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综合

合集下载

角平分线性质

角平分线性质
BD=CD, ∠1= ∠2.
求证:AD平分∠BAC
A
E
F
1 D2
B
C
课堂练习
已知:BD⊥AC于点D,CE⊥AB于 点E,BD,CE交点F,CF=BF,
求证:点F在∠A的平分线上.
C D
F
A
EB
1、角平分线的判定: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 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性质: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课堂练习 如图,已知△ABC的外角
∠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F作FG⊥AE于G,FH⊥AD
于H,FM⊥BC于M,
∵点F在∠BCE的平分线上,
G
FG⊥AE, FM⊥BC,
∴FG=FM.
又∵点F在∠CBD平分线上, FH⊥AD, FM⊥BC. ∴FM=FH.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几何语言: ∵ OC平分∠AOB, 且PD⊥OA, PE⊥OB
∴ PD= PE
A D
P到OA的距离
C
角平分线上的点
P
P到OB的距离
O
E B 不必再证全等
反过来,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的点是否一定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呢?
已知:如图,PD⊥OA,PE⊥OB, 点D、E为垂足,PD=PE.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是E、F,且BE=CF。
A
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
E
F
B
C D
课堂练习 在△ABC中,AB=AC,
AD平分∠BAC ,DE⊥AB, DF⊥AC, 下面给出三个结论(1)DA平分∠EDF; (2)AE=AF;(3)AD上的点到B、C两点的 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根底知识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内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书写格式如下列图,∵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PD⊥OA,PE⊥OB,∴PD=PE.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1)内容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2)书写格式如下列图,∵PD⊥OA,PE⊥OB,PD=PE,∴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3.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前提条件是角的平分线以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在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题目中常常出现求到某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位置,只要作出角的平分线即可.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把实际问题中道路、河流等抽象成数学图形直线,并且要求的点是到两线的距离相等,常常确定两线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这个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这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方法.4.运用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如果出现了某个地点到某些线的距离相等,常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角的平分线).然后根据某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常常联想到用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得到角的平分线来解决问题.解技巧巧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能根据条件联想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或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就是条件中有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或要找到到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5.综合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关系如下:对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一方面要正确理解和明确其条件和结论,“性质〞和“判定〞恰好是条件和结论的互换,在应用时不要混淆,性质是证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判定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依据.析规律构造角的平分线的模型证明线段相等当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线段相等.同样,欲证明某射线为角平分线时,只需过其上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再证线段相等即可.6.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探究型问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位置(如建货物中转站、建集市、建水库等)的问题,常常用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来解决.尤其是涉及作图探究的题目,性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的应用是寻找角的平分线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并且交点到该三角形三边的距离都相等,其实只要作出其中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第三条角平分线一定过此交点.三角形两个外角的平分线也交于一点,这点到该三角形三边所在的直线距离相等.三角形外角平分线共有三条,所以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共有4个.【例6】如以下列图所示,三条公路l1,l2,l3两两相交于A,B,C三点,现方案修建一个商品超市,要求这个超市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可供选择的地方有多少处?你能在图中找出来吗?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该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ACB,∠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可以得到此点也在∠CAB的平分线上,且到公路l1,l2,l3的距离相等;同理还有∠BAC,∠BCA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BAC,∠CBA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因此满足条件的点共有4个.作法:(1)如右图所示,作出△ABC两内角∠BAC,∠ABC的平分线的交点O1.(2)分别作出∠ACB,∠ABC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O2,∠BAC,∠BCA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O3,∠BAC,∠CBA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O4;故满足条件的修建点有四处,即点O1,O2,O3,O4处.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ABC中,∠B=90°,∠A、∠C的平分线交于点O,那么∠AOC的度数为.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距离相等;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_____________.3.∠AOB的平分线上一点M,M到OA的距离为1.5 cm,那么M到OB的距离为_________.4.如图,∠AOB=60°,CD⊥OA于D,CE⊥OB于E,且CD=CE,那么∠DOC=_________. 5.如图,在△ABC中,∠C=90°,AD是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 cm,BD=5 cm,那么BC=_____cm.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6.如图,CD为Rt△ABC斜边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CD、CB于点E、F,FG⊥AB,垂足为G,那么CF______FG,CE________CF.7.如图,AB、CD相交于点E,∠AEC及∠AED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为PQ与MN,那么直线MN与PQ的关系是_________.8.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________________相等.9.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A=60°,那么∠BO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10.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假设BC=32且BD∶CD=9∶7,那么D到AB的距离为.二、选择题11.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12.如图,∠1=∠2,PD ⊥OA ,PE ⊥OB ,垂足分别为D ,E ,以下结论错误的选项是〔 〕A 、PD =PEB 、OD =OEC 、∠DPO =∠EPOD 、PD =OD13.如图,直线l 1,l 2,l 3表示三条相互穿插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那么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14.如图,△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 ,且AB =6㎝,那么△DEB 的周长为〔 〕 A 、4㎝ B 、6㎝ C 、10㎝ D 、不能确定21DAPOEBl 2l 1l 3DCEB第12题第13题第14题15.如图,MP ⊥NP ,MQ 为△MNP 的角平分线,MT =MP ,连接TQ ,那么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TQ =PQB 、∠MQT =∠MQPC 、∠QTN =90°D 、∠NQT =∠MQTNTQPM第15题16.如图在△ABC 中,∠ACB =90°,BE 平分∠ABC ,DE ⊥AB 于D ,如果AC =3 cm ,那么AE +DE 等于( )EDCBAA .2 cmB .3 cmC .4 cmD .5 cm17.如图,AB =AC ,AE =AF ,BE 与CF 交于点D ,那么对于以下结论:①△ABE ≌△ACF ;②△BDF ≌△CDE ;③D 在∠BAC 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①B .②C .①和②D .①②③EDC BAF18.如图,AB =AD ,C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那么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 .OA =OCB .点O 到AB 、CD 的距离相等C .∠BDA =∠BDCD .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19.△ABC 中,∠C =90°,点O 为△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 ⊥BC 于D ,OE ⊥AC 于E ,OF ⊥AB 于F ,且AB =10cm ,BC =8cm ,AC =6cm ,那么点O 到三边AB 、AC 、BC 的距离为〔〕A .2cm ,2cm ,2cm ;B . 3cm ,3cm ,3cm ;C . 4cm ,4cm ,4cm ;D . 2cm ,3cm ,5cm20.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正确说法是〔〕A .两个三角形全等B .如果还有一角相等,两三角形就全等C .两个三角形一定不全等D .如果一对等角的角平分线相等,两三角形全等三、解答与证明21.如图,△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求证:D 到AB 、AC 的距离相等.22.如图,BE ⊥AC 于E ,CF ⊥AB 于F ,BE 、CF 相交于点D ,假设BD =CD .求证:AD 平分∠BAC .DCBAO 第18题23.如图,BE 平分∠ABC ,CE 平分∠ACD ,且交BE 于E .求证:AE 平分∠FAC .DF CBAE24.如图,AB =AC ,AD =AE ,DB 与CE 相交于O . (1)假设DB ⊥AC 于D ,CE ⊥AB 于E ,试判断OE 与OD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假设没有第〔1〕中的条件,是否有这样的结论"试说明理由.DCBAOE25.如图,∠B =∠C =90°M 是BC的中点,DM 平分∠ADC ,求证:AM 平分∠DAB .重点题型讲解1.如图.在△ABC 中,∠A 、∠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过O 作OP ⊥BC 于P ,OQ ⊥AC 于Q ,OR ⊥AB于R,AB=7,BC=8,AC=9.〔1〕求BP、CQ、AR的长.〔2〕假设BO的延长线交AC于E,CO的延长线交AB于F,假设∠A=60゜,求证:OE=OF.2.如图.AE、BD是△ABM的高.AE、BD交于点C,且AE=BE,BD平分∠ABM.〔1〕求证:BC=2AD;〔2〕求证:AB=AE+CE;〔3〕求证:DE平分∠MDB3.如图,点M〔2,2〕,将一个90°的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处,角尺的两边分别交x轴、y轴正半轴于A、B,AP平分∠OAB,交OM于点P,PN⊥x轴于N,把角尺绕点M旋转时:〔1〕求证:OM平分∠AOB;〔2〕求OA+OB的值4.如图,CA=CB,CD=CE,∠ACB=∠DCE=α,AD、BE交于点H,连CH.〔1〕求证:△ACD≌△BCE;〔2〕求证:CH平分∠AHE;〔3〕求∠CHE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家庭作业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距离相等;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_____________.2、∠AOB的平分线上一点M,M到OA的距离为1.5 cm,那么M到OB的距离为_________.3、如图,∠AOB=60°,CD⊥OA于D,CE⊥OB于E,且CD=CE,那么∠DOC=_________.4、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角平分线,DE ⊥AB 于E ,且DE =3 cm ,BD =5 cm ,那么BC =_____cm .5、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________________相等。

八下第五讲 中垂线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书写的规范

八下第五讲 中垂线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书写的规范
小பைடு நூலகம்:
其实,有关中垂线,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定理的书写并不难,我们只要注意写好必要步骤, 由因得果,会比全等的书写简单许多,不信,来看第一个例题.
例1:
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DAE的平分线
上.
分析:
在《 八上第四讲 全等辅助线(3)见角平 分线作垂直 》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辅助线的 作法,见角平分线作垂直,这里出现了两个外 角,那一共是作三次垂直,这样,我们就可以 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来证明所作的垂线段 相等,接着,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求证 点P的位置.
PE⊥AB,PG⊥BD ∴PE=PG ∵CPPF平⊥分AC∠,ACPGD⊥BD ∴PF=PG ∴PE=PF 又∵PE⊥AB,PF⊥AC ∴AP平分∠EAF 易知∠BAC=2∠BPC= 80°(上学期反复讲过的结 论) ∴∠CAE=100° ∠CAP=50°
小结:
对于含多个角平分线的问题,与之前证全等的思路一致,我们应该第一时刻想到作垂直的辅 助线,但是,现在我们也可以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书写了.
小结:
以上2题主要是对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这里常用的辅助线就是连接中垂 线上的点和线段的两个端点.运用时,给出中垂线,就用性质定理,要证明某点的位置,就用判 定定理.
例3: 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BC,交∠BAC的平分线AM于点
E,EF⊥AB,垂足为F,EG⊥AC,交AC延长线于点G,求证:BF=CG
1、中垂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书写格式1: ∵OP⊥AB,AP=PB ∴AO=BO 书写格式2: ∵点O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 ∴AO=BO

8年级数学上第5讲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运用讲义

8年级数学上第5讲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运用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第五讲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一、知识点精讲知识点一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就叫这个角的平分线。

知识点二作角平分线(尺规作图,四弧一线)在∠AOB中,画角平分线:1.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AOB两边于点M,N。

2.分别以点M,N为圆心,以大于1/2MN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3.作射线OP。

射线OP就是所求作的∠AOB的角平分线。

依据是知识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知识点四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符号语言:.知识点五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模型(1)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

(点垂线,垂两边,线等全等都出现)(2)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角分线,分两边,对称全等要记全)(3)角平分线+垂线,全等必出现。

二、经典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点C为直线AB上一点,过C作直线CM,使CM AB⊥于C。

(分析:由于AB是直线,要求作CM AB∠的平分线。

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实际上就是要作平角ACB图法就可以作出直线CM.)例2: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

连接EF ,交AD 于点G 。

说出AD 与EF 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例3:如图,BE CF =,DF AC ⊥于F ,DE AB ⊥于E ,BF 和CE 交于点D 。

求证:AD 平分BAC ∠。

例4:如图,已知OD 平分∠AOB ,在OA 、OB 边上截取OA =OB ,PM ⊥BD ,PN ⊥AD.求证:PM =PN例5: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 ,BE平分∠ABC,CE ⊥BE.求证:CE =12BD例6:如图,在ABC ∆中,90C ∠= ,AD 平分BAC ∠,DE AB ⊥于E ,F 在AC 上,BD DF =。

七下第5讲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夹角模型归纳与内外角和计算方法总结

七下第5讲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夹角模型归纳与内外角和计算方法总结

七下第5讲三⾓形内外⾓平分线夹⾓模型归纳与内外⾓和计算⽅法总结写在前⾯在前四讲中,我们对本章的重点内容作了归纳,剩下的知识点仅剩⼀个重要模型和内外⾓的相关题型变式,就以本讲作为本章的收尾,更多的难题,留⾄期中复习吧.⼀、三⾓形内外⾓平分线夹⾓模型模型呈现:如图,已知,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B,CH平分∠ACI,BG平分∠EBC,CG平分∠BCF.试探究∠BDC,∠BHC,∠BGC与∠A的关系.分析:这是本章的最后⼀个重要模型,要结合整体思想,外⾓定理综合运⽤.解答:补充结论:其实这个模型中,还能有许多发现,⽐如,∠GBD=90°,∠DCH=90°,理由是邻补⾓的⾓平分线互相垂直.∠BGC和∠BHC互余,∠BGC和∠BDC互补,在△DCH中,∠BDC作为外⾓,∠BDC=90°+∠BHC.例1:如图,O是三⾓形三条⾓平分线的交点,∠1=15°,则∠2=_____°.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发现∠2的作⽤,∠2可以作为△AOB的外⾓,即∠OAB和∠OBA的和,⼜是∠AOB的邻补⾓,∠AOB是三⾓形两内⾓平分线的夹⾓,因此本题既可以⽤⼀步⼀步完成,也可⽤结论模型⼝算.解答:例2:如图,在△ABC中,∠A=60°,BD、CD分别平分∠ABC、∠ACB,M、N、Q分别在DB、DC、BC的延长线上,BE、CE分别平分∠MBC、∠BCN,BF、CF分别平分∠EBC、∠ECQ,则∠F=_______.分析:本题是⼀道将三个模型结合在⼀起的题⽬,我们要关注哪些⾓可以求,∠BDC是两内⾓平分线的夹⾓,则知道∠A即可求,∠E是两外⾓,∠MBC,∠NCB的⾓平分线的夹⾓,则知道∠BDC即可求,∠F是△EBC的内⾓∠EBC和外⾓∠ECQ的⾓平分线夹⾓,则知道∠E即可求.解答:例3:分析:解答: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③⑤共4个.⼆、多边形内外⾓计算例1:⼀个学⽣计算多边形的内⾓和,少算了⼀个内⾓,得到答案是1400°,求少算的内⾓的度数及多边形边数.分析:显然,根据多边形内⾓和公式(n-2)·180°,可知内⾓和⼀定是180度的倍数,我们可以⽤1400除以180,算出其余数,那么⾃然可得,少算的那个内⾓与余数的和⼀定是180度的倍数,⽽根据多边形每个内⾓必然⼩于180°,则这个内⾓度数就是⽤180°减去这个余数即可.解答:1400°÷180°=7······140°,180°–140°=40°,设多边形边数为n,(n–2)·180=1400+40,n=10答:少算的内⾓度数为40°,边数为10.例2:⼀个学⽣计算多边形的内⾓和,多算了⼀个外⾓,得到答案是1400°,求多算的外⾓的度数及多边形边数.分析:显然,本题是上⼀题的变式,⽅法还是⽤1400除以180,算出其余数,那么多算的外⾓度数,就是这个余数.解答:1400°÷180°=7······140°,设多边形边数为n,(n–2)·180=1400-140,n=9答:多算的外⾓度数为140°,边数为9.例3:⼀个多边形每个内⾓都等于1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分析:本题不难,但我们要学会多种思路解题,可以从多边形内⾓和公式⼊⼿,也可以逆向思维,求出每个外⾓的度数,⽤外⾓和除以每个外⾓的度数.解答:法1:设多边形边数为n,(n–2)·180=150n,n=12法2:180°-150°=30°,360°÷30°=12答:多边形边数为12.三、作图探究例:在△ABC中,∠ACB=90°,BD是△ABC的⾓平分线,P是射线AC上任意⼀点(不与A、D、C三点重合),过点P作PQ⊥AB,垂⾜为Q,交直线BD于E.(1)探索∠PDE与∠PED的关系,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2)作∠CPQ的⾓平分线交直线AB于点F,则PF与B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分析:本题中,点P的位置不确定,在射线AC上,就有多种可能,线段AD上,线段DC上,线段DC延长线上,在延长线上时,⼜要考虑垂⾜Q的位置,可能在线段AB上,也可能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因此,分四种情况讨论.碍于篇幅,我们将两⼩题的图汇总在⼀起.解答:①点P在线段AD上(1)∵PQ⊥AB,∴∠EQB=∠C=90°,∴∠PED+∠EBQ=90°,∠CBD+∠CDB=90°,∵∠PDE=∠CDB,∴∠CBD+∠PDE=90°,∵BD为∠ABC的平分线,∴∠CBD=∠EBQ,∴∠PDE=∠PED;(2)在四边形PQBC中,∠CPQ+∠CBA=360°-2×90°=180°∵PF平分∠CPQ,BD平分∠CBA∴∠1+∠2=90°∵∠1+∠3=90°∴∠2=∠3,PF∥BD②点P在线段DC上(1)∵PQ⊥AB,∴∠EQB=∠C=90°,∴∠BEQ+∠EBQ=90°,∠CBD+∠PDE=90°,∵∠PED=∠BEQ,∴∠PED +∠EBQ=90°,∵BD为∠ABC的平分线,∴∠CBD=∠EBQ,∴∠PDE=∠PED;(2)在四边形PQBC中,∠CPQ+∠CBA=360°-2×90°=180°∵PF平分∠CPQ,BD平分∠CBA∴∠1+∠2=90°∵∠1+∠3=90°∴∠2=∠3,PF∥BD③点P在线段DC延长线上,点Q在线段AB上(1)∵PQ⊥AB,∴∠EQB=∠ACB=90°,∴∠BEQ+∠EBQ=90°,∠CBD+∠PDE=90°,∵∠PED=∠BEQ,∴∠PED +∠EBQ=90°,∵BD为∠ABC的平分线,∴∠CBD=∠EBQ,∴∠PDE=∠PED;(2)∵∠CPQ+∠A=90°∠CBA+∠A=90°∴∠CPQ=∠CBA∵PF平分∠CPQ,BD平分∠CBA∴∠1=∠2∵∠1+∠3=90°∴∠2+∠3=90°,PF⊥BD④点P在线段DC延长线上,点Q在线段AB延长线上(1)∵PQ⊥AB,∴∠EQB=∠ACB=90°,∴∠PED+∠EBQ=90°,∠CBD+∠PDE=90°,∵∠ABD=∠EBQ,∴∠PED +∠ABD=90°,∵BD为∠ABC的平分线,∴∠CBD=∠ABD,∴∠PDE=∠PED;(2)∵∠CPQ+∠A=90°∠CBA+∠A=90°∴∠CPQ=∠CBA∵PF平分∠CPQ,BD平分∠CBA∴∠1=∠2∵∠1+∠3=90°∴∠2+∠3=90°,PF⊥BD上讲思考题答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

推理的理由有三个, 必须写完全,不能
少了任何一个.
判一判:(1)∵ 如下左图,AD平分∠BAC(已知),
∴ BD = CD ,
× (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B
B
A
D A
D
C
(2)∵ 如上右图, DC⊥AC,DB⊥AB (已知)C .
∴ BD = CD ,
× (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SPDB

1 2
·AB·PD=28.
B
(3)求∆PDB的周长.
D
CPDB PD PB DB
P
PC PB DB
BC DB AD DB
A
C
AB 14
=
知识与方法
1.应用角平分线性质: 存在角平分线 条件 涉及距离问题
2.联系角平分线性质:
面积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
又∵PE∥AB,∴∠1=∠3. B E
(
A
34 P
12 DFC
同理,∠2=∠4.
∴∠3=∠4,∴AD平分∠BAC.
4.如图,已知∠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F作FG⊥AE于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G
FH⊥AD于H,FM⊥BC于M.
C
∵点F在∠BCE的平分线上, FG⊥AE, FM⊥BC.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要证的结论的途径, 写出证明过程.
知识要点
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应用所具备的条件:
(1)角的平分线;
(2)点在该平分线上;
(3)垂直距离.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2.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和关系,会找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3.渗透角平分线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是重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口述“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其几何语言表示。

角平分线的定义。

(略)定义的几何语言表示:∵OC平分∠AOB,∴OC是∠AOB的平分线。

(二)讲授新课1.按下列要求完成练习(1)画出∠AOB的平分线OC。

(2)在OC上任取一点P。

(3)过P作PD⊥OA,垂足为D;过P作PE⊥OB,垂足为E。

(4)度量PD、PE,并比较PD、PE的大小。

(5)试叙述练习的结论。

以上练习的前三步,可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在黑板上做。

练习的第五步,应注意纠正学生口述中的错误,同时指出:“PD⊥OA,垂足为D。

”即PD是点P到∠AOB的边OA的距离。

同理,PE是点P到∠AOB的边OB 的距离。

并引导学生能正确口述定理1。

2.引入定理回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根据图形,分析定理1的题设、结论,并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

(略)(对于文字命题的证明方法的步骤,不宜过分强调,避免干扰教学目的的实现。

这些内容教材将在3.1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小节中出现。

本节课只给学生感性认识起渗透作用。

)3.巩固定理1(1)口述定理1。

(2)写出定理1的几何语言表达:如图,∵P在∠AOB的平分线上。

又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PD=PE。

4.引入定理2(1)交换定理1的题设和结论得到一个新命题,由学生口述新命题,并注意纠正学生口述中的错误,使口述完整、准确。

(2)命题: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根据命题的题意画出图形,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

角平分线三个定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角平分线三个定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角平分线三个定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角平分线三个定理是解决与角度相关的几何问题时,非常重要且常用的定理。

它们分别应用于角的平分线问题,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角的性质与构造。

这三个定理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解释这三个定理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角的基本概念。

在几何学中,角是由两条线段或射线共享一个公共端点而形成的图形。

以公共端点为中心,可以将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称为角的两个腿。

角的大小通常用度或弧度来表示,这取决于所用的单位。

第一个定理是角的平分线定理,它指出:如果一条直线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直线称为这个角的平分线。

换句话说,平分线将角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这个定理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三角形中,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可以证明角的大小相等,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质。

第二个定理是外角平分线定理,它指出:如果一条直线通过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的顶点,并将外角的两个邻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直线称为该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

这个定理在解决外角问题时非常有用,它保证了外角平分线的存在性,并简化了我们分析与推导相关问题的步骤。

第三个定理是内角平分线定理,它指出:如果一条直线通过一个三角形的内角的顶点,并将内角的两个邻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直线称为该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这个定理与外角平分线定理类似,但是涉及的是三角形的内角。

利用内角平分线定理,我们可以简化三角形内角相关问题的分析过程。

角平分线三个定理在几何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研究角度关系和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

它们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这三个定理,我们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几何知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角平分线的三个定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应用,以及本文的目的。

七年级 下册 数学 PPT课件 精品课 第5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角平分线的性质

七年级 下册 数学 PPT课件 精品课 第5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角平分线的性质

(来自《点拨》)
知2-练
1 【中考·怀化】如图,OP为∠AOB的平分线, 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则下列 结论错误的是( B ) A.PC=PD B.∠CPO=∠DOP C.∠CPO=∠DPO D.OC=OD
(来自《典中点》)
知2-练
2 如图,在△ABC中,∠C=90°,AC=BC, 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若 AB=6 cm,则△DBE的周长是( A ) A.6 cm B.7 cm C.8 cm D.9 cm
7.如图所示,D是∠ACG的平分线上的一点. DE⊥AC, DF⊥CG,垂足分别为E,F.试说明:CE=CF.
解:∵CD是∠ACG的平分线, DE⊥AC,DF⊥CG,
∴DE=DF. 在Rt△CDE和Rt△CDF中,
CD DE
CD, DF,
∴Rt△CDE≌Rt△CDF(HL),
∴CE=CF.
总结
因为∠AEB=∠AOB=90°, 所以∠OAF+∠AFO=90°,∠OBD+∠AFO=90°. 所以∠OAF=∠OBD. 又因为OA=OB,∠AOF=∠BOD=90°, 所以△AOF≌△BOD(ASA). 所以AF=BD. 所以BD=2AE.
返回
方 法 4 截取作对称图形法
4.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 2∠B.
即为所求.
(来自《点拨》)
知识点 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做一做
(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AOB,沿角的
两边将角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 角的两边重合,折痕就是∠AOB的 平分线. (2)在∠AOB的角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C,分别折出过点C 且与∠AOB的两边垂直的直线,垂足分别为D,E,将 ∠AOB再次对折, 线段CD与CE能重合吗? 改变点C的位置,线段CD和CE还相等吗?

初二讲义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

初二讲义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

第7讲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知识点与方式梳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那个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的作法(尺规作图)①以点0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0B于C、D两点;②别离以C、D为圆心,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③过点P作射线0P,射线0P即为所求.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推导已知:0C平分ZMON, P是0C上任意一点,PA丄OH, PB10N,垂足别离为点A、点B. 求证:PA=PB.证明:TPA丄OM, PB丄ON ・・・ZPA0=ZPB0=90° TOC 平分ZMON・・・Z1 = Z2在APAO 和Z\PBO 中,AAPAO^APBO・・・PA=PB几何表达:(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TOP 平分ZMON (Z1 = Z2) , PA丄OM, PB丄ON, •••PA=PB・ 2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推导:已知:点P是ZM0N内一点,PA丄0M于A, PB丄ON于B,且PA=PB. 求证:点P在ZH0N的平分线上.证明:连结0P>A=PB<在R tAPAO 和R tAPBO 中, °卩=°»ARtAPAO^RtAPBO (HL)・・・Z1 = Z2・・・0P平分ZMON即点P在ZHON的平分线上.几何表达:(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TFA丄OH, PB丄ON, PA=PB AZ1 = Z2 (OP 平分ZMON)【经典例题】例1・已知:如图,ZXABC中,ZC=90° , AD是AABC的角平分线,DE丄AB于E, F在AC上BD二DF,求证:CF二EBC D B例2•已知:如图,AD、BE是AABC的两条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0点求证:0在ZC的平分线上例3•如图AB/7CD, ZB=90° , E是BC的中点。

八年级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

八年级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性质
兰州铁一中
李清芳
提问:
角的平分线是怎样 一些点的集合?
角的平分线 是到角的两 边距离相等 的所有点的 集合
包含两 层含义
图例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
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性质定理
定理2: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
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判Biblioteka 定理AFO
P E B
C
返回
题设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
F M
B
E
C
练习:课本54页 第1题 小结:
1、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之间的关 系。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2、理解任意三角形内都有一点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作业:习题3.4第1、8、9题
萌次元 https:/// 萌次元 男铅笔画 萌次元频道 萌次元小时候简笔画
xqj862pnw
我本人的小学老师——钱老师,谁叫一次给女人们们拿书,所骑公共汽车与一台货车追尾,从未后不要在那所高三教书了。庆 幸的是,钱老师眼下已无大碍。平常,对于咱们一帮小鬼不了解顽皮来了为何地步,给钱老师起的外号是“飞飞”。到眼下, 我还是仍然仿佛格外清澈,难的是对于咱们事实上上未去总结那么多事了,讲起“飞飞”,有特别多说不出的跟高三的美妙回 忆事情的能力。在公主三四年级的就目前,又来了三个老师,他姓吕,因而对于咱们给吕老师的外号为“老吕“。 大有名声村,谁叫刚下过这么容易的雨,路不是好走。尽管如此,也阻止不了我本人的都去。中途,经经过了好多块麦地,麦 子平常开端泛黄,收割的时候行将临近。对我来讲,那条路再熟习不经过了。上高三的就目前,惋惜长时间来回走。走在那条 熟习的公司,多门往事的点滴涌上了我本人的心头,我本人的思绪开端感觉有些散乱。但我很分明,眼下不是想那么多事的就 目前,由此我又一不小心就很轻易苏醒了来。我了解,我也信赖,在经典之作的某一天,我还要有空去思索和回想天天都能更 新那么多的原创内容给我们多的平常与往事,我还要让我本人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回味和体会。

八年级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教师版)

八年级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教师版)

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求证:∠B=∠D。

2、如图,AB=CD,∠BAD=∠ADC,求证:∠B=∠C。

知识点一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如图,AB是∠CAD的平分线,则有:CB=BD。

请予以证明。

知识点二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如图:如果有CB =BD ,则有AB 是∠CAD 的平分线。

请予以证明。

知识点三 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如图1,在△ABC 中,AD 、BE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AD 、BE 交于点I ,则有IH =IG =IF 。

(图1) (图2)☆【知识拓展】三角形中,一个内角平分线分该角对边的两部分之比等于该角的两边之比。

如图2,在△ABC 中,AD 平分∠BAC ,则BD ABCD AC=。

D CBA E HIFG【例题精讲一】例1、AD平分∠EAF,过点D作BC垂直于AD,交AE、AF于点B、C。

求证:BD=CD。

【课堂练习】如图,已知,∠BAC=30°,G为∠BAC的平分线上的一点,若EG ∥AC交AB于E,GD ⊥AC 于D,求GD:GE。

【例题精讲二】例2、如图,△ABC中,P是角平分线AD、BE的交点。

求证:点P在∠C的平分线上。

例3、在△ABC中,∠ABC=100°,CE 平分∠ACB交 AB于 E,D在 AC上,且∠CBD=20°。

求∠CED的度数。

【课堂练习】如图,D、E、F分别是△ABC的三条边上的点,BE=CF,△DCF和△DBE的面积相等。

求证:AD平分∠BAC。

【例题精讲三】例4、已知,在等腰Rt△ABC中,AC=BC,∠C=90°,AD平分∠BAC,DE⊥AB于点E,AB=15cm。

(1)求证:BD+DE=AC;(2)求△DBE的周长。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基础知识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内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书写格式如图所示,∵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PD⊥OA,PE⊥OB,∴PD=PE.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1)内容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2)书写格式如图所示,∵PD⊥OA,PE⊥OB,PD=PE,∴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3.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前提条件是已知角的平分线以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在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题目中常常出现求到某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位置,只要作出角的平分线即可.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把实际问题中道路、河流等抽象成数学图形直线,并且要求的点是到两线的距离相等,常常确定两线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这个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这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方法.4.运用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如果出现了某个地点到某些线的距离相等,常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角的平分线).然后根据已知某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常常联想到用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得到角的平分线来解决问题.解技巧巧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能根据已知条件联想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或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就是已知条件中有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或要找到到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5.综合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关系如下:对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一方面要正确理解和明确其条件和结论,“性质”和“判定”恰好是条件和结论的互换,在应用时不要混淆,性质是证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判定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依据.析规律构造角的平分线的模型证明线段相等当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线段相等.同样,欲证明某射线为角平分线时,只需过其上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再证线段相等即可.6.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探究型问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位置(如建货物中转站、建集市、建水库等)的问题,常常用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来解决.尤其是涉及作图探究的题目,性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的应用是寻找角的平分线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并且交点到该三角形三边的距离都相等,其实只要作出其中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第三条角平分线一定过此交点.三角形两个外角的平分线也交于一点,这点到该三角形三边所在的直线距离相等.三角形外角平分线共有三条,所以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共有4个.【例6】如下图所示,三条公路l1,l2,l3两两相交于A,B,C三点,现计划修建一个商品超市,要求这个超市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可供选择的地方有多少处?你能在图中找出来吗?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该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ACB,∠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可以得到此点也在∠CAB的平分线上,且到公路l1,l2,l3的距离相等;同理还有∠BAC,∠BCA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BAC,∠CBA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因此满足条件的点共有4个.作法:(1)如右图所示,作出△ABC两内角∠BAC,∠ABC的平分线的交点O1.(2)分别作出∠ACB,∠ABC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O2,∠BAC,∠BCA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O3,∠BAC,∠CBA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O4;故满足条件的修建点有四处,即点O1,O2,O3,O4处.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已知:△ABC 中,∠B =90°, ∠A 、∠C 的平分线交于点O ,则∠AOC 的度数为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距离相等;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_____________.3.∠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M ,M 到 OA 的距离为1.5 cm ,则M 到OB 的距离为_________.4.如图,∠AOB =60°,CD ⊥OA 于D ,CE ⊥OB 于E ,且CD =CE ,则∠DOC =_________. 5.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角平分线,DE ⊥AB 于E ,且DE =3 cm ,BD =5 cm ,则BC =_____cm .6.如图,CD 为Rt △ABC 斜边上的高,∠BAC 的平分线分别交CD 、CB 于点E 、F ,FG ⊥AB ,垂足为G ,则CF ______FG ,CE ________CF .7.如图,已知AB 、CD 相交于点E ,∠AEC 及∠AED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为PQ 与MN ,则直线MN 与PQ 的关系是_________.8.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________________相等. 9.点O 是△ABC 内一点,且点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A =60°,则∠BOC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10.在△ABC 中,∠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 =32且BD ∶CD =9∶7,则D 到AB 的距离为 .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二、选择题11.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12.如图,∠1=∠2,PD ⊥OA ,PE ⊥OB ,垂足分别为D ,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PD =PEB 、OD =OEC 、∠DPO =∠EPOD 、PD =OD 13.如图,直线l 1,l 2,l 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14.如图,△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 ,且AB =6㎝,则△DEB 的周长为( )A 、4㎝B 、6㎝C 、10㎝D 、不能确定21DAPOEBl 2l 1l 3DCEB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15.如图,MP ⊥NP ,MQ 为△MNP 的角平分线,MT =MP ,连接TQ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TQ =PQB 、∠MQT =∠MQPC 、∠QTN =90°D 、∠NQT =∠MQTNTQPM第15题16.如图在△ABC 中,∠ACB =90°,BE 平分∠ABC ,DE ⊥AB 于D ,如果AC =3 cm ,那么AE +DE 等于( )EDCBAA .2 cmB .3 cmC .4 cmD .5 cm17.如图,已知AB =AC ,AE =AF ,BE 与CF 交于点D ,则对于下列结论:①△ABE ≌△ACF ;②△BDF ≌△CDE ;③D 在∠BAC 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是( )A .①B .②C .①和②D .①②③EDC BAF18.如图,AB =AD ,C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OA =OCB .点O 到AB 、CD 的距离相等C .∠BDA =∠BDCD .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19.△ABC 中,∠C =90°,点O 为△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 ⊥BC 于D ,OE ⊥AC 于E ,OF ⊥AB 于F ,且AB =10cm ,BC =8cm ,AC =6cm ,则点O 到三边AB 、AC 、BC 的距离为( )A .2cm ,2cm ,2cm ;B . 3cm ,3cm ,3cm ;C . 4cm ,4cm ,4cm ;D . 2cm ,3cm ,5cm 20.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正确说法是( )A .两个三角形全等B .如果还有一角相等,两三角形就全等C .两个三角形一定不全等D .如果一对等角的角平分线相等,两三角形全等 三、解答与证明21. 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求证:D 到AB 、AC 的距离相等.DCAO 第18题22. 如图,已知BE ⊥AC 于E ,CF ⊥AB 于F ,BE 、CF 相交于点D ,若BD =CD .求证:AD 平分∠BAC .23. 如图,已知BE 平分∠ABC ,CE 平分∠ACD ,且交BE 于E .求证:AE 平分∠FAC .F CAE24. 如图,已知AB =AC ,AD =AE ,DB 与CE 相交于O . (1)若DB ⊥AC 于D ,CE ⊥AB 于E ,试判断OE 与OD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没有第(1)中的条件,是否有这样的结论?试说明理由.DCBAOE25.如图,∠B =∠C =90°M 是BC的中点,DM 平分∠ADC ,求证:AM 平分∠DAB .重点题型讲解1.如图.已知在△ABC中,∠A、∠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过O作OP⊥BC于P,OQ⊥AC于Q,OR ⊥AB于R,AB=7,BC=8,AC=9.(1)求BP、CQ、AR的长.(2)若BO的延长线交AC于E,CO的延长线交AB于F,若∠A=60゜,求证:OE=OF.2.如图.AE、BD是△ABM的高.AE、BD交于点C,且AE=BE,BD平分∠ABM.(1)求证:BC=2AD;(2)求证:AB=AE+CE;(3)求证:DE平分∠MDB3.如图,点M(2,2),将一个90°的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处,角尺的两边分别交x轴、y轴正半轴于A、B,AP平分∠OAB,交OM于点P,PN⊥x轴于N,把角尺绕点M旋转时:(1)求证:OM平分∠AOB;(2)求OA+OB的值4.如图,CA=CB,CD=CE,∠ACB=∠DCE=α,AD、BE交于点H,连CH.(1)求证:△ACD≌△BCE;(2)求证:CH平分∠AHE;(3)求∠CHE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家庭作业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距离相等;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_____________.2、∠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M ,M 到 OA 的距离为1.5 cm ,则M 到OB 的距离为_________.3、如图,∠AOB =60°,CD ⊥OA 于D ,CE ⊥OB 于E ,且CD =CE ,则∠DOC =_________.4、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角平分线,DE ⊥AB 于E ,且DE =3 cm ,BD =5 cm ,则BC =_____cm .5、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________________相等。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理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2.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及角平分线的画法.3. 熟练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88612 角平分线的性质,知识要点】要点一、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要点诠释:用符号语言表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若CD平分∠ADB,点P是CD上一点,且PE⊥AD于点E,PF⊥BD于点F,则PE=PF.要点二、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要点诠释:用符号语言表示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若PE⊥AD于点E,PF⊥BD于点F,PE=PF,则PD平分∠ADB要点三、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D,交OB于E.(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3)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要点四、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一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旁心.三角形有三个旁心.所以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共有4个.如图所示:△ABC 的内心为1P ,旁心为234,,P P P ,这四个点到△ABC 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典型例题】类型一、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2015春•启东市校级月考)如图,已知BD 为∠ABC 的平分线,AB=BC ,点P 在BD 上,PM⊥AD 于M ,PN⊥CD 于N ,求证:PM=PN .【思路点拨】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CB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B=∠CD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即可. 【答案与解析】证明:∵BD 为∠ABC 的平分线,∴∠ABD=∠CBD, 在△ABD 和△CBD 中,,∴△ABD≌△CBD(SAS ), ∴∠ADB=∠CDB,∵点P 在BD 上,PM⊥AD,PN⊥CD, ∴PM=PN.【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全等三角形并得到∠ADB=∠CDB 是解题的关键.2、(2016春•潜江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DE⊥AB于E,若AB=6cm,求△DEB的周长.【思路点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CD=DE,然后利用线段中的等长来计算△DEB的周长.【答案与解析】解:∵∠C=90°,AD平分∠CAB,DE⊥AB,∴CD=DE,∴△CAD≌△EAD(HL)∴AC=AE,∵AC=BC,∴∠B=45°,∴BE=DE,∴△DEB的周长=BE+DE+BD= BE+CD+BD = BE+BC =BE+AC=BE+AE =AB=6cm.【总结升华】将△DEB的周长用相等的线段代换是关键.举一反三:AB AC=,则△ABD与△ACD 【变式】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3:2的面积之比为()A.3:2 B.3:2 C.2:3 D.2:3【答案】B;提示:∵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D到AB的距离等于点D到AC的距离,又∵AB AC=,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为3:2.:3:23、如图,OC是∠AOB的角平分线,P是OC上一点,PD⊥OA交于点D,PE⊥OB交于点E,F是OC上除点P、O外一点,连接DF、EF,则DF与EF的关系如何?证明你的结论.【思路点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PD =PE ,再根据“HL ”定理证明△OPD ≌△OPE ,从而得到∠OPD =∠OPE ,∠DPF =∠EPF .再证明△DPF ≌△EPF ,得到结论. 【答案与解析】解:DF =EF .理由如下:∵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P 是OC 上一点,PD ⊥OA 交于点D ,PE ⊥OB 交于点E , ∴PD =PE ,由HL 定理易证△OPD ≌△OPE ,∴∠OPD =∠OPE ,∴∠DPF =∠EPF . 在△DPF 与△EPF 中,PD PE DPF EPF PF PF =⎧⎪∠=∠⎨⎪=⎩, ∴△DPF ≌△EPF , ∴DF =EF.【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运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线段相等,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关键. 类型二、角的平分线的判定【高清课堂:388612 角平分线的性质,例3】4、已知,如图,CE ⊥AB,BD ⊥AC,∠B =∠C ,BF =CF.求证:AF 为∠BAC 的平分线.【答案与解析】证明: ∵CE ⊥AB,BD ⊥AC (已知) ∴∠CDF =∠BEF =90°∵∠DFC =∠BFE(对顶角相等) ∵ BF =CF(已知)∴△DFC≌△EFB(AAS)∴DF=E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FE⊥AB,FD⊥AC(已知)∴点F在∠BAC的平分线上(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即AF为∠BAC的平分线【总结升华】应用角平分线性质及判定时不要遗漏了“垂直”的条件.如果遗漏了说明没有认识到“垂直”条件在证明结论的必要性.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肥东县期末)已知:如图,P是OC上一点,PD⊥OA于D,PE⊥OB于E,F、G分别是OA、OB上的点,且PF=PG,DF=EG.求证:OC是∠AOB的平分线.【答案】证明:在Rt△PFD和Rt△PGE中,,∴Rt△PFD≌Rt△PGE(HL),∴PD=PE,∵P是OC上一点,PD⊥OA,PE⊥OB,∴OC是∠AOB的平分线.附录资料:《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 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n 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 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要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 要点诠释:(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2)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事实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 (2016•丰润区二模)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则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 )A .5cmB .8cmC .10cmD .17cm【思路点拨】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 ∴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4<x <16, ∴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17cm . 故选:D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例1】举一反三【变式】判断下列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 3,4,5; (2) 3,5,9 ; (3) 5,5,8. 【答案】(1)能; (2)不能; (3)能.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59c <<【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 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2-7│<c<2+7,即 5<c<9.【总结升华】三角形的两边a 、b ,那么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a -b│<c<a+b.举一反三【变式】(浙江金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8,则第三边的长度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5,注:答案不唯一,填写大于4,小于12的数都对.类型二、三角形中重要线段3. (江苏连云港)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答案】C【解析】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到最长边,再找到最长边所对的顶点.然后过这个顶点作最长边的垂线即得到三角形的高.【总结升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并且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里一定要注意钝角三角形的高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试画出△ABC各边上的高.【答案】解:所画三角形的高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BC =8cm,求边AC的长.【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有下列数量关系:①AD=BD,②△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答案与解析】解:依题意:△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故有:BC+CD+BD-(AC+CD+AD)=3.又∵ 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 AD =BD ,即BC-AC =3. 又∵ BC =8,∴ AC =5. 答:AC 的长为5cm .【总结升华】运用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得到线段AD =BD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对图形中线段所在位置的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几何题常用的方法.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且4ABC S △,则S 阴影为________.【答案】1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5、(2014春•新泰市期末)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平分线,∠B=50°,∠DAE=10°, (1)求∠BAE 的度数; (2)求∠C 的度数.【思路点拨】(1)根据AD 是BC 边上的高和∠DAE=10°,求得∠AED 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解;(2)根据(1)的结论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C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可求得∠C 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1)∵AD 是BC 边上的高,∴∠ADE=90°.∵∠ADE+∠AED+∠DAE=180°,∴∠AED=180°﹣∠ADE﹣∠DAE=180°﹣90°﹣10°=80°. ∵∠B+∠BAE=∠AED,∴∠BAE=∠AED﹣∠B=80°﹣50°=30°. (2)∵AE 是∠BAC 平分线,∴∠BAC=2∠BAE=2×30°=60°. ∵∠B+∠BAC+∠C=180°,∴∠C=180°﹣∠B﹣∠BAC=180°﹣50°﹣60°=70°.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例1、】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答案】解:已知△ABC中,∠C=∠ABC=2∠A设∠A=x则∠C=∠ABC=2xx+2x+2x=180°解得:x=36°∴∠C=2x=72°在△BDC中, 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180°-90°-72°=18°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6. 如图所示,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即AB、CD),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什么?【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总结升华】本题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际生活中,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都是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类型五、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5倍,它是几边形?【思路点拨】本题实际告诉了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答案与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则它的内角和是,∴,解得.∴这个多边形是十二边形.【总结升华】本题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只要设出边数,根据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变式】(2015•徐州)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答案】9.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40°,∴它的外角是:180°﹣140°=40°,边数:360°÷40°=9.类型六、多边形对角线公式的运用8.一个十二边形有几条对角线.【思路点拨】根据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把边数代入计算即可.【答案与解析】解:∵过十二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可以画9条对角线,∴十二个顶点可以画12×9条对角线,但每条对角线在每个顶点都数了一次,∴实际对角线的条数应该为12×9÷2=54(条)∴十二边形的对角线共有54条.【总结升华】对于一个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条,牢记这个公式,以后只要用相应的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对角线的条数,要记住这个公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记得牢.举一反三【变式】一个多边形共有20条对角线,则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答案】C;类型七、镶嵌问题9.分别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①三角形木板;②四边形木板;③正五边形木板;④正六边形木板作平面镶嵌,其中不能镶嵌成地板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C【总结升华】用多边形组合成平面图形,实质上是相关多边形“交接处各角之和能否拼成一个周角”的问题.。

角平分线的性质(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人教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角平分线的性质(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人教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12.9角平分线的性质(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第一部分【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符号语言:OC平分∠ADB,又 PE⊥AD,PF⊥BD,垂足为E、F,∴PE=PF【知识点二】角的平分线的判定(1)判定: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2)符号语言:PE⊥AD,PF⊥BD,垂足为E、F,又 PE=PF∴OC平分∠ADB,【知识点三】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D,交OB 于E.(2)分别以D、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3)画射线OC.射线OC 即为所求.第二部分【题型展示与方法点拨】【题型1】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进行求值与证明【例1】(23-24七年级下·山东菏泽·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90ACB ∠=︒,CD AB ⊥于点D ,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交CD 于点F ,过点E 作EG CD ∥,交AB 于点G ,连接CG .(1)求证:90A AEG ∠+∠=︒;(2)求证:EC EG =;【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证明90EGA ∠=︒,即可证明结论成立;(2)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即可证明结论成立.(1)证明:∵CD AB ⊥,∴90CDA ∠=︒EG CD ∥,∴90EGA CDA ∠=∠=︒∵180A AEG EGA ∠+∠+∠=︒1801809090A AEG EGA ∴∠+∠=︒-∠=︒-︒=︒(2)证明:∵90ACB ∠=︒,∴EC BC⊥BE 平分ABC ∠,EG AB ⊥,EC EG∴=【变式1】(23-24七年级下·广东佛山·阶段练习)如图,OC 平分AOB ∠,点P 是射线OC 上一点,PM OB ⊥交于点M ,点N 是射线OA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N .若6PM =,则PN 的长度不可能是()A .18B .7.2C .6D .4.5【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出图形转化线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过点P 作PD OA ⊥,如图所示,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6PD PM ==,根据点与直线上各点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可得6PN PD ≥=,从而得到答案.解:过点P 作PD OA ⊥,如图所示:OC 平分AOB ∠,点P 是射线OC 上一点,PM OB ⊥于点M ,6PM =,∴由角平分线性质可得6PD PM ==,点N 射线OA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N ,∴由点与直线上各点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可得6PN PD ≥=,∴综合四个选项可知,PN 的长度不可能是4.5,故选:D .【变式2】(23-24七年级下·四川巴中·期末)如图,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点O 到BC 边的距离为3,且ABC 的周长为20,则ABC 的面积为.【答案】30【分析】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过O 作OM AB ⊥于M ,ON AC ⊥于N ,连接OA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3OM ON OD ===,然后利用ABC AOB AOC BOC S S S S =++ 求解即可.解:过O 作OM AB ⊥于M ,ON AC ⊥于N ,连接OA ,∵点O 到BC 边的距离为3,∴3OD =,∵ABC 的周长为20,∴20AB AC BC ++=∵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OM AB ⊥,ON AC ⊥,∴3OM ON OD ===,∴ABC AOB AOC BOCS S S S =++ 111222AB OM AC ON BC OD =⋅+⋅+⋅()12AB AC BC OD =++⋅12032=⨯⨯30=,故答案为:30.【题型2】利用角平分线判定定理进行求值与证明【例2】如图,DE AB ⊥于E DF AC ⊥,于F ,若BD CD BE CF ==、,(1)求证:AD 平分BAC ∠;(2)已知204,==AC BE ,求AB 的长.【答案】(1)见详解(2)12【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求出90E DF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Rt BED Rt CFD ≌,推出DE DF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 AF BE CF ,即可求出答案.(1)证明:∵,DE AB DF AC ⊥⊥,∴90E DFC ∠=∠=︒,∴在Rt BED 和Rt CFD 中,BD CD BE CF =⎧⎨=⎩,∴()Rt BED Rt CFD HL ≌,∴DE DF =,∵,DE AB DF AC ⊥⊥,∴AD 平分BAC ∠;(2)解:∵90,,∠=∠=︒==AED AFD AD AD DE DF ,∴()Rt ADE Rt ADF HL ≌,∴AE AF =,∵20,4===AC CF BE ,∴20416AE AF ==-=,∴16412AB AE BE =-=-=.【变式1】如图,在ABC 中,70BAC ∠=︒,4AB =,2AC =,若2ABD ACD S S = ,则CAD ∠的度数为()A .45︒B .40︒C .35︒D .30︒【答案】C 【分析】作DE AB ⊥于点E ,作DF AC ⊥于点F ,根据2ABD ACD S S = 可证DE DF =,从而可知AD 是BAC∠的平分线,进而可求出CAD ∠的度数.解:如图,作DE AB ⊥于点E ,作DF AC ⊥于点F ,∵2ABD ACD S S = ,∴11222AB DE AC DF ⋅=⨯⋅.∵4AB =,2AC =,∴44DE DF=∴DE DF =,∴AD 是BAC ∠的平分线.∴11703522CAD BAC ∠=∠=⨯︒=︒.故选C .【变式2】6.(23-24八年级上·山东聊城·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48ABC ∠=︒,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EBF ∠=.【答案】24︒【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作出辅助线,证明BE 平分ABC ∠;过点E 作EM AB EN BC EO AC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M EO EN EO ==,,则有EM EN =,再根据EM AB EN BC ⊥⊥、,即可得出BE 平分ABC ∠即可解答.解:过点E 作EM AB EN BC EO AC ⊥⊥⊥、、,如图所示: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EM EO EN EO ∴==,,EM EN ∴=,EM AB EN BC ⊥⊥、,∴BE 平分ABC ∠,11482422EBF ABC ∴∠==⨯︒=︒,故答案为:24︒.【题型3】综合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进行证明与求值【例3】如图,ABC 和EBD △中,90ABC DBE AB CB BE BD ∠=∠=︒==,,,连接AE CD AE ,,与CD 交于点M ,AE 与BC 交于点N .(1)求证:AE CD =;(2)求证:AE CD ⊥;(3)连接BM ,有以下两个结论:①BM 平分CBE ∠;②MB 平分AMD ∠,其中正确的一个是(请写序号),并给出证明过程.【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3)②【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解决问题.(1)欲证明AE CD =,只要证明ABE CBD ≌;(2)由ABE CBD ≌,推出BAE BCD ∠=∠,由180NMC BCD CNM ∠=︒-∠-∠,18090ABC BAE ANB CNM ANB ABC ∠=︒-∠-∠∠=∠∠=︒,又,,可得90NMC ∠=︒;(3)结论:②;作BK AE ⊥于K BJ CD ⊥,于J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1)证明:∵ABC DBE ∠=∠,∴ABC CBE DBE CBE ∠+∠=∠+∠,即ABE CBD ∠=∠,在ABE 和CBD △中,AB CB ABE CBD BE BD =⎧⎪∠=∠⎨⎪=⎩,∴SAS ABE CBD ≌(),∴AE CD =.(2)证明:∵ABE CBD ≌,∴BAE BCD ∠=∠,∵180180NMC BCD CNM ABC BAE ANB ∠=︒-∠-∠∠=︒-∠-∠,,又CNM ANB ∠=∠,90ABC ∠=︒ ,∴90NMC ∠=︒,∴AE CD ⊥.(3)解:结论:②理由:作BK AE ⊥于K BJ CD ⊥,于J.∵ABE CBD ≌,∴ABE CDB AE CD S S == ,,∴1122AE BK CD BJ ⨯⨯=⨯•,∴BK BJ =,∵作BK AE ⊥于K ,BJ CD ⊥于J ,∴BM AMD ∠平分.不妨设①成立,则CBM EBM ≌,则AB BD =,显然不可能,故①错误.故答案为:②.【变式1】(23-24八年级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如图,90B C ∠=∠=︒,M 是BC 的中点,DM 平分ADC ∠,且100ADC ∠=︒,则MAB ∠的度数是()A .50︒B .40︒C .45︒D .5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作MN AD ⊥于N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MN MC =,进而得出1402MAB DAB ∠=∠=︒.解:作MN AD ⊥于N ,∵90B C ∠∠==︒,∴AB CD ∥,∴18080DAB ADC ∠∠=︒-=︒,∵DM 平分ADC ∠,MN AD ⊥,MC CD ⊥,∴MN MC =,∵M 是BC 的中点,∴MC MB =,∴MN MB =,又MN AD ⊥,MB AB ⊥,∴1402MAB DAB ∠=∠=︒,故选:B .【变式2】(23-24八年级上·重庆永川·期末)如图,在ABC 中,68BAC ∠=︒,72ACB ∠=︒,ACB ∠的平分线与BAC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 ,连接BD ,则BDC ∠的大小等于.【答案】34︒/34度【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得出BD 平分ABH ∠,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2BDC DBH DCB BAC ∠=∠-∠=∠,即可求解.解:过点D 作DH BC ⊥于H ,DE AC ⊥于E ,DF AB ⊥于F ,∵ACB ∠的平分线与BAC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 ,∴DE DF DH ==,12BCD ACB ∠=∠,∴BD 平分ABH ∠,∴12DBH ABH ∠=∠,∵68BAC ∠=︒,∴BDC DBH DCB ∠=∠-∠1122ABH ACB =∠-∠()12ABH ACB =∠-∠12BAC =∠1682=⨯︒34=︒,故答案为:34︒.【题型4】通过作图(作角平分线)进行求值或证明【例4】(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期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已知ABC ,利用直尺和圆规,作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如图2所示,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180EDF BAC ∠+∠=︒,求证:DE DF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基本作图方法作图即可;(2)过点D 作DH AB ⊥于点H ,作DQ AC ⊥于点Q ,证明()AAS EHD FQD ≌,得出DE DF =,即可得出答案.(1)解:如图,作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2)证明:如图,过点D 作DH AB ⊥于点H ,作DQ AC ⊥于点Q ,则90EHD FQD ∠=∠=︒,AD 平分BAC ∠,DH DQ ∴=,180EDF BAC ∠+∠=︒Q ,180AED AFD ∴∠+∠=︒,180DFQ AFD ∠+∠=︒ ,DEH DFQ ∴∠=∠,在EHD △和FQD △中DEH DFQ EHD FQD DH DQ ∠=∠⎧⎪∠=∠⎨⎪=⎩,()AAS EHD FQD ∴ ≌,DE DF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补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作图辅助线,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变式1】(2024·湖南湘西·模拟预测)如图,在ABC 中,90C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 ,作射线AO ,交BC 于点E .已知4CE =,7AB =,ABE 的面积为()A .6B .11C .14D .28【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点E 到AC 和AB 的距离相等,点E 到AB 的距离等于EC 的长度,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答案.解:由基本作图得到AE 平分BAC ∠,∴点E 到AC 和AB 的距离相等,∴点E 到AB 的距离等于EC 的长度,即点E 到AB 的距离为4,∴174142ABE S =⨯⨯= .故选:C .【变式2】(2024·湖南·中考真题)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D 是边BC 上的高,在BA ,BC 上分别截取线段BE ,BF ,使BE BF =;分别以点E ,F 为圆心,大于12EF 的长为半径画弧,在ABC ∠内,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BP ,交AD 于点M ,过点M 作MN AB ⊥于点N .若2MN =,4AD MD =,则AM =.【答案】6【分析】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根据作图可知BP 平分ABC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2DM MN ==,结合4AD MD =求出AD ,AM .解:作图可知BP 平分ABC ∠,∵AD 是边BC 上的高,MN AB ⊥,2MN =,∴2MD MN ==,∵4AD MD =,∴8AD =,∴6AM AD MD =-=,故答案为:6.第三部分【中考链接与拓展延伸】1、直通中考【例1】1.(2024·天津·中考真题)如图,Rt ABC △中,90,40C B ∠=︒∠=︒,以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再分别以点,E F 为圆心,大于12EF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所在圆的半径相等)在BAC ∠的内部相交于点P ;画射线AP ,与BC 相交于点D ,则ADC ∠的大小为()A .60B .65C .70D .75【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作图,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求出50BAC ∠=︒,由作图得25BAD ∠=︒,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65ADC ∠=︒,故可得答案解:∵90,40C B ∠=︒∠=︒,∴90904050BAC B ∠=︒-∠=︒-︒=︒,由作图知,AP 平分BAC ∠,∴11502522BAD BAC ∠=∠==︒⨯︒,又,ADC B BAD ∠=∠+∠∴402565,ADC ∠=︒+︒=︒故选:B【例2】.(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已知,如图1,若AD 是ABC 中BAC ∠的内角平分线,通过证明可得=AB BD AC CD,同理,若AE 是ABC 中BAC ∠的外角平分线,通过探究也有类似的性质.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求解如下问题:如图2,在ABC 中,2,3,BD CD AD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则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长l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2522l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2=3AB AC ,设AB =2k ,AC =3k ,在△ABC 中,由三边关系可求出k 的范围,反向延长中线AE 至F ,使得AE EF =,连接CF ,最后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解:如图,反向延长中线AE 至F ,使得AE EF =,连接CF ,2,3,BD CD AD ==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2==3AB BD AC CD ∴可设AB =2k ,AC =3k ,在△ABC 中,BC =5,∴5k >5,k <5,∴1<k <5,BE EC AEB CEF AE EF =⎧⎪∠=∠⎨⎪=⎩()ABE FCE SAS ∴≅ AB CF∴=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AC CF AF AC CF-<<+5k AF k∴<<522k k AE ∴<<∴12522l <<故答案为:12522l <<.【点拨】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中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一般,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拓展延伸【例1】(23-24七年级下·重庆沙坪坝·阶段练习)如图1,在ABC 中,BD 为AC 边上的高,BF 是ABD ∠的角平分线,点E 为AF 上一点,连接AE ,45AEF ∠=︒.(1)求证:AE 平分BAF∠(2)如图2,连接CE 交BD 于点G ,若BAE 与CAE 的面积相等,求证:BG CF=【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以及性质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以及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以及角平分线的判定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根据BF 是ABD ∠的角平分线和,BD 为AC 边上的高,可得114522BAD ABD ∠=︒-∠,由45AEF ∠=︒得145452BAE ABE ABD ∠=︒-∠=︒-∠,即可证明12BAE BAD ∠=∠;(2)过点E 作EM AB ⊥于点M ,EN AC ⊥于点N ,由角平分线性质可以得EM EN =,由BAE 与CAE 的面积相等可得AB AC =,证明(SAS)ABE ACE △≌△,得出135AEB CEB ∠=∠=︒,BE EC =,即可得出36090BEG CEF AEB AEC ∠=∠=︒-∠-∠=︒,再根据垂直模型证明ASA BEG CEF ≌(),即可得出结论.(1)证明:∵BD 为AC 边上的高,即90ADB ∠=︒,∴90ABD BAD ∠+∠=︒,∴1()452ABD BAD ∠+∠=︒,∴114522BAD ABD ∠=︒-∵45AEF ABF BAE ∠=∠+∠=︒,∴45BAE ABF ∠=︒-∠,∵12ABF ABD ∠=∠,∴1452BAE ABD ∠=︒-∠,∴12BAE BAF ∠=∠,即:AE 平分BAF ∠.(2)过点E 作EM AB ⊥于点M ,EN AC ⊥于点N ,AE 平分BAC ∠,且EM AB ⊥,EN AC ⊥,EM EN ∴=.ABE ACE S S △△=,AB AC ∴=,AE 平分BAC ∠,BAE CAE ∴∠=∠,在ABE 和ACE △中,AB BC BAE CAE AE AE =⎧⎪∠=∠⎨⎪=⎩(SAS)ABE ACE ∴ ≌,AEB CEB ∴∠=∠,BE EC =,45AEF ∠=︒ ,135AEB AEC ∴∠=∠=︒,36090BEG CEF AEB AEC ∴∠=∠=︒-∠-∠=︒,BD 为AC 边上的高,90ADB ∴∠=︒,FBD BFC BFC FCE ∴∠+∠=∠+∠,EBG ECF ∴∠=∠.在BEG 和CEF △中,BEG CEF BE CE EBG ECF ∠=∠⎧⎪=⎨⎪∠=∠⎩ASA BEG CEF ∴ ≌().BG CF ∴=.【例2】(23-24八年级上·江西宜春·期末)课本再现:思考如图12.3-3,任意作一个角AOB ∠,作出AOB ∠的平分线OC .在OC 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画出OA ,OB 的垂线,分别记垂足为D 、E ,测量PD 、PE 并作比较,你得到什么结论?在OC 上再取几个点试一试.通过以上测量,你发现了角的平分线的什么性质?【实验猜想】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实验探究,并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推理证明】为了证明该定理,小明同学根据书上的图形(如图12.3-3)写出了“已知”和“求证”,请你利...用全等的知识完成证明过程.............(1)已知:点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一点,过点P 作PD OA ⊥于点D ,PE OB ⊥于点E .求证:PD PE =.【知识应用】(2)如图2,BAC ∠的平分线与ABC 的外角B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OD AC⊥于点D ,OE AB ⊥于点E ,连接OB .①证明:OB 平分CBE ∠;②若70CAB ∠=︒,则COB ∠=________.【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55︒【分析】(1)根据条件证明OPD OPE ≌V V ,从而PD PE =.(2)①过点O 作OF CB ⊥于点F ,由(1)的结论易证OD OF OE ==,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得到OB 平分CBE ∠;②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COB BCO CBO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导出1902COB BAC ∠=︒-∠,从而求解.(1)证明:OC 平分AOB ∠,AOC BOC ∴∠=∠,PD OA ⊥ ,PE OB ⊥,90ODP OEP ∴∠=∠=︒,在OPD △和OPE 中,AOC BOC ODP OPE OP OP ∠=∠⎧⎪∠=∠⎨⎪=⎩,OPD OPE ∴V V ≌,PD PE ∴=;(2)①证明:过点O 作OF CB ⊥于点F,AO 是ABC ∠的平分线,OD AC ⊥,OE AB ⊥,OD OE ∴=,CO 是BCD ∠的平分线,OD AC ⊥,OF BC ⊥,OD OF ∴=,OF OE ∴=,OF BC ⊥ ,OE AB ⊥,BO ∴平分CBE ∠,②OB Q 平分CBE ∠,OC 平分BCD ∠,12CBO CBE ∴∠=∠,12BCO BCD ∠=∠,()111180180180222COB CBO BCO CBE BCD CBE BCD ∴∠=︒-∠-∠=︒-∠-∠=︒-∠+∠()()11118018018090222CAB ACB CAB ABC CAB CAB =︒-∠+∠+∠+∠=︒-︒+∠=︒-∠19070552=︒-⨯︒=︒.故答案为:55︒.【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第五讲 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综合、拔高)

第五讲 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综合、拔高)

第五讲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 (综合与拔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CD=90°,AB=BC+AD,∠DAC=45°,E为CD 上一点,且∠BAE=45°.若CD=4,则△ABE的面积为()A.B.C.D.2.如图,点P为定角∠AOB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与∠AOB互补,若∠MPN在绕点P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M、N两点,则以下结论:(1)PM=PN恒成立;(2)OM+ON的值不变;(3)四边形PMON的面积不变;(4)MN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 B.3 C.2 D.13.如图,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CD=4,AB=15,则△ABD的面积是()A.15 B.30 C.45 D.604.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7,DE=2,AB=4,△ABC则AC长是()A.3 B.4 C.6 D.55.如图,在△ABC中,∠ABC=50°,∠ACB=60°,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BC 的平分线BD与∠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连接AD,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AC=70° B.∠DOC=90° C.∠BDC=35° D.∠DAC=55°6.如图,在△ABC中,∠C=90°,AC=BC=4,D是AB的中点,点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③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④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7.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PA=PB B.PO平分∠APB C.OA=OB D.AB垂直平分OP8.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C.3处D.4处9.如图,在△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则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PR≌△QSP中()A.全部正确B.仅①和②正确C.仅①正确D.仅①和③正确10.如图,∠AOB=30°,OP平分∠AOB,PC∥OB,PD⊥OB,如果PC=6,那么PD 等于()A.4 B.3 C.2 D.1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 度.12.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个.13.AB是四边形ACBE的对角线,AB=AC,过点C作CD∥AE交BE于D.若AE=DE,∠ACD=45°,BD=1,CD=5,则AE= .14.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15.如图,AB=12,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分钟后△CAP与△PQB全等.16.如图,△ABC中,∠C=90°,CA=CB,点M在线段AB上,∠GMB=∠A,BG ⊥MG,垂足为G,MG与BC相交于点H.若MH=8cm,则BG= cm.17.如图,已知在△ABC中,∠A=90°,AB=AC,CD平分∠ACB,DE⊥BC于E,若BC=15cm,则△DEB的周长为cm.18.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15,且BD:DC=3:2,则D到边AB的距离是.19.如图,已知Rt△ABC≌Rt△DEC,连结AD,若∠1=20°,则∠B的度数是.20.如图,△ABC中,∠ACB=90°,AC=6cm,BC=8cm.点P从A点出发沿A﹣C 路径向终点C运动;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运动.点P和Q 分别以每秒1cm和3cm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则点P运动时间为时,△PEC与△QFC全等.三.解答题(共15小题)21.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1)直线BF垂直于CE于点F,交CD于点G(如图l),求证:AE=CG;(2)直线AH垂直于CE,垂足为H,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2),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不需要添加辅助线),并说明理由.22.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 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3.已知△ABC,点D、F分别为线段AC、AB上两点,连接BD、CF交于点E.(1)若BD⊥AC,CF⊥AB,如图1所示,试说明∠BAC+∠BEC=180°;(2)若BD平分∠ABC,CF平分∠ACB,如图2所示,试说明此时∠BAC与∠BEC 的数量关系;(3)在(2)的条件下,若∠BAC=60°,试说明:EF=ED.24.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CD,M为BC边上的一点,且AM平分∠BAD,DM平分∠ADC.求证:(1)AM⊥DM;(2)M为BC的中点.25.如图,已知∠1=∠2,P为BN上的一点,PF⊥BC于F,PA=PC.求证:∠PCB+∠BAP=180°.26.如图1,OA=2,OB=4,以A点为顶点、AB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腰Rt△ABC.(1)求C点的坐标;(2)如图2,P为y轴负半轴上一个动点,当P点向y轴负半轴向下运动时,以P为顶点,PA为腰作等腰Rt△APD,过D作DE⊥x轴于E点,求OP﹣DE的值.27.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1)示例:在图1中,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答:AB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请你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答: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结AP、BQ.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8.如图,∠ABC=90°,D、E分别在BC、AC上,AD⊥DE,且AD=DE,点F是AE 的中点,FD与AB相交于点M.(1)求证:∠FMC=∠FCM;(2)AD与MC垂直吗?并说明理由.29.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点E.在△ABC外有一点F,使FA⊥AE,FC⊥BC.(1)求证:BE=CF;(2)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C,交AD于点N,连接ME.求证:①ME⊥BC;②DE=DN.30.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3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E为AC边的中点,过点A作AD⊥AB交BE的延长线于点D,CG平分∠ACB交BD于点G,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且∠ACF=∠CBG.求证:(1)AF=CG;(2)CF=2DE.32.如图,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为C、D.求证:(1)∠ECD=∠EDC;(2)OC=OD;(3)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33.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 于F.(1)说明BE=CF的理由;(2)如果AB=5,AC=3,求AE、BE的长.34.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ADC+∠B=180°求证:2AE=AB+AD.35.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1)操作发现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2)猜想论证当△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3)拓展探究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DE∥AB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上存在点F,使S△DCF =S△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CD=90°,AB=BC+AD,∠DAC=45°,E为CD 上一点,且∠BAE=45°.若CD=4,则△ABE的面积为()A.B.C.D.【解答】解:如图取CD的中点F,连接BF延长BF交AD的延长线于G,作FH⊥AB于H,EK⊥AB于K.作BT⊥AD于T.∵BC∥AG,∴∠BCF=∠FDG,∵∠BFC=∠DFG,FC=DF,∴△BCF≌△GDF,∴BC=DG,BF=FG,∵AB=BC+AD,AG=AD+DG=AD+BC,∴AB=AG,∵BF=FG,∴BF⊥AF,∠ABF=∠G=∠CBF,∵FH⊥BA,FC⊥BC,∴FH=FC,易证△FBC≌△FBH,△FAH≌△FAD,∴BC=BH,AD=AH,由题意AD=DC=4,设BC=TD=BH=x,在Rt△ABT中,∵AB2=BT2+AT2,∴(x+4)2=42+(4﹣x)2,∴x=1,∴BC=BH=TD=1,AB=5,设AK=EK=y,DE=z,∵AE2=AK2+EK2=AD2+DE2,BE2=BK2+KE2=BC2+EC2,∴42+z2=2y2①,(5﹣y)2+y2=12+(4﹣z)2②由②得到25﹣10y+2y2=5﹣8z+z2③,①代入③可得z=④④代入①可得y=(负根已经舍弃),∴S=×5×=,△ABE故选D.2.如图,点P为定角∠AOB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与∠AOB互补,若∠MPN在绕点P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M、N两点,则以下结论:(1)PM=PN恒成立;(2)OM+ON的值不变;(3)四边形PMON的面积不变;(4)MN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 B.3 C.2 D.1【解答】解:如图作PE⊥OA于E,PF⊥OB于F.∵∠PEO=∠PFO=90°,∴∠EPF+∠AOB=180°,∵∠MPN+∠AOB=180°,∴∠EPF=∠MPN,∴∠EPM=∠FPN,∵OP平分∠AOB,PE⊥OA于E,PF⊥OB于F,∴PE=PF,在△POE和△POF中,,∴△POE≌△POF,∴OE=OF,在△PEM和△PFN中,,∴△PEM≌△PFN,∴EM=NF,PM=PN,故(1)正确,∴S△PEM =S△PNF,∴S四边形PMON =S四边形PEOF=定值,故(3)正确,∵OM+ON=OE+ME+OF﹣NF=2OE=定值,故(2)正确,MN的长度是变化的,故(4)错误,故选B.3.如图,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CD=4,AB=15,则△ABD的面积是()A.15 B.30 C.45 D.60【解答】解:由题意得AP是∠BAC的平分线,过点D作DE⊥AB于E,又∵∠C=90°,∴DE=CD,∴△ABD的面积=AB•DE=×15×4=30.故选B.4.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A.3 B.4 C.6 D.5【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AC于F,∵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DE=DF,由图可知,S△ABC =S△ABD+S△ACD,∴×4×2+×AC×2=7,解得AC=3.故选:A.5.如图,在△ABC中,∠ABC=50°,∠ACB=60°,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BC 的平分线BD与∠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连接AD,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AC=70° B.∠DOC=90° C.∠BDC=35° D.∠DAC=55°【解答】解:∵∠ABC=50°,∠ACB=60°,∴∠BAC=180°﹣∠ABC﹣∠ACB=180°﹣50°﹣60°=70°,故A选项正确,∵BD平分∠ABC,∴∠ABO=∠ABC=×50°=25°,在△ABO中,∠AOB=180°﹣∠BAC﹣∠ABO=180°﹣70°﹣25°=85°,∴∠DOC=∠AOB=85°,故B选项错误;∵CD平分∠ACE,∴∠ACD=(180°﹣60°)=60°,∴∠BDC=180°﹣85°﹣60°=35°,故C选项正确;∵BD、CD分别是∠ABC和∠ACE的平分线,∴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DAC=(180°﹣70°)=55°,故D选项正确.故选:B.6.如图,在△ABC中,∠C=90°,AC=BC=4,D是AB的中点,点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③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④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解答】解:①连接CD;∵△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B=∠A=45°,CD=AD=DB;∴△ADE≌△CDF(SAS);∴ED=DF,∠CDF=∠EDA;∵∠ADE+∠EDC=90°,∴∠EDC+∠CDF=∠EDF=90°,∴△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②当E、F分别为AC、BC中点时,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故②错误);③如图2所示,分别过点D,作DM⊥AC,DN⊥BC,于点M,N,可以利用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ED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MDN面积,故面积保持不变(故③错误);④△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EF,当EF∥AB时,∵AE=CF,∴E,F分别是AC,BC的中点,故EF是△ABC的中位线,∴EF取最小值=2 ,∵CE=CF=2,∴此时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EF=.(故④正确);故正确的有2个,故选:B.7.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PA=PB B.PO平分∠APB C.OA=OB D.AB垂直平分OP【解答】解:∵OP平分∠AOB,PA⊥OA,PB⊥OB∴△OPA≌△OPB∴∠APO=∠BPO,OA=OB∴A、B、C项正确设PO与AB相交于E∵OA=OB,∠AOP=∠BOP,OE=OE ∴△AOE≌△BOE∴∠AEO=∠BEO=90°∴OP垂直AB而不能得到AB平分OP故D不成立故选D.8.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C.3处D.4处【解答】解:满足条件的有:(1)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共一处;(2)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共三处.故选:D.9.如图,在△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则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PR≌△QSP中()A.全部正确B.仅①和②正确C.仅①正确D.仅①和③正确【解答】解:∵PR=PS,PR⊥AB于R,PS⊥AC于S,AP=AP∴△ARP≌△ASP(HL)∴AS=AR,∠RAP=∠SAP∵AQ=PQ∴∠QPA=∠SAP∴∠RAP=∠QPA∴QP∥AR而在△BPR和△QSP中,只满足∠BRP=∠QSP=90°和PR=PS,找不到第3个条件,所以无法得出△BPR≌△QSP故本题仅①和②正确.故选B.10.如图,∠AOB=30°,OP平分∠AOB,PC∥OB,PD⊥OB,如果PC=6,那么PD 等于()A.4 B.3 C.2 D.1【解答】解:过P作PE⊥OA于点E,则PD=PE,∵PC∥OB∴∠OPC=∠POD,又∵OP平分∠AOB,∠AOB=30°,∴∠OPC=∠COP=15°,∠ECP=∠COP+∠OPC=30°,在直角△ECP中,PE=PC=3,则PD=PE=3.故选B.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 20 度.【解答】解:∵∠AME=∠CMD=70°∴在△AEM中∠1=180﹣90﹣70=20°∵△ABE≌△ACF,∴∠EAB=∠FAC,即∠1+∠CAB=∠2+∠CAB,∴∠2=∠1=20°.故填20.12.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7 个.【解答】解:以AB为公共边有三个,以CB为公共边有三个,以AC为公共边有一个,所以一共能作出7个.故答案为:7.13.AB是四边形ACBE的对角线,AB=AC,过点C作CD∥AE交BE于D.若AE=DE,∠ACD=45°,BD=1,CD=5,则AE= .【解答】解:连接AD,过A分别作DC、BE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G,过E作EH⊥AD于H,∵AE=DE,∴∠ADE=∠DAE,∵CD∥AE,∴∠CDA=∠DAE,∴∠ADE=∠CDA,∵AG⊥BE,AF⊥CD,∴AG=AF,∵∠AGD=∠AFD=90°,AD=AD,∴△AGD≌△AFD,∴DG=FD,∵∠AGB=∠AFC=90°,AB=AC,∴△AGB≌△AFC,∴∠ABG=∠ACD=45°,∴∠FAC=45°,∴∠FAC=∠ACF,∴AF=CF,∵DC=DF+CF=DF+AF=DG+AG=5,设DG=t,则AG=5﹣t,AG=BG=5﹣t,∵BG=BD+DG=1+t,5﹣t=1+t,t=2,∴DG=2,AG=3,∴AD===,在△ADE中,AE=DE,EH⊥AD,∴AH=AD=,在Rt△AEH中,cos∠DAE=,在Rt△ADG中,cos∠ADE=,∴,∴,AE=.14.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解答】解:∵△ABO≌△ADO,∴∠AOB=∠AOD=90°,OB=OD,∴AC⊥BD,故①正确;∵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OB=∠COD=90°,在△ABC和△ADC中,,∴△ABC≌△ADC(SAS),故③正确∴BC=DC,故②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15.如图,AB=12,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 4 分钟后△CAP与△PQB全等.【解答】解:∵CA⊥AB于A,DB⊥AB于B,∴∠A=∠B=90°,设运动x分钟后△CAP与△PQB全等;则BP=xm,BQ=2xm,则AP=(12﹣x)m,分两种情况:①若BP=AC,则x=4,AP=12﹣4=8,BQ=8,AP=BQ,∴△CAP≌△PBQ;②若BP=AP,则12﹣x=x,解得:x=6,BQ=12≠AC,此时△CAP与△PQB不全等;综上所述:运动4分钟后△CAP与△PQB全等;故答案为:4.16.如图,△ABC中,∠C=90°,CA=CB,点M在线段AB上,∠GMB=∠A,BG ⊥MG,垂足为G,MG与BC相交于点H.若MH=8cm,则BG= 4 cm.【解答】解:如图,作MD⊥BC于D,延长MD交BG的延长线于E,∵△ABC中,∠C=90°,CA=CB,∴∠ABC=∠A=45°,∵∠GMB=∠A,∴∠GMB=∠A=22.5°,∵BG⊥MG,∴∠BGM=90°,∴∠GBM=90°﹣22.5°=67.5°,∴∠GBH=∠EBM﹣∠ABC=22.5°.∵MD∥AC,∴∠BMD=∠A=45°,∴△BD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DM,而∠GBH=22.5°,∴GM平分∠BMD,而BG⊥MG,∴BG=EG,即BG=BE,∵∠MHD+∠HMD=∠E+∠HMD=90°,∴∠MHD=∠E,∵∠GBD=90°﹣∠E,∠HMD=90°﹣∠E,∴∠GBD=∠HMD,∴在△BED和△MHD中,,∴△BED≌△MHD(AAS),∴BE=MH,∴BG=MH=4.故答案是:4.17.如图,已知在△ABC中,∠A=90°,AB=AC,CD平分∠ACB,DE⊥BC于E,若BC=15cm,则△DEB的周长为15 cm.【解答】解:∵CD平分∠ACB∴∠ACD=∠ECD∵DE⊥BC于E∴∠DEC=∠A=90°∵CD=CD∴△ACD≌△ECD∴AC=EC,AD=ED∵∠A=90°,AB=AC∴∠B=45°∴BE=DE∴△DEB的周长为:DE+BE+BD=AD+BD+BE=AB+BE=AC+BE=EC+BE=BC=15cm.18.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15,且BD:DC=3:2,则D到边AB的距离是 6 .【解答】解:∵BC=15,BD:DC=3:2∴CD=6∵∠C=90°AD平分∠BAC∴D到边AB的距离=CD=6.故答案为:6.19.如图,已知Rt△ABC≌Rt△DEC,连结AD,若∠1=20°,则∠B的度数是65°.【解答】解:∵Rt△ABC≌Rt△DEC,∴AC=CD,∴△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D=45°,∴∠DEC=∠1+∠CAD=20°+45°=65°,由Rt△ABC≌Rt△DEC的性质得∠B=∠DEC=65°.故答案为:65°.20.如图,△ABC中,∠ACB=90°,AC=6cm,BC=8cm.点P从A点出发沿A﹣C 路径向终点C运动;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运动.点P和Q 分别以每秒1cm和3cm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则点P运动时间为1或时,△PEC与△QFC全等.【解答】解:如图1所示;∵△PEC与△QFC全等,∴PC=QC.∴6﹣t=8﹣3t.解得:t=1.如图2所示:∵点P与点Q重合,∴△PEC与△QFC全等,∴6﹣t=3t﹣8.解得:t=.故答案为:1或.四.解答题(共15小题)21.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1)直线BF垂直于CE于点F,交CD于点G(如图l),求证:AE=CG;(2)直线AH垂直于CE,垂足为H,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2),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不需要添加辅助线),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点D是AB中点,AC=BC,∠ACB=90°,∴CD⊥AB,∠ACD=∠BCD=45°,∴∠CAD=∠CBD=45°,∴∠CAE=∠BCG,又∵BF⊥CE,∴∠CBG+∠BCF=90°,又∵∠ACE+∠BCF=90°,∴∠ACE=∠CBG,在△AEC和△CGB中,,∴△AEC≌△CGB(ASA),∴AE=CG;(2)BE=CM.理由:∵CH⊥HM,CD⊥ED,∴∠CMA+∠MCH=90°,∠BEC+∠MCH=90°,∴∠CMA=∠BEC,又∵∠ACM=∠CBE=45°,在△BCE和△CAM中,,∴△BCE≌△CAM(AAS),∴BE=CM.22.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 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解答】解:(1)经过1秒后,PB=3cm,PC=5cm,CQ=3cm,∵△ABC中,AB=AC,∴在△BPD和△CQP中,,∴△BPD≌△CQP(SAS).(2)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x≠3)cm/s,经过ts△BPD与△CQP全等;则可知PB=3tcm,PC=8﹣3tcm,CQ=xtcm,∵AB=AC,∴∠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可知,有两种情况:①当BD=PC,BP=CQ时,②当BD=CQ,BP=PC时,两三角形全等;①当BD=PC且BP=CQ时,8﹣3t=5且3t=xt,解得x=3,∵x≠3,∴舍去此情况;②BD=CQ,BP=PC时,5=xt且3t=8﹣3t,解得:x=;故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3.已知△ABC,点D、F分别为线段AC、AB上两点,连接BD、CF交于点E.(1)若BD⊥AC,CF⊥AB,如图1所示,试说明∠BAC+∠BEC=180°;(2)若BD平分∠ABC,CF平分∠ACB,如图2所示,试说明此时∠BAC与∠BEC 的数量关系;(3)在(2)的条件下,若∠BAC=60°,试说明:EF=ED.【解答】解:(1)∵BD⊥AC,CF⊥AB,∴∠DCE+∠DEC=∠DCE+∠FAC=90°,∴∠DEC=∠BAC,∠DEC+∠BEC=180°,∴∠BAC+∠BEC=180°;(2)∵BD平分∠ABC,CF平分∠ACB,∴∠EBC=ABC,∠ECB=ACB,∠BEC=180°﹣(∠EBC+∠ECB)=180°﹣(∠ABC+∠ACB)=180°﹣(180°﹣∠BAC)=90°∠BAC;(3)作∠BEC的平分线EM交BC于M,∵∠BAC=60°,∴∠BEC=90°+BAC=120°,∴∠FEB=∠DEC=60°,∵EM平分∠BEC,∴∠BEM=60°,在△FBE与△EBM中,,∴△FBE≌△EBM,∴EF=EM,同理DE=EM,∴EF=DE.24.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CD,M为BC边上的一点,且AM平分∠BAD,DM平分∠ADC.求证:(1)AM⊥DM;(2)M为BC的中点.【解答】解:(1)∵AB∥CD,∴∠BAD+∠ADC=180°,∵AM平分∠BAD,DM平分∠ADC,∴2∠MAD+2∠ADM=180°,∴∠MAD+∠ADM=90°,∴∠AMD=90°,即AM⊥DM;(2)作NM⊥AD交AD于N,∵∠B=90°,AB∥CD,∴BM⊥AB,CM⊥CD,∵AM平分∠BAD,DM平分∠ADC,∴BM=MN,MN=CM,∴BM=CM,即M为BC的中点.25.如图,已知∠1=∠2,P为BN上的一点,PF⊥BC于F,PA=PC.求证:∠PCB+∠BAP=180°.【解答】证明:如图,过点P作PE⊥BA于E,∵∠1=∠2,PF⊥BC于F,∴PE=PF,∠PEA=∠PFB=90°,在Rt△PEA与Rt△PFC中,∴Rt△PEA≌Rt△PFC(HL),∴∠PAE=∠PCB,∵∠BAP+∠PAE=180°,∴∠PCB+∠BAP=180°.26.如图1,OA=2,OB=4,以A点为顶点、AB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腰Rt△ABC.(1)求C点的坐标;(2)如图2,P为y轴负半轴上一个动点,当P点向y轴负半轴向下运动时,以P为顶点,PA为腰作等腰Rt△APD,过D作DE⊥x轴于E点,求OP﹣DE的值.【解答】解:(1)如图1,过C作CM⊥x轴于M点,∵∠MAC+∠OAB=90°,∠OAB+∠OBA=90°,则∠MAC=∠OBA,在△MAC和△OBA中∴△MAC≌△OBA(AAS),∴CM=OA=2,MA=OB=4,∴OM=OA+AM=2+4=6,∴点C的坐标为(﹣6,﹣2).(2)如图2,过D作DQ⊥OP于Q点,则DE=OQ∴OP﹣DE=OP﹣OQ=PQ,∵∠APO+∠QPD=90°,∠APO+∠OAP=90°,∴∠QPD=∠OAP,在△AOP和△PQD中,,∴△AOP≌△PQD(AAS).∴PQ=OA=2.即OP﹣DE=2.27.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1)示例:在图1中,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答:AB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AB=AP 、AB⊥AP .(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请你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答: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BQ=AP 、BQ⊥AP .(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结AP、BQ.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AB=AP,AB⊥AP;(2)BQ=AP,BQ⊥AP;(3)成立.证明:如图,∵∠EPF=45°,∴∠CPQ=45°.∵AC⊥BC,∴∠CQP=∠CPQ,CQ=CP.在Rt△BCQ和Rt△ACP中,∴Rt△BCQ≌Rt△ACP(SAS)∴BQ=AP;延长QB交AP于点N,∴∠PBN=∠CBQ.∵Rt△BCQ≌Rt△ACP,∴∠BQC=∠APC.在Rt△BCQ中,∠BCQ+∠CBQ=90°,∴∠APC+∠PBN=90°.∴∠PNB=90°.∴QB⊥AP.28.如图,∠ABC=90°,D、E分别在BC、AC上,AD⊥DE,且AD=DE,点F是AE 的中点,FD与AB相交于点M.(1)求证:∠FMC=∠FCM;(2)AD与MC垂直吗?并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是AE中点,∴DF⊥AE,DF=AF=EF,又∵∠ABC=90°,∠DCF,∠AMF都与∠MAC互余,∴∠DCF=∠AMF,在△DFC和△AFM中,,∴△DFC≌△AFM(AAS),∴CF=MF,∴∠FMC=∠FCM;(2)AD⊥MC,理由:由(1)知,∠MFC=90°,FD=FA=FE,FM=FC,∴∠FDE=∠FMC=45°,∴DE∥CM,∴AD⊥MC.29.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于点E.在△ABC外有一点F,使FA⊥AE,FC⊥BC.(1)求证:BE=CF;(2)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C,交AD于点N,连接ME.求证:①ME⊥BC;②DE=DN.【解答】证明:(1)∵∠BAC=90°,AB=AC,∴∠B=∠ACB=45°,∵FC⊥BC,∴∠BCF=90°,∴∠ACF=90°﹣45°=45°,∴∠B=∠ACF,∵∠BAC=90°,FA⊥AE,∴∠BAE+∠CAE=90°,∠CAF+∠CAE=90°,∴∠BAE=∠CAF,在△ABE和△ACF中,,∴△ABE≌△ACF(ASA),∴BE=CF;(2)①如图,过点E作EH⊥AB于H,则△B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E=BH,∠BEH=45°,∵AE平分∠BAD,AD⊥BC,∴DE=HE,∴DE=BH=HE,∵BM=2DE,∴HE=HM,∴△H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EH=45°,∴∠BEM=45°+45°=90°,∴ME⊥BC;②由题意得,∠CAE=45°+×45°=67.5°,∴∠CEA=180°﹣45°﹣67.5°=67.5°,∴∠CAE=∠CEA=67.5°,∴AC=CE,在Rt△ACM和Rt△ECM中,,∴Rt△ACM≌Rt△ECM(HL),∴∠ACM=∠ECM=×45°=22.5°,又∵∠DAE=×45°=22.5°,∴∠DAE=∠ECM,∵∠BAC=90°,AB=AC,AD⊥BC,∴AD=CD=BC,在△ADE和△CDN中,,∴△ADE≌△CDN(ASA),∴DE=DN.30.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EF=BE+DF ;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解答】解:问题背景:EF=BE+DF;探索延伸:EF=BE+DF仍然成立.证明如下:如图,延长FD到G,使DG=BE,连接AG,∵∠B+∠ADC=180°,∠ADC+∠ADG=180°,∴∠B=∠ADG,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GAF(SAS),∴EF=FG,∵FG=DG+DF=BE+DF,∴EF=BE+DF;实际应用:如图,连接EF,延长AE、BF相交于点C,∵∠AOB=30°+90°+(90°﹣70°)=140°,∠EOF=70°,∴∠EOF=∠AOB,又∵OA=OB,∠OAC+∠OBC=(90°﹣30°)+(70°+50°)=180°,∴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条件,∴结论EF=AE+BF成立,即EF=1.5×(60+80)=210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210海里.3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E为AC边的中点,过点A作AD⊥AB交BE的延长线于点D,CG平分∠ACB交BD于点G,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且∠ACF=∠CBG.求证:(1)AF=CG;(2)CF=2DE.【解答】证明:(1)∵∠ACB=90°,CG平分∠ACB,∴∠ACG=∠BCG=45°,又∵∠ACB=90°,AC=BC,∴∠CAF=∠CBF=45°,∴∠CAF=∠BCG,在△AFC与△CGB中,,∴△AFC≌△CBG(ASA),∴AF=CG;(2)延长CG交AB于H,∵CG平分∠ACB,AC=BC,∴CH⊥AB,CH平分AB,∵AD⊥AB,∴AD∥CG,∴∠D=∠EGC,在△ADE与△CGE中,,∴△ADE≌△CGE(AAS),∴DE=GE,即DG=2DE,∵AD∥CG,CH平分AB,∴DG=BG,∵△AFC≌△CBG,∴CF=BG,∴CF=2DE.32.如图,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为C、D.求证:(1)∠ECD=∠EDC;(2)OC=OD;(3)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解答】证明:(1)∵OE平分∠AOB,EC⊥OA,ED⊥OB,∴ED=EC,即△CDE为等腰三角形,∴∠ECD=∠EDC;(2)∵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DOE=∠COE,∠ODE=∠OCE=90°,OE=OE,∴△OED≌△OEC(AAS),∴OC=OD;(3)∵OC=OD,且DE=EC,∴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33.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 于F.(1)说明BE=CF的理由;(2)如果AB=5,AC=3,求AE、BE的长.【解答】(1)证明:连接BD,CD,∵AD平分∠BAC,DE⊥AB,DF⊥AC,∴DE=DF,∠BED=∠CFD=90°,∵DG⊥BC且平分BC,∴BD=CD,在Rt△BED与Rt△CFD中,,∴Rt△BED≌Rt△CFD(HL),∴BE=CF;(2)解:在△AED和△AFD中,,∴△AED≌△AFD(AAS),∴AE=AF,设BE=x,则CF=x,∵AB=5,AC=3,AE=AB﹣BE,AF=AC+CF,∴5﹣x=3+x,解得:x=1,∴BE=1,AE=AB﹣BE=5﹣1=4.34.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ADC+∠B=180°求证:2AE=AB+AD.【解答】证明:过C作CF⊥AD于F,∵AC平分∠BAD,∴∠FAC=∠EAC,∵CE⊥AB,CF⊥AD,∴∠DFC=∠CEB=90°,∴△AFC≌△AEC,∴AF=AE,CF=CE,∵∠ADC+∠B=180°∴∠FDC=∠EBC,∴△FDC≌△EBC∴DF=EB,∴AB+AD=AE+EB+AD=AE+DF+AD=AF+AE=2AE∴2AE=AB+AD35.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1)操作发现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DE∥AC ;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S1=S2.(2)猜想论证当△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3)拓展探究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DE∥AB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上存在点F,使S△DCF =S△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解答】解:(1)①∵△DEC绕点C旋转点D恰好落在AB边上,∴AC=CD,∵∠BAC=90°﹣∠B=90°﹣30°=60°,∴△ACD是等边三角形,∴∠ACD=60°,又∵∠CDE=∠BAC=60°,∴∠ACD=∠CDE,∴DE∥AC;②∵∠B=30°,∠C=90°,∴CD=AC=AB,∴BD=AD=AC,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ACD的边AC、AD上的高相等,∴△BDC的面积和△AEC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S2;故答案为:DE∥AC;S1=S2;(2)如图,∵△DEC是由△ABC绕点C旋转得到,∴BC=CE,AC=CD,∵∠ACN+∠BCN=90°,∠DCM+∠BCN=180°﹣90°=90°,∴∠ACN=∠DCM,∵在△ACN和△DCM中,,∴△ACN≌△DCM(AAS),∴AN=DM,∴△BDC的面积和△AEC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S2;(3)如图,过点D作DF1∥BE,易求四边形BEDF1是菱形,所以BE=DF1,且BE、DF1上的高相等,此时S△DCF1=S△BDE;过点D作DF2⊥BD,∵∠ABC=60°,F1D∥BE,∴∠F2F1D=∠ABC=60°,∵BF1=DF1,∠F1BD=∠ABC=30°,∠F2DB=90°,∴∠F1DF2=∠ABC=60°,∴△DF1F2是等边三角形,∴DF1=DF2,∵BD=CD,∠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DBC=∠DCB=×60°=30°,∴∠CDF1=180°﹣∠BCD=180°﹣30°=150°,∠CDF2=360°﹣150°﹣60°=150°,∴∠CDF1=∠CDF2,∵在△CDF1和△CDF2中,,∴△CDF1≌△CDF2(SAS),∴点F2也是所求的点,∵∠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DE∥AB,∴∠DBC=∠BDE=∠ABD=×60°=30°,又∵BD=4,∴BE=×4÷cos30°=2÷=,∴BF1=,BF2=BF1+F1F2=+=,故BF的长为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综合
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如图,作∠AOB 的平分线的步骤
(1)以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M ,交OB 于点N 。

(2)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
2
1
MN 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 。

(3)连射线OC ,射线OC 即为所求。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
如图,已知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点P 是OC 上一点,PD ⊥OA 于点D ,PE ⊥OB 于E ,则PD=PE 。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推导:
已知,如上右图,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点P 是OC 上一点,PD ⊥OA 于点D ,PE ⊥OB 于E ,求证:PD=PE 。

证明:∵PD ⊥OA ,PE ⊥OB (已知) ∴∠ODP=∠OEP=900(垂直的定义) 又∵OC 平分∠AOB (已知)
∴∠AOC=∠BOC (角的平分线定义) 在Rt △DOP 和Rt △EOP 中 ⎪⎩⎪
⎨⎧=∠=∠∠=∠OP OP OEP ODP BOC AOC
∴Rt △DOP ≌Rt △EOP (AAS )
∴PD=P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扩充: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练习:
1.如图,在△ABC 中,∠C=90°,AD 是角平分线,DE ⊥AB 于E ,且BC=8cm ,BE=4cm ,则△BDE 的周长为________cm 。

2.在△ABC 中,∠C=90°,AM 平分∠CAB ,BM=6.2cm ,点M 到AB 的距离为2cm ,BC=_____
3.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32,且BD ∶CD=9∶7,则D 到AB 的距离为 .
A B
C D
E
O
P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例1--1】如图,∠1=∠2,PD ⊥OA ,PE ⊥OB ,垂足分别为D ,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PD =PE
B. B.OD =OE
C. ∠DPO =∠EPO
D.PD =OD
【例1--2】画图,如图是三条交叉公路,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要建一个购物中心,使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这样的地址有几处?请你画出来。

【例1--3】如图,△ABC 中,∠C=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F 在AC 上,且BE=CF ,求证:(1)DE=DC (2)DF=BD .
【例1--4】如图,BN 是∠ABC 的平分线,P 在BN 上,D 、E 分别在AB 、BC 上,∠BDP+
∠BEP=180
°,且∠BDP 、∠BEP 都不是直角。

求证:PD=PE
21D A P
O E
B
O
A B
C
D E
【例1--5】如图,已知OE 平分∠AOB ,BC ⊥OA ,AD ⊥OB 。

求证:EA=EB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几何语言:如右图,
∵DC ⊥AC 于C ,DB ⊥AB 于B ,且DC=DB
∴点D 在∠CAB 的角平分线上(OD 平分∠CAB )
【例2--1】如图,AB=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BE 、CF 相交于D ,则下列结论: ①△ABE ≌△ACF ; ②△BDF ≌△CDE ;
③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 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只有①和② D. ①②③
练习:如图,OP 是∠AOB 的平分线,点C 、D 分别在角的两边OA 、OB 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POC ≌△POD 的选项是( ) A. PC ⊥OA ,PD ⊥OB B. OC=OD
C.∠OPC=∠OPD
D. PC=PD
【例2--2】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点E ,F ,且BE=CF ,求证: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例2--3】如图,BE=CF,DE⊥AB的延长线于点E,DF⊥AC于点F,且DB=DC。

求证:AD是∠BAC的平分线。

【例2--4】如图,OD平分∠AOB,OA=OB,P是OD上一点,PM⊥BD于点M,PN⊥AD于点N.求证:PM=PN.
【例2--5】已知:如图所示,BE=CF,DF⊥AC于点F,DE⊥AB于点E,BF和CE相交于点D,求证:AD平分∠BAC.
【例2--6】如图,已知CD⊥AB于D,BE⊥AC于E,CD,BE相交于点O,OB=OC。

求证:∠1=∠2
A
12
D E
O
B C
全等三角形综合:(SSS、SAS、ASA、AAS、HL)
【例3--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AD,CA平分∠BCD,AE⊥BC,AF⊥CD,图中有无和△ABE全等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例3--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ECGF的边CE上,连接BE、DG,
(1)观察猜想BE与DG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请说出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3--3】如图,△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且BE=CF,求证:(1)DE=DC (2)AB=AF+2EB.
【例3--4】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EF 与AD相交于点G。

AD与EF相交于点G,AD与EF垂直吗?
【例3--5】如图,在Rt△ABC中,∠CAB=90°,AB=AC,D为AC的中点,过点C作CF ⊥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F,过点作AE⊥AF于点.求证:△ABE≌△ACF;
【例3--6】如图,在四边形OACD中,CM⊥OA于M,现有:①∠1=∠2;②CA=CB;③
∠3+∠4=180°;④OA+OB=2OM,若把其中任两个作为条件,都可得出另两个结论。

任选一组证明。

作业:
1、如图,∠1=∠2,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PD=PE
B、OD=OE
C、∠DPO=∠EPO
D、PD=OD
2、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3、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 =6㎝,则△DEB的周长为()
A、4㎝
B、6㎝
C、10㎝
D、不能确定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
4、如图,∠AOB=60°,CD⊥OA于D,CE⊥OB于E,且CD=CE,则∠DOC=_________.
5、如图,在△ABC中,∠C=90°,AD是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 cm,BD=5 cm,则BC=_____cm.
6、已知:如图,∠B=∠DEF,AB=DE,要说明△ABC≌△DEF,
(1)若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 .
(2)若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 .
(3)若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
7、已知BD=CD,BF⊥AC,CE⊥AB。

求证:D在∠BAC的平分线上.
8、已知在Rt△ABC中,∠C=90°,AC=BC,AD为∠BAC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C.求证:△DBE的周长等于AB.
2
1
D A
P
O
E
B
l2
l1
l3
D
C
A
E
B
第6题图
第4题第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