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_两观三性_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_何镜堂(1)

合集下载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建筑创作领域的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两观三性”(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关键词:建筑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创作实践建筑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实用性科学,是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宜生活和创业的空间环境,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

作为人类文明的文化载体,建筑通过空间形态传译文化信息,达到物质功能与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它既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又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欣欣向荣,但城市"千城一面"和文化缺失严重,建筑精品不多,距离人们的高品质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

作为一个建筑师,必须对建筑的文化本质和从事建筑创作的目的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面对当前混乱的建筑局面,要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我在多年的建筑创作实践中,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承和建筑创新的探索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从事建筑创作的一个基本点。

1、建筑的整体观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方方面面;建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社会学、生态学、工程学……,包含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汇和整合。

就一幢具体的建筑而言,它涉及城市规划与景观营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建筑功能与造型、内外空间布局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面对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建筑师首先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要树立正确的建筑整体观。

建筑整体观的核心是和谐和统一。

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处理好设计对象中各影响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

统一并非简单的同一,而是在统一中求变化,既突出主题,并加以提炼和概括,形成韵律和秩序逻辑;又结合具体环境和条件,“和而不同”,在和谐中做到丰富多彩。

智慧树答案建筑美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建筑美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建筑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

答案:建筑审美活动2.审美超越的过程是以()为基础。

答案:审美理解3.建筑造型审美的核心是建筑造型的()。

答案:隐喻与象征4.建筑审美活动的特征有()。

答案:超功利性;主体性;审美快感的综合性5.审美主体的特点有()。

答案:自由;情感活动;感性关照6.审美体验(情感体验)的过程有()。

答案:情感选择;情感建构;情感加工7.建筑适应性包括建筑的()。

答案:社会适应性;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8.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审美共通性主要表现在()。

答案:审美理想;创作手法;审美规律9.建筑美是建筑的审美属性与人的审美需要在审美活动中契合而生的一种价值。

答案:对10.建筑审美追求的是物质价值,其出发点是人的实用需要,是一种情感价值活动。

答案:错11.审美价值心理及功能包括审美的感觉、知觉、想象、理解等。

答案:错12.建筑审美活动包括造型审美、意境审美、环境审美三个基本维度。

答案:对13.建筑与音乐共通之“韵”表现在“数理”上。

答案:对14.用诗词等文学艺术来丰富、点化、拓展建筑之“意”,最常见的表现是以诗词赋文中的字句为建筑空间题名、题对、题联。

答案:对第二章1.实现了风水经典《阳宅十书》中提出的五位四灵的风水模式,即“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的建筑是()。

答案:棣华居2.岭南建筑的学理有四种界定,持有观点“岭南建筑就是指岭南地区的建筑,在岭南地区范围内的建筑统称为岭南建筑”是哪种界定方式?()答案:地域论3.客家传统民居的三个审美纬度包括()。

答案:造型审美;意境审美;环境审美4.岭南建筑文化地域性格包含()三个层面。

答案:地域技术特征;人文艺术品格;社会时代精神5.岭南的三大汉族民系由()构成。

答案:潮汕民系;广府民系;客家民系6.岭南的人文艺术品格一般反映在()等建筑形象要素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哲理、设计思维、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答案:细部处理;空间组合;风格造型;建筑布局7.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中国馆的设计表达了何镜堂院士建构的“两观三性”的设计理念,即现时代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和()。

何镜堂:建筑设计要符合“两观三性”

何镜堂:建筑设计要符合“两观三性”

(标题)何镜堂:建筑设计要符合“两观三性”(来源)广州名人网(简介)何镜堂把自己的建筑理论体系定位为“两观三性”。

“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两观”是指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而“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 5月27日,“中国馆之父”何镜堂应邀参加了中国(余姚)河姆渡国际论坛——世界建筑艺术与低碳生活国际论坛,该论坛是第二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幸福城魅力”为主题。

记者就建筑艺术和建筑理念采访了何镜堂院士。

记者:您是一个很有自己个性和思想的建筑师,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何镜堂:我把自己的建筑理论体系定位为“两观三性”。

“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两观”是指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而“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记者: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您对于建筑艺术是怎样理解的?何镜堂:建筑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在考虑建筑艺术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功能,实用经济很重要,达到审美与实用的有机统一。

记者:建筑艺术与低碳生活有哪些关系?何镜堂:建筑艺术与低碳生活是有机的结合。

建筑艺术特性需要与历史、环境、地域、文化等结合,不能为了过于追求艺术而忽略和牺牲它的功能。

如果只讲求建筑艺术的特征,而不顾及低碳节能,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

为艺术而艺术是目前追求建筑艺术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其实建筑本身就能实现低碳的目标,一些现代科技在建筑中的过度运用没有必要。

以中国馆为例:“东方之冠”斗拱形象,不仅象征天下粮仓,展示着泱泱大国的风采,实际上还兼顾着冬暖夏凉的环保功能。

这个斗拱层叠架空,冬天时,每天有6个半小时太阳可以照进去,而到了夏天,却一点阳光也进不去,可以减少空调等电器的能耗,增加参观者的舒适度。

基于“两观三性”的当代客家公共建筑设计探索

基于“两观三性”的当代客家公共建筑设计探索

基于“两观三性”的当代客家公共建筑设计探索
黄骏;黄迈;林燕
【期刊名称】《当代建筑》
【年(卷),期】2024()3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地域性研究的逐渐增多,客家地区出现了较多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实践项目。

如何在设计时传承和保留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精髓,是当前客家公共建筑发展主要关注的内容。

本文基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从传统客家建筑出发,归纳其建构特征及内涵,并结合实践,从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与文化性角度,剖析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在环境适应、空间重构与文化符号提炼三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为客家地区公共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黄骏;黄迈;林燕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何镜堂建筑设计院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两观三性——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的建筑观
2.基于“两观三性”理论谈公共景观雕塑设计
3.从批判性地域主义到"两观三性"——浅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地域
性建筑设计策略4.浅谈"两观三性"理论下中国地域性建筑设计5.以"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为指导的现代电厂建筑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当代建筑名人何镜堂

中国当代建筑名人何镜堂

中国当代建筑名人何镜堂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 我常用"二观"、 "三性"来理解建筑创作,即建筑师要有"整体观"和"
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面对各种因素,分清主次.建筑创作首先要突出建筑的整体观,综合优选,
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活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创作要有特色,应在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上下功夫.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则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地域性本身就包涵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综
合体现,而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建筑师如能充分理解和综合运用"三性",就能创作出精品.
【总页数】2页(P90-9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当代建筑名人程泰宁 [J],
2.中国当代建筑名人——曹亮功 [J],
3.中国当代建筑名人——布正伟 [J],
4.澳大利亚会计名人堂:创设与评析——兼及中国会计名人堂建设的借鉴与思考 [J], 许家林;李想;李寒珺;邓越
5.美国会计名人堂:六十年的概览与评析——兼及中国会计名人堂建设的思考 [J], 许家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

公示材料项目名称: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完成人:(详细信息见附表)何镜堂,肖大威,郭卫宏,倪阳,冒亚龙,张振辉,吴中平,黄骏,包莹,郑少鹏,丘建发,窦建奇,陶金,梁玮健,何炽立项目简介:建筑文化与建筑技术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两个核心要素。

我国城市建设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城乡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风貌逐渐丧失,建筑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

如何结合国情,弘扬地域文化,走绿色建筑创作道路,是当今建筑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

以前学界对地域文化、绿色技术孤立研究比较广泛,但两者交融的研究较少。

本课题研究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属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三个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新道路,对于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高城市品质、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创新点如下:首先,凝练出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在揭示建筑发展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融合的整体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理念,是对“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的深化与拓展;其次,总结出产学研结合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多专业协同创新的方法体系,建立创新团队和研究基地,提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和精品创作模式;再次,归纳出智能化加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应用技术体系,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艺术地融入主动与被动结合的适宜性绿色技术,并通过智能化控制的方式提升建筑性能。

最后,在理论体系指导下,创作了一批精品建筑,有效推动了实践创新。

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有: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创造性的提出了“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

项目组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其中10篇代表性论文被他引370次,并完成论著8部,在全国建筑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建筑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研究 以莆田学院新校区修建

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研究 以莆田学院新校区修建
活空间。
( 1) 共 享 空 间
第 二 层 次 园林 由建 筑 围合 而 成 的组 团 中 心形 成 ,以 不 同主
题组织半人工化环境 。第三层 次指 园林 建筑 内部庭 院 ,建 筑 、小 品及 植 物 共 同构 成 柔 美 自然 的校 园环 境 。
二 、基 于 “ 三 性 ” 的 校 园 空间 与 建 筑 设 计 方 法 1 . 地 域 性 :地 域 环 境 的 延 续 与 转 化
学院楼及 校行政 中心构成
“ 一主 四从 ”的校 园中心区 :
学 科 院 系 按 专 业 聚 研
通组织 与景 观设计等 系统规划均应 以该 规划 结构理念为前
提 来进行相应的考虑 。
( 1)区域 关 系
创新 平 台融入 各 自学 科组 团 ;生活 区分三 组依 山傍 水设
基于 “ 两 观 ” 的校 园 规 划 理 念 表 达 1 . 整体建造思维弓 1 导 下 的 山水 校 园 空 间 与 氛 围 营 造

校 园 规 划 设计 与 研 究 中的 “ 整 体 观 ”其 核 心 :清 晰 的 规 划 结 构将 起 到 统 领 校 园 全 局 的重 要 作 用 ,功 能 布 局 、 交
规 划 关 注 校 园 空 间 整 体 氛 围 与 空 间 形 态 塑 造 ,东 、
中、西三 大组 团 由横 向水 轴 串联 ,倚 山朝湖 ,礼 仪轴 居
中 教 学 区与 公 共 区 以 院 落 式 建 筑 群 环 湖 而 立 , 生 活 区 以 行 列 式 建 筑 靠 山布 置 ,运动 区 就 近 生 活 区 安 排 ,以屋 顶 造 型 、 色彩 与材 质 统 一 各 个 功 能 组 团 风 貌 。 2 . 可 持 续 发 展 思 维 引导 下 的校 园 规 划 与 建 设 策 略 可持 续 发 展 观体 现 在 校 园规 划 设 计 中 ,指 充 分 尊 重 自

两观三性体系中的文化建筑创作

两观三性体系中的文化建筑创作

何镜堂工作室HeJingtangStudio为适应建筑设计市场竞争的需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于1999年正式成立创作室.后更名为何镜堂工作室。

这支年轻的创作型团队以方案竞标为争取建筑设计权的主要途径,打开了设计院发展的新篇章。

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何镜堂院士为核心的设计团队逐渐开辟出了一条开放创新、具有强烈特色的建筑创作道路。

工作室结合自身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准确的发展定位.同时也找到了实现这个定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形成了团队的良性发展模式.打造出了一个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创作平台和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及影响力的设计品牌。

在此过程中,何镜堂工作室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人员组成工作室现有35位职工和60多位在读硕士及博士生,一批中青年教师也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参与到团队项目中。

工作室最初的主力成员均是何院士的得意弟子,随着团队的不断扩大以及开放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留学归来的青年设计师被引入工作室中,促进了工作室创作思想和设计方法的不断提升,增强了工作室的创新能力和内涵。

整个团队管理形成台阶式结构,以何镜堂院士为统领,配有几名骨干副主任,更多的则是大量的创作型人才。

在具体设计项目中工作室的结构又演变为网络状.所有参与设计的人员都采取合作方式,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位设计人员的热情和才智,大家互为启发、互相协作,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找寻更科学合理和创新的设计方式。

二.团队模式何镜堂工作室依托高校特色和人才优势,长期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牢牢把握建筑设计行业的特点,坚持”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过程,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既出优秀设计和科研成果,又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建筑业界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建筑人才。

工作室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团队合作”这种独具特色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对工作室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了敢于.乐于参加投标工作室文化建筑信息表总汇项目名称建设地点设计时间建成时间建设状况建筑面积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广东省广州市2001芷2002芷竣工067万-m2r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广东省广州市2005芷2006正竣工35万m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址办百南尿巾2005芷2007正竣工2.4万m2馆扩建设计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安徽省合肥市2006在2009芷竣工3.2万m2宁波帮博物馆肿址诌了圾币2007正2009正竣工1.8万m2烟台市文化广场规划及建筑设计山东省烟台市2007笠2009芷竣工1.8万m2_i丽士陵园博物馆吉林省长春市2008芷2008缶竣工7.4万m2]二海世博会中国馆工程上海市2008在2009正在建152万m2清远市”四馆合一”单体建筑设计广东省清远市2009正方案设计3万m2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东省广州市2007芷待建5.9万m2天津市博物馆天津市2008正待建钱学森图书馆上海市2008芷待建0.8万m2竞争的团队精神,进一步提升工作室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价值。

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营造——烟台文化艺术中心设计

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营造——烟台文化艺术中心设计

配1些£卫塑
亨。譬{fll:

万方数据
画匠圣窗琶j盔
~翔
63
淘嘲●■—Ill币毋
万方数据
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营造
——烟台文化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
何镜堂1。王扬1 2李天世3向科2
建筑的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 其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我们在继承 老一辈岭南建筑学人优良传统以皮在 自身大量设计实践和研究基础上总结出 的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设计理念。两观 三性尽管来源于岭南建筑体系但宅作 为符台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合理内 核“不是僵化刻板的教条而更趋向于 一种方法 套具有开放性的程序:我们
对话
新建的现代柱廊与保留建
3交汇之海,文化之石——地域性.时
代性.文化性意义表达 设计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系列舾台
筑传统柱廊的对话所城形态与书城局 部构成的对话传统的齐鲁文化装饰在 理代建筑中的运用等 功箍复合性与有效拓展地下空间—— 除了必要的功能空间以外在建筑整体 中安排7 幕列复台功能的公共空间
需要具有一致性在设计中采取减法空 间统的形体逻辑统的基座平台或 屋顶统一的建筑语言将6大功能体垃 通过平台屋顶连接体形成一个有机整 体以增加可识别性和标志性选碰形象 鲜明协调统一的效果
4时代特质的引入 烟台文化自心应以现代性来表达烟
开放与通透——不同建筑体鼍之间自
c日々…1) {}日&I^}tt}#[rw…0) d■日■2…7∞
3目8自t*&nK神∞自《n自
万方数据
地。基地呈东西约400m南北最宽150m 的狭长地形该项目包括大剧院博物 馆群艺馆京剧院以殛青少年宫书城
正是在城市中,u紧凑的用地上规划了1 组包含6大功能十多万平方米的大型文
万方数据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谈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谈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

何镜堂
【期刊名称】《时代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2012年1月15日,何镜堂院士在同济大学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漫谈建筑创造"为题举办讲座。

何院士畅谈了自己在建筑创造中以"两观三性"为理论基础的实践体会,并详细介绍了校园规划及建筑、文化博览建筑、历史建筑
保护与更新三个方面的代表作品。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何镜堂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G212.2
【相关文献】
1.让建筑与心灵对话——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 [J], 姜范
2.大器晚成谱华章--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馆之父”何镜堂 [J], 黄健;何镜堂
3.建筑一生梦想成就千秋功业--记建筑大师何镜堂院士 [J], 柯宝
4.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何镜堂院士团队走出中国特色建筑创新之路 [J], 路平
5.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新型城镇化中建筑设计创新应采取四大对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两观三性”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两观三性”
t h e o r y o f “ t wo v i e ws a n d t h r e e f e a t u r e s ”, wh i c h me a n s t h a t a r c it h e c t u r l a d e s i g n s h o u l d a d h e r e t o he t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 he t h o i l s t i c
v i e w” a nd “ t he s us t a i n a b l e d e ve l op me nt ie v w” a nd s ho ul d r e le f c t t he uni t y of “ t he f e at ur e s o f r e gi on c ul t ur e a nd t i me s ”




I b e l i e v e t h a t t h e 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a l s o s h o u l d r e l f e c t t h e h a r mo n y a n d u n i t y o f “ t % V O v i e ws a n d hr t e e f e a ur t e s ”. wh i c h me a n s ha t t s t r u c ur t l a d e s i n g s t a g e s h o u l d a d h e r e t o he t p i r n c i p l e s o f “ t h e s e c u r i y t v i e w” a n d
生的地震 ,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 阶段 的 “ 两观三性” ,希望对今后 的抗震 防灾工作有 所帮助。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建 筑 的 时 代 性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一讲:基于“两性三观” 理论的建筑创作实践
• 建筑的整体观 核心内容:和谐统一 •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核心内容:生态实用 • 建筑的地域性 核心内容:建筑受城市各因素的影响, 体现了地域的文化和科技,以及当地的民 族风情。
和体 足 形 作 的 是 建 价现 功 态 。 产 精 筑 值的 能 , 建 物 神 既 取人 需 它 筑 , 产 是 向类 求 反 作 又 品 物 。的 的 映 为 是 , 质 生同建一艺既财 活时筑种术是富 方,在文的技, 式所满化创术又
建 筑 的 文 化 性
• 好 的 建 筑 是 功 能 和 形 式 的 统 一
代的 澳 手民 门 法族 大 打风 学 造情 , 的融 把 合岭 在南 一特 起色 ,与 用南 现欧

文建 化筑 与的 时主 代要 精问 神题 的是 组处 合理 好 传 统
• • • 时 代 精 神 决 定 建 筑 的 主 流 风 格 建 筑 是 当 今 时 代 的 反 映

传统衍生 时代兼容——解读何镜堂的“两观三性”

传统衍生 时代兼容——解读何镜堂的“两观三性”

传统衍生时代兼容——解读何镜堂的“两观三性”
程曲杨;陈向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年(卷),期】2012()6
【摘要】本文以传统和现代为切入点,以具有代表性的实践作品进行研究,与同时代建筑大师科里亚进行比较,解析何镜堂在设计中讲求整体观,可持续观以及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的建筑观。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整体观;可持续观;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
【作者】程曲杨;陈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1
【相关文献】
1.两观三性——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的建筑观 [J], 李海潮
2.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整体性研究的理论视野与逻辑框架 [J], 郦伟;唐孝祥
3.概念重构、话语建构和结构化: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创新性研究 [J], 郦伟
4.话语构建、理论框架、方法策略——浅析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思想的三个维度[J], 向姝胤;向科
5.岭南传承、整体逻辑、中国思想
——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他说"研究的三个视角 [J], 向科;向姝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的放矢: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创作思想与实践

有的放矢: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创作思想与实践
第 3期
张 昊等 :有的放矢 : 当代岭 南建筑学派的创作思想与 实践
何镜堂 自上 世纪 5 0年代起 就一直致力 于建筑 创作 、 建 筑理论 研究 与建 筑教 育等方 面的探索 。在几 十年 的
创作实践 中创造性地提 出了“ 两 观三性 ” 的建筑理论体系 ( 1 9 9 6 ) , 使岭南建筑 开始跨越从 创作实践 到创 作理论 的 屏障 。他从 1 9 9 6年的《 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 、 文化性 、 时代性》、 2 0 0 2年 的《 建筑创作 与建筑师索养 》 到2 0 0 9年
的《 岭南建筑创作思想 一一 6 0年顾 与展望》 三次撰文系统地论述 了地域性 、 文化 性和时代性 的学术概念 以及三者 之间的辩证关系 , 指 出“ 建筑 的地域性 包含了建筑物质环境 、 风土人情 、 气候等因索 , 它是建筑赖 以生存 的根基 , 文 化性 则决定建筑 的内涵与 品位 , 时代性体 现建筑的精神与发展 。这三者相辅相成 , 不可分割。 ” 。 ‘ ‘ 在‘ 两观三性 ’ 的理论 框架下 , 一 种 在 地域 性 与 时代 性 的双 重 约 束 下 的充 满 生 命 力 与 创 造力 的文 化 性 , 成 为 他 们追 寻 的 目
5 结 语 如 果说 , 当代岭南建筑今天 的成就能够 凸显成 为一个 学派 , 那 么何镜 堂的建 筑创 作和理论 实践是 当代 岭南 建
筑演进成 为岭南 建筑学派的必然路径和要素 , 它清 晰 的标 明 了何镜 堂 的创 作历程 , 是 为丰 富岭南建筑 创作语 境 、
是为提升岭南 建筑 的业界声誉 , 做到 了有 的放矢 , 这让 当代岭南建筑演进成具有统一 价值观 的岭南 建筑学派成 为
[ 1 3 ]何镜 堂, 王扬.当代岭 南建筑创作探 索[ J ] .华南理 工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 0 0 3 ( 7 ) : 6 5— 6 9. [ 1 4 ]赵辰.对于“ 华 南建 筑” 的感 想[ J ] .新建 筑, 2 0 0 8 ( 2 ): 2 3 .

话语构建、理论框架、方法策略——浅析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思想的三个维度

话语构建、理论框架、方法策略——浅析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思想的三个维度

话语构建、理论框架、方法策略——浅析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思想的三个维度Discourse Construction,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cal Strategies:An Analysis on Three Dimensions of He Jingtang's Architectural Thought"Two Perspectives and Three Properties"向姝胤I Xiang Shuyin向科I Xiang Ke中图分类号TU-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6-0019-04收稿日期2020-01-31摘要从话语构建、理论框架.方法策略等三个维度审视何镣堂“两观三性”建筑思想,指出“两观三性”建筑论作为当代中国建筑话语构建的一部分兼具普遍性与个性的特征;阐释了“两观三性”建筑论作为一种理论框架的解释和应用等工具意义;解析了“两观三性”建筑论在建筑实践中的策略化转化。

从而为观察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发展提供样本和切片。

关键词话语构建理论框架方法策略何镜堂两观三性Abstract He Jingtang's architectural thought"Two Perspectives and Three Properties"is examined from three dimensions,namely discourse construction,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cal strategy.It is pointed out that as a par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discourse construction,the architectural theory"Two Perspectives and Three Properties"has both universal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e instrumental significance of"Two Perspectives and Three Properties"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is expounded,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Two Perspectives and Three Properties"in architectural practice is analyzed.It provides samples and slices for ob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theory.Keywords Discourse construction,Theoretical framework,Methodological strategy,He Jingtang,Two Perspectives and Three Properties1999年中国建筑学界开始明确倡议建立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框架①。

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赏析(建筑)

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赏析(建筑)

平面布局
• 贝氏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 命力的传统。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设计中的 精髓: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的,这 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的,但着眼于未来 旅游功能上的要求;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 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敝开,远山 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 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 空间;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有一 片水池,一座假山和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 连续性。
广州市长大厦
楼高28层,建筑面积2.3万 平方米,是一座功能齐全 的智慧型酒店及商厦,建 筑风格独特,外墙壁采用 最新金色玻璃幕墙,璀璨 生辉,气派非凡。大门前 的罗马广场,宽阔开阳, 使大厦与都市浑然一体。 宏伟的雕柱环形走廊,凛 然风范,蔚为壮观,令人 瞩目。
——何教授的“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
何镜堂
——何镜堂作品赏析
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效果图)↓
世博中国馆 ↑展馆建筑外观主体造型雄浑有 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居 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 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外墙表面覆 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 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 公 共 活 动 空间 。 “ 斗 冠 ” 造 型 以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 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 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正面展示↑
——马岩松
1975年出生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北 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后赴美留学至美国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 士和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 奖。曾获得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 筑师奖和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 筑研究奖金。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事 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2004年回 国成立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并任教于中央 美术学院,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纽约 建筑联盟举办讲座。

基于_两观三性_理念的地域文化建_省略_营造_烟台文化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_何镜堂

基于_两观三性_理念的地域文化建_省略_营造_烟台文化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_何镜堂
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营造
—烟台文化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
何镜堂 1,2
王扬 1,2
李天世 3
向科 2,4
能够继承地域传统、 融合现代精神, 注重 求实、求新、求活、求变的优质建筑设计 作品。 烟台文化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从所 处地域区位、自然条件、文化、经济、空 间结构、 交通、 使用等多方位进行了研究 探寻,针对本项目的实际功能要求和特 点,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烟台文化中心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核 心位置,北临南大街,南靠西关南街,东 沿胜利路, 西沿西南河路, 基地东侧为历 史保护街区,西面和南面为城市住宅用 地。基地呈东西约 400m,南北最宽 150m 的狭长地形。该项目包括大剧院、博物 馆、群艺馆、京剧院以及青少年宫、书城 1 集约化、 整体化设计策略 当前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策略以及城 市管理者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视使文化 建筑集群成为一种趋势。烟台文化中心 正是在城市中心紧凑的用地上规划了 1 组包含 6 大功能、十多万平方米的大型文 几大部分。 该项目的难度和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1 ) 可使用的场地范围有 限, 建筑密度高、 交通压力大;2)作为城 市级公共文化建筑,力求体现烟台市地 域文化特征, 并突出反映时代精神;3)项 目内容多,功能极为复杂、技术难度高, 设计时间紧。
筑传统柱廊的对话、所城形态与书城局 部构成的对话、传统的齐鲁文化装饰在 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等。 功能复合性与有效拓展地下空间— 除了必要的功能空间以外,在建筑整体 中安排了一系列复合功能的公共空间, 使建筑能成为城市核心区域的市民客厅。 同时有效拓展地下空间,合理布置设备 用房、 车库和适当的商业用房, 充分解决 了实际使用中会出现的种种矛盾,通过 不同方向和不同场地标高区分人车流交 通,合理安排不同使用功能的门厅和入 口,区分不同的广场活动范围和性质。

何镜堂院士讲座心得

何镜堂院士讲座心得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听学术报告总结(创新学分专用)学号:姓名:特殊评语:报告总结:2011年9月14日,我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位大师,“中国馆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大师。

在我来到423之时早已坐无虚席,幸好我提前站好了位置,才能够保证有一席之地。

对今天的火爆我是有预见性的,大师的魅力是应该有这样的上座率的,我也早早做好了准备。

今天认真的去聆听,去学习,去感受大师所带来的不同。

那么首先先让我了解一下何镜堂大师的一些作品吧。

不得不说,中国馆是他最最为人所知的建筑作品。

也许在中国馆建成之前,只有业内人士认识这位大师,但是中国馆建成之后,何镜堂大师已经不再是业内的专有名词了,他已经被冠以文化人物,甚至是文化大师。

此外,何镜堂院士还主持设计了包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北京奥运会摔跤馆及羽毛球馆等在内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主持了澳门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等近200个大学校园(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了解了何镜堂大师的主要作品之后,让我们真正的进入这场讲座之中。

这场讲座的主题是“文化传承与建筑设计”,那么文化传承有多么重要,在现在这个社会,玻璃幕墙遍地都是,国外思潮不断涌入,经济发展水平已和国际接轨,那么中国的传统在哪里?又该如何去传承下去呢?建筑设计又是能在文化的传承之中起到什么作用,又或者说,文化传承和建筑设计又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两者该怎样相互关联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认真地聆听的这场讲座。

文化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严峻考验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而传统同样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的传承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兴盛。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

毛主席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传统作为稳定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创新,才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

我的建筑创作理念

我的建筑创作理念

[ UED ] 112 | 04 | 2018My Architectural Design Philosophy 我的建筑创作理念文_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建筑是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提供一个适宜创业和生活的美好空间环境。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也必然通过建筑的体型和空间形态,寻求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和谐统一,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自然这一切都与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息息相关,如何全面协调这些因素,立足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综合考虑建筑坚固、适用、经济、美观的问题,这是从事建筑创作的一个基本点。

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每一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所创新,有个性,有特色。

创新是建筑的灵魂,建筑创新首先体现在设计理论上,表达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和思想,建筑创新还体现在影响设计的各个因素和环节上。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错误的导向,认为建筑设计主要是建筑造型的设计,而建筑创新就是建筑形式的标奇,只要形式与众不同,就是创新建筑。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许多设计刻意去追求形式,追求造型的奇、特、怪,造型与功能脱节,标志建筑往往成了标奇立异的代名词。

同样,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许多城市建筑往往丢掉了城市的整体特色,许多建筑都去追求自身的个性而忽视城市的整体协调,每个单体都想在城市中当主角,而业主也常常提出要建“五十年不落后”的所谓标志建筑,片面追求形式,其结果恰恰相反,整个城市的肌理和空间序列受到破坏,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城市变得杂乱无章。

这样的教训在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屡见不鲜。

一个好的建筑创作必须有好的创作思想和理念,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着重点会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本土文化,同时也基于对建筑本体、融合环境、彰显文化和永续发展等多维度的综合考虑。

我们从大量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指导建筑设计的“两观三性”论,即建筑要树立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设计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即“两观三性”论。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何镜堂院士的探索之路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何镜堂院士的探索之路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何镜堂院士的探索之路摘要:何镜堂先生作为岭南建筑派带头人之一,先后主持设计了深圳科学馆、南越王墓博物馆等优秀项目。

其对于建筑设计的探索,来自于以“观察法”与“调查法”为依据的“三性”理论,以及由“文献法”作为依据的“两观”理论。

并以四个阶段为代表逐步趋于成熟。

“观察法”与“调查法”是达成“三性”理论的手段也是其本源,“文献法”塑造了“两观”理论的思想核心。

“两观、三性”理论的诞生对于岭南建筑派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三性理论;两观理论1 何镜堂简介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

是岭南建筑派带头人之一,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

先后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曾主持设计深圳市科学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

2 何镜堂的研究方法及具体实践2.1观察法与调查法对于理论形成的指导——“三性”理论“今天如何理解建筑创作?我把它归纳为建筑的“三性”,即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 [1]——何镜堂这是何镜堂做设计的方法论,无论最终得出的形式结果如何的不同,但其方法论是一致的:即在设计阶段,如何尽最大限度地去考虑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并将其体现在最终结果之中。

如何思考现实因素,积极利用,尽可能使其所具有的地域性及文化性成为设计的依据和资源,并结合时代性进行创造性利用。

而”三性“理论并不是凭空形成,虽然观察与调查对于建筑创作理论本身看似很轻微,但对于方案的形成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完成的方案又会反过来使建筑师反思总结建筑创作理论,所以观察与调查对于理论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整体观的核心是和谐和统一[1-2]. 一 个 优 秀的建筑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处理好设计对象 中各影响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 统一并非简单的同 一,而是在统一中求变化,既突出主题,并加以提炼 和概括,形成韵律和秩序逻辑,又结合具体环境和条 件,“和而不同”,在和谐中做到丰富多彩. 此外还应 注意细部的设计,使整体风格特征从总体到局部得 以延伸,使设计更趋完美[1-2].
4 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建筑作为一 种文化形态,它反映其本身在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的 同时所体现的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5]. 建筑具 体的体型、空间及其室内外细部构成建筑的整体,表 达出建筑的特征、风格和精神内涵. 一座优秀的建 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大凡精 品,都能传译一定的精神内涵,是有很高文化品位的 建筑. 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了一批不朽的建筑 作品,像埃及的金字塔、雅典的帕特浓神庙、巴黎的 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常常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标志、国家和民族的 精神象征[1-4]. 一般而言,建筑的文化性是对一座建 筑相关特点和品质的最高概括.
图 2 泰州科学发展展示中心 Fig. 2 Thaizhou Scientific Development Display Center
3 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是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 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 优秀的建筑总是扎根于具体
的环境之中,与当地的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相适 应,与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具体的地形地貌和城市 环境相融合[3-4].
第 40 卷 第 10 期 2012 年 10 月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40 No. 10 October 2012
建筑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实用性科学,是物质与 精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 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宜生活和创业的空间环境,给人 以美的精神享受. 作为人类文明的文化载体,建筑通 过空间形态传译文化信息,达到物质功能与精神内 涵的和谐统一,它既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又是一个时 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
2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在大规模建设自己家园 的同时,也给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人
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了冲击,人类从这些教 训中逐渐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逐渐意识到建 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 孙后代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 的协调,获取科技与人文的同步发展.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贯穿在 建筑的全过程中,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 衡、建筑空间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节能技术、集约化
14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第 40 卷
设计、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筑全寿命期的投入 和效益等各个环节[1-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 的国家,在当今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 污染、资源耗费、文化缺失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病,不 但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 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要结合国情,当前特别要注意倡导生态优先原则,保 护自然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特别要贯彻节地、节水、 节能、节材的理念,在应用和发展节能、低碳环保新 技术的同时,更多注重当地适宜技术的挖掘和应用. 建筑创作要因时因地制宜,重视空间的集约利用,不 追求“高、大、全”; 重视文化的传承,延伸优秀历史 文化的内涵和特色,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有
导下,把城市设计、建筑及景观结合起来规划设计了 一批整体化的新校园,部分工程实例如图 1 所示.
图 1 整体观指导下的部分工程实例 Fig. 1 Some engineering exampl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holistic view
建筑的整体观既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思想,也是 一种规划设计的方法. 建筑实施的全过程,就是一个 持续整体化与综合的过程,需要每一部门、每一个环 节协同配合,服从整体,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中国传统的城市有明确的轴线和组织肌理,体 现出很强的整体特色.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文化名城, 如巴黎、巴塞罗那、堪培拉等,均以其整体性而形成 各自的特色. 当前我国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许 多城市原有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城市混杂无章,建 筑语言混乱,丧失了城市的整体美,其教训是极其深 刻的.
建筑的整体观一直是笔者从事建筑创作首先遵 循的理念和思维方法. 近年笔者在全国参与了一大
文中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深入阐释了“两 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 笔者带领团队完成的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1 建筑的整体观
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涉及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和科技的方方面面; 建筑学是一门交叉学 科,它涉及社会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学科,包含对相 关学科知识的融汇和整合. 就一幢具体的建筑而言, 它涉及城市规划与景观营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建筑 功能与造型、内外空间布局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等方 面,面对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建筑师首先需要从整 体上去把握,要树立正确的建筑整体观[1-2].
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的包括
2010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在内的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关键词: 建筑整体观; 可持续发展观; 地域性; 文化性; 时代性; 建筑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565X. 2012. 10. 002
第 40 卷
域特色和中国文化精髓的现代建筑,是当代建筑师 的历史责任.
不同类型的建筑,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基本性格. 不同建筑类型有各自的基本文化性格和精神特征,这 是因为不同的使用功能,带来建筑在空间、布局及室 内外环境需求上的变化. 在这方面,建筑师在创作过 程中应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文化表达的意向,而并非 各行其是,无章可循. 但建筑又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 响,不同的文化观、美学观、价值观,不同的地域差异
文章编号: 1000-565X( 2012) 10-0012-08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何镜堂
(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 针对当前建筑创作领域的现状,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并深入阐释了
“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
中国文化特色的发展道路. 树立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是笔者所在团队从
事建筑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2010 年,笔者所在团 队承担了江苏省泰州科学发展展示中心的规划设 计. 该项目位于泰州新旧城区的交界处,设计团队从 挖掘当地传统民居的文化入手,回应和延伸地域的 文化和环境 特 色,贯 彻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念,从 规 划 布 局、建筑空间设计到设备和管理等全方位综合考虑, 采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节能、环保措施和应用低碳 材料与技术,并引入智能化管理机制,建成一组体现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环保建筑. 该建筑总平面布局与 周边城市空间关系的协调统一; 剖面设计既体现了 地方特色,也与节能设计相适应; 具体如图 2 所示. 该建筑并被评定为三星级绿色建筑.
图 3 映秀震中纪念地 Fig. 3 Yingxiu Epicenter Memorial Hall
图 4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创作室 Fig. 4 Design studio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dogy
改革开放 以 来,我 国 经 济 蓬 勃 发 展,城 市 建 设 欣欣向荣,但城市“千城一面”,文化缺失严重,建筑 精品不多,距离人们的高品质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 作为一个建筑师,必须要对建筑的文化本质和从事 建筑创作的目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面对当前混乱 的建筑局面,要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笔者在多年的建 筑创作实践中,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承和建筑创新的 探索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 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 筑创作要体 现“地 域 性、文 化 性、时 代 性 ”的 和 谐 统 一,这是从事建筑创作的一个基本点.
从环境的 角 度,建 筑 的 地 域 性,首 先 受 区 域 地
第 10 期
何镜堂: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15
理气候的影响,不同的纬度和地形形成不同的气候 环境. 例如南方炎热地区与北方寒冷地区建筑各异, 山区建筑与滨水建筑亦有所不同. 又如位于五岭之 南的广东,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树木 常青,人们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因而建筑处理 注重 通 风、遮 阳、隔 热、防 潮 和 园 林 绿 化 配 置,逐 渐 形成轻 巧 通 透、淡 雅 明 快、朴 实 自 然 的 岭 南 建 筑 风 格. 就具体的环境而言,建筑所在地段的地形、地貌 条件和建筑周边的城市环境以及当地的建筑材料和 技术,都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形态和平剖面 设计的重要因素. 建筑师要尊重生态环境,顺应自然 地形、地貌的特点,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宜居 的人居环境. 同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建筑设计要 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尊重建 筑与自然的关系. 此外还要重视地方材料和技术的 应用,做出正确定位,在体型、体量、空间布局、建筑 形式乃至材料和色彩等方面下功夫,结合功能整合、 优选,才有可能创作出既有地域特色又与环境和谐 的建筑.
收稿日期: 2012-07-10 作者简介: 何镜堂( 1938-) ,男,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E-mail: dejthe@ scut. edu. 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