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本)第六版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二十五章

第一节谵妄一、概述谵妄也称急性脑病综合征,是病因非特异的综合征,为一种意识异常状态,一般特征认知功能普遍受损,尤其是注意力和定向力受损,通常有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情绪和睡眠-觉醒周期的功能紊乱。
大多急性起病(数小时或数天),波动性病程(一天之中病情可有波动),通常夜间恶化。
谵妄的流行病学研究因不同人群、不同疾病来源和处于疾病不同阶段以及诊断评估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同结果差异很大,目前发病率和患病率研究多来源于老年人和综合医院患者。
Fann等对大多数前瞻性研究回顾发现,被送到医院治疗的患者中谵妄的发病率为3%-42%,患病率为5%-44%。
随年龄的增加,谵妄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高桥等报道谵妄患病率按年龄区分为20~29岁1.8%,30~39岁1.4%,40~49岁2.7%,50岁以上为10.7%。
Folstein等在社区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18岁以上人口谵妄的患病率为0.4%,55岁以上人口谵妄的患病率为1.1%,85岁以上人口谵妄的患病率为13.6%。
谵妄在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中患病率是很高的。
一般住院患者为11%~16%,髋关节术后患者为4%~53%,老年病房住院患者为16%-50%,养老机构中可达60%以上,ICU中>65岁伴内科疾病或手术后患者为70%~87%,临终前患者可达83%。
谵妄出现在躯体疾病的急性期或病情严重时,有时可以作为疾病恶化的指征之一。
住院治疗期间死亡率占22%~76%,3~6个月死亡率20%~30%,1年死亡率高达50%。
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躯体疾病严重度等影响因素后,谵妄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术后伴有谵妄的老年患者出院30天后仍有较显著的认知功能损害。
谵妄中症状不能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为既往存在认知损害,纵向研究也发现谵妄症状的持续和进展更多归因于潜在的痴呆,痴呆与谵妄的共病也很常见,痴呆患者中谵妄的发生率是非痴呆患者的2.5~3倍。
总之,谵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老年患者和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谵妄可能带来较高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消耗增加以及更加持续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
神经病学第六版

神经病学第六版l,颈内动脉分四段:颈部、岩部、海绵窦部和前床突部,后两者合称虹吸部,常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主要分支有;①眼动脉;颈内动脉在穿出海绵窦处发出眼动脉,供应眼部;②脉络膜前动脉:在视束下从颈内动脉分出,供应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大脑脚底的中1/3及苍白球等结构;③后交通动脉:在视束下分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是颈内动脉系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④大脑前动脉:在视神经上方由颈内动脉分出,皮质支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部分和额、顶两叶上外侧面的上部,中央支供应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⑤大脑中动脉:为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皮质支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中央支(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因其行程弯曲。
在高血压动脉硬化时容易破裂,又称为出血动脉。
(1)椎动脉的主要分支:①脊髓前、后动脉:见本节脊髓的血管;②小脑下后动脉:为椎动脉的最大分支。
供应小脑底面后部和延储后外侧部,该动脉行程弯I川易发生血栓,引起交叉性感觉障碍和小脑性共济失调。
(2)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①小脑下前动脉:从基底动脉起始段发出,供应小脑下面的前部;②迷路动脉(内听动脉):发自基底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供应内耳迷路;③脑桥动脉:为细小分支,供应脑桥基底部;④小脑上动脉:发自基底动脉末端,供应小脑上部;⑤大脑后动脉:为基底动脉的终末支.皮质支供应颞叶内侧而和底面及枕叶,中央支供应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和底丘脑等。
大脑后动脉起始部与小脑上动脉之间夹有动眼神经,当颅内压增高时。
海马旁回移至小脑幕切迹下方,使大脑后动脉向下移位,压迫并牵拉动眼神经,致动眼神经麻痹。
(二)脑的静脉脑的静脉分为大脑浅静脉和大脑深静脉两组.1,大脑浅静脉分为大脑上静脉、大脑中静脉(大脑中浅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及大脑下静脉三组。
收集大脑半球外侧面、内侧而及脑岛的血液,汇入脑各静脉窦,并与大脑内静脉相吻合。
神经病学总论第六版

六、前庭蜗(位听)神经
损害表现及定位:
前庭神经: ➢ 眩晕:视物或自身旋转感,分周围性或中
枢性。 ➢ 眼球震颤:注意眼震方向、程度、性质、
快慢相、伴随症状等 ➢ 平衡失调:步态,Romberg征。
七、舌咽、迷走神经
解剖生理:
➢ 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包含5种纤维成 分,与味觉、腮腺分泌、耳后皮肤感觉、 咽喉部肌肉运动、颈动脉窦血压脉搏感受 器控制等有关。
解剖生理:
➢ 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有3种主要成分。 ➢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主要支配面肌运动。
面上部各肌之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 的控制;面下部各肌之神经元单独接受对 侧皮质脑干束的控制。 ➢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为泪腺、舌下腺、下 颌下腺及鼻腭的粘膜腺的分泌神经。 ➢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支配舌前2/3味蕾。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
和体格检查 第四章 神经诊断技术 第五章 神经心理学检查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一章 绪 论
一、神经病学(Neurology)
➢ 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 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 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 动眼、滑车神经起自中脑上、下丘;展神 经起自脑桥展神经核。
➢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 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睫状 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展神经支配: 外直肌。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
损害表现及定位:
➢ 眼肌麻痹:分周围型(核下型)、核型、 核间型、核上型四种情况。 三对神经合并损害常见,表现为眼球固定在 中间位置,不能向各方向运动,瞳孔散大, 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
第六版神经病学钟望涛整理课件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减少精神压力等 ,以降低神经病发生风险。
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等,帮助神经病患者恢复 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建设包容性的社区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辅助设施,促进神 经病患者的社会融入。
未来神经病学的研究与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与新技术应 用,以期在预防、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帕金森病
是一种影响运动功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震 颤、肌肉强直、运动徐缓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神经保护策略
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一些神经保护策略如抗氧化、抗炎 、促进神经再生等,可能有助于减缓疾病进程。
癫痫与睡眠障碍
癫痫:是一种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 障碍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头痛
眩晕
头痛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可能是 由于颅内压力增高、颅内血管病变、颅脑 外伤等原因引起。
眩晕是指自身或周围物体在空间中旋转或 摇晃的感觉,常见于内耳疾病、前庭神经 元炎、脑干病变等。
瘫痪
抽搐
瘫痪是指肌肉失去运动功能,可能是由于 脊髓或脑干的病变、脑血管意外、神经肌 肉接头疾病等原因引起。
第六版神经病学钟望 涛整理课件
目录
• 神经病学概述 • 神经系统基础 •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及其防治 • 神经病学的未来展望
01 神经病学概述
定义和历史发展
定义: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 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历史发展
古代:对神经病学的认识主要基于经验和观察,缺乏科学理 论支持。 中世纪:随着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兴起,神经病学开始与其他 医学领域相互渗透。 近现代:神经病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不断涌现出新的诊断 技术和治疗方法。
6版神经病学教学(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前言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有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
教学时应尽量结合本国资料,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如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学时为36学时,理论授课时数24学时,第一讲神经病学总论(一)神经病学概述目的要求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熟悉如何学好神经病学。
讲授内容(一)一般介绍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二)一般介绍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三)重点讲解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目的要求(一)掌握各种类型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掌握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掌握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特征及病变部位。
掌握感觉障碍、瘫痪的各种类型临床表现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掌握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
(二)熟悉失用症和失语症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讲授内容(一)详细讲解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
(二)重点讲解失语、失用、失认症的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解脑死亡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四)详细讲解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和临床类型的诊断原则。
(五)详细讲解瘫痪的临床表现,定位诊断,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六)重点讲解不自主运动的临床表现、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
(七)一般介绍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第二讲神经病学总论(二)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目的要求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讲授内容重点讲解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CSF、DSA、CT(CTA)、MRI(MRA)、EEG(AEEG、VEEG)、EP、EMG、TCD、肌肉和神经组织活检。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病学总论(第六版)资料课件

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共济失调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表现为共济失调等症状。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周围神经发育异常,表现为四肢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遗传性肌张力障碍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肌肉发育异常,表现为肌张力障碍等症状。
遗传性癫痫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癫痫易感性增加。
03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 法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了解患者的起病情况、症状演变、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体格检查
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意识状态、认知功能、感觉、运动、反 射等,以发现异常表现和定位病变。
神经影像学检查
CT和MRI
利用X射线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脑部结构,发现脑部肿 瘤、出血、梗死等病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由于一过性脑血管痉挛或微血 栓形成导致短暂的脑缺血。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
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攻击神经系统,导致多处 神经纤维脱髓鞘。
格林-巴利综合征
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周围神经,导致周围神经 脱髓鞘。
重症肌无力
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 碱受体,导致肌肉无力。
自身免疫性脑炎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 病因 诊断 治疗
是指个体在感觉方面的功能障碍,表现为疼痛、麻木、感觉异 常等。
感觉障碍通常由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外伤、周围神经病变 等多种原因引起。
感觉障碍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
感觉障碍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
神经病学第6版癫痫

起始部分在 丘脑和上脑 干,并仅扩 及脑干网状 结构上行激 活系统时
部分性发作 Jackson 全身性
持续状态 发作
发作
失神 发作
广泛投射 至两侧大 脑皮质并 网状脊髓 束受到抑 制
全身 强直-阵挛
性发作
第十三章 癫痫
海马硬化
( Hippocampal sclerosis,HS)
既可以是癫痫反复发作的结果,又 可能是导致癫痫反复发作的病因, 与癫痫治疗成败密切相关
自动症
自动症(automatisms)是指在癫痫 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意识模糊状态下 出现的具有一定协调性和适应性的无 意识活动。自动症均在意识障碍的基 础上发生,伴有遗忘
第十三章 癫痫
1.2.3 表现为意识障碍与运动症状
复杂部分性发作可表现为开始即出 现意识障碍和各种运动症状,特别 在睡眠中发生,可能与放电扩散较 快有关
围(边缘系统)
易扩散出现意识障碍,成为 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一部分
第十三章 癫痫
记忆障碍:如似曾相识、似不相识、强 迫思维、快速回顾往事
1.1.4精神性发作
情感障碍:无名恐惧、忧郁、欣快、愤 怒
错觉(视物变形、变大、变小,声音变 强或变弱)、复杂幻觉等
病灶位于边缘系统
常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的先兆,也可继发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第十三章 癫痫
1.2.2 表现为意识障碍和自动症
经典的复杂部分性发作可从先兆开始,先兆是 痫性发作出现意识丧失前的部分,患者对此保 留意识,以上腹部异常感觉最常见,也可出现 情感(恐惧)、认知(似曾相识)和感觉性 (嗅幻觉)症状,随后出现意识障碍、呆视和 动作停止。发作通常持续 1~3分钟
第十三章 癫痫
特点 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
精神病学-第六版

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P12.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叫声,多见之于脑局灶性病变P233.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P27 4.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如脑震荡、脑挫伤的患者回忆不起受伤后一段时间内的事。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P305.柯萨可夫综合征(遗忘综合征)(Korsakoff syndrome) :同时出现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
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P316.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 :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P317.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 :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P318. 定向障碍(disorientation):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P329.双重定向:即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外一种体验与妄想有关,是妄想性的判断或解释。
P3210.矛盾意向: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和情感。
神经病学第6版癫痫

第十三章 癫痫
1.2 复杂部分性发作
占成人癫痫发作的50%以上, 也称为精神运动性发作,病灶 多在颞叶,故又称为颞叶癫痫
1.2.1 仅表现为意识障碍
一般表现为意识模糊,意识丧失较少见。由于 发作中可有精神性或精神感觉性成分存在,意 识障碍常被掩盖,表现类似失神。成人“失神” 几乎毫无例外是复杂部分性发作,但在小儿应 注意与失神性发作鉴别
一般预后不良, 早期用ACTH或皮 质类固醇疗效较 好;5岁之前 60%~70%发作停 止,40%转变为 其它类型发作如 Lennox-Gastaut 综合征或强直阵 挛发作
第十三章 癫痫 表13-1 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1981)癫痫发作分类
第十三章 癫痫
表13-1 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1981)癫痫发作分类(续)
第十三章 癫痫 表13-2 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1989)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第十三章 癫痫 表13-2 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1989)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续)
特点 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
表现
1.感觉、运动、意识、精神、行为、自 主神经功能障碍或兼有之临床上每次 发作或每种发作的过程称为痫性发作 (seizure)
2.由特定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特定癫痫现 象称为癫痫综合征
第十三章 癫痫
现有病人
600万
我国
年新发病人 65万~70万
约25%为难治性癫痫
发作性一侧上肢外展、肘部屈曲、 头向同侧扭转、眼睛注视着同侧
不自主重复发作前的单音或单词, 偶可有语言抑制
第十三章 癫痫
1.1.1 运动性发作
严重部分运动性发作患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 (半小时至36小时内消除)肢体瘫痪,称为 Todd麻痹
神经系统常见综合征

神经系统常见综合征神经病学第六版1.Foster-kennedy syndrome:额叶底面肿瘤(常见于嗅沟脑膜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为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
(P7)2.Gerstmann syndrome:古茨曼综合征。
为优势半球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P7)3. Parinaud syndrome:帕里诺综合征。
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或者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
由上丘脑病变(多为松果体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
症状多为双侧。
(P13,37)4. Wallenberg syndrome:瓦伦贝格综合征,又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常见的原因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表现为: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4.霍纳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5.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P15)5. Horner syndrome:霍纳综合征。
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患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
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障碍、节前障碍及节后障碍的损害。
(P15)6.Dejerine syndrome:延髓内侧综合征。
主要表现:1. 椎体束受损导致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2. 内侧丘系损伤导致对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神经病学(第六版专业摘录)

神经病学(第六版专业摘录)一、大脑(一)额叶额叶的主要功能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有关。
①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该区大锥体细胞的轴突构成了锥休束的大部,支配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
⑧运动前区: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
是锥体外系的皮质中枢,发出纤维到丘脑、基底节和红核等处,与联合运动和姿势调节有关;该区:也发出额桥小脑束,与共济运动有关;此外,此区也是自主神经皮质中枢的一部分:还包括肌张力的抑制区,此区:受损瘫痪不明显,可出现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锥体外系症状。
③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巾回后部,司双眼同向侧视运动。
④书写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
与支配手部的皮质运动区相邻。
⑤运动性语言中枢( Broca区):位于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回后部交界的三角区,管理语言运动。
⑥额叶前部:有广泛的联络纤维,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和冲动行为有关。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以下症状和表现。
1、外侧面以脑梗死、肿瘤和外伤多见。
①额极病变: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可有欣快感或易怒。
②中央前回病变:刺激性病变可导致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搐,CJaekson癫痫)或继发全身性癫痛发作;破坏性病变多引起单瘫,中央前回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
③额上回后部病变:可产牛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
强握反射(graap reflex)是指物体触及患者病变对侧手掌时,引起手指和手掌屈曲反应,出现紧握该物不放的现象;摸索反射(gr0ping reflex)是指当病变对侧手掌碰触到物体时,该肢体向各方r句摸索、直至抓住该物紧握不放的现象。
④额中回后部病变:刺激性病变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破坏性病变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更后部位的病变产生书写不能。
⑤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产生运动性失语。
第6版精神医学总论-症状

MTA
非流利型 可有模仿型言语 理解严重障碍 病变: 分水岭区大病灶
TCMA、TCSA、MTA的鉴别要点
TCMA
TCSA
MTA
口语表达 多为非流利型,语言启
动及扩展明显障碍
口语理解 相对较好
复述
好
命名
不正常(表达性命名障碍)
阅读
不正常
书写
不正常
病变部位 优势侧Broca区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前、上部
流利型,有错语 及模仿言语 严重障碍
与昏迷鉴别:
让患者“睁开你的眼睛” “向上看”, “向下看”, “看你的鼻尖”, 可做出
意志鉴别缺乏(abulia):双额叶损害 木僵(stupor)见于SP 、严重抑郁症、反应性精神障碍
对昏迷病人的诊断与处理,首先应采取紧急措施稳定病情,排除低血糖引起 的意识障碍, 对威胁生命的疾病状态进行救治,随后尽可能确定病因学诊断
坚信自己完全正确。
见于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发育迟滞.酒精中毒性
精神病.脑动脉硬化症
虚构:指患者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的事或体验回
忆为确有关其事, 患者不能自己纠正错误
见于 Korsakoff syndrome,脑外伤.酒精中毒.感染性脑病
Minimental statuts examination(MMSE)
失语症(aphasia)
定义 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区病变导致的语言交流能力障碍; 神志清、意识正常、无精神障碍及严重的智能障碍,无视、
听觉缺损,无咽、口、喉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运动障
碍,却说不出、听不懂、不理解(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 .命名.阅读.书写残缺或丧失)。 分类:表2-2 语言功能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研究:
一个能听懂说话,意识清晰,无肢体瘫痪的 病人,检查:不能听令完成平时形成习惯的动作, (伸舌、吞咽、洗脸、刷牙、划火柴和开锁等)。 但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却能自发地做这些动作。 • 症状分析:失用症(观念运动性失用) • 定位诊断:优势侧大脑半球病变(缘上回)
听觉障碍和眩晕
听觉障碍和眩晕
基础学科的发展为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1979年诺贝尔医学 奖:Hounsfield(英 国)发明CT ,1972 年应用于临床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80年代初发明MRI
彼得·曼斯菲尔德 (英国 ) 保罗·劳特布尔(美国)
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Carlsson发现脑内多巴胺递质及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 床二级学科。
绪 论 神经科学
包括神经病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胚胎
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病理学、神 经遗传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影像 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神经 外科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心理学、 神经内分泌学、神经肿瘤学、实验神经病学、儿童 神经病学、围生期神经病学、新生儿神经病学和老
脊髓空洞症
神经科诊断步骤(小结)
问病史(起病方式) 体检(技巧) 定位诊断分析(第一症状、体征) 定性诊断分析(病史) 辅助检查(证实)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与定位诊断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解剖学基础
• 维持意识最重要的结构: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ARAS)
• 神经病学内容繁多,理论深奥,方法学独特,素被誉为具有高 度的逻辑性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
• 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残废的主要原因(脑血 管病、老年变性病占了人类四大死因的两个)。
• 神经病学的研究领域广阔,教科书从第二版(1984)的253页 发展到第六版的473页。
神经病 学
学科特点 素被誉为具有高度逻辑性理论性
——是听神经(蜗 神经和前庭神经) 或其传导径路的 病变所致。
听觉障碍
1.耳聋
传导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混合性耳聋
耳蜗性聋 神经性聋 中枢性聋(双侧病变)
听觉障碍
2.耳鸣
• 高音调:感音器病变 • 低音调:传音径路病变
3.听觉过敏
眩晕(vertig)
• 什么是眩晕?
• 眩晕与头晕的区别
• 临床分类: 系统性眩晕(前庭性) 非系统性眩晕(非前庭性)
神经病学
neurology
总论
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
侯效民
神经病学总论的教学安排
内容
课堂 见习 自学 实习
神经解剖、生理、定
位诊断和疾病的常见 症状(结合讲)
++
+
+
病史采集 神经系统检查
+
+
+
+
+
+
辅助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 的诊断原则
+
+
+
+
+
+
+
绪论
与精神病学 区别?
“神经病学”概念:
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周围)及
双侧病变:双侧视 觉消失,瞳孔大小、
光反射正常 ——皮层盲
双侧枕叶梗死
眼球运动障碍
3、4、6 颅神经
3、4、6 颅神经 周围性眼肌麻痹
3: 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射消
失,眼球向上、下、内受限。
4:眼球向外下受限。
6:眼球外展受限
均有复视
眼球运动的神经生理解剖
• 双眼球运动是共扼 L
R
的,受眼同向运动中
本例瘫痪分析的知识点
神经系统与肌肉病变的鉴别
定位到:神经系统 (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鉴别
定位到:中枢神经系统 (依据?)
神经解剖学
根据神经解剖生理学知识:确定中枢神经系 统的具体病变部位
问题1:
为什么本例是脑的病 变(中枢神经)而非下 肢周围神经的病变?
知识点1:
浅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熟记
痛觉
丘
温度觉
脑
粗触觉
脊
髓
三级神经元
丘 脑
束
第二级神经元在
脊髓交叉
脊
神 经 节
后 角 细
胞
深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熟记
关节位置觉
丘
脑
振动觉
精细触觉
薄 束
三级神经元
、 楔
束
第二级神经元在
核
延
脊
髓
延髓交叉
神 经
节
定位诊断学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 上下二级神经元
皮
质
上运动神经元在
方法学特点 独特的定位、定性诊断方法
学科基础 神经解剖、神经病理生理学等
疾病特性
复杂、严重、难治、症状广泛、 辅助诊断依赖性高
绪论
•神经系统 包括:
1. 中枢神经系统(大 脑、小 脑、脑干、嗅视脑神经、 脊髓)
2. 周围神经系统(后十对脑 神经、脊神经)
绪论
•神经系统
由上千亿个神经细胞和1014以上的突触组成
失语症
优势侧大脑半球 语言中枢损害—
失语症
区 别 !
发音器官神经肌肉 病变——构音障碍
汉语失语症分类
重点介绍: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命名性失语
分 1.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病灶都在外
类
侧裂周区,共同特点是均有复述障碍
口语 不流 利
① Broca 失 语
② Wernicke 失 语
口语、理 解正常, 复述困难
脊 髓
延髓交叉
束
延
髓
交
叉
大 锥 体 细 胞 ( 上 )
前角细胞 (下)
定位诊断学
反射弧概念 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皮质脊髓束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
中枢性(痉挛性)
·瘫痪分布 单瘫、偏瘫、截瘫
·肌张力
↑
·腱反射
↑
·病理反射 ( + )
·肌萎缩
轻(废用性)
·肌束性颤动 无
·肌电图
年神经病学等——20余种神经科学临床与基 础学科门类。
绪论
学好神经病学是今后学习神 经临床分支学科的基础——
神经外科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 神经内分泌学、神经肿瘤学、实验神经病学、 儿童神经病学、围生期神经病学、新生儿神经 病学和老年神经病学等。
学习神经病学的重要性
• 神经病学发展史:原属内科学范畴 独立学科 神经外科 学;20世纪的最后十年被作为“脑的十年”,备受关注。
1、真性球麻痹:下运动性(查:感觉、咽反射、 舌肌?) 2、假性球麻痹:双侧上运动性(查:感觉、咽 反射、舌肌、脑干病理反射、强哭强笑) 3、肌源性球麻痹:
躯体感觉障碍 与瘫痪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学
临床应用举例:
一例颈髓病变 (多发性硬化)患 者的误诊分析
感觉
分类:
1.普通感觉 ①浅感觉 ②深感觉 ③复合感觉(皮质感觉) 2.特殊感觉(嗅、视、味、听)
弓 状 束 损害
③ 传导性失语
口语 理解 严 重障 碍
复述的功能解剖
分 类
④命名性失语 Anomic aphasia
⑤完全性失语:口语、听理解、
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均严重 障碍。
颞中回后部
左利手:右大脑半球
失 用 症(Apraxia)
基本概念: 指:在意识清楚,语言理解功能和肢体
运动功能正常情况下,丧失完成有目的的复 杂活动的能力。
的诊断过程:
病例研究
男, 41岁, 半年前始发现左足 趾不能 屈曲,1月后左足不能背屈,当地医院拟诊 “腓总神经麻痹” ,治疗无效 渐加重至左 下肢跛行,右小腿乏力,尿急不易控制。近 月来头痛,一周来伴呕吐,视物模糊。
体征:双侧视乳头水肿;左下肢:肌张 力增高,肌力近端Ⅳ级,远端Ⅱ级,右足背 屈稍力弱,双侧跟腱反射亢进 ,双侧巴氏 征(﹢)。
视觉障碍
Disturbances of Vision
视觉障碍
视
觉
视力障碍
障
碍
视野缺损
视力障碍
问题: 一、是曲光不正?神经性? 二、神经性者,起病方式?
(定性诊断的“筛子”)
视力障碍
2、进行性视力障碍
①单眼 A. 数日内达到高峰: • 球后视神经炎 • 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 B. 慢性: 视神经压迫性病变
促进了左旋多巴药物的开发
Carlsson(瑞典)
神经病学的实践
重点: 掌握专科病史采集方法与技巧 掌握神经系统检查 掌握神经科基本操作 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治要点和危重病的抢救 熟悉定位和定性诊断(神经解剖与生理是基础) 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意义和选择
绪论
近年来先进的仪器及特殊检查方法 越来越多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鉴别的概念
上
运
动
神
下 运
经 元
动
神
经
元
问题2:
为什么下肢瘫定位在中央前回上部(矢状窦旁)?
知识点2: ⑴ 中央前(后)回倒人型支配投影的解剖概念
⑵ 旁中央小叶的解剖与生理功能概念
上矢状窦旁
问题3:
知识点3:
为什么左侧肢体瘫痪定 位在右侧大脑半球?
上运动神经元交叉支配的概念
本例初步定位:
1、采用“大包围”的检查战术? 2、其重要性大于病史和体检? 3、问:诊断依据?答:CT、MRI…
因为,有的疾病仪器检查并无异常所见; 而许多检查所见并无特异性,必须结合临床, 依靠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