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古人谈读书》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 古人谈读书 》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 课时《 古人谈读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及答案这九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在教学 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 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 进行积累。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 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二、我会认组词: 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 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
三、多音字: 为:wéi(认为)wèi(为何) 好:hào(爱好)hǎo(好人) 识:zhì(附识)shí(识别)
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 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注释_______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_______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释_______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生字组词: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古人谈读书》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古人谈读书》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本文中三位名家都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都重视读书的积累,但是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本单元提供了关于“读书”这一主题的很多信息,而恰巧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再结合本课课后第三题“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梳理、总结两则文言文所提到的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基础上,再谈收获和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学情五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学生之前从未正式接触过文言文课文,而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距离很大,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入的剖析。
五、说教法学法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一)谈话导入交流读书名言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时都喜欢读书,那你们都读过哪些书?(生交流)师:从《论语》《礼记》《吕氏春秋》到隋唐时代的《诗》《词》《曲》《赋》等等,几千年来,中国人一部又一部的文学史就是自己的读书史。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热爱读书。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古人读书的方法、态度、习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具体的例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迂”、“诱”等10个生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认读:迂、诱、暇、谓、租赁、庐等生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以及课文中的比喻和典故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读书的氛围和态度。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2.生词卡片:用于学生认读和复习。
3.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讲故事、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人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人读书的氛围。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统编版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知识点我会认组词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注释】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三【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问题归纳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5《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5《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古代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名人的名言,又有生动有趣的故事,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读书的重要性的认识各有不同,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尝、博、专、谓、熟”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嗜学、博览群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的意思;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的认识和理解。
2.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3.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词卡片。
3.相关古代名人的故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生词,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读书重要吗?为什么?2. 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课文内容。
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名言和故事,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名言或故事,进行讨论和展示。
讨论内容包括名言或故事的含义、对自己的启示等。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5《古人谈读书》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5《古人谈读书》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感受古人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
本文语言优美,富含哲理,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和讲解,帮助学生感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悟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提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古人读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人读书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理解的古人读书方法和态度,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古人读书的智慧。
5.实践运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如何运用古人读书的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加以运用。
7.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第【1】篇〗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2.助读资料:(1)《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耻”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重点)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四、品读释疑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25 古人谈读书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25 古人谈读书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
“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1.B2. ③①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
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类文阅读】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试题(含答案、解析)
【点睛】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方法技巧:道理=译文+情感、品质、精神、特点
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
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后一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
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③:“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④乎?”平公曰:“安⑤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⑥?”平公曰:“善哉!”
结合文章“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知,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心到、眼到、口到。
3.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 五个“知”的意思一样吗?
zh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向什么样的人 问才是“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你用过课文中的学习方法吗?文中的学 习态度,哪些你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做到? 今后你在读书学习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实事求是
虚心请教
持之以恒
勤奋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我们在学习上,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请教问题要不 耻下问。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要时刻 保持一颗求知向学的心,不能自满。
同桌合作背诵第一则文言文, 一位同学说句子大意,另一位同 学背出相应的句子。
huì
诲
组词:教诲 诲人不倦 造句:李老师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
wèi
谓
组词:可谓 所谓 造句:这些所谓的大事根本不值得一提。
sònɡ
诵
组词:朗诵 诵读 造句:我参加了学校国学班的诵读比赛。
qǐ
岂
组词:岂不 岂有此理 造句:你不来参加演出岂不遗憾?
我会记生字
耳+止=耻
ch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识 zhì(博闻强识)
➢ 根据字义读准字音。
hào 敏而好学 喜好。
zh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
读一读
不耻下问 博闻强识 悔之晚矣
废寝忘食 岂有此理
由来久矣
品读课文
朗读第一则文言文,读好 停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和 同学相互交流读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5 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主要通过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言论,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读书。
文章内容丰富,涉及到了读书的方法、态度和好处等方面。
教材通过古人智慧的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读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词汇,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言论可能一时难以理解,需要老师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和古文词汇,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言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和古文词汇,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言论。
2.难点: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言论,以及它们背后的深刻含义。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人读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读书,引出本课的主题。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发音和古文词汇的理解,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解释。
3.精讲课文: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言论,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古人观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的内容,本课选自《论语》中的名言,主要介绍了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方法。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名言,以及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等名言。
这些名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名言警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论语》的了解可能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现代文翻译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2.文言文翻译和讲解材料3.学习名言警句的参考资料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录音带,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的大意。
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课文知识点归纳(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课文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课文知识点归纳(部编版)我会认组词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XXX(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研究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研究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注释】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三【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XXX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问题归纳1.XXX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甚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干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干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人觉、视觉的综协作用,加强记忆,帮助了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第【1】篇〗课文简析《古人谈读书》是由一组古人谈读书的小古文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选自《论语》的3句名言,出自朱熹《训学斋规》的“读书有三到”以及选自曾国藩家书里《与诸弟书》中训诫弟弟们读书的片段。
三部分既可独立成篇,也有内在逻辑联系,所述读书方法角度虽不尽相同,却也是三者缺一不可。
这样一组小古文,除了学习小古文读、背、理解等共性教学内容外,还有两点是需要关注的。
首先,这组小古文是统编教材12篇小古文中唯一篇说理的小古文,纵观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我们可以确定把握表达重点应是这篇小古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目标。
其次,这组小古文是统编版教材中出现的第五篇,在之前学习小古文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归纳学习小古文的一般方法,积累小古文的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1.会认“矣、耻”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
3.通过借助注释、回忆旧知等方法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5.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1.师:上课前做个游戏——对名言,我说上句,同学们接下句,敢挑战吗?课件出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名言,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①都是古文;②内容都是关于读书的)3.师: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对于读书其实并不陌生,然而怎么读书,读书有什么法?古人先贤们怎么看待读书,又有什么经验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习几则小古文,题目叫——《古人谈读书》。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你来我往读出味儿1.浏览通篇,整体把握脉络特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25.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见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名言、故事、寓意等,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文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古人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尝、博、审、须、遍、索、宜、三、余、讽、惟、得”等12个生词,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古人谈读书的名言和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人谈读书的名言和故事。
2.教学难点:理解古文中的寓意和深刻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名言。
2.准备生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相关的故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标题《25.古人谈读书》和相关名言,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对古人读书观念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xx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xx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xx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
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24《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论语》
学习任务二:我跟孔子学《论语》 自由朗读前三句,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Leabharlann 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同字异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及:追赶上。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吾:我。
异字同义
, 敏而好学,
是知也。 。
默而识之,
,
。
。
,好
学如不及,
。
吾尝终日不食,
,
。
,以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习任务三:我是《论语》推广者 读: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可以用今天学的哪
25.古人谈读书
谁谈读书?
孔
朱
子
熹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 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 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 “圣人”、“至圣先师”。
《论语》是记载着孔子和 他弟子们言行的语录文集。
学习任务一:我做小小诵读者 读一读:借助拼音和注释,读正确,读流利。 标一标:标出停顿符号,抑扬顿挫地读。
学习任务二:我跟孔子学《论语》
小组合作学习后三句,小组内交流
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④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古:古代的文化。 及:追赶上。 尝:曾经。 益:好处。
⑤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⑥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谈读书》一、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见解,并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整合内容:
丛书《观书之法三则》第三则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喜欢读哪本书?只喜欢还不够,要想读好书还要有方法,你有哪些读书的好方法?你看,咱们班同学有很多自己读书的方法,真不错,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一、揭示主题,导入新课
1.古人也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他们将自己的读书方法记录下来,供后世参考。
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古人谈读书,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本课有三则古文,这节课我们先来读第一二则。
2.课题中的“古人”在前两则中分别指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回顾预习,读准字音。
①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能读通顺了么?
②先来看看这些易读错的字音你能读准吗?
2.读准停顿,读出韵味。
①谁来读读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检查是否读得通顺、流畅。
②大家读得非常通顺流利,读好古文还要注意读准停顿,请同学们根据标注的停顿练习读一读,检查自己节奏停顿是否正确,等会我们读给大家听。
(学生对照大屏幕练习。
)
③学生展示读,读好停顿,读出韵味。
A.读好停顿,就有了读古文的感觉。
B.要想读出古文的韵味,需要做到声断气连,师范读,学生读。
④大家看,读好停顿,注意声断气连,古文的韵味就有了,一起来读一读。
三、借助注释,品读《论语》。
1.古文的韵味读出来了,那么古人讲了哪些读书学习的方法呢?我们还要读懂古文的意思才能发现。
大家回忆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我们读懂古文的意思?了解作者及出处也可以帮我们读懂古文,我们先看第一则古文出自哪里。
(板书:了解出处,课件出示)借助注释能帮我们理解古文的意思。
(板书:借助注释)
2.好,了解了作者出处,我们一起来结合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结合注释,让学生试着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借助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
引导说:
敏: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这句话的意思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实施猜一猜策略)
这句里面有五个相同的字“知”,最后一个读音是“zhì”,课本上有注释,意思是?那前四个该怎么理解,推想?再猜一猜“为”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看不理解而又没有注释的词语,我们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也可以明白这叫联系上下文推测。
板书:推测)
(知:知道。
为:就是。
知:同“智”,智慧。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先猜猜“默、倦”的意思,然后理解句子。
(默:默默地。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倦:疲倦。
)
3.借助注释,我们读懂了每句话的意思,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来记住。
(老师读古文,学生读译文,老师说译文,学生读古文。
)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理解,比较理解五个“知”的不同含义。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③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4.意思我们懂了,那这三句话分别告诉了哪些读书学习的方法呢?(课件出示每句,让学生谈理解并总结板书:谦虚求实勤奋)
5.对照大屏幕试试能背下来:
敏而(),()下问。
知之为(),不知为(),是()。
默而知之,(),()不倦。
(对照课本插图背诵。
)
6.总结:大家看,我们利用借助注释、推测的方法,读懂了第一则古文,知道了读书学习要谦虚求实勤奋。
五、迁移运用,合作学习
接下来我们要读的第二则古文节选自朱熹的《童蒙须知》,我们来了解一下朱熹,那这则古文中他会教给我们哪些读书的好方法呢?
1.自主学习,理解大意。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①默读第二则,圈出不理解的词,结合上下文推测理解意思。
②结合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话意思。
③画出能够概括读书方法的关键词句。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看看你的猜想与其他人理解是否一样。
课件出示补充注释,体会古今字义差异: [尝]曾经;[急]要紧,重要;
②结合注释,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①余:我。
②尝:曾经。
③谓:说。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①既:既然。
②漫浪:随意。
③亦: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岂:难道。
关注最后一句:
同学们发现没有,最后一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意思是?能用古文把它变成陈述句?这里为什么要用反问的表达方式呢?
3.全班交流,明确观点。
①理解了我们再来读,哪句话概括了读书方法?(交流朱熹读书的观点:也就是说朱熹的读书观点是:心到眼到口到。
)②这三到中最重要的是?
4.变换形式,熟读成诵。
我们一起来读,变成竖版读一读。
去掉标点还会读吗?补白诵读,积累背诵。
六、拓展延伸。
1. 总结:通过阅读这两则文章,我们知道了古人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孔子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谦虚、诚实,勤学,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三到,分别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到。
古人这些读书态度和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2.快速翻开丛书第6页,读一读《观书之法三则》第三则,读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先读古文猜猜不懂词语的意思,再读第7页的译文,思考这则古文又告诉我们哪种读书方法?
3. 大家看,我们通过读《古人谈读书》前两则,知道了读书学习要谦虚、诚实,勤学,知道了读书要做到三到,分别是心到、眼到、口到,我们还读了《观书之法三则》第三则,知道了学贵有疑,有疑问才有收获。
课下同学们继续阅读《古人谈读书》第三则,以及丛书中古人谈读书方法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