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文献综述

【摘要】微博是一项新兴事物并已在我国大学生中广泛使用,然而国内对微博与高校学生工作相关的研究不多。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研究文献,总结出目前国内对微博与高校学生工作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为今后同类研究理清脉络。

【关键词】微博高校学生工作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15-01

当今使用微博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加强对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

一、微博的概念及兴起

微博(micro blog)是一种现代信息科技的舶来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箱以及互联网等方式向微博发布信息,内容一般限制于140个字符内。与一般的网络博客不同,微博具有快速性、时尚性、简洁性、亲民性、互动性、几何式传播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微博(最早为twitter)在2006年被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并于2008年爆发以后,短短6年间已渗透到各个领域,风靡全球。而国内则有“饭否”、“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模仿者相继涌现。

根据新浪微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2年5月,新浪微博

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1亿条微博内容,平均在线时长约为60分钟。而在这部分用户中,高校学生占据重要地位。也正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网络产品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群体中得到很好的普及及应用。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各类高校机构和组织注册有微博,通过微博发布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国外研究现状

其实在twitter创建当年,国外对微博应用于教育的探索研究也开始了。美国的莫妮卡·兰金教授尝试将微博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兰金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中表示,虽然微博有其限制,但是却鼓励了原本不愿意讨论的学生参与。著名大学教授monica rankin也发现,用一个星期通过微博网络平台来组织大家发表评论,提出观点,然后他将所有的观点整理带到教室来讨论,采用这种方式比过去传统的教室更能挖掘一些新的想法。

三、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统计分析

国内自2006年起关注twitter,而对微博的研究始肇于2009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可见国内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体是高校大学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对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情况,本文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就2008年至2012年的文献进行了搜索,

其中文中涉略有“微博”与“大学生”的文献有974条,其中2011-2012年的该类文献数目则达到了930篇,可见对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在2011-2012年呈现井喷状态;而2008年至2012年间专项研究微博与大学生相关的内容的文献(篇名涵盖“微博”和“大学生”)则骤减至253篇,其中2011-2012年为226篇。而同期文中涉略“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内容的文献仅有157条,其中2011-2012年131篇;而专项研究“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则仅有120篇,其中2011-2012年107篇。这些相关文献中包含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和期刊若干,主要是从心理、德育、行为和消极影响去分析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笔者又就“微博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开设微博的影响”在中国期刊网(cnki)进行搜索,自2008年至今分别只有38及36篇专项研究文献。可见国内对于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尚不充分,研究深度也有待挖掘。

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在国内研究中,范芸芸和毕莹是较早关注微博与教学结合的学者。她们于2010年指出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记录博客的方式,也开启了随时随地记录和交流的时代。如何用好微博,是摆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前的新课题。而李艳霞(2011)则特别提出了高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微博的低门槛、开放性、碎片化以及强大的转发效应等特点,通过正面引导、平衡疏导负面情绪以及加强其媒介素养教育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想教育。

当然,微博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学生工作不仅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微博消极的一面,诸如人肉搜索、言语攻击等网络暴力信息对大学生的攻击性倾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尹晓敏(2011)认为,微博因其特点,分化了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的集中性功能,同时极易引起大学生的认知偏差,淡化、俗化、西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认识。

从前文对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可以看出,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微博的应用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以更积极、更创新、更全面的视野去应对。2011年北京邮电大学思政课调查报告《网络微博对于青少年影响的调查》则更有针对性地对微博的使用对大学生的正面及反面影响进行研究,结论是微博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各有利弊,应该合理利用微博,扬长避短,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andy ramsden. using micro-blogging (twitter)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m]//sanjaya mishra. e-learning. indira gandhi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2009:118-121

[2]范芸芸,毕莹.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围上一条温暖“围脖”——浅谈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咨询.2010,23:193-194 [3]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49-52

[4]周根飞.微博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以及对策——以广东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