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第二节_肌肉运动学
运动学基础第三版的重点归纳
运动学基础第三版的重点归纳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人体运动学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1.骨的形态:正常人有206块骨头,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除此外还有含气骨和籽骨)2.骨的作用:①力学功能:支撑功能、杠杆功能、保护功能②生物学功能:钙磷储存功能、物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3.骨性能:力学功能(支撑功能、保护功能、杠杆功能);生理学功能(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4.长骨的血供: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
滋养动脉在骨骼周围的肌肉中,有大量血管。
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是第二套长骨的供血系统,由关节周围的血管丛分支而进入薄层骨皮质供应干骺端区。
骨膜血管,骨膜本身有一套完整的供血系统,是长骨第三套血供系统,在骨膜表面,纤维层和肌肉血管广泛吻合形成血管丛或骨膜血管网。
5.衡量骨承载能力的指标:骨的硬度、骨的刚度,骨的稳定性。
髋关节的外旋肌:共6块,梨状肌、股方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被臀大肌所覆盖4.骨的主要成分?①骨膜(1)骨外膜:富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对骨的营养,新生及感觉有重要作用(2)骨内膜:附于骨髓腔及松质骨表面的薄层,终身生骨潜能②骨质(1)骨密质:规则且排列紧密的骨板构成。
由内到外外环骨板层,骨单位和内环骨板层(2)骨松质:有针状或片状的骨板构成,呈网状结构,形成骨小梁。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富含脂肪组织,不具造血。
紧急情况下可转换成红骨髓④关节面软骨覆盖在骨关节面上的弹性的负重组织,减小关节摩擦5.骨重建分期①休止期:②激活期:前期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附着骨表面③吸收期: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在吸收期骨表面形成的陷窝,叫吸收陷窝。
④.转换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位置。
⑤形成期:破骨细胞在陷窝表面分化,增殖,形成类骨,随后骨化成骨。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运动单位:肌肉的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肌肉的运动单位2.肌的运动状态:①静力性运动:即为等长运动或者等长收缩②动力性运动:包括向心性运动和离心运动3.向心运动:又叫向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两端附着点相互靠近。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之一。
人体运动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
6
康复护理学
(一)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1、按部位分类
全身运动:上下肢体同时运动
局部运动:局部关节活动
7
康复护理学
(一)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2、按照肌肉收缩分类
(1)静态收缩:肌肉收缩时,关节不运动
①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张力改变 ②协同收缩:肌肉收缩时,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时收缩
机体内起主导作用,控制和调节着各个系统的
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3
康复护理学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系统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 2、周围神经系统
① ② ③
包括脑和脊髓
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共12对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31对
与脑和脊髓相连的内脏神经
34
康复护理学
一、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神经元
D、血压增高
D、肌肉长度
E、肌耐力
康复护理学
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
31
康复护理学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纤维和突触 ●神经细胞损伤后的再生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小结
32
康复护理学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结构与功能最复杂的系统,
由数以亿万计的互相联系的神经细胞组成,在
15
康复护理学
三、肌肉运动学
(三)肌肉的特性
1、物理特性 伸展性、弹性、黏滞性 2、生理特性 兴奋性、收缩性
16
康复护理学
三、肌肉运动学
(四)肌肉功能状态指标:
1、肌力 是指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0-5级正常) 是指肌肉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0-4级
肌肉运动学课件
相等,肌肉长度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
15
动力性(等张)收缩:形成运动动作的肌 肉收缩形式。
–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力大于阻力,肌 肉长度缩短,肌肉起止点相互靠近。 – 离心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力低于阻力,使 呈缩短趋势的肌肉被动拉长。离心收缩主 要用于对抗重力、稳定关节、控制肢体动 作速度。
在最大向心收缩过程中床实践中常采用等长或向心收缩评 定肌力大小。例如:
¾以握力计、背力计测定手臂肌和腰 背肌力。 ¾利用等动肌力测试系统测定某关节 的最大等长收缩或向心收缩力。
实例:
1. 握力计、背力计测试的是手臂肌和腰背肌的
最大
肌力。测试时应特别注意哪些
29
(2)肌肉初长度对肌力的影响
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对肌肉最大肌力具有极大的影 响。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多少 ,当肌肉处于某一初长度时,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的 重叠状态最佳,收缩可活化(与位点结合)的横桥数目 最多,因而产生的力量也最大,这一长度称为最适初 长度。 通常,肌肉的最适初长度稍长于肌肉在人体内的静 息长度。肌小节过短或过长都将因肌球蛋白横桥与肌 动蛋白结合的数目减少而导致肌力下降。
¾单个神经冲动导致肌纤维产生单收缩;随着 冲动频率的增加,单收缩逐渐叠加,形成未 融合强直性收缩,力量加大;当冲动频率增 加到一定程度,收缩的机械效应全部融合, 达到稳定的最大收缩,即强直性收缩,肌纤 维达到最大收缩力值。
¾力量与运动单位兴奋频率之间是曲线关系, 在低频到中频阶段,力量急剧上升,接近高 频状态时逐渐达到稳定平台期。
36
(4) 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形式对肌力的影响
收缩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 肌肉长度的变化。 肌肉的收缩速度决定于横 桥上能量释放的速率,与活 化的横桥数目无关。 肌肉动态收缩时,表现相 应的速度变化。
2.2.第二章 上肢 第二节 肘与前臂复合体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下尺桡关节韧带,尺、桡骨下端1cm处,横向
附着在桡骨S切迹掌侧和背侧到尺骨桡侧缘,与三 角纤维软盘掌、背部结合,对下尺桡关节起稳定作 用。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腕深韧带包括尺侧、桡侧副韧带,防止桡腕关
节过度内收、外展。
(二)上下尺桡关节
3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2 方形韧带是短而粗壮的韧带,起于尺骨的桡切
迹下方,附着于桡骨颈的内表面,为上尺桡关节提 供结构性支持。
3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2 下尺桡关节,环状韧带(腕总韧带)是前臂深
筋膜延续至腕部纤维束的增厚部分,围绕腕一周, 附着于尺、桡骨远端及腕部骨突上,分为掌侧与背 侧部分,构成腕管、制约和保护腕部软组织。
(一)桡尺关节和肱桡关节
1.基本特征 2 肘关节在冠状面上自然伸展,
尺骨纵轴与肱骨纵轴所形成的夹 角称肘外翻或携带角。
3
(一)桡尺关节和肱桡关节
1.基本特征 2 肘完全伸展时,正常提携角约为15±5°,女
性比男性多5°左右,可过度外翻,超过20°。优 势手臂外翻角度比较大。
明显内外翻可能由创伤导致。 3过度外翻会延伸、损害尺神经。
运2动特征;引发各关节运动的肌群:屈肘与伸肘肌 群、前臂旋前与旋后肌群。
熟悉:肱骨远端、尺骨和桡骨的解剖特点;肘关
节和前臂掌侧和屈侧的肌肉起止点以及所支配的神 经。3
了解:三角纤维软骨盘,前臂骨间膜。
一、骨学
2 (一)肱骨、(二)尺骨、(三)桡骨
二、关节
(一)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二)上下尺桡关 节、(三)骨间膜的结构和功能
《康复护理学》第2章康复的基础理论(运动学基础)
2.关节运动的杠杆(lever)原理
关节杠杆运动基本概念
(1)支点(F) (2)力点(E) (3)阻力点(W) (4)力臂(d) (5)阻力臂(dw) (6)力矩(M) (7)阻力矩(Mw)
杠杆三点位置关系分类
(1)平衡杠杆 (2)省力杠杆 (3)速度杠杆
纤维层 滑膜层
关节腔
关节囊滑膜层 关节软骨
含少量滑液,呈密闭的负压状态。
关节辅助结构
韧带 关节盘 关节唇 滑膜襞
关节运动三平面
矢状面 额状面 水平面
关节运动
屈曲、伸展与外展、内收。 环转运动:屈曲、伸展与外展、内收组合 旋转运动(外旋、内旋)
特殊关节运动
第二章
康复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一、运动学的概念
运动学(kinematics)是运用几何学 的方法来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运动特征
位置改变的轨迹 位移距离 速度 加速度等。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
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人功 能情况,利用力学的原理,通过病人自身 的力量或治疗师的辅助操作或借助于器械 所进行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以改善局部或 全身功能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人体运动的种类
2.按部位分类 (1)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 (2)局部运动(local movement)
人体运动的种类
3.按照肌肉收缩分类 肌肉作用:
• 运动 • 支撑 • 保护 • 产生热量 • 促进血液回流 等等
人体运动的种类
3.按照肌肉收缩分类 (1) 静态收缩(static contraction) 1)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2)协同收缩(coordinated contraction)
《康复护理》第二章 运动学基础
第二章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用术语。 2.熟悉人体运动的轴和面,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3.了解运动的种类,肌肉在关节活动中的作用及 全身主要关节的运动。 4.能够合理运用功能解剖学和力学原理,指导康 复训练的方式、方法。 5.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以人为本,病人至 上的服务意识
康复护理
第一节 骨关节运动学
第二节 肌肉运动生理学
3
康复护理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4
康复护理
一、人体运动的面与轴
(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 面向前, 两眼平视前方, 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 掌心向前
康复护理
(二)方位术语
1.上和下 2.前(腹侧) 与后(背侧) 3.内和外 4.浅和深 5.近与远
(一)肌肉在运动中的功能 1.原动肌 2.拮抗肌 3.固定肌 4.中和肌 辅助肌、固定肌与中和肌通常统称为协同 肌,是指参与单个运动除主动肌以外的全部肌 肉或肌群。肌的协作关系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发 生变化。
康复护理
(二)肌肉功能状态指标
1.肌力 :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横断面积;(2)募集;(3)初长度:当肌肉在静息 长度或者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4)走向;(5) 收缩速度;(6) 杠杆效率 2.肌张力 :肌肉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 3.快速力量快速力量 :肌肉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生 的最大力量的能力。 4.肌耐力:肌肉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 缩的能力。
上、下肢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组成运动链。
2.关节运动的杠杆原理: (1)平衡杠杆 (2)省力杠杆 (3)速度杠杆
康复护理
(五)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1.省力
2.获得速度
运动学基础--第二章 运动学基础
Resist
Force
Axis
Example: Neck
extension
(2)第2类杠杆 省力杠杆
Force
Force Resist. Axis
通过籽骨、肌在骨上附着点的隆起等来延长力臂。
(3)第3类杠杆 速度杠杆
Force
3.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1)省力 要用较小的力去克服较大阻 力,就要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
力矩,物体倾倒,平衡破坏。 所以,物体越重,其稳定力矩越大,抗
倾倒的能力越强。
三、人体平衡与稳定特点
1、人体不能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
由于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的存在,肌 张力也不恒定,重心在一定范围内 波动,因此人体平衡是相对的静态 平衡。
2、人体形状可变 人体在完成或维持静力姿势的过程中,
当人体重心发生偏移有失去平衡的倾向时,人 体能借助于补偿动作在一定范围内“中和”或 “抵消”重心的不适宜移动。
F4
F2
F1
A
F2
F4
F3
FR
平面汇交力系
空间一般力系
A F1
F5
平面平行力系
力系平衡的类型
(二)、平衡类型
上支撑点平衡
重点与支撑点的关系 下支撑点平衡
混合支撑平衡
平衡
稳定平衡
平衡稳定程度 有限稳定平衡
不稳定平衡
随遇平衡
人体平衡的分类
1、根据人体重心与支撑点的位置关系 上支撑平衡(悬垂平衡) 下支撑平衡(倒立平衡) 混合支撑平衡(肋木侧平衡)
(3)稳定角
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 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 的连线间的夹角。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总论1、人体动力学概念(8):是运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一门学科。
是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科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
由于性别、年龄、体型不同,人体重心略有不同。
一般男子中心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因为女子骨盆较大的原因。
3、人体解剖参考轴与面(14):轴:冠状横轴,垂直纵轴,矢状轴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冠状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4、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5):屈曲与伸展,主要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内收与外展,主要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内旋与外旋,主要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6、杠杆的分类(17):三类第1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第2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第3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使用镊子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1、骨运动学概念(22):正常成年人人体共有206块骨2、骨的功能(27):(疑问答题)1)力学功能a 支撑功能,骨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对肢体起着支撑作用,并负荷身体自身的重量及附加的重量,如脊柱、四肢b 杠杆功能,运动系统的各种机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拉骨围绕关节产生的。
骨在运动中发挥着杠杆功能和承重作用c 保护功能,某些骨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围成体腔或腔隙来保护内在组织和器官,如颅腔保护脑2)生理学功能a 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b 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征:(40)肌肉的组成:完整的肌肉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肌小结组成。
第二章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收集资料时一般可从下面14个方面进行。 –运动神经状况:行动是否方便、有无受到限制对日常和剧 烈活动的承受能力,关节有无畸形,肌肉有无萎缩,走路的 方式是否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
41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收集资料时一般可从下面14个方面进行。 ➢ 营养状况:病人肥胖还是消瘦,有无体重增加或减轻,饮食 习惯,有无偏食,喜欢吃什么,胃肠道有无手术史,检查或 服药对食欲有无影响。 ➢ 排泄状况:平时的排便习惯与规律,目前有无改变,引起改 变的可能原因,哪些方法有助于正常排泄,最近有无其他特 殊问题如大小便失禁、便秘、腹泻等。
❖ 难点:肌肉运动学、骨关节运动学 奥瑞姆自护理论 纽曼系统模式
5
一、运动学基础
▪ 定义:运动学 (kinematics) 是运用物理学方法来 研究人体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时,各组织和器 官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伴随运 动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心理等改变。 它是运动疗法的理论基础。人体运动学是康复 护理学专业的重要理论依据。
▪ 评估
• 收集资料时一般可从下面14个方面进行。 –感觉状况:①视觉:有无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复视和幻视 等。②听觉:有无听力障碍、失聪,能否听清楚一般说话的 声音,是单耳还是双耳有问题,有无耳鸣、幻听等。③嗅觉: 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嗅觉。④触觉:对各种疼痛、刺激以及触 摸的感觉等。⑤味觉:味觉是否齐全,最简单、最基本的味 觉是否存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6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评估内容:从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 及精神的诸多方面的资料。了解病人病史、生活习惯、 家庭情况、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患病(致残)过程、 治疗经过、康复经历、现在功能残存情况、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及有否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论基础,也包含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包括物体的运动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但是人体是生命体,因此在研究人体运动学时,还要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才能正确地研究人体的运动。
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全面、整体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人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
传统讲授法仍然是人体发育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总论10学时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1学时知识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第二节运动学基础1学时知识点: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学描写的基本知识第三节动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经典力学基础,转动力学第四节静力学平衡2学时知识点:系统与结构平衡,重心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压力平衡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材料力学相关概念,运动生物力学第六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1学时知识点: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第七节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 1学时本章小结重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运动学基本概念,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难点: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思考题:1.运动学的概念2.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三者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进行能量代谢的测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4学时第一节骨运动学 1学时知识点:骨的运动学基础,骨的运动适应性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学时知识点:肌肉的运动学基础,肌肉的运动适应性第三节关节运动学2学时知识点:肩、肘、腕、手、脊柱、髋与骨盆、膝、踝、足和足弓本章小结重点:骨运动学,肌肉运动学,关节运动学难点:关节运动学思考题:1.人体四大关节的系统运动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三章运动与心肺功能6学时第一节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2学时知识点: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呼吸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有氧、无氧运动,耐力运动处方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基础2学时知识点:运动试验,肺通气功能评定,最大摄氧量评定,乳酸阈评定第三节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2学时知识点:高血压与运动,冠心病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本章小结重点: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难点:耐力运动处方,乳酸阈评定,高血压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思考题:1.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包括哪几个方面?2.高血压病人运动后可能出现的症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四章运动控制与步态4学时第一节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2学时知识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反射第二节运动控制的调节1学时知识点:运动控制的调节,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第三节运动控制1学时知识点:姿势控制,上肢控制,行走运动控制本章小结重点: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运动控制的调节,运动控制的分类难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思考题:1.运动传导通路有哪几部分组成?2.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讨论提问;1.占平时成绩权重:考勤25%、作业25%、讨论25%、提问25%。
第二章.运动疗法1~5节
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安全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 持久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或炎症、周围神经损伤、 脑性瘫痪等
运动器官疾病 颈肩腰腿痛、四肢骨折或脱位后、关节炎
内脏器官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
代谢障碍性疾病 — 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妇科疾病 — 子宫异位、盆腔炎、痛经等
冷却期(cool-down):5~8min
运动处方的四要素
频度(frequency, F)
3~5次/w,改善后2~3次/w维持
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
健康检查(掌握好适应症) 循序渐进 掌握自己的活动限度 规律性锻炼 运动后及时调整
关节运动学: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旋转(内旋、外旋、旋 前、旋后)。
肌肉收缩的类型
等长收缩:静力性收缩,在肌
肉收缩时张力增加,肌肉长度没 有明显改变,不产生关节运动
等张收缩:动力性收缩,肌肉
收缩是张力基本不变,肌肉长度 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向心性收缩 离心性收缩
等速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
其他
—
老年人、体质衰弱者、亚健康状态等
禁忌症
感染性疾病
发热(38°C以上) 器官功能失代偿 严重衰竭 有大出血倾向 剧烈疼痛 恶性肿瘤 严重并发症等
常用设备
普通装备 一般训练器械 站立、行走和移动训练器械 肌肉和关节训练器械 其他
训
练
步
梯
作业训练器械
平行杠 站立架
康 复 训 练 室
第二节 长期制动及卧床对机体功能的 影响
持续时间(duration, D)
每次锻炼总时间的确定 15~60min 时间的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小结
2.熟悉:
肌的类型,不同肌的组织化学、功能特性和收缩特点。 肌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爆发力的概念、肌耐力的概念。 协同动作的概念、姿势协同动作的三种运动模式。 多关节肌、单关节肌。 牵拉-缩短周期的性质和特点,牵拉-缩短周期中力量和爆 发力弹性势能增强的机制。 肌运动适应的基本要素、肌的急性适应和慢性适应表现、 肌在牵拉—缩短周期运动中的训练适应机制。
(4)肌张力
肌张力是肌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肌张力与脊 髓牵张反射有关,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肌张力常通过被动运动感知处于放松状态的肌的阻 力程度进行评测。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强 肌痉挛 肌强直 肌张力减退 软瘫
知识链结: 临床肌张力异常
3. 肌肉的协同作用
肌的协同作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单一肌独立完成的,需 要一组肌群的协作才能实现。
白肌纤维 (快肌)
(2)根据肌活检、肌的收缩特点及生化特性
慢缩纤维 (I型肌纤维)SO
快缩纤维
快速氧化-糖原分解型
快速-糖原分解型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
力量性运动项目(快缩纤维) 举重 篮球 足球 曲棍球
耐力性运动项目(慢缩纤维) 中、长跑 游泳
运动单位肌纤维结构特点
排列形式 平行 串联 交错组合
1.肌肉的组成
肌束 ↓ 肌纤维(肌细胞) ↓ 肌原纤维 ↓ 肌小节 ↓ 肌丝 粗肌丝:
细肌丝:
肌小节: 是肌细胞收 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单位。
肌原纤维:
粗肌丝 由肌球(肌凝蛋白)
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 桥;
细肌丝 肌动蛋白:表面有
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 肌球蛋白掩盖;
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 桥结合位点;
肌 钙蛋 白 :与 Ca2+ 结 合 变构 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 合位点。
肌周围的结缔组织
肌周围的结缔组织具有保证肌舒缩活动、 传递肌力和协调肌运动的功能作用。 主要包括
肌膜
肌腱 韧带
肌外膜 肌束膜 肌内膜
2.肌的类型及特性
(1)根据肌的组织化学和功能特性分类
红肌纤维 (慢肌)
首先,动态的应力-应变关系能影响被激活的 运动单位的力、速度和时间特征。
其次,施加于组织的作用力可能会成为引起损 伤的因素。
3. 牵拉-缩短周期
基本概念 牵拉-缩短周期是人行走、奔跑等周期性运动中的
肌运动形式,即肌先做离心运动,紧接着做向心运 动,离心和向心运动的结合构成肌功能的一个自然 类型。
知识链结:临床肌力的检查和记录
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生理横断面:肌力与之成正比 2.肌的初长度:适宜的长度决定肌的肌力 3.肌的募集: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越大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杠杆效率
(2)快速力量
概念 快速力量是肌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生的最大
姿势协同动作的运动模式 踝关节协同动作模式 髋关节协同动作模式 跨步动作模式
(三)肌肉训练的结构基础
1. 肌肉训练的结构基础
功能蛋白合成、糖酵解增强 毛细血管、线粒体增多。 反应时缩短、弹性增加、力量与耐力增加。 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恢复时间缩短。
2. 肌的应力-应变特性
理刺激范围) 超量恢复(运动负荷及频次高于上述范围)(肌纤维增
大等) 肌失健(低于上述范围)(如肌萎缩等)
3. 肌的增大
力量训练引起的肌纤维增大的显著表现就是肌纤维 体积或横截面积的增加,这种增加是收缩蛋白增加的 直接结果、是肌对运动适应的表现。
力量训练会使所有类型的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但 对II型肌纤维的影响程度则更为显著。
力量的能力。
快速力量组成 起动力量 爆发力量(通常称爆发力) 制动力量
爆发力
爆发力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肌力量的能力。 公式是:爆发力=力量/时间
决定因素 肌力量——基础 肌收缩速度——关键。
(3)肌耐力
又称力量耐力,是指肌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 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力,反映肌持续工作的能力, 体现肌对抗疲劳的水平。
2.肌功能状态指标
运动单位 概念:肌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
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 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
(1)肌力
肌力,又称最大力量是肌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以肌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肌力体现肌主动收缩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反映肌最 大收缩水平。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肌的分类:(依据功能作用) 原动肌(agonist)
副动肌、主动肌 拮抗肌(antagonist) 固定肌(fixator) 中和肌(neutralizator)
多关节肌
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4. 肌在平衡与协调中的作用
(1)肌肉对脊柱稳定及其功能的影响
骨关节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椎体和关节突的形状限制着脊
柱的活动范围,椎间盘连接椎体 可避免彼此过度滑移。 肌肉对脊柱的作用
具有保持脊柱稳定和协同脊柱 运动的双重作用,并发挥主动调 节功能,这是调节脊柱平衡的关 键要素。
(2)肌肉的协同作用
姿势协同动作通过下肢和躯干肌以固定的组合、固定 的时间顺序和强度进行收缩的运动模式从而达到保护 站立平衡的目的。
学习小结
3.了解:
不同运动项目肌纤维的组成特点。 运动单位肌纤维的排列方式。 肌张力的概念和肌张力异常的原因。 固定肌及中和肌的概念。 肌训练的结构基础、肌应力-应变特性、牵拉-缩短周期运动 的机械效率。 慢性适应对肌底物水平的影响、力量训练引起的肌纤维增大 表现、组织过度应变的表现或特征及其与肌劳损的关系。
二、肌肉的运动适应性
运动方式 环境变化 运动适应
运动时间
运动基本要 素的变化
运动负荷
运动频次
(一)急性适应
肌肉的急性适应可视为运动即刻、短时或运动早期肌 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运动负荷越小、时间越少、运动频次越低,则肌的结 构和功能变化越小;
以结构变化为主。
(二)肌的慢性适应
作用结果 力叠加 位移叠加 力和位移的变化
3.肌的运动形式
两种基本运动形式 静力性运动 动力性运动
有关不同运动形式的概念与特点
等长运动 等张运动 向心运动 离心运动
(二)肌肉的功能及功能状态指标
1. 肌的功能
运动 支撑 维持姿势 保护身体 产热
(三)牵拉-缩短周期运动的训练适应
影响因素
肌肉内环 境的变化
肌肉的运 动方式
学习小结
1.掌握:
肌原纤维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征。 肌的功能、运动单位、肌力和肌耐力的概念。 向心运动、离心运动的概念。 原动肌和拮抗肌的概念。 肌在平衡与协调中的作用。 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牵 拉-缩短周期的概念、超量恢复。
1. 肌肉的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适应
肌原纤维蛋白、横截面
1
肌纤维类型
2
毛细血管改变
3
线粒体密度改变
4
酶含量与活性改变
5
底物水平改变
6
2.超量恢复原理
超量恢复原理
生理功能
能源与物质
休息恢复
超量恢复
运动
收缩力量 速度力量 耐力
肌疲劳
ATP 收缩蛋白 酶蛋白
休息
生理功能 能源与物质
运动
肌适应的三个层次
肌肉对运动负荷适应性表现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三个层次: 保持基本结构和功能(运动负荷及刺激频次在一定的生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肌在缩短(向心运动)
前先主动伸长(离心运动),可增加弹性势能, 使肌做功增加,这是牵拉-缩短周期中力量和爆 发力弹性势能增强的机制。
牵拉-缩短周期运动的机械效率
肌的运动形式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 不同的负荷条件,产生不同的机械效率。向心运动
的机械效率,随着缩短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离心运动中,机械功增加时,机械效率都有所增 加。
1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二节 肌肉运动学
马萍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内容
肌肉的运 动学基础
肌肉的运 动适应性
一、肌肉的运动学基础
一 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性 二 肌肉的功能及功能状态指标 三 肌肉训练的结构基础
平滑肌
肌肉 心肌
骨骼肌
肌的共性 兴奋性 收缩性 伸展性 弹性
(一)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