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最短路径问题讲课讲稿
《最短路径问题》课件
查,最后到点B处执行任务,他们应如何走才能使总路
程最短?
l1
∙B ∙A
l2
解析:(1)如图,作点A关于直线l1的对称点A′;
(2)作点B关于直线l2的对称
A′ C
点B′;
B ∙
l1
(3)连接A′B′,分别交直线
∙A D
l2
l1,l2于点C,D,连接AC,BD.
B′
所以先到点C设卡检查,再到点D设卡检查,最后到点
A
B
这是个实际问题,你能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如图所示,将A地抽象为一个点,将草地边和河边抽象
为两条直线.
l1
A
B l2
你能用数学语言说明这个问题所表达的意思吗?
如图,在直线l1和直线l2上分别找到点M,N,使得四边
形AMNB的周长最小.
A1
l1
作法:分别作点A,B关于直
M
线l1,l2的对称点A1,B1,连 接A1B1分别交直线l1,l2于点M, N,则点M,N即为所求.
B处执行任务,按照这样的路线所走的路程最短.
随堂练习
1.两棵树的位置如图所示,树的底部分别为点A,B, 有一只昆虫沿着A至B的路径在地面爬行,小树的树顶 D处有一只小鸟想飞下来抓住小虫后,再飞到大树的树 顶C处,问小虫在AB之间何处被小鸟抓住时,小鸟飞 行路程最短,在图中画出该点的位置.
解:如图,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C′,连接DC′交AB于 点E,则点E即为所求.
同时使得对直线上任意一点C,满足BC=B′C,就可以
将问题转化为“两点分别在直线两侧的情况”.那么在直
线l上使得满足BC=B′C的点应该怎么找呢?
如图,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利用轴对称的性
《最短路径算法》课件
探索最短路径算法的奥秘,了解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以及选择最佳算法的 依据,展望最短路径算法的未来。
最短路径算法简介
最短路径问题的定义和最短路径算法的广泛应用。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1
贝尔曼-福德算法2 Nhomakorabea算法思想:通过利用松弛操作,逐步更新节 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算法步骤:进行N-1次松弛操作,其中N为节 点数,再进行一次检查负权边。
电路板布线
通过最短路径算法规划电路板 上元件的布线路径,减小电路 的延迟,提高性能。
应用最短路径算法的问题探讨
1 负权边问题
2 负环问题
遇到边权值为负数的情况,部分最短路径算法需 要特殊处理。
当图中存在负权环时,部分最短路径算法无法得 到准确的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算法总结
1 各种算法的优劣
不同最短路径算法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算法复杂度分析:时间复杂度为O(V*E),V 为节点数,E为边数。
迪杰斯特拉算法
算法思想:通过记录已知最短路径和待确认 节点,逐步更新最短路径。
算法步骤:从起点出发,不断更新最短路径, 直到所有节点都被确认为最短路径。
算法复杂度分析:时间复杂度为O(V^2),V 为节点数。
多源最短路径算法
1
弗洛伊德算法
算法思想:通过动态规划,逐步更新节点间 的最短路径。
算法步骤:利用矩阵记录节点间最短路径, 逐步更新矩阵,得到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算法复杂度分析:时间复杂度为O(V^3),V为 节点数。
最短路径算法的应用实例
地图导航
使用最短路径算法规划最佳行 驶路线,提供准确的导航指引。
网络路由
最短路径问题说课稿人教版
最短路径问题说课稿人教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七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最短路径问题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概念;(2)掌握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的求解过程;(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采用示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的求解过程;(3)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概念;(2)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的求解过程。
2. 教学难点:(1)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的求解过程的理解;(2)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最短路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最短路径问题的概念和应用背景;(2)介绍迪杰斯特拉算法的求解过程,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3)介绍弗洛伊德算法的求解过程,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讲解示例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一个城市的交通网络图,讲解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的求解过程。
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理解算法的求解思路和步骤。
4. 练习与巩固(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并进行解答;(2)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通过介绍最短路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系统、物流配送等,引导学生思考最短路径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五、板书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结合算法的求解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最短路径课件
思考:如何将B点变
换到L的另一边?
B
A
利用轴对称性质将B点关 于直线L的对称点B’找到 即可
C
L
B’
证明:在直线L上任选一点C ′,由线段公理 知 AB′最短,且AB′=AC+CB′。
∵ AC′+B′C ′ >AB′ ∴ AC′+B′C′>AC+CB′ ∴ CB=CB′BC′=B′C′ ∴ AC′+BC′>AC+BC
A
⑵A、B在河的两侧,直接连接 可以解决问题吗?
⑶将a、b直线可以合并为一条线 吗?
a
M
b
N B
证明:在直线b上任取一点G,过点G作GH垂直直 线a,垂足为H,连接HA,GA′,BG 根据平移的性质知AM=NA′ HA=GA′
∵ GA′+BG>BA′即GA′+BG>NA′+BN ∴ AH+BG>AM+BN ∵ GH=MN ∴ AH+BG+GH>AM+BN+MN
A
H
a
M A'
b
G
N
B
四、学了本节课你对最短路径的选择方法掌 握了吗?对生活中的数学有什么新的体会?
课堂作业:P93 15题。
⑵C点与A点是关于BD 对称吗?你现在可以解 B 决问题了吗?
A
D
F
E
C
2、如图所示,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 直线a、b代表岸边。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N, 桥造在何处可使从A到B的路程AMNB最短? (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与河垂 直)
思考:⑴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度不
变?哪些线段长度是变化的?
离散数学---最短路径问题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比较以上各点旳指标可知,b是最小指标点。但b不是目旳
点,所以挖去b,于是可得:
14
(2)令T2=T1-{b}={c,d,e,f,g,z},T2中各点旳指标为: DT2(c)=min(DT1(c), DT1(b)+W(b,c))=min(4,2+3)=4 (a c)
DT2(d)= min(DT1(d), DT1(b)+W(b,d))=min(3,∞)=3 (a d)
15
所以挖去d ,于是可得:
(3)令T3=T2-{d}={c,e,f,g,z},T3中各点旳指标为: DT3(c)=min(DT2(c), DT2(d)+W(c,d))=min(4,3+2)=4 (a DT3(e)=min(DT2(e), DT2(d)+W(d,e))=min(8,∞)=8 (a DT3(f)=min(DT2(f), DT2(d)+W(d,f))=min(∞,3+2)=5 (a
5
三、赋权图旳最短通路
基本思想:先求出a到某一点旳最短通路, 然后利用这个成果再去拟定a到另一点旳最短通路, 如此下去,直到找到a到z旳最短通路为止。
6
目旳集——设V是图旳点集,T是V旳子集,且T 具有目旳 z 但不具有a, 则称T为目旳集。
指标——在目旳集T中任取一点 t ,由 a 到 t 但不经过目旳集T中 其他点旳全部通路中各边权之和(简称为通路权和)旳 最小者称为点 t 有关T 旳指标,记为 DT(t)。
(a c e z 或a d f e z)
假如在每求一次目旳集各点旳指标时把各点经过旳途径统
计下来就可得到a到z旳最短通路.
因为z是最小指标点,所以 a 到 z 旳最短通路为 :
最短路径问题说课稿
C
山Q
河岸
P
A
大桥
B
五、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
将生活实例转化成 数学模型 通过轴对称解决最 短路径问题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教科书复习 题13第15题
六、教学评价
初中生在初学最值问题时是有一定难 度的,通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模式,让师生合作探究,学生小组 讨论及时分析结果,加强了学生推理能力 的培养,创建科学课堂、高效课堂。
八年级 上册
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法分析 五、教学设计 六、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学习了轴对称之后,进一步理解并 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通过实际 的生活问题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 学的线段最短问题,为以后学习更多的最 值问题打下基础。
追问1:你能将这个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吗?
B A
l
五、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追问1 你能将这个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吗?
将A,B 两地抽象为两个点,将河l 抽象为一条直 线.
·B
A·
l
五、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追问2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个问题的意思, 并把它抽象为数学问题吗?
(1)从A 地出发,到河边l 饮马,然后到B 地; (2)在河边饮马的地点有无穷多处,把这些地点与A,
A
·
C′ C
B
·
B′
五、教学设计
逻辑证明,检验发现
追问2 回顾前面的探究过程,我们是通过怎样的 过程、借助什么解决问题的?
A
·
最短路径问题说课稿
最短路径问题说课稿最短路径问题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最短路径问题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1、特点与地位:重点中的重点。
本课是教材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是图最常见的应用的之一,在运输、通讯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2、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现有抽象思维能力水平,已掌握基本概念等学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自身特点,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1)重点:如何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2)难点:求解最短路径算法的程序实现。
3、安排:最短路径问题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求从某个源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另一种是求每一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重点讲解第一种情况问题的解决。
安排一个课时讲授。
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虑实际应用需要,补充旅游景点线路选择的实例,实例中问题解决与算法分析相结合,逐步推动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掌握最短路径概念、能够求解最短路径。
2、能力目标:(1)通过将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抽象成求最短路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
(2)通过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讲究工作方法、与他人合作,提高效率。
三、教法分析课前充分准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以启发的方式展开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图这一章的难点,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反响控制好教学进度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四、学法指导1、课前上次课结课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其有针对性的预习。
2、课中指导学生讨论任务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知识点。
最短路径问题说课稿人教版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最短路径问题”这一课,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探讨了图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最短路径问题。
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的图的认知和表示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后续进行最短路算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图是日常生活、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很多问题中,例如,城市的街道图、拓扑排序、路径问题、网络的流量问题等,人们需要从一个或者多个点找到一个路线到达目的顶。
对于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最短路径问题的概念,掌握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应用这两种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理解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最短路径问题,让学生了解该问题的实际应用背景。
2. 迪杰斯特拉算法(20分钟)(1)原理讲解:通过图论知识,介绍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基本原理。
(2)代码演示:使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实现迪杰斯特拉算法,并展示代码。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尝试使用迪杰斯特拉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4)讨论与总结: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算法应用经验,教师总结并点评。
3. 弗洛伊德算法(15分钟)(1)原理讲解:介绍弗洛伊德算法的基本原理,与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区别和联系。
(2)代码演示:展示弗洛伊德算法的代码实现。
《最短路径问题》课件
参考文献
• 算法导论 •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 图解算法
《最短路径问题》PPT课 件
# 最短路径问题PPT课件
介绍最短路径问题的定义和概念,以及为什么最短路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 重要。 同时,探讨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性质。
最短路径的求解
1
暴力算法
枚举所有路径并找到最短路径,但随着
Dijkstra算法
2
节点增多,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
介绍算法的原理和步骤,通过不断更新
距离表找到最短路径。
3
Floyd算法
介绍算法的原理和步骤,通过动态规划 计算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问题的应用
铁路、公路、航空、航 海
路线规划在交通行业中的重 要性和应用。
互联网中的路由算法
讲解互联网通信中使用的最 短路径算法。
生命科学领域的基因测 序和蛋白质分析
如何利用最短路径问题的变种
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
探讨在图中找到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带负权边的最短路径问题
介绍具有负权边的图中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方法。
一般图的最短路径问题
分析在一般图中求解最短路径的挑战和方法。
更多变种问题的介绍
介绍其他类型的最短路径问题及其应用。
总结
总结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概念,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同时,展望最短路径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
最短路径问题 说课稿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13章第4节: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一.教材分析最短路径问题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本节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初步了解利用图形变换的方法,体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从本章节的内容来看,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之后,进一步的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三边关系”的应用。
它是13章轴对称知识的运用和拓展。
从初中数学的角度来看,也是中考数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中考最短路径综合问题解决的基础,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
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相关的简单知识,掌握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相关理论,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思维活跃,敢于尝试IS此之外,他们很少涉及到最值问题,在解决这方面的经验不足。
尤其是将在“同侧”转化到“异侧”的过程中。
为什么需要这样转化?一些学生存在理解和操作上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将最短路径问题转换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
以及如何证明此路径最短。
Ξ.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轴对称变换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学生能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完成严谨的推理过程,然后再以此为据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四,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学生看做一个能动的个体,让他们自己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选择用三种方法来展开教学1∙启发式教学。
通过搭建台阶,让学生先探究“异侧”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适时的点拨学生通过图形的变化把“同侧”难解决的问题转换为“异侧”容易解决的问题。
离散数学迪杰斯特拉算法最短路径教案
离散数学迪杰斯特拉算法最短路径教案在离散数学中,最短路径算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最短路径算法的目的是找到两个节点之间最短的路径。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迪杰斯特拉算法,它是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常用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都非常重要,希望通过本教案的介绍,学生可以对迪杰斯特拉算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一、迪杰斯特拉算法概述1.1算法原理迪杰斯特拉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带权有向图中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
该算法的基本原理是不断地更新起始节点到各个节点的最短路径,最终得到起始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1.2算法应用迪杰斯特拉算法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
例如,在路由器中,迪杰斯特拉算法被用于计算最短路径,以便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节点。
1.3算法优势相对于其他最短路径算法,如贝尔曼福德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因为它采用了贪心算法的思想,在每一步都选择当前最优的路径。
二、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基本步骤2.1初始化首先,我们需要对算法进行初始化。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数组来保存起始节点到其他各个节点的最短路径,同时需要创建一个集合来保存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节点。
2.2确定当前最短路径节点然后,我们需要确定当前最短路径的节点。
从起始节点开始,我们先将其加入到集合中,然后找到起始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并将这些路径保存在数组中。
2.3更新最短路径数组接着,我们需要更新最短路径数组。
对于每个未找到最短路径的节点,我们需要比较当前最短路径和通过已知最短路径节点到达该节点的路径,选择较小的那个作为当前最短路径。
2.4循环迭代最后,我们需要循环迭代上述步骤,直到集合中包含了所有的节点或者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都已经找到。
三、迪杰斯特拉算法的算法流程在了解了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基本步骤之后,我们可以将算法的整个流程总结如下:1.初始化:创建一个数组dist来保存起始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创建一个集合visited来保存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节点。
《最短路径问题》课件
A A1
符合条件的路径,并标明桥的位置.
ll12
l3 B1 l4 B
课堂小结
最
短
A∙
路 径
造桥选址问题
M
问
A′
a b
题
N
∙B
即AM+NB+MN的值最小.
M′ a M
b
N′
N
∙B
新知探究 跟踪训练
如图,从A地到B地要经过一条小河(河的两岸平行), 现要在河上建一座桥(桥垂直于河的两岸),应如何 选择桥的位置才能使从A地到B地的路程最短?
A
B
解:(1)如图,过点A作AC垂直于河岸,且使得AC的 长等于河宽; (2)连接BC,与河岸GH相交于点N,且过点N作 MN⊥EF于点M,则MN即为所建桥的位置. A
点N,点A移动到点A′,则AA′=MN,AM+NB=A′N+NB.此
时问题转化为,当点N在直线b的什么位置时,A′N+ NB的值最小.A∙ M
a
A′
b
N
∙B
如图,连接A′,B,线段A′B最短.因此,线段A′B与直线 b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N的位置,即在此处造桥MN,所 得路径AMNB是最短的.
A∙ M
《最短路径问题》
知识回顾
1.两点一线型.
如图,点A,B分别是直线l异侧的两个点,在直线l上找
一点C,使得AC+BC的值最小,此时点C就是线段AB与
直线l的交点.
A
C
l
B
1.两点一线型.
如图,点A,B是直线l同侧的两
B
点,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得
A
AC+BC的值最小,这时先作点B
离散数学PPT课件 4最短路径与关键路径(ppt文档)
第二步.若 i=n-1 则停. 否则转第三步
第三步. 对每个u’∈Si’ 计算 d(u0,u’)=muii ∈n{Sdi (u0,u’), d(u0,ui)+c(ui,u’)}
计算 mu’i∈nS{di’ (u0,u’)}
并用ui+1记下达到该最小值的那个结点u’ 置Si+1 =Si∪{ui+1} i=i+1 转第二步.
d(u0,v5)=min{d(u0,v5),d(u0,u0)+c(u0,v5)}=min{∞,0+∞}=∞
d(u0,v6)=min{d(u0,v6),d(u0,u0)+c(u0,v6)}=min{∞,0+∞}=∞
min{3,∞,5, ∞,∞}=3
ui+1 =u1=v2 ,
实际已求出d(u0,v2)=3, 路是u0v2
i=2 S2={v1, v2 ,v4} S2’={v3,v5,v6} u2=v4 d(u0,u2)=4
3 v2 6
v1
1 5
3
v4 1
v3 3
3 6 v6 v5
d(u0,v3)=min{d(u0,v3), d(u0,u2)+c(u2,v3)}=min{9 ,4+3}=7
d(u0,v5)=min{d(u0,v5), d(u0,u2)+c(u2,v5)}=min{∞,4+1}=5
d(u0,v5)=min{d(1,v5)}=min{∞,3+∞}=∞
d(u0,v6)=min{d(u0,v6),d(u0,u1)+c(u1,v6)}=min{∞,3+∞}=∞
min{9,4,∞,∞}=4
ui+1 =u2=v4 ,
离散数学最短路径和关键路径PPT学习教案
PERT图:满足下述条件的n阶有向带权图D=<V,E,w>, (1) D是简单图, (2) D中无回路, (3) 有一个入度为0的顶点, 称作始点; 有一个出度为0
的顶点, 称作终点. 通常边的权表示时间, 始点记作v1, 终点记作vn
TE(v1)=0 TE(v2)=max{0+1}=1 TE(v3)=max{0+2,1+0}=2 TE(v4)=max{0+3,2+2}=4 TE(v5)=max{1+3,4+4}=8 TE(v6)=max{2+4,8+1}=9 TE(v7)=max{1+4,2+4}=6 TE(v8)=max{9+1,6+6}=12
TL(vn)=TE(vn)
TL(vi)=min{TL(vj)-wij|vj +(vi)}, i=n-1,n-2,,1
第5页/共10页
6
关键路径(续)
vi的缓冲时间TS(vi)=TL(vi)-TE(vi), i=1,2,,n vi在关键路径上TS(vi)=0
第6页/共10页
7
例2 求PERT图中各顶点的最早完成时间, 最晚完成 时间, 缓冲时间及关键路径. 解 最早完成时间
第7页/共10页
8
例2(续) 最晚完成时间
TL(v8)=12 TL(v7)=min{12-6}=6 TL(v6)=min{12-1}=11 TL(v5)=min{11-1}=10 TL(v4)=min{10-4}=6 TL(v3)=min{6-2,11-4,6-4}=2 TL(v2)=min{2-0,10-3,6-4}=2 TL(v1)=min{2-1,2-2,6-3}=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微课说课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中发现规律,逐步深入理解新知识。
2.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最短路径问题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2.欧几里得算法和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为:
1.求解最短路径的算法过程,特别是迪杰斯特拉算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线段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勾股定理等前置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最短路径问题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2.欧几里得算法和迪杰斯特拉算法的过程较为复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
(三)互动方式
为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我计划设计以下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观点。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最短路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集——设V是图的点集,T是V的子集,且T 含有目标 z 但不含有a, 则称T为目标集。
指标——在目标集T中任取一点 t ,由 a 到 t 但不通过目标集T中 其他点的所有通路中各边权之和(简称为通路权和)的 最小者称为点 t 关于T 的指标,记为 DT(t)。
若取T={e,f,g,z},点e关于T的指标DT(e)就是由a到e 但不通过T中其
直到目的地z为某个目标集的最小指标点为止。由此可见,求最短通路问题的关是:如何求目标集中各点的指标。
9
以上用穷举法求目标集中各点的指标,思路简单, 但方法不可取,特别是图中的点较多时。 下面介绍用递推的方法来求目标集中各点的指标。
10
如果已经求得目标集T={t1, t2, …, tn}中各点的指标,设t1为T中指标最 小的点,那么能推出T1=T-{t1}中各点的指标. 只须注意到 t1已不属于目标集T1,对于T1中与t1邻接的点 t ,当寻求这点 t 的指标时, 将a到t1的最短通路再加上边t1t所组成的通路,也是一条由a到t 但不通过T1中其他点的所有通路.所以t关于T1的指标
DT1(t) =min(DT(t), DT(t1)+W(t1,t)) 其中W(t1,t)是边t1,t上的权.
对于T1中与t1不邻接的点 t2 , 那么它的指标没有发生变化, 即 DT1(t2) = DT (t2)
当t1 和t2不邻接时,令W(t1,t2)=∞,则t2关于T1的指标也写作 DT1(t2) =min(DT(t2), DT(t1)+W(t1,t2))
离散数学 最短路径问题
一、问题的提法及应用背景
(1)问题的提法——寻求网络中两点间的最 短路就是寻求连接这两个点的边的总权数为 最小的通路。
(2)应用背景——管道铺设、交通网络、线 路安排、厂区布局、设备更新等。
2
二、赋权图的定义
在图的点或边上表明某种信息的数称为权。 含有权的图称为赋权图。 如图
3
如果图中各点表示各个城市,边表示城市间的公 路,这就是一个公路交通网络图, 如果从a点出发,目的地是z,那么如何寻求一条自点 a到z的通路,使通路上各边的权之和最小, 这就是赋权图的最短通路问题。
4
三、赋权图的最短通路
基本思想:先求出a到某一点的最短通路, 然后利用这个结果再去确定a到另一点的最短通路, 如此下去,直到找到a到z的最短通路为止。
当得到目标集T中最小指标点t1后,如果 t1是目的地z,则问题得解。 如果t1不是目的地z,则把t1从T中挖去,得到新的目标集T1,
即
T1=T-{t1}
对于T1,又求出其各点的指标,并确定最小指标点,如果这个最小
指标点就是目的地z,则问题得解。如果不是目的地z,则把在T1中
又挖去这个最小指标点,得到新的目标集T2,不断重复上述过程,
比较T中四个点的指标可知:点f 的指标最小,因此可得:
a 到f 的最短通路权和为DT(f) = 6。
8
一般地,设T={t1, t2, …, tn},其中t1为T中指标最小的点, 即 DT(t1) =min(DT(t1) , DT(t2),…DT(tn)) 则a到t1的最短通路的权和就是DT(t1) 。
他点(即f,g,z)的所有通路中权和最小者。
6
如图
用穷举法可得:a到e 但不通过T中其他点(即f,g,z)
的通路有:
a
b
e
权和为10
a
b
c
e
权和为9
a
c
e
权和为10
a
c
b
e
权和为15
a
d
c
b e 权和为18
a
d
c
e
权和为13
7
由此可见:e关于T的指标DT(e) = 9
对于目标集T={e,f,g,z},已用穷举法得到e关于T的指标 DT(e) = 9 ,同样用穷举法可得f 关于T的指标DT(f) = 6, g关于T的指标DT(g) = 8,对于点z ,由于不存在 a到z但不通过T中其它点的通路,约定DT(z) 。
DT2(e)= min(DT1(e), DT1(b)+W(b,e))=min(∞,2+6)=8(a b e)
DT2(f)= min(DT1(f), DT1(b)+W(b,f))=min(∞, ∞)=∞
DT2(g)= min(DT1(g), DT1(b)+W(b,g))=min(∞, ∞)=∞ DT2(z)= min(DT1(z), DT1(b)+W(b,z))=min(∞, ∞)=∞ 比较以上各点的指标可知,d 是最小指标点。但 d 不是目标点,
12
例1 用狄克斯特洛算法求下列图中a 到z的最短通路。
解 (1)首先取目标集T1={b,c,d,e,f,g,z}, T1中各点的指标为: DT1(b) =2, (a b) DT1(c) =4, (a c) DT1(d) =3, (a d)
DT1(e) = DT1(f) = DT1(g) = DT1(z)=∞
比较以上各点的指标可知,b是最小指标点。但b不是目标
点,所以挖去b,于是可得:
13
(2)令T2=T1-{b}={c,d,e,f,g,z},T2中各点的指标为: DT2(c)=min(DT1(c), DT1(b)+W(b,c))=min(4,2+3)=4 (a c)
DT2(d)= min(DT1(d), DT1(b)+W(b,d))=min(3,∞)=3 (a d)
14
所以挖去d ,于是可得:
11
例如:如图
设T={e,f,g,z},已用穷举法求得DT(e) = 9 ,DT(f) = 6, DT(g) = 8,DT(g) = ∞ , 其中f 是最小指标点,于是可得到 T1=T-{f}={e,g,z} 的各点指标: DT1(e) =min(DT(e), DT(f)+W(f,e)) =min(9, 6+2)=8 DT1(g) =min(DT(g), DT(f)+W(f,g)) =min(8, 6+6)=8 DT1(z) =min(DT(z), DT(f)+W(f,z)) =min(∞, 6+4)=10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具有n个点的目标集Tn的各点指标求得时,就能推出 n-1个点的目标集Tn-1=Tn-{t1}(t1是T的最小指标)的各点的指标.而初始情 况的目标集T1=V-{a}的各点指标容易求得,因此求点的指标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