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友病抑制物管理_冯晓勤

合集下载

6种剂型适合儿童服用

6种剂型适合儿童服用

健康博览·2011/01编辑/左佰常
六、降低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凝血酶原激活
物抑制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
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脂增高的肥胖患者、有胰岛素抵抗的肥胖患者中均已证实,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的水平。

这为预防或减轻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有胰岛素抵抗的肥胖患者的血管病变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七、改善胰岛素抵抗: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有的研究工作还发现,二甲双胍能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及其敏感性,增加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敏的活性,增加胰岛素的转运和葡萄糖转运因子Ⅳ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同时能改善葡萄糖的氧化和糖原合成,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大大提高降低体重、减肥和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八、改善血管平滑肌的功能:在动物实验和人体细胞培养中均发现,二甲双胍能改善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消除血管壁上有害的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血栓形成。

这些作用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和心肌梗死非常有益处。

因为二甲双胍为盐酸盐制剂,对胃肠道可能产生不良刺激,诸如恶心、大便稀薄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所以应该饭后服用。

该药经肾脏代谢,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宜服用。

15. All Rights Reserved.。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品安全性及体内药学特性评价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品安全性及体内药学特性评价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品安全性及体内药学特性评价霍记平;赵志刚【摘要】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重组FⅧ)因能大大降低病原体感染风险,被多数指南推荐使用.本文根据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对我国上市的4种重组FⅧ制剂的药品安全性和体内药学特性从两方面进行比较,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这4种产品均可用于A型血友病出血的控制和预防,但4种药品在半衰期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抑制物发生率差异方面尚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临床用药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优先选择半衰期较长的药品,以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9(016)010【总页数】5页(P3-6,37)【关键词】血友病A;重组FⅧ;安全性;体内药学特性【作者】霍记平;赵志刚【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1血友病是一种由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乏)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乏),分别约占所有血友病患者的80%~85%和15%~20%。

目前我国血友病的患病率为2.73/10万人口。

血友病患者严重出血时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1]。

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是目前血友病有效的治疗措施,替代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重组FⅧ)和血源性人凝血因子Ⅷ(血源FⅧ)[1]。

使用不含任何血液成分的基因重组因子能大大降低已知和未知病原体感染风险,多数指南推荐重组FⅧ治疗[2,3]。

由于不同品牌的药品质量差异较大,加上血友病患者需要终生治疗,这就给患者和医生选择药品带来很大压力[4]。

2018年发表在药品评价的《凝血因子Ⅷ药品综合评价》对中国上市的4种血源FⅧ和3种重组FⅧ进行了综合评价。

2018年新型重组FⅧ科跃奇®上市,为使不同重组FⅧ制剂综合评价更加全面,本文拟依据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从药品安全性和体内药学特性两方面对目前国内市售的4种重组FⅧ制剂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血友病抑制物的产生与防治策略

血友病抑制物的产生与防治策略

抑制物分类
抑制物按照Bethesda 单位 (BU)进行测量 ,产生抑制物的患者按照其敏感程度 分为高滴度和低滴度
• 低滴度: ≤ 5 BU (无免疫应答) • 高滴度: > 5 BU (有免疫应答)
抑制物又可分为一过性的(自然消失)和持续存在的
CH-MA中-华20医1学20会3血2液2-分00会1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3, 34(5):980-981
同时应用FEIBA®, 50 IU/kg 每天两次 • 该方案一直使用到抗体滴度低于1BU/ml0
Van Creveld protocol
• 25 IU FVIII/kg 隔日一次或每周三次*
-*滴度开始下降后开始减少的FVIII 剂量 -剂量每次减少30%,最终减至10-15 IU/kg,每周3次
血友病抑制物的产生与防治策略
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国家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
CH-MA-20120322-001
目录
1
抑制物的产生及危害
2
抑制物的检测与应对
CH-MA-20120322-001
何为抑制物?
血友病中“抑制物”是指中和抑制凝血因子的抗体,又称“凝血因子抗体”,造成 凝血因子治疗无效。
CH-MHAa-e2m0o1p2h0ili3a2220-0060; 112(Suppl. 6): 1–7.
For Internal use only!
如何降低抑制物的发生风险?
• 预防治疗 • 产品的选择
CH-MA-20120322-001
如何降低抑制物的发生风险?
• 预防治疗 • 产品的选择
CH-MA-20120322-001
预防治疗可能比按需治疗的抑制物发生风险低

血友病合并抑制物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血友病合并抑制物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THANKS
分型
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种类,血友病可分为血友病A(缺乏FⅧ)、血友病B(缺 乏FⅨ)和血友病C(缺乏FⅪ)。抑制物可分为高反应性和低反应性两类。
实验室检查方法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通过测定凝血因子活性,了解凝血因子缺乏程度和类型。
抑制物检测
采用Bethesda法或Nijmegen法检测抑制物,确定抑制物的存 在和滴度。
关节病变处理
对于关节病变,可采取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物理治疗包括冷敷、热敷 、理疗等;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药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关节病变患 者,如关节置换术等。
抑制物处理
对于产生抑制物的患者,可采取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浆置换等方法。同时,应调整凝血因 子替代治疗方案,如增加剂量、改变给药途径等。
预防措施建议
01
避免外伤
血友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外伤,如 避免剧烈运动、使用锐利工具等 。
02
03
定期输注凝血因子
疫苗接种
对于重型或中型血友病患者,定 期输注凝血因子可有效预防出血 和关节病变。
血友病患者可接种相关疫苗,如 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 预防感染。
处理方法介绍
出血处理
对于急性出血,应立即给予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同时采取局部止血措施。对于严重出血或 危及生命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社会资源整合及政策支持
社会资源整合
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医疗 、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减 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政策支持
倡导政府加大对血友病合并抑制 物患者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推动 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患者 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救助。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百因止的疗效与安全性

百因止的疗效与安全性
16
平均每年出血发生率
50
45
40
35
30
25
*
20
15
10
5
1.1
0 预防治疗
43.9 按需治疗
Dhillon S. Octocog alfa, antihaemophilic factor (recombinant), plasma/albumin free method (Advate®): 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aemophilia A. Drugs 2012 May; 72(7):987-1007.
百因止的疗效——关节篇
AHEAD: 百因止真实世界研究中 与按需治疗相比,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年关节出血次数显著降低
8
7.3
6
4
2
• 背景:甲型血友病在依照医疗常规给予百因止治疗观察长期的数据结果
• 目标:我们报告了欧洲患者(德国除外)在观察一年后的疗效期中分析结果
• 方法:研究预期在全球入组>1000例中重度甲型血友病患者。每例患者的观
疗效评估
术中评估 (%)
术后出院时评估 (%)
优秀/良好 一般 无效
61/61 (100) 0 (0) 0 (0)
62/62 (100) 0 (0) 0 (0)
Thromb Haemost 2008;100:217-223 7
百因止的疗效——止血疗效
百因止围手术期止血疗效
手术分级
大手术
小手术 牙科手术
AHEAD*(429 预防治疗) (117 按需治疗)
有效率 (优秀+良好+一般)

预防血友病出血的血友病因子剂量调整技巧与治疗策略

预防血友病出血的血友病因子剂量调整技巧与治疗策略

预防血友病出血的血友病因子剂量调整技巧与治疗策略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由于缺乏凝血因子而导致出血倾向的遗传性疾病。

本文将探讨预防血友病出血的血友病因子剂量调整技巧与治疗策略。

第一部分:血友病简介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类型,主要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

血友病A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VIII而引起的,血友病B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IX而引起的。

这些凝血因子对于正常的血液凝固至关重要,因此血友病患者容易出现长时间和剧烈的出血。

第二部分:血友病因子剂量调整技巧1. 血友病因子剂量的计算血友病患者的因子剂量需要根据其临床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体重和目标因子水平来确定剂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剂量(IU)= 目标因子水平(IU/dL)×体重(kg)× 0.5。

2. 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是预防血友病出血发作的关键策略。

根据血友病患者的情况和生活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预防性治疗包括:每周注射凝血因子、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和长效凝血因子。

3. 减少出血风险的因素除了预防性治疗外,血友病患者还可以通过减少出血风险的因素来预防血友病出血。

这包括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使用非处方药物和避免外伤等。

第三部分:治疗策略1. 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是血友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类型,可以选择给予凝血因子VIII或凝血因子IX的替代治疗。

2. 药物治疗除了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外,一些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血友病出血。

例如,抗纤维蛋白溶酶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关节出血,抗纤维蛋白原药物可以用于控制出血。

3.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出血的血友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来控制出血。

在外科手术前,通常需要预先注射凝血因子来提高凝血功能,并在手术后持续进行后续治疗。

第四部分:血友病的康复护理血友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得到全面的康复护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5.001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No.2014A020211021)通信作者:冯晓勤 电子信箱:fxq126126@ ·论 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肖玉华 李春富 何岳林 吴学东 彭智勇 任玉琼 冯晓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广东广州 510515)摘要: 目的 评估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1月49例确诊中、高危及复发AML行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危险度分级、HLA分型、移植前状态、移植方式、干细胞来源及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对allo-HSCT治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 49例患儿中男35例、女14例,中位年龄9岁。

三年总体存活率(OS)为(59.2±7.3)%,无白血病存活率(LFS)为(50.9±7.4)%。

其中第1次缓解状态移植、非血缘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危组移植的三年LFS分别为69.8%、69.2%、73.7%、65.8%。

19例死亡,分别为复发13例、严重感染5例、多器官衰竭1例。

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急性GVHD是影响移植OS的独立危险因素(RR=3.16,95%CI:1.23~8.09,P=0.017),移植前状态为部分缓解及未缓解是影响移植LFS的独立危险因素(RR=4.76,95%CI:1.52~14.94,P=0.008;RR=5.28,95%CI:1.68~16.58,P=0.004)。

结论 移植前状态及急性GVHD是影响Allo-HSCT治疗儿童AML疗效的关键因素;白血病复发及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儿童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XIAO Yuhua, LI Chunfu, HE Yuelin, WU Xuedong, PENG Zhiyong, REN Yuqiong, FENG Xiaoq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Guangdong,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efficacy of allo-gen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and related factors. Methods Forty-nine children with intermediate risk group, high risk group, relapsed AML group who underwent allo-HSCT in Nanfa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of 2002 to November of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risk classification, HLA type, status before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ation type, source of stem cell and acute or 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 respectively. Results A total of 49 patients were analyzed, with a median age of 9 years, including 35 boys and 14 girls. The 3 years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leukemia free survival (LFS) was 59.2%±7.3% and 50.9%±7.4%, respectively. The 3-year LFS in first remission subgroup, non-related donor subgroup,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ubgroup and intermediate risk group is 69.8%, 69.2%, 73.7% and 65.8%, respectively. Causes of death consists of relapse (13/49,26.5%), severe infection (5/49,10.2%),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1/49, 2.0%).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cute GVHD (RR=3.16, 95%CI: 1.233~8.091, P=0.017) and status before transplantation (partial remission and non remission) (RR=4.76, 95%CI: 1.515~14.939, P=0.008; RR=5.28, 95%CI: 1.683~16.580, P=0.004)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OS and LFS. Conclusion Status before transplantation and acute GVHD can affect the efficacy of allo-HSCT significantly.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death are relapse and infection.Key words: 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hild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儿童常见恶性血液疾病之一,约占儿童白血病15%~20%。

WFH世界血友病联合会指南-什么是抑制物

WFH世界血友病联合会指南-什么是抑制物
高滴度抑制物
>5 BU 抑制物作用强大 抑制物快速中和凝血因子
低滴度抑制物 <5 BU
抑制物作用微弱 抑制物缓慢中和凝血因子
高应答
抑制物滴度超过 5 BU 至少 一次 重复暴露于凝血因子将快速激 发新的抑制物形成
低应答
抑制物从不超过 5 BU 暴露于凝血因子将缓慢激发新 的抑制物形成
什么是抑制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哪些人有产生抑制物的风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世界血友病联盟不从事医学实践活动,而且无论何种情况都决不会为 某个人推荐某种治疗。剂量方案和其他治疗方案会不断修订并且不断 确定新的副作用。世界血友病联盟未作出任何声明, 明示或暗示本出 版物中的药物剂量或其他治疗建议为正确的。基于上述原因,强烈建 议患者在服用本出版中提及的任何药物前,应寻求医疗顾问的意见 和/或参阅制药公司提供的印刷版药品说明书。世界血友病联盟不推 荐具体的治疗产品或制造商;如本出版物提及某个产品名称,并不代 表 WFH 推荐该产品。
抑制物?
什么是
目录
世界血友病联盟(WFH)出版 ©世界血友病联盟,2010
WFH 鼓励血友病/出血性疾病非营利性组织分发 WFH 的出版物用 于教育目的。
如需获得翻印,再分发,或翻译本出版物的许可,请通过下列地址联系 联络部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本出版物的 PDF 版本可从世界血友病联盟网站 上下 载。也可从 WFH 处获得额外的副本,其联系信息如下:

最新:血友病合并抑制物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年版)

最新:血友病合并抑制物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年版)

最新:血友病合并抑制物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年版)一、概述抑制物是血友病患者接受外源性凝血因子vm/ix(Fvm/Fix)输注后产生的抗FVHI/FIX同种中和抗体。

抑制物是血友病治疗过程中最严重、最棘手的并发症。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中国血友病协作组于2018年制订了《凝血因子Vin/IX抑制物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

此后,又分别对国内同行和血友病患者进行了抑制物诊治现状的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有关人员对于血友病合并抑制物的认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近年的研究揭示了血友病合并抑制物的发病机制,同时新药的不断涌现也为抑制物患者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为进一步提高对血友病合并抑制物的认识,作到发现及时、处理规范,特制订此指南供国内同行参考。

二、基本概念详见《凝血因子VII/IX抑制物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8版)》。

三、推荐等级根据GRADE方法,本指南推荐等级如下:1级推荐:相当于"指南推荐",代表该推荐对患者的安全性及获益明显高于风险和负担。

1B级:该推荐至少有一项观察性或干预性研究的数据支持,且该推荐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于大多数患者;1C级:该推荐缺乏此类证据支持,但是仍然对患者的安全或获益很重要。

2级推荐:相当于"指南建议",用于表示较弱的推荐,该建议可能会随着更新证据的出现发生改变。

2B级:病例登记或研究数据支持该建议;2C 级:无前述数据支持。

四、FVH/FIX抑制物(同种抗体)的危险因素抑制物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有疾病严重程度、种族和家族史、基因突变类型等。

F8基因突变类型是最重要的抑制物产生危险因素。

与重型血友病A(HA)患者产生抑制物密切相关的主要突变类型包括大片段缺失、无义突变、22号内含子倒位,其次为小片段缺失和插入、错义突变等。

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导致抑制物产生的风险差异,可能与体内存在FVHI抗原量有关。

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效果观察

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效果观察

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效果观察
韦晓旭;张俊玲;韩晨曦;杜娜娜;南欣雨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9(12)13
【摘要】目的观察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对血友病A患儿关节损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医院门诊就诊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中等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FⅧ 15~30
U/kg,每周3次),对照组采用低剂量预防治疗(每次10 U/kg,每周2次),比较2组患儿入组前和1年后最严重单个靶关节评分差值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值。

结果试验组关节评分差值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对重型血友病患儿关节损害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低剂量,对重型血友病患儿提倡中剂量预防方案。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韦晓旭;张俊玲;韩晨曦;杜娜娜;南欣雨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4.1
【相关文献】
1.中和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疗效
2.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儿童血友病A的效果评价
3.中和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
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疗效4.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中间型和重型血友病A患儿临床效果分析5.不同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对血友病A患儿关节损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诺其在先天性血友病伴抑制物中应用

诺其在先天性血友病伴抑制物中应用

10
BU 100
低反应
10
18
抑制物检测
儿童:
• 在第1个至第20个暴露日,每5个暴露日检测一次; • 在第21至第50个暴露日,每10个暴露日检测一次; • 在第51至150个暴露日,一年至少检测二次
对暴露日超过150天的成年人:
• 除了6-12月的评估外,对之前替代治疗有反应,而现在不出现反应的患者,做抑制物检测
抑制物是替代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
抑制物是体内产生的具有降低凝血因子活性的中和抗体1 发生抑制物的患者,应用凝血因子Ⅷ/Ⅸ治疗无效/疗效下降
抑制物发生率2
• 血友病A : • 重型: 20–30% • 轻中型:5–10%
• 血友病B: <5%
抑制物的影响3
• 出血发作更难控制 • 残疾风险增加(关节病) • 生活质量下降 • 治疗费用增加
20
控制急性出血——国内外指南
• 止血治疗时机:急性出血(包括关节出血)应在2小时内尽早开始止血治疗
• 止血药物选择:
• 血友病A高滴度抑制物:rFVIIa或aPCC(国内2018指南:一线rFVIIa,或PCC)
• 血友病B高滴度抑制物: rFVIIa
90μg/kg,间隔2-3h使用
• 低滴度抑制物:大剂量FVIII/FIX
70~80%
肌肉
10~20%
其他大出血
5~10%
肩 (4%)
腕 (2%)
踝 (42%)
肘 (21%)
髋 (4%)
膝 (20%)
中枢神经系统
1.Srivastava A, Brewer AK, Mauser-Bunschoten EP, et al. Haemophilia,2013,19(1):e1-e47.

甲氰咪胍儿科显身手

甲氰咪胍儿科显身手

甲氰咪胍儿科显身手
姚继霞
【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
【年(卷),期】2004(012)012
【摘要】@@ 甲氰咪胍又称西咪替丁,是一种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临床主要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的治疗.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发现甲氰咪胍还可用于下列儿科疾病.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姚继霞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甲氰咪胍儿科显身手 [J], 姚继霞
2.溯儿科学术源流汇儿科精华理论集古今名医经验——《儿科心鉴》正式出版并举行首发式 [J],
3.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第六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暨海峡两岸四地新生儿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J],
4.儿科中成药循证研究开展的难点与应对方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申昆玲教授访谈 [J], 苏暄
5.甲氰咪胍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J], 贾艳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友病抑制物形成及治疗

血友病抑制物形成及治疗

血友病抑制物形成及治疗
徐卫群
【期刊名称】《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年(卷),期】2016(021)001
【摘要】血友病是性联隐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由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所导致,分两个类型:血友病A为FⅧ缺乏,血友病B为FⅨ缺乏,20%~30%重症血友病A患者产生抑制物,而血友病B仅5%左右患者产生抑制物,两者特点大不相同。

以下主要阐述血友病A抑制物的状况。

美国统计重型血友病A产生抑制物总发生率31.4%,有种族差异,非洲黑人最高,可达55.6%,高加索人27.4%,亚洲人尚无大样本统计的结果。

【总页数】3页(P9-10,18)
【作者】徐卫群
【作者单位】31000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友病A因子Ⅷ抑制物形成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 [J], 闫振宇
2.小儿血友病A颅内出血合并抑制物形成1例 [J], 路云峰;陈立军;高飞;戴云鹏;赵平;管国涛;刘丽英
3.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形成因素和治疗 [J], 王莹;王京华
4.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抑制物形成后出血的治疗体会 [J], 夏爱丹;林素仙;黄瑛;朱永林;胡理明
5.美国FDA批准Sevenfact(重组凝血因子VIIa-jncw)治疗伴抑制物血友病A和血友病B [J], 夏训明(编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友病甲患者Ⅷ因子检测及相关传染病调查

血友病甲患者Ⅷ因子检测及相关传染病调查

血友病甲患者Ⅷ因子检测及相关传染病调查
王莉;王美玲;陶玉生;邢培清
【期刊名称】《医药论坛杂志》
【年(卷),期】2003(24)6
【摘要】目的建立血友病甲体内Ⅷ因子活性定量检测方法,了解我省血友病甲患者中相关传染病情况。

方法Ⅷ因子活性定量检测采用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试验。

HBsAg、抗-HCV、抗-HIV的检测采用ELISA法。

结果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定量检测试验用于诊断血友病甲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优于传统的筛查方法。

血友病甲患者中抗-HCV、抗-HIV的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

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血友病患者监督和管理。

【总页数】2页(P1-2)
【关键词】血友病甲;Ⅷ因子;检测;传染病;调查;流行病学
【作者】王莉;王美玲;陶玉生;邢培清
【作者单位】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4.1
【相关文献】
1.血友病甲患者因子Ⅷ抑制物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J], 郭杨;江滨
2.甲型血友病患者输注“冷沉淀”后HBV和HCV相关指标的检测 [J], 余忠清;胡丽华;饶神宗
3.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友病因子和内皮细胞的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 [J], 王双;王雷;夏朝华;唐发清
4.甲型血友病患者凝血因子Ⅷ抗体的调查 [J], 丁培芳;王勤友;申法奎;张心声;张雪芹;滕彬;张梅红;宋玮
5.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超敏C 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临床意义 [J], 何兴林;刘君;王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进一步提高我国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进一步提高我国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进一步提高我国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郁知非
【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卷),期】1989()1
【摘要】急性白血病(急白)的治疗近年虽无新的突破,但通过改进一些旧药的用法和新药的应用,以及骨髓移植的开展,疗效是在不断提高.按照当前的国际先进水平,衡量急白的疗效,不再停留在缓解率和生存时间,而主要是看治愈率或长期缓解率.当前儿童急淋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是 VP、L-Asp 或 DNR,其完全缓解率(CR)达95%。

【总页数】1页(P1-1)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急淋;完全缓解率;骨髓移植;白血病祖细胞;维甲酸;细胞遗传学;生存时间;全反式;阿糖
【作者】郁知非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
【相关文献】
1.进一步提高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J], 杨天楹
2.如何进一步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J], 杨天楹
3.进一步提高我国大肠癌疗效的几点意见 [J], 喻德洪;刘连杰
4.进一步提高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有关问题 [J], 张圣道
5.为进一步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而努力 [J], 夏学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血病患儿真菌感染导致骨性组织缺损的护理

白血病患儿真菌感染导致骨性组织缺损的护理

白血病患儿真菌感染导致骨性组织缺损的护理
周雪贞;陈纯;冯晓玲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8(024)026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骨髓抑制期发生真菌感染导致骨性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对3例白血病患儿骨髓抑制期发生真菌感染导致骨性组织损伤者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对其进行加强病情观察,加强局部及全身用药护理,做好感染灶清创护理的重要性. 结果 3例患儿1例死亡,2例好转出院.结论白血病患儿真菌感染导致骨性组织缺损者病情观察及局部清创用药是很重要的.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有效.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周雪贞;陈纯;冯晓玲
【作者单位】510120,广州,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510120,广州,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510120,广州,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鼻整形术后感染导致局部组织缺损的早期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2.鼻整形术后感染导致局部组织缺损的早期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导
致的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4.老年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真菌感染的观察护理5.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真菌性肺炎导致气胸的护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莫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法莫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法莫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祁丽鸿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年(卷),期】2010(2)1
【摘要】目的观察法莫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抗过敏、抗氧化、抗凝、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治疗,观察组34例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法莫替丁治疗.应用法莫替丁3~4周,观察紫癜、腹痛及关节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33/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祁丽鸿
【作者单位】111000,辽宁,辽阳,中国医科大学辽阳中心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
【相关文献】
1.法莫替丁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J], 郑朝光;陈伟训
2.凉血化瘀通络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甘晓霞;曾庆芳;任珊
3.凉血化瘀通络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甘晓霞;曾庆芳;任珊
4.法莫替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20例疗效观察 [J], 刘玉花
5.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J], 任宏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实验室开展的针对ADHD的非药物治疗方式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实验室开展的针对ADHD的非药物治疗方式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实验室开展的针对ADHD的非
药物治疗方式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7(39)3
【摘要】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通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仪训练,能够达到改善注意障碍、冲动性及轻度多动的目的。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治疗方式;ADHD;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实验室;
操作性条件反射;生物反馈治疗仪;药物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4
【相关文献】
1."2004年哈佛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际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在北京
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召开 [J],
2.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黄悦勤:中国30年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科研发展系统
评价 [J], 黄悦勤
3.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研究室“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J], 林红
4.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将举办2008年“儿童青少年生活技能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 [J], 林红
5.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实验室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方的制定,同时指导康复治疗的合理介入,有益于改善患儿身体功能,降低再次出血和残疾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积极推进其回归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1]Chai-Adisaksopha C,Hillis C,Thabane L,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definitions and reporting of bleeding outcome mea⁃sures in haemophilia[J].Haemophilia,2015,21(6):731-735.[2]吴润晖.儿童血友病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9):655-658.[3]Roosendaal G,Lafeber FP.Blood-induced joint damage in he⁃mophilia[J].Semin Thromb Hemost,2003,29(1):37-42.[4]Muir H.The chondrocyte,architect of cartilage.Biomechanics,structure,function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cartilage matrixmacromolecules.BioEssays:news and reviews in molecular[J].Cellul Developm Biol,1995,17(12):1039-1048.[5]Fischer K,Collins P,Björkman S,et al.Trends in bleeding pat⁃terns during prophylaxis for severe haemophilia:observationsfrom a series of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s[J].Haemophilia,2011,17(3):433-438.[6]郭晔,张磊,竺晓凡,等.儿童血友病429例临床回顾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4):292-295.[7]De la Corte-Rodriguez H,Rodriguez-Merchan EC.The role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in haemophiliac pa⁃tients[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13,24(1):1-9.[8]Teyssler P,TrčT,KološtováK,et al.Recurrent intra-articular bleeding episodes in haemophiliacs.Treatment outcomes in thepatients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motol in1985-2005[J].Acta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2013,80(6):396-399.[9]张美英,杨朝辉,王刚.血友病性关节肌肉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6):623-627.[10]Hoots WK,Rodriguez N,Boggio L,et al.Pathogenesis of hae⁃mophilic synovitis:clinical aspects[J].Haemophilia,2007,13(Suppl3):4-9.[11]Sun J,Hilliard PE,Feldman BM,et al.Chinese Hemophilia Joint Health Score2.1reliability study[J].Haemophilia,2014,20(3):435-440.[12]连小赟,李魁星,华宝来,等.北京地区单中心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三级预防治疗[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5,37(4):398-401.[13]Niu X,Poon JL,Riske B,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out⁃comes in persons with haemophilia B[J].Haemophilia,2014,20(6):814-821.[14]Remor E,Young NL,Von Mackensen S,et al.Disease-specif⁃ic quality-of-life measurement tools for haemophilia pa⁃tients[J].Haemophilia,2004,10(Suppl4):30-34.[15]Young NL,Bradley CS,Blanchette V,et al.Development of a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 for boys with haemophilia:the Canadian Haemophilia Outcomes-Kids Life Assessment Tool(CHO-KLAT)[J].Haemophilia,2004,10(Suppl1):34-43.[16]Groen WG,van der Net J,Helders PJ,et al.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testing of a Paediatric Version of the Haemo⁃philia Activities List(pedhal)[J].Haemophilia,2010,16(2):281-289.[17]Poonnoose PM,Manigandan C,Thomas R,et al.Functional In⁃dependence Score in Haemophilia:a new performance-basedinstrument to measure disability[J].Haemophilia,2005,11(6):598-602.[18]Riva S,Bullinger M,Amann E,et al.Content comparison of haemophilia specific patient-rated outcome measures with the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ICF-CY)[J].Qual Life Outcomes,2010,8(8):139-114.[19]Khair K,Littley A,Will A,et al.The impact of sport on children with haemophilia[J].Haemophilia,2012,18(6):898-905.(2016-08-12收稿)DOI:10.19538/j.ek2017010608儿童血友病抑制物管理冯晓勤【摘要】儿童血友病患者是抑制物的高发人群。

除了遗传性高危因素外,非遗传性高危因素不仅对抑制物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血友病的治疗策略。

以往回顾性分析提示,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手术、严重出血后的高强度凝血因子治疗是抑制物发生的高危因素,20暴露日(ED)之后开始预防治疗,抑制物发生风险显著降低。

目前针对高滴度、高反应性的先天性血友病抑制物的清除主要采用免疫耐受诱导(ITI)治疗,高剂量与低剂量在低危组免疫耐受诱导成功率方面相当,但高剂量组能更快达到免疫耐受,且在ITI治疗期间出血事件明显减少。

免疫调节剂并不推荐用于一线抑制物的清除治疗,但对标准ITI治疗反应不佳的高反应抑制物患者,加用美罗华可能改善ITI治疗疗效。

【关键词】血友病;抑制物;儿童;免疫耐受诱导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Management of inhibitors in hemophilic children FENG Xiao-qi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Nanfang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515,ChinaAbstract Hemophilic children have high incidence of inhibi⁃tor.In addition to genetic risk factors,non-genetic risk factors not on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hibitor,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515电子信箱:fxq126126@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treatment strategy of hemophilia.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intensive treatment for severe bleed⁃ing increased inhibitor risk.Regular prophylaxis,especially af⁃ter20exposure day,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ITI)to eradicate high-titre and high-re⁃sponding inhibitors is the mainstay of management.The high-dose and low-dose ITI were equally effective in inducing toler⁃ance in good-risk patients,but high-dose ITI could reduce in⁃tercurrent bleeding and achieve tolerance more rapidly than low-dose ITI.Immunomodulation is not recommended as a first-line component of ITI.Immunomodulation may be consid⁃ered in subsequent ITI attempts in patients with high-respond⁃ing inhibitors who do not respond to initial treatment.The addi⁃tion of rituximab to ITI may be useful for patients with inhibi⁃tors that are resistant to standard treatment.Keywords hemophilia;inhibitor;child;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ITI)血友病患者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在胚胎期无法形成免疫耐受,接受外源性凝血因子治疗后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凝血因子的中和抗体,形成了血友病抑制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