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扩大企业自主权
第一阶段 政策性调 所有制
整阶段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wenku.baidu.com
第二阶段 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国有制
阶段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 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3.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 性,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 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 的发展。 (2)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建立过程
(1)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提出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2.城市改革(1984)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 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 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时的讲话)
材料一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 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 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 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 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 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 已经过去了。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A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3.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 )
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 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 ③农 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解放 发展 生产 力
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 发展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农村改革(1978)
包括 D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5、中共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
( D)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C )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 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 的指导方针 7、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 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 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D作应不 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C8年 8、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
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 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 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新目标迈进。
小结
社
农村改革
会 主
伟
对内改革
义 市
大 的 历
改 革 开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改革
场 经 济 体
史放 转
制 的
折
对外开放
建 立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 行政手段配置 置方式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配置
当堂检测
A 1 .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B 2.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的
大解放
2、内容
思想上: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政治上:抛 方弃针了,“实以现阶党级的斗思争想为路纲线”、的 政“ 治左路”线倾的拨错乱误 反正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标内容】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 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 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 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 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 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 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 以解决,但是不行。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2)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目标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确立基本框架 (4)中共十五大(1997)进一步完善
(5)21世纪初 基本建立
标志: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
3、意义: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 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 增长史上的奇迹
(1)经营方式改革
安徽、四川
全国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 形式的责任制
(2)行政机构(管理方式)改革
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
乡、镇政府 村民委员会
(3)产业结构的改变
乡镇企业的创办——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 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 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经济上: 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2.是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起点。
3.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4.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 集体
二、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 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扩大企业自主权
第一阶段 政策性调 所有制
整阶段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wenku.baidu.com
第二阶段 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国有制
阶段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 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3.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 性,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 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 的发展。 (2)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建立过程
(1)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提出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2.城市改革(1984)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 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 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时的讲话)
材料一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 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 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 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 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 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 已经过去了。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A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3.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 )
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 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 ③农 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解放 发展 生产 力
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 发展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农村改革(1978)
包括 D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5、中共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
( D)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C )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 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 的指导方针 7、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 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 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D作应不 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C8年 8、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
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 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 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新目标迈进。
小结
社
农村改革
会 主
伟
对内改革
义 市
大 的 历
改 革 开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改革
场 经 济 体
史放 转
制 的
折
对外开放
建 立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 行政手段配置 置方式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配置
当堂检测
A 1 .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B 2.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的
大解放
2、内容
思想上: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政治上:抛 方弃针了,“实以现阶党级的斗思争想为路纲线”、的 政“ 治左路”线倾的拨错乱误 反正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标内容】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 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 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 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 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 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 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 以解决,但是不行。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2)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目标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确立基本框架 (4)中共十五大(1997)进一步完善
(5)21世纪初 基本建立
标志: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
3、意义: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 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 增长史上的奇迹
(1)经营方式改革
安徽、四川
全国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 形式的责任制
(2)行政机构(管理方式)改革
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
乡、镇政府 村民委员会
(3)产业结构的改变
乡镇企业的创办——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 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 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经济上: 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2.是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起点。
3.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4.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 集体
二、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 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