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日课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目录卷一:修身一·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二·家教贵严——心到静极时,真境产生出三·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四·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桸历五·立志有恒,尤能“金丹换骨”卷二:学问一·为学之道——吾人为学,最要虚心二·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三·修辞以立诚,忌巧言雕饰——求学三耻无穷受用,来自有始有终卷三:居家一,孝友,独孝友则立获吉庆二,仁和,和气蒸蒸而家必胜三,严,治家贵严,不严之流弊不可胜言四,五种遗规,我辈锺而行之,极易为力五,八字诀,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岗公为法,书,蔬,鱼,猪。
早,扫,考(祭祀祖先),宝(就是亲族里和乡里之人,经常互相来往,贺喜吊丧询问疾病,同济急难,人待人是无价之宝)六,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七,八本堂,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字即: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八本即:读书以训古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奉双亲以能讨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乱说为本,居家以不睡懒觉为本,作官以不贪钱为本,行军以不骚扰百姓为本。
)八,骨肉之情,骨肉之情愈挚,则责之愈切九,居家四败,家庭衰败的原因有四:没有礼仪之家衰败,兄弟相互欺诈之家衰败,妇女淫荡秽乱之家衰败,子骄傲自满,轻侮别人之家衰败。
一个人衰败的原因也有四方面:昏暗懒惰,偏信下人的人衰败,骄傲自满,轻侮别人的人衰败,反复无信的人衰败,贪婪而且苛刻的人衰败卷四:一·简朴。
家国之行,皆由克勤克俭所致二·敬勤,能勤能敬,家业未有不兴者三·敬恕,圣人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四·恒常,行之有恒,则日见其大。
五·忍,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六·悔,以园融变通为体,不怨不尤为用。
七·虚心,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
八·明强,修身齐家,须以明强为本。
解读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有何启示?
解读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有何启示?曾国藩最大的能耐,就是他能把自己这个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经过后天的磨练,变成一个经天纬地、文治武功上都可圈可点的人物。
孟子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理念,被曾国藩演绎地淋漓尽致,这也使普通人看到一个希望,但凡有所立志、用心用力、恒为,都将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就。
曾国藩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律己以严。
他为自己的日常安排上,订立了“十二条日课箴规”,每天再忙再累,也要坚持把这十二件事完成。
其一,主敬;其二,静坐;其三,早起;其四,读书不二;其五,读史;其六,谨言;其七,养气;其八,保身;其九,日有所进;其十,月无忘所能;十一,作字;十二,夜不出门。
分析这十二条自己为自己设立的规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个梳理,进一步理解它:守住内心,才能守住你的行为主敬,静坐,养气等,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要守住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平静,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对得住别人,第二是不欺骗自己。
《宋史·司马光传》中说,“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事无不可对人言,体现的是一个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一面。
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坦荡之气,是一个最大的底气。
守住内心,就等于守住了你的行为,你的思想指引做或者不做某件事,引导者身体这台“庞大的机器”如何运转,到何处去,所以,内心的状态,是一个人的根本。
常言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而内心这个根基,恰恰是最难巩固,但又是最需要巩固下来的。
人的念头千变万化,瞬间就会生出很多种不同的想法和思绪,所以这更加说明了守住内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当你守住了内心的时候,行为才有了依靠,行为本身是无目的的,它只听凭于内心的调遣。
守住行为,才能转变为你的作为想必下面这一段话大家都看过,鉴于其重要性,我觉得有必要再将其写在这里:“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93他们改变中国我们生活在不确定的年代,内心焦虑不安,快乐难以持久,如何能够安定内心世界?栗强:独立学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长期从事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核心:把心放在心上,就是让心做心该干的事,别让心做这些念头该干的事情。
人的心是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蛋白质,肉身,过去叫色法;另外一部分叫心,但心又分成两层,一层是心上起的功能,比如心的感受,心的想法,心的念头,第二是能产生概念,能产生想法的这才叫心。
但我们的麻烦是,各种资讯非常发达,我们的心被抓着去放到了想法和资讯上,没有把心放在心上。
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如果要用四个字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尚书》里的四个字:念兹在兹。
念,就是你的注意力;兹,我们可以今天翻译成这个“It”。
念在这,心就在,注意力在这,作用力就在这,你的成长中所有的一切,从初发心即成正果。
如果一开始就向着要去解放全人类去,最后才能够永无止境的热情;一上来就向着满足私我去,最后只能一身疲惫。
凡是对历史产生巨大作用的人,他都是在把心放在心上的,都符合了,暗合道妙。
从历史角度来看,秦始皇李斯,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王莽刘歆,复古改制昙花一现唐太宗玄奘,光大禅宗朱熹宋明理学,占林文人精神世界清末名臣曾国藩独树一帜,弃圆求阙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之处,又将如何改变历史文化格局?从五位文化人,五位帝王或者掌权者,五篇文章这样开阔的角度对比中,才会更能理解曾国藩的贡献和心法更履行了此道之妙,知道他在大变革不确定的年代,保持心中的禅定与信念是什么。
1.帝王秦始皇和文化人李斯,与文化大一统出现的文章是《谏逐客书》,李斯提出要发展,要提高效率,咱必须得用天下之客卿。
天下事凡经此人必为之一变,这个人是秦始皇,而李斯作为辅佐的宰相是协助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将在此之后的这两千年,中国才能有一个巨大的大一统的江山局面出现,而不是会变得像欧洲那些统治者,一个大统治者结束了,欧洲的历史就是文化上断裂的历史,而中国的文化上是一个连续的历史,一个连续的文明,这个原因就是在于秦始皇和李斯做了大量发展型眼光的历史建设。
曾国藩成功之道之启示(新)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 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 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 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 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 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 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 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 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 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 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五是读史 ——廿三 史每日十页,虽 有事亦不间断。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六是日知其所亡
——每日记茶余 偶谈一则,分为德行 门、学问门、经济门、 艺术门。写日记,须 端楷,凡日间过恶 (身过、心过、口过) 皆需一一记出。 这条是反省自己有哪 些错误。
三、修身齐家治国千古第一完人
•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 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 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 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 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 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 ,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 ,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 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 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吾日三省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不习乎?
不二第二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不二第二关键词:专注、集中、曾国藩日课十二条,其中第四条是:读书不二。
意思是一本书没有读完,就不读其他书。
他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读书不二:一书未看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
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
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
」一本未完不读下一本,不允许任何一本半途而废,只是「翻过」。
这不是说绝对的一本未完不动下一本,而是每一本都必须读完。
曾国藩强调的不二,是在读书上要贯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讽咏宜熟、宜专。
看者‘日知其所亡’,读者‘月无忘其所能’。
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者积钱,日夜摩挲,但求其久。
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
二者截然两事,不可缺亦不可混。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中,费曼教妹妹琼读书时也使用了类似方法:「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
」梁启超: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
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
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遇有想钞录的,也俟读完再钞,当时勿窒其机。
华杉:读书不要贪多,也不要贪快。
读书的时候很容易翻着翻着就走神了,走神的过程还在翻,我就很注意这点。
我走神我就翻回来,从我走神的地方再重新读过来,这样我能够保证我一本书不读则已,我读就要学到里面的东西。
我也经常听到人说:「今天我还有好多书没看,我得赶紧去看了。
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读后感
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读后感 《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是一本以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曾国藩为主要内容的书籍。
曾国藩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令人钦佩。
本文将结合这本书中的经验和教诲,从一个个步骤开始思考曾国藩的人生修炼。
第一步:明确修炼目标与从容的心态 在《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中,作者告诉我们,要进行人生修炼,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修炼目标。
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使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努力前行。
同样重要的是从容的心态。
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持平静、沉着的心态,不被外部环境影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举例说明:曾国藩在历史上有无数次遭遇困境,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修炼目标,保持从容的心态。
他在很多挫折和失败中不断成长,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步:培养自律和节制的品质 自律和节制是曾国藩强调的重要品质。
自律意味着以自我约束为基础,控制自己的言行和行为。
节制则强调积极合理地使用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
举例说明:曾国藩深刻认识到自律和节制的重要性。
他注重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
正是这种自律和节制的品质,使得他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刻保持清醒和冷静。
第三步: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刻苦学习 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学习是曾国藩成功的重要因素。
曾国藩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举例说明:曾国藩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努力的人。
他在官场中屡战屡败,但他从来没有放弃。
相反,他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刻苦学习,使得他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曾国藩人生修炼的机会。
通过分析曾国藩的人生修炼过程,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他的坚持、努力和自律品质。
曾国藩的人生修炼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明确目标、保持从容的心态,培养自律和节制的品质,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刻苦学习,我们才能取得成功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曾国藩修身日课
曾国藩修身日课
- 主敬:每日保持精神肃穆,衣冠整洁得体,给人稳重可靠的印象。
每日出门前调整到最佳状态,工作时专心致志,高效果决。
- 每日静坐:每日睡醒或睡前,至少抽出一段时间,独处静坐。
摒除一切杂念,静思己过,反省言行是否有不妥之处,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通过反省,提升自身修养,戒除坏习惯。
- 早起:坚持早睡早起,对身心皆有裨益。
早睡养身,早起精神佳,不要恋床,起床晨读或锻炼,保证一天都有好精神。
- 读书不二: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各种碎片化阅读,不如专注阅读一本书。
将一本书用心读透,等于得到对方的感悟。
- 多读史书:读史可以提升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只是一个过客。
这样一想,自然心胸开阔,豁然开朗。
- 谨言慎行:只有浅薄的小人才夸夸其谈。
祸从口出,逞一时口舌之快,为自己带来祸患,实在是愚蠢至极。
- 持正居中:内心光明中正,才能无愧于天地。
心中一股正气,不偏不倚,做起事来胸有成竹无所顾忌。
曾国藩的修身日课强调了自律、自省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曾国藩之“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曾国藩之“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
“慎独”就是指一个人独处,也就是在没有人管束的情况尚能严格要求自己。
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
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
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去行善除恶,这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表现。
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只有自己的心知道。
所以《大学》的“诚意”一章,两次说到慎独。
如果喜欢善能像喜欢色美那样,厌恶恶能像厌恶恶臭那样,尽力排除欲望,以存天理,那么《大学》的所谓自我反省,《中庸》的所谓戒除恐惧,都能够切实去做了。
也就是曾子所说的自我反省而有收敛,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下,下无疚于心,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会感到愧疚,可以面和天地、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
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
“主敬”一条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好还是坏,直接决定了他事业的成败与否。
敬这个字,孔门用来教育后人,春秋士大夫也经常提到。
到了程、朱时就千言万语不离开这个宗旨。
在内专一纯静,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工夫;出门如同看见贵宾,对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样恭敬,这是敬的气象;自我修养以让百姓平安,忠实恭顺而使天下太平,这是敬的效验。
程子说上下统一在于恭敬,则天地自己运行,万物自己发育生长,气数没有不和的,四灵都来了。
聪明睿(ruì)知,都由这些而产生。
以这些侍奉天帝,那么敬就没有不完美的。
我说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用,尤其就在于能让肌肤得到锻炼,身体变得强健。
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即使是年老体弱,一旦遇到坛庙祭献、战阵危急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足以说明敬能强身了?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三是求仁则人悦。
曾国藩 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如下:
1.主敬则身强:整齐严肃,无时不俱。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2.静坐则身安: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则家立:起得早,不为艳阳所流。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5.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9.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有求深意是徇象,欲火太盛防溺信。
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可一味静坐,也
可一味读书。
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这十二条日课,是曾国藩给自己订立的一套自律准则,长期坚持下去,对于提升自己的品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互帮互助家风家训故事
互帮互助家风家训故事
一、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估且不论,但他的家庭教育却有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
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也养成勤劳作风。
要求“诸男在家勤洒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
还为曾家妇女规定了“日课”四项:“食事”,每天早饭后做各种小菜;“衣事”,已午刻纺花或绩麻;“细工”,傍晚即晚饭后做男女布鞋或缝制衣服。
曾国藩作为封侯拜相之人,对“日课”还要定期检查,亲自抓落实。
俗话说:“人贵勤”,可见,曾家的“崇勤”家风着实可赞。
二、鲁迅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
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
”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
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
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
三、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
曾国藩是如何改造自己,成就国家的?
曾国藩是如何“脱胎换骨”的刚过而立之年的曾国藩和每个普通人一样,有着大大小小许多缺点。
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
虽然他给自己订了自修课程表,但执行得并不好,认真读书时间太少,有时间读书心也静不下来。
二是为人傲慢,修养不佳。
第三个缺点就是“伪,谓对人能作几副面孔也。
”一)三十岁是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分水岭。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
愚钝之人,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
浮嚣之人,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静。
偏执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开阔,不矜不伐。
曾国藩发现,这些人的精神气质与以前的朋友们大有不同。
他们都是理学信徒,有着清教徒般的道德热情。
他们自我要求严厉峻烈,对待他人真诚严肃,面对滚滚红尘内心坚定。
三十岁前的曾国藩人生目标只是功名富贵、光宗耀祖。
结识了这些良友之后,检讨自己,不觉自惭形秽,因毅然立志自新: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
二)人类最基本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使自己变得完美。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食色性也,第二层次是安全的生存环境,第三层次是人际交往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功名荣耀、出人头地。
最后一个层次是自我实现。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将自身的生命能量燃烧到最充分,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写的人。
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
所谓庸人,就是昏睡了一生的人,因为欲望缠绕,意志软弱,智慧不明,普通人一生只能动用上天赋予的很少一部分潜能。
而英雄伟人则是醒过来的人,他们天性刚强,头脑有力,可以把自身潜能发挥得比较充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圣人学说”也不失为一个强大的心理武器。
所谓“取法乎上”,它确实给传统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调动起全部潜能的奋斗目标。
三)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悟出自我完善的必经途径。
日课十二条
日课十二条曾国藩制定了严格的修身磨砺计划,行之以恒,曰“日课十二条”。
内容有:(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骛。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修身之道,最难在于养心,东方古典文化,儒家也好,道家、佛家也好,都强调一个“静”字,即万象放下,心无杂念、豁达光明、冲融虚廓的心境。
内而专静纯一,方显外而整齐严肃。
养浩然之气,心胸豁达,是成大事的必备条件,纵观古今,代代圣贤,成功人士无不虚怀若谷。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天道酬勤,勤字之本在于早。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废志无以成学,废学无以成才。
毛主席说过“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治学无方,则百无一成。
”曾国藩于读书学习尤为可贵的是,把它作为一生之事,相伴终生。
其生平为人处世的成功,正是他秉承须臾不离读书,广泛涉猎,由博转约,格物正心,治学有方的善果,通过读书,走上了仕宦之途,广交了益友,领会了行军打仗之术,树立并实践了报效国家、明道经世的远大志向。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曾国藩说:“做官之人,终身涉危蹈险,如履薄冰,故不能不自省、察人。
”俗话说:三人成虎。
一言不慎就会招来祸端。
居高位者尤其如此。
与其以后招来麻烦,授人以柄,倒不如今天谨慎从事,谨言慎行。
国藩自勉,恒守“清慎诚勤”四字,而尤以诚字为重。
与李榕书云:“……以诚字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乎大戾,免于大败,愿与足下共勉之。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一个人只有身体与心理都健康,干大事才有足够的资本。
起居饮食,既有规律,又有定时,这是现代的卫生学非常强调的。
至于爱好运动与节制少怒,则是健身与养心的根本。
品读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品读曾国藩的《日课四条》作者:崔坤家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5期[摘要]曾国藩在《日课四条》中主张,为人处事要做到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才能分别收到心安、身强、人悦、神钦之效,进而收获修己治家的“振兴之象、骈集之祥”。
这些观点逻辑严谨,自成体系,要言不繁,阐发大义,是其一生成熟处世经验与智慧的总结,不仅对其本族后人产生了令人瞩目的优良影响,而且对当今为官者、为民者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课四条处世经验借鉴意义中图分类号:U471.15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595―01晚清重臣曾国藩(1811-1872)的家教理论对世人影响深刻,他于同治十年(1871)十一月于金陵节署中所作日记是一篇教诲后人如何做人与做事的经典文章,言简意赅,逻辑严密,对当今为官者、为民者足可借鉴。
一、要言不繁阐发大义通篇约1500字的《日课四条》文风简约,阐述了曾氏关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方面的根本观点。
首条“慎独”论述“自修之道”。
曾氏指出,自我修养的难处在于“养心”,这是决定、支配个体行为的思想基础。
“养心”则要从不“自欺”做起,“自欺”即:心既知有善有恶,但却做不到去努力地为善去恶。
他引用大学、中庸、曾子及孟子的言论说明“养心”的途径,并得出结论:人能“慎独”,不“内愧”,心就安泰,“快足宽平”;“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药之方”及“守身之先务”。
第二条说“主敬”。
曾氏强调,孔子、春秋士大夫及程朱皆重“敬”;他论述“敬之工夫”、“敬之气象”和“敬之效验”,不仅结合了程颐的观点,说明“敬则无美不备”;对于“敬”的功效,他更是从一生中的“坛庙祭献”之“敬”或“战阵危急”之“敬”验证出“敬”能“悚神”、“振气”,“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即“知敬”足以使人“身体强健”。
这种“敬”与“身强”之间的因果关系,确是经曾氏本人长期亲身体会而得以验证的。
第三条论“求仁”。
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
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注重自我修养和教育,因此他制定了一套十二条日课,以助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这十二条日课是:
起床课:早起锻炼身体,做好精神准备。
课文课:认真读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督察课:检查工作、生活的细节,避免疏忽和错误。
调查课:关注时事、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认知能力。
问答课:与人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记忆课:记忆重要知识和经历,避免遗忘和失误。
心理课: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讲演课:讲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演讲能力。
制度课: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提高自律和执行力。
检讨课:反思自己的言行,寻找不足和改进的空间。
感恩课:感恩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保持谦虚和感恩之心。
安息课:在合适的时间休息,保持身心健康。
这十二条日课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鸿儒,是他用每日十二条必修课,“知行合一”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神,才成就了他不愧为一个名垂青史的牛人,从而有了曾氏家族数百年的荣耀。
曾国藩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内容主要有:一、主敬: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
曾国藩说: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用,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即使是年老体弱,一旦遇到坛庙祭献、战阵危急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足以说明敬能强身。
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不仅是一种大智慧,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
所谓静生百慧。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
《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
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早睡早起是顺应天时,是天在滋养你的身体。
所谓人力不胜天力,你吃再多的药物或保健品,也不及早睡早起的功效。
若长期坚持早睡早起,身体无病健康的人,一生无疾。
若病者则利于恢复!中医调理平衡讲七分靠天,二分靠药,一分靠心情。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
《庄子》记载: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庄子告诉我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曾氏家训日课十二条
曾氏家训日课十二条
释文:日课十二条
边款:日课十二条是曾文正公修身十二法: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之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解读: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晚清名臣,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与其严以修身密不可分。
他一生奉行“慎独克己”,从不懈怠,是公认的近代儒家修身的楷模。
曾国藩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得失,总结出
“日课十二条”作为他自身的日常行为规范,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严格执行,且一坚持就是一辈子,毅力之强非常人可比。
毫不夸张地讲,曾国藩虽为权倾朝野的名臣,实际上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苦行僧”。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为自己制订一个诸如健身、习字、读书之类小计划的时候,但往往虎头蛇尾,很难坚持执行下去。
这与曾国藩几十年如一日遵循自己制定的“日课十二条”相比,差距巨大,这也是我们很难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言道:“贵有恒。
”“恒”,说起来容易,切实做到却很难。
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
阅读感受
《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是一本关于中国晚清时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 家曾国藩的传记和人生哲学,由多人撰写,主要根据曾国藩的日记、书信和其 他资料整理而成。这本书涵盖了曾国藩的一生经历和他的人生智慧,尤其是他 如何在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曾国藩的了解主要来自历史课本和一些传记文学。然而, 这本书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他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尤其是他如何通过自我修 养和道德实践,成为了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领袖。
第五,写日记是修身的好方法。曾国藩认为,写日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修身方 法。通过写日记,人们可以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反思自己的行为 和思想。写日记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介绍了曾国藩的修 身之道,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通过阅读这本书,我 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我深刻感受到曾国藩对自我修炼的重视。他坚持每天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 和思想,并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成就和不足。这种自我反省的习惯使他不断 进步,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这也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和思想,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曾国藩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他对家庭的关心和对社 会的使他在政治和军事生涯中获得了很多成功。他注重家庭教育和家庭和谐, 努力维护家庭的团结和幸福。同时,他也社会问题,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这 种责任感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个人,我们应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目录分析
《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是一本关于中国清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 曾国藩的著作,也是一本关于个人修养、学习、管理等方面的书籍。以下是这 本书的目录分析:
曾国藩:男人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
“励志帝”曾国藩:男人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人生有穷达,知名而无忧。
正文我们从事自媒体行业的,最重要的习惯就是耐心地日复一日天天更新内容。
在这方面,我们的偶像其实应该是曾文正公。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他在31岁的时候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过隙影》。
“日课”就是天天在上面写东西。
“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
”“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他对修炼自己是很狠的,要求自己字字都要写正楷。
修炼就是每天要跟自己对话,反思自己的丑念丑事,不仅要写出来,而且要改正。
自我批评才是真正的刺刀见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言立功”这些几乎已经公式化的中国式古代男人终极修炼目标,背后无一不需要对自己狠一点。
中国式现代男人,似乎对自己已经不够狠了。
我看着满目的“宝宝”,有点儿难受,这个拼命讲女性解放同时也是男性自由的年代,我第一个想到的对自己狠的男人就是曾国藩。
我不迷信他做官好的样子,就像我不迷恋胡雪岩经商好的样子,我只是觉得他非常像个遗世独立的男人。
那么,一个男人应该怎么样对自己狠?看下面。
忍辱没想到吧,我竟然把“忍辱”放到了第一位。
曾国藩,以前被“妖魔化”(卖国贼),现在被“圣人化”(千古第一完人),但从一个人的角度讲,我最佩服的就是他的忍功。
他有一帆风顺的时候,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但他也受过一般人没有受过的“辱”,正因为忍辱之后,他就不是一般人。
所以这部分放在最前面,且我认为这是男人对自己狠最突出的方面。
男人在世,哪有不受辱的。
这周的大热新闻,也是从男人受辱开始的。
忍辱就是要“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句话就是出自曾国藩。
他受过的奇耻大辱包括:第一件,五次考秀才不中,第六次被学台公开悬牌(发公告)说他“文理太浅”,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式的羞辱。
而他怎么对待的?他居然开悟了,第七次就中了秀才,而且后面的举人、进士、翰林都很顺利。
第二件,被满朝官员嘲笑,因为他上书给咸丰皇帝的“日讲”讲堂布置图表实在太难看,京城官员见到他都“目笑存之”。
关于自律的名人素材简短
关于自律的名人素材简短一、许衡不吃无主梨在古代呀,有个叫许衡的人。
有一次他外出呢,当时正是大热天,路上又渴得要命。
走着走着呀,就看到路边有一棵梨树,上面结满了梨子。
同行的人呢,就像看到救星一样,纷纷跑去摘梨吃。
可许衡呢,站在那儿一动没动。
有人就很奇怪呀,就问他:“你咋不摘个梨解渴呢?这梨看起来又大又甜的。
”许衡就很认真地说:“这梨树没有主人,可我的心有主人呀。
不是自己的东西,怎么能随便拿呢?”你看,许衡在这么口渴又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还能坚守自己内心的原则,这就是很强的自律性呀。
二、曾国藩的日课曾国藩可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呢。
他为了让自己不断进步,每天都给自己定了一个日课。
这个日课呀,就像是他自己给自己制定的一个任务清单。
里面有各种要求,像早起呀,读书呀,写日记反省自己当天的行为之类的。
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按照这个日课来做,不管是遇到高兴的事,还是生病难受的时候。
就拿写日记来说,他会把自己一天里的想法、做的事情,还有自己觉得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都写下来,然后反省自己,提醒自己下次不能再犯。
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没有很强的自律性是做不到的。
三、康德的散步康德是个哲学家哦。
他的生活超级有规律,就像一个精准的时钟一样。
他每天下午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出门散步。
邻居们呀,都不用看钟表,只要看到康德出门散步了,就知道大概是什么时间了。
他这种对生活规律的严格遵守,其实也是一种自律的表现呢。
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样就能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哲学问题啦。
在他的世界里,自律就像是一种本能,他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或者自己的一时兴起就改变自己的计划,真的很让人佩服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日课
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读史: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写日记,须端楷。
凡日间过恶,身过、口过、意过皆记出,终身不断。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日知其所无: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学问、经济、艺术门类。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作字:早饭后作字。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
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