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31页PPT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第一讲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第一讲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一、简介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管理行为-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教育活动是社会、心理和控制三方面的统一,这三方面的因素可以构成教育系统的三个最基本的子系统,即目标系统、行为系统和控制系统。

二、教育育测量与评价功能、原则、实施程序1、七大功能定向、鉴定、诊断、调节、激励、教学、交流2、三项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实践性3、四项实施程序准备阶段(确定目标、设计体系、选择方法)搜集信息(测验、观察、谈话、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判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利用结果(兼优化目标、教改、测量方法)三、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特点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性质,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但从化学在学科的内容上与其它学科有区别,所以在教育目标上必然有其特殊要求。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又是依据化学教育目标制定的,故在对象、内容、标准、方法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1、学生记忆化学知识水平的测量与评价2、对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水平的测量与评价3、对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水平的测量与评价4、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态度的测量与评价5、对化学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测量与评价6、国内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现状及发展§1-2化学教育目标与化学教育测评的标准一、化学教育目标1、化学教育目标的概念:狭义:具体化学教育活动,如某一堂化学课的教学目标;广义:化学教育的目标体系。

2、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与化学教育目标分类的比较: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道-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二、化学教育目标的结构框架三、化学教育目标与化学教育测评标准1、化学教育测评标准----以化学目标为依据2、化学教育测评标准----以化学目标为标准四、化学教育目标设计的四原则1、目标系统和教学目的一致性2、系统内各具体目标的相对独立性3、目标的具体性4、目标系统的可行性五、化学教育目标的具体制订1、教学单元的划分2、确定单元内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水平3、预测目标、完成目标、提高目标4、确定体验目标思考题:1、什么是化学教育目标?目标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所规定的行为目的,是人们争取达到的某种意想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评价PPT教学课件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评价PPT教学课件

的这 杠就 杆是 原阿 理基 。米
德 发 现
条件:杠杆已平衡(如图)
1、两端去掉相同质量的钩码,杠杆平衡吗? 2、将两端钩码向支点移同样的距离,杠杆平衡吗?
如何用弹簧测力计将下面的 杠杆调平
1.学习了杠杆、支点、动力、 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2.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实 你的猜测是正确的。
3、通过此题,你学到了什么? 有何收获,有何感悟?
[总结]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 操作简单 现象 明显 安全可行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方法: 根据信息 明确目标 运用知识 合理推理 大胆假设 正确验证
[课后思考题]:
南京博物院考古队的成员近期 在南京长江大桥工地挖掘出了一个 出土文物,该文物表面覆盖着一层 绿色粉末,考古队员欲从此粉末着 手研究该文物为何时代的赝品。你 知道此绿色粉末为何物质吗?请设 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测。
(2)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 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 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 体烧碱。现要分析一种仓库里的 固体烧碱样品。
1、猜测一下,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 有哪些杂质。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猜 测是正确的。
3、想想看,你还有什么实验方案可 以证实你的猜测。
4、通过此题,你学到了什么?有何 收获,有何感悟?
二、杠杆的平衡
提问: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探究实验:
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怎样组成杠杆,并 使其平衡?
归纳结论: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做 匀速转动时,我们说杠杆平衡了。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评价PPT精品课件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评价PPT精品课件
(2)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 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 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 体烧碱。现要分析一种仓库里的 固体烧碱样品。
1、猜测一下,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 有哪些杂质。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猜 测是正确的。
3、想想看,你还有什么实验方案可 以证实你的猜测。
4、通过此题,你学到了什么?有何 收获,有何感悟?
不要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油脂的摄入量 高不利于健康。食盐摄入量过多,与高血压发病相关,每 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
饮食健康
居民膳食指南
(七)如饮酒应限量 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
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 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 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对个人健康是有害的。
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 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 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所以人们需要保持 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 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居民膳食指南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膳食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
居民膳食指南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在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污染、杂质, 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格 把住病从口入关。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集体用 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健康生活四句话:
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忌烟限酒、心理平衡。 膳食中的“一、二、三、四、五、”
[例2] 石油资源紧张曾是制约 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重要因素。 据2001年5月23日的《扬子 晚报》报道,中国宣布将推广 “车用乙醇汽油”。乙醇(化 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会 生成两种产物,如果O2不足 时,可能还有CO生成。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四)认识的方法 5 、假说与模型 6、证明和反证 7、数学工具 ……
第一节 测量的涵义
二、测量(measurement)的概念
测量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方式,也是 认识的一种方法。广义而言,测量就是根 据法则赋予事物数量,即用一定的规则给 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第一节 测量的涵义
客观评价?控制量化模式?整体解剖成若干要素?一般不受个人价值观念影响控制量化模式?有指标体系?价值观统一?统一打分?追求行为性与客观性?适用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评价者为客体?强调教育活动的结论观察理解模式?无指标体系?价值观不同?评价报告?强调评价的教育性?适用于考查情意态度创造性?评价者参与教育活动?强调教育活动的过程?3
过程。 3.认识是重构的过程 4.认识的误差(永恒存在)
观测的角度、大脑加工环节的误差、个别误 差、认识手段的误差、特殊误差等。
第一节 测量的涵义
(四)认识的方法 1、比较和类比
事物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大同小异,小同大异。
第一节 测量的涵义
(四)认识的方法 2、归纳和演绎
从特殊到一般 & 从一般到特殊
定义:认识是人们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应。
第一节 测量的涵义
(二)认识的要素 1.认识的主体 2.认识的客体 3.认识的中介(人的实践活动、语言文字符
号等信息)
第一节 测量的涵义
(三)认识的过程 1.认识的过程是反映的过程。 2.认识的过程是信息选择、加工和改造的
1. 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2. 确定各种教学目标的权重 3. 确立体现创新特点的考试题型
第二节 化学教育中的测量
(三)建立科学评分制
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考试题 型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办法。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ppt化学教学中的定量分析手段讲课文档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ppt化学教学中的定量分析手段讲课文档

5
5
第十七页
▪ 方差、标准差的特点 ▪ 1、方差具有可加性 ▪ 2、灵敏 ▪ 3、当样本小于30时,用以下公式修正
—1
第十八页
利用平均分和标准差对学习成绩(教 学质量)进行解释
▪ 平均分高,标准差低 ▪ 平均分高,标准差高 ▪ 平均分低,标准差高 ▪ 平均分低,标准差低
▪ 最好 ▪ 较好
▪ 较差
H0(无效假设):假设两组或多组资料的总体均数 相等。μ= μ0 或μ1= μ2 = μ3
H1(备择假设):μ μ0 (双侧检验) μ> μ0 或μ< μ0 (单侧检验)
(检验水准) :通常取 =0.05
第四十五页
2) 选定检验方法和计算检验统计量
根据资料类型及统计推断的目的选用合适的检验
▪ 将n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间位置的数。 ▪ n为奇数时 正中间的那个数
▪ n为偶数时 为中间两数字的平均值 ▪ 特点: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 它适合于以下情况
▪ (1)当一组数据有特大或特小数据存在时
▪ (2)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不确切、不清楚时
第十页
▪ 3、众数M0(mode): ▪ 所有变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值,或在分
第八页
▪ 2、平均数的种类
▪ 主要有算术平均数 、中数、众数、和几何平均数等。 以算术平均数最为常用。
▪ 1、算术平均数 X
(arithmetic mean):
X=∑X n
▪ 算数平均数有以下几个特点
▪ 1、易受极端数据影响
▪ 2、当一组数据中某个数据缺失时就无法计算其算数 平均数
第九页
▪ 2、中数Md(median):
式中:p为二分变量中某一项所占比例;q为二 分变量中另一项所占比例,p+q=1; 为二X p 分变量中 比例为p部分所对应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为二分X q 变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1-6)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1-6)
总之,教育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致的活动方向;教育测量和评价为防止偏离这 一方向提供了有效的反馈控制手段;两者共同作用于教育过程,保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最后达到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
二、对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概念的认识
教育系统中的一切因素都是测评的对象;教育测量就是对评价对 象的现状、属性与规律做出客观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这种描述的 结果是对测评对象的某些属性分配数值;教育评价就是在教育测量的 基础上,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
测量和评价是同一活动的两个不同阶段。测量是一种事实描述过 程,只对事物的属性赋值,而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是在测量的 基础上对事物的好与差、对与错、优与劣的判断。测量只能是在评价 需要的指导下的事实描述,否则,测量没有任何意义,而评价必须是 在测量基础上的价值判断,否则,评价结果就是空中楼阁,毫不可信。 正是由于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将两者合在一起, 统称为教育测量和评价,或简称为教育测评.
19 世纪上半叶以前,学校考试的基本方法是对学生逐个口试。1845 年,美国波士顿文法学校首先引 入了书画考试。但这时学生成绩评定的客观标准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1864 年,英国教师费舍尔 (GeorgeFisher)收集了许多学生-的成绩样本,编制了第一本《量表集》,作为度量学生成绩的标准,1897 年,美国的莱斯(J.M.Rice)博士发表了他对 20 个学校的 16000 名学生所作的拼字测验的结果;1905 年, 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法国的《比纳—西蒙量表》发表。191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曼 (L.M.Terman)发表了对比纳量表进行修订后的更完善的智力测验量表——《斯坦福量表》,首次引入了 智商的概念,使智力测量有了比较科学的计算方法,标志着心理测验已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第九章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九章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两端分组法"计算步骤: 两端分组法"计算步骤: 两端分组法
(高分组,低分组各占27%) 高分组,低分组各占 ) 求高,低分组的人数: 总 Ⅰ. 求高,低分组的人数:N总*27% 总分; Ⅱ. P高 = X高平均/总分; 总分 P低 = X低平均/总分 总分 Ⅲ. P = (P高+P低)/2 ; Ⅳ.D = P高 – P低; 用所得数据评价. 用所得数据评价.
3.平均数:所有数值的平均. 3.平均数:所有数值的平均. 平均数 中位数: 中位数: ①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即为中间两个数据之和除以2; 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即为中间两个数据之和除以2 ②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数. 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数.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若平均数= 中数=众数 则分数分布为正态分布. 众数, 若平均数 中数 众数,则分数分布为正态分布.
所以: 生的物理成绩较好; 所以:① A生的物理成绩较好; 的总成绩较好. ② A的总成绩较好.

2.依解释分数的方法分: 2.依解释分数的方法分 依解释分数的方法分: 目标参照考试(形成性考试); 目标参照考试(形成性考试); 常模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
判断:下列考试属于什么考试? 判断:下列考试属于什么考试? ①中考,②会考,③单元测验,④课堂考试, 中考, 会考, 单元测验, 课堂考试, ⑤段考,⑥毕业考,⑦高考 . 段考, 毕业考,
例4: :
下面是某校某次期终考试两位学生的成绩: 下面是某校某次期终考试两位学生的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总分 学生A: 学生 :100 学生B: 学生 : 75 校平均分X: 校平均分 :95 校标准差S: 校标准差 : 5 95 125 65 15 90 60 80 10 95 120 75 15 95 110 70 10 475 490

第一章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PPT课件

13
• 江苏必测科目(小高考)各科满分为100分, 按考生得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 中:A为100分-90分,B为89分-75分,C为74 分-60分,D为59分及其以下。
• 江苏高考化学选修等级划分:按全省参考 人数的百分比来划定的。全省排名前5%是 A+。前5%-20%是A。前20%-30%是B+。前 30%-50%是B。前50%-90%是C。最后的10% 是D。
六级常模群体选自全国五所重点大学 的约五千名非英语专业的考生。
12
表 1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CET-4 )报道分数百分位对照表
听力 20%
阅读 40%
综合 25%
作文 15%
总分
报道分 百分位 报道 百分位 报道分 百分位 报道分 百分位 报道 百分位
பைடு நூலகம்
(%) 分 (%)
(%)
(%) 分 (%)
50
时代已经不同,我们对才华的定义应该扩大。教育对孩 子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应的领域,使其潜能得以 发挥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今天我们完全忽略了这个目标, 我们实行的是一视同仁的教育,仿佛要把每个人都教育成 大学教授,对每个人的评价也都是依据这个狭隘的标准。 我们应该做是是减少评比,多花心力找出每个人的天赋加 以培养。成功可以有无数种定义,成功的途径是千变万化。
1 110 1
80
1
20
1 330 1
55
3 120 2
85
2
25
2 350 3
60
5 130 3
90
4
30
5 370 4
65
6 140 4
95
6
35
9 390 7

化学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ppt

化学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ppt
2019年12月17
谢谢你的阅读
1
下列数字有何含义?
# 10 , 20 , 60 ,8848 # 某学生考试得60分。
2019年12月17
谢谢你的阅读
2
问题
你如何理解教学测验、教学测量与教学 评价。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试比较各种考试的功能和适应性。 什么是考试质量指标中的效度、信度、
难度、区分度和标准差?
2019年12月17
谢谢你的阅读
29
(二)利用以学习成长档案为主的自我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与发展
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倡在重视教师及他人 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要 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 价可以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录化学学习的重要 资料,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 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 录、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 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 结果。
评价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做好对学生学业成就发展的评价工 作,必须具有综合设计的意识,要全面考虑评价的目的和功能、 评价的内容和目标、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评价工具、评价的时 间间隔、评价的组织实施、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以及评价结果的 呈现、分析及反馈方式等各方面。
●明确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包括确定评价的目的和功能是选拔、诊断、 教学、促进或是管理?被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实施评价的主体 是学生自己还是教师或家长?
2019年12月17
谢谢你的阅读
8
第1题
1.根据上述计划,上海城市内外交通 建设(交通工具除外)应包括海港、越 江隧道、______、_____、 ______等。
2019年12月17
谢谢你的阅读
9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讲义课件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讲义课件
少新的教育评价理论与模式; • 专业化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 • 这时期教育评价发展具有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走向专业化。
第二章 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
• 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采用四个指标: • 信度
主要对整个测量而言。 • 效度 • 难度
主要对测量的项目而言。 • 区分度
一、信度概述
• (一)什么是信度 •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程度。
1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2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3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二评价者心理与调控1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和期望效应2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自尊心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时序效应成见效应宽大效应和附和权威心理3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和模式效应2评价者心理的调控3通过心理换位使评价者自觉进行调控4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以调控三被评价者心理与调控1被评价者自我评价心理现象自我认可疑惧心理和被审心理2受评过程心理现象应付心理迎合心理和自卫心理3结果反馈心理现象敏感心理护短心理嫉妒心理和对评价进行评价心自我评价不但是评价过程的必要环节而且自我评价对评价结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需要了解被评价者自我评价形成
(二)四种测量量表
• 量表一般称为测量工具。 • 1、名称量表—(类别量表)最低水平的一种量表 • 它只是用数字表明事物的类别或性质不同而已,没有任何数量大
小的意义,不能作数量化分析,也不能将之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2、等级量表—(顺序量表) • 用来描述各个类别的数字,不仅具有区分性,而且还具有等级性
(或顺序性),因此,量表上的数字之间能表示事物大小的位次 关系,但不具有等距性和可加性,也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3、等距量表— • 量表上的数值不仅具有区分性、等级性,还有等距性,这类量表 上的数值只能作加减运算,不能作乘除运算。 • 4、比率量表—最高水平的量表 •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量表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