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精神探析

德意志精神探析
德意志精神探析

德意志精神探析

不同的民族,由于特定的自然、社会以及历史的原因,而具有不同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在外可以表现为一定的行为模式,在内则可以表现为一定的思维方式,作为最深层次的民族精神的外化。德意志民族在一百多年来的世界舞台上,较充分地体现了它的精神魅力和精神力量,在这里很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理性的探析。

一、德意志精神的力量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德国更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从分散走向统一的进程中,德意志精神作为精神纽带起到了民族凝聚的作用。就连1990年的东西德统一,靠的正是这种统一的文化桥梁。于此,我们也不妨推论:地缘相邻的同一民族,由于共同的文化基础,即使有经济上、政治上的差别,也无法阻挡它们统一的趋势。除此之外,德意志精神在一片废墟的二战灾后重建中,闪现了它的耀眼光芒。物资的匮乏并不能限制住文化的重建:出版业迅速恢复、教育的复苏、临近战争结束前夕科学家们的战后

规划等,无一不表现出德国人对未来的火热的信心;这一阶段里,妇女们无怨悔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清理现场、建筑工地、工厂等地的妇女们的柔弱双肩坚强地支撑起了德国战后重建乃至振兴。

当然,德意志精神还有它极恶的一面。二战中的集中营里杀害了成百上千万的犹太人,还是德国人,把战火从英伦三岛烧到了苏联的广茅土地,法西斯的铁蹄从斯堪的纳维亚踏到了巴尔干半岛,使上亿善良的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让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同时,也给德意志人民留下了一片焦土和深深的创伤。这些,同样源自于德意志精神,其固有的特点为个别人利用,从而使整个民族被人驱使,变成了恶魔的工具。

所以,无论从善的角度,还是从抑制恶的角度,一种精神可以是这个民族别于其他民族最本质的东西,也正是它,成为这个民族在世界之林中的地位的决定性力量。

二、德意志精神解析

德意志精神是什么?下面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回答:

第一层次:行为模式,这是最为表象的层面。从生活习惯上看,德国人喜欢喝啤酒;从待人上看,他们比较注

重礼节,在别人参加了自己的一些活动后,主人往往要致信表示谢意;在价值取向上,重视教育,尊重教师蔚然成风。在乡间,人们可以为老师致礼、让道,足见国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和社会的关系上,他们更看重的是集体、团队和国家的利益,个人讲究纪律、守法和服从。这一特点使得整个民族很容易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在意志的表达上,人们表现出了较强的演说才能;在意志的实现上,人们推崇的是实干,几乎每一个德国人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他们可以设计自己的房屋、家俱,甚至可以动手修理家用电器等等。

第二个层次:极其理性的思维方式。这里有两个相当突出的特点:其一是深思,在追求完美的意识支配下,他们的思维可以进到绝对的哲学层面。有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值得玩味:德国大学的哲学讲座几乎都能吸引大学学生及社会上的各阶层人士而常常座无虚席,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却很难看到这种情景。可以说,这种对哲学的浓烈兴趣支撑了全民的哲学思维。二是精确思维。几乎对所有的事,无论在对事件的过程安排、时间的把握,还是数量的控制,德国人做法都堪称一绝。比如,二战刚

结束,德国人在清理废墟时就显现了非常强的分类能力;再如,有的家庭妇女下面条也要用天平精确确定其重量,煮鸡蛋也要用量杯称水。中国的经络图,德国人比中国人更精确地对其位臵进行定位;还有一个笑话颇能刻画德国人的这一特点:一枚针掉到地上,日本人趴在地上找了几遍,说找不到,德国人则先画经线、纬线,然后逐一在每个细小的格子里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

第三个层次:民族精神的实质。这里暂且把这种纯精神的东西归结为意志。德意志精神是一种思想的意志,它有别于诸如日、韩等民族的行动意志,以及美国的创新意志等。这种意志,实际上是一种群体生命的不息的追求。我们不难理解,即使战败投降的俘虏在列队行进中,为什么还能全部昂首挺胸。所以,决定一个群体力量的东西正是意志这种精神!还可以说,决定个体力量的东西照样是它。因此,一个民族、一个集体、一个人,练就了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就铸就了生命体的魂,这种生命才能更加灿烂。

所以,上述三个层次上的行为模式如果能变成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并能生成人们的清晰思路,民族精

神能化成人们的意志追求,那么这种精神就会外化为坚不可摧的现实力量。

三、德意志精神的生成

研究民族精神的形成,必须把它臵于一个宏大的背景中进行,从自然的、社会的、意识内部的几个向度进行探讨。于是,有三种主要原因显现如下:

第一,大自然的造化。德国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天不热,冬天也不是特别的寒冷。这种气温条件,适合于人们的深沉思索。德国的浩瀚森林,给人们哲学沉思提供了宁静的场所;德国的节奏分明的雷雨也给人们以充分艺术遐想的空间。并且,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基因是否天成、或者部分天成,即民族的生物性差异是否是精神差异或社会变动的原因,倒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第二,经济的影响。经济的、政治的、功利上的因素对人们思想内容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对思维方式之类东西可能影响较小。

第三,意识形态的震荡。自16世纪初路德新宗教革命,德语文化创立后,德意志民族的哲学、宗教以及文学、建筑、音乐等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在宽松的艺术

氛围中,它们之间相互震荡,共同构成了德意志精神的运动。

当然,自然的、经济的因素必定通过人发挥作用。而民族中的精英、文化的先锋也势必要化作大众化的兴趣、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才能最终成为稳定的、深沉的、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题库 全

第一章 1.1 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C、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D 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B 欧阳康 1.4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A 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 6.民主化必定带来极端的个人主义……× 1.5 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 信息的全球化 3.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4.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 5.东欧事变后,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从经济上讲,“多强”通常是指()。 A 美国、欧盟、日本 1.6 1.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都出现在中国。()√ 2.亨廷顿预测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民族精神政治论文

民族精神政治论文 也说民族精神 摘要: 前些日子脱产学习,有时间思考许多问题。其中最令我辗转反侧的是关于民族精神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都关心,但又似乎都说不好。原因之一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积淀下无数的文化和思想精华,要准确表达出来绝非易事;原因之二是民族精神的文字表达一定 是寥寥数语甚至是寥寥数字,要全面而深刻地概括并且让大家认可 实在是不可能!其间周熙明教授《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意识形态创新》的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借本期话题刊登出来我的思考结果,希 望读者批评讨论。 大家都知道,中华传统文化非常讲究人与外界的关系,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个体的人始终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也就是说,“我”不是外界的主宰,甚至“我”都不能是“我”的主人。 因为,在“我”之外,早有“天、地、君、亲、师”等着安排好“我”未来的一切。其中“天、地”有自然法则,“君、亲、师” 有社会法则,忤天逆地会遭天谴,违背“三纲五常”的“人伦”也 会被社会和家庭抛弃。那么怎么做才是对的呢?传统的守则告诉我们 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诠释这五个 字其实也不容易,但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找到答案。 “仁”——“仁爱”。 “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合乎正义或公益的。 “礼”——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或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 “智”——有智慧、聪明或智慧、见识。 “信”——信用或相信、信奉。

乍一看,挺好啊!有人甚至会讲,不要说在过去,即使在今天, 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五个字,社会早就和谐了!其实错了!错就错在:第一,这个守则忽视人的主体地位;第二,这个守则忽视了社会发展 的根本经济基础;第三,这个守则忽视了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 那么如果把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内心和行为准则或者讲修为准则与上述被忽视的因素结合起来,是否可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 表达呢?可能还差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就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 近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进行艰苦卓绝革命和建设的现代 和当代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事业的辉煌历史篇章。 在这个百年历史瞬间,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民族沉淀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 冈山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执政为民、服务于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延安精神;“坚 定信念、敢打必胜、谦虚谨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从大局、 团结群众、奋不顾身”的西柏坡精神;“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 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 斗志”的雷锋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万 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的九八抗洪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 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等等。 罗列这些“精神”是否有些枯燥?但绝不空洞。因为这些“精神”与一系列的事件、人物、过程、结果紧密相关,与这些精神所诞生 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在这些精神的背后,是献血与生命,是成功 或失败,甚至是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且,比较重 要的是,研究这些精神,可以让我们从文字中找到一些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恰好可能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达。

【世界帝国兴亡史系列】德意志帝国(原创首发)

【世界帝国兴亡史系列】德意志帝国(原创首发) 德意志帝国(德文:Deutsches Kaiserreich)亦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一帝国为神圣罗马帝国),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统一(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11月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号。该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鲁士国王和首相兼任德国皇帝和首相,实行君主立宪制,设立上议院和下议院。德国共经历了三个皇帝,分别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间十分信任俾斯麦,几乎所有政务都由首相俾斯麦处理,因此又称为“俾斯麦时代”。俾斯麦时代在位期间,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国一报普法战争之仇,他建立了同盟体系,与俄奥两国结盟,孤立法国。他的对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与列国发生冲突,但内政却一败涂地,文化斗争与反社会主义未能达到预其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后,由腓特烈三世继任,但他仅在任99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间,一手摧毁了俾斯麦体系,积极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军船舰,并带领德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期间德国腹背受敌,加上

齐默曼电报事件导致美国参战,最终导致帝国覆亡。战败后的德国建立了共和政体,被称为魏玛共和国。(一)历史(1)形成背景19世纪以前德意志地区是一个民族分合无定的国家。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徒具虚名的松散诸侯联盟,最多时全国竟分有上千个邦国;经过几百年的苦苦奋斗,德意志终于在1871年由普鲁士王国实现了首次民族大统一,然而却又因两次大战的失败,国家再度分裂,直至1990才重新实现统一。可以说,一部德国史就是一部民族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问题(或曰谋求国家统一)就成为了贯穿整个德意志近现代史的一条主线。为什么普鲁士王国的兴起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就因为德国的统一大业最终是由普鲁士完成的。那么,身处在一个列强环伺的欧洲和一个诸侯林立的德意志中间,人口和领土原本都不算多的普鲁士,又究竟是凭借何种“神奇的力量”逐渐由弱变强,一步步壮大发展起来的呢?从1618-1648年,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们在德意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旷日 持久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使英国资产阶级逃脱了欧洲封建君主们的干预而获得了胜利,却使德意志彻底衰落。作为这场残酷战争的主战场,德意志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毁灭,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农民变得一无所有,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战争结束后,德意志仍然只是一个四分五裂、残破不堪、诸侯林立的名义上的“国家”。根据威斯特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议论文作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屹立在东方强大的民族,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现代更是蓬勃发展。当今世界,中国正起着巨大作用,但却也面临巨大危机。在今天,中国虽然在国际上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文化却也遭到西方文化的重大冲击。传统文化的没落,西方文化的盛行。这却也不得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吗? 197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华民族便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传承而牺牲,那些被人记住了的,那些没被人记住的,数也数不清。今天的中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然而在今天,多少人忘记了那段悲痛的历史,忘记了今天的中国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也失去了战斗力,将会变的不堪一击。在这个崇洋媚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守住底线,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着每一行的学问,这些学问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表现,不管哪一行,我们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是我们中国每个人都具有的美德,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更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当我们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热血青年挺身而出救我中华民族于水火,他们代表的是民族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共同抵抗外族侵略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更加团结的生活在一起,中国由千万个家庭组成,中国是千万个小家的大家,既然是家人,我们更应该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个世界有很多好心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助过别人,他们不求回报,他们传递的是正能量,是民族精神。

德国的公民教育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德国的公民教育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商奉献 学号:2013110103 导师:唐克军 2014年11月20日

德国的公民教育 摘要公民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公民教育也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尤其是战后德国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塑造新一代德国公民,以此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一直是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学校工作实践的重点。本文主要从德国公民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德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分析、德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介绍德国的公民教育,希望对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字德国公民公民教育民主 一、德国公民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一)德国公民教育的概念 公民教育,在德国也被理解为政治教育(Politische Bildung),是一门有关政治科学的公民学科。1945 年以后,德国教育界已达成一种共识:一方面,中小学的公民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另一方面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独立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公民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所谓综合性课程,主要是指公民教育课程涉及一些其他学科知识,比如历史、宗教、伦理、政治、公民、社会科学、地理等学科。德国公民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公民教育的里程碑——《博特斯巴赫共识》被誉为德国公民教育的“圣经”,共识中达成以下三项重要原则。 第一,禁止灌输,不允许教师用任何手段对学生进行灌输,因为这会妨碍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第二,保持争议;在科学和政治上有争议的一切内容,在教学中也必须保持争议;第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维护个体利益的能力,政治教育必须使学生能够分析政治形势以及他自己的相关利益,能够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寻求影响既定形势的手段。 (二)德国公民教育发展历程 1.封建君主专制时期,政治教育始终以培养“驯服的臣民”为最高目的 在德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统治者把公民教育归结为“国民教育”,其始终把培养“驯服的臣民”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目标。尤其是在威廉二世(1859~1941)掌权之后,为了推行其社会政策和“世界政策”,反复灌输以“君主主义”为核心的,包括权威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在内的思想,最终

高中议论文范文: 民族精神

高中议论文范文:民族精神 摘要:现在,岁月已然扶平了国土的裂伤,连绵的忧伤也已在风霜中被深深得埋葬,现在我们的民族正在觉醒,要向世界证明,盘旋在世界东方上空的是 一条勇毅不眠的神龙。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理应把重任抗在肩上,用坚毅的精 神武装自己,我们定会无往不利,会让东方之光普照大地,恩泽万物。 中华历史千年悠悠,在梦中我独自神游,奇妙的与时间倒走,来到古老的 尽头。 嘿呦,嘿呦,听见整齐划一的节奏,看见一双双黝黑的手,千万臣民荣辱 与共,为了建造万里锦绣,抵御外寇。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这是何等 的壮举,令人赞叹;继而,伴着江水悠悠,尽兴畅游,南起杭州,北至京都, 一路千里,风光尽收,这是何等的伟业,令人钦佩。中华民族的先人们,以他 们的汗水与鲜血绘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是万里长城的雄壮,亦有着京杭运河 的婉约与柔美,而这一切,全缘于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勤劳与勇敢。即便是 今朝,亦是我辈们万不能丢弃的财富与瑰宝。 忽梦回现实,看今朝世道,千秋史官说不尽芸芸璀璨,文人墨客道不完儒 学浩瀚。古老的民族历经磨难,即便国土龟裂忧伤沉淀。站在世界之颠,回忆 沧桑转变:即便大好河山被日寇践踏,但真的龙子们却不曾屈膝不曾低头,他 们用血的代价捍卫了民族的贞洁,用自己的生命孕育了我们幸福的生命!支撑 他们的信念正是全在于我们最为珍贵的民族的精神:坚毅与不屈。这是我们前 行路上最好的伙伴,拥有此,定能伴我们经历一切风雨,看雨后彩虹绚烂漫天。 现在,岁月已然扶平了国土的裂伤,连绵的忧伤也已在风霜中被深深得埋葬,现在我们的民族正在觉醒,要向世界证明,盘旋在世界东方上空的是一条 勇毅不眠的神龙。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理应把重任抗在肩上,用坚毅的精神武 装自己,我们定会无往不利,会让东方之光普照大地,恩泽万物。 看那千百年来,任由岁月流逝,不变得是九州的雄壮,千百年来,任由风 起云涌,不变的是龙子的坚强。 诚然,民族魂不可散,民族精神不可忘却,我们应当也必须传承沿袭,为 了有一天,环宇之内,中华昂然!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 班级:2011汉语言文学2班姓名:李嘉恒 一.经济 十九世级中期的德国仍以务农为主,1852年期间约50%人从事农业生产。早在1834年德意志地区已组成关税同盟,以消除各邦之间的关税,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加上普法战争后得到大量赔款,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进行工业革命,经济突飞猛进,乡村人民涌入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力,成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1882年德国工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40%,鲁尔地区更成为德国的工业中心。1873年俾斯麦创立帝国铁路局,负责国家的铁路事务,迅速扩建帝国铁路网,1865年铁路总长度只有14,690公里,1875年已达27,960公里,减低了产品运费和运输时间。德国的钢产量亦大为提升,由1870年的140万吨,去到1913年已超过1,000万吨,煤产量增加3倍。在经济高速发展达到顶峰时,1873年的大萧条使德国经济发展减缓,德国在1879年改行保护关税政策,以保护国内工农业,而德国经济要直到1895年至1913年才恢复,此时期德国出现了新的工业,如化学、电子业。然而俾斯麦的保护关税政策到了19世纪末已失去成效,不但使国内物价高涨,而且招且外国的报复性攻击,使德国工业产品外销不理想,在卡普里维时期才调整此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后,德国是以速战速决方式击败法俄两国,可是战事持续,由于德国没有作打长期战争的准备,1915年粮食出现短缺,主要是英国封锁所造成,许多粮食无法入口至德国,在6月政府实施面包配额管制。1916年至1917年情况更严重,面包严重短缺,城里出现抢粮、抢店、示威的情况,许多农家不再带作物去市集,以免被抢去,约70万人在大战期间活活饿死,战后营养不良现象普遍,许多年轻人因营养不足而被认为无法胜任工作。不单粮食出现短缺,军需也一样,所有弹药在1914年10月用尽,工厂人手不足,唯有靠女性填补,1918年妇女在工厂就业人数高达230万,较1913年的160万高出许多。话虽如此,军需工人的工资比较低、工时长、加上战争期间原有福利都被取消,使工人深深不满,促使1918年的示威、罢工事件,最后甚至加入革命行列。 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分成了39个独立的邦国。这些邦国包括王国、大公国、公国、亲王国、自由汉萨城市和帝国直辖领。普鲁士是众多构成帝国的邦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领土占全个帝国的六成。 这些邦国中的其中数个在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得到了独立主权。其余的邦国都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得到独立主权。这些邦国的领土可能并不是一块连续的领土,可能会分成数个部分分布在德意志地区各地。这种现象是因为透过家族分支瓜分领地,或者是透过征购而获得的。 二.政治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称帝,帝国建立。4月16日,召开制宪会议,通过

德国文化的13个Themen

Lektion 1 Glücksymbol oder Unglücksymbol? Hufeisen Spiegel Katze Klee Regenschirm Kuckuck Geld auflesen Dreck

Lektion 2 Euromünzen EU -- Europ?ische Union Geld Euro Cent Münze Seite V orderseite Rückseite Deutschland: Adler Stern …Einigkeit Recht Freiheit“ ?sterreich: Frieden Mozart Schloss Dom 说明:Die Vorderseite der Münzen ist in allen zw?lf L?ndern des Euroraums einheitlich gestaltet. Die Rückseite zeigt in jedem Teilnehmerland ein anderes, von nationalen Künstlern entworfenes Motiv. Alle Münzen k?nnen im gesamten Euroraum verwendet werden.

Lektion 3 Ich sehe das, was Sie nicht sehen k?nnen! ---- Ich sehe das, was Sie nicht sehen k?nnen! Ich sehe einen/ein/eine…---- Ich vermute, Sie sehen einen/ein/eine… ---- Nein, ich sehe keinen/kein/keine…/// Ja, der/das/die …ist sch?n.

弘扬民族精神 作文 1500字作文网

弘扬民族精神作文 1500字作文网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这是外国着名思想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短的一句话,但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谁能不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个祖国的儿女不把对祖国母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在生命,使之成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题歌呢?当杨利伟坐上“神州五号”升空时,谁不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震撼与自豪呢?当奥运健儿们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时,谁不为祖国取得的荣耀而感到骄傲呢?当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的梦想是参加2008年的北京奥运。” “一次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所以,相信每一个奥运健儿,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看着自己国家的国旗徐徐升起,听着令人昂扬激奋的国歌响起——这就是奥林匹克,期待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这是一套广告里的话语。的确,这个梦想已经不仅仅限于健儿们的身上,而且深深刻在中国13亿人民的心上,民族精神已经得到了升华……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对于某些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太阳东起,夕阳西下”的过程。然而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最令我陶醉的是回顾每一位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一刹那,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勇获32金,其中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夺得的是每一个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金牌,那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环绕,难以磨灭。当他跨过最后一个栏,神速般冲过终点,以1291秒的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在短跑项目上有史以来的第一块金牌,此时,我的心里思潮澎湃,我想在这1291秒的时间内,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犹如滔滔的江水,此起彼伏。赛后,刘翔兴奋地对着电视机旁的13亿中国同胞说道:“黄种人也能进入奥运会‘田类’,今天我就要证明给世界人们看,我是奥运会短跑冠军。” 刘翔的那块金牌得来不易,里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来的血汗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有他那一份强烈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他一步一步迈向颠峰。短跑项目本来是欧美人的天下,可是今天他们确实要画上一个惊叹号,因为刘翔翱翔高飞了。 民族精神是奋发向上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它使我们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永不懈怠,仿如优美的音乐,往往能引发我们内心的共鸣。在音乐声中,我们种种

美国文化VS德国文化

German culture VS American culture 蒋开芳学号:201403020514 Germany I grew up with a dream to have a further study in Germany, although I have heard a lots of assessment about German, such as inflexibility, stiffness and so on. However, I do believe that they even have known nothing authentically about Germany, while I have not went to Germany yet, but I’ve already gathered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Germany from all kind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 and communication website. There are some reasons why I’m interested in Germany and it’s easier for me to adapt. First of all, I’d like t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education that I have known. It’s quite different from our country that their higher educati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ir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is not to invest or money,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a revolutionary idea. Secondly, it’s a nation of economy, modesty, and caution, while these features were interpreted as conservative and stiffness. There are some examples to explain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Example 1: We can often see a sign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which marks the completion time. In Germany, almost all of the projects will be finished as the sign marks. Example 2: I have ever seen an authentic story about a student who is the first time to catch bus. He has known that he needed to buy the monthly tickets, while he has no idea that he needs to buy it on the bus station, so he said that he will buy a day tickets.

德国民族精神

德国民族精神:一是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二是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说话有修养,知识面广,不怕辩论。三是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大国崛起,软实力至关重要。在德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和文化到底对德国的崛起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其成功的经验对当代中国有何启示?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前驻德大使、前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先生。 《人民论坛》:德国二战失败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欧洲经济第一强国。在德国崛起过程中,教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梅兆荣:德国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国民教育,着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质,从而为国家的振兴提供强大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对此,普鲁士元帅毛奇在普法战争胜利后曾经自豪地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早在1717年,普鲁士帝国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明文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为它的公民提供免费教育,通过教育,灌输民族统一的思想,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当有些大臣劝威廉一世考虑办学经费问题时,国王斩钉截铁地说:“这些钱相对于我的长远收益来说,算得了什么?我推广教育,改善的将是我整个国民的素质啊!”威廉一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希大帝继位后,坚决贯彻义务教育的基本国策,于1763年8月12日亲自签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 德国在发展教育方面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主张公民受教育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在将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其二是提倡教育和研究的有机结合。三是建立灵活的教育制度。四是职业技术教育十分发达。 德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19世纪60年代,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普鲁士还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国王威廉三世把豪华的王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同时保证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柏林大学的活力与人才培养,为德国强国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也为全世界现代大学模式开了先河。 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国民素质的大幅提高使德国终于在1871年实现了统一,并一跃而成为世界一流强国。19世纪中期后,德国的科学家所做的贡献,比英国、美国、法国的总和还多得多。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追问 这是摘自《德国精神》这本书的序言,估计你自己都不知道,我想听听你自己的意见 武士道精神影响了整个日本的国民性,比如武士道精神中献身精神,责任感,使命感。武士道精神在近代,逐渐沦为军国主义的工具,也是与其强调的“忠”,“义”,“名誉”等性质是离不开的。武士道具有两面性,它既毁灭了日本,又

高二议论文 -民族精神_800字

高二议论文:民族精神_800字 导读:本文高二议论文:民族精神_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华历史千年悠悠,在梦中我独自神游,奇妙的与时间倒走,来到古老的尽头。 嘿呦,嘿呦,听见整齐划一的节奏,看见一双双黝黑的手,千万臣民荣辱与共,为了建造万里锦绣,抵御外寇。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这是何等的壮举,令人赞叹;继而,伴着江水悠悠,尽兴畅游,南起杭州,北至京都,一路千里,风光尽收,这是何等的伟业,令人钦佩。中华民族的先人们,以他们的汗水与鲜血绘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是万里长城的雄壮,亦有着京杭运河的婉约与柔美,而这一切,全缘于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勤劳与勇敢。即便是今朝,亦是我辈们万不能丢弃的财富与瑰宝。 忽梦回现实,看今朝世道,千秋史官说不尽芸芸璀璨,文人墨客道不完儒学浩瀚。古老的民族历经磨难,即便国土龟裂忧伤沉淀。站在世界之颠,回忆沧桑转变:即便大好河山被日寇践踏,但真的龙子们却不曾屈膝不曾低头,他们用血的代价扞卫了民族的贞洁,用自己的生命孕育了我们幸福的生命!支撑他们的信念正是全在于我们最为珍贵的民族的精神:坚毅与不屈。这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伙伴,拥有此,定能伴我们经历一切风雨,看雨后彩虹绚烂漫天。 现在,岁月已然扶平了国土的裂伤,连绵的忧伤也已在风霜中被深深得埋葬,现在我们的民族正在觉醒,要向世界证明,盘旋在世界东方上空的是一条勇毅不眠的神龙。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理应把重任抗在肩上,用坚毅的精神武装自己,我们定会无往不利,会让东方之光普照大地,恩泽万物。

看那千百年来,任由岁月流逝,不变得是九州的雄壮,千百年来,任由风起云涌,不变的是龙子的坚强。 在今朝,聆听着雅鲁藏布江的怒吼,跟着黄河雄浑激荡的节奏,看着珠江婉约柔情的颤抖,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古老民族雄起的前奏,我们要让自己化为一个个音符,让这个乐章,在高潮永远演奏。 诚然,民族魂不可散,民族精神不可忘却,我们应当也必须传承沿袭,为了有一天,环宇之内,中华昂然! 勤劳,勇敢,坚毅,不屈,精神永存,即便千万人已逝。

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征文

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征文 导读:【例文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

少心血。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例文二】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德国人的七种品质

德国人的七种品质 德意志,经过世界第一,第二次数百年的世界大战,直到今天,仍屹立在世界强国之列。德国人民所具备的品质,的确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希望你能认真读完,对比对比自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讲究秩序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接触过德国人、或是去德国观光访问过的人对此都有深刻的印象。在德国大到庆典、展会,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并要求人们严格遵守。如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商店8点开始营业,店员7点左右就开始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点准时开张,甚至不会偏差半秒。除此之外,连火车、飞机,甚至公交车也有各自准确的时刻表,的确可称得上是守时的模范。 严肃认真 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沉重。相处久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直。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为你指点迷津。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为止。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德国人办事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儿敷衍塞责,一旦出现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德国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一些人不赞同这种品质,但我认为这绝不是死板,而是一种难得的品 勤劳整洁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具有整洁的生活习惯。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美观、清洁的家,这是每一个德国主妇的最大愿望。走在德国的乡村、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随处可见。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有一位美国教师对德国进行长期观察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对美德儿童作了这样的比较:在一个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国小姑娘会被明媚的阳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会儿再读书;而一位德国小姑娘则会在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先工作,后娱乐,这就是德国教育。人们只有在辛勤劳动之后,才有权力享受生活。 .不尚浮夸 他们具有强烈的“实事求是”的意识,注重实际、不尚浮夸。居家住室朴实无华,整齐大方。各种生活用品,如门、锁、开关、衣架、玻璃、灯罩等都牢固结实,注重实用,宁肯失之笨重,决不虚有其表。对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套设备都讲究百年大计,讲究内在质量,就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国制定宪法的历史始于1815年,全国统一宪法的制定始于1848年革命时期的《法兰克福宪法》。就对近代德国政治生活的影响而言,最重要的要推1850年的《普鲁士宪法》和1867年的《北德意志联邦宪法》,前者是一部以树立国王绝对权威和加强军国主义势力为内容的宪法,后者的基本内容来自《晋鲁士宪法》。 1871年制定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以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宪法》为蓝本,仅加以稍微修改,反映容克与资产阶级共同意志、混杂着封建因素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其内容和特点是:(1)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22个邦和自由城市组成。帝国中央拥有极大权力,各邦地位很不平等。事实上,德意志各邦已成为联邦政府的地方自治单位,失去了其原有的独立性。上述规定肯定了德国统一的事实,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帝国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立宪制,由普鲁士掌握帝国最高行政权,宪法赋予皇帝和宰相以极大权力。 (3)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但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德国资产阶级在统一后的国家机构中,只获得很小一部分权力。 (4)宪法以专章规定了帝国的军事制度,把普鲁士的军事法律施行于全国。这样,也就是把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推行于全帝国。 因此,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国会只是点缀。劳动大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 Paulskirchenverfassung: The so-called Paulskirchenverfassung (Constitution of St. Paul's Church, Frankfurt) of 1849 was the first constitution of a German Empire (German Empire usually being associated with the Empire founded by Bismarck in 1871), and as such was actually titled 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es (Constitution of the German Empire). It was proclaimed by the Frankfurt Parliament, during its meeting in the Paulskirche church on 27 March 1849, and came in effect on 28 March,[1] when it was published in the Reichs-Gesetz-Blatt 1849, p. 101-147.

德国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曾经是一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国家。曾经经历二次世界大战,今今天它又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为什么德国在二战后历经沧桑却从新崛起,迅速发展,这些都源于德意志民族在各个时代文化的发展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的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 文化就是指人类的确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这些集中体现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信念、思维方式、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研究方式、处世态度。通过这砦来影响每个人的信仰、理想、价值、人格、认识等。由此我们看出,社会的真正核心是文化,更确切地说是人们内在心灵世界的人文精神。一个民族文化的确立,先有民族精神的孕育,然后有一种宗教信仰或哲学运动的产生,在这过程中使用社会上的每个人的思想或得更新,从而在生活工作中改变社会的面貌。从大的方面讲,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与自觉能动性取决于文化这一核心,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核心在于文化。 德国之所以在起伏的历史中沉浮不定,其中的文化的影响使其深刻的。首先,路德的宗教改革体现了现代精神。他强调个人的人格至上,以每个人的良心来指导个人的行动。这一点使个人从当时的宗教盲从,宗教压迫是解脱出来,使教徒可以去怀疑,去思考,让他们更具理性化。这一点从路德教的教义中有所体现。信仰不靠盲从,而与内心求知冲动怀疑联系在一起,爱因斯坦之所以提出相对论,就与他的怀疑精神密不可分。正是他敢干向牛顿力学体系提出怀疑,经过自己的潜心研究才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路德教对德意志民族的影响从爱因期坦身上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今,社会上总是说我们国家缺乏创造力,深究其中原因,有些人提出提高国民素质,多培养高级人才,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对需要改变的东西并没有多大改观,其实要增强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是要从最核心的文化上着手。并不是说我们也来办一个路德教就够了。这些关键在于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才能是这些有根本性的改变。 在教育方面,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虽然在战争中败给了拿破仑,自己的半壁江山也被他人占有,并且有巨额的战争赔款,但他在这种服及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力主办大学。他曾经说过:“这企图家必须用它的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上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穷的最好手段。”这一点恰好与抗战时期延安的情况相似。当时共产党刚完成万里长征,在延安这样艰苦环境中办起了延安抗大,并且一次次的掀起学习浪潮,使延安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不仅融和了各个层次的人,而且为抗战和解放战争乃至建国后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文化环境方面,国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用其宽松的政治环境,无论这位学者的观点是这样还是那样,只要其理论言之成理,就有一席之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气氛。有交流有碰撞的思想才是有活力的思想。因此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层出不穷,理性化的领导阶层,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这也正是德国在二战后能够从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所在。 出生在德国的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能不说是德国文化的又一贡献。马克思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作文800字(精选3篇)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作文800字(精 选3篇)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作文800字(精选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作文800字(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作文1中华民族是一个屹立在东方强大的民族,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现代更是蓬勃发展。当今世界,中国正起着巨大作用,但却也面临巨大危机。在今天,中国虽然在国际上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文化却也遭到西方文化的重大冲击。传统文化的没落,西方文化的盛行。这却也不得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吗? 197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华民族便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传承而牺牲,那些被人记住了的,那些没被人记住的,数也数不清。今天的中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用实际行

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然而在今天,多少人忘记了那段悲痛的历史,忘记了今天的中国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也失去了战斗力,将会变的不堪一击。 在这个崇洋媚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守住底线,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着每一行的学问,这些学问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表现,不管哪一行,我们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是我们中国每个人都具有的美德,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更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当我们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热血青年挺身而出救我中华民族于水火,他们代表的是民族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共同抵抗外族侵略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更加团结的生活在一起,中国由千万个家庭组成,中国是千万个小家的大家,既然是家人,我们更应该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个世界有很多好心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助过别人,他们不求回报,他们传递的是正能量,是民族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华文化虽遭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却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