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布置

合集下载

新风口布置原则

新风口布置原则

新风口布置原则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风口作为室内空气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布置原则也愈加重要。

本文将从新风口布置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原则性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二、新风口布置的目的1.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新风口是室内空气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合理地布置新风口,可以有效地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并且过滤掉其中的污染物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2. 保证通风效果合理地布置新风口可以保证通风效果。

在选择新风口位置时应考虑到房间中各个区域通风情况不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位置进行布置。

3. 降低能耗通过合理地布置新风口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选择位置时应该考虑到房间中各个区域通风情况不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位置进行布置。

三、新风口布置的原则1. 布置位置应该合理新风口的布置位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一般来说,新风口应该布置在室内空气流通性较好的位置,如客厅、卧室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房间中各个区域通风情况不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位置进行布置。

2. 布置数量应该足够新风口的数量应该足够。

一般来说,每个房间至少需要一个新风口。

如果房间面积较大或者人员密度较大,则需要增加新风口数量。

3. 布置高度应该适当新风口的高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新风口的高度应该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室内空气能够充分流通,并且避免污染物质进入室内。

4. 布置方式应该科学在选择新风口布置方式时,需要考虑到室内装修设计和实际使用需求。

例如,在墙体上开设新风口时,需要注意墙体结构是否能够承受重量;在天花板上开设新风口时,需要考虑天花板的高度和结构是否能够满足安装要求。

5. 布置材料应该环保在选择新风口布置材料时,需要考虑到环保因素。

应该选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材料,并且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

四、新风口布置的注意事项1. 避免布置在靠近污染源的位置新风口不应该布置在靠近污染源的位置,如厨房、卫生间等。

风机盘管及风口布置间距

风机盘管及风口布置间距

二、全空气空调系统
1. 风口布置:送风口布置尽量均匀;回风口可与送风口相对应, 也可采用集中回风。送风口随房间净高增大而适当增加:
① 净高为2.5-3.5米的房间,送风口间距一般为2.5-4.5米, 距围护结构1.2-2米,送回风口间距需≥2.5米;
② 净高大于3.5米的房间,送回风口间距需要适当扩大些。
③ 房间吊顶设排风口→风管→经隔墙进入走廊内吊顶→走廊吊顶下 的走廊→卫生间→排风口→排风风机排出室外;
④ 房间吊顶设排风口→风管→排风机排出室外等。
5. 风机盘管水管布置:
两管制:冷媒和热媒管道在冬季和夏季运行时均采用同一管 道系统,其冷热源的切换是在冷冻水泵房和热交换站内进行。
三管制:冷媒和热媒分别设置两个管路系统,而回水则共用 同一管路系统。
2. 风管布置:干管应在净高要求低的部位,如走廊等位置,支 管可在房间内。
3. 软管采用:只有支管可采用软管,且软管只能接一个风口; 一般用于支风管与其他管道交叉或是绕梁时使用。
4. 气流组织:空调房间无论大小、有无门窗,均要作到有送风 /进风、有回风/排风,使室距超过10米时,宜设置两排及以上风机盘管。 一台风机盘管一般情况设置一个回风口。 送风管就是风机盘管与送风口的连接管; 回风管就是风机盘管与回风口的连接管。
3. 风机盘管的送回风形式:
送风口与回风口不在同一水平面时,送风口与回风口间距可 相对近一些。
例:送风口为上侧送、回风口为上回。
送风口与回风口在同一水平面时,送风口与回风口不宜太近, 尽量远一点。
例:送风口为上侧送、回风口为上侧回;送风口为上送、回 风口为上回等。
注:
送风口中心距墙等围护结构不宜小于1.5米(最小1米),因送 风口一般为散流器,从风口向斜下方吹的气流遇到墙后会向下, 会是向下的气流过大。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作者:成台单位:一汽轿车股份目录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1.1 风道介绍 (4)1.2 出风口介绍 (4)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5)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 (7)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2.1.1风道结构 (7)2.1.2出风口结构 (7)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2.1.4材料 (8)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2.2.1风道整车布置 (8)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2.3通风性能 (10)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2.3.2出风量 (10)2.3.3通风有效面积 (10)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1)2.4.1叶片数量 (11)2.4.2叶片尺寸要求 (11)2.5.3叶片间距 (13)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2.5.1叶片数量 (13)2.5.2叶片尺寸要求 (13)2.5.3叶片间距 (13)2.6 气流性能 (13)2.6.1气流方向性 (13)2.6.2泄漏量 (17)2.7 出风口手感 (17)2.7.1拨钮操作力 (17)2.7.2拨轮操作力 (17)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3.1 设计验证流程 (18)3.2 设计验证的容与方法 (18)第4章附录 (19)4.1 术语和缩写 (19)4.2 设计工具 (19)4.3 参考 (19)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以完成驾驶舱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1.1 风道介绍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

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

工装空调风口布置原则

工装空调风口布置原则

工装空调风口布置原则
工装空调风口的布置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舒适度。

以下是工装空调风口布置的一些原则:
1. 均匀分布,风口应该被均匀地分布在空间内,以确保空气流动的均匀性。

这有助于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提高整体的舒适度。

2. 避免直吹,避免将风口直接对准人体或者工作区域,以免造成不舒适的直吹感。

可以通过改变风口的角度或者设置散流板来实现。

3. 避免死角,在布置风口时要注意避免死角,即空气流动无法覆盖到的区域。

这样会导致局部通风不畅,影响空调效果。

4. 考虑空间功能,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布置风口。

例如,会议室和办公室可能需要更加安静的空调系统,而工厂车间可能需要更大的空气流量。

5. 考虑空间结构,考虑空间的结构和布局,合理选择风口的位
置和类型。

例如,对于高屋顶的空间,需要考虑采用吊顶式的风口,以确保空气能够有效地覆盖整个空间。

6. 考虑空调系统的设计参数,在布置风口时,需要考虑空调系
统的设计参数,如送风温度、送风速度等,以确保风口的布置符合
系统设计要求。

总的来说,工装空调风口的布置原则是要确保空气流动的均匀性、避免直吹、避免死角,并且根据空间的功能、结构和空调系统
的设计参数来合理布置风口,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舒适度。

无尘车间送风口与回风口的布置技巧

无尘车间送风口与回风口的布置技巧

无尘车间送风口与回风口的布置技巧无尘车间洁净效果如何与气流组织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而气流组织设计是通过合理布置送风口、回风口、排风口来实现的。

如果送风量、回风量、排风量计算正确,但风口布置不合理也达不到所需的效果,甚至会导致无尘车间的设计效果失败。

洲上净化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针对无尘车间送风口与回风口的布置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洁净度要求高的非单向流洁净室或长宽比比较大的洁净室,尽可能选用小风量多送风口数量的送风形式;而回风口也应选用小风量多回风口数量的方案。

2、对于洁净度为1000级的洁净室,选用双侧下回风的形式。

对低于1000级洁净度的洁净室,当洁净室宽度不大于3m时,可采用单侧下回风;当大于3m 时,宜采用双侧下回风;当洁净室宽度较大时,若双侧下回风不能满足气流组织要求时,应在洁净室1/2宽度处增设回风口(采用回风柱等形式),以减少涡流区。

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洁净度的大小、工艺设备的位置等条件灵活掌握。

布置回风口的总原则是:适应送风口,与送风口配合,使洁净气流充分地扩散,充分地稀释室内气流,并均匀地流出室内。

3、在洁净室的操作间不应采用上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在洁净走廊、更衣室等非工作面可采用上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

但当条件允许时,在非工作面最好也采用上送侧下回的气流组织形式,因为上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存在下列缺陷:在一定高度上,5um的大微粒较多(因为其跟随气流的能力差),往往以0.5um 的微粒浓度衡量能达到洁净度标准,而以5um的微粒浓度衡量则不达标;如果是局部百级的洁净室,若采用上送上回方案,则工作区的风速往往很小,很难达到标准,自净时间较长,容易造成送风气流的短路,使部分洁净气流和新风不能参与全室的稀释作用。

因而降低了洁净度和卫生效果,容易使污染微粒在上升过程中污染其经过的操作点。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1.出风口位置选择:出风口的位置应尽量分布均匀,覆盖整个建筑空间。

通常情况下,出风口应设置在房间的高处,以保证热空气能够自然上升,同时避免在低处引起冷风下沉。

出风口的位置还应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室内布局的需要进行选择。

2.出风口数量确定:出风口的数量应根据房间的面积和使用人数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每个房间至少应设有一个出风口。

对于较大的房间或需要较高的通风效果的房间,出风口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加。

3.出风口尺寸设计:出风口的尺寸应根据房间的面积和通风需求来确定。

较小的房间可以选择较小尺寸的出风口,而较大的房间则需要较大尺寸的出风口以满足通风需求。

此外,出风口的尺寸还应考虑建筑设计的美观性和空调系统的匹配。

4.出风口形式选择:出风口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固定式出风口、可调节式出风口、回旋式出风口等。

在选择出风口形式时,需要考虑房间的使用功能、通风需求和建筑装修风格等因素。

5.出风口布置排列:多个出风口的布置应合理疏密,以保证空气流通的均匀和室内气流的连续性。

在布置出风口时,应尽量避免出风口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叉干扰,同时避免出风口与墙面、家具等物体之间的堵塞。

6.出风口朝向选择:出风口的朝向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如果出风口朝向房间内部,可以更好地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同时避免冷风直接吹向使用者;如果出风口朝向外部,可以更好地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放到室外,但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如雨水、风力等。

总之,出风口布置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空调系统的配合以及美观等因素。

只有在合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效、实用、美观的出风口布置方案。

送风口、回风口的布置有哪些经验?

送风口、回风口的布置有哪些经验?

净化空调设计中,气流组织设计是很重要的项内容,它关系到洁净室的成败。

而气流组织设计是通过合理布置送风口、回风口、排风口实现的,如果送风量、回风量、排风量计算正确但风口布置不合理,也达不到所需的效果,甚至导致设计失败。

比如有一间洁净室,要求达到1万级洁净度,经计算送风量为900m3/h,回风量为850m3/h。

如下图a所示,布置额定风量为1000 m3/h的送风口A一台,回风口B一个且设置在短边上,这种气流组织设计肯定达不到所要求的洁净度(尽管风量计算正确)。

可以想象一下,这种送、回风口的布置,气流在室内是怎样流动的,主流区、涡流区、回风区各在什么位置,如图b所示。

图a(长宽比较大布置一台送风口的平面示意图)图b(布置一台送风口时气流流线示意图)这种气流组织设计,涡流区太大,洁净室控制污染的效果差。

这种洁净室的长宽比比较大,如果把送回风口像下图a那样布置,就能达到很好的洁净效果。

即选用2台500m3/h风量的送风口,回风口布置在长边上,为了减少涡流区,选用2个回风口,其气流流线如下图b所示。

涡流区明显减少,洁净度可提高。

如果采用双侧下回风的话,净化效果更好。

图a(长宽比较大布置两台小送风口的平面示意图)图b(布置两台送风口时气流流线示意图)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计算风量只是基本的条件。

对于送风口、回风口的台数及布置位置需考虑许多因素。

送风口台数的确定:选择送风口的型号,目前采用较多的高效过滤器有额定风量分别为500m3/h、1000m3/h、1500 m3/h的送风口,只要准确计算出洁净室的送风量,那么,送风口台数等于送风量除以所选型号的额定风量。

在上例中,既可以选择一台1000m3/h风量的送风口,也可以选择2台500 m3/h风量的送风口,究竟选择哪种型号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上例中,洁净室的长宽比比较大,就必须选择2台小风量的送风口,这样的气流组织才能满足要求。

如果洁净室的长宽比不大,可选择一台大风量的送风口。

常用风口风速设计资料【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

常用风口风速设计资料【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

常用风口风速设计资料【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采暖6.5.9)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 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

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

(采暖条文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用7.4.13)回风口位置最大吸风速度(m/s)房间上部≤4.0房间下部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3.0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1.5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采暖条文6.5.11)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民用表6.6.4-1)部位进风百叶排风口地面出风口顶棚出风口风速0.5-1.00.5-1.00.2-0.50.5-1.0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民用表6.6.5)部位新风入口风机出口空气流速住宅和公共建筑3.5-4.55.0-10.5机房、库房4.5-5.08.0-14.06、进、排风口风速(m/s):(技措表4.1.4)建筑类别新风取风口排风口一般性居住、公共建筑2.0-4.53.0-5.0站房、库房、机房等4.0-5.05.0-6.5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技措4.2.10.2)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两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

(技措4.5.1.3.1)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技措表4.5.7)空气有害程度通风柜在室内的位置一般情况(m/s)靠近门窗或风口处(m/s)对人体无害仅污染空气0.30-0.400.35-0.45有害蒸汽或气体浓度≤0.01mg/L0.50-0.600.60-0.70有害蒸汽或气体浓度>0.01mg/L0.70-0.900.90-1.00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 换气。

汽车空调出风口与风道设计规范方案

汽车空调出风口与风道设计规范方案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方案目录第1 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1.1 风道介绍 (4)1.2 出风口介绍 (5)1.3 相关法规/ 标准要求 (6)1.3.1国家/ 政府/ 行业法规要求 (6)1.3.2FCC 相关标准要求 (6)第2 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7)2.1 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2.1.1 风道结构 (7)2.1.2 出风口结构 (7)2.1.3 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2.1.4 材料 (8)2.2 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2.2.1 风道整车布置 (8)2.2.2 出风口整车布置 (9)2.3 通风性能 (10)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2.3.2 出风量 (10)2.3.3 通风有效面积 (11)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2)2.4.1 叶片数量 (12)2.4.2 叶片尺寸要求 (12)2.5.3 叶片间距 (13)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2.5.1 叶片数量 (13)2.5.2 叶片尺寸要求 (13)2.5.3 叶片间距 (13)2.6 气流性能 (13)2.6.1 气流方向性 (13)2.6.2 泄漏量 (17)2.7 出风口手感 (17)2.7.1 拨钮操作力 (17)2.7.2 拨轮操作力 (17)第3 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3.1 设计验证流程 (18)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8)第4 章附录 (19)4.1 术语和缩写 (19)4.2 设计工具 (19)4.3 参考 (19)第1 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1.1 风道介绍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

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

新风进出风口布置原则

新风进出风口布置原则

新风进出风口布置原则一、前言新风进出风口是建筑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室内空气的质量和人们的健康。

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新风进出风口的布置原则。

二、新风进出风口的分类根据其位置和功能,新风进出风口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墙壁式新风进出风口:墙壁式新风进出风口通常位于建筑物外墙上,可以通过墙体与外界相连接。

2. 屋顶式新风进出风口:屋顶式新风进出风口通常位于建筑物屋顶上,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相连接。

3. 地面式新风进出风口:地面式新风进出风口通常位于建筑物地下室或地面上,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相连接。

三、布置原则1. 新旧空气分离原则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将新旧空气尽可能分离开来。

这意味着应该在不同的区域中设置新风进出风口,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2. 新风进出风口位置原则新风进出风口的位置应该尽可能靠近人们活动的区域。

这可以确保新鲜空气能够快速地到达人们所在的区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 风速原则在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考虑到它们产生的空气流速。

如果空气流速过大,会造成不适和噪音污染。

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尽可能减小其产生的空气流速。

4. 进出口数量原则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考虑到建筑物中人员和设备的数量。

如果人员或设备数量过多,需要增加新风进出口数量以满足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5. 反向流原则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避免产生反向流现象。

反向流会导致室内污染物重新循环到室内空气中,从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6. 满足标准原则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这可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要求,并且避免因为不符合标准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四、结论新风进出风口的布置是建筑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位置、数量、流速等。

只有遵循相关原则,才能够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到标准,并且保护人们的健康。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作者:胡成台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1.1 风道介绍 (4)1.2 出风口介绍 (4)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5)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7)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2.1.1风道结构 (7)2.1.2出风口结构 (7)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2.1.4材料 (8)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2.2.1风道整车布置 (8)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2.3通风性能 (10)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2.3.2出风量 (10)2.3.3通风有效面积 (10)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1)2.4.1叶片数量 (11)2.4.2叶片尺寸要求 (11)2.5.3叶片间距 (13)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2.5.1叶片数量 (13)2.5.2叶片尺寸要求 (13)2.5.3叶片间距 (13)2.6 气流性能 (13)2.6.1气流方向性 (13)2.6.2泄漏量 (17)2.7 出风口手感 (17)2.7.1拨钮操作力 (17)2.7.2拨轮操作力 (17)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3.1 设计验证流程 (18)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8)第4章附录 (19)4.1 术语和缩写 (19)4.2 设计工具 (19)4.3 参考 (19)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1.1 风道介绍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

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出风口是室内空调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冷/热空气从空调系统中输送到室内空间或者从室内空间排出。

出风口的布置设计对于室内空气的流通、温度的均匀分布和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出风口布置设计的基本方法。

1.出风口位置的选择:出风口应该布置在房间内空气流通的较为集中的区域,例如房间中央或者靠近墙壁的位置。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房间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合理选择出风口的位置。

2.出风口的数量和尺寸:根据房间的大小和空调系统的输出能力,确定出风口的数量和尺寸。

一般来说,较大的房间或者需要更大风量的房间应该增加出风口的数量和尺寸,以确保空气的均匀分布。

3.出风口的形式和造型:根据房间的装修风格和整体设计,选择合适的出风口形式和造型。

常见的出风口形式包括方形、圆形、线性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

4.出风口的朝向和角度:出风口应该朝向房间的主要活动区域,以便将冷/热空气直接输送到该区域。

同时,出风口的角度也需要适当调整,以避免直接吹向人体,造成不适。

5.出风口的连接方式:出风口与空调系统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直接连接或者通过风管连接。

直接连接适用于较小的房间或者需要较短风道的情况,而通过风管连接适用于较大的房间或者需要远距离输送空气的情况。

6.出风口的调节和控制:出风口可以采用可调节式设计,以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风量、风速和风向等的调节和控制。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季节的需求,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7.出风口的维护和清洁:出风口的维护和清洁很重要,可以定期清洗和更换出风口的过滤网,以保持空气的流通畅顺和室内空气的质量。

综上所述,出风口布置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位置、确定数量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形式和造型、调整朝向和角度、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实现调节和控制、进行维护和清洁等。

这些设计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房间条件和使用需求进行灵活应用,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新风口布置原则

新风口布置原则

新风口布置原则1. 导语新风口是家居通风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带来新鲜空气,同时排除室内过剩的湿气和有害气体,为我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在新风口的布置中,有一些原则和技巧需要我们注意,以确保其功能的最大化。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风口布置的原则,帮助您合理布置新风口,提升家居环境质量。

2. 新风口的作用新风口是室内通风系统的关键部分,主要有以下作用:•供应新鲜空气:新风口能够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

•排除有害气体:新风口可以排除室内过剩的湿气和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保持室内温湿度:新风口可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通过新风口,室内的异味、烟雾、细菌等有害物质可以得到有效的净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 新风口布置的原则合理布置新风口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下面是一些新风口布置的原则:3.1. 位置合理新风口的位置应当选择在室内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通常选择在客厅或卧室等常用空间。

同时需要避免将新风口直接布置在易受污染的位置,如厨房和卫生间等。

另外,对于大面积的房屋,需要适当增加新风口的数量,以保证新鲜空气的供应。

3.2. 方向设置新风口的设置方向需要使空气能够顺利地流入室内,同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气流干扰。

通常情况下,新风口的出风口应朝向室内,而进风口则朝向室外,这样可以保证新鲜空气能够顺利地进入室内,而湿气和有害气体可以排到室外。

3.3. 高低搭配新风口的布置应当考虑空气流通的原理,将进风口设置在较低处,而出风口则设置在较高处,以利于空气的自然流动。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空气的积聚和死角的产生。

3.4. 避免遮挡新风口的布置需要避免与家具、窗帘等物品的遮挡,以确保空气的顺利流通。

如果有家具或窗帘等物品需要靠近新风口,应采取合适的措施,如安装遮挡板或将新风口位置适当调整。

3.5. 维护便捷新风口的布置也需要考虑到维护的便利性。

建筑工程暖通培训讲义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二)

建筑工程暖通培训讲义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二)

h) 调节拨轮与面板应当有适当的高度差, 造型统一,既保持美观又要使得操作便易。
i) 调节拨轮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纯塑料,尽 可能地覆盖上橡胶材料,以获得良好的手感 ,操作手感应当平顺。拨轮上装饰材料应精 细,质感好。
j) 调节拨钮造型与叶片应当统一。
k) 对后排吹脚出风口而言,为了美观,需 要被座椅遮住,应该特别关注滑动座椅。
6.6.7 除霜口开口的有效面积
前吹窗风口最大出风量一般要求达到 300 m3/h 左右
最大出风速度在 6~9m/s. 出风口有效面积要求至少在 90 ~ 120cm2
以上, 出风口前后方向开口尺寸至少要 18mm
6.6.8 导风叶片(隔栅)的设计
导风叶片一般为注塑件 厚度为 1.5mm~2.0mm ,再加上拔摸斜度 叶片底面圆角最大为 0.5 mm ,厚度从
c) 出风口里面的叶片连接结构,海绵,密封材 料,转动轴等,应当不能或尽量避免直接被看 见,否则影响美观。
d) 叶片的分型线应当不明显。
e) 当叶片在关闭位置时,应当避免叶 片之间存在明显的可见问题。
f) 叶片,拨轮或拨钮,一般会被造型 设计师定义成亚光零件
g) 如果有关闭风门,当风门关紧时, 手感及关闭声音应当明显可感知的。
气流在侧窗上的冲击点一般要求
在侧窗上对应后视镜的可视区域的前下角
从侧吹窗风口到气流在侧窗上的
冲击点的距离要求在 125mm 与 275mm 之

7.7 侧窗除霜出风冲击角
合适的角度一般要求在 20~40 度之间
从侧视图看,要求气流中心方向对准侧窗 玻璃后上角位置,而且偏离侧窗上的后视 镜可视区域的中心位置不超过 25mm
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11555-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

汽车空调出风口与风道设计规范标准[详]

汽车空调出风口与风道设计规范标准[详]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作者:胡成台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5)1.1 风道介绍 (5)1.2 出风口介绍 (6)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7)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7)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8)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9)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9)2.1.1风道结构 (9)2.1.2出风口结构 (9)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11)2.1.4材料 (11)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12)2.2.1风道整车布置 (12)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12)2.3通风性能 (14)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4)2.3.2出风量 (15)2.3.3通风有效面积 (15)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7)2.4.1叶片数量 (17)2.4.2叶片尺寸要求 (17)2.5.3叶片间距 (19)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9)2.5.1叶片数量 (19)2.5.2叶片尺寸要求 (19)2.5.3叶片间距 (19)2.6 气流性能 (19)2.6.1气流方向性 (19)2.6.2泄漏量 (25)2.7 出风口手感 (25)2.7.1拨钮操作力 (25)2.7.2拨轮操作力 (25)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26)3.1 设计验证流程 (26)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26)第4章附录 (28)4.1 术语和缩写 (28)4.2 设计工具 (28)4.3 参考 (28)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1.1 风道介绍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

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

送风口布置间距规范

送风口布置间距规范

送风口布置间距规范在建筑设计中,送风口的布置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的位置、数量和间距都需要根据设计需求和空气流动特点来合理设置。

一般来说,送风口的布置数量要根据房间的尺寸和用途来确定,而间距则需要依据送风口的类型、尺寸和布局方式来确定。

下面,我们就送风口布置间距规范来进行探讨。

送风口的类型及其特点在设计中,我们常见的送风口主要有墙式、天花式和地板式。

每种送风口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缺点:墙式送风口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将新风送入室内,没有明显的阻力,同时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缺点则是造价较高,不适合狭小空间的使用。

天花式送风口的优点是风量大,可以满足大空间办公区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改善气流状况;缺点则是对压力和噪音要求较高,而且需要较高的安装高度。

地板式送风口则主要适用于地面通风或复杂的设计方案中。

它的优点是可以满足区域不同的通风清洁需要,灵活运用,而缺点是不方便清理等。

送风口布置的间距规范会根据空气流动速度、风量、噪音、压力损失和空气分布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送风口的布置间距不能太密集或太稀疏,以保持合理的通风效果。

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种送风口的具体布置间距规范:墙式送风口布置间距规范:1.普通办公室,送风口布置应采用均匀布置的原则,间距一般不应小于2.5-3m,以充分进行空气流通。

2.大型活动场馆,送风口布置应根据空气流动的需求以及设计方案结合使用,间距则应根据大型活动场馆内部的大小、使用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3.娱乐场所,送风口布置应根据娱乐场所内部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如大小、人数等。

天花式送风口布置间距规范:1.办公室,天花板送风器的间距一般为3-5m之间。

2.商场、展馆、大型活动场所等,天花板送风器的间距应根据使用情况和空气流动需要来确定。

3.剧院、音乐厅等大型演出场所的天花板送风器间距规范为6m-8m之间。

地板式送风口布置间距规范:1.商场、展馆、大型活动场所等,地板式送风口与人行走的路线应保持3-5m的距离,以保障人员的安全,同时保持空气流通。

暖通空调系统风口设置规范要求

暖通空调系统风口设置规范要求

暖通空调系统风口设置规范要求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起到供暖与通风的作用,其中风口的设计与设置对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暖通空调系统风口设置的规范要求,包括风口的位置、尺寸和数量等方面,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室内舒适度。

一、风口位置的设置规范要求1.1 室内风口位置室内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首先,风口应布置在与冷(暖)气流需求最为密切的区域,如居住室、办公室等。

这样可以确保气流能够及时、均匀地覆盖到使用者所在区域。

其次,避免将风口设置在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位置,以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直吹脖子、面部等部位。

最后,应避免将风口设置在易产生冷(暖)空气短路的区域,如墙角、大型家具背后等。

这样可以避免冷(暖)空气的直接流失,提高系统的能效。

1.2 室外风口位置室外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首先,室外风口的位置应远离可能产生感染源的区域,如污水排放口、垃圾存放区等。

这样有利于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减少污染物对室内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其次,应避免将风口设置在可能受到外界恶劣气候条件影响的区域,如强风、大雨等。

这样可以减少外界气候对风口和系统的损坏,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应在标准高度范围内设置风口,方便维护和清洁,同时也有助于保护风口不受到人为破坏。

二、风口尺寸的设置规范要求2.1 室内风口尺寸室内风口的尺寸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首先,根据室内空间的面积和设计需求,合理确定每个区域的风口数量和尺寸。

一般来说,较大的房间需要设置多个风口,以保证气流的均匀分布。

其次,根据系统的送风能力和房间的通风需求,确定风口的通风量。

通风量应能够满足房间内的新风需求,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最后,根据风口的尺寸和通风量计算出的风速,确保室内风口的风速在合理范围内。

过高的风速可能会引起不适感,而过低的风速则影响空气的流通效果。

2.2 室外风口尺寸室外风口的尺寸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首先,根据风口的位置和系统的排风能力,确定风口的通风量和尺寸。

通风风口布置设计计算表格

通风风口布置设计计算表格

1夏季室内显热冷负荷 kJ/h 2房间尺寸(M)长49宽32高33拟布置散流器个数几行几列4单个散流器所负担的面积 Fn 5散流器布置间距 m 长 6.8宽 6.8平均间距6.86水平射程 m L 1 3.063L 216平均射程9.5318取送风温差 Δt 08①直接输入总风量 L m3/h ②由显冷负荷计算总风量L m3/h 10换气次数 次/h n=L/房间体积11单个散流器的送风量 L 0 m3/h 12散流器出风速度取值 u 0 (m/s)建议散流器颈部尺寸 D(mm) b*b(mm)圆形D 343方形截面0.0926方形单边b 304实际选择方形散流器颈部尺寸 mm长320宽320有效面积K 0.8实际选择圆形散流器颈部尺寸 mm 直径有效面积K 0.9方形散流器颈部实际风速 Vs m/s 圆形散流器颈部实际风速 Vs m/s 方形 2.82圆形#####x=((KVsA 1/2)/Vx)-x 0工作区平均风速 Vm m/s 方形0.24Vm=0.381x/((L 2/4+H 2)^(1/2))圆形#####修正:送冷风附加20%,则Vm 方形圆形修正:送热风减少20%,则Vm方形圆形舒适性工艺性注:褐、绿、黄三种颜色内容不可修改,绿色格软件自动计算;白色单元格可自行输入;黄色格为为本次校核的计算结果值,见17项说明。

--依据《民用建筑空调设计手册》0.28 3.39#DIV/0!0.07177914131516垂直射程 X'=H-h 注:H-层高 h-工作区高度,通常2m可自定h值风口布置设计计算1960注:1KW=1KJ/S 810.0028000.00②的计算结果需填入①中21注:取值见附表x 0值Vs-散流器出口风速 x 0-平送射流原点与散流器中心的距离,多层锥面散流器取0.07m 注:K-送风常数,多层锥面取1.4,盘式取1.1计算射程 x(散流器中心到风速为0.5m/s 处的距离) m 1.4L=Q/(1.2*1.01*Δt0)1000.000K值工作区风速冬季≦0.2m/s 夏季≦0.3m/s0.2~0.5m/s检验标准:校核工作区风速是否满足要求3注:出口风速取值见附表L-散流器服务区边长(即布置间距),当两方向长度不等时,可取平均值 H-房间净高 m #DIV/0!0.19#DIV/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夏季室内显热冷负荷 kJ/h 2房间尺寸(M)长49

32高
3
3拟布置散流器个数
几行
几列4单个散流器所负担的面积 Fn 5散流器布置间距 m 长 6.8宽 6.8平均间距
6.8
6水平射程 m L 1 3.063
L 2
16
平均射程9.531
8取送风温差 Δt 08
①直接输入总风量 L m3/h ②由显冷负荷计算总风量L m3/h 10换气次数 次/h n=L/房间体积11单个散流器的送风量 L 0 m3/h 12散流器出风速度取值 u 0 (m/s)
建议散流器颈部尺寸 D(mm) b*b(mm)圆形D 343方形截面0.0926方形单边b 304实际选择方形散流器颈部尺寸 mm
长320
宽320
有效面积K 0.8实际选择圆形散流器颈部尺寸 mm 直径
有效面积K 0.9
方形散流器颈部实际风速 Vs m/s 圆形散流器颈部实际风速 Vs m/s 方形 2.82圆形
#####
x=((KVsA 1/2)/Vx)-x 0
工作区平均风速 Vm m/s 方形
0.24Vm=0.381x/((L 2/4+H 2)^(1/2))圆形#####修正:送冷风附加20%,则Vm 方形圆形修正:送热风减少20%,则Vm
方形
圆形
舒适性工艺性
注:褐、绿、黄三种颜色内容不可修改,绿色格软件自动计算;白色单元格可自行输入;黄色格为
为本次校核的计算结果值,见17项说明。

--依据《民用建筑空调设计手册》
0.28 3.39#DIV/0!
0.07
1779
14
1315
16
垂直射程 X'=H-h 注:H-层高 h-工作区高度,通常2m可自定
h值
风口布置设计计算
1960注:1KW=1KJ/S 8
10.00
28000.00②的计算结果需填入①中2
1注:取值见附表
x 0值
Vs-散流器出口风速 x 0-平送射流原点与散流器中心的距离,多层锥面散流器取0.07m 注:K-送风常数,多层锥面取1.4,盘式取1.1
计算射程 x(散流器中心到风速为0.5m/s 处的距离) m 1.4
L=Q/(1.2*1.01*Δt0)1000.00
0K值
工作区风
速冬季≦0.2m/s 夏季≦0.3m/s
0.2~0.5m/s
检验标准:校核工作区风速是否满足要求
3注:出口风速取值见附表
L-散流器服务区边长(即布置间距),当两方向长度不等时,可取
平均值 H-房间净高 m #DIV/0!0.19
#DIV/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