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漫谈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语法教学-精品教育文档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语法教学一、成语的结构类型成语作为一种固定词组,大部分为“四字格”成语,其内部各部分的组成关系几乎涵盖了汉语所有的语法结构。
我们认为,成语的结构体现着成语的语法功能,而成语的语法功能进一步决定了成语的句法功能。
所以对成语语法层面的教学要首先从成语的结构下手。
笔者逐个分析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的所有成语,将其结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并列关系在《大纲》中没有出现四个语素分别并列的成语,都是两两并列的关系,有以下五种类型:(1)主谓+主谓,如“理直气壮”;(2)动宾+动宾,如“斩钉截铁”;(3)定中+定中,如“飞禽走兽”;(4)状中+状中,如“东张西望”;(5)并列+并列,如“兢兢业业”。
(二)非并列关系主要有十一种类型:(1)主谓式,如“波涛汹涌”;(2)动宾式,如“饱经沧桑”;(3)偏正式,如“后顾之忧”(定中)、“不可思议”(状中);(4)动补式,如“层出不穷”;(5)连动式,如“见义勇为”;(6)兼语式,如“举世瞩目”;(7)目的式,如“拔苗助长”;(8)因果式,如“难能可贵”;(9)承接式,如“半途而废”;(10)转折式,如“不言而喻”;(11)递进式,如“锲而不舍”。
《大纲》中的成语大致可以分为上述类型,分析成语的结构最好和成语意思的讲解放在一起进行,如讲解“见义勇为”,它的意思是看到正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通过其含义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一个连动式的短语。
二、成语的语法功能在分析成语结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成语和词一样,具有语法功能。
张永芳(1999)在《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一文中指出,“成语按照入句后充当的句子成分可以分为体词性成语和谓词性成语两种,谓词性成语又分为动词性和形容词性两类。
”在上面的分类中,除了并列关系中部分“定中+定中”结构的成语和非并列关系中的偏正式(定中)类型的成语是体词性成语外,其余的全是谓词性成语,可见,谓词性成语是成语的主要部分。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
102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20.03.102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①黄春华(广西大学文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摘 要: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宝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成语数目繁多,其内容涉及十分广泛,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不论是在书面语上,还是在口语上都会使用到成语,成语是汉民族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词汇要素。
成语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亟需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应对这一难题,丰富成语教学的内涵,提高成语教学的效率,激发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热情。
关键词:成语教学 文化传播 教学策略 趣味性 情境性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102-02成语学习对提高留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成语因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等特点一直都是留学生词汇学习的难点,学生对其具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也存在着教材对成语部分编排不够合理;教学大纲以及汉语测试对成语考察重视度不够;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固定化等问题。
1 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的必要性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宝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成语数目繁多,其内容涉及十分广泛,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不论是在书面语上,还是在口语上都会使用到成语,成语是汉民族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词汇要素。
外国留学生们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必然要接触和使用成语,因此,成语学习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镌刻着一段历史,每一个成语都在无声地讲述中华民族的文化,留学生学习成语的过程也是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语言为载体来传播和弘扬我国文化。
形容词谓语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形容词谓语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形容词谓语句作为汉语中绝对必备的重要结构,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外语教学研究中,人们经常忽视了这一重要的结构,以至于外语学习者对此类句式的理解和使用都显得相当困难。
尽管有许多学者对形容词谓语句的研究已经有所成就,但要弄清楚形容词谓语句的问题,以及它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还需要继续深入的探索。
首先,形容词谓语句的结构应当是最基本的研究领域。
形容词谓语句由它的组成部分组成,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个部分:谓语,形容词,主语,宾语和补语。
其中,宾语和补语是最复杂的部分,而主要的难点在于形容词的推理。
例如,有的形容词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有的形容词也可能很难理解。
因此,研究者应该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为外语学习者提供最有用的教学资源。
其次,形容词谓语句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被重视,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形容词谓语句所占比例庞大,而在英语学习者看来,这类句式也许最为难以掌握。
例如,外语学习者可能不能很快理解许多形容词的含义和搭配,或者无法理解新的形容词的用法。
为此,研究者应该立即考虑如何控制这类问题,以便有效地帮助非汉语背景的外语学习者学习和使用形容词谓语句。
最后,研究者还应该考虑如何将形容词谓语句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以便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目前,许多教材都注重实际应用,但对形容词谓语句的关注却不够,让学习者很难真正感受到形容词谓语句的重要性。
因此,开发一套完整的课程,将形容词谓语句有机地贯穿其中,将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种句式,并以此增加对中文的掌握能力。
综上所述,形容词谓语句作为汉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结构,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要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一结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在学术研究方面,研究者应该考虑形容词谓语句的结构,理解它的推理以及实际应用的困难。
在教学实践方面,研究者应该设计更加有效的课程,以便将形容词谓语句融入课程,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对外汉语中形容词的语法教学分析
对外汉语中形容词的语法教学分析汉语形容词是对外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汉语的形容词在语法性质上是谓词性的,与英语等语言的形容词(饰词性)不同。
第二,汉语最大的特点在于缺乏形态变化,词类与句法功能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汉语形容词作为占据句法位最广泛的一类词,其语法功能丰富,难以把握。
第三,汉语形容词内部成员语法性质与语法功能各不相同,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下面主要从这几个难点入手,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谈谈对外汉语中形容词的语法教学。
一.坚持实用原则,使学习者在情景中“体验”汉语形容词的主要特点是内部成员复杂,按情状可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变化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又分为一般形容词和唯谓形容词,有些语法书把区别词也列入形容词范畴内,称为非谓形容词。
汉语形容词各次类位于一个连续统中,彼此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晰,这给形容词的语法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母语汉语教学语法与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有本质区别:前者注重理论、知识、语法的概括性和系统性、语法单位的分析;后者注重实用、能力、语法项目的分解、语法规则的细化和解释的简明通俗、语言单位的组合。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应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秉持实用原则,使学习者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正如赵金铭先生所说的那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具有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都十分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偏向语言知识的学习,较少关注学习者的心理过程。
建构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情景,在情景中通过体验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使学习者习得语言习惯,培养汉语思维,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养成。
形容词对应的是属性义词,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我们可以先从对汉语中属性义词的感知入手,援引针对性强的大量句例,并运用多媒体教具或实物教具向学生呈现实物、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情景,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产生多维度的、立体的感知。
形容词谓语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形容词谓语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汉语教学,汉语作为一种外语教学课程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当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时,形容词谓语句也成为他们学习汉语语法结构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词汇、句法、约定俗成和习惯用语等方面,对形容词谓语句的特点以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展开讨论,以期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提供有力的指导。
一、形容词谓语句的词汇特点
在形容词谓语句中,主要涉及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词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形容词,形容词谓语句就是“形容词+动词”,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的谓语动词常用的有“有”、“做”、“变”等,而不及物动词的谓语动词例如“到”、“出”、“来”、“去”等。
- 1 -。
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难”引起的思考
K e y wo r d s :t e a c h i n g c h i n e s e a s a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 v o c a b u l a y; r a d j e c t i V e s ; t e a c h i n g
Ab s t r a c t :Wi t h t h e n u mb e r o f s t u d e n t s s t u d y i n g Ch i n e s e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p r o c e s s t e a c h i n g d i ic f u l t y a r e c o n s t a n t l y e x p o s e d , i n c l u d i n g P h o n e t i c s , v o c a b u l a r y t e a c h i n g a n d t h e t e a c h i n g o f C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s t e a c h i n g d i ic f u l t i e s a r e a p a r t o f . I n t h e t e a c h i n g o f C h i n e s e i n v a r i o u s p a as o f t h a t v o c a b u l a y r i s t h e mo s t d i ic f u l t a n d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t e a c h i n g . Wo r d i s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l e a r n i n g a l a n g u a g e , wi t h o u t wo r d s ,l a n g u a g e i s b u i l t o u t o f h i g h —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s .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 v o c a b u l a y r t e a c h i n g i n t h e t e a c h i n g o f a l a n g u a g e i s l i k e a” s t e p p i n g s t o n e . ”P u r p o s e , f o r e x a mp l e t h e
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难”引起的思考
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难”引起的思考【摘要】形容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形容词教学却面临着诸多困难。
学习者的语言背景差异导致形容词难以掌握,复杂的变化和搭配规律增加了教学难度,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设计更是制约因素。
教师对形容词教学的重视不足也是问题之一。
通过加强重视和研究形容词教学,提高学生的形容词应用能力,以及进行更多创新和专业化的探索,可以有效提高形容词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外汉语语言技能。
形容词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引起教学界和学习者的重视与研究。
【关键词】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难、语言背景、教学方法、教材设计、教师、教学效果、重视、应用能力、创新、专业化、研究。
1. 引言1.1 形容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形容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形容词是一种语法成分,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描述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
在语言表达中,形容词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具体地描绘事物,丰富语言表达方式,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的正确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化。
形容词是构建语言综合能力的基础,它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事物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通过学习形容词,学习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形容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它连接着名词和动词,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形容词的教学,帮助学习者掌握形容词的基本用法和特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系统的形容词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增强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1.2 形容词教学难的现状形容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描述人、事物特征和属性的重要词汇,对于学生掌握汉语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形容词教学难的现状也不容忽视。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有点+形容词”的用法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有点+形容词”的用法【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点+形容词”这个固定结构,那么这个结构的具体用法是怎样的呢?而在给留学生上课时应该如何简单明了地进行解释呢?本文通过调查现代汉语语言资料,结合留学生在学习“有点+形容词”结构时出现的问题,在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分析这个结构所加的形容词表示的不同语境以及用法。
【关键词】有点形容词对外汉语教学用法一、引言《现代汉语八百词》(1984)对“有点”作了以下论述:“有点儿yǒudiǎnr(副)表示程度不高;稍微,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
a)有点儿+形/动,形容词多半是消极意义或贬义的,形容词、动词之前可以加“太”。
b)有点儿+不+形/动,形容词、动词多半是积极意义或褒义的。
c)“有点儿”有时与“稍微”连用。
d)“有点儿”可以单独回答问话。
程美珍氏和马真氏认为:“有点”除了可以修饰贬义形容词,还可以修饰褒义形容词,但后面要加语气词“了”连用。
至于为什么要跟“了”连用,却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么“有点”后面如果加的是褒义形容词,是不是一定要加“了”呢?“有点+形容词”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是一个相对比较浅显的语法现象,一般在初级阶段便可遇到。
本文便是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探讨“有点+形容词”的用法及意义。
二、语料研究1、“有点+形容词”结构出现的形容词多为消极意义或贬义的,但这种消极意义或贬义的色彩是比较淡的。
如:(1)唉,不过未免有点寂寞啦!"(2)我们老爷什么事都明白,就是在这件事情上头有点糊涂。
(3)不,不仅是毫无反应,他反而劝她给白黎生以热和光,这使她有点伤心。
(4)"不,不,"埃娥欲泣的在推却,仿佛对于一切都显出峻拒的方式,神智有点昏乱。
(5)这时李老爷变得有点烦躁了。
(6)这会儿,小黄觉得肚子确实有点饿了,但心里有事却吃不下。
(7)他走出菜馆,到了冷静的街上,觉得有点冷,但呼吸却舒畅多了。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汉语成语教学探论一、绪论1、汉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
汉语成语的魅力在于它们充满了形象,具有深刻的内涵,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其在语言的表达中也显示出其高度的文化意义和和辩证性,具足了语言的韵律性。
2、成语的教学能够帮助学习者把握文化表达,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汉语语言感受。
汉语成语教学是现代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在汉语课堂上遭到学习者抗拒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因而如何更有效地教授汉语成语一直是汉语教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汉语成语教学概述1、汉语成语教学要从汉语成语的特点出发,进行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汉语成语是以长句形式出现,通常是以成语四字为一个基本单位,即每句成语出现应当是以两个成语四字为一个操作单位,其中能够展示汉语特有的韵律性,将长句缩减至教学句型。
2、然后,汉语成语的教学应根据其句法特征和意义设计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者可以根据成语的特点,利用旧语言理解新内容的方法,增强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读写课堂中,带动学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熟悉并灵活应用所学词语;同时,进一步发掘成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指导学生分析成语的文化内涵。
三、成语教学的方法1、测试法: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测试识记情况,运用检测技术等进行了解和检查学习者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情况,促进了学习者运用成语的能力。
2、游戏法:采用游戏活动,使用小组抢答的活动,催生积极性。
利用竞赛、交错练习等,让学生拿起同一个成语,重复练习同一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以致用:给学生一些有助于让他们在文化交流或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的场景,而学生也可以得到更高一点的动机,很容易学习成语了。
四、结论此次汉语成语教学的探论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汉语成语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运用趣味游戏和文化资源,发掘成语的内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强化对汉语的敏感性,从而把汉语成语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更加准确、丰富、美化地表达出学习者的思想情感。
试析对外汉语中形容词的语法教学
系统性 、 语法单位 的分析 ; 后 者 注 重实 用 、 能力、 语 法项 目的分解 、
作为第 二语 言教 学 ,我们 可以先
从 对 汉 语 中 属 性 义 词 的 感 知 人
第三 ,汉语形容 词 内部 成员 语 法性 质 与语法 功 能各 不相 同 ,
者学习 的难 点 ,究其原 因主要有
以 下几 点 : 第 一 ,汉 语 的 形 容 词 在 语 法
有利于语 言学习 的情 景 ,在情 景 中通过体验 进行学 习 ,可 以有 效 地发挥学 习者 的主体 性 、能 动性
和 独 立 性 ,使 学 习者 习 得 语 言 习
为非 谓形容词 。汉 语形容词 各次
学教 育
贵 州 有 明 显 的 感 情 色 彩 ,是 对 城 市 单 个 特 点 的一 种 描 绘 。 接 下 来 ,我 们 可 以列 举 典 型
的性 质 形 容 词 和 状 态 形 容 词 。
宜于 事物 性质 的 “ 断定 ” , 状 态形
( 3 ) 江 西—— 山青 ・ 水秀・ 好
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 目
.
坚 持实 用原则 , 使学 习者
标 ,是 培 养 学 习 者 具 有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自由 运 用 汉 语 进 行 交 际 的 能
力 ,而 且 要 在 最 短 的 时 间 内 取 得
在情景 中“ 体验”
汉 语 形 容 词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内
惯, 培养汉语 思维 , 进而提高 学习
效 率 ,促 进 语 言 综 合 运 用 能力 的 养成 。 形 容词 对 应 的是 属性 义 词 ,
“ 母 语汉语教 学语法 与第二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
二、问题探讨
1、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当前的教学中 往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 目标至关重要。
2、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前的教学中, 教学内容往往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实际应用性。因此,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 关的成语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3、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 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三、策略研究
1、制定教学目标
在制定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目标时,应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确定每个教学 内容所对应的具体目标。例如,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五 个常用成语”,这样可以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时过于依赖教材,没有将成语与实际生活相结 合,那么学生就难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如果教师只是简 单地按照教材讲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而没有通过实际例子或者实际场景 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那么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这个成语。
五、结论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汉语,以及了解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对外汉语成语教 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此,本次演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 性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
四、案例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案例分析来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教授“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教师 可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 的含义和用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来增强学生对成语 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对外汉语教学-有点儿-形容词
一、拿三件不同大小的衣服比较:我首先拿出一件很大的衣服,问学生怎么样,学生回答“太大”,有的回答“比较大”。
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很大”这两个字,接着我又指着自己本来穿的一件合身的衣服,问学生大不大,学生说“不大”。
接着我拿出第三件衣服,问学生怎么样,学生回答说“不太大”。
我说:“很好,但是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新的说法:“有点儿大”。
接着我在“很”和“不”中间标了一个箭头,把“有点”写在靠近“不”的位置,让学生理解“有点”所表示的程度。
二、问衣服的袖子长不长:讲解环节,利用刚刚创设的情景,接着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大家看看,这件衣服的袖子怎么样?”学生回答:“有点长”。
我接着在“有点大”的板书下面写了“有点长”。
三、问衣服的价钱贵不贵:然后我又说:“大家猜猜老师的衣服多少钱?”有的学生说:“200”,我说:“老师花了3000块”。
他们说:“哇,很贵。
”我说:“那老师花了100块呢?”他们说:“不贵”,我说:“那老师花了400块呢?”他们说:“有点儿贵”。
四、总结“有点儿+形容词”:接着,我就对刚刚讲的东西进行总结。
说:“大家看黑板上的大、长、贵,都是些什么词呢?”学生说:“形容词”。
我说:“很好,大家看,衣服大、长、贵,好不好?”学生说:“不好”。
然后我总结“有点儿+形容词,一般是不好的,自己不喜欢的。
”五、衣服尺码、水的温度、吃饭的量在控制型操练环节,我选择了衣服的尺码,因为这是客观的数字,易控制学生的回答。
我说:“我平时穿M号的衣服,如果我买衣服时,服务员给我一件XXL的衣服,会怎么样?”学生回答“非常大”。
我又问:“如果她给我L号的衣服呢?”学生回答“有点儿大”。
接下来我就按照这样的方式单独问每一个学生,以检查其教学效果。
六:以实物展示:毛巾、矿泉水、又小又薄的笔记本在半控制型操练环节,我是这样做的:我分别拿了一块有点儿小、有点儿脏的毛巾,和一个有点儿小、有点旧的本子,问学生喜欢不喜欢,为什么,比如毛巾,我这样问学生:“你们在旅馆,只有一条这样的毛巾好不好?”学生说:“不好”,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回答:“有点儿小”,有的学生会回答:“有点儿脏”。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学习是学习汉语的关键。
学习汉语的初学者最初的任务就是学习大量的词汇。
因为词汇是我们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础,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的教学很重要,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
一、中外文化差异影响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基础词汇的教学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基础词汇之外的生活用语、习语、成语等却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中外文化的差异,中文与其他语言的词汇之间常常存在巨大的差异,有些中文词语没有对等的外语词汇,或者与外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存在很大的差别。
这些差异给词汇教学带来了难度。
因此,我们在教学词汇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口语文化素养,注意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方法技巧,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汉语词汇。
二、词汇应用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在词汇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汇的意义。
假设我们要教学学生关于“天气”一类的词汇,可以通过描述天气情况、播放天气预报、展示与天气相关的图片等方式来营造天气情境。
借助情境的帮助,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掌握相关的词汇。
语境教学法是以句子为单位的词汇教学方法。
在词汇教学中,使用语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理解词汇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语法和用法等语言元素。
假设我们要教学学生“感冒”一类的词汇,可以构造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学习同时还掌握了语法语义等。
三、词汇预习自我总结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词汇的自觉性与独立性,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利用外语学习网络资料、字典、词典、语法等学习工具来进行自主性的英汉互译、写作、词汇整理与自我总结的练习。
以此达到自然吸收语言的效果,让学习更加高效。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词汇。
教师应该多方面地发掘外语学习的环境资源和语言教育工具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营造松紧适度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对汉语语言习惯、修辞等语言技能的理解认识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汉语的魅力,提高汉语水平。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向非华裔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汉语的深厚底蕴,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本文将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进行一些浅谈,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成语教学对外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词语,它的含义通常与词义不相符,而是经过长期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
成语的使用丰富多彩,具有文字简练、意境深远、情感饱满的特点,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了解和应用成语是至关重要的。
成语是汉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好汉语,就需要学好成语。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经常使用成语,尤其在正式场合和文学作品中,成语的运用更是随处可见。
学生掌握了成语,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熟练掌握成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通过成语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风土人情、民俗传统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
成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的使用往往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简练、生动,使表达更加地道、地味。
掌握了成语,学生在与中国人交流时,可以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汉语口语表达的表现力和魅力。
尽管成语的学习对于对外汉语学习非常重要,但是成语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成语的语言特点和使用规律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
成语的含义通常与表面的字面意思不相吻合,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背景与学生的本国文化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可能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
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成语教学探究
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成语教学探究第一篇: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成语教学探究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成语教学探究摘要:成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的传承。
但因为成语在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成语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障碍。
本文总结了留学生在学习成语时所遇到的问题,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了造成成语学习困难的原因。
本文以《成语与中国文化》课中的一节人体五官成语教学课为例,介绍了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成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成语教学语义偏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引言成语不仅数量众多、结构固定、来源丰富、语义凝练,而且体现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由于成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到了对外汉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随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词汇数量的增加、交际范围的扩大,更需要使用一些成语进行口语交际或者书面语表达。
很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成语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例如如何确定成语的难易度问题、教材中成语使用的数量、成语解释的精确度、成语的语法特点、成语的教学方法问题等等。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无法使成语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会给留学生的成语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留学生成语学习的难点及其原因成语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言简意赅、用法灵活等特点,均给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很多学者已经就留学生成语习得的偏误做过一些研究。
张永芳(1999)、张亚茹(2006)、刘艳平(2013)通过收集学生作文和作业中出现的成语病句等形式,分析成语偏误的类型及学生学习成语时面临的困难。
石琳(2008)、邸少华(2010)则是通过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收集和成语有关的偏误句,进行大量分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学习汉语的第一步。
好的词汇教学也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需要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不能仅仅是重复死记硬背,而是需要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词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得词汇教学更加科学系统。
词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实际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词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他们需要的词汇,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到所学的词汇。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词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词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记忆技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词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记忆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记忆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词汇记忆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词汇。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词汇,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
词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汉语词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词汇教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词汇教学中得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词汇教学要注重巩固和复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教授,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巩固和复习。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注重巩固和复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词汇。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词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对外汉语学习者要想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流利表达的前提。
只有词汇掌握到位,学习者才能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游刃有余。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词汇也是语言的灵魂。
每个词汇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搭配,通过词汇的运用,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词汇教学不仅是学习外语的基础工作,而且也是外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词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词汇教学方法和技巧。
1. 词汇分类教学:根据词汇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
按词性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按语义分类(动物、植物、食物、交通工具等)等。
2. 词汇联想教学:通过联想的方式帮助学习者记忆词汇,例如通过图片、故事、情景等手段帮助学习者联想词汇,加深记忆。
3. 词汇活学活用: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习者进行实际运用,而不只是死记硬背。
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练习、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习者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词汇。
4. 词汇拓展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等方式拓展学习者的词汇量,使学习者掌握更多的词汇。
5. 词汇评估与反馈:词汇教学不是一次性的任务,需要通过评估学习者的词汇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帮助学习者弥补不足,提高词汇水平。
三、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学习者的记忆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些学习者对词汇教学缺乏兴趣,容易出现记忆困难的情况。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记忆能力。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中的词语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中的词语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所有的语句都是由各种各样的词经过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而成的。
一个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尽管语音不太标准,语法不通,可是他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词语,就能交际。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是贯穿始终的教学重点,学生词语积累的数量,直接体现了其汉语水平的高低。
陆俭明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从教学内容上说,……词汇教学,应属于重点教学内容,特别是初级阶段;一个外国学生要学好汉语,重要的是掌握大量的词汇,要有足够的词汇量”。
在华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汇,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无定法,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正确地理解使用词语,在教学中我一般会根据词语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使用的课本是北京华文学院编写的《汉语》系列教材。
这套教材共十二册,我教学用的是第十册书。
教材内容偏重文学性,每一课课后都有20——30个生词,而且到后面越来越多出现书面色彩较浓,较抽象的词语。
所以教学中我花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放在理解和巩固词语的学习上。
我的学生基本都有六年或六年以上的汉语学习经验,汉语基础较扎实,语音面貌良好,并且具备了一定自学能力。
他们词汇学习的重难点在于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
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给学生留下作业,让他们自己查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词,然后把仍然不能理解的生词标出来,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解。
有了课前的预习,课堂上学习生词的时候,学生们都会争前恐后地举手发言,告诉大家他们从字典中查到的解释。
学生使用的多是印中词典,只有少数能力好的同学使用《现代汉语词典》,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解释词语的时候还必须把他们理解的印尼文的意思再一次用中文表述出来。
从他们的发言中,我就可以判断哪些词语他们是能够正确理解的,哪些词语他们存在着误解,哪些词语他们还不理解,并以此来确定我的教学重点。
下面我重点要讲的就是当我们在遇到难懂的词语学习时较常用的几种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有点儿-形容词
一、拿三件不同大小的衣服比较:我首先拿出一件很大的衣服,问学生怎么样,学生回答“太大”,有的回答“比较大".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很大"这两个字,接着我又指着自己本来穿的一件合身的衣服,问学生大不大,学生说“不大”。
接着我拿出第三件衣服,问学生怎么样,学生回答说“不太大”.我说:“很好,但是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新的说法:“有点儿大”。
接着我在“很”和“不”中间标了一个箭头,把“有点"写在靠近“不”的位置,让学生理解“有点"所表示的程度。
二、问衣服的袖子长不长:讲解环节,利用刚刚创设的情景,接着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大家看看,这件衣服的袖子怎么样?”学生回答:“有点长”。
我接着在“有点大”的板书下面写了“有点长".三、问衣服的价钱贵不贵:然后我又说:“大家猜猜老师的衣服多少钱?”有的学生说:“200",我说:“老师花了3000块”。
他们说:“哇,很贵。
”我说:“那老师花了100块呢?”他们说:“不贵”,我说:“那老师花了400块呢?”他们说:“有点儿贵”.四、总结“有点儿+形容词”:接着,我就对刚刚讲的东西进行总结。
说:“大家看黑板上的大、长、贵,都是些什么词呢?”学生说:“形容词”。
我说:“很好,大家看,衣服大、长、贵,好不好?”学生说:“不好”.然后我总结“有点儿+形容词,一般是不好的,自己不喜欢的。
”五、衣服尺码、水的温度、吃饭的量在控制型操练环节,我选择了衣服的尺码,因为这是客观的数字,易控制学生的回答。
我说:“我平时穿M号的衣服,如果我买衣服时,服务员给我一件XXL的衣服,会怎么样?”学生回答“非常大”。
我又问:“如果她给我L号的衣服呢?”学生回答“有点儿大”。
接下来我就按照这样的方式单独问每一个学生,以检查其教学效果。
六:以实物展示:毛巾、矿泉水、又小又薄的笔记本在半控制型操练环节,我是这样做的:我分别拿了一块有点儿小、有点儿脏的毛巾,和一个有点儿小、有点旧的本子,问学生喜欢不喜欢,为什么,比如毛巾,我这样问学生:“你们在旅馆,只有一条这样的毛巾好不好?”学生说:“不好",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回答:“有点儿小”,有的学生会回答:“有点儿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