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雄配子形成 exflagellation) 2.1雄配子形成(exflagellation)
♂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 为4-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 4-8条细丝,核分别进入细 丝内,称出丝现象,即♂ 丝内,称出丝现象,即♂ 配子形成 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 中游动,即♂配子(male 中游动,即♂配子(male gamete)或小配子 gamete)或小配子 (microgamete) microgamete)
2.1 动合子(ookinete) 动合子(ookinete)
♀♂ 配 子 受 精 , 形 成 圆 球 形 的 合 子 (zygote)。 zygote) 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蕉状的能活动 的动合子(ookinete)。 的动合子(ookinete)。
2-1卵囊(oocyst) 卵囊(oocyst)
(3)贫血: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 原因: 1.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 1.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 2.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 2.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 胞 3.骨髓造血受抑制 3.骨髓造血受抑制 4.免疫溶血(正常抗疟抗体+红细胞自身抗 4.免疫溶血(正常抗疟抗体+ 体)
(4)脾肿大、硬化:初发患者多在发作3~4 )脾肿大、硬化:初发患者多在发作 初发患者多在发作3 天后,脾开始肿大, 天后,脾开始肿大,长期不愈或反复感染 脾肿大十分明显。 者,脾肿大十分明显。脾切面颜色变深; 大可达脐下;重量可达500至1000g.慢性患 大可达脐下;重量可达500至1000g.慢性患 者脾纤维化,包膜增厚而变硬。 原因: ①疟原虫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巨噬细胞增生。 ②疟原虫代谢产物刺激脾充血。 ③疟疾反复发作,引起纤维组织增生。
中间宿主——无性生殖(裂体生殖) 无性生殖( 人: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无性生殖 裂体生殖) 终宿主——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 蚊:终宿主 无性生殖(孢子生殖) 无性生殖(孢子生殖)
2.感染阶段:子孢子 2.感染阶段:子孢子 3.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 3.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 4.致病阶段: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裂殖 4.致病阶段: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裂殖 体)
细胞质
1.2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晚期滋养体薛氏点
疟色素
经8~10小时,虫体增大,伸出伪足,胞质增多,变形,有 10小时,虫体增大,伸出伪足,胞质增多,变形,有 一大空泡。胞质中出现细小杆状的疟色素。 一大空泡。胞质中出现细小杆状的疟色素。 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开绐出现被染成红色的小点— 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开绐出现被染成红色的小点—薛氏 点。
疟原虫的种类
130多种,宿主:人、哺乳动物、 130多种,宿主:人、哺乳动物、鸟类及 爬行类。 爬行类。 寄生人体的四种
–间日疟原虫(P.vivax) 最常见,全国。 最常见,全国。 (P. 常见,南方山区。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常见,南方山区。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少见。 (P. 少见。 –卵形疟原虫(P.ovale) 仅云南发现几例。 (P. 仅云南发现几例。
ຫໍສະໝຸດ Baidu
3.1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
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胞质致密,色深蓝 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 疟色素分散
3.2 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
虫体较小,胞质 浅蓝略带红色。 核大疏松,淡红 色,多位于虫体 的中央。
二、生活史
子孢子 子孢子
迟发型 囊合子 动合子
有性生殖
合子 ♀♂配子 ♀♂配子
在蚊体内 在人体内
动合子穿过蚊胃 壁,在胃弹性纤 维膜下,虫体变 圆并分泌囊壁形 成球形的卵囊 成球形的卵囊 (oocyst), (oocyst),卵囊 也称囊合子。 也称囊合子。
蚊 胃 壁 上 的 疟 原 虫 卵 囊
卵囊
2.2 孢子增殖—无性生殖
卵囊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 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 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
间日疟原虫在RBC 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 RBC内的形态
三期六种形态 三期六种形态
1. 滋养体期:小、大滋养体 2. 裂殖体期:未成熟、成熟裂殖体 3. 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1.1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1.1早期滋养体 环状体 早期滋养体-细胞核
虫体胞质较少呈环状, 中间为大空泡,环的直 径为红细胞直径的三分 之一。 细胞核位于虫体一侧, 颇似戒指的红宝石,因 此又称为环状体 此又称为环状体 所寄生红细胞的形态没 有明显变化。1 有明显变化。1个红细 胞内仅寄生1 胞内仅寄生1个疟原虫。
三、生活史
疟原虫的营养与代谢 酶 (1)珠蛋白 (1)珠蛋白 多种氨基酸 营养 分解 血红蛋白 (2)血红素 (2)血红素 疟色素
1 红细胞外期
(exo-erythrocytic,stage) exo-erythrocytic,stage)
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 约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 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 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 12000个 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 →肝 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血窦, 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 子被M 吞噬,一部分则侵入RBC内发育。 子被Mф吞噬,一部分则侵入RBC内发育。
机理:
1.发热原因: 1.发热原因: ①红细胞内期疟原虫胀破红细胞后,血中虫体密 度达到发热阈值(间日疟10-500个/mm3;恶 度达到发热阈值(间日疟10-500个/mm3;恶 性疟500-1300个/mm3)。 性疟500-1300个/mm3)。 ②红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 子、原虫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其 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 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它与疟原虫的代 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引起发热。
2.退热原因:发作数小时后,血中致病性物质 2.退热原因:发作数小时后,血中致病性物质 被吞噬、降解,内源性致热源不再产生,体 温调节恢复正常,机体通过出汗,体温下降 至正常。 3.发作周期性: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3.发作周期性: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一般: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一次,三日疟 隔两天发作一次,恶性疟开始是为隔日,以 后为每天或不规则。
2.2 成熟裂殖体Mature 成熟裂殖体Mature schizonts
核分裂到12-24个时, 核分裂到12-24个时, 胞质也随之分裂。一团 细胞质包绕一个核,形 成12-24个椭圆形的裂 12-24个椭圆形的裂 殖子,排列不规则 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 胞 疟色素集中成堆,有薛 氏点。
裂殖子
1-2 红内期
(erythrocytic stage) stage)
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RBC 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RBC 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 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 基本过程:环状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 殖体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健康RBC , 裂殖子→健康RBC 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RBC内不再 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RBC内不再 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 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
2.1 配子生殖—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
♀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 胃,仅♀♂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 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 ♂配子体形成♂配子(male gamete)或称 ♂配子体形成♂配子(male gamete)或称 小配子(microgamete)。 小配子(microgamete)。 ♀配子体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 ♀配子体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 或椭圆形的♀配子(female gamete)或称 或椭圆形的♀配子(female gamete)或称 大配子
疟色素
2.2 成熟裂殖体
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 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 在血液中的裂殖子, 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 , 在血液中的裂殖子 , 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 一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 一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 , 重复裂体增殖过 程。
3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疟原虫经过几次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部分 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 发育为雌性配子体 发育为雌性配子体(female gametocyte, 雌性配子体( gametocyte, 即macrogametocyte)或雄性配子体(male macrogametocyte)或雄性配子体 雄性配子体( gametocyte)。 gametocyte)。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疟色 素均匀分布于虫体内,核1 素均匀分布于虫体内,核1个。
2.2 子孢子形成
呈梭形,10~15m× 呈梭形,10~15m×1m 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进入蚊血 腔,随蚊血淋巴到达蚊唾液腺内。子孢子具有传染 性。
子孢子电镜照片
3 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 雌性按蚊--终宿主---终宿主--虫媒
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 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
2.1 未成熟裂殖体 schizont) (immature schizont)
经40小时晚期滋 40小时晚期滋 养体发育成熟, 虫体变圆,空泡 消失 核开始分裂,但 胞质未分裂,疟 色素分散。
2.1 未成熟裂殖体
2-12 细胞核 薛氏小点 受染RBC 受染RBC 变大、 颜色苍白、形态 不规则。
5.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5.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6. 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 48h/代;三日疟72h/代;恶性疟3648h/代;三日疟72h/代;恶性疟3648h/代 48h/代 7.裂殖子对红细胞的选择性 7.裂殖子对红细胞的选择性 间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主要寄生于网 织红细胞; 织红细胞; 三日疟原虫多寄生于衰老红细胞; 三日疟原虫多寄生于衰老红细胞; 恶性疟原虫可寄生于各期红细胞。贫血 恶性疟原虫可寄生于各期红细胞。 较重。
(2)再燃与复发 再燃
–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机 体抵抗力下降或抗原变异,疟疾停止发作后, 由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大量增殖,再次引 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大量增殖,再次引 起发作。四种疟原虫均有。
复发
–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经过人体免疫作用 或经药物治疗消灭后,由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 或经药物治疗消灭后,由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 胞内形成的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裂殖 胞内形成的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裂殖 子,侵入红细胞发育,再次引起发作。仅间日、 卵形疟原虫二种有。
三、所致疾病
1.典型疟疾 1.典型疟疾 潜伏期:子孢子被按蚊注入人体至疟疾发作前的间期。 潜伏期:子孢子被按蚊注入人体至疟疾发作前的间期。 间日疟: 月恶性疟: 间日疟:11-25天,6-12月恶性疟:7-27天 天 月恶性疟 天 间日疟: 间日疟:11-25天,6-12月 天 月 (1)发作周期性:冷(1-2h) )发作周期性:冷(1 热(4-6h) (4汗。实 际上发作周期多不典型,尤其是儿童、初发时和进入 疟区的初患病例。 冷:全身颤拦、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 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暖。 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T 39-40℃可伴头痛\ 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T:39-40℃可伴头痛\全 身酸痛, 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 汗: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
前言
疟原虫(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疟疾 Parasite) Malaria) (Malaria)的病原体。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冷热 病”、“打摆子”、“发疟子”、“脾 打摆子” 发疟子” 寒”、“瘴气”等。 瘴气” 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 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 发热和出汗。 战、发热和出汗。
♀♂配子体 无性生殖♀♂配子体 裂殖子 环状体 裂殖体 滋养体
速发型
裂殖体 裂殖体 裂殖子 裂殖子
RBC外期(在肝细胞内) RBC外期(在肝细胞内) 外期
RBC内期(在红细胞内) RBC内期(在红细胞内) 内期
Life Cycle
二、生活史
1.生活史需二个宿主:人及雌性按蚊。 1.生活史需二个宿主:人及雌性按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