜂场换成了造纸厂。随着造纸厂规模的扩 大,造纸厂本身获得了规模经济报酬,可是规模扩大带来了污水排 放量的增加,结果使得周围的农场、林场因为增加了治理污水的成 本使得利润下降。因此,造纸厂的经济行为就是负的外部性。
负的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1.外部的含义与种类
外部的含义: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一项活动给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好的 或坏的影响,但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或者给予相应的补偿。如: 若某个人种了花,周围邻居都享受到花的芳香和美丽;也有相反的情况, 某个人在家里放强节秦的音乐,会影响邻居的正常休息;某个人开一个 工厂,排放的烟尘会污染环境,影响居民健康。西方经济学称这种现象 为“外部效应”“外溢效应”或外部性。

外部性及其应对策略

外部性及其应对策略

外部性及其应对策略外部性是指市场经济中产生的某些商品或活动的社会成本或社会利益,这些成本或利益会影响到不直接参与该商品或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外部性可以是正面的,如环境保护活动对社会的利益。

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危害。

面对外部性的问题,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来平衡社会效益和个人利益。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外部性及其应对策略。

一、环境污染的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负面外部性,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应对环境污染,政府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减少污染的程度:1.1 实施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和个人排放行为的监管,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

1.2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减少对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1.3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

二、交通拥堵的交通拥堵是一个常见的负面外部性,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2.1 建设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大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缓解道路拥堵。

2.2 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提供便捷和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3 实行交通限制措施:限制高污染和高排放车辆的进入城区,推行交通管制措施,减少私家车使用。

三、教育公平的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正面外部性,它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3.1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水平。

3.2 实施助学政策:建立完善的助学体系,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和奖励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3 推动教育改革:加强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 只要资源是有主的(无论赋予谁),其价格就会反映出它在其他用途中的价 值,这样,该资源就会得到有效率的利用。相反,如果全部或部分资源是共 有的,它就会被滥用,因为没有人肯节约使用它。
• 外部性引起市场价格与社会成本和收益脱节,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四、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区别与联系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一、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 正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性):
第三方受益而不用付出成本。
• 负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性):
第三方受损而无法得到补偿。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二、生产、消费和公共资源外部性
生产外部性,即生产者-生产者外部性:一个厂商的某种生产行为对
另外的厂商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产生了有益或不利的影响。那些实施行 为的厂商并没有通过价格机制从这一行为中获得利益或承担成本。
• 公共产品可以看成是外部性的一种特例。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四、外部性产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 • 外在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公私利益冲突。 • 经济活动中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
间的差异,即经济人个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 • 个体成本<社会成本 • 个体收益<社会收益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第三节 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 一、负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二、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影响是效率的损失
其机理在于: • 存在外部效应时,私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
收益和边际成本发生了偏离。
• 决定个人和厂商的经济行为(选择)是私人边际收益和私人 边际成本。
的全部成本; 高速公路两旁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但过往的行人

环境政策外部效应的实质性

环境政策外部效应的实质性

五.我国政府解决环境问题外部效应的措施1.行政手段直接调控在宏观层面,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其公定力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 引导经济运行,以此来对经济主体的生产活动进行干预。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环境, 把保护环境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 实行预防为主, 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

2.经济措施在我国财政资金缺口较大,政府很难在短期内筹集大量的资金投入环保产业的现实情况下, 可以采取经济手段鼓励私人资金的投入, 如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根据其产出的外部效益给予相应的补贴, 或减免一部分税收, 把外部效益转化为自身的内部效益,以此来鼓励环保产业的经济主体向社会提供优良的环保产品, 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把外部正效应扩大到对社会最有效益的水平。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传统工业很大程度上讲就是污染型产业,新兴工业虽一般不像传统工业那样有明显的污染表现, 但它可能有着新的污染,这些企业对环境,对人们, 对社会造成外部负效应, 需要由这些企业自身来承担。

政府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采取收税或罚款的手段( 如试行建立环境生态保护税, 全面推行城镇污水处理费, 城镇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置费等) 将其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 使该经济主体的私人边际生产成本与社会成本统一起来, 以免社会效益的损失。

3.法律手段我国规定将“以法治国”作为基本治国方略, 而在法制国家中, 法律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 各种争端的最终解决途径也依赖于法律。

针对日益呈现严重危机的环境问题, 我国早在197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 又相继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单行环境保护法律, 在环境保护方面, 给了社会经济主体和个人以明确的行为准则, 也使得环境争端有所依据。

治理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治理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治理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治理外部性的主要方法包括:
1. 内部化外部性:通过内部化外部性,即强制使外部成本或收益反映在对内部个体的经济决策中。

例如,通过征税或补贴的方式调整价格,使其反映外部成本或收益。

2.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促使个体考虑外部性,并调整行为。

例如,通过引入可交易的排放权或污染许可证系统,可以让企业在考虑外部成本的同时进行污染控制。

3. 国家干预:政府可以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限制或规范有害行为,以减少或消除外部性。

例如,政府可以禁止某些行为,如无序排放污染物,或要求企业使用特定的环境友好技术。

4. 合作和协商:通过合作和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例如企业之间建立环境合作协议,共同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5. 信息披露:通过强制或鼓励企业和个人公开信息,让相关方了解外部性的存在和影响,从而促使他们采取行动以减少外部性。

6. 奖励和惩罚机制: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个体主动减少外部性。

例如,对
环境友好的企业给予奖励,或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处以罚款。

需要根据具体外部性问题的特点,选择和组合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理。

政府对外部效应的治理途径

政府对外部效应的治理途径

政府对外部效应的治理途径引言目前,我国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要求的方针政策、行动和措施走向前台,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GDP、将环保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等理念意见逐渐走出理论探讨务虚的阶段,逐步走向生动而具体的实践;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的问题,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加强了政府责任的落实,加快了治理进程,在政策措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由于我国现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期,经济的规模和速度、重化工业的结构以及高耗能强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外部性治理面临着更大压力。

所以对外部性的探讨步伐不能停止。

一、外部性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经济后果(一)外部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所谓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大效率,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①由于这种影响是某一经济主体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第三人产生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又是处于市场体系之外,故称之为外部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将外部性划分为许多种类。

由于本文试图探究对外部效应的治理,所以主要从外部性的实际影响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对外部性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

所谓负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负面的经济影响,而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给予补偿。

所谓正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正面的经济影响,却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而得到报酬。

①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文版,280~ 282 页,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二)外部性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外部性的存在将会阻滞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其实际经济效率偏离帕累托最优。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在有外部性存在的场合,单个经济主体在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其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并不一致,而经济主体进行决策时又始终坚持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的原则,故而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市政道路工程负外部效应的矫正

市政道路工程负外部效应的矫正
问题的提 出 措施 实现外部效应 内在化。相 应的政 策措施通 常有 这样几种 ,一 是经济 近年来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 ,2 0 0 8年末 。 全 体化 ,二是建立法制秩序 ,三是公共管制 ,四是财政 手段 国民用轿车保有量 2 4 3 8 万辆 ,增长 2 4 .5 %, 2 0 1 0 年 9月底 ,我国机动 介 于道路 是公共 物品这一 特殊性 ,经 济一体化 的方法是 不可 行的 , 车保有量 达 I .9 9亿 辆 ,其 中汽 车 8 5 0 0多 万辆 ,且 每 年新 增 机 动 车 如果 , 政 府要采 取这种 方式来 内部 化外 部效 应 ,那 么就要 重新 分 配产 2 0 0 0多万辆 。为了应对 机动车保 有量 的突增 ,市政 道路工程成为建设现 权 , 将 导致负外 部效 应 的主体政 府 与承 担者 ,即道路 旁 的居 民联 系起 代化城市的核心 ,这种道路的建设是立体 的,上有 高架桥 ,轻轨 ,中有 来 ,也就是说 政府要 让渡给这些居 民一部 分管理 道路的权力 ,如 对通过 新马路 ,下有地铁 ,过江隧道 。这些新渠道让我们 的出行 更加便利 ,使 过往的车辆收费 , 来 补偿 自己的损失 这明显 是不合 理的。 我们的城市 日 新月异 ,但 同时 ,它也是把双刃剑 ,由于城市 特别是市 中 通过建立法 制秩 序 ,如规定道路与民宅的最小距离 ,而现在 只有相 心 ,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以及城市规划过程 中的一些不 可预见性 ,使得 关规定 出台 ,限制高速公路 与民宅 的距离 ,对于普通公 路与 民宅 距离没 许多道路离 民宅过 近 ,许 多道路 距 民宅不 足十 米 ,有 的甚 至贴 着居 民 有规定 ,与此相关的 ,直到 2 0 0 8 年 ,国家环保部 公布 了 《 社 会生 活环 楼 ,住户 的窗户离 马路 只有一个人行道 的距离 。虽然没有 法规规定 道路 境噪声排放标 准》 ,明确规定 医院病 房 、住宅 卧室 、宾馆 客房等 以休息 与 民宅 的最小距离 ,但这种事实 已经对 附近居 民造成 了很 大 的影 响 :深 睡眠为主 、需要保证 安静的房间 ,夜间 ( 2 2 :o 0至次 日6:O 0)噪声不 夜 的来往 的车辆发 出的噪音影 响居 民正常睡 眠,没有 良好 的睡眠会 导致 得超过 3 0分 贝,白天 ( 6 :O 0至 2 2:O 0 )不得超过 4 o分 贝。这 一规定 第二天 的工作生活不能正 常进行 ; 道路 的扬灰使得住户们 整 日不 能开窗 的出台 ,让那些负外部效应承担者感到欣慰 ,然而 ,规定不具 有法律效 透气 ,不能 晾晒衣 服 ,给 生活 带来 了很 大 的不 便 ;道 路建 设之 前 的土 力 ,当居民的效益受到损失是无法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 的。规定 上升 到 地 ,不少原本是绿 草茵茵 的空地 , 修 成马路后 , 不仅减 少了给人们 陶冶 法律有着一个漫长 的历程 ,任重 而道远 。但是 就算 有朝 一 日出 台了法 情操 的绿地 , 带来 了污染 , 对低层住户 , 还有一种额 外的麻烦 ,面对马 规 ,对于 已经建好了的道路也是没有约束力的。这种方法不 能使道路外 路上来往 的人群 ,为了保证 自己 日常生 活的隐私 ,还不得 不加装 窗帘在 部效应 内部化 ,不能作为解决之道 ,它的意义在于对避免今后 道路建设 经济上又造成 了损 失。 工程造成类似 的外部效应起到 了防治 的作用 。 福建 的记者 , 对琴亭 高架桥 旁的居 民进 行 了采 访 ,通过 记者调 查 , 公共管制 ,通常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限制外部性行 为 ,主要包 括 发现 , 这 里噪音灰尘侵扰 居民 ,白天吵的听不见敲 门声 ,晚上分 贝过高 限定技术标准 ,对于这类情况 ,首先应该确定最佳污染最 ,即社会对 环 干扰 睡眠。厦门仙乐路 高架桥 ,隔音墙修建不均匀 ,且效果很 小。在郑 境清洁到何种程度是满足 ,社会对污染能容忍到何种程度 ,在确定这 些 州, 记者乘 坐公 交车对 三环进 行了实地查看 , “ 晚上 睡不好 ,白天更别 指标后 ,我们再采取行动 。事实上 ,这 不仅是 一个技术 方面上 的 问题 , 说 ,这车都不停 地跑 ,车速还快 ,震得耳朵 疼。 ” 在 中州 大道 和农 业路 更是权衡成本 和利益 的经济效率问题 ,对 于市政道路工程 对附近居 民不 交叉 口附近 。一位市民这样表示 。 经济效应 的这类情 况 ,政府 可 以给道路 通过 加装 隔音 墙来 达到 某种 指 在这种城市化的进程 中,我 们可 以相 信 ,这种 现象绝不 仅是 个例 , 标 。但是对于路段较长 ,道路较宽 的情况 ,隔音墙 的成本 巨大 。 它开始发生在各个城市 的各个地方 。一条马路 ,为不少人 带来便利 ,但 财政手段指 的是税 收和补贴 ,这种措施 的核心 思想是 用税收 和补贴 也为附近的居民 日常生活 上带来 很大 的影 响 ,使他 们造 成 了严重 的损 的形式促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一致 ,例 如,通过对外 部效应生 产者 失 ,这里主要针对市政工程的道路建设对周围市 民带来 的负 外部效应进 征 收相 当于外部 不经济 的价值 的消费税 , 其 私人 成本就会 与社会 成本相 行讨论 ,并提 出一些解决方法 。 等,这样 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 通过上述分 析可 以看 出 ,财政补贴 和公共管制 室解决 负外部性 有效 二 、负外部效应的矫正 由于这种负外部效应 ,不是市场机制导致 的,所 以我们 就要面对 这 的两种手段 ,由于政府 也有 经纪人 属性 ,对于这两种方法 ,政府 会寻求 个种更 经济的解决 方法 :假定有 一个 工厂 , 排 放的烟尘污染 了周 围 的 样一个文 问题 ,就是谁是这种负外部效应行为 的发动者 ,他应该 以何种 方式对负外部效应 的承担者进行补偿 ,又应该补偿多少 。 五户居民晾晒的衣服 ,每 户居 民 因此 损 失七 十五元 ,合计 三 百七 十五 元。再假设有两种解决方法 ,一是花一百五十元给工厂烟 囱安 装一个 除 ( 一) 负外部性 由谁来 负责 我们不难看 出,这个 负外 部性 的发起 者有 两个 ,一是 工程 的实 施 尘器 ,二是给五户居 民每人 一台价 值五 十元 的烘 干机 ,共计 二百 五 十 者 ,政府 ;二是道路的使用者。外部效 应的存在 , 造 成资源配置缺 乏效 元。如果遇到这种情 况 ,不论是工厂还是居民 ,都会 自动采取 一百五 十 率 ,从用 者付费 ,污染 者付费的角度来 说 ,这些空气 以及 噪音污染最 直 元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这 样最节 省 。对 于这 个例 子我 们可 以这 样理 接 的生产者是道路的使 用者 ,那么是 不是应该要这些 道路的使用 者征 税 解 。事例中的除尘器 ,对应到我们讨论的这类情况里就是给道 路安装 隔 或者收费?首先 ,汽车使用者的汽油中也包含了养路费 ,其次我 国道路 音墙 ,事例 中给居 民每人一 台烘干机 ,对应的就是财政补贴 。 也就是说 ,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来矫正这个负外部效应取决 于何种 方 建设的资金来 自于对我们的税收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些使用 者只是 正常使用 自己已经付费 了的公 共产 品,道 路附 近居 民生 活水平 的下降 , 式最经济 ,我们如何评价这种负外部效应对社会造成 了多大的影响 ,应 最根本的问题出在政府 。政府规划的短见性 ,造成了政府活动 达不到预 该给负外部效应 的承担者多少补贴 ,关键在于这种效应 的测度结果 。 期 目标 ,公共产品不 能很好 的满 足 民众 ,产 生 了这种 负外 部效 应 ,因 三 、负外效应的测度 此 ,应该有政府 向负外部效应承担着进行补贴 ,从而达到边 际私人成本 如何测度 , 量化这种政府外部效应 ,是十分 困难 的事情 ,从二 十世 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 纪九 十年代 以来 ,有大量学者对公共产 品的评价及相关 问题进行研究 。 ( 二) 采用何种方式补偿 1 . 测 度 方 法 的确 定 解决外部效应 ,最 通常 的做 法是 将其 内部 化 ,做法 是 通过 一些措 公共产 品评价法 大致分 为两类 : 显示偏好法 和表 达偏好法 。显 示偏 施 ,如产权变化 ,使这些效应转 由所有相互联系 的主体 承担。使得生产 好法也称作行 为评价法 ,是通过对 消费者行为 的观察来 推导出他们 对�

简述负外部效应的政府解决对策

简述负外部效应的政府解决对策

简述负外部效应的政府解决对策
外部性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所谓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不利的影响,这种不利影响所带来的损失(或成本)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因而私人成本是小于社会成本的。

负外部性影响不仅在环境污染问题上表现出来,而且在许多经济活动中都存在。

消除有害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

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之一是实行政府干预。

如对产生负外部性影响的厂商征收税金和罚款,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导致社会所增加的成本,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它们消除或减少消极的外部影响,必要时,政府也可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要求厂商限期整治。

政策措施之二是确定产权。

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来的,其理论被称为“科斯定理”。

所谓产权,是指通过法律程序确定的个体占有某种财富的权力。

科斯定理Ⅰ: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产权界定清楚,无论产权界定给谁,自由市场经济都能引导经济运行达到高效率。

科斯定理Ⅱ: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以此反证资源最优配置永远不可能由市场交易来实现;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对产权进行合理界定和安排,以减少交易成本;不同的产权界定和制度安排将导致不同的交易费用和效率。

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产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产权是明确的,不管产权的最初配置状态如何,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
而真正消除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影响,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

最后请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方面:公共产品的提供;垄断;外部效应;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优质品、劣质品;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分配问题。

政府失灵: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便产生了。

政府失灵的表现:没有代表性的政府,政府目光短浅和行为短期化,政府活动的低效率。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收益,是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环境造成的额外影响或结果,实质上是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或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的偏差。

外部效应的分类:1,外部效应的简单分类法;2外部效应的复合分类法。

治理途径:(1):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组织的一体化,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社会制裁。

(2)政府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纠正:征税或罚款,补贴,政府管制。

(3)政府和市场对外部效应的联合纠正方法:污染费,押金—退款制公共产品:概念;是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分类:(1):纯公共产品。

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直接提供。

(2) 半公共产品。

指政府与企业合作提供,政府通过对公众负责,企业对政府负责,同时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

政治寻租: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会产生租金—超出机会成本的收入,如政府的价格管制、政府的特许权、政府的关税和进口配额、政府订货等经济行为都会出现租金。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是关于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决策,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或非市场经济学研究,它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运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非市场的政治过程。

自然垄断:缘于产品自身的特性即规模效益递减或成本函数的弱可加性而形成的垄断。

主要特点:投资规模的大,收益期长,沉淀成本重。

国家对其应对方法;政府一般对自然垄断行业实施管制。

管制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维护大规模生产优势,即保护垄断;二是规范管制企业的行为,防止其收取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利益。

治理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治理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治理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治理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税收政策通过实施税收政策,可以对外部性产生者征收税收或减免税收,从而引导其减少或消除外部性。

例如,对于污染性行业,可以征收污染排放税,鼓励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资源消耗行业,可以征收资源利用税,促使企业更加节约资源。

2.补贴政策补贴政策是指对外部性受害者给予经济、税收等方面的补贴,以减轻其所承受的负面影响。

例如,对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在当地居民遭受了很大的健康损害时,可以向居民提供医疗费用等方面的补贴。

3.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规范外部性产生者的行为,引导其减少或消除外部性。

例如,通过严禁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而减少环境污染的程度。

4.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引入价格因素,使市场参与者能够承担起外部性产生的成本或收益。

例如,通过引入交易权证,对排放权进行交易,使排放者必须购买相应的排放权,从而增加其成本,减少污染排放。

5.协商和合作外部性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通过协商和合作的方式,各方可以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共同减少外部性的产生。

例如,国际间就环境污染问题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并采取合作措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6.教育宣传通过加强对外部性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社会对外部性问题的关注程度,从而引导公众行动,减少外部性的产生。

例如,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个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7.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并推广新技术,减少外部性的产生。

例如,研发并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8.市场准入和准则通过制定市场准入和准则,对外部性产生者进行限制和引导。

例如,对于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可以限制其进入市场,或对其提出更高的环境准则要求。

综上所述,治理外部性需要采取多种手段,从经济、法律、市场、协商和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外部性产生者改变行为,减少或消除外部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矫正外部效应的策略

矫正外部效应的策略

外部效应的纠正一、政府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纠正1、罚款或征税:对负的外部性的矫正对带有负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

庇古税或者补贴、污染许可证庇古税问题:损害难以估计,税率难以制定,另外,课税对象对象难以确定例如:尾气排放问题。

是按里程征税还是按燃油多少征税呢?补贴:减少污染给予补贴。

问题:诱使污染企业数量增加,另外,道德上也说不过去。

价格、收益和成本(元)(万吨)100105′110952、补贴:对正的外部性的矫正政府对产生外部效益的主体进行补贴,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其在一定价格下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对带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按照该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发放财政补贴,以此将补贴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

3、政府管制(公共管制)为了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政府可以选择政府管制的方法。

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管制外部效应水平,即规定一个法定的排污标准。

(2)管制生产过程。

如规定法定的排污标准、对生产程序进行规定等。

4、法律措施政府完善法律。

限制:诉讼的交易成本较大而损失较小、厂商对外部性的损失进行控制、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二、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私人纠正的机制有:1、组织的一体化:私人市场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成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的效率损失。

2、社会制裁:道德的作用3、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Coase's Theorem)产权通常是指对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等。

196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这就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只要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交易的哪一方拥有产权,都能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4、排污权交易政府对污染进行控制的方法有征税和制订排污标准,这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排污权交易这一市场方法能把标准制度下的某些优点和收费(税)制度下的成本优点结合起来,因而它是有吸引力的。

外部效应及应对措施

外部效应及应对措施

外部效应及应对措施外部效应是市场缺陷的表现之一。

最早提出外部效应问题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他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用“外部经济”一词指代在一个产品部门内部各厂商之间相互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刺激和影响,而这些积极的刺激和影响在生产成本中却无法反映出来,它是外在于单个厂商的生产活动的,因此被称为“外部经济”。

二战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很多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使得经济学家们对这些问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上世纪70年代,一个新的经济术语“外部性”产生了。

所谓经济的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Externality),它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但是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究其本质而言,外部效应是产权未能或不能确立的结果。

同时外部效应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既可以由企业产生,又可以由消费者产生;既可以是正的,又可以是负的。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人们在经济决策中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最终导致价格失真的结果,致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无法达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外部效应按不同对象分类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按承受者不同,可分为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对生产的外部效应;按发起者不同,可分为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的外部效应;按结果不同,可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因为外部效应天生就具有相互的特征,所以根据外部效应的结果分类可以把它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正的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是指针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应的经济效益,买卖双方均未意识到其交易会给他人或企业带来益处。

例如你欣赏邻居家阳台的鲜花,你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确不用为此付费。

又譬如高科技公司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当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后,部分社会成员将能免费使用,从而出现“搭便车”现象。

经济基础(14)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

经济基础(14)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

(二)、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1、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

(1)政府对负外部性的企业可以使用税收手段,使得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政府对正外部性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使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例如:A 是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B 为A 企业受害者,可以将A、B 两个企业合并,从而使得负外部性消失。

3、明晰产权,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进一步看,还可以认为,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美国和一些国家先后实行了污染排放权或排放指标的交易。

【例题4---2007 年单选】某造纸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某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但该厂却又不对附近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

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消费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答案]B【例题5---2008 年单选】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A 资源均衡配置B 资源有效配置C 产品供给过少D 产品供给过多答案:D【例题6---课后题第5 题,多选】关于外部性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正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求的水平B.正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C.外部不经济的存在,会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巨大损失D.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E.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答案:ACDE【例题8—课后题第7 题】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

外部效应的矫正

外部效应的矫正

外部效应的矫正:1依靠公共部门的努力:(1)罚款或课征税收:适用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MEC=MPC-MSC=罚款额T (2)发放补贴:适用于边际私人收益MPB 的调整,边际外部效益MEB=MSB-MPS;适用于MPC 的调整,补贴厂商为达到合理配置而付出的成本(3)政府规制:对外部效益水平的规制和对生产过程的规制(4)法律制裁2依靠私人部门的努力:(1)强调产权明晰的科斯定理:是要交易成本为零而且产权界定明晰,则外部效益问题则能通过市场解决,政府不必干预(2)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以此来矫正外部效益带来的影响(3)社会制裁,一种道德约束. 瓦格纳法则:工业化经济社会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长期历史趋势.原因分析:需求在扩大,工业化经济中的社会进步对政府活动提出日益扩大的需要;对干预经济以及从事直接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对那些极大外部经济效益的行业要求政府直接进行生产经营的扩大;对政府提供文教以及服务方面的需要的扩大.评价:瓦格纳从相对规模的角度对财政支出的增长予以解释;研究背景局限于英国工业化革命之后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工业;仅仅站在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税费的关系:1共同点:主体都是行政主体,政府及政府授权的机构;本质,都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目的都是用于满足公共部门履行职能的物资需要2区别:执行主体—税收是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收费是各种部门和单位;收入性质—税收是无偿取得,收费是有偿取得;税收列入预算统一安排,收费不列入预算;用途—税收是为提供公共产品,收费是为提供混合产品;作用—税收兼顾公平和效率,收费是为强化效率. 税收的其他要素:1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关系:(1)共同:当纳税人征税对象没有达到起征点或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2)不同:起征点是对于征税对象的全部征税,免征额是对超过部分不征税;效益不同:采用照顾低收入者,免征额是对于所有的纳税人给予照顾2附加与加成:附加是指随着正税增加而增加的,占正税一定比例的税收,不入国家预算;加成是按基本税率征税的基础上加征一定乘数的税收,对象多是收入过高的人群,入国家预算3减税与免税:减税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减征一定的数额,把税收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免征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现代税收原则:1公平:税收的首要原则指条件相同的纳税人的征税相同.横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相同的征税相同,纵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不同的征税不同.两大准则:受益原则(个人承担的税赋与其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是相关联系的,受益相同的人征税相同,受益不同的人征税不同)能力原则(纳税人的赋税与其能力相关,衡量标准:客观说主张以能够客观的观察并衡量的相关指标,如收入;主观说主张以每个人效用的牺牲程度作为依据,牺牲指纳税人因纳税造成的效用损失)2效率原则:一个有效率的税收必然是一个中性的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的税收就是中性税收(如典型的人头税.税收中性是政府课税对象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资源配置状况,对于纳税人只承担纳税带来的负担而不承担其他负担.税赋的负担是纳税人的实际负担即税收的超额负担. 中央对地方干预的方式:1比例上缴和一般比例补助:比例上缴要求地方政府将收入按一比例上缴政府,剩余的部分自收自支;一般比例补助是中央政府以地方政府支出总额为基数,按一定比率返还2定额上缴和一般定额上缴:只产生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主要用于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定额上缴是中央要求地方上缴既定数额的财政收入不会因地区收入的多少而变化;一般定额补助是中央政府将既定数额的一部分返还给地方3专项补助,包括非配套专项定额补助,不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和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 全球变暖是什么类型的产品?鉴于全球变暖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且不能排除免费搭车者,应划归为带有显著负外部效益的公共产品.龙牌污染问题,镇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如何矫正外部效应?镇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村民的利益,但仍存在行为不当和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此外龙口市环保局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问题,而村民也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应承担一定责任.外部效应的矫正:1依靠公共部门的努力:(1)罚款或课征税收:调整其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MEC=MPC-MSC=罚款额T (2)发放补贴:调整MPC,补贴厂商为达到合理配置而付出的成本(3)政府规制:对外部效益水平的规制和对生产过程的规制(4)法律制裁2依靠私人部门的努力:(1)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明细界定产权,使外部效益问题能通过市场解决(2)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以此来矫正外部效益带来的影响(3)社会制裁,一种道德约束. 政府雇员制能否解决政府部门低效率问题,实现鲶鱼效应吗?不能1、政府部门的低效率有两大表现:一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二是X 低效率.材料中的政府部门面临的问题正是由于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和办事效率低下引起的.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2政府雇员制无法对公务员产生威胁,不会产生替代的作用.政府雇员从事的工作和岗位大多是公务员无法完成的,因此不能实现鲶鱼效应,也不是有效的激励机制.3我认为长期这样下去会造成人浮于事,人员膨胀和行政管理的支出.高等教育能否由私人提供?学费是否会大幅度上涨? 高等教育作为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应有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提供.其中公共部门提供较多而私人部门也可以提供.只要进行有效的市场机制运作,学费不会产生大幅度上涨现象. 教育券的可行性教育券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1955年发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将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换取现金用于支付办学费用.利益:1给民众一个以足投票的机会2给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等处于一种平等竞争状态,使其竞争公平.3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三种措施:1对私立学校进行补助2对个人家庭进行补助3对学生本人进行补助第一种情况:私立学校会进行基础建设项目支出,不会完全用于降低学费第二种情况:家庭不会将补助用于教育第三种情况:对学生本人补助有两种方法:给学生发放免费教育卡(更为合理)和投资兴办学校,提供免费教育.因此材料中前两种措施不会带来最优的结果,最后一种方法比较可行.武林外传,该不该重奖纳税大户?不应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与固定性揭示了税收的本质.首先税收是强制征收的,企业营业占用公共资源缴纳税收是其义务,重奖纳税大户会破坏税收的严肃性;其次,税收具有无偿性,重奖纳税大户的做法会使多数人产生“有偿纳税“的错觉,破坏税收的公平性;第三,税收具有固定性,重奖纳税大户的做法无疑是变相的减税.从本质上讲是国民收入的转移和损失,无法维持税收的公平原则,进而从本质和长远来看亦会破坏税收的效率原则. 人头税为何遭受失败?最优税收:根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的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税收中性是政府课税对象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资源配置状况,对于纳税人只承担纳税带来的负担而不承担其他负担.税收的效率原则认为,一个有效率的税收必然是一个中性的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的税收就是中性的税收.而人头税就是典型的一种中性税收.然而人头税的推行在英国却遭到了巨大的反对并最后失败,其原因在于采取比例税率的人头税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以前不需要缴纳税收的收入较低的人群不得不用相当一部分的收入缴纳税收,虽然降低了税收的产品却不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的首要原则,指条件相同的纳税人的征税相同.横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相同的征税相同,纵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不同的征税不同.两大准则:受益原则(个人承担的税赋与其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是相关联系的,受益相同的人征税相同,受益不同的人征税不同);能力原则(纳税人的赋税与其能力相关,衡量标准:客观说主张以能够客观的观察并衡量的相关指标,如收入;主观说主张以每个人效用的牺牲程度作为依据,牺牲指纳税人因纳税造成的效用损失).由此可见,人头税虽然是一种具有效率的中性税收,却会破坏税收的公平原则.资源配置三大效率1交换效率:若所进行的交换达到使任何新增加的交换都不可能在一方获利的同时不使交换的另一方受损的状态,就实现了交换效率.假设条件:两类人A 、B,两种产品x,y,引入边际替代率MRS=-△y/△x.实现条件:MRSxy A =MRSxy B2生产效率:若存在一种生产组合使在既定生产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不可能不减少一种产品而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出,这种生产组合就实现了生产效率.X 无效率:当一种生产出现了福利损失时称为X 无效率;X 效率:当一种生产在既定条件下达到配置最优,称为X 效率状态.假设条件:两企业C 、D,生产要素L 、K,生产两种产品,引入边际技术替代率(L,K )MRTS=-△K/△L.实现条件:MRTSlk c =MRTSlk d .3组合效率: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生产的产品组合,既达到了生产效率又达到了交换效率.引入边际转换率MRT=-△Y/△X.实现条件:MRTxy=MRTSxy .教育补助教育券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1955年发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将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换取现金用于支付办学费用.利益:1给民众一个以足投票的机会2给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等处于一种平等竞争状态,使其竞争公平3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三种措施:1对私立学校进行补助2对个人家庭进行补助3对学生本人进行补助. 第一种情况:私立学校会进行基础建设项目支出,不会完全用于降低学费,DD ’<BF 第二种情况:家庭不会将补助用于教育DD ’<BF 第三种情况:对学生本人补助有两种方法:给学生发放免费教育卡(更为合理)和投资兴办学校,提供免费教育.DD ’=BF=AG 税收转嫁1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对生产者征税,征税前,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在E 点均衡,双方都同意以P 来成交;征税后,供给曲线向上移,形成S ’,S ’与D 的交点在E ’点均衡,均衡价格PO 使供给者得利,价格Ps=Pd-P, 消费者剩余损失:PdE ’EP 0, 生产者剩余损失:P 0EFPs 税收收入:PdPsFE ’,超额负担为△EE ’F.税收转嫁给消费者较多.2对需求者征税,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资源配置三大效率1交换效率:若所进行的交换达到使任何新增加的交换都不可能在一方获利的同时不使交换的另一方受损的状态,就实现了交换效率.假设条件:两类人A 、B,两种产品x,y,引入边际替代率MRS=-△y/△x.实现条件:MRSxy A =MRSxy B2生产效率:若存在一种生产组合使在既定生产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不可能不减少一种产品而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出,这种生产组合就实现了生产效率.X 无效率:当一种生产出现了福利损失时称为X 无效率;X 效率:当一种生产在既定条件下达到配置最优,称为X 效率状态.假设条件:两企业C 、D,生产要素L 、K,生产两种产品,引入边际技术替代率(L,K )MRTS=-△K/△L.实现条件:MRTSlk c =MRTSlk d .3组合效率: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生产的产品组合,既达到了生产效率又达到了交换效率.引入边际转换率MRT=-△Y/△X.实现条件:MRTxy=MRTSxy .教育补助教育券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1955年发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将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换取现金用于支付办学费用.利益:1给民众一个以足投票的机会2给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等处于一种平等竞争状态,使其竞争公平3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三种措施:1对私立学校进行补助2对个人家庭进行补助3对学生本人进行补助. 第一种情况:私立学校会进行基础建设项目支出,不会完全用于降低学费,DD ’<BF 第二种情况:家庭不会将补助用于教育DD ’<BF 第三种情况:对学生本人补助有两种方法:给学生发放免费教育卡(更为合理)和投资兴办学校,提供免费教育.DD ’=BF=AG 税收转嫁1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对生产者征税,征税前,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在E 点均衡,双方都同意以P 来成交;征税后,供给曲线向上移,形成S ’,S ’与D 的交点在E ’点均衡,均衡价格PO 使供给者得利,价格Ps=Pd-P, 消费者剩余损失:PdE ’EP 0, 生产者剩余损失:P 0EFPs 税收收入:PdPsFE ’,超额负担为△EE ’F.税收转嫁给消费者较多.2对需求者征税,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外部效应的矫正:1依靠公共部门的努力:(1)罚款或课征税收:适用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MEC=MPC-MSC=罚款额T (2)发放补贴:适用于边际私人收益MPB 的调整,边际外部效益MEB=MSB-MPS;适用于MPC 的调整,补贴厂商为达到合理配置而付出的成本(3)政府规制:对外部效益水平的规制和对生产过程的规制(4)法律制裁2依靠私人部门的努力:(1)强调产权明晰的科斯定理:是要交易成本为零而且产权界定明晰,则外部效益问题则能通过市场解决,政府不必干预(2)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以此来矫正外部效益带来的影响(3)社会制裁,一种道德约束. 瓦格纳法则:工业化经济社会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长期历史趋势.原因分析:需求在扩大,工业化经济中的社会进步对政府活动提出日益扩大的需要;对干预经济以及从事直接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对那些极大外部经济效益的行业要求政府直接进行生产经营的扩大;对政府提供文教以及服务方面的需要的扩大.评价:瓦格纳从相对规模的角度对财政支出的增长予以解释;研究背景局限于英国工业化革命之后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工业;仅仅站在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税费的关系:1共同点:主体都是行政主体,政府及政府授权的机构;本质,都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目的都是用于满足公共部门履行职能的物资需要2区别:执行主体—税收是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收费是各种部门和单位;收入性质—税收是无偿取得,收费是有偿取得;税收列入预算统一安排,收费不列入预算;用途—税收是为提供公共产品,收费是为提供混合产品;作用—税收兼顾公平和效率,收费是为强化效率. 税收的其他要素:1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关系:(1)共同:当纳税人征税对象没有达到起征点或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2)不同:起征点是对于征税对象的全部征税,免征额是对超过部分不征税;效益不同:采用照顾低收入者,免征额是对于所有的纳税人给予照顾2附加与加成:附加是指随着正税增加而增加的,占正税一定比例的税收,不入国家预算;加成是按基本税率征税的基础上加征一定乘数的税收,对象多是收入过高的人群,入国家预算3减税与免税:减税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减征一定的数额,把税收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免征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现代税收原则:1公平:税收的首要原则指条件相同的纳税人的征税相同.横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相同的征税相同,纵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不同的征税不同.两大准则:受益原则(个人承担的税赋与其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是相关联系的,受益相同的人征税相同,受益不同的人征税不同)能力原则(纳税人的赋税与其能力相关,衡量标准:客观说主张以能够客观的观察并衡量的相关指标,如收入;主观说主张以每个人效用的牺牲程度作为依据,牺牲指纳税人因纳税造成的效用损失)2效率原则:一个有效率的税收必然是一个中性的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的税收就是中性税收(如典型的人头税.税收中性是政府课税对象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资源配置状况,对于纳税人只承担纳税带来的负担而不承担其他负担.税赋的负担是纳税人的实际负担即税收的超额负担. 中央对地方干预的方式:1比例上缴和一般比例补助:比例上缴要求地方政府将收入按一比例上缴政府,剩余的部分自收自支;一般比例补助是中央政府以地方政府支出总额为基数,按一定比率返还2定额上缴和一般定额上缴:只产生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主要用于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定额上缴是中央要求地方上缴既定数额的财政收入不会因地区收入的多少而变化;一般定额补助是中央政府将既定数额的一部分返还给地方3专项补助,包括非配套专项定额补助,不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和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 全球变暖是什么类型的产品?鉴于全球变暖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且不能排除免费搭车者,应划归为带有显著负外部效益的公共产品.龙牌污染问题,镇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如何矫正外部效应?镇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村民的利益,但仍存在行为不当和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此外龙口市环保局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问题,而村民也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应承担一定责任.外部效应的矫正:1依靠公共部门的努力:(1)罚款或课征税收:调整其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MEC=MPC-MSC=罚款额T (2)发放补贴:调整MPC,补贴厂商为达到合理配置而付出的成本(3)政府规制:对外部效益水平的规制和对生产过程的规制(4)法律制裁2依靠私人部门的努力:(1)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明细界定产权,使外部效益问题能通过市场解决(2)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以此来矫正外部效益带来的影响(3)社会制裁,一种道德约束. 政府雇员制能否解决政府部门低效率问题,实现鲶鱼效应吗?不能1、政府部门的低效率有两大表现:一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二是X 低效率.材料中的政府部门面临的问题正是由于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和办事效率低下引起的.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2政府雇员制无法对公务员产生威胁,不会产生替代的作用.政府雇员从事的工作和岗位大多是公务员无法完成的,因此不能实现鲶鱼效应,也不是有效的激励机制.3我认为长期这样下去会造成人浮于事,人员膨胀和行政管理的支出.高等教育能否由私人提供?学费是否会大幅度上涨? 高等教育作为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应有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提供.其中公共部门提供较多而私人部门也可以提供.只要进行有效的市场机制运作,学费不会产生大幅度上涨现象. 教育券的可行性教育券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1955年发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将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换取现金用于支付办学费用.利益:1给民众一个以足投票的机会2给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等处于一种平等竞争状态,使其竞争公平.3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三种措施:1对私立学校进行补助2对个人家庭进行补助3对学生本人进行补助第一种情况:私立学校会进行基础建设项目支出,不会完全用于降低学费第二种情况:家庭不会将补助用于教育第三种情况:对学生本人补助有两种方法:给学生发放免费教育卡(更为合理)和投资兴办学校,提供免费教育.因此材料中前两种措施不会带来最优的结果,最后一种方法比较可行.武林外传,该不该重奖纳税大户?不应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与固定性揭示了税收的本质.首先税收是强制征收的,企业营业占用公共资源缴纳税收是其义务,重奖纳税大户会破坏税收的严肃性;其次,税收具有无偿性,重奖纳税大户的做法会使多数人产生“有偿纳税“的错觉,破坏税收的公平性;第三,税收具有固定性,重奖纳税大户的做法无疑是变相的减税.从本质上讲是国民收入的转移和损失,无法维持税收的公平原则,进而从本质和长远来看亦会破坏税收的效率原则. 人头税为何遭受失败?最优税收:根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的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税收中性是政府课税对象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资源配置状况,对于纳税人只承担纳税带来的负担而不承担其他负担.税收的效率原则认为,一个有效率的税收必然是一个中性的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的税收就是中性的税收.而人头税就是典型的一种中性税收.然而人头税的推行在英国却遭到了巨大的反对并最后失败,其原因在于采取比例税率的人头税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以前不需要缴纳税收的收入较低的人群不得不用相当一部分的收入缴纳税收,虽然降低了税收的产品却不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的首要原则,指条件相同的纳税人的征税相同.横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相同的征税相同,纵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不同的征税不同.两大准则:受益原则(个人承担的税赋与其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是相关联系的,受益相同的人征税相同,受益不同的人征税不同);能力原则(纳税人的赋税与其能力相关,衡量标准:客观说主张以能够客观的观察并衡量的相关指标,如收入;主观说主张以每个人效用的牺牲程度作为依据,牺牲指纳税人因纳税造成的效用损失).由此可见,人头税虽然是一种具有效率的中性税收,却会破坏税收的公平原则.。

政府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

政府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

政府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什么是外部性?斯蒂格利茨认为,“当个人或厂商的一种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给予支付或得到补偿时,就出现了外部性”,或“未被市场交易所体现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称为外部性”。

按照一般说法,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你在屋前栽种花草,行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你并没有经过市场交易而得到他们支付的价格;当你发明了一种好办法清除外溢出来的原油时,这一好处将为许多未向你付款的人所享用,这产生了外部效应。

我们将其称为正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的积极影响,使他人减少成本,增加收益。

当造纸厂排出的生产废水,给下游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损害,也不是经过市场交易而向下游的人们支付了相应的价格;当你向小溪中倒入一桶酸液时,它会将鱼和植物杀死。

但你没有向任何人赔偿这场灾难的损失,从而导致了负外部性的产生。

负外部性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消极影响,导致他人成本增加,收益下降。

正如萨缪尔森所说的,“外部性是无意识的但却是有害的经济行为”。

解决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是将外部性内部化。

关于政府如何解决外部性的问题,济南水资源紧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济南以泉水众多著称于世,素有“泉城”的美誉。

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中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描写。

泉水与济南的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它在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同时,也抚育了李清照、辛弃疾等诸多文化名人。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

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泉水时涌时停,断流周期缩短且断流持续时间逐渐增长,最长断流时间多达926天。

造成泉水断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上游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二是下游地下水超采。

随着济南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泉水是具有外部性的公共物品,济南人人都可享用它的社会以及生态效应,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正效应。

而对泉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会破坏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外部负效应,从根本上说,环境的破坏也使得济南的每个居民收益受损。

外部效应与政府调控

外部效应与政府调控

9.2 外部效应与政府调控一、市场失灵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第一,市场不能总是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的发展。

市场调节实现的经济均衡是一种事后调节并通过分散决策而完成的均衡,它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由此产生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和经济总量的失衡。

在粮食生产、牲畜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部门更会发生典型的“蛛网波动”。

此外,市场经济中个人的理性选择在个别产业、个别市场中可以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但个人的理性选择的综合效果却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如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作为理性的个人自然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就是增加支出购买商品,而每个人的理性选择所产生的效果便是集体的非理性选择。

维持乃至加剧通货膨胀;同样,经济萧条时,也会因每个个体的理性选择去减少支出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而维持乃至加剧经济萧条。

另外,市场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往往把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产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这就需要政府运用计划,利用财政、货币、信贷、汇率、优惠、制裁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特别是采取“相机抉择”的宏观调节政策,适时改变市场运行的变量和参数,以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

同时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若干重要领域进行投资来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与经济总量平衡。

第二,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其反面——垄断。

因为生产的边际成本决定市场价格,生产成本的水平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同地位,进而导致某些处于有利形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

同时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一些市场主体往往通过联合、合并、兼并的手段,形成对市场的垄断,从而导致对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使其不能发挥自发而有效的调控功能。

因此垄断被视为市场经济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充当公益人,对市场主体的竞争予以适当的引导、限制,如实行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价格管制以控制过度竞争和垄断。

第六章 外部效应与政府作用

第六章 外部效应与政府作用
第六章 外部效应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 外部效应释义 第二节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第三节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外 部效应体现的是外在于市场价格制度和经 济主体的掌控范围的影响。 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个人、家庭、 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 主体所产生的收益或成本影响。 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 应。外部效应导致资源配置扭曲,负的外 部效应导致生产和销售过度,正的外部效 应导致生产和销售不足。 通过政府干预即征税或罚款、补贴和管制 等可以有效的实现外部效应的内在化,使 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1、外部边际成本与负的外部效应
可以将外部边际成本分三种情况,来分析负的外部 效应。 (1)外部边际成本不变。 在外部边际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外部总成本将随产 量的增加而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而增加。假设每张 皮革的外部边际成本(MEC)为10元,且固定不 变,如果某一制革厂的年产量为500张,其外部边 际成本为每张10元,外部总成本(Total External Cost,TEC)将为5 000元。并且,当 皮革的年产量增加一倍或减少一倍,外部总成本也 将随之增加或减少一倍。
(6)生产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某 企业因别的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受益。如,果 园主果园的扩大,给养蜂人带来了更多的蜜 源,反之,也给果园主带来更多收益。 (7)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某 个人或家庭因某企业生产活动而受损。如造 纸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河流,给附近居民的 身体健康带来危害,需花钱看病治疗。 (8)生产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某 企业因别的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受损。如处在 河流上游的制革厂排出的污水,给下游的养 鱼专业户带来损失。
疫苗接种不仅会使被接种者减少感染病菌的 可能性,而且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也可因 此而减少接触感染的概率。如此类推,整个 社会都可以从疫苗接种中获益。疫苗接种的 外部边际效益就是给予疫苗接种者之外的其 他人所带来的减少感染病菌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对外部效应的治理途径引言目前,我国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要求的方针政策、行动和措施走向前台,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GDP、将环保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等理念意见逐渐走出理论探讨务虚的阶段,逐步走向生动而具体的实践;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的问题,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加强了政府责任的落实,加快了治理进程,在政策措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由于我国现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期,经济的规模和速度、重化工业的结构以及高耗能强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外部性治理面临着更大压力。

所以对外部性的探讨步伐不能停止。

一、外部性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经济后果(一)外部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所谓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大效率,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①由于这种影响是某一经济主体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第三人产生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又是处于市场体系之外,故称之为外部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将外部性划分为许多种类。

由于本文试图探究对外部效应的治理,所以主要从外部性的实际影响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对外部性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

所谓负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负面的经济影响,而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给予补偿。

所谓正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正面的经济影响,却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而得到报酬。

①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文版,280~ 282 页,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二)外部性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外部性的存在将会阻滞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其实际经济效率偏离帕累托最优。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在有外部性存在的场合,单个经济主体在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其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并不一致,而经济主体进行决策时又始终坚持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的原则,故而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从均衡的角度来分析,当社会资源问题既定时,如果在一种产品上的资源配置过度,则势必造成在另外一种或几种产品上的资源配置不足。

相反,如果在一种产品上的资源配置不足,则势必造成在另外一种或几种产品上的资源配置过度。

可见,只要有外部性存在的场合(无论是消极的外部性,还是积极的外部性),都会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偏离帕累托最优。

二、政府在治理外部性中的任务和角色定位(一)内在化的含义内部性是指通过将产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与受到外部性影响的经济主体合并,使原来的外部性影响转化为内部影响,借以纠正资源配置的低效状态。

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过合并将外部性影响转为内部化的例子并不少见。

例如,对生产污染物的厂商征收赋税,使其承担其污染成本,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从而激励企业采取清洁技术,减少污染。

而在经济行为中,经济主体总是关注自身利益,不能主动实现内在化,所以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辟如教育、医疗、各类公用设施等公共物品给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了正的外部性,它们的生产规模,一般大于根据其成本和收益恰好可以经营的规模。

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公共物品生产企业的社会利益内在化, 将调动这些企业的积极性,产生更大的社会利益。

其实与征税的道理一样,政府可以采用补贴的办①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 中文版, 511 页,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法来改善外部性引起的结果,使边际私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这样可以促进实现帕累托最优。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市场自身的无效率及经济主体对外部效应内在化的消极性,从而使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成为必要。

(二)政府在治理外部性中的任务和角色定位在明白了内部性后,我们必须明确, 政府的任务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外部不经济、完全控制污染, 而应该是促进私营部门把负效应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有效程度内,要求个人将负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减少有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并且对正外部性进行有效的转化。

要知道使企业开发采用绝对不产生任何外部不经济的产品是不现实的。

所以政府关注的并不是市场机制下产生了外部性并予以完全消除, 而是外部性有没有被控制在最低程度。

十七大以来,政府一直在致力于职能的转变,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也使政府在治理外部性过程中的角色不同于以往的行政命令为主,而要真正配合采取多元化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治理,并且能够从创新的角度,探求更多的内部化方法。

三、政府治理外部性主要途径的分析因为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实用性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在不同方案中做出最优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不同手段的特点,选择治理方案,不搞“一刀切”。

最大限度的纠正外部性,使外部性内部化。

以下将对不同手段做出阐述和分析:(一)政府直接管制科斯认为政府有能力以低于私人组织的成本进行某些活动。

因此 ,在市场和私人谈判解决不了负外部性时 ,有必要进行政府直接管制,即政府做出直接规定,强制性地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不得做什么 ,并要求人们必须服从之。

对违反这些强制性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程度的罚金 ,使其行为的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 ,其主要表现为: 禁令,如明令禁止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源利用与排污,甚至对一些严重污染企业直接采取“关、停、并、转”的强制措施; 行政许可证制, 即规定只有持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才能生产或排污。

一般来说, 直接管制是缺乏效率的, 这是因为: 第一, 管制标准的制定是由政府当局一手操办的, 它是否科学、合理而可行, 难以预料; 第二, 政府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涉及的污染活动的直接干预, 没有考虑企业之间成本与收益的差别, 对所有的企业都一刀切, 排除了市场效用; 第三,直接管制中, 企业和市场在政府严格的行政管制中没有活动余地。

但直接管制也并非绝对无效率,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直接管制可能比市场途径更具有效性。

例如, 当出现偶然的、未预期到的紧急情况,如异常气候所产生的干旱、洪、涝灾害, 或其他自然灾害时, 由于情况紧急, 而且持续不长, 征税或许可证市场贸易体系的建立不仅时间上来不及, 而且也难以保证达到所希望的标准。

这时,直接管制将会发生有效作用。

例如,在十一届人大会上,河北省省长郭庚茂就曾表示要在奥运会期间,关停污染企业,支持北京奥运,保证支持北京空气质量,此时政府的管制行为就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知, 直接管制在通常情况下, 是缺乏效率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直接管制与效率根本不相容。

在有些特定情况下, 直接管制具有经济刺激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从这一意义上讲, 直接管制的最大缺点和最大优点都表现在指令的严格特征。

严格的指令妨碍了市场的运作而引起效率的损失,但正是这样, 它确保了标准的准确依从。

(二)正确地配置产权外部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产权的不合理分配,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问题可以通过重新分配产权得到解决。

例如,如果一个单位的生产活动对另一个单位发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的话,那么把这两个单位合并成一个单位就可以使外部问题内部化了。

只要法定的产权是明确界定的和可以交易的,那么“看不见的手”总是会使相关的经济实体得出有效率的结果。

因此,政府在产权改革中力求使产权明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部性问题。

所以政府所要做的便是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经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产权归属,使当事人自由交易,从而使外部性问题得以解决。

进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见产权配置不失为政府治理外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这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已展开实际工作来规范产权制度,为更好的保护产权进行了实际的探索。

举例来说,近日,我从政府网站上看到了,许多地方政府就知识产权的更好保护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如在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湖南省常德市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对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知识产权政策与战略研究、人员培训、信息收集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

据了解,常德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展开申报工作,2006年常德市政府专门设立了专利申请资助资金。

知识产权对常德经济的贡献度明显加大,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

常德市加入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后,有效的促进了全市加强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经济秩序,有效促进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化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实现建设创新型常德,促进市场有效更有效的配置资源。

由此例子可见,政府在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科斯定理本身是建立在许多经济假设之上的,在实际经济环境的运用中必然会有许多限制。

而事实也证明了,当产权管辖范围太大或者产权只归国家不归私人时,当外部性问题涉及到的人很多时,要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成本可能非常高,即存在所谓的交易成本,从而难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所以政府在运用科斯定理,进行产权的明细配置时也需要对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而且在产权明晰,配置合理,产权自由配置的情况下,市场可以自由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所起的作用是为市场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健康的经济运作环境,此时,政府更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

(三)税收和补助税收是政府征集财政收入的手段,历来是满足政府支出需要的。

税收可以用于消极的外部性问题的治理,即对企业生产中产生的额外成本,也就是未能在企业生产成本中体现的成本(即部分社会成本)用税收形式加之于企业,使企业的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一致。

这与政府规定排放标准的区别在于它不用一刀切的办法来处理企业的污染排放。

企业可以自行排放污染,排放得多,多交税;排放得少,少交税。

政府则用征收污染的税收治理污染。

与税收相反的做法是补助,补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积极的外部性生产进行补助,使企业生产的边际效益增加到与社会边际效益相等,鼓励企业扩大产出,比如对教育的补助,对研究开发实行贴息贷款,另一方面,对企业治理污染的行动采取补助或允许治理污染的支出在税前列支,以鼓励企业治理污染,减少污染。

例如河北省用税收杠杆促进节能减排,鼓励企业开展“三废”资源的循环利用。

2007年上半年,河北省多项环保指标改善一成以上,治污减排初见成效。

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对污染企业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去年河北省为近500家企业办理减免税共计4亿元。

政府通过对治污有效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提高了污染企业的治污积极性。

有效的限制了污染物的排放。

再如,07年,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中国将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