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
嘉定区黄渡大型居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嘉定区黄渡大型居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2011-09-19区位分析嘉定黄渡大型居住社区位于嘉定区西部板块,嘉定新城安亭组团东部,西邻同济嘉定校区,东到沈海高速(G15),距离外环约10公里,至人民广场约20公里,交通条件良好。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东至沈海高速(G15),南至曹安公路,西至盐铁塘,北至京沪高铁,用地面积4.27平方公里。
规划理念创智引领,融城兴业规划完善黄渡大社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同济大学的联系,融入国际汽车城,使大社区由“边缘地带”转变为“门户节点”,社区在居住主导功能基础上,结合现有优质企业保留及产业提升,融入科研教育功能,形成与教育研发区互动、互补,多元、多样的城市生活片区。
低碳生态,有机更新综合考虑项目实施的开发周期,建设绿化隔离带以减少工业对住宅的负面影响,通过现状质量较好的产业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现状道路的保留与利用等方式实现低碳设计理念,通过多样化手段实现黄渡工业区的有机更新。
汇聚人气,保障宜居大社区规划形成出行便捷的交通体系、生活便利的配套体系及居住舒适的居住环境,进而对各类居住人群产生吸引力,汇聚人气,形成以保障性住宅为主的宜居社区。
发展规模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426.7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380.2公顷。
建筑规模:规划总建筑量约358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量约227万平方米,其中农民动迁安置房2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35万平方米,普通商品房67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及社区配套设施总建筑量约120万平方米,工业仓储总建筑量约为11万平方米。
人口规模:地区居住人口约8万人。
功能定位以江南水乡环境为特色,以保障性居住为主导,融合就业、游憩等多种功能,兼为国际汽车城及同济大学提供生活配套服务的综合性城市社区。
规划结构南联西引——规划形成南北向的功能联系主轴线,向南联接轨道交通14号线捷运线站点,将社区与中心城、嘉定新城等外部区域紧密结合;规划形成三条东西向的功能联系轴线,将社区与同济大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产城融合——规划形成教育研发区、产业区、SOHO活力区和商务办公区,体现产城融合,保障职住平衡;以水为脉——规划结合网状的水系,布局生活性服务设施,塑造滨水公共空间,形成“水系、绿带、活力空间”互相交融的纽带串联每个功能片区;和谐邻里——以水系、绿带和道路为界形成8个邻里单元,每个单元形成各自的邻里中心。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导则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导则第1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满足特大型城市人口发展需求,实现各种居住群体的和谐融合。
加强理念创新,突破传统居住区概念,坚持社会和谐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城市社区的整体发展理念。
第二条规划目标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构建社会和谐、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生态宜居、活力繁荣的城市社区。
大型居住社区的一般规模约为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0万人,形成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生活与就业适当平衡、功能基本完善的城市社区。
第三条规划原则社会和谐,是大型居住社区发展的核心目标。
加强各种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统筹安排多样化的城市活动空间,兼顾不同收入人群生活需要,努力营造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多元化。
功能完善,是大型居住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按照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市域“1966”城镇体系发展要求,聚焦新城和新市镇,充分依托现有居住空间,考虑未来就业安排,完善社区综合功能。
交通便捷,是促进大型居住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优化交通出行条件,完善大型居住社区选址和功能布局,加强与轨道交通站点及其他公共交通设施的结合,创造人性化的交通出行空间。
生态宜居,是提高大型居住社区居住品质的重要手段。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营造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活力繁荣,是加强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吸引力的重要措施。
加强城市魅力塑造,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吸引各层次人才,促进大型居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2章功能布局第四条多元化居住类型目标:鼓励、倡导住房类型的多样性,提倡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适度混合居住。
策略:(1)主要面向中等收入人群,以普通商品房为主。
普通商品房、配套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住房类型占社区住宅供应总量不少于90%。
(2)合理控制户型规模,满足不同类型居民的居住需求。
应明确住宅街坊的户型控制要求,以90 m2以下的2居室或小3居室为主。
松江区佘山北大型居住社区概念规划——方案征集

松江区佘山北大型居住社区概念规划——方案征集佚名【摘要】规划背景:松江佘山大型居住社区是上海市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区近期启动的社区之一。
社区地处松江、青浦两区交界地带。
位于泗陈公路北侧,嘉松公路西侧,淀浦河南侧,通波塘东侧。
总面积约7.03平方公里。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大型居住社区;概念规划;松江区;佘山;征集;上海市;公路【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规划背景:松江佘山大型居住社区是上海市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区近期启动的社区之一。
社区地处松江、青浦两区交界地带。
位于泗陈公路北侧,嘉松公路西侧,淀浦河南侧,通波塘东侧。
总面积约7.03平方公里。
考虑到佘山北社区的重要性,方案征集共召集了包括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德国SBA、美国斯道沃STOA建筑规划(中国)有限公司四家规划设计单位参与。
最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获得优胜。
方案1 设计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简介:方案紧扣社区临近佘山风景旅游度假区的特色,通过“借山-理水-引绿-融城”的方式营造上海独一无二具有山水特色的大型居住社区。
社区规划优先满足保障性住房,合理布局普通商品房。
规划住宅建筑总量约370万平方米,规划人口15.5万人。
居住功能与社区生态环境结合,突出亲山近水的人文风貌特色和现代居住区风貌特色。
统筹配置区域公共设施,形成服务于社区本身及周边区域的地区中心,合理配置地区级、居住区级公共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构建服务便捷、设施完善的服务体系。
社区建设紧密依托城市交通廊道,重点解决社区与轨道交通9号线的接驳,并构建直达公交、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社区巴士多层次多模式的公共交通系统和便捷舒适的慢性交通系统。
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各项系统、完善功能配套,使社区形成“以佘山地区特有的山水生态环境为特色,以满足市民居住为主导功能,辅以配套佘山国家级风景旅游度假区,集服务、就业、交通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社区”。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第二批选址规划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第二批选址规划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第二批选址规划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〇年一月目录1规划背景2规划依据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4全市选址概况5近期实施6实施建议7各区县大型居住社区选址7.1宝山7.2嘉定7.3青浦7.4松江7.5金山7.6奉贤7.7闵行7.8浦东7.9长兴岛1规划背景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是改善居民居住水平、推进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市委九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明确了推进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体目标。
市政府部署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的要求加快推进实施。
根据市委、市政府近期的指示精神,在大型居住社区推进办的指导下,我局会同市住房保障局等部门和相关区政府,集中开展了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工作。
2009年以来,按照聚焦中低价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要求,重点依托新城和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先后研究推进了宝山顾村、嘉定江桥、松江泗泾、闵行浦江、浦东周康航、曹路六大配套商品房基地和嘉定云翔、青浦徐泾东站两个大型居住社区试点工作。
上述8个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29平方公里,其中住宅用地约12平方公里,规划住宅建筑面积约1936万平方米。
在2009年初提出的全市15个大型居住社区选址设想的基础上,2009年下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开展了第二批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选址工作。
选址工作以批准的各区县的总体规划和已上报的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为依据,按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市里选择、区里自报、市区结合、市里审定”。
选址过程中,相关区县政府非常关注,积极配合,结合区域发展,提出选址方案;市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明确工作推进要求。
经过多轮沟通,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区选址方案基本确定。
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区规划选址共计23块,建设用地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其中住宅用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预计可建住宅建筑面积约8000万平方米,约120万套(其中含约20%动迁安置房)。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SHANGHAI PLANNING GUIDANCE OF 15-MINUTE COMMUNITY-LIFE CIRCLE
公众版(试行)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SHANGHAI PLANNING AND
LAND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2016年8月
新建住宅将考虑人行需求,控制街坊尺度,并沿街布局城市公共功能,创造活力街道界面。
现在,申申奶奶又找到了“老上海”的感觉,
可以走街串巷啦
居住篇
老旧住房换新颜
老旧住房的改造应确保适宜的居住水平,具体改造内容可参考:提高住房成套率,厨卫综合改造,增设电梯等必要设施,房屋外部设施改造,逐步改善市政基础设施;
应对老龄化社会趋势,房屋的适老性改造会满足老年人的安全、卫生、便利、舒适等基本需求,安装无障碍设施;
老旧住房的改造还应考虑绿色生态材料和技术的应用。
对具有历史价值的里弄、花园洋房、公寓、工人
申申妈妈,你可以看看新家附近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哦!
鼓励结合各类公共设施、公园、广场等就近设置公交站点。
在公交车站布置方便行人的车站设施,如避免日晒雨淋的候车亭,提供座位或可倚靠的设施等。
大型公共绿地
小型公共绿地和广场
社区级步道
市级绿道
申申姐姐,你看公共空间类型这么多样,快和家人一起选
择合适自己的户外活动场所吧!。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关于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关于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09•【字号】沪府办〔2016〕83号•【施行日期】2016.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关于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6〕8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关于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0月9日关于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为适应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各区在建设工作中的积极性,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配套设施又好又快建设,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09〕44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设交通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关于搞好本市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设施基本配套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3〕1号),现就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以下简称“大居”)配套建设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适用范围本实施意见适用于本市大居内、外配套设施建设。
具体是指大型居住社区(以下简称“大居”)内、外配套建设导则明确的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并纳入建设推进清单的项目。
二、建设管理原则(一)坚持一次规划、按需实施。
市政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大居及配套的建设条件和成熟程度,以住宅建设和交付使用、配套项目的建设周期为前提,做到“一次规划、按需实施,确保基本、逐步完善,远近结合、统筹兼顾”,近期满足首批入住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出行需求,远期具备逐步完善的配套条件和服务功能。
(二)坚持以区为主、市区联手。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实施研究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实施研究摘要:自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实施以来,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不断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本文以曹路大型居住社区(以下简称曹路大社区)为例,在经过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大社区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步建设实施及其他大型社区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实施;研究作者:吕其伟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大型居住社区指为城市旧区改造、重大工程建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等提供房源保障的重要基地[1]。
早在2003年,上海市就开始推进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建设实施。
至2009年,共规划安排了十五个“有一定规模、交通方便、配套良好、多类型住宅混合”的大型居住社区。
浦东曹路大社区即为首批规划建设大社区之一。
自2009年着力推进开发建设以来,曹路大社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截至2013年底,共建成了10余处动迁安置住宅小区,住宅总建筑面积达到141.19万平方米,建成动迁安置房约1.76万套。
部分住宅小区已基本完成了人口入住。
一批公建配套项目,如学校、菜场等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某些地区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居住生活氛围。
但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曹路大社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用地开发建设不协调,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
通过本研究,总结分析曹路大社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规划建设提出优化建议,并对其他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一.曹路大社区规划说明1. 区位曹路大社区位于上海市市域东郊,且位于外环线以外,属郊区新市镇范畴。
从浦东新区来看,大社区位于浦东新区北部,外高桥金桥综合片区内,西部紧靠曹路新市镇中心。
曹路大社区区位、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位于上海东部高速郊环线与外环线之间,西部与曹路新市镇隔河相望,其东、南、北三个方向紧邻城市主干路,规划轨道交通9号线、19号线分别从大社区南、北部穿过,并均设有一处站点。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管理导则(基地内市政公建配套)2012年12月前言为加快推进本市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的配套建设(基地内),明确配套建设管理要求,合理控制配套建设成本,同时规范和指导市、区(县)各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单位,共同推进市政公用和公建设施配套建设,切实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特编制本配套建设管理导则。
《导则》的编制工作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共同牵头,由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组织起草,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参加编制,经征询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后定稿。
《导则》的编制得到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路政局、上海市邮政管理局、上海市消防局和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上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也对《导则》的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
《导则》包含总则、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移交接管、资金来源和使用管理等八个部分内容。
《导则》是首次在配套建设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升编制完成的,在先行试用后将会同有关部门作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导则》由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负责解释。
目次1 总则 (1)1. 1编制目的 (1)1. 2 适用范围 (1)1. 3 基本原则 (1)1. 4 总体要求 (2)1. 5 术语 (3)2 市政公用配套设施 (4)2. 1城市道路 (4)2. 2 交通 (4)2. 3桥梁、河道 (5)2. 4道路绿化 (6)2. 5管线综合 (7)2. 6排水(雨水、污水) (7)2. 7给水 (8)2. 8燃气 (8)2. 9 供电 (8)2. 10信息通信 (9)2. 11 邮电 (9)2. 12 环卫 (9)3 公建配套设施 (11)3. 1 基础教育设施 (11)3. 2 行政管理设施 (13)3. 3社区服务设施 (14)3. 4社区商业金融设施 (15)3. 5社区公共绿地 (16)3. 6区级公建配套设施 (16)4 建设管理 (18)5竣工验收 (18)6 移交接管 (20)7资金来源 (21)8 使用管理 (22)附录A 本导则用词说明 (23)附录B 名词解释 (24)附录C 参考文件与规范汇编 (26)条文说明 (29)1 总则1. 1编制目的为了加快推进本市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以下简称“大社区”)市政公用和公建设施的配套建设(以下简称“配套建设”),针对大社区配套工程在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移交接管、开办运营等方面的特殊性,通过编制和颁布《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管理导则》(基地内市政公建配套)(以下简称“导则”),明确大社区配套的建设管理要求,合理控制配套建设成本,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市、区(县)各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推进大社区配套建设,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一、背景及介绍: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因此需要大型居住社区来满足市民居住需求。
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创建一个宜居、宜人的社区环境,提供便利的生活和社交设施,提升居住品质,改善居民生活。
二、社区规划设计原则:1.人本导向: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各种需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合理布局: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将不同功能区域合理组织,提高社区功能性。
3.生态环保: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4.开放共享:鼓励社区资源和设施的共享,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5.文化融合:充分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6.便利设施: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7.安全保障: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社区规划设计内容:1.空间布局:根据居民需求,确定社区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服务设施区、教育设施区、休闲娱乐区等。
各功能区域要合理分布,形成互相支持和补充的关系。
2.建筑设计:注重建筑风格与环境协调,保持整体美观和风貌统一,同时根据不同居住群体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括高层住宅、小区别墅、公寓等。
3.绿化景观:在社区内部和周边设置绿化景观,包括公园、游憩区、花坛等,提供绿色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促进居民健康和身心健康。
4.交通规划:合理规划社区内部和周边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步行、自行车等交通方式,提供便利的交通连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5.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社区文化氛围和居民生活质量。
6.社区配套设施:提供便利的商业设施、社区超市、社区医院、便民服务中心等,方便居民购物、就医、娱乐等。
7.社区管理:建立完善的社区管理机制,包括管理人员配备、公共设施维护、社区安全管理等,保障社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7.03•【字号】沪建交〔2009〕888号•【施行日期】2009.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建交〔2009〕888号各有关单位:为支持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建设,加快相关建设工程行政审批进程,市建设交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七月三日关于加强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加快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协调(一)加强组织领导。
对市住房保障部门提出并经市政府确定的大型居住社区(以下简称大型居住社区)项目,市、区(县)建设管理部门应当明确专门部门,加强对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
(二)组建对口服务网络。
大型居住社区建设管理工作主要由各区(县)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市建设管理部门应当组建对口服务网络,加强指导和联动,并完善与规划土地、住房保障等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大型居住社区项目前期工作。
(三)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市建设管理部门建立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建设审批的快速通道,将确定的大型居住社区建设项目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各区(县)建设管理部门在统一的受理平台上,专窗受理,专人服务,专门标识,实行高效审批。
(四)强化咨询服务。
开展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建设的对口咨询、靠前服务和跟踪提示,公布咨询服务电话,充分听取大型居住社区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指导相关单位开展项目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

对于新建地区 在规划要求方面,新建地区直接参考《导则》中的各类规划要求和建设 导引开展规划编制建设实施工作。 在行动组织方面,按照既有规划和建设审批流程推进,公众参与环节 重视征询周边已有居民、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群体意见。
对于已建地区 在规划要求方面,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原则,已建地区
Suitable residential level
多样化的住宅类型
Diversified residential types
包容混合的住宅布局
Inclusive mix of residential layout
活力共享的住宅环境
Dynamic and share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
指导思想
Guiding ideology
适用范围
Applicable scope
工作目标
Work objectives
工作重点
Key point
组织和审批
Organize and approve
总则
01 总 则
1. 1 基本概念
图 1.1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示意图
第二部分 行动指引
07 行动指引-共同参与,渐进滚动式地建设
美好家园
60
7.1 深解读 7.2 组队伍 7.3 找短板 7.4 定任务 7.5 推行动 7.6 评成果
08 附则
66
8.1 生效日期 8.2 动态更新
附件 调查问卷参照案例
总则
01 杨浦区大学路
CHAPTER ONE
大型居住社区江桥基地一期D地块新江桥城建筑设计方案

在规划中,我们以微距服务模式合理布局邻里级公共配 套设施,便利居民生活。微距服务包括在组团入口大堂 设便利店;在组团入口附近100米范围内配备商业包括 干洗店、面包房、早点店等。根据我们对住区商业的开 发经验,越是小规模、低利润、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如 上所述商业越容易首先成活,不会出现死铺的现象,这 样可以迅速形成居住氛围,使居民回归老上海都市里弄 生活,下楼即可就近解决日常需要。
35.2% 15%
1769户 345户
1336户 88户
599 531
69 85 514
备注
不计入容积率 计入容积率
计入容积率
计入容积率 不计入容积率 后现场施工实测为40.2% 19.50% 75.52% 4.97% 每户0.3辆 每100平方米0.5辆 14.64% 85.36%
3. 建 设 周 期 及 相 关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1671.68平方米
143886平方米 129414.4平方米
13705.6平方米 220平方米 20平方米 120平方米 390平方米 15平方米
505.07平方米
200平方米 340平方米 11895.53平方米 566平方米 480平方米
82平方米 4平方米
200平方米 22569.4平方米
2.13 25%
3. 建 设 周 期 及 相 关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总体概况
大型居住社区江桥基地一期D地块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规划用地面积 规划建筑面积
1.地上总建筑面积
1.1地上不计容建筑面积(保温面积)
1.2地上计容建筑面积
住宅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居民委员会
治安联防
服务站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征求意见稿)

Open and share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整体协调的住区风貌
Coordinate residential features
舒适的住宅建筑
Comfortable residential buildings
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
02 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
03
居住
多样化的舒适住宅
02
CHAPTER TWO
RESIDENCE
Diversified Comfortable Residence
适宜的住宅水平
Suitable residential level
多样化的住宅类型
Diversified residential types
包容混合的住宅布局
Inclusive mix of residential layout
2.3 包容混合的住宅
布局
目标
引导不同类型居民的适度混合与和谐共处,提倡不同收入、不同年龄 的人群共同居住,加大社区融合。
规划要求 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布局合适的保障性住房。为避免居住空间隔
离,同时兼顾管理需要,保障房宜以独立地块的形式穿插在商品房中布局。
将独幢的老年公寓零散地分布在一般社区中,不鼓励设置大面积的老 年社区。
适用范围
Applicable scope
工作目标
Work objectives
工作重点
Key point
组织和审批
Organize and approve
总则
01 总 则
1. 1 基本概念
图 1.1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示意图
社区规划概念
社区规划是指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主要依托居民自下而上而 开展的规划研究、编制和实施工作。社区规划评估、编制和实施工作的开 展,可在基本满足本《导则》整体发展导向的前提下,根据社区面积大小、建 设情况以及居民的实际需求,以协商的方式,确定特定社区规划的具体编 制层次、内容和深度,以问题导向为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2010-1239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关于印发《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沪建交联〔2010〕1239号各区、县建设交通委、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规划国土资源局,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平,现将《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建设交通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编制说明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按照“规划科学、配套健全、环境优良、工程优质”的要求,为加快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建设整体水平,特编制本建设导则。
本建设导则的编制工作由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牵头组织,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全筑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共同参与编制,经征询专家和相关部门意见后定稿。
建设导则的编制得到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以及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本建设导则包含总则、规划与环境、住宅设计、综合配套、建筑节能与住宅装修以及工程质量等六个部分内容,并附了条文说明、用词说明、名词解释、装修基本配置表格和参考文件与规范汇编。
本建设导则为首次编写,先行试用后再修订完善。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目录1总则 (1)2规划与环境 (2)2.1规划设计 (2)2.2交通 (3)2.3住区环境 (4)3住宅设计 (6)3.1设计原则 (6)3.2单元设计 (6)3.3套型设计 (6)4综合配套 (9)4.1配套原则 (9)4.2市政公用配套 (9)4.3公建配套 (11)4.4绿化配套 (12)4.5交付条件 (13)5建筑节能与住宅装修 (14)5.1建筑节能 (14)5.2住宅装修 (14)6工程质量 (16)条文说明 (18)附录一用词说明 (29)附录二名词解释 (30)附录三装修基本配置表格 (32)参考文件与规范汇编 (35)1总则1.0.1为规范和指导本市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开发单位推进和建设保障性住房,明确建设要求,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大型居住社区交通规划研究——以上海市嘉定黄渡大型居住社区交通规划为例

总 体 表 现 为 交 通 出 行 的方 向不 平 衡 ,尤 其 是 临 近 中
建 议大 型居 住 社 区 交通 规 划 的 编 制 与大 型 居 住 社 区
心 城 外 围的 大 型居 住 社 区 ,工 作 日早 晚 高峰 的交 通 流 向 控规 编制 同步 进 行 ,并 将 规 划 成果 纳 入 控规 ,保 障规 划 呈 现 明显 的 潮汐 现 象 ,特 别体 现 在 居 住 社 区 与 中心 城 的 成 果 的 法 律 效 应 。 交 通 规 划 与 城 市 规 划 形 成 良性 互 动 , 主 要联 系通 道 上 。 4 .大型居 住 社 区的公 交出行意 愿较 高
形 成 布局 合 理 、功 能 明晰 的 区域 干 线 路 网 ,在 社 区 区 位 条 件 良好 。黄 渡 大 型 居 住 社 区规 划 范 围 :东 至 沈海 周边 形 成 便 捷 、 各方 式 相 互 协调 的对 外 交 通 体 系 ;梳 理 高 速 公路 ( G1 5 ) ,南 至 曹 安 公路 ,西 至 盐 铁 塘 ,北 至 沪 区域 支路 系统 , 实现 以 人为本 , 打 造社 区 内部 “ 畅 通 有序 、 宁铁 路 南侧 ,用地 面 积 3 . 9平方 公里 ,规 划 区人 口 8万 。
大 型 居 住社 区规 划 人 口密 度 比较 大 ,交通 出行 总 量 高 ,单 位 面 积 的车 流 量 、 人流 量 均 比较 大 。如 果 在 规 划
图1 上 海市大型居住社 区选址规划 图
屯巨| I ・ 《麓
2o 1 3 . 5
,
.
 ̄ F F i C
设 计上 处理 不 当 ,易 出现 交通拥 堵 。
便 捷 安 宁 、 舒适 惬 意 ” 的 道路 交通 环 境 ;实行 公共 交 通
上海保障性住宅及大型社区规划和建设共34页文档

已进驻服务热线的地块
目前已统计28个基地,其中红 色为公约组织巡检覆盖的基地 (17个),蓝色为公约组织未 覆盖的基地(11个),黄色旗 杆为已进驻服务热线的地块。
单位面积:万平方米
城北
总面积
386
返回
单位面积:万平方米
罗店
总面积
419.5
返回
单位面积:万平方米
顾村
58.99
返回
单位面积:万平方米
江桥
总面积
24
已签约面积
20
返回
单位面积:万平方米
华漕
总面积
50
返回
单位面积:万平方米
梅陇
总面积
40
返回
单位面积:万平方米
上广电地块
总面积
25
返回
单位面积:万平方米
三林
总面积
-
已签约面积
140.03
返回
单位面积:万平方米
华泾
总面积
18
返回
单位面积:万平方米
上海保障性住宅及大型社区规划和建 设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基地建设项目核准和计划管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基地建设项目核准
和计划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发改城[2009]131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9.07.14
【实施日期】2009.07.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基地建设项目核准和计划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沪发改城[2009]131号)
浦东新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奉贤区、青浦区发展改革委:
为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基地建设,简化项目核准手续,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上海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有关规定,以及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基地住宅建设项目核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项目核准的权限
根据《上海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按照市政府关于“大型居住
社区建设按照‘以区为主、市区联手’的原则加以推进”的工作要求,考虑到基地内项目的实际情况,为支持本市大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主编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2009年7月目录第1章总则1、目标2、理念3、规划原则第2章功能布局1、多元化居住类型2、综合性城市功能3、多样化社会生活4、多层级布局结构第3章开发控制1、适宜的人口密度2、高效复合的土地使用3、合理的开发强度4、舒适的居住建筑5.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第4章道路交通1、高密度的支路网系统2、适宜的支路道路宽度3、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4、完善的慢行交通出行系统5、合理的交通组织模式6、合理布局的停车设施7、适宜的交通宁静化措施第5章公共设施1、多层次的城市服务设施2、综合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3、多类型的的产业设施4、高效安全的市政基础设施第6章空间特色I、中小尺度街坊2、增强街坊的围合度3、有序的街道界面4、适宜的街道尺度5、整体建筑风貌6、怡人的公共开放空间第7章生态环境1、自然的生态环境2、省地节能环保3、安全应急防灾第8章实施对策1、开发模式2、分期实施3、规划深化第九章附则1、适用范围2、适用期限3、解释权第1章总则第一条目标大型居住社区是指用地规模约为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0万人,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生活与就业适当平衡、功能基本完善的城市社区。
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构建社会和谐、功能完善、交通便捷、自然宜居、活力繁荣的城市社区。
第二条理念大型居住社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满足特大型城市人口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突破传统居住区概念,突出城市社区的整体发展理念,突出社会和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三条规划原则社会和谐,是大型居住社区发展的核心目标。
大型居住社区中应当保证各种城市活动能相容共存,并为多样化的城市活动综合布局空间资源,以保证经济多样性、空间多样性、社会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功能完善,是大型居住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型居住社区应当纳入新城.、新市镇的发展范围,充分依托现有居住空间,考虑未来就业安排,符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上海市市域"1986"城镇体系规划的战略发展要求。
交通便捷,是促进大型居住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大型居住社区应当具备良好的交通出行条件,大型社区的选址和布局应与轨道交通站点、高速公路布局以及其他公共交通设施配套相结合。
自然宜居,是满足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措施。
大型居住社区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应当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活力繁荣,是促进大型居住社区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吸引力的根本目的。
通过城市魅力塑造,吸引高中低各层次的劳动力,吸引产业、公共服务和休闲开发的投资,促进大型居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2’章功能布局第四条多元化居住类型目标:鼓励、倡导住房类型的多样性,提倡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适度混合居住。
策略:(1.)普通商品住房及配套商品住房约占社区住宅供应总量的70%,经济适用房约占住宅供应总量的20%,廉租房约占住宅供应总量的5%,其他类型约占5%。
(2.)合理控制户型规模和类型,满足不同类型居民的居住需求。
大型居住社区的住房面积标准以90 m2以下的2居室或小3居窒为主,户型设计应紧凑、经济适用。
(3)鼓励建立多类型、多标准的公共出租住房体系,包括:老年公寓、人才公寓、青年公寓、工人公寓以及学生公寓等,以吸引人口定居、就业与就学。
(4)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和居住水平。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面积标准可以在中心城区面积标准的基础上提高5--10%。
第五条综合性城市功能目标:确保城市功能的完整性,加强土地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提供满足多种居住需求的高质量住房、功能齐全的公共及配套服务设施、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有特色风貌的城市环境。
策略:(1)鼓励多种功能兼顾发展。
大型居住社区应当包含城市社区中心功能、住宅、产业、公共游憩绿地等不同功能。
居住用地约占总建设用地的30%-40%,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占12%-20%,产业用地约占15-25%,道路广场用地约占10%-20%,绿地约占10-18%。
(2)鼓励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形成公共活动中心,加强功能的混合,发展城市商业、商务功能。
优先安排90 平米以下的小户型居住类型。
适度提高规划容积率。
(3)适度安排就业岗位。
大型居住社区范围内应提供占总人口15%以上的就业岗位数量,预留相应的用地空间,以保证社区内居住与就业平衡、减少跨社区的通勤交通。
(4)住宅用地布局应当考虑各种不同收入群体的居住生活需要。
必须考虑老龄人口、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出行、交往和日常生活需求。
(5)针对不同大型居住社区的特定条件,可形成特殊功能区:高等教育区(如高校)、研究与开发区(科技园区)等。
第六条多样化社会生活目标:结合城市空间的多样性。
促进经济多样性、社会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策略:(1)经济多样性重点是提供多种的经济活动空间,整合和保护现有的就业资源,吸引新的就业资源,鼓励发展创新性产业类型。
(2)社会多样性重点是提供多元化的社区类型,促进不同背景社会群体的融合。
(3)文化多样性重点是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弓}入优质的教育、文化、科技和产业设施与资源。
第七条多层级布局结构目标:根据大型居住社区不同街区的发展区位、交通条件、空间布局,形成不同空间层次的街区。
策略:(1)大型居住社区从中心向外依次为中心街区(A区)、一般街区(B区)和外围街区 (C区)。
(2)依照分级、分类原则,对各级街区的人口密度、土地开发强度、街坊用地规模、路网密度分别进行控制。
(3)中心街区(A区)以轨道交通站点或公共中心为核心,约500米半径范围,面积约1平方公里。
商业、文化等公共设施和小户型居住相对集中设置,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的核心区间。
(4)一般街区((B区)主要布局普通商品房和配套商品房。
根据地区功能布局,合理安排居住区级、小区级、街坊级公共服务设施。
(5)外围街区(C区)可结合区位条件,布置适量的大户型住宅类型,适当控制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
第3章开发控制第八条适宜的人口密度目标;为塑造社区的宜居环境,建议采用适宜的人口密度。
策略:(l)大型居住社区平均人口密度参考值为1.5万人/平方千米,不同地段的平均人口密度有所差异。
(2)有效人口密度参考值,中心街区为1.5万人/平方千米-2万人/平方千米;一般街区及特殊功能地区为1.3万人/平方千米-1.5万人/平方千米;外围街区为1.1万/平方千米-1.3万人/平方千米。
(3)大型居住社区应避免过低的人口密度,并相应地禁止过低的住宅套密度。
第九条高效复合的土地使用目标:为保证大型居住社区持续的活力,中心街区及主要街道两侧鼓励土地的复合使用,街坊宜采用复合功能的开发模式。
策略:(1)根据街区的主导功能,对复合性用地比例予以分类指导。
居住功能为主导功能,居住建筑面积占60-80%,可适当混合商务、商业功能;商业、商务为主导功能,鼓励混合其它公共活动功能,按照有关规定可适当混合居住功能。
(2)复合功能的开发模式可采用混合布局和邻近布局模式。
混合布局模式,外围布置商业服务,内部为住宅;或下部为公共服务设施,上部为住宅,并应根据卫生、安全、私密性等要求采取一定区隔措施。
邻近布局模式,居住、商业、教育、运动休闲等地块邻近布局,实现城市功能在微系统上的小分区、大融合。
(3)通过住房类型的混合,保持邻里不同时段的户外活动频率,保持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
可针对不同类型家庭提供相应的住宅类型(核心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和单身人群),并适当混合新的居住模式(如SOHO等)。
(4)大型居住社区住房应避免面向单一的社会群体,原则上应禁止低收入居住街坊的连绵开发。
第十条合理的开发强度目标:为促进大型居住社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根据街区的等级和类型,对开发强度进行分类指导。
策略:(1)在大型居住社区内,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在合理的半径范围内进行从高到低强度的开发。
(2)开发强度分区分为三个等级,中心街区住宅用地容积率建议为 2.0-3.0一般街区住宅用地容积率建议为1.5-2.5},外围街区住宅容积率不低于1.0。
(3)根据地块所处的不同地段和区位,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绿地率。
开发项目应综合考虑场地疏散、停车、公交换乘等实际需要,满足有关消防、防灾等市政规定;根据地段的等级和类型,对建筑密度和绿地率进行分类指导,详见表3-1表3-1:大型居住社区不同地段建议建筑密度、绿地率(4)鼓励集中绿地沿街布置并对公共开放,中小型街坊住宅用地原则上不控制集中绿地率。
(5)大型居住社区应避免过低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原则上禁止独立别墅的开发,其他的特定许可须由土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应程序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舒适的居住建筑目标:创造宜居生活环境,鼓励多样化居住空间和人性化设施配置。
策略:(l)住宅建筑应注重设计品质,传承当地的建筑文脉,考虑与周围建筑特征、屋顶形式和材料色彩等要素的协调,并确保通风、日照、卫生防疫等要求。
(2)鼓励小户型住宅设计。
一室户(或一室一厅)建筑面积不超过60平米,两室户(或二室一厅、二室二厅)不超过75平米;三室户(或三室一厅、三室二厅),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米。
(3)住房厨房间应设计为独立可封闭的空间,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或开向公共外廊的窗户,但不得开向前室或楼梯间。
(4)卫生间宜自然通风,如无通风窗口,应设置通风换气设施。
每套住宅至少应设置一间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卫生间。
(5)鼓励增加储藏空间和晾晒空间。
各种不同形式的阳台均按照一半面积计入建筑面积,禁止设置超过8平米的阳台。
第十二条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目标:为促进大型居住社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缓解空间资源紧张的矛盾,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充分、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资源。
策略:(})大型开发项目一般采取综合开发模式,形成地下的商业购物中心,纵向分层、横向连通,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地下停车场库之间形成便捷的地下步行通道;有条件的地段,地下步行通道沿线可以形成地下商业街。
(2)鼓励公交优先,尽可能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交通方式。
地下停车场库应该采取规模合理和相对分散的均衡配置策略,以避免局部区段的交通过度集聚造成城市路网的交通堵塞。
(3)地下停车场库的出入口尽可能设置在城市支路沿线,以避免对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干扰。
(4)地下空间开发还应当满足人防设施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平战结合,在确保满足人防设施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下人防空间作为非战时用途,特别是需求量很大的地下停车场库。
(5)地下空间开发还应当满足工程地质的条件,禁止在不适宜开挖的地段(如河洪、池塘、暗涌等邻近地段)布置地下空间。
第4章道路交通第十三条高密度的支路网系统目标:加强街坊的城市性和可达性,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系统,适当加大城市支路网密度,避免形成封闭化的住区交通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