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第三章 形式和风格
文学理论教程笔记1到7章)
其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首先表现在政治等领域中,政治意识形态的变革,又进一步对文学意识形态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艺术的变革就与政治上的变革要求直接相关;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也可以找到政治上革新要求的影响,它们都不是由经济直接推动的文学变革。
其二,劳动催发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动机产生)、提供了文学的主要内容。文学是人自觉的、自由的活动,所谓自觉,是在于它有合目的性;所谓自由,是人在文学中要表达出超越现实束缚的理想。上述特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劳动中产生的。另外,文学作品要描写人的社会生活,而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作者经历的劳动过程、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
6、话语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进行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7、话语含蕴;
话语含蕴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2.关于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表现在:第一,文学指人们的说、写、听、读、思等活动及其产品即话语活动和话语产品,简称话语;第二,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受社会制约并为社会服务;第三,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产物。总之,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普遍性质的概括,文学活动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课后习题附标准答案
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第一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地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地一种高级地特殊地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地原理.文学地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地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地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地,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地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地性质说明文学理论地性质答:文学理论地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地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地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地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地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地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地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地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地发展而发展地,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地特征.它作为人类地一种特殊地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地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地文学艺术地源泉.经过作家地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地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地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地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文学理论地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第二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地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地基础上创立地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地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地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地结合点.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地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地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地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地挑战.随着科学地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地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地基石是什么?.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地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地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地精神性地生活活动,也是人地本质力量地对象化,人地本质力量地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地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地人地能动地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地存在与意识地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地主体对于客体地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地反映,是一种艺术地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地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地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地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地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地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地性质,又具有审美地性质,是这两者地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地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地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地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地理解地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地,因此,这种理论地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地需要密切相关地,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地.3.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注意地问题.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注意地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第三章第三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地,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地活动系统地总称.2.本质力量地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地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读者4.文学活动地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地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地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地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地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地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地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地社会地和审美地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地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地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地世界和作者.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地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地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地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地“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地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地.有时甚至是反方向地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地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地阶段随生产力地发展,它地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地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思考问题思考问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地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地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地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地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地自觉能动地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地本质力量地确证.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地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各自地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地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地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地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地表现论(浪漫主义).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地“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人类地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地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地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人地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地目地,而这一目地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地.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地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远古遗存地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地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地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地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地诸多原因. 答:文学发展地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地认为是社会风气地变化有地认为是社会风气地变化.有地认为文学地发展与时代地变化密切相关.有地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地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地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地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地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地因素地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地根本力量在于劳动.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
文学概论 第三章一二节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过程) 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 一。“合目的性”就是人的活动是有意识、 有计划、有目的活动。“合规律性”就是 符合自然的规律和人的规律,即“人的尺 度”与“物的尺度”的统一。 人的生活活动体现着人的自觉意识。文学 活动就是一种合目的合规律的自觉能动的 创造,是全面性的生产,是感性与理性的 共同作用,是先天与后天的共同结果全面 表现了人的本质特性。
第三章 文学活动论
运动 维持生命本能 自由自觉 物质性生活活动 活动-生命活动 生活活动 文学活动 精神性生活活动 审美 质 生物 人类 其他艺术
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活动。文学 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的人。
第一节 文学是一种活动
第二节,反映是能动的创造,创造是文学的 生命。 中国古代文论都重视作者的作用。作品是作者创造的 产物,既是情感的产物,又是认识的结果。“诗言 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乐也,人之情所 不免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朝 卢延让)。 西方文学理论中,古典文艺理论强调模仿与再现,浪 漫主义思潮中,强调作者的决定作用,认为文学是作 者心灵的表现,作者对作品的意义有生成的作用,文 学创造能力来于作者的“天才”。华兹华斯认为:诗 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福科关注作者在文本中的“出现”与“消失”,不是 “出席”而是“缺席”,是表示社会中某些话语的存 在、传播的运作的特征。
文学理论笔记
中国文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总论一、文学与人1.文学对人了生活的意义。
大众文化是向文学本身的归附。
文学弥补生活中的缺憾,对生活的一种超越,客服生活中的困难,是自由的体现。
消遣、娱乐的价值。
文学的社会价值(核实是审美)认识价值是审美的认识价值。
教育价值也是审美化的教育价值。
具经济价值文学商品化2.文学与人性。
(1)人性即人的自然性(2)人性即人的社会性(带有欺骗性)不足:实质是那人降低到动物层次。
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性,但并未忽视人的自然性,而是放在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结合点上。
(3)人性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
文学要显现出人性的丰富,生动和宽阔和深厚。
3.文学是人学。
依托政治权力才能确立。
(1)文学是人写的,写人的,为人的。
写作的主题,对象,目的是人。
作者笔下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融情于物。
(2)文学对人的表现是整体性的。
文学和艺术吧人的一般性和个别性结合起来表现。
(3)文学显现了人的自由。
艺术能克服生活的局限,显现出人最完满的自由的需要。
艺术是对人的生活的有限性超越。
二、文学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1.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
西方之所以称“诗学”的原因:(1)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诗学》。
(2)西方诗学兴起较早,因而诗学即文艺理论。
诗论(中国)关于文学的理论即文艺学。
文艺学的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含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含文学理论史)2.研究对象。
以文学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来讲: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学科方法为对象。
3.研究方法。
方法是多方面的。
(1)运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把文学看成一个具有内在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文学是整体构成的。
(2)比较方法:横向、纵向、古今、中西。
(3)理论联系实际(4)多学科融合(模糊数学→模糊美学)4.研究任务。
M·H·埃布拉姆斯《浪漫主义与批评传统》。
书中提出著名的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西方诗学研究重心)→作品→作家(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后的转移)→读者。
第三章 文学的形态类型
第四节 现代主义文学
3.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观念和技巧方法上的 探索与创新。象征到了现代主义文学手里,
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表现的手法或技巧了,它
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示意符号和表现形态。
第四节 现代主义文学
二、文学传统的颠覆
1.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和反拨,首先针对
的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从表 现形态上看,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主要体 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2.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显示了一种新的文学
范式的出现,浪漫主义运动所促成的这种范 式转换,是西方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一次蜕 变,从模仿论的文学观向表现论的文学观的 一次蜕变。
第三节 浪漫主义文学
3.从范式转换的角度看,浪漫主义文论对想 象、自然和诗歌艺术的阐释,对消费文学理 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 现代主义文学
2、文学流派形成与文学思潮的关系
联系:文学流派的形成与文学思潮有着密
切的关系。流派与思潮常常同时出现,几乎形 影相随,二者的联系或表现为一种文学思潮促 成了某个流派甚至多个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或 表现为某个文学流派以其广泛、深刻的影响促 成了某种文学思潮的产生。
区别:
文学思潮体现为对某种文学观念的 倡导上,思潮以文学思想的更迭体 现了文学活动对社会变革的回应; 而文学流派则是文学创作活动的产 物,致力于创作实践和通过文学创 作成果显示群体创作特色。
文学类型学的概念。人们经常在三种意义上
使用这个术语:其一是指一种文学思潮或文
学运动;其二是指一种审美理想或文学精神;
三是指文学的一种表现形态或形态类型。
第二节 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与写实
1.作为一种文学表现的形态类型,现实主义 文学最为显著的风格特征是它的“写实性”。 它要求文学立足于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 实,并忠实于社会现实,而不是绕开现实, 躲避现实。如鲁迅的小说,就是“直面人生” 的。
文学理论导论(第三章·象征主义)
一、概述
(二)产生和发展 5.19世纪9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在法国有衰落之势, 但其影响却渐渐越过国界,想直接各地流行和传播。成为 一种国际性的文学思潮和运动。
一、概述
(三)象征主义的显著领域 1.诗歌(以上的作家及作品都是诗歌领域) 2.戏剧:象征主义的理念在19世纪90年代进入欧洲的戏剧 领域。比利时的莫里斯· 梅特林克(1862-1949)被认为是第一 位象征主义剧作家。1890年,旅居巴黎的梅特林克发表《闯入 者》,标志着象征主义戏剧的诞生。该剧以抽象的概念“死亡” 为题,没有具体的情节或环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剧叙事风格。 但由于象征主义侧重暗示和朦胧之美,适宜于抒情,而不适 宜于描写冲突和具体的人物性格,因此象征主义戏剧的成就十分 有限,且并没有如诗歌一样形成一场国际性运动。 3 .小说、散文
一、概述
(二)产生和发展 1.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它在希腊文中 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 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 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惯代表”,即引申 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 物品就叫做“象征”。 象征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比喻是一次性的,或者说 是临时性的,其意义只存在于相应的语境当中,而且喻体与本 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单一,易于理解;象征的形象和含义之间往 往是一种整体性对应关系,而不是像比喻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相 似,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衰老的裙裾发出衰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韦勒克《文学理论》表格式笔记:第三章 文学的作用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
文学的作用,取决于文学的本质。
文学的作用,在历史过程中改变过。
文学的本质和作用,基本没有改变过。
文学的作用:
1. 对已知事物的体认。
2. 对艺术的洞察。
3. 新的知觉价值和美学性质的发现。
4. 艺术可以发现或洞悉真理。
真理如果是观念性的、命题性的,文学不可能成为真理的形式
真理是能以合适的方式加以证实的命题(实证主义),文学也不可能凭借实验证明自己是真理的形式真理有多种形态,即:我们有多重致知方式,推论式的哲学VS表现式的文学
5. 文学是宣传,“使读者接受一种人生态度”。
6. 文学是净化情感、或者激起情感。
7. 忠实于文学的本性是它基本的主要的作用。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和总结doc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普遍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即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布为繁荣和发展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
文学理论研究虽然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认识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正是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形态。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等。
韦勒克关于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的论述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我曾试图对文学研究的某些主要分支加以区别。
我写道:“首先,在两种文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区别:一种观点将文学视为一种共时序列;另一种观点将文学主要视为一系列按编年顺序排列的作品,并将其视为历史进程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在文学原理和文学标准的研究与具体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之间,也存在着进一步的区别,不论我们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是孤立的,还是按编年顺序进行的。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木木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二)三个分支的关系:1.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2.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3.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
总之,这三个分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含、互相切入、互相渗透。
(三)美国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四)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文学活动:移情说:德国学者立普斯心理距离说:英籍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直觉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原理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艺术活动论艺术交往论艺术产生论艺术反映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人民文学论(二)20世纪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流派:英国科林伍德以“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点著称的变现主义文学、文论英国文学家浮龙-李的“移情”说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艺术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一)按照马克思所说的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可以这样区分精神活动:①用理论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可以称为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如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②用宗教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可以称为宗教性或幻象性的精神活动,如各种宗教意识的精神活动;③用实践---精神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称为伦理性或意志性的...如道德活动、伦理观念等;④用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称为审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如各门类的艺术。
(二)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的是:德谟克利特(三)“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四)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正真对象应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文学性”,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的东西,主要包括文学的语言、结构和形式。
文学理论第三章
精神活动的超越性:它可以超越 物质活动,确立人类精神发展的高 远目标。还可以对历史和现实作出 自己的反映和裁判,让未来的指向 去超越历史和现实。
屈 原
“求索”,语出《离骚》“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比喻是文学的审美想象的语言形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比喻是以彼物喻此物,在比喻句中把 彼物与此物两个事物的共同相似点连接 起来,产生一种联想的意象,很好地体 现了文学语言间接性这一特性。 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是文学语言表现其深 广意义内涵的普遍的 想象性特征。
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家,代表了西方唯心 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本源的基本认识。 他们的根本出发点,都只是单纯从精神活动本身 来说明文学的性质,没有从文学的实际存在状况及 其产生根源来理解文学。
意识形态,亦称观念形态。 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认识、情感、 意志诸意识要素。 属于观念性的上层建筑,含经济思想、政治法律 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 式。 互相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比较稳定的、系统的思想形式。
第二编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 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 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 性。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d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以独特的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
D地位和作用: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
3、创作动机(内驱力)作用: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实现的枢纽
是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二、1、艺术构思按层次推论法
2、心理机制: 回忆与沉思(回忆的方式:挨次扫描法)
典型环境充分地体现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两者的关系
三、1、n:指抒情性作品中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
审美想象空间
2、特征:情景交融--形象特征(表现特征)
虚实相生--结构特征
韵味无穷—审美特征
3、分类(刘熙载、王国维、樊志厚分类)
四、
1、审美意象: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型和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
特点: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完整复杂任务台词来塑造形象,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样式
特点:浓缩的反映生活
集中表现矛盾冲突
以任务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4、散文n:题材广泛,结构自由灵活,语言优美而短小精悍,抒写真实情感的文学样式
特点:题材广泛
结构自由灵活
语言优美而短小精悍
客体B真正客体为:特殊的社会生活(把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相统一)
C唯一源泉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D客体与科学的不同(是否具认识价值、是否可转化为具审美价值
的事物价值为原则)
A两种解释为:模仿者与创造者
主体旁观者与移情者
B真正主体为:a存在与艺术生活中的艺术生产者
b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
含许多技术操作问题
相同点
都相信超自然的力量
a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03《文学理论》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35
• 文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 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 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 接影响
“改革文学”代表作家 蒋子龙
• 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 响
作家周立波
• 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 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 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 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 鲁迅《论睁了眼看》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像
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法律、政治、哲学、道德、 宗教和艺术等。
文学与它们互相影响,又有所区别。
经济基础与文学的相互影响,往往不是直接的,而 是通过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以及各种文 化环节而实现的。
有形之外,无兆可求,不落迹象,难 著文字。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 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 说。所谓冥合圆显者也。
——钱锺书:《谈艺录》
钱钟书
钱锺书 1910—1998
三、超越性 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 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 由的特性。 1.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2 .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3 .对人自我的超越
文学作为审美活动是人的心灵的自由的活动。
美的精神和感觉谐和的结果; 它是同时诉诸人的一切能力的, 只有当人充分地和自由地运用他 的一切能力,才能够正当地感受 和评价美。
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 蝉,夏云暑雨,冬月祁 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 也。嘉会寄诗以亲,离 群托诗以怨。……凡斯 种种,感荡心灵,非陈 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 何以骋其情? • 钟嵘:《诗品》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三章 文学的作用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三章文学的作用[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Rene Wellek &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1977 Third Edition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文学的本质与文学的作用在任何顺理成章的论述中,都必定是相互关连的。
诗的功用由其本身的性质而定:每一件物体,或每一类物体,都只有根据它是什么,或主要是什么,才能最有效和最合理地加以应用。
只有当该物体的主要作用已经消失,它的次要作用才会突出出来,如:旧式的纺车成了装饰品或博物馆中的陈列品,方形钢琴不再用来奏乐,便改成为有用的桌子。
同样也可以这么队物体的本质是由它的功用而定的:它作什么用,它就是什么。
一种人工制品必须具有适宜于发挥其作用的结构,同时还要加上则间和物料所许可、人们的趣味所祟尚的附件。
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有许多成分就其文学作用而言是不必要的,但仍旧使人感到兴趣,或者具有其它方面的存在理由。
文学的本质和作用的概念在历史过程中曾否改变过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如果回溯到相当古老的历史时期中去考察这个问题,就可以答曰:改变过。
我们可以回溯到文学、哲学和宗教共存不分的时期去,例如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Ae schlyus)和赫西俄德(Hesiod)可能就处于这样的时期中。
但是,到了柏拉图,他就可以说诗人和哲学家之间的争执是古老的争执,这里有些含意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夸张十九世纪末的“为艺术而艺术”和近代的“纯诗”(poesie pure)等主张的标新立异作用。
其实,“教喻谬说”——如爱伦?被(E.Allan Poe)所说的诗中的信念是启迪的手段——不等于文艺复兴时期关于诗有娱乐和教育的作用或寓教于乐的作用这样的传统说法。
总的来说,阅读美学史或诗学史所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文学的本质和作用,自从可以作为概念上广泛运用的术语与人类其它的活动和价值现念相对照和比较以来,基本上没有改变过。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曹丕将文体分为八目四科(八种四类)
八 目 ( 八 种 )
无 韵 之 笔 有 韵 之 文
奏 议 书 论 铭 诔 诗 赋
雅
理 实
言偏 形于 式语
丽
想偏 内于 容思
四 类 ( 四 科 )
• “文本同而末异”的理论意义: • 1、曹丕综合提出各种文章体裁与风格的关系
问题,这在批评史上尚属首次。这种因风格异
• 3、佛教的盛行
•
•
魏晋时期是宗教崇拜的时代。
魏晋玄学主要发展了老子的贵无哲学, “无”正好与佛教的“一切皆空”相似。 刘勰:“动极神源,其般 若之绝境乎!”,即谈玄学的 “贵无”。 “无”与“空”的相通是 玄学与佛学之融合的重要表现。
• 玄学与佛教的融合:
佛 •
•
教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 佛教传入之初即与中国的神仙方术思想结 合,佛法与道术相混。因为佛教宣扬无为无欲, 精灵起灭,中国人常常视佛为仙,视佛法如道 术。 汉代佛教被称为“佛学 方术化”时期,与此相衔接 的则是魏晋佛教的“佛学玄 学化”时期。
• “备善”和“相轻”:
•
•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文人不应‚暗于自见‛,不要‚各以所长, 相轻所短‛,而‚文人相轻‛实是‚不自见之患 也‛。 例子:“傅毅之于班固,仲伯之间耳,而固 小之。‛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 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 亦良难矣!‛
• •
•
文人不应?暗于自见?不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而?文人相轻?实是?不自见之患曹丕用丽来概括诗赋的风格特征较为准确地标示出了文章与文学在语言风格上的区别指出了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形式美表明了那个时代文论家对文学独立和文学自觉的体认
文学理论的第三章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的第三章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原理、规律及其理论基础的学科。
在文学理论中,有着许多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这些名词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石,对我们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文学理论中的关键名词进行解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理论。
一、意识流意识流是一种表达文学作品中人物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特殊手法。
它强调通过文学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思考、感受和意识流动,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意识流常常通过使用第一人称叙事,让读者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情绪、疑虑和感悟。
这种手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也给了作家更多表达和描绘人物的可能性。
二、象征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特定的事物、形象或符号代表或暗示某种含义或概念。
通过象征手法,作家能够在作品中传递更加深刻和抽象的意义。
例如,白色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象征纯洁和善良,黑色则象征邪恶和死亡。
象征的使用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才能把握作品中的隐喻和意义。
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强调文学作品的多元性、碎片性和游戏性。
后现代主义的作品通常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呈现,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和结构限制。
它也常常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语言风格融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复杂和挑战性的阅读体验。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为文学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和研究课题。
四、叙事者叙事者是文学作品中负责叙述故事的角色。
在文学理论中,叙事者被分为第一人称叙事者和第三人称叙事者。
第一人称叙事者是故事的亲历者,以“我”形式叙述,直接参与其中,并呈现自己的视角和情感。
而第三人称叙事者则是旁观者的身份,以客观的视角叙述故事,通常使用“他”或“她”来指代故事中的人物。
叙事者的选择直接影响了作品的叙事效果和读者的感受,因此在文学理论中,对叙事者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人类文化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和塑造社会风貌,传递智慧和情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欣赏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一章:文学基础概念1.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本形式。
它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创造形象,反映作者的思想和生活体验。
1.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体裁、时代、风格、主题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文学分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第二章:文学批评理论2.1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还受到文本结构、符号和语言系统的影响。
批评者通过对文本结构和符号的分析,揭示作品背后的复杂意义。
2.2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试图颠覆传统文学观念,突出作品中的碎片化、模糊性和多样性。
批评者认为文学的意义是多义的,不可被统一解读。
第三章:文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3.1 文学教学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3.2 研究文学作品文学理论也是文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学理论视角分析作品,揭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结语文学理论是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文学基础概念和批评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希望这份文学理论教程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文学世界,拓展思维视野。
文学理论文学风格的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文学风格的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文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风格。
而文学风格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影响着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表达以及读者的审美体验。
本文将对文学理论中与文学风格相关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写实主义写实主义是一种重视真实再现、注重描写事实和生活的文学风格。
它追求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入观察和揭示,通过对细节的准确描写来传达作家对现实的认识。
写实主义作品往往具有客观、真实和具体的特征,以真实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来展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一种注重个人感受、讲究情感与幻想的文学风格。
它强调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自我实现。
浪漫主义作品往往富有情感激荡、唯美浪漫的意境,充满了对自然、爱情、理想等主题的狂热追求。
三、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现实、具有社会批判性的文学风格。
它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弊端的揭示,反映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批判精神。
现实主义作品往往力图真实地呈现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和冲突,借以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四、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一种以象征和隐喻为表达手段的文学风格。
它追求通过象征手法来传达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通过物象和形象的投射来呈现主题和思想。
象征主义作品往往富有深意和内涵,需要读者通过解读符号和隐喻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追求超越现实和理性界限的文学风格。
它强调梦幻、不合理与超越常规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追求对人类思维和认识界限的突破。
超现实主义作品往往充满迷离、荒诞、奇特的元素,通过错位的场景和异质的形象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六、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观念进行颠覆和重构的文学风格。
它质疑固有的真实性和意义,强调戏剧性、多元性和相对主义的观念,追求对现实和语言的全新理解。
后现代主义作品往往以碎片化、模糊性和后设性为特征,以挑战传统文学规范和观念为目的。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三章 文学的作用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三章文学的作用[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Rene Wellek &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1977 Third Edition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文学的本质与文学的作用在任何顺理成章的论述中,都必定是相互关连的。
诗的功用由其本身的性质而定:每一件物体,或每一类物体,都只有根据它是什么,或主要是什么,才能最有效和最合理地加以应用。
只有当该物体的主要作用已经消失,它的次要作用才会突出出来,如:旧式的纺车成了装饰品或博物馆中的陈列品,方形钢琴不再用来奏乐,便改成为有用的桌子。
同样也可以这么队物体的本质是由它的功用而定的:它作什么用,它就是什么。
一种人工制品必须具有适宜于发挥其作用的结构,同时还要加上则间和物料所许可、人们的趣味所祟尚的附件。
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有许多成分就其文学作用而言是不必要的,但仍旧使人感到兴趣,或者具有其它方面的存在理由。
文学的本质和作用的概念在历史过程中曾否改变过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如果回溯到相当古老的历史时期中去考察这个问题,就可以答曰:改变过。
我们可以回溯到文学、哲学和宗教共存不分的时期去,例如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Ae schlyus)和赫西俄德(Hesiod)可能就处于这样的时期中。
但是,到了柏拉图,他就可以说诗人和哲学家之间的争执是古老的争执,这里有些含意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夸张十九世纪末的“为艺术而艺术”和近代的“纯诗”(poesie pure)等主张的标新立异作用。
其实,“教喻谬说”——如爱伦?被(E.Allan Poe)所说的诗中的信念是启迪的手段——不等于文艺复兴时期关于诗有娱乐和教育的作用或寓教于乐的作用这样的传统说法。
总的来说,阅读美学史或诗学史所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文学的本质和作用,自从可以作为概念上广泛运用的术语与人类其它的活动和价值现念相对照和比较以来,基本上没有改变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 这就意味着,文学创造不只是内容 的形式化过程,它同时也是形式的 内容化过程。
美国诗人卡明斯
美国诗人卡明斯有一首题为《L(a)的诗: l(a le af fa ll s) one l iness
美国诗人卡明斯
这首看似文字游戏的诗只有四个单词,但却分成五 段。四个单词是:a leaf falls(“一片叶落下”)和 1oneliness(“寂寞”);a leaf falls放在括号里 插在loneliness一词的中间: l∧oneliness l(a 1eaf falls)∕ 寂寞 (一片叶落下)
——王汶石:《漫谈艺术构思》
例子
果戈理与普希金之间的一段佳话:《钦
差大臣》的素材转让。 两位都是创作经验非常丰富的大作家, 他们之间的推荐和接纳,是以自己能否 创造出表现这一素材的最恰切的艺术形 式为根据的。
形式内容化
即形式转化为内容: 指的是恰当的形式能更好地表现 内容
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形式创造还具
我们接触到一篇作品的形式,自然 也就接触到了它的内容,而我们 要知道一篇作品的全盘内容,也 非接受它的整个形式不可。
——钱谷融:《形式与内容》
钱谷融教授
……当我们一旦明白了它(指素 材)的内在意义,获得一个深刻而新颖 的思想,找到了主题,情况立刻就不同 了。思想的火光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 事实、细节,都被通统照亮,活动了起 来,向主题思想的光点聚集,各找各的 位臵,各显各的面目;一个作品的轮廓 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
现代叙述学
现代叙述学对叙述动作和叙述视角都作了精
细的分类和分析,认为叙述动作和叙述视角 各有自己的艺术效应,也是符合创作实际的。
eg:鲁迅的《药》塑造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者夏瑜的形象,始终用侧面描写的叙述 视角贯穿。
小结
作为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形 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 互动过程。它既体现为文学内容内在结构 的组织和构成,又体现为运用语言材料及 艺术手段(表层结构、题材样式、韵律节 奏、表现手法)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 在形态的创造。
高度重视艺术形式有助于认识文艺特
征。
评价(两种片面性):
重内容轻形式:
强调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具有一定合
理性,但忽视了艺术形式对内容的塑 造性及其自身的审美价值。
3、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文学的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 形式是它的这一内容的形式
小时侯,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 /是一方/ 矮矮的/ 坟墓,
(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 形式
‚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辞 学的概念,强调作品中语言的 修辞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 明就是风格。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扬雄 ‚心画心声‛ 曹丕‚文以气为主‛ 《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定言, 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正确理解‚文如其人‛
俄国形式主义
捷克与法国的结构主义
英美‚新批评派‛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 的对象是 ‚文学性‛ ‚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 effekt)
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
评价(两种片面性):
形式主义: 在文学与艺术形式之间画上等号,把
艺术形式在文学创造中的价值、地位 极端化。
语音的变异
希望!诸位!从!民国三十五,呃,六年起!立刻! 痛下!决心!身体!力行!不可!阳奉!阴违!兄 弟!希望!呃!完了!(鼓掌) ----- 袁水柏:《民国三十五年的回顾和民国三十六 年的展望》
科学地评价形式创造在文学审美价 值追求中的地位必须要认识到:
文学形式和内容不可分割。在文学 作品呈现的具体情境中,内容是它的这 一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它这一内容的形 式,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和依据,失去 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 文学作品的形式创造,就是建立在形 式与内容如是关系基础之上并体现为两 者互动的过程。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歌结构整齐又富于变化——形 式 之 美
4、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形式创造贯穿于文学创造活动的始终。
从艺术构思到作品诞生的全过程,作家
对内容的孕育创造本身也是对形式的孕 育创造,两者完全是一体化过程或属于 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互动构成形 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 器皿之有法式也。 ----(明)徐师曾
文章之有体也,此陶冶之型范,而
方圆之规矩也。 -----顾尔行
王世贞论文体
‚首尾开阖,繁简奇正,各极其度,篇
法也:抑扬顿挫,长短节奏,各极其致, 句法也;点缀关键,金石绮彩,各极其 造。字法也。篇有百尺之锦,句有千钧 之驽,字有百炼之金。‛----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领》)
注意数量词的选用
•小时候,乡愁是( 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 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 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 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文学的形式创造,除了存在 着更完美地表现和塑造艺术内容 的意义外,艺术形式自身的审美 价值,也是文学创造审美价值追 求的组成部分。
二、风格的形成
1、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2、风格的内涵和定义
3、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4、影响风格形成的基本因素 5、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1、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内容形式化
即内容转化为形式: 这一过程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 和有形呈现。
黑格尔
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 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 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 术的中心。
——黑格尔:《美学》
别林斯基
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形式 对它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它自己所 特有的那种内容的发展。 ——别林斯基
古人论篇章结构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 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 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文心雕 龙· 附会》)。
‚只是逐段捏捏撮撮,譬如大年夜放烟火, 一阵一阵过,中间全没贯串,便使人读之, 处处可住‛(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2、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两种不同看法
一、重内容轻形式。 韩非子:否定形式的意义(个别现象)
‚文以载道‛、‚言之有物‛(普遍观 念) 袁枚:‚意是主人,辞为奴婢‛ (更为直接)
刘勰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 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 文之本源也。‛ 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 文而造情‛。
另一种:形式主义 突出表现:
——谢榛:《四溟诗话》
2、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艺术呈现,是通过一系列作品所显示出来的稳定 而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它是文学创作的 最高境界,也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
1、邮 票
2、船 票
A、两岸别
B、母子别
3、坟 墓
C、新婚别
D、生死别 4、海 峡 感情越来越浓烈,悲剧的氛围越来越强。 由个人的思乡之情升华到更普遍的家国情怀。 动人的情思——内容之美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 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 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 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 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文学创作中,由于形式的生成作用,内容的
确能得到深化或者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送 春》)。
语音的变异
你不知道耽误了我的时间就是耽误了国家领导 人的时间耽误了国家领导人的时间就是耽误了党和 国家的大事耽误了党和国家的大事是什么性质的问 题这个后果你考虑了没有你负得了责任吗你负不了 责任你就得给我先看你不给我先看我就去找你们的 领导到时候你还是得给我先看你别指望拿着知识分 子的鸡毛当令箭现在就让你瞧瞧还是谁说了算。----- 张洁:《他有什么病》
钱锺书:《谈艺录》四八
所言之物,可以饰伪:臣奸为忧国语, 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 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 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 其人,在此不在彼也。……阮圆海欲作山水 清音,而其诗格矜涩纤仄,望可知为深心密 虑,非真闲适人,寄意于诗者。
(3)、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 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全诗以时间的 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 后——后来——现在 ,四个人生阶段。
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