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亭:旅游业区位论

合集下载

云浮市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云浮市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云浮市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4班20112600087陈雷云摘要: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运用卢云亭教授的“三三六”法和以层次分析法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法对云浮市区域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云浮市旅游区的深层次开发进行分析。

关键词: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开发一、引言伴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人们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十分有前途的产业,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由此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的高潮。

但是由于我国旅游在全世界范围来说起步比较晚,在对旅游开发与规划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上相对国外其他国家来讲要薄弱的多。

而就旅游规划与开发本身,由于它涉及到众多的学术领域,对它的研究要显的更加复杂。

本文通过对云浮市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分析,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对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做出一点探讨。

二、云浮市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2.1.1、地理位置云浮市位于广东省的西部,西江南岸,西面与广西交界。

地处北回归线南面,介于北纬22°22′~23°19′,东经111°03′~112°31′之间。

依傍西江,东接珠江三角洲。

是连接广东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枢纽。

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佛山市交界,南与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

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代管罗定市。

户籍人口286.12万(2011年末)。

市区距肇庆60公里,距广州140多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上溯广西梧州60海里。

2.1.2、地形云浮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内主要河流罗定南江、新兴江均大致呈西南——东北流向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与邻区、邻市俱以山岭为界,唯北部以西江为界。

丘陵是云浮市的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高丘陵海拔250~450米之间,低丘陵海拔100~250米之间。

低丘陵坡度平缓,多为15度~20度。

2011年旅游资源开发期末考试内容整合

2011年旅游资源开发期末考试内容整合

旅游资源开发考试内容整合分析得出:总共给了107个主观题的知识点。

每一章除去题库中已经给的,剩下的自行查找凑齐知识点即可。

考点说明:主观题部分(填空、单选、判断、连线:一至十一章,十三至十九章)名词解释部分(七、八、十、十三、十五、十八)问答题部分(十五1、5;十六:1、3;十八:2、3)案例分析的关键词:Government leading Sustainability World Heritag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ses一、填空题(15题*1)1、外营力作用主要由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所引起,具体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第三章)2、岛屿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岛。

我国最大的基岩岛是位于我国南端的海南岛??;而最大的冲积岛是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最大的珊瑚岛则位于我国南沙群岛。

(第三章)3、资源开发遵循的一般原则包括保护性原则、特色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市场导向原则。

4、两分法分类方案是指把旅游资源首先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系列的一种分类系统(第二章)5、我国的国花有“一国两花”之拟。

两花分别是指:牡丹;梅花。

(第六章)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描写的是山的雄美之姿?,而享有天下第一泉和“万泉之冠”的泉水是:趵突泉(第三、第四章)7、织锦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用彩色经纬丝提花织成的各种图案花纹熟丝织品。

蜀锦、云锦、宋锦被誉为当代三大名锦。

(第十三章)8、中国烹饪、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被公认是世界上东方、西方和阿拉伯三大烹饪流派的代表。

(第十三章)9、现代节庆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主要的节庆类型有:文化艺术节庆、商贸节庆、会展节庆和体育节庆。

(第十四章)10、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主要有:资料统计分析法、现代科技分析法、田野勘测法和询问调查法。

(16章)11、按照投资主体划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民间投资型、外商投资型。

基于区位分析的新疆旅游发展效益分析

基于区位分析的新疆旅游发展效益分析

基于区位分析的新疆旅游发展效益分析作者:刘婧刘茹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08期摘要:文章以新疆14个地州市2009~2018年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新疆旅游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旅游区位的角度出发,分析区位因素与旅游发展效益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会受到旅游的资源区位、交通区位、社会经济区位的影响,其中社会经济区位对旅游的社会经济效益最为显著。

旅游的资源区位、交通区位、社会经济区位也会影响旅游地的生态效益,且交通区位与旅游生态效益的关系呈负相关关系。

为促进新疆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精品景区建设,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做到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关键词:旅游区位;新疆地区;效益评价;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在国内,有关旅游学的区位研究起步较晚。

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是我国旅游区位理论研究的第一人。

随着研究进程的发展,旅游区位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而目前对旅游效益的评价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对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部分进行评价;另一种是对旅游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进行评价。

其中直接效益通常是指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则是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不过大部分对旅游效益评价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进行,或者是选其中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于旅游经济效益的研究最早是由博迪奥于1899年提出的。

对于旅游经济效益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旅游乘数、投入产出模型、灰色关联分析等。

关于旅游社会效益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上。

关于旅游的生态效益,程道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将旅游区位的研究和旅游效益的研究分开,或者是选取旅游区位中的一个因素,分析其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

很少有基于多个区位因素来分析旅游发展效益的研究。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重点内容
(1)已知旅游景区及外围旅游资源的调查
(2)重点新景区的调查:1.具有特色的大型旅游景观。2.旅游特殊功能的旅游景观。3.适合科学考察和专业学习的旅游景观。4.唯我独有的旅游资源。
(3)交通沿线和枢纽点的调查
17.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一.现有资料收集。二.现代科技手段法。三:野外实地调查法:1.按调查范围划分:旅游点调查,旅游路线调查,旅游区调查。2.按调查所采取的记录手段划分:文字记录法,图表记录法,实地素描法,影视录像法
22.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
一:根据地域分异规律,构成最鲜明的旅游特色。
二:根据区位论,确定最佳的区域旅游开发模式。
三:根据系统论,制定最优的开发结构体系。
四: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
23.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独特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原则,综合开发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
三: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加强民族交流
吸引因素:水形、水声、水色、水味、水影、水态。
旅游功能:审美功能、疗养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内涵
10.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为长期保护和恢复自然综合体和自然资源整体而划定的一定空间范围。包括地域或水域,是一个事业性的实体机构,而不是国家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管理区;在其所属范围内,严禁任何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性生产活动。
24.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一: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2)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分析
(3)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主题策划
(4)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内容和项目

旅游业区位论探讨

旅游业区位论探讨

旅游业区位论探讨旅游业是一项充满活力的经济产业,与其他经济产业相比,旅游业具有特殊的区位要求。

选择一个合适的区位是旅游业成功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交通便利性、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市场需求等角度来探讨旅游业区位的重要性。

首先,交通便利性是旅游业区位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一个地方的交通是否便利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到访率。

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交通困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自驾车都不方便,游客很可能会选择放弃前往。

相反,如果一个目的地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发达,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等设施完善,那么吸引游客前往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其次,自然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旅游业对于自然景观的依赖程度很高,因此选择拥有独特自然景观的区域会更有吸引力。

比如,一片美丽的海滩、一座令人惊叹的大自然保护区、一个迷人的山脉,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区域,在旅游开发上更具潜力。

除了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也是旅游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古迹建筑、风俗习惯等都能够吸引游客的兴趣。

例如,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表演、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都能够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的地方通常具有更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最后,市场需求也是旅游业区位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选择一个有着旅游消费潜力的地方,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例如,一些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如巴黎、纽约、东京等,由于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是旅游热点。

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游客,也有不同的旅游区位需求,例如海滨度假区、山区休闲区、都市商业区等。

综上所述,选择一个合适的旅游业区位是旅游业成功发展的关键。

交通便利性、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游客的选择和到访率。

因此,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选择一个适合的区位。

选择一个适合的区位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旅游资源概论(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泰山学院

旅游资源概论(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泰山学院

第一章测试1.旅游资源具有一个客体的基本属性,吸引和效益两大功能。

A:错B:对答案:B2.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切因素和事物。

A:对B:错答案:A3.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不大。

A:对B:错答案:B4.旅游资源按照两分法可以分为()两类。

A:人文旅游资源B:自然旅游资源C:乡村旅游资源D:城市旅游资源答案:AB5.旅游资源的共同特点有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等4个特点。

A:错B:对答案:A6.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天然性、地带性及时限性等。

A:错B:对答案:B7.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中除了人为性、时代性以外,还有()A:文化内涵的丰富性B:天然性C:地带性D:季节性答案:A8.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包括()A:对应性原则B:不同级别或不同系列的类型划分C:共同性与排他性原则D:逐级划分的原则答案:ABCD9.旅游资源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成因、属性、功能、时间及其他依据等。

A:对B:错答案:A10.国家标准中将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地质作用是由地质营力引起的,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A:错B:对答案:B2.地球上没有一块岩石始终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更没有一种地貌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形态。

A:对B:错答案:A3.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它是地球以内的能,主要是太阳辐射热能引起的。

A:错B:对答案:A4.地质外营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A. 成岩作用B. 地震作用C. 岩浆作用D. 断裂作用A:岩浆作用B:地震作用C:成岩作用D:断裂作用答案:C5.风化作用是指由于()等的影响,使地表岩石及矿物物理状态、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

A. 温度的变化B. 大气C. 生物D. 水分A:大气B:温度的变化C:生物D:水分答案:ABCD6.地质内营力作用是指由来自地球外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主要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旋转能和地球外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所引起的作用。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环境问题与旅游环境保护
• 1、旅游环境:旅游地影响旅游活动行为的各种外部因 素。 • 2、保护旅游环境,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 旅游可持续发展 满足当代,不损子孙 • 强化生态意识 • 促进公平发展 • 改进接待地生活质量 • 提供高质量的游程 • 保护环境质量
• • • • •
3、保护旅游环境的措施途径 1)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2)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3)实行旅游的时空分流 4)限量﹑提高收费 5)发展生态旅游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的标准
卢云亭提出:“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这一评价体系 。 1、“三大价值”评估 艺术欣赏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科学考察价值 2、“三大效益”评估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 • • •
3﹑“六大条件”评估 1)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要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 2)景观景点地域组合度 3)旅游地基础设施 娱乐﹑住宿﹑饭店﹑交通﹑通讯 • 4)自然条件——土地负荷能力﹑气候条件 • 5)旅游环境结构 • 6)市场客源条件
二、中国旅游分区方案体系
雍万里 根据旅游资源产出的相对一致性,自然环境和 社 会 经 济 环 境 的 近 似 性 原 则 , 采 用 复 合 命 法 : 地域名称+景观(自然或文化),分为10个一级旅游区 1) 东北——林海雪原 火山景观 2) 华北——古都古迹 名山 3) 东南——名山胜水 园林景观 4) 华中——名山峡谷 古迹 5) 西南——喀斯特景观 民情 6) 华南——海湾海岛热带景观 7) 模范作用断山地——高山峡谷景观 民情 8) 内蒙古——草原景观 民情 9) 西北——荒漠绿洲景观 古迹 10)青藏——高原雪山景观 宗教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内容 意义:是为了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旅游 布局优化,合理的前提。 评价内容有6个: • 1、旅游密度 1)资源密度 S旅游资源/S总 2)人口密度 P游客量/P当地 3)空间密度 P游客/P总 4)经济密度 旅游活动量/当地社会经济条件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

篇一:乡村旅游开题报告兴文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1选题背景及意义1.1选题背景近年来,兴文县以农家乐为骨干力量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特别是2006年第四届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后,在兴文石海景区、僰王山景区以及景区周边和县城周边,以休闲娱乐、乡野风光、农业生态、民俗风情等旅游方式吸引游客的农家乐已经颇具规模,目前有一定接待档次的农家乐近10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床位2000余个,其中星级农家乐18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三星级农家乐4家,二星级农家乐9家,一星级农家乐1家)。

2009年,全县农家乐实现创收8000余万元。

尽管近年来兴文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兴文县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

为了促进兴文县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新路子,有必要系统地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现状、基本特征、发展方向及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正确认识和评价乡村旅游的定位与功能,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兴文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1.2选题意义本课题通过对乡村旅游理论的系统研究,对兴文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揭示乡村旅游成果展示和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和组织方式,进一步得出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引申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最佳模式,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是引进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多种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拓展城乡人民群众旅游休闲空间,以农村新民居为平台,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业,使之成为城市居民休闲、体验、观光、度假的胜地,实现城乡建设和人文生态的共容互动;三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整合农林牧渔业资源、山川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城市化。

旅游业发展的区位理论探讨

旅游业发展的区位理论探讨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旅游业发展的区位理论探讨刘丽梅(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旅游区位理论是指导旅游空间优化与布局的理论。

旅游区位理论是指导旅游空间优化与布局的理论旅游区位因子包括:资源因子、市场因子、交通因子、政府因子、社会经济因子、资金因子。

旅游区位理论指导下的旅游业布局模式有:点状极化模式;节点推动模式;带状开发模式;网络状扩散模式;发展模式。

旅游区位理论与增长极理论、地域分异规律等结合起来可以应用于合理选择旅游发展中心、构建优化的旅游业空间布局模式。

旅游区位理论对西部旅游发展的启示是:指导西部旅游有序、有效、科学地开发;分析和解决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因子开发环境差的问题;开发自然和文化差异性较大的开发类型。

[关键词]旅游区位理论;区位因子;开发模式;西部旅游业[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295(2003)01-0015-04 一、旅游区位因子分析当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许多地区都在花很大力气对旅游业的战略目标、开发规划及相应对策进行研究,拟定旅游业发展战略。

确定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战略可以运用旅游区位理论来考察本区域旅游发展的布局、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强度等。

旅游业的发展不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归其原因是不同的场所(区域)是不能同样地满足人们进行旅游业发展要求的,即不同的场所(区域)有着不同的旅游区位条件即旅游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是场所(区域)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旅游区位理论正是通过一系列旅游区位因子对某一区域的综合影响来产生作用的,人们通过对旅游区位因子的最佳利用追求,形成旅游业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空间组合。

某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区位因子的好坏。

就区位因子而言对旅游业给予很大影响因子是主要区位因子,相对影响小的为次要区位因子。

对旅游业发展来说,资源、资金、交通、市场、政府、社会经济是主要旅游区位因子,自然生态、土地利用、城镇分布、研究开发、经营管理及其他因素是次旅游要区位因子。

1生态旅游概述

1生态旅游概述
保护性的、科学的、社会的、文化的或经济的。 14、使用者付费的观念。
课程教学内容
目录
生态旅游的概述 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的功能与模式 生态旅游的环境伦理观 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
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 生态旅游的产品设计 生态旅游的市场机制
生态旅游业及其发展
本章讨论 内容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 生态旅游的特征与类型 生态旅游的原则与标准 生态旅游的作用与影响 生态旅游与相关旅游的关系
1、生态旅游概念
生态旅游概念一: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人谢贝洛斯.拉 斯卡瑞——
“生态旅游”是1983年由他首次在文章使用这一 概念的。他指出,“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因 此,自然景物不能受到损害”。
强调“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 游客在欣赏和游赏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 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享受和考察旖旎的风光 和野生动植物。”
理污染源。
讨论
4、九寨沟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性质 旅游地
一种旅游方式 一种生态化的旅游活动(食住行游购娱)
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生态区域 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
对 象 :当地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与历史知识
欣赏、享受和认识大自然
目的
了解、学习和研究当地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 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机会
为社会提供公共环境教育
观看视频
并思考 2、九寨沟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自然的生态景观特色: 集翠海、叠瀑、彩林、雪峰等于一体
吃:沟内具民族特色的自助餐 住:沟外民族特色宾馆或民居 游客的食宿行游购娱:行:网上预订车票、门票、酒店 游:乘观光车或步行游美丽景观 购: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和土特产 娱:体验民俗风情(服装、歌舞等)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战略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战略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战略
卢云亭
【期刊名称】《资源.产业》
【年(卷),期】2001()11
【总页数】2页(P15-16)
【关键词】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作者】卢云亭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F592.7
【相关文献】
1.科学有序开发水能资源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2007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利用与环保节能峰会上的讲话 [J], 敬正书
2.皖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战略问题探讨--兼论六安市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的基础和途径 [J], 杨敬东
3.持续旅游的基本含义及其与生态旅游的关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势差"/我国境外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科学意义/中国企业对非洲旅游资源市场的开发方略/论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神景建设对策刍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旅行社业/绿色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对绿色营销沟通等 [J], 本刊编者
4.塞罕坝森林公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J], 张利民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普洱市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J], 王颂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doc

探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doc

探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摘要:旅游企业区位是其活动的空间。

本文从旅游资源区位因素、旅游市场区位因素、旅游交通区位因素、旅游从业人员区位因素、旅游集聚因素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等方面,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旅游企业区位是旅游企业活动的空间。

笔者将研究旅游企业活动的场所及场所选择过程的理论称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理论。

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企业空间区位现状分析,主要指旅游企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关联分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预测,指旅游企业选择某一空间区位,其在该区位的经营成本、利润、客源市场等预测;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决策,指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和区位空间秩序的决策。

白光润(2004)把区位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区位三种。

对于旅游饭店、主题公园、会展旅游类旅游企业来说,其空间区位选择对其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旅游资源区位因素旅游资源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拥有全国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资源就会吸引相关的旅游企业形成集聚现象。

到目前为止,尽管兴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题公园等景点,但是资源禀赋的优势仍是核心旅游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核心旅游产品的区位也就决定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区位。

旅游资源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旅游资源区位往往就是旅游企业区位。

旅游景区(点)型旅游企业需要依托旅游资源来开发核心旅游产品;旅游度假型企业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营造旅游度假氛围而定位在旅游资源所在区位。

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状况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布局状况。

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可能呈现出带状、圈状、点-轴状、星云状、梳状等不同形态。

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而且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资源的集聚地。

试析旅游业的区位开发

试析旅游业的区位开发

试析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作者:温馨来源:《商情》2017年第06期【摘要】旅游业的区位开发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对影响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各个要素进行区位优化和开发。

本文着重论述了旅游业微观区位开发的含义、种类及具体区位要素的开发策略,明确旅游业的区位要素协调发展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推动或制约作用。

旨在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思维框架和决策指导。

【关键词】旅游区位;微观区位开发;旅游业区位属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范畴,而旅游业是与空间地理关联极为密切的产业。

因此,对旅游业进行区位分析与研究开发,能够进一步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对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观念认为旅游区位单纯是指旅游景点与旅游要素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现代观点则将旅游区位开发定义为旅游景点与旅游客源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可到达性的畅通程度,包涵了旅游点与客源地之间相互对应、影响和相互认知的关系,体现出了旅游客源地对旅游景点的主观选择性与客观需求性。

下面从旅游区位要素之间关系的角度讨论旅游景点的区位开发问题。

一、资源区位开发旅游资源区位主要包括旅游景点的资源丰富性、旅游设施的完善性、社会服务的周到性以及旅游过程的安全性等多重要素。

要想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区位优势,必须做到以上各要素的相对完善与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区位价值,体现资源区位优势。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健康、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如我国的海南、桂林、云南、苏州、杭州、北京、哈尔滨、甘肃等旅游热点城市就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势而具有置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闻名于海内外,这是旅游资源的绝对优势。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绝对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旅游资源的相对价值。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的内涵不同,如文物古迹、自然风景、非文化物质遗产保护区、国家级风景保护区、繁华城市等旅游价值和内涵是截然不同的。

如何进行旅游资源的区位开发,笔者认为应该遵循“择高避低、优中选优”、“求同存异、异中求特”、“按需开发、井然有序”和“标新立异、无中生有”的原则,即合理组合资源,打造资源特色,使不同级别的旅游资源都能最大限度发挥其资源优势,达到“景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旅游资源区位效应。

论名山的特性、类别和旅游功能

论名山的特性、类别和旅游功能

作者: 卢云亭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
出版物刊名: 旅游学刊
页码: 36-40页
主题词: 旅游功能;山岳;文化遗迹;丘陵;平原;山脉;武夷山;旅游学刊;长白山;开发利用
摘要: <正> 名山寓于山岳中,但又并非全部为山岳所包容。

丘陵、低山虽然较山岳矮小,但也不失名山的特性。

这种分布大观,表明名山并不以海拨高度取义,而是以其严格的特性权衡归属。

一座雄浑的高山,按山脉的海拨高程划分,它足够山岳标准,但用名山权衡,它又矮了半截;平原或海滨屹立的不显眼的小丘,由于存在着某些历史文化遗迹,或者被名人攀登。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二)——两类乡村旅游地的分类模式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二)——两类乡村旅游地的分类模式及发展趋势

作者: 卢云亭[1]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旅游学刊
页码: 6-8页
主题词: 乡村旅游;旅游地;中国特色;发展趋势;分类模式;旅游发展;笔谈;规划方案;旅游项目;
资金扶持
摘要:最近乡村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在理论界出现了一系列研究乡村旅游的论文;旅游实践界出台了不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及产品的规划方案和广告型介绍材料。

我国在乡村旅游方面能形成这种快速发展的火热局面,其原因主要是与国家的提倡、旅行社的推广、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以及各开发商的积极响应分不开的。

刘德谦教授2006年1月20日在《中国旅游报》发表的《乡村旅游、。

《旅游地理学》试卷B及答案

《旅游地理学》试卷B及答案

《旅游地理学》试卷(B)课程代码:考试时间:120分钟适用专业:考试日期:(敬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页)题目一二三四五总分成绩一.填空题(16*0.5´=8分)1.地理学思维研究旅游系统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观点。

2.按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18972—2003),把全国旅游资源分为_______个主类________个亚类________个基本类型。

3.卢云亭“三三六”评价法中的“六个条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4.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认为,在城市周围,将形成在某一圈层以某一种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由里到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5.运费指向论中,根据最小运费原理,仅使用便在原料时,为_______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_______;仅使用纯原料时,为_______。

二.判断题(12*1´=12分)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区域性。

2.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R值越小,旅游需求,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R值越大,时间分配越均匀。

3.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G值越大,则旅游客源地越少越集中;G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

4. 旅游交通是指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工具。

5. 根据双核结构理论,南昌—赣州是典型的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

6.区域旅游合作包括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和客源共享等。

7.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一般遵循“点(极化效应)—轴(点轴模式)—网(扩散效应)”的进化过程。

8. 旅游景点是旅游区分级系统中的最高的一级,是由美学特征突出的景物所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云亭:旅游业区位论旅游业区位论区位理论始建立于19世纪初,一百多年来,它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已经遍及农业、工业、商业、贸易、城市等领域。

比较著名的区位理论有:德国经济学家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费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

本世纪50—60年代,被称为“中心地理论之父”的克里斯塔勒对旅游区位进行了研究,他把影响旅游活动的区位因素分为12项。

但是他采用的是经验和行为研究,而不是用在商业服务业中心地研究时采取的演绎方法。

由于他的旅游区位研究是从旅游需求(旅游者源地)出发而不是从旅游供给出发,所以没能够建立一个旅游作用的理想空间模式。

此后,齐瓦丁·乔威塞克(Zivadin Jovicic)、狄西(Deasy)和格里斯(Griess)、约克鲁(Yoreno)、弥尔西(Miossee)分别于60、70年代提出过类似于杜能的空间模式,但对现实的旅游空间组织没有多大指导意义。

但美国学者克劳森(Clawson ),提出了旅游业区位的三种指向,德福特(Defert)提出了旅游业布局的五条原理后,人们开始认识到:旅游业也可用区位理论来研究。

实际上,旅游业在一定地域的布局、配置,就是区位理论的组成内容。

因为区位理论的本质就是:研究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什么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而一定的经济设施又为什么会建立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空间组织(区位)层次时旅游作用体系。

这种表现于地理空间的旅游作用体系,是由旅游资源、旅游通道、旅游地等因素构成的,其中旅游地又是作用中心(集聚单元)。

因此旅游区位的层次主要有三个方面:广域角度(如人口和面积在一定规模之上的国家)的旅游资源、旅游通道和旅游地相互关联基础上的空间组织格局;以旅游地为核心的旅游接待中心和旅游交通的区位选择;旅游点、旅游饭店、旅馆等旅游地内部因素的场所选择。

这些研究课题,核心问题就是旅游业的区位论。

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区位研究,应该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一大重点。

但是,旅游业的区位研究,又不同于工农业区位的研究,这是因为旅游业有不同于工农业生产的特点。

如旅游业的大众性、经济性、综合性、多样性、季节性的特点,旅游业生产过程、产品的特点等。

所以研究旅游业区位时,决不能简单照抄经典的工农业区位理论。

笔者认为,旅游业区位理论应该包含如下一些基本思想:(一)旅游作用体系乃是服务范围呈面状扩散分布的集聚中心(即旅旅吸引中心地)的空间组织,是供给与需求两种作用过程的总格局。

(二)旅游吸引中心地是旅游活动得以完成的基本集聚单元,是旅游供给主体。

这一中心地存在于一定范围的区域之中;不同大小服务区域应有不同规模的中心地,并相互构成一个等级系列;中心地体系的具体空间排列服从于中心地功能性质。

(三)影响以旅游地为中心的旅游空间组织的要素(即区位要素)主要有广域角度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邮电通讯、饭店旅馆及有关生活服务设备等)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程度等。

地面比较平坦,人口分布则相对均匀;旅游地的建立要立足于已经存在的丰富旅游资源;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应的旅游需求也越大。

(四)旅游地吸引范围内的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中心地的供给量实现平衡,是旅游区位理论研究的精髓。

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多层次的,在空间上表现对远近旅游地的需求;在内容上要求旅游地提供不同类型的游娱项目。

特别是个人的闲暇和收入限制了出游时间和空间范围时,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者要求建立一个娱乐旅游中心,力图以最低的消费(时间和金钱)获得最好的旅游满足。

在旅游地的旅游经营方面,旅游服务的供给量有一个保本的低限,即旅游门槛,在旅游者数量上表现为旅游门槛人口,在旅游地的吸引空间上表现为旅游门槛范围。

可见,旅游者多层娱乐旅游需求和旅游经营门槛的存在,将促使在一定区域面积和人口的空间上形成一种规模和功能不同的旅游吸引中心地系列,并使旅游需求量和供给量趋于平衡。

由此可见,每一个旅游地都将极力扩大自己的旅游吸引范围,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样,旅游地空间组织的最终格局应该是类似于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提出的服务范围呈面状扩散分布的集聚中心体系。

在这个旅游吸引中心地体系中,同一等级的旅游吸引中心地的吸引能力相同,但其功能可以不同,即属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地。

旅游地作为旅游供给(需求释放)中心,其总供给量(需求释放总量)是从高级中心地向低级中心地逐渐降低的。

每一中心地及其吸引范围构成一个旅游区域,随着中心地的等级梯次变化,旅游区域也呈现相应的等级格局。

空间中任何一点与整个中心地体系的关系如何呢?这里引入旅游势能的概念:某一点的旅游势能指各级旅游中心地对这一点旅游者旅游吸引的总和。

各点对其所处的旅游中心地体系的需求结构是这样的:等级越小,需求量越大,反之亦然。

某点旅游势能(Y)的数学表达为:式中:Mi为第i个中心地的吸引能力Vi为某点对i的旅游需求Ri某点到i的旅游时间和费用阻抗Ki某点到i的可达性和旅游者对i的感知系数总之,旅游者到旅游中心地游览,需求的满足就是旅游势能的释放;返回常住地,旅游势能又从零开始增长,到一定时期又出去旅游,因而从旅游者而言,旅游表现为一定的周期性。

旅游作用体系空间组织中任何一点的旅游势能,在某一特定时限内都是相等的,这样全区域的旅游需求和供给便呈现平衡状态。

旅游吸引中心地体系是个一般均衡的空间作用系统,是旅游供给和需求平衡的理想状态。

与现实中的作用体系无疑是有一定距离的。

但是它给人们一个启示:任何旅游地都要力求保持旅游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以此来建立远景发展目标。

同时在进行旅游规划和建设中,不应该只发展一个以首位旅游地(接待游客最多)为中心的单一旅游区域,也不能仅将投资用于几个高级的旅游中心吸引地,而置中、低级于不顾。

在我国一般把旅游吸引中心地称为旅游中心。

它是指某一旅游地域拥有一定数量旅游人口、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并能承担该区旅游需求及供给功能的核心。

这一核心辐射范围可远可近;级别规模可大可小。

其共同特征是: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相应规模的旅游经营门槛;交通通畅,便于使各景区形成旅游网络;资源集中,便于满足游客的游娱需求;地域开阔,可承载众多的游客和为游客服务的旅游人口;旅游综合功能发达,集中了比较完善的接待设施,可给游客提供方便的游览和生活条件。

总之,旅游中心是经济发达、交通便捷、资源丰富、设施健全的地方,它与旅游城镇在本质特点上同属一个概念。

一般而言,旅游中心是旅游城镇的功能之一,旅游城镇是旅游中心的实体。

二者都是一个地区旅游活动集中的空间场所,是地域旅游体系中的枢纽点。

在旅游吸引中心地空间组织格局中,由于各旅游中心的区位因素的不同组合特点和维持旅游业利润的最低“门槛范围”,一般把旅游业布局划为三类:(一)资源型这类旅游业的布局特点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对旅游者吸引力较大,但距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客源市场较远,旅游商品的门槛范围大。

由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比经济发达地区差,因此旅游商品的成本高,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比较艰苦。

但由于旅游资源上的优势,故发展旅游业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这种类型在各国都有。

如日本的北海道、冲绳岛、中国的海南岛三亚市,黑龙江省的漠河等。

北海道地处日本北部边陲,是日本面积最大的行政局。

这里地广人稀,开发较晚,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保存完好。

大部未遭受人为的破坏。

因此北海道的自然公园在全国是最多的,设有:5个国立公园,4个国定公园,14个道立公园,共占地83.8013万公顷,并有195处温泉地,居日本四大岛之冠。

由于北海道地域广阔,地价低廉,环境清净,适于发展大规模的户外度假旅游。

北海道共拥有88个高尔夫球场,14个野外体育活动场,79处海滨浴场,61处旅游牧场和144个野营地。

这些旅游设施在全国都是占第一位。

此外,北海道属寒温带气候,冬长夏短,是发展冬游型旅游项目的好地方。

现在这里已建有95处滑雪地,46个溜冰场,两个供游人娱乐的汽枪射击场。

总之,这些冬季运动场所在日本也是最多的。

北海道的旅游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在客源上显得很不足。

这里消费购买力指数比较低,约为86.8,一般家庭用于娱乐旅游的开支只占全部生活支出的7.74%。

所以本地游客不占主要地位。

外地游人主要来自人口密度大、经济水平较高的“三湾一海”(伊势湾、骏河湾、相模湾和濑户内海)地带,由于游程远,基础设施不完备(例如水道普及率、公路铺设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故外来游客数量也不丰富。

不过北海道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二)客源型客源型又叫“市场型”。

这类型的特点是:土地利用率高,工商企业密集,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更为短缺。

但旅游需求很大,旅游商品的门槛范围较小,因而,往往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较大,效益较高,旅游业的资金利用率也较高。

这种类型一般配置于人口密度高、地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都市或邻近地区。

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有限,潜力不足。

为了解决客源多、旅游资源不足的矛盾,这些地区只好向外寻找旅游新地,旅游业出现了逐渐向外扩展、辐射的趋势。

这类地区如日本的东京、横滨、大阪,中国的上海、天津、广州等。

以东京为例:(见上表):该表中前八项都是东京优势所在。

说明东京是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不仅工商业发达,而且基础设施精良,劳动力素质高。

这是东京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但是东京的旅游资源设施相当紧张。

表中后四项说明东京已建立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游览点,但是和巨大的客源市场很不协调。

尽管近年又修建了一些国立、国定和都立自然公园,1983年修建了世界规模的东京迪斯尼乐园,但是它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小的。

以上是从东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表征客源型旅游业布局的。

下面我们以旅馆业的建设分析一下东京的旅游业的内部结构的特点。

日本旅馆一般分两类:1.西式旅馆,据1982年统计,东京共有这类旅馆253所,约占全国10%;西式客房40351间,占全国19%。

目前,经政府登记造册、水准较高的西式旅馆有51家,共有客房21264间,占全国27.7%。

由此可见,东京的西式旅馆规模要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2.日本式旅馆:1965年东京有这类旅馆3752所,后来由于经营艰难,相当数量在倒闭改业。

到1983年仅剩下2635所。

现在登记造册的仅9所,客房284间,仅占全国的0.3%。

这种情况说明:东京的日本式旅馆不但规模比较小(其中许多是散布街头巷尾的“夫妻店”),而且正在趋向减少。

以上事实说明,东京旅馆业充分体现了旅馆规模大、等级高、占地少、容量大、利用率高等特点。

此外,到东京旅游的人数多,流动量大,逗留时间短。

这从旅馆的结构情况也可反映出来:据统计,东京都市旅馆共安排了3万多名从业人员,占全国都市旅馆就业总数的60%;而东京疗养地旅馆仅一所,占全国的1.1%,就业人员50名,占全国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