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茶树遗传育种进展
茶树营养遗传育种学发展前景
活 化 和 吸收养 分 方 面都 有 显 著 的差 异 ,这些 差 异 反
映 r植 物 不 同 个 体 之 间 的 基 因 潜 力 , 并 能 在 根 际 动 态 变 化 和生理 生 化特 征 上表 现 出来 。
源 危 机 , 日对 于 降低 土壤 与水 体 中的 污染 , 持 生 而 | 维 态 平衡 , 立持 续 发 展 的农 、 生 态 系统 , 现农 作 物 建 I 实
某 种 养 分 的 数 量 占 整 株 中该 养 分 吸 收 总 晕 的 比 例 :
植物 养 分效 率 基 因 型 的差 异体 现 在 不 同基 因型
植 物 一 系 列 形 态 学 特 征 和 生 理 学 特 征 方 面 饶 立 华 (9 3 认 为 , 达 到 高 养 分 效 率 , 物 本 身 在 形 态 学 19 ) 要 植 和 生 理 学 上 必 须 具 备 以 下 的 某 一 种 或 多 种 特 征 : ①
一
、
植 物 营 养 遗 传 育 种 学研 究 的 问题
沃 的 土 壤 中 而 且 在 缺 肥 的 土 壤 环 境 下 亦 能 获 得 高 产 , 养 分 效 率 实 质 上 是 指 植 物 转 化 其 所 吸 收 的 养 分 并 使 之 增 加 产 量 的 能 力 , 括 养 分 的 吸 收 、 化 以 及 包 同
植物 营 养遗 传 育 种学 所 研究 的 问题 ,严 小 龙 等
(9 7 19 )认 为 包 括 二 个 方 面 :① 确 定 植 物 营 养 性 状 特 异性 指标
一
运 输 分 配到 收获 器官 中去 的能 力 ( 小龙 19 , 立 严 9 2饶 华 19 ) aei 等 ( 9 3 曾 以产 量 为 目标 , 某 一 9 3 。F gr a 19 ) 将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茶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其育种和栽培技术对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茶农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茶树育种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常用的茶树改良方法。
通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一般而言,优质茶叶需要具有耐寒、耐旱、抗病虫害和丰产等特点。
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的、抗病虫害的茶树进行杂交是十分关键的。
同时,杂交育种还可以提高茶树的抗逆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
2.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指通过特殊处理或辐射诱变等方式,引发茶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一些新的性状。
这些突变性状有时可以给茶树品种的改良和创新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突变育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突变后的性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性状的出现,所以在进行突变育种时需要慎重选择和评估。
3.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技术为茶树种质资源利用和改良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可以获得一些具有特殊性状或功能的茶树品种。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抗虫基因导入到部分品种中,从而增强茶树的抗虫能力。
然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还面临一系列伦理和风险评估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和谨慎的研究。
二、茶树栽培技术1. 土壤要求茶树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在4.5-6.5之间最为适宜。
土壤应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同时要有一定的肥力。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和排水情况,以便合理调整土壤条件。
2. 茶树的繁殖茶树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
种子繁殖是最常见的方法,但茶树的种子萌发率较低,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
扦插繁殖和嫁接可以保留良好的品种特性,并且繁殖后的茶树生长较快,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3. 茶树的管理茶树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对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包括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
2011年茶树遗传育种进展
Absr c Re e r h a v n e n g n tc n r e i f ta i 01 we e r ve d. Us f J ta ta t s a c d a c s i e e is a d b e dng o e n 2 1 r e iwe eu e g r ls r ta f r d n o r d t iy h o h l s a s ca in f g r a ms ol ci n n emp a ms we e r nso me it p o uci t tr ug co e so ito o e mpls c l to a d v e a p iai n.S u i s n p lc t o t d e o DNA ma k r a d e e ln n we e o s o s n h b sc e e r h ied. r e s n g n c o i g r h t p t i t e a i r s a c f l
用资源及 时转 化为生产 力 ; 分子标记开发和基因克隆是茶树 遗传育 种基础 研究 的热点领域 ; 学成分 和形态特 征 化
鉴定仍然 是茶树 品种品质 和适制性研究 主要手段 ; 良种与 良法结合 , 促进提质增 效 ; 茶树 品种 的生态 适应性 以及 茶
树 品 种 繁 育 技 术综 合应 用倍 受关 注 ; 品 种 选 育 取 得 了新 进 展 。 新
1 加 速 育 种 资 源转 化 为 生产 力
为 了使一些重要遗传资源在产业发展中迅速发
挥 作用 , 采取 了资源收集 、 定与 转化利 用 同时进行 鉴
的措施 。
龙茶 8. 6 8分 , 茶 9 . 红 44分 ; 浸 出 物 含 量 分 别 为 水
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家族的进化及密码子偏好性比较
第46卷 第2期2022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Vol.46,No.2Mar.,2022DOI:10.12302/j.issn.1000-2006.202108049 收稿日期Received:2021 08 29 修回日期Accepted:2021 11 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2624);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LTOF20200129);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20040)。
第一作者:王占军(wangzhanjunhxj@163.com),副教授,负责试验设计与论文撰写;吴子琦(1293014657@qq.com),负责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通信作者:张照亮(zhlzhang@ahau.edu.cn),教授。
引文格式:王占军,吴子琦,王朝霞,等.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家族的进化及密码子偏好性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6(2):71-80.WANGZJ,WUZQ,WANGZX,etal.AcomparativestudyoftheevolutionandcodonusagebiasinWOXgenefamilyofthreeCamelliasinensiscultivars[J].Journal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2022,46(2):71-80.DOI:10.12302/j.issn.1000-2006.202108049.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家族的进化及密码子偏好性比较王占军1,2△,吴子琦1△,王朝霞1,欧祖兰1,李 杰1,蔡倩文1,徐忠东1,张照亮2(1.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6)摘要:【目的】WOX基因家族在模式植物组织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分子调控角色。
福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DOI :10.20045/ki.issn.2096-0220.2023.06.001引文格式:俞滢,梁子钧,张磊,等. 福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 茶叶学报,2023,64(6):1−12. 优秀学者论坛 俞滢,女,1990年生,茶学博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任《茶叶学报》青年编委。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各1项。
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Scientia Horticulture 》《Molecules 》《园艺学报》《分子植物育种》《茶叶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
福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俞 滢1,梁子钧1,2,张 磊1,赵翊暄1,2,陈 强1,2,杨如兴1*(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3;2.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摘 要: 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特异资源种类繁多,这些茶树特异资源为研究茶树遗传多样性和茶树生物化学特性发挥重要的作用。
茶树特异资源研究有利于拓展茶树资源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实现更高的市场价值。
本文综述了福建地区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咖啡碱、低咖啡碱、高苦茶碱、高EGCG 、高EGCG3"Me 、叶色变异、高香型等茶树资源的研究进展,对今后茶树特异品种资源应用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茶树遗传育种的研究重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特异;育种;进展中图分类号: TS272;S57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2096−0220(2023)06−0001−12Research Progress on Specialty Tea Germplasms of FujianYU Ying 1, LIANG Zi-jun 1,2, ZHANG Lei 1, ZHAO Yi-xuan 1,2, CHEN Qiang 1,2, YANG Ru-xing 1*(1. Tea Research Institute ,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jian Branch of National Tea Tree ImprovementCenter , Fuzhou , Fujian 350013, China ;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 Fujian Agriculture andForestry University , Fuzhou , Fujian 350002, China )收稿日期: 2023−12−01初稿;2023−12−15修改稿基金项目: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1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J05065);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23R1089);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自由探索科技创新项目(ZYTS2023007)。
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及遗传差异
茶叶科学 2023,43(6):769~783Journal of Tea Science 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及遗传差异杨军1,张力岚1,张雯婧2,陈林海3,郑国华4,李毅晶5,王让剑1*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0;2. 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福州 350003;3. 福安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福建福安 355000;4. 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福安 355000;5. 邵武农业农村局,福建邵武 354000 摘要:利用38对SSR荧光引物对208个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态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方差进行分析,并调查其叶片性状。
结果表明,208个福建茶树资源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74,Shannon’s信息指数为1.444;叶面积与叶片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27.442 cm2和2.516;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遗传变异。
经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群体,群体a、b、f、h内材料来源单一,群体c、d、e、g内材料来源复杂,不同地点间茶树群体遗传背景相似。
群体a、群体b、群体e内共有40个福建茶树品种,群体a内主要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b内主要为适制乌龙茶品种,群体e内代表性品种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a、群体b、群体e的群体属性与适制茶类存在一定相关性;群体c内包含南靖县、云霄县与平和县资源,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群体属性与地理来源相关。
群体g与群体e群体间基因流为6.321,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群体相似系数聚类显示群体d与群体b亲缘关系较近。
群体h与其他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叶面积、叶齿数性状特征差异显著(P<0.05),群体f与其他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远,叶齿数、叶脉对数性状特征差异显著(P<0.05),说明群体h和群体f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进一步鉴定。
本研究结果为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茶树WRKY19_基因的克隆及其抗寒功能研究
茶叶学报 2024,65 (1):20−27Acta Tea SinicaDOI:10.20045/ki.issn.2096-0220.2024.01.003引文格式:郭珺珺,伊亮辉,肖清,等. 茶树WRKY19基因的克隆及其抗寒功能研究[J]. 茶叶学报,2024,65(1):20−27.茶树WRKY19基因的克隆及其抗寒功能研究郭珺珺†,伊亮辉†,肖 清,夏恩华,童 伟*(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6)摘 要:【目的】茶树作为一种喜温畏寒植物,低温严重制约茶产业的发展。
茶树WRKY19基因的克隆及抗寒功能研究为其抗逆工程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方法】基于前期对茶树WRKY基因家族的鉴定,本研究筛选并克隆得到一个受低温诱导显著上调表达的WRKY转录因子,将其命名为CsWRKY19。
对CsWRKY19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并结合基因表达抑制试验初步研究其在茶树抗寒中的功能。
【结果】CsWRKY19基因 CDS全长为1 680 bp,编码559个氨基酸;包含2个典型的WRKYGQK保守基序;定量PCR分析表明CsWRKY19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根和幼嫩芽叶中高表达并受冷驯化诱导显著上调表达;经反义寡核苷酸抑制CsWRKY19表达后,茶树叶片在低温下的损伤程度显著加剧、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初步证明CsWRKY19在茶树应答低温胁迫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本研究鉴定了一个茶树转录因子CsWRKY19,并初步验证了其在茶树应对低温胁迫中的潜在功能。
关键词:茶树;CsWRKY19;低温胁迫;表达分析;功能研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220(2024)01−0020−08Identification of CsWRKY19 Involving Cold Tolerance of Tea PlantsGUO Jun-jun† , YI Liang-hui† , XIAO Qing , XIA En-hua , TONG We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ea Plant Biology and Utilizatio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CsWRKY19 in Camellia sinensis was cloned to study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daptation and survival of the normally cold sensitive plant exposed to low temperatures. 【Method】Based upon previously identified WRKY family in tea plants, CsWRKY19showing significant upregulation by low temperatures was screened and cloned.Sequence and expressions of the gene in different tissues under cold stress were determined. By suppressing the expression, the ability of a tea plant to tolerate low temperatures was examined for verification. 【Result】CsWRKY19 had a full CDS of 1,680 bp encoding 559 amino acids and containing 2 typical WRKYGQK conserved motifs. The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gene wa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buds, young leaves, and roots of a plant. Exposing the plant to low temperature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the gene expression, and if the expression was suppressed at the same time, worse damage on the leaves resulted. Meanwhile, as the surrounding temperature was lowered, the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rose significantly and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declined in the plant. 【Conclusion】The transcription收稿日期:2024−01−03初稿;2024−02−20修改稿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2210364672);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2022AH050867)。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素有“中国茶都”之称。
近年来,为了提高茶树的产量和质量,宜宾市茶叶良种选育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宜宾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
据统计,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共有100多个品种,涵盖了大叶种、小叶种和三大类茶树,适应了高海拔、低海拔、山地、平原等不同环境的种植。
宜宾市最具特色的茶树品种之一为巴蜀大叶种。
巴蜀大叶种叶片肥厚,叶色油绿,香气浓郁,口感醇厚,是宜宾市优质茶叶的主要品种之一。
宜宾市还拥有杂交茶、尖茶、毛尖等优质茶种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二、良种选育研究进展为了提高宜宾市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宜宾市茶叶良种选育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品种改良和育种技术的应用,已经选育出了一批高产、抗病、优质的茶树新品种,为宜宾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 品种改良在品种改良方面,宜宾市茶叶育种专家积极开展茶树育种工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传统品种进行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育。
据介绍,他们选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比如香甜度更高、香气更浓郁、品质更优的茶树品种。
2. 抗病研究3. 老品种保护除了培育新品种,宜宾市茶叶产业还注重对传统老品种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对传统品种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宜宾市茶叶产业保持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虽然宜宾市茶树良种选育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品种改良工作尚未形成长期连续的选育体系,研究成果在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茶树抗性品种的研发力度不够,病虫害仍然是制约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宜宾市茶叶产业在老品种保护和传承方面还需加强,避免传统品种的丢失和质量下降。
茶树品质性状及优良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
茶树品质性状及优良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茶叶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而茶树是茶叶产生的源头。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茶树的遗传改良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茶树品质性状的遗传及优良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
一、茶树品质性状的遗传1.茶树品种的形态特征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树高约10米。
不同品种的茶树形态差异很大,比如叶子的大小和形状、树干和枝条的强度等。
这些形态特征对茶树的适应性、生长速度以及茶叶品质都有影响,而这些特征的遗传基础主要是掌控茶树的染色体。
2.茶树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茶树是同源多倍体,不同品种的茶树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差异很大。
因此,茶树品种之间的杂交并不容易成功,而且其杂交后代的表现也很难预测。
但是,通过分析茶树基因组序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茶树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为育种提供更多的信息。
3.茶叶药理成分的遗传控制茶叶中含有许多药理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对茶的品味和功效都有重要影响。
茶叶药理成分的遗传控制是通过基因调控来实现的。
许多研究表明,茶树不同品种药理成分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一些品种的含量更高,因此更受欢迎。
二、优良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1.传统育种方法传统的育种方法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筛选出表现优良的杂交后代。
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且耗时较长,很难直接得到理想的品种。
因此,学者们将注意力转向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
2.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实现对基因组的高度定向和精准编辑,这为茶树基因组的优化和改良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茶树基因组进行了编辑,实现了茶叶中皂苷酯代谢途径的调控,进一步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抗病能力。
3.基因组学的应用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中基因和DNA序列的一门学科。
茶树基因组的测序揭示了茶树天然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发现茶树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及茶树基因组的功能基因,进一步推动了茶树的遗传改良。
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定位
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定位一、本文概述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种植和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茶树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重要性状QTL(数量性状座位)定位成为了茶树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茶树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实现对茶树重要经济性状的精准QTL定位,为茶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我们将对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遗传材料的选择、基因型鉴定、图谱构建算法的选择等关键步骤。
随后,我们将对构建完成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得到高质量的遗传图谱后,我们将进行重要性状QTL的定位研究。
我们将选择茶树的关键经济性状,如产量、品质、抗逆性等作为研究目标,利用遗传图谱和表型数据,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精准定位控制这些性状的QTL。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茶树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为茶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也将为其他作物的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个茶树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高产量、优质口感、抗病性强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茶树。
所有的样本都是在茶树生长的关键阶段,如春芽期和夏茶期,经过严格的田间管理后采集的。
采集的样本经过清洗、干燥、研磨后,保存于-80℃的超低温冰箱中,以备后续的DNA提取和遗传分析。
使用改良的CTAB法从茶树叶片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
提取的DNA经过质量检测后,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测序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和预处理后,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获得茶树的基因组序列。
利用茶树基因组序列,结合高通量测序获得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高质量的SNP标记。
然后,利用这些SNP标记,结合已知的遗传连锁图谱信息,构建茶树的高密度遗传图谱。
詹梓金教授情系大红袍
詹梓金教授情系大红袍戈佩贞1,刘宝顺2,高峰31.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355000;2.福建省武夷山市茶业局,354300;3.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350003摘要:当代福建著名茶人詹梓金教授长期从事茶树遗传育种的教学与科研,师德高尚,成果颇丰。
他十分关心武夷岩茶的发展,为大红袍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作出突出贡献,使大红袍这一自然与历史馈赠的珍品获得了新生。
抚今追昔,不甚感慨,谨以此文向詹梓金等老一辈茶叶工作者致敬。
关键词:詹梓金;武夷岩茶;大红袍作者简介:戈佩贞,女,高级讲师,长期从事茶树栽培、茶树品种和生态茶园建设等方面研究,E-mail :390500400@ 。
詹梓金教授是当代福建省著名的茶树遗传育种专家、原福建农林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他长期从事茶树遗传育种学的教学与科研,师德高尚,致力科研,成果颇丰,为大红袍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作出突出贡献。
一、一生从事茶叶教育事业詹梓金(1937—2016),福安人,1961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文革”期间下放,1975年调回福建农学院茶学专业任教,1986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起开始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他先后担任福建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遗传育种教研室主任、茶学学科带头人,为福建农林大学茶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詹梓金教授热心茶叶社会公益事业,曾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福建省茶叶学会常务副会长、日本中国茶协会顾问、天福茶学院筹建顾问和校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宁德农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以及武夷山市、建瓯市、永春县、南靖县等有关茶叶科技与研究团体的顾问等。
詹梓金教授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考察访问和巡回演讲等学术交流,就“情系乌龙茶”“我国乌龙茶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乌龙茶的种类特征与其品质评价”等内容,在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进行主题演讲,为弘扬和普及中华茶文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致力于茶叶科技研究与推广詹梓金教授是当代福建著名的茶树遗传育种专家,长期从事茶树遗传育种学的科研工作。
茶树育种主要方法
茶树育种主要方法
茶树育种主要方法包括人工杂交、选择育种和分子育种等。
1. 人工杂交:通过人工将两个不同基因型的茶树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使其亲和结合,产生新的杂交种。
通过人工杂交可以将不同品种间的优良性状进行遗传融合,获得更好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
2. 选择育种:根据茶树的农艺性状、抗病性和品质特征,通过对大量植株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选取表现出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人工选择繁殖。
经过多代选择,逐步固定和提高所期望的优良性状。
3. 分子育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手段,通过分析茶树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基因和遗传标记等,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工程和转基因育种等研究。
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茶树的遗传特征和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辅助育种工作,提高育种效率和精确度。
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可以加速茶树良种的选育,并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良的品种。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丁帅涛;任华江;辛轶;江昌俊;纪晓明;胡歆【摘要】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遗传研究及生产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分类、生化成分、DNA分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进行了展望,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陕西茶树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茶叶通讯》【年(卷),期】2017(044)004【总页数】5页(P3-7)【关键词】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展望【作者】丁帅涛;任华江;辛轶;江昌俊;纪晓明;胡歆【作者单位】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3;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3;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陕西咸阳 712044;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3;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3;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陕西咸阳 712044;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3;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茶树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种(Camellia sinensis),起源于中国的云南、四川等地,中国是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及利用茶叶的国家[1]。
茶叶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及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载体是茶树种质资源,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促进茶叶科技创新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3]。
陕西茶区隶属江北茶区,北屏秦岭、南倚巴山,栽种茶树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优势地缘区域及生态环境等特征,是我国最北部茶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茶区丰产、优质、高抗茶树种质资源天然基因库,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
1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1.1 分类鉴定以陕西地方茶树品种为主的茶树种质资源调查,发现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同时具有众多优良特性的单株,调查结果代表了当时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的现状[4-5]。
茶树抗寒育种及转基因研究进展
茶树抗寒育种及转基因研究进展作者:孙海伟曹德航尚涛等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06期作者简介:孙海伟(1973-),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果树遗传育种研究。
摘要: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原产我国的叶用木本植物,山东自“南茶北引”取得成功以来,冬季低温胁迫导致的冻害常造成经济损失。
所以,抗寒育种研究一直是茶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阐述了茶树抗寒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抗寒性研究、选育的抗寒品种、抗寒基因的分离和鉴定及转基因研究现状。
关键词:茶树;抗寒育种;抗寒基因;转基因中图分类号:S571.10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6-0119-05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山茶属,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种喜温暖气候条件的叶用植物。
随着人们对茶叶保健功能的认识,茶叶需求量逐年增加,茶树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方拓展。
山东省是我国的次适宜高纬度茶区,由于冬季气温低、持续时间长,茶树极易受到冻害影响,给茶叶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自20世纪50年代末尝试引种茶树以来,山东茶树引种栽培面积已经达到167×104 hm2[1],几乎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低温冻害,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抗寒育种成为茶树育种研究的热点。
1 茶树抗寒性的研究茶树的抗寒性是在茶树长期适应低温胁迫的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种形态和生理特征。
茶树等温带地区的常绿阔叶树种在抗寒机理上与草本植物和落叶木本植物有所不同:与草本植物相比,其冷驯化能力大得多,冷驯化机制更为复杂;与落叶木本植物相比,尽管具有季节性生长调节的特性,但其越冬叶却没有落叶木本植物叶那种遇冷引发的衰老、脱落过程,也不存在类似芽的内生性休眠过渡。
研究者们先后从叶片的形态及解剖结构变化、束缚水含量、细胞液浓度、保护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酶类)、低温膜损伤、茶树冰核活性细菌等多方面探索了茶树的抗寒机理[2~11],也找到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提高茶树抗寒能力,但是几乎所有措施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1]。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茶树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遗传上高度杂合 , 种子繁育后代存在大量变异 , 给遗 传后代的鉴定带来 了许多困难。遗传标记是识别基
因型 差 异的有 效 方 法 , 过 对 杂 交 后代 的分 子标 记 通 分 析 , 以 了解 这 些 标 记 以及 它 们 紧 密连 锁 的相 关 可
维普资讯
IS S R分 子标 记及 其在 茶 树 遗 传 育 种 上 的应 用研 究进 展
唐 玉海 崔香 菊 郭春芳2
(、 1 潍坊 科技 学 院 , 山东 寿 光 2 20 ;、 6702 福建教 育 学院 , 福建 福州 302 ) 505
作者简介 : 唐玉海 (92 - , 山 东昌 乐人 , 18 ') 男, 潍坊科技 学院化 学工程 系助教 , 士。 硕
16 1
维普资讯
唐 玉海 崔香菊
郭春芳:
ssR 分 子标记及其在茶树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异 , 分辨力更强, 另
究, 4 从 0条 引物 中筛选 出 1 引 物 , 扩 增 出 13 5条 共 4 个位 点 , 中 多 态性 位 点 为 l1个 , 9 . % 。3 其 3 占 16 9 个茶 树种 质 资 源 c S变 化 范 围 0 2 0 9 , . 1~ .5 。据 此 认为, S I R作 为 一种 信 息 量 高 、 演 性 好 的分 子 标 S 重
围扫描 , 可能包括非编码区的位点 , 而非编码位点具 变异较快 , 因此能够提供更多的 睐。 目前该标记 已广泛用于茶树品种鉴定 、 遗传作 有较低的环境胁迫 ,
技术要求不高, 成本也低 , 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
收稿 日期 : 0 2 7一l 2 0 2— 5
基金项 目: 福建省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0 10 5 和福 建省教 育厅科技计 划项 目(A 5 3 ) B502 ) J 0 3 3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对于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茶树育种的基本原理、栽培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茶树育种的基本原理茶树育种是通过选育和培育具有良好品质和抗逆性的新品种,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茶树育种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遗传变异是指茶树种群中存在着不同的遗传性状和基因型,在传代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重组,导致茶树的遗传多样性。
选择是指根据特定的遗传特征,进行选育和筛选适应环境的茶树品种。
通过遗传变异和选择的结合,可以培育出更适应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栽培的茶树品种。
二、茶树育种的栽培技术1. 父本选择在茶树育种中,父本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常选择与母本有较强亲和力的品种或株系作为父本,以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遗传特征。
2. 杂交杂交是茶树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人工授粉,将不同品种或株系的花粉传递到目标品种的花粉管,实现茶树的杂交。
经过杂交,可以获得具有更好抗病性、耐旱性和产量高的杂交后代。
3. 繁殖茶树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是指通过茶树种子进行繁殖,容易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品质和产量波动较大。
而无性繁殖则可以保持母本品种的遗传特征,方法包括扦插、嫁接和组培等。
4. 选育与筛选通过茶树的选育和筛选,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品质和抗逆性的茶树品种。
选育过程中,根据目标品质进行筛选,并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评估茶树的性状和遗传特征。
三、茶树育种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树育种正朝着更高效、精准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茶树育种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通过编辑茶树的基因,可以快速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茶树品种。
这个技术可以用于提高茶树的抗病性、耐旱性和品质,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2. 精准栽培技术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准栽培技术在茶树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监测土壤、气候和茶树生长情况等因素,精确调控茶树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王春梅2陈叙生1曾旭1叶玉龙1刘跃云1(1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2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摘要:本文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及保存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种标记手段方面,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归纳概述,旨在为茶树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标记1前言1.1背景现状我国种茶历史悠久,茶区分布辽阔,地跨暖温带、亚热带、边缘热带。
西自东经94O的西藏自治区米林,东至东经122O的台湾省东岸,南起北纬18O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O的山东荣城。
经过人工培育以及复杂的自然条件的影响,现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树种质资源。
世界山茶科植物约有23属380多种,我国就有15属260多种。
据俞德浚研究报道,早在1951年茶属全世界已发现约100--15种,我国西南地区就有60多种。
丰富的茶树资源有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且有性状独特、多种多样的野生茶树,种类琳琅满目。
Harbime J.B指出,大茶树是一个巨大基因库,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分类等,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各类型茶树的系统比较研究,王平盛、虞富莲等发现在形态特征、遗传基础等方面茶树由野生型到栽培型都发生了连续的、渐进的变化,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我国茶树圃现已保存茶树种质的类型包括野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遗传材料和其他各类的茶树资源。
野生资源是非人工栽培的茶树,不包括荒芜的栽培茶树。
地方品种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产上长期栽培的农家品种,包括有性系和无性系两类。
选育品种是采用单株选择、人工杂交或诱变等育种法选育,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机构或鉴定。
品系是采用单株选择、人工杂交或诱变等育种选育,并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已进行过品系比较试验而未进行品种区域性试验的株系。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栽培用于制作茶叶。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茶树遗传转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茶树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本文将从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遗传转化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对茶树遗传转化研究的进展进行介绍。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是进行遗传转化研究的基础,它包括:愈伤组织诱导和培养体系的建立、遗传转化介导的DNA传递体系和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愈伤组织诱导和培养体系的建立是茶树遗传转化的关键步骤,通过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和诱导条件,可以高效地诱导和培养茶树的愈伤组织。
遗传转化介导的DNA传递体系是将外源基因导入茶树细胞的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
遗传转化再生体系是将转化的茶树细胞再生为整株植株的过程,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可以实现较高的再生率和快速再生。
茶树遗传转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将目标基因插入到农杆菌的转化质粒中,然后利用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将转化质粒导入茶树细胞中,使目标基因在茶树细胞中表达。
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是将目标基因质粒装载在微粒金属颗粒上,然后利用高速气流或冲击等方式将微粒金属导入茶树细胞中,使目标基因在茶树细胞中表达。
这两种方法各具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茶树的遗传转化研究。
茶树遗传转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茶叶品质改良、抗逆性提高和遗传育种等方面。
通过遗传转化方法导入外源基因,可以改善茶叶的味道、香气和色泽等品质特征。
也可以通过导入抗虫、抗病和耐盐碱等相关基因,提高茶树的抗逆性。
利用遗传转化手段还可以进行茶树基因工程育种,例如提高茶树产量、耐低温和提高光合效率等。
这些应用对于茶树的品种改良和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陈兰;朱晨;李小桢;傅海峰;郭玉琼【摘要】茶树遗传转化技术是指应用重组DNA技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片段插入到茶树受体基因组中并使其在后代植株中得以表达的过程,在茶树遗传改良、品种选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茶树遗传转化中受体系统建立、茶树遗传转化方法进行概述,阐述了茶树遗传转化研究重点、方向以及当前茶树遗传转化研究所面临的转化效率低和离体再生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原位转化技术在茶树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潜力,从而达到优化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目的.【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2【总页数】6页(P14-18,23)【关键词】遗传转化;外植体;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作者】陈兰;朱晨;李小桢;傅海峰;郭玉琼【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植物遗传转化是指应用重组DNA技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片段插入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并使其在后代植株中得以表达的过程。
植物遗传转化体系包括3个方面:植物遗传转化的受体体系、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以及转基因植株再生和检测。
从20世纪70年代起,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不断发展,特定基因能够根据人们的意愿在植物上得以表达。
遗传转化技术打破了常规育种的界限,为改良作物、创造新品种的基因工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供新的思路[1]。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属多年生异花授粉的木本植物,目前茶树育种的主要方法仍是常规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栽培与分布
“紫鹃”具有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的特 点,扦插繁殖及移栽成活率高,适宜在温暖、湿 润且阳光充足、土壤肥沃(PH值4.5—5.5)的 生态环境中生长,可在海拔800—2000米的云南 主产茶区推广种植,至今已在西双版纳、普洱、 临沧、保山等茶区推广种植了3000亩左右。 2019年,“紫娟”茶树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 种保护权。
紫鹃茶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应用上
如何开发“紫鹃”品种? 如何围绕“紫鹃”这个特异品种创立茶企品牌 ? 在茶树育种上“紫鹃”品种如何应用? 除了“紫鹃”还有其他茶树红紫芽资源么? ……
开展文献查阅、整理的一般方法
文献覆盖面要全,数量尽可能多(关键词、被引) 分析不同参数(作者、单位等)的篇数,找出最多的 对研究内容大致分类,做标签,找清热点、趋势、空白 略读摘要,分清重点详读全文的、简介了解的和不再看的 (可根据研究兴趣点、发表期刊质量等) 详读重点文献(从综述→ 研究型论文,从新→ 老) 做好笔记(看后自己的想法,文章的优点与缺点,自 己如何来做下一步研究等)
紫鹃茶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学术上
关于“紫鹃”品种目前都展开了哪些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都是由哪些单位完成的? 哪个单位和个人是研究“紫鹃”品种的主力军? 这些研究的年代分布如何? 哪一年或哪几年是“紫鹃”品种研究的火热期? 近一两年“紫鹃”品种研究的火热度如何? 关于“紫鹃”品种的研究都发表在哪些期刊杂志上? 哪本杂志是发表“紫鹃”品种研究最多的?
“紫娟”茶干茶色泽为紫黑色,茶汤 为淡紫色,香气醇正、味浓回甘。
饮用口感: 喝紫娟茶就像吃神秘果, 吃的时候很酸,吃过后再吃任何一种水 果,都是非常甘甜。紫娟茶刚入口,味 道有些苦涩,但是喝完后,即使再喝白 开水,都会有一股甜味儿在嘴里回旋。
13
制茶品质分析
干茶
茶汤
叶底
14
紫芽茶
15
16
紫鹃茶与紫芽茶的区别 紫鹃芽、叶、茎都是紫色,干茶外形色
10
植物学特性
紫鹃茶树属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半开展,分 枝部位较高,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上斜着生,叶长 11.0~13.0cm,叶宽3.4~3.6cm,柳叶形,叶尖尖,叶色 紫色,叶柄呈紫红色,叶片较硬,叶脉平均为9~11对, 叶面平滑,叶缘平整,锯齿浅、钝、稀。花冠直径 4.10cm×3.44cm,花瓣5~6瓣,色泽白含绿,质地软; 花萼5片,直径0.45cm,花梗长0.89cm,花萼和花梗色泽 呈浅紫色; 花瓣、花萼和花梗都无茸毛;花柱长1.25cm ,3裂,裂位多为1/3;子房茸毛多,雌雄蕊等高,雄蕊约 240枚,基部连生。10月上旬为盛花期,结实率低。茶果 呈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色泽微紫,平均厚度0.71mm, 果实2~3室,果径1.96cm×1.77cm,种子椭圆形或半球 形。
2019年至2000年,省茶科所科技人员开展了“特 种紫茶(紫鹃茶)天然降压活性物质研究”(农业部 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研究认为, “紫鹃茶”含量高的黄酮类、锌和超常量的花青素是 其呈现降压显著的主要物质。
花青素
花青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 素,它是人类继发现维生素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也为全世界 的人找到了抗氧化、抗衰老、清除体内自由基的最简单有效 的办法,目前已发现花青素对近100多种疾病具有直接或间 接的预防治疗作用。花青素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是维生素E的 50倍,也是维生素C的20倍,花青素可被人体100%地吸收, 服用20分钟后,血液中就能检测到,并在体内维持长达27小 时。与其它抗氧化剂不同,花青素有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
泽紫黑,茶汤紫色,滋味醇厚香气特殊。 紫芽干茶色泽稍与紫鹃相似,但冲泡后,
茶汤,叶底均为为黄绿色,香气与一般的晒青 毛茶一样,并无紫鹃特殊的香气。
紫芽茶和紫鹃的茶汤
紫芽茶 干茶
茶饼
茶汤
18
19
紫鹃茶保健功能
降压
1991年,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用“紫娟”茶进行动 物降压实验,结果表明,“紫娟”茶降压幅度 (35.53%)优于云南大叶群体种绿茶(29.04%)。另 经多名高血压患者服用“紫娟”茶,反映药效良好, 证明“紫娟”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茶树遗传育种进展
授课教师:王 郁
E-mail:catea37163 QQ:45250633 Tel:13437108137
在这门课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有哪些重要且特异的茶树种质资源?
这些资源都是如何开发利用的? 目前的研究状况如何?
茶树的亲戚(金花茶、茶梅、山茶、油茶) 我们还认识多少? 这些资源的研究开发状况如何? 它们能有助于茶树新品种的培育与改良么?
育种的本质 是什么?
第一章 茶树的特异品种与资源
紫娟
属于普洱茶变种 (C.var.assamica),是 云南大叶群体茶树品种 中的一种特异品种。 “紫娟”茶树为小乔木, 树姿开张,具有紫茎、 紫叶、紫芽的特征,半 木质化茎呈紫红色,木 质化的茎呈褐绿色;叶 形长椭圆形,色绿,微 紫;芽叶紫色,茸毛多。
在这门课上,我们还能学到什么?
如何读文献?
茶学领域的科研成果都发表 在哪些重要期刊杂志上? 茶业界有哪些学术机构?
重要会议? 基金项目? 有影响力的人物? 知名企业? ……
在这门课上,我们还能学到什么?
如何提高文献阅读效率? 如何有效管理文献?
如: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
如何高效利用本校图书馆资源? 如何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11
新梢生物学特征
紫鹃茶树春芽萌发期在2月下旬,3月下旬~4 月上旬为一芽三叶盛期。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 芽叶紫色,较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 百芽重为115g。该茶树品种产量中等。
西双版 纳600 亩紫鹃 茶园
12
制茶品质分析
据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生化室分析,由 紫娟茶树品种春茶一芽二叶所制蒸青样中 茶多酚含量为35.52%,氨基酸3.49%, 水浸出物44.58%;夏季红碎茶中茶黄素 含量为0.91%,茶红素6.99%,茶褐素 5.86%。
来源
1985年,云南省茶叶科学研 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200多亩栽有 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的泽为紫色,汤色亦为紫色, 香气纯正,滋味浓强。因该茶树具 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烘 青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特取 名为“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