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边塞田园山水诗 教案

初唐边塞田园山水诗 教案
初唐边塞田园山水诗 教案

高二语文唐朝诗歌派别

使用时间2011年12月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及风格思想

2 把握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内容

第一章唐代边塞诗派

所谓边塞诗,指的是那些以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表现对象的诗。

边塞诗主要是结合雄伟、壮阔的边塞景色的描写,表现边塞将士驰骋沙场、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诗歌内容有:

A.边塞风光;

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E.厌战怨征。

王之涣,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

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也是一切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官职小而诗名大,只当过衡水县主簿、文安县尉。他是盛唐时代重要诗人之一,但流传下来的有关材料很少,《全唐诗》仅录他六首诗。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昌龄,生平史料亦缺,年龄大概与王之焕相上下,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二

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官校书郎,与孟浩然交游,出为汜水尉,大约在开元27年贬岭南,第二年北归,游襄阳,访孟浩然,时孟浩然疾疹发背,食鲜疾动,遂致暴死。王28年回京,又被任为江宁丞,天宝初年贬龙标尉,李白有诗:“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安史乱后还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与陈子昂结局相同。死时不早于755年,不晚于757年,因为757年闾丘晓被张镐所杀。张为河南节度使,调闾带兵到河南,大家都到了,闾后到,张要以军法杀闾,闾求饶说:“有家小,乞求余命。”张说: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闾不说话了。

王昌龄交游广阔,与李白交谊很深,与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李颀、王之焕等都有交谊,与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常建等也有交往。走的地方也多,肯定也到过边塞。有人认为没有到过边塞,但如果没有到过边塞,边塞诗不会写得那样真切动人。留下的诗作可分为三类:1、边塞诗,2、闺怨诗,3、送别留别诗。

诗的成就最高是七绝,当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有人又推为七绝圣手。诗人中只有李白七绝可以与他媲美。明焦竑《诗评》云:“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璧。”清宋荦《漫堂说诗》:“三唐七绝,并堪不朽,太白、龙标,绝伦逸群。”王夫之甚至认为七绝以王昌龄为第一;“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纇。”(《夕堂永日绪论》)有人又比较王、李,明胡应麟《诗薮》:“大概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宫词、乐府,李不能为,李览胜、纪行,王不能作。”清叶燮《原诗》:“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闺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二十岁时西游长安猎取功名,却失意而归。以后离开长安,

过漫游生活,三十多岁时曾到过蓟州,天宝三年秋曾与李白、杜甫同游于汴宋。八年荐举有道科,中第,得官封丘尉。十一载,高在京师与诗人杜甫、岑参、薛据同登慈恩寺塔赋诗,是文学史上的佳话。十四载,佐哥舒翰守潼关,抵御安史乱军。潼关战败,哥舒翰被擒,高适逃走。玄宗逃到西川,高适从小路追上。后得肃宗赏识,提拔为淮南节度使,以后为宦官李辅国所短,改官太子少詹事,又任蜀、彭两州刺史,西川节度使,终散骑长侍。唐诗人中高适官当得最大,《旧唐书·本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诗作风格:风骨凛然。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感慨”(严羽《沧浪诗话》)“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起来就是风骨凛然。“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譬如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在诗中常常抒发议论,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高诗以七古见长。诗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简洁。故胡应麟《诗薮》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

高适是边塞诗派重要作家,与岑参并称高岑,《旧唐书·高适传》说他“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作”。《新唐书·高适传》亦说:“年五十始为诗”。《唐才子传》亦云:“年五十始学为诗”,这是错误的,也许五十岁时诗名才著。高适的诗音响浏亮,语言整饬,风骨遒上,抒情性较强。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二语文唐朝诗歌派别

使用时间2011年12月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及风格思想

2 把握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内容

岑参(715—770),生卒年说法很多。作品选所定年限是根据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

而来,现据闻一多文介绍一下生平。河南人,父亲曾任仙州、晋州刺史,早逝,岑参由哥哥抚养长大。二十岁到长安,献书求仕,没有结果。三十岁中进士,三十五岁到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掌书记,来到安西,三十七岁时,高仙芝兵败还朝,岑参没有参加战事,也于是年返长安,三十八岁(天宝十一载)在长安与杜、高等登慈恩寺赋诗,他的诗写得最好。四十岁入封常清幕府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第二年安史乱起,岑在安西没有回京,四十三岁,杜甫等五人荐岑可任谏职,回京为右补阙,五十一岁出为嘉州刺史。五十六岁死于成都。两次边地生活改变了他的诗风,以雄健之笔描写边地奇诡风光。

诗风:奇情壮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如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如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2)奇情:艰苦的军旅生活中,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感。以《走马川》为例,《走马川》写在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期间。走马川为唐轮台西边的白杨河(轮台在今天乌鲁木齐的西边)。行,是乐府诗体的标志。封大夫为即将出征的御史大夫封常青,本诗是为他壮行而作,这首诗集中描写了在走马川中顶风冒雪夜行军的紧张场面。诗歌当中的场景如:黄沙漫天、风吹石走、风刀割面,马汗成水,砚水冻凝,独特且洋溢着豪壮之情。

岑参与高适是边塞诗的主将,共同之处在于表现高昂明朗的感情与雄浑壮大的气势,也就是风骨。而高岑又有不同,比较一下两人的不同之处是很有意思的,高诗倾向于写实,岑诗则倾向于浪漫。高适善于抒发情感,揭示重大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岑诗善于描写景致,边地风光表现得光怪陆离,这是高诗没有的。在形式上,高诗整饬,多偶句,岑诗则奔放跳跃,变化多姿,多散句,岑诗可以归结为一个“奇”字,殷璠说他:“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杜甫赠岑参诗云:“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虽指个性,亦可指其诗作。他的诗当时流传也很广,杜確在《岑嘉州诗集序》中说:“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3、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代表作品有: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王昌龄《从军行》;王之涣《出塞》;王翰《凉州词》。

高二语文唐朝诗歌派别

使用时间2011年12月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及风格思想

2 把握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内容

第二章唐代山水田园诗派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由来久远,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歌唱农业劳动的诗,也出现了对山水的描写,不过山水田园在诗中只是背景,是配角,是起兴,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泉水》)魏晋时期儒学衰退,而老庄盛行,在玄言诗中也表现出这些隐逸之士对山水的留恋。山水诗的真正出现

........,在于老庄哲学的再次告退,“庄老告退,而

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这就是二谢山水诗的出现

........。但二谢写景,多着眼于景物外形,描写虽细腻,不能抓住景物的神韵,情与景是分离的。东晋的陶渊明则是第一个写作田园诗的大诗人,他的诗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山水田园诗在中国的盛行,大概与我们的农业文化有关,人与大自然的亲近有关。歌德说过:“在中国,人与自然总是生活在一起。”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中国人总是神秘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召唤,感觉与自然之间有一种默契,一种呼应,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我们民族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比哪个民族都多。从审美看,我们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就是意境,这是其他文化没有的一个审美范畴。而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心物相通,人与大自然的合而为一。

到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出现了鼎盛状态

...................,这既与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有关(纵向),也与盛唐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有关(横向)。他们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的,已经不是谢灵运“有句无篇”的佳句,而是整体的、无工可见、无迹可求的完美诗境。诗人的注意在于捕捉并描摹一种意境氛围,这就是一种兴象玲珑的意境。兴是感兴,象是形象,也就是情与景融为一体,达到兴在象中,兴在象外,从此,完美的诗境创造提到诗歌创作日程上来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是孟浩然、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裴迪等人。我们介绍孟浩然与王维。

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孟浩然(689—740年),襄阳人。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考试,未中,但诗名开始流传。王维曾私邀他到翰林院(或秘书省)赋诗,孟吟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座叹服。一次在内署谈诗,玄宗突然来了,孟只好藏到床下。玄宗问是谁,王维说是布衣孟浩然,于是召出念诗,孟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不高兴,说:“我没有抛弃你,只是你自己不求进取,何不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呢”?于是放归襄阳。以上说法据新、旧《唐书》《唐摭言·无官受黜》《唐诗纪事》,互相亦有差异,可靠性也难讲。一般说孟仅入长安一次,后来说两次,孟回襄阳后,曾漫游江淮吴越。四十五岁时,应山南采访使韩朝宗之请入京,大概朝宗入奏后召他一起见玄宗,他正与朋友喝酒,居然未去,又失去一次作官机会。开元25年,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召为从事,而后又回襄阳隐居。开元28年,王昌龄过襄阳,时孟病疽,

喝酒食鲜而发病,死于襄阳。

孟浩然一生未仕,所以以前一般人总认为他是坚决不想作官的,如李白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而过去传为王维画的孟浩然象是“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唐张洎题识)(款段马:《后汉书》:“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其实,孟浩然对入仕也是很热衷的,如诗云“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前举“不才明主弃”诗及《临洞庭》“欲渡无舟楫,端居恥圣明”,只是在一次次碰壁后才失望了。这其实也不奇怪,盛唐诗人处在那样兴旺的时代,个个热中功名,不热中反而奇怪了。

孟浩然年辈较长,比王维、李白大十二岁,比杜甫大二十三岁,比高适、岑参都大,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开派人物。他的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是清淡。可以说“淡”正是山水诗的主要特征。闻一多评价孟诗:“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唐诗杂论·孟浩然》)缺点是韵高才短,他的诗大多为短篇,以五律为多,陆游曾指出后四句每觉气索。(《渭南文集·跋孟浩然诗集》)苏轼指出:(孟)“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后山诗话》引)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如《春晓》用语极为平淡自然,而明媚的春光中,又透露着伤春的意绪。又如《宿建德江》在移舟日暮、野旷江清的景色里抹上了“客愁”的孤寂心绪。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高二语文唐朝诗歌派别

使用时间2011年12月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及风格思想

2 把握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内容

王维,字摩诘,来自佛经《维摩诘经》,看出王维的佛教思想。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多才多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音乐。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四十岁,张九龄罢相为界。前期与盛唐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积极开朗,充满入世思想。21岁中进士,任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他写诗自陈,得张九龄赏识,任为右拾遗。张九龄罢相,王维随之消沉。唐代社会矛盾尖锐化,可以张九龄罢相为界,以后任李杜甫、杨国忠,政治腐败。王维买下宋之问的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乱起,王维被俘,被迫受伪职,不敢反抗,只好吃药装哑巴,企图摆脱。一次安禄山在凝碧池举行宴会,把玄宗的乐工全部找来伴奏,雷海青把乐器摔坏,向西边大哭,安禄山把他支解于试马殿。王维当时被拘系于菩提寺,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后来乱平,肃宗回长安,处罚投降安史的官吏,王维由于此诗没有处分,重新作官,当到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当时名声很大。《旧唐书·本传》称其“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创作比较复杂,前期写了不少从军、出塞、游侠之类诗,如《老将行》、《少年行》等,后期隐居辋州别业,大量创作山水诗。他的山水诗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景象阔大,如《终南山》、《江汉临泛》、《使至塞上》等,但数量不多,更多的是另一类写景小诗。在这类诗中,他以诗人画家兼音

........

乐家的特点,善于抓住景物在特殊环境下的光彩、声响、动态来揭示大自然的美,表现的主........................................

题是静,这与他的佛教禅宗思想有关,但往往是寓动于静,以动衬静,尽管是写静景,却充........................................

满了一派勃勃生机,这又与盛唐的时代气息有关了。总之,我们欣赏王维的诗,一要抓住诗........................................

中的画意,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画.

家,南宗水墨画即文人画的创始人,北宗李思训画金碧山水)二要抓住王维诗中的禅意即哲........................................

理,正如明胡应麟《诗藪》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

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作品选

1.王维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李陵咏(时年十九)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氵爰】。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急,雪尽马啼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 一作落雁一作失雁) 处,千里暮云平。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 二、学习《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 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 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四)、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

任务型学习教学设计+山水田园诗专题

山 水 田 园 诗 歌 专 题 [第一课时] 任务清单: 1、回忆你所知道的山水田园诗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2、鉴赏代表诗人的代表作来检验表格内容,温故知新;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山水田园诗定义: 1、 定义: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2、分类:山水诗和田园诗。山水诗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写诗人对山水的审美,这一主体往往与旅行联系在一起:田园诗写农村的风光,但其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代表作家: 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代表诗作: 山水:《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夜归鹿门歌》《辋川集》《鸟鸣涧》等 田园:《归园田居》《过故人庄》《渭川田家》等 常见意象: 自然意象:菊花、五柳、东篱、三径、鸡、犬、荆扉、柴门、空林、空 山等 人物意象:隐士、山中人、松下客、野老、牧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邻人、樵夫等 常见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等。 主题情感: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 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等。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教案

山山水水总关情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廉江中学许储铭 教学设想: 试图从诗歌题材的角度切入,按诗歌的类别引导学生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考虑到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对山水田园诗已有一定了解,教学过程侧重于鉴赏方法的体悟与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从而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鉴赏不同情感类别的山水田园诗,认识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学生课堂学习材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诗言志,诗缘情。鉴赏诗歌,我们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今天的内容是山水田园诗。山山水水总关情,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一齐跟随诗人游山看水,走进田园,去探寻诗人心灵的世界。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归园田居》《临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后禅院》。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②虚、太清均指天空。 ③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 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说答案。 4、师生共同评价。 5、总结,明确参考答案。 《归园田居》: 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回归恬淡田园的喜悦之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一心求仕的迫切心情;希望有人引荐的企盼。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古寺的喜悦之情,寄托了孤高、遁世的情怀。 6、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对大自然的喜爱 (2)对官场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喜爱、向往 (4)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5)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7、常用术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8、学生齐读情感类别和术语。 三、总结方法。 1、小组讨论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1)知人论世(诗人生平)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精编版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 设计者:哈二十四中学李恩龙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准确、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点:欣赏王维诗中的“画”,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更深层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鉴赏古代诗词”为教学重点,要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且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本诗短小精悍,自然清新,诗人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感受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联想、想象,去揣摩语言,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本诗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代,涌现了一大批诗人及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就是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流派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山居秋暝》。 二、诵读 1.请学生读,强调要读出“诗味儿” 2.我们学校的李老师的朗读很不错,我们来听听他是如何读的(多媒体范读) 三、分析鉴赏 1、设问:老师为什么会读得好呢?——①读熟;②把握了诗歌的情感。 2.那么,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 首先,我想就要加进自己对诗意的想象和联想 .............——想象诗中所出现的场景,

联想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果换成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猜.”,猜出当时的 景物与画面。 3.学生自由诵读,想象诗中的画面(可以就某一句诗想象,也可以就全诗展开想象)。(猜.) 学生各抒己见,大致会有两个方面:“清新幽美的风景画”和“纯朴自然的风俗画”。引出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 学生在自由想象的过程中,会出现对诗意的不同理解,这就需要注意第二个问题——揣摩品味诗歌中具体的语言、炼字的效果,它到底都可能有哪些含义,你认为哪一个比较好,为什么。如果也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品”。 在这里,可以仔细“品”的词有: “空”:①树木遮住了人的活动,显得空旷。②幽静。可以联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诗句。③心灵的净化。可以联系“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等诗句。这是一种对世俗的无欲无望。 “晚”①天气晚了;②归来的晚;③到了晚秋。(到了“晚秋”似乎不够合适,“晚秋”是萧瑟的,而且山中的溪水是很凉的,“浣女”还在洗衣就不符合生活逻辑了。而且有资料谈到这首诗,说是写于初秋。) “秋”:①从中可以看出季节;②还可以感觉到天气的情况——秋高气爽,空气清凉。 “明”、“照”:一“明”、一“照”,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天上是一轮圆月,而不是一弯新月,而且非常澄澈。 “流”:这里表面上是在写水的动,而且发出响声;实际上是在“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之效。 “喧”:这里不应该解释成“喧闹”,也不应是一个浣女,实际上是一群洗衣归来的姑娘的欢歌与嬉戏。 “下”①莲在渔舟下;②渔舟晚归;③渔民出去打鱼;④渔舟顺流而下(从律诗的对仗要求来看,我个人以为以第三种解释为好,但学生可以保留意见,更欢迎形成文字) 这些词不必逐一都讲,要看学生自己理解的程度,主要是为了提示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4.同学们在想象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自己对诗歌感情的体验与感悟 ................,而且你也 认为自己加进去的这个感情,就是作者当时的感情。这实际上就是你已经把自己 ...

山水田园诗

古诗词鉴赏之—— 一、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介绍: 1.概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 ....、歌咏 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为题材的诗歌。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主题(情感): (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 (2) 钟情山水,归隐田园,抒发闲适情调; (3)厌弃官场黑暗(对现实不满),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3.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白描:用简洁的语言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二、代表诗人、代表作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从而抒发诗人对归隐生活的享受和田园生活的喜爱。“尾句”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诗人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zhì)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山水田园诗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①。 注释:①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 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绘出一幅春末夏初的乡村景象 图,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 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 情,“怅然”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 所写。通过对清淡古朴山村风光的描写和农家自然亲切的 生活情趣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结尾两 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纯 朴自然,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 田家杂兴八首( 其二) 【唐】储光羲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gāo)腴(yú)。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tián)渔。 山泽时晦(huì)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huò),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wù)然倾一壶。 本诗开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中 间六句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写田园生活的闲适自得,最后 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 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写出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 和恬淡的心态,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俗物的厌恶与傲视。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陆鸿渐①,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 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 为“茶圣”、“茶神”。 这首诗前四句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四句写不遇的 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 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 行踪的叙述,都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 士的襟怀和风度。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 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这首诗 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前两句一动一静, 一正一反。静的是景,是诗人“独怜”的;动的是鸟鸣, 用动来衬静,反映了诗人好静。后两句也是一动一静,一 正一反,前句写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是动;后两句 写郊野渡口无人,是静。诗人通过春潮、雨、野渡、横 舟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作者自 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古典诗文 2010-01-20 0435 5d56b7b40100gd0g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 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派赢得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共鸣,虽然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人物没有李杜那样的盛誉,但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从严羽《沧浪诗话》看,虽然他标举李、杜,但实际上倾向于王、孟。李白的豪放飘逸无人能及,因此虽然在诗坛地位颇高,但在后世却很寂寥,实在是座不可攀登不可模拟的高峰。相对于李白,杜甫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情形,同为诗歌的巅峰,杜甫却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无数追随者争相模仿,成就了一批大诗人,也造就了一批只知道模拟甚至剽窃的庸人。无论怎么样,李杜在后人的眼里,地位都是那么高高在上的。而王孟不同,同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教学博苑 07-10 0655 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 教学难点:主旨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 二、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三、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 0 1 5 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 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 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经典链接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 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 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 年上海卷)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 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答: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三、方法点拨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

小学语文《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学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古诗文诵读课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田园乐》《饮酒(其五)》《绝句》。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课件插图理解诗文大意,初步感受山水田园诗之美,激发对中国经典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优美。 教学准备:Flash课件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 1.课件播放《读唐诗》,师生同唱。 2.同学们,就像我们刚才在歌中唱的那样:诗中有画,诗中有歌。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都被诗人写到诗歌里面去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别有天地》这一单元,阅读一组山水田园诗。 3.请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4.轻轻打开《语文经典读本》,翻到51页,快点看看,这一单元一共有哪几首古诗? 二、学习《田园乐》 1.(课件出示诗歌)下面先让我们随着王维去他的山庄看看吧。 2.自己先试着读读《田园乐》这首诗。 3.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 4.谁想读给大家听? 注意学生如果出现错误,及时订正字音。 (预设:“朝”板书“朝烟”,诗句中的“朝烟”指的是早晨的烟雾,“朝”作“早晨”讲的时候要读“zhāo”,在读本上标上拼音。把这个词语读3遍)5.下面我们来接读吧。男同学读1、3句,女同学读2、4句。交换过来,看谁读得好。

6.一起读一读吧。 7.同学们,快看!(课件出示诗意图)红红的桃花瓣上,昨夜的雨珠晶莹欲滴;碧绿的柳丝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院子里落花满地,黄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而住在山庄里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之中,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啊! 8.(课件出示诗歌)想象着这幅画面,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指名读) 9.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读诗时,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是啊,诗歌都是有节奏的,同学们有没有试过这样读古诗?(师打节拍示范) 10.都来试一试吧。(一起拍手读) 11.我们还可以和同桌拍手读。(师示范) 12.(课件出示诗意图)读了这么多遍,能背下来了吗?会背的同学站起来,看着图一起试试吧。 13.(课件出示诗歌)同学们,这首诗和我们以前读过的诗都不一样,看,它每句有几个字?这样的诗比较少见,叫做六言绝句,这样的诗特别适合像我们刚才那样打着节拍读。 三、学习《绝句》 1.(课件出示诗歌)读完六言绝句,我们再来读一首五言绝句吧。杜甫的这首《绝句》比较好读,同桌两个人读一读,遇到困难互相教一教。 2.谁想来读? 3.下面我们比赛读吧。(分排读)一齐读吧。 4.(神秘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杜甫一块儿到春天的田野上游玩?做好准备,我们出发了。快看!(课件出示诗意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你呢?(指名说) 5.那就高高兴兴地读一读吧! 6.听了同学的朗读,老师也觉得开心极了,不禁想唱上一曲,会唱《春晓》吗?我们配上这样的旋律唱起来吧。(师引唱《春晓》——《绝句》)7.下面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站起来一起唱吧。 8.喜欢唱诗吗?其实古时候的诗都是可以唱的,唱诗也是背诗的一种好方法。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4、背诵这四首小诗。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 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课前预习: 1、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 二、简介“山水田园诗”的有关知识 (一)、“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 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诗。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眺等人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学案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复习目标: 1、掌握赏析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2、明确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角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复习课时:9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二、诗歌意象含义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三、体验高考 1、(20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2、(2010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答案要点: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技巧方法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