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郎其实才未尽,悔教封侯掩风流

(2007-09-30 10:20:30)

转载▼

分类:百家讲坛

标签:

人文/历史

悔教封侯掩风流,江郎其实才未尽

赵雪梅

江淹(公元444—505年),字文通,俗称“江郎”,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著名文学家,文、赋均负盛名。先后经历宋、齐、梁三代,在《南齐书》和《梁书》同时有传。江淹少年常慕西汉司马相如,希望自己也像司马相如那样文采飞扬,做大官,挣大钱,娶美妻。

身世浮沉多牵念

《南史·江淹传》记载,江淹的父亲曾任过县令一职,“父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县令在当时位列八品或九品,虽属体禄微薄地位不高的阶层,但尚可使家人衣食无优。童年时的江淹过的可以说是无优无虑的生活,这使其有机会饱读诗书。但13岁丧父,江淹的家境开始变得窘迫起来。在其文集的《自序》中,江淹自云:“十三而孤,常采薪以养母。”孤贫无依使他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使其少年时期便在心头蒙上了一层感伤的阴影,《梁书·江淹传》说他“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

《南史·江淹传》载:“淹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一次,他砍柴时在路上捡到“貂蝉”(一种官帽)一具,本想卖掉换些粮盐,而母亲说这是一种官运,要他妥善收藏,以备日后做官使用。他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发愤读书,不久便显示出才华,6岁能诗,20岁之初担任宋始安王刘子真的家庭教师,教其读“五经”。后梦人授以五色笔,由是文藻日丽。成语“妙笔生花”就是对此的记载。

有史记载说:永明三年,一襄阳人打开了一座古墓,发现了里面的玉镜和竹简古书,待他把竹简古书取出来一看只字不识,它既非自秦以来的小篆,也非隶书。于是请来了久负盛名且善识字体的王僧虔,经他一瞧,也只是含含糊糊地说好像是蝌蚪文,至于何朝何代,则就无从知晓了。后来又请到了江淹,经他推断才证实是周宣王时的竹简。事情事发之时江淹44岁,从中可见其知名度和前期积累已是相当深厚了。

所谓“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确上帝会从我们身边带走一些东西以提醒我们得到的太多,江淹也没能逃脱这一轮回。

如果说幼年丧父而孤学好贫成就了他的盖世才华,那么也可以说中年丧子、丧妻之痛是江淹文风伤感的源头之所在,这一时期也是其感伤情绪的阜华鼎盛。

据江淹《伤爱子赋》可知,江淹妻刘氏于宋后废帝元徽二年生子江笼,同年秋幼子江芙不幸夭折,不久刘氏也因病去世。对于当时年仅三十一岁的江淹来说,丧妻失子可谓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在同年秋天所作的《伤爱子赋》序文中,江淹写道:“江芜,字溉卿,仆之第二子也。生而神俊,必为美器。惜哉通阂,涉岁而卒。悲至哪镯,乃为此文。”

幼子夭折,悲伤之情可想而知,而紧接着到来的丧妻之痛,更为这无尽的悲伤涂上了重重的一笔,也给江淹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时光在流逝,四时在更替,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却没有丝毫减退,所有的思念最终幻化为作者笔下的缕缕哀伤。妻子死后大约一年,即宋后废帝元徽三年为纪念亡妻写的《悼室人十首》组诗集中体现了这些创伤所散发出的感伤情绪。

“佳人永蓦矣,隐优遂历兹。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惠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湘酪徒有酌,意塞不能持。”在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诗人眼中看到的却是夜烛无光,金镜无华,桐叶带雌;耳中听到的是思鸟的悲鸣;手中握着的是充满哀思的酒杯。诗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悲痛和感伤之情,这种感伤的情感经久不息,一直至今,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深沉。春天尚且如此,那么容易勾起人相思之情的秋天就更不用说了。

“秋至捣罗纹,泪满未能开。风光肃人户,月华为谁来?结念向蛛网,沥思视青苔。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我心若涵烟,蓝效满中怀。”又到了妇女捣衣的秋季,但风光、月华之下己望不见妻子的身影,映人泪眼的只有室内的蛛网和院里的青苔。蓬乱的假发已无心梳理,渐宽的衣带也已无力收紧。无法排遣的哀思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犹如蓝烟气缠绵婉转、深沉蕴藉,扰得人心绪烦乱。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不幸,遭受丧父丧妻失子之痛的也不止江淹一人,但为何感伤的情绪会久久萦绕在他的心头,这固然与江淹的个性密切相关,但是更关乎他的爱之深沉、情之切切。

雄关漫道觅侯路

后人知道“黯然魂销者,唯别而已矣”这样的送别名句,甚至知道《恨赋》《别赋》这些佳作名篇,但未必知道江淹其人其事,即使有所耳闻,也莫过于些文坛掌故,却独独户忽略了他的政治才能。

江淹生逢南北朝乱世,先后经历宋、齐、梁三代,且代代为官,官运越走越旺。

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一朝廷建立伊始首要事情就是要立威、立言,要杀一儆百扫除异己,要立清君侧,旧貌换新颜,新朝代当然要有新气象,正如汤显祖所言:“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江淹何以做到旧臣事新主,且招招见效、屡试不爽呢?

首先,无论是何朝何代,每一位帝王都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嗜才情结,渴望有自己的左膀右臂、股肱心腹来助其成就一番功业,来保万世江山社稷。江淹的非凡才情正好契合了这种口味,是其三世而为臣的资本。

江淹初仕在南朝宋建平王刘景素门下。刘景素喜欢招揽人才,江淹盛名之下为其所欣赏,于是便给江淹写信,希望江淹能够做他的属僚。及后江淹去拜访刘景素,二人谈得十分投机,江淹颇得赏识。

但由于江淹“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此时有个叫郭彦文的县令犯了罪,为了开脱罪责,竟诬告江淹接受过他的贿赂,江郭二人一起被抓到州府的监狱中。江淹自问心中无愧,于是便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长信,信中慷慨陈词,抒发内心委屈之情,实在是一篇精美绝伦的好文章。刘景素看了这封信后,十分感动,便立刻派人把江淹从狱中放了出来。后来刘景素任荆州太守,仍提拔江淹在其麾下任镇将。

后终因不赞成刘景素废帝刘昱谋反即位,屡次劝谏无果,遂连作讽刺诗十五首,以此明示自己并非刘景素的同谋,于元徽二年(474年)被贬为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县令,仕途上刚刚崭露头角,却不得不在蛮荒蛮夷之地度过生命中异常难耐的三年时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