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肌肉运动学(基础)
基础肌动学 -回复
基础肌动学-回复
基础肌动学是运动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运动学特性。
以下是基础肌动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介绍。
一、肌肉结构与功能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肌肉的组成结构、肌纤维类型、肌肉收缩类型等基础知识,以及肌肉的生理功能和运动中的作用。
二、肌肉力学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肌肉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力、力臂、力矩等,以及肌肉的力学特性,如力-长度曲线、力-速度曲线等。
三、关节运动学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学特性,如关节的自由度、关节的运动轴、关节的角度和角速度等。
四、运动分析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运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运动记录、运动分解、运动测量等,以及运动分析在运动训练和康复中的应用。
五、肌肉疲劳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肌肉疲劳的类型、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肌肉疲劳对运动表现和运动损伤的影响。
六、运动技能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运动技能的定义、分类和发展过程,以及运动技能的评价和训练方法。
以上是基础肌动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介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运动学基础第三版的重点归纳
运动学基础第三版的重点归纳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人体运动学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1.骨的形态:正常人有206块骨头,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除此外还有含气骨和籽骨)2.骨的作用:①力学功能:支撑功能、杠杆功能、保护功能②生物学功能:钙磷储存功能、物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3.骨性能:力学功能(支撑功能、保护功能、杠杆功能);生理学功能(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4.长骨的血供: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
滋养动脉在骨骼周围的肌肉中,有大量血管。
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是第二套长骨的供血系统,由关节周围的血管丛分支而进入薄层骨皮质供应干骺端区。
骨膜血管,骨膜本身有一套完整的供血系统,是长骨第三套血供系统,在骨膜表面,纤维层和肌肉血管广泛吻合形成血管丛或骨膜血管网。
5.衡量骨承载能力的指标:骨的硬度、骨的刚度,骨的稳定性。
髋关节的外旋肌:共6块,梨状肌、股方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被臀大肌所覆盖4.骨的主要成分?①骨膜(1)骨外膜:富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对骨的营养,新生及感觉有重要作用(2)骨内膜:附于骨髓腔及松质骨表面的薄层,终身生骨潜能②骨质(1)骨密质:规则且排列紧密的骨板构成。
由内到外外环骨板层,骨单位和内环骨板层(2)骨松质:有针状或片状的骨板构成,呈网状结构,形成骨小梁。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富含脂肪组织,不具造血。
紧急情况下可转换成红骨髓④关节面软骨覆盖在骨关节面上的弹性的负重组织,减小关节摩擦5.骨重建分期①休止期:②激活期:前期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附着骨表面③吸收期: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在吸收期骨表面形成的陷窝,叫吸收陷窝。
④.转换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位置。
⑤形成期:破骨细胞在陷窝表面分化,增殖,形成类骨,随后骨化成骨。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运动单位:肌肉的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肌肉的运动单位2.肌的运动状态:①静力性运动:即为等长运动或者等长收缩②动力性运动:包括向心性运动和离心运动3.向心运动:又叫向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两端附着点相互靠近。
《运动学基础》题库-无答案(14.5)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运动学基础》题库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题)第一章运动学绪论1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运动动作B 运动行为C 运动治疗方法D 运动动作与运动行为2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有A 描述与分析B 动物实验C 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D 以上都是3 运动学研究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 关节运动与骨骼肌运动力学原理B 运动中能量的供应方式C 物理治疗D 运动动作分析4 学习运动学课程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认识()的关系A 人体与环境B 结构与功能C 局部与整体 D以上都是5 下蹲过程中下肢处于封闭运动链,因有A 髋、膝与踝关节同时运动B 仅髋关节活动C 仅膝关节活动D 仅踝关节活动6 写字时,上肢运动链处于开放运动链A 仅有肩关节活动B 仅有肘关节活动C 仅有腕关节活动D 有前臂与腕关节活动7 环节是指人体身上A 活动的每个关节B 相对活动的肢体C 相对活动的节段D 相对活动的关节8 打羽毛球时手臂挥拍向下扣球的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蹬伸9 举重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缓冲10 腾空起跳落下时的屈膝与屈髋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缓冲11 骑自行车,腿的动作有A 推B 拉C 鞭打 D蹬伸12 步行时,伴随骨盆和肢体的转运的运动形式为A摆动 B 扭转C缓冲 D蹬伸13 仰卧位时,上下肢互相靠拢的运动形式为A 扭转B 摆动C 相向运动D 鞭打14 无氧运动是指()运动A 小强度B 中等强度C 大强度 D极量强度15 关于有氧运动错误的是A 运动时间较长 B 中、小强度 C 一般健身锻炼 D极量强度16 动力性运动错误的是A 产生加速度B 产生位移C 抗阻力D 维持躯体姿势17 运动动作可以A 消除肢体肿胀B 使肌力下降C 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粘连D 使韧带挛缩18 主动运动是指肌力达()时,即可由骨骼肌主动收缩完成肢体的运动A 1级B 2级C 3级D 4级19 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55%-65%的运动强度是A 极量强度B 亚极量强度C 中等强度D 小强度20 打太极拳,其运动强度属于A 极量强度B 亚极量强度C 中等强度D 小强度第二章运动学基础1 人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A 力B 力矩C 力和(或)力矩D 速度2 骨骼肌张力相对于人体环节而言是A 均为内力B 内力和外力C 外力和内力D 均为外力3 人体整体的主动运动的必要条件是A 摩擦力B 重力C 肌力D 支撑反作用力4 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称为A 动量B 冲量C 动能D 势能5 人体缓冲动作可以A 增大冲击力B 减小冲击力C 减少重力D 增大重力6 物体的惯性与下面哪个物理量有关A 长度B 重量C 速度D 质量7 人体站立姿势平衡为A 上支撑平衡B 混合支撑平衡C 上下支撑平衡D 下支撑平衡8 人体上支撑平衡从平衡能力来说是A 有限稳定平衡B 稳定平衡C 不稳定平衡D 随遇平衡9 对于人体下支撑平衡,稳定角的个数是A 2个B 4个C 8个D 16个10 骨的塑形与重建是通过适应力的作用而发生的,这是A 牛顿定律B 动量定理C 沃尔夫定律D 阿基米德定律11 人体活动减少或肢体伤后固定,骨的力学特性改变是A 强度与刚度均下降B 强度增加,刚度下降C 强度与刚度均增加D 强度下降,刚度增加12 手臂持球以肘关节为支点构成的杠杆是A 平衡杠杆B 省力杠杆C 费力杠杆D 混合杠杆13 坐位时肌松弛,腰部的负荷A 小于直立B 大于直立C 大于侧卧D 小于侧卧14 人体主要由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是A 前交叉韧带B 髌韧带C 后交叉韧带D 黄韧带15 激光和热治疗对于肌腱的影响是A 强度下降,横截面积增加B 强度下降,横截面积减小C 强度增加,横截面积减小D 强度增加,横截面积增加第三章运动氧供应1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效应主要通过A 促进心输出量增加B 血流重新分配C 骨骼肌氧供增加D以上都是2 运动过程中心率加快主要是()的结果A 心输出量增加B 骨骼肌氧供增加C 血流重新分配D 心血管中枢调节3 运动训练使心泵功能提高,主要表现为A 心房舒张末期容积增加B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C心肌收缩力增加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4 经长期运动训练后错误的是A 心肌纤维增粗B 射血充分C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D 安静时心率加快5 运动过程中,各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主要通过A 肾血流减少B 皮肤等部位的血管收缩C 骨骼肌血流量增加D 以上都是6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对心血管中枢的调整作用是A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升高B 心迷走中枢紧张性下降C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升高D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下降7 运动状态下,调节冠状血流量最主要的代谢物质是A 腺苷B 二氧化碳C 乳酸D H+8 有氧运动对冠状血流影响错误的是A 冠脉血管收缩B 侧支循环的形成C 更多的冠脉侧支吻合D利尿与排钠9 动力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表现为A 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高B 外周阻力变化很明显C 心输出量增加不明显D收缩压升高,收缩压变化不大或略下降10 静力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表现为A 收缩压变化不大B 舒张压升高C 收缩压下降D 舒张压下降11 腹式呼吸是以A 肋间内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B 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C 腹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D 肋间外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1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A 肺顺应性升高B 肺弹性阻力增加C 呼气困难D 呼吸道阻力下降13 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被破坏,表现为A 肺顺应性增加B 肺弹性阻力增加C 呼吸道阻力下降D 肺泡通气量增加14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呼吸加深加快,可导致A 潮气量变化不大 B 补吸气量变化不大C 补呼气量变化不大D 肺通气量增加15 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选择深慢呼吸形式,可有效提高A 潮气量B 解剖无效腔C 补呼气量D 肺泡通气量16 深慢呼吸可以减少克服()所做的功A 非弹性阻力B 弹性阻力C 气道阻力D 胸廓顺应性17 运动状态下,骨骼肌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左右A 50%B 40%C 60%D 80%18 剧烈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增加至A 2--3L/minB 5--10L/minC 15--20L/minD 35--40L/min19 缩唇呼吸可以A 增加气道阻力B 减少肺泡内气体排出C 增加弹性阻力D防止呼吸道过早被挤压20 剧烈运动使氧离曲线A 右移B 左移C上移 D 下移21 运动开始时,呼吸运动调节受到()的影响A 骨骼肌传入冲动B 肌腱传入冲动C 关节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D 条件反射22 大强度运动时,通过()刺激化学感觉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快加强A PCO2升高B PO2升高C pH升高D K+浓度升高23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A 心脏的泵血功能B 肌利用氧的能力C 年龄D 运动训练程度24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是A 心脏的泵血功能B 肌利用氧的能力C 年龄D 运动训练程度25 浅快呼吸可以减少克服()所做的功A 非弹性阻力B 弹性阻力C 气道阻力D 胸廓顺应性第四章运动能量代谢1 运动供能的主要形式是A 糖酵解B 糖异生C 脂肪酸氧化D 产生酮体2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A 甘油三酯B 磷酸C 胆固醇及其酯D 非酯化脂肪3 当训练时间小于30分钟或长于30分钟时,各主要以什么方式供能A 糖、脂肪B 脂肪、糖C 糖、类脂D 糖、磷脂4 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出多少能量A 8KJB 18KJC 39KJD 58KJ5 运动时糖异生的意义哪项除外A 维持运动中血糖稳定B 有利于乳酸利用C 促进维生素代谢D 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供能6 乳酸的清除率随着乳酸浓度的升高而(),运动可以()乳酸清除A 加快加速B 减慢加速C 加快减慢D 减慢减慢7 在70%--80%VO2max强度下持续运动多长时间,可几乎完全耗尽肌糖原而出现衰竭A 10--20分钟B 30--40分钟C 1--2小时D 2--3小时8 当VO2max强度在多少时,摄入的葡萄糖才能取代肌糖原为活动肌肉所利用A 15%B 30%C 50%D 80%9 运动中脂肪能量供应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A 降低增高B 降低降低C 增高增高D 增高降低10 消除脂肪需要怎样的运动形式A 微量运动,小于30分钟B 微量运动,超过30分钟C 亚极量运动,少于30分钟D 亚极量运动,超过30分钟10 关于糖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糖原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支的大分子多糖B 糖原是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主要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C 肌糖原分解,为肌肉自身收缩供给能量 D糖原合成来自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11 肌肉中糖原约占肌肉总重量的百分比和肝脏中糖原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A 0.1%-0.2%,0.6%-0.8%B 1%-2%,6%-8%C 10%-20%,6%-8%D 1%-2%,60%-80% 12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3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的过程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有氧氧化14 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5 由多个葡萄糖组成带分支的大分子多糖的过程是A 糖原形成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6 运动时脂肪供能的形式除外A 脂肪酸氧化B 糖异生C 糖酵解D 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乙酰乙酸17 关于运动与蛋白质代谢描述正确的是A 正常成人体内蛋白质分解的速率大于合成速率B 长时间运动时氨基酸的合成速率超过氧化速率C 长时间耐力运动,体内糖原消耗基本不变,蛋白质分解代谢亦无变化D 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后通过糖异生、直接被氧化等作用维持血糖稳定18 关于氨基酸描述不正确的是A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B 蛋白质分解代谢首先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为氨基酸C 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D 氨基酸可转变成维生素19 交感神经的作用是A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强,具有升血糖作用B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强,具有降血糖作用C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弱,具有升血糖作用D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弱,具有降血糖作用20 能量代谢时糖酵解是指A 血糖合成 B 糖变质 C 发酵的途径 D无氧条件下的糖代途径21 一般不参与能量代谢的成分是A 游离脂肪酸B 血糖C 肝糖原D 蛋白质22 在一般运动情况下,如下哪种物质不是主要的能量来源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糖和脂肪23 为减少体内脂肪,每次运动的时间至少要达到A 10分钟B 15分钟C 20分钟D 30分钟24 糖原储存最多的组织或器官是A 肝脏B 脑C 肌肉D 脂肪组织25 机体吸收的糖原远超过消耗量时,其主要的储存形式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血糖D 脂肪26 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物质A 肝糖原B ATPC 肌糖原D 脂肪酸27 体内能源储存的主要形式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脂肪D ATP28 正常情况下,人体消耗的物质中,脂肪占A 10%-20%B 20%--30%C 30%-40%D 40%-50%29 肌肉收缩时的直接能源是A CKB 酮体C 葡萄糖D ATP30 关于能量代谢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影响最大B 脑组织代谢水平很高C 蛋白质为机体主要供能物质D 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31 人体正常血糖浓度是A 4.4-6.6mmol/LB 6.6-8.8mmol/LC 9.9-10mmol/LD 11-12mmol/L32 在剧烈运动时,心肌对ATP的需要量可增加A 5倍B 10倍C 15倍D 25倍第五章骨骼肌运动1 下列不符合白肌Ⅰ型纤维特征的是A 线粒体数量少B 对Ca+亲和力低C 糖酵解能力强D 大a运动神经元支配2 肌的黏带性受()的影响A 肌伸展性B 肌弹性C 肌温度D 肌纤维类型3 经过神经-肌接头释放()与肌膜结合,引起骨骼肌收缩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多巴胺4 每一条肌纤维只接受()运动神经元的支配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 运动单位所支配的肌纤维多少,与()有关A 肌张力大小B 肌的黏滞性C 肌的伸展性D 肌的弹性6 运动神经元发放的冲动频率高时A 肌的伸展性增加B 肌的收缩力降低C 肌的弹性增加D募集的运动单位多7 影响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因子是A Na+B K+C Cl-D Ca+8 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的电变化,主要变现为A 静息电位传导B 动作电位传导C Ca+传导D Na+传导9 屈曲肘关节时,肱二头肌收缩运动形式属于A 向心收缩B 离心收缩C 拉长-缩短周期D 等动收缩10 骨骼肌收缩起到缓冲、制动、减速与克服重力作用的属于A 向心收缩B 离心收缩C 拉长-缩短收缩D 等动收缩11 骨折或手术后早期等制动情况下,为减缓失用性肌萎缩,促进局部血循环常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肌力练习A 等长收缩B 等张收缩C 等动收缩D 拉长-缩短收缩12 人体姿势的维持,主要以()为主A 动力性运动B 静力性运动C 等速运动D 相向运动13 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是A 粗肌丝B 细肌丝C 肌小节D 运动单位14 屈髋的拮抗肌有A 臀大肌B 缝匠肌C 耻骨肌D 股薄肌15 随着前负荷的增大,肌的初长度逐渐增加,使A 肌收缩张力增大B 肌收缩张力下降C 肌收缩张力不变D 肌收缩速度增加16 骨骼肌处于最适初长度是,产生最大张力的原因是A 粗肌丝被拉长B 细肌丝被拉长C 粗细肌丝缩短D 粗细肌丝处于最好的重叠17 当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肌已不能再收缩,此时肌缩短速度A 不变B 加快C 等于零D 减慢18 骨骼肌负荷减小到零时,肌缩短速度A 不变B 加快C 等于零D达最大19 力量训练时,要使骨骼肌做最大功,必须选择A 大负荷B 中等负荷C 小负荷D 最适合的负荷20 运用电刺激方法刺激骨骼肌,正确的说法是A 刺激强度越大治疗效果越好B 刺激频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C 刺激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好D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时间与频率21 温热刺激治疗可以使骨骼肌的A 黏滞性下降B 伸展性下降C 弹性下降D 肌结缔组织缩短22 横桥理论认为,肌收缩过程中阻力较大时,收缩的张力也随之增加,其原理是处于结合状态的横桥数目A 不变B 增加C 减少D 达最大23 以下哪个结构数目不可变A 肌小节B 肌纤维C 肌原纤维D 白肌纤维24 运动员刘翔的110米跨栏跑能力较强,证明他肌肉中哪种成分的比例相对较多A 肌小节 B 肌原纤维 C 白肌纤维 D 红肌纤维第六章运动控制1 在中脑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动物将出现A 脊休克B 昏睡C 共济失调D去大脑僵直2 维持人体正常姿势的基本反射是A 肌紧张反射B 对侧屈肌反射C 伸展反射D 腱反射3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在A 中央前回B 中央后回C 枕叶皮层D大脑皮层内层面4 脊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A 梭内肌收缩B 梭外肌收缩C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D梭内肌梭外肌都收缩5 腱器官是一种A 张力感受器B 长度感受器C 压力感受器D 温度感受器6 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A 疲劳B 负反馈C 回返性抑制D 腱器官兴奋7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功能A 调节内脏活动B 维持身体平衡C 维持姿势D 协调随意运动8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硬挺,表现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加强,称为去大脑僵直,其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A 抑制区活动增强B 易化区活动增强C 组织受到破坏D 组织受到刺激9 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到损伤,丧失横断面以下的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以后屈肌反射、腱反射比较简单的反射开始逐渐恢复。
肌肉运动学课件
相等,肌肉长度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
15
动力性(等张)收缩:形成运动动作的肌 肉收缩形式。
–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力大于阻力,肌 肉长度缩短,肌肉起止点相互靠近。 – 离心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力低于阻力,使 呈缩短趋势的肌肉被动拉长。离心收缩主 要用于对抗重力、稳定关节、控制肢体动 作速度。
在最大向心收缩过程中床实践中常采用等长或向心收缩评 定肌力大小。例如:
¾以握力计、背力计测定手臂肌和腰 背肌力。 ¾利用等动肌力测试系统测定某关节 的最大等长收缩或向心收缩力。
实例:
1. 握力计、背力计测试的是手臂肌和腰背肌的
最大
肌力。测试时应特别注意哪些
29
(2)肌肉初长度对肌力的影响
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对肌肉最大肌力具有极大的影 响。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多少 ,当肌肉处于某一初长度时,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的 重叠状态最佳,收缩可活化(与位点结合)的横桥数目 最多,因而产生的力量也最大,这一长度称为最适初 长度。 通常,肌肉的最适初长度稍长于肌肉在人体内的静 息长度。肌小节过短或过长都将因肌球蛋白横桥与肌 动蛋白结合的数目减少而导致肌力下降。
¾单个神经冲动导致肌纤维产生单收缩;随着 冲动频率的增加,单收缩逐渐叠加,形成未 融合强直性收缩,力量加大;当冲动频率增 加到一定程度,收缩的机械效应全部融合, 达到稳定的最大收缩,即强直性收缩,肌纤 维达到最大收缩力值。
¾力量与运动单位兴奋频率之间是曲线关系, 在低频到中频阶段,力量急剧上升,接近高 频状态时逐渐达到稳定平台期。
36
(4) 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形式对肌力的影响
收缩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 肌肉长度的变化。 肌肉的收缩速度决定于横 桥上能量释放的速率,与活 化的横桥数目无关。 肌肉动态收缩时,表现相 应的速度变化。
2.2.第二章 上肢 第二节 肘与前臂复合体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下尺桡关节韧带,尺、桡骨下端1cm处,横向
附着在桡骨S切迹掌侧和背侧到尺骨桡侧缘,与三 角纤维软盘掌、背部结合,对下尺桡关节起稳定作 用。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腕深韧带包括尺侧、桡侧副韧带,防止桡腕关
节过度内收、外展。
(二)上下尺桡关节
3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2 方形韧带是短而粗壮的韧带,起于尺骨的桡切
迹下方,附着于桡骨颈的内表面,为上尺桡关节提 供结构性支持。
3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2 下尺桡关节,环状韧带(腕总韧带)是前臂深
筋膜延续至腕部纤维束的增厚部分,围绕腕一周, 附着于尺、桡骨远端及腕部骨突上,分为掌侧与背 侧部分,构成腕管、制约和保护腕部软组织。
(一)桡尺关节和肱桡关节
1.基本特征 2 肘关节在冠状面上自然伸展,
尺骨纵轴与肱骨纵轴所形成的夹 角称肘外翻或携带角。
3
(一)桡尺关节和肱桡关节
1.基本特征 2 肘完全伸展时,正常提携角约为15±5°,女
性比男性多5°左右,可过度外翻,超过20°。优 势手臂外翻角度比较大。
明显内外翻可能由创伤导致。 3过度外翻会延伸、损害尺神经。
运2动特征;引发各关节运动的肌群:屈肘与伸肘肌 群、前臂旋前与旋后肌群。
熟悉:肱骨远端、尺骨和桡骨的解剖特点;肘关
节和前臂掌侧和屈侧的肌肉起止点以及所支配的神 经。3
了解:三角纤维软骨盘,前臂骨间膜。
一、骨学
2 (一)肱骨、(二)尺骨、(三)桡骨
二、关节
(一)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二)上下尺桡关 节、(三)骨间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1)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
第二章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第一节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一、基本概念质点刚体运动的相对性参考系(参照系)惯性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位移参考答案:质点:忽略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
刚体: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质点系组成的连续体。
运动的相对性:物体运动时,相对不同参考体运动的状态不同,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作为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群叫做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相对地球作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物体叫做惯性参考系。
非惯性参考系:相对地球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叫做非惯性参考系。
位移:质点运动时位置的变化矢量。
二、填空题1. 物体的机械运动是指。
2. 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的描述是的。
因此在描述一个点或物体的运动时,必须说明它相对于哪个物体才有明确的意义,且称此物体为。
3. 在运动学中有两个实物抽象化模型,即和。
4. 当方向与方向相同时称为加速运动,反之称为减速运动。
5. 运动员沿400米跑道运动一周,其位移是,所走过的路程是。
6. 篮球运动中的投篮过程可看作是一个抛点于落点的斜上抛运动,而投掷项目中,器械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一个抛点于落点的斜上抛运动。
7. 忽略空气的阻力,铅球从运动员手中抛出后只受到力作用,这种斜上抛运动可看作是由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的合运动。
9. 运动员垂直上跳,若起跳离地时的速度是4米/秒,那么他重心上升的高度是。
10. 篮球从1.8米高处自由下落,触地时的速度V1=,若碰地后再弹起的速度V2=4米/秒,则篮球可达到的高度是米。
(g=10米/秒2)。
参考答案:1.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2. 相对参考体3. 质点刚体4. 加速度速度5. 0 400米6. 低高7. 重力匀速直线竖直上抛8. 距离的改变9. 0.8米10. 6米/秒2 0.8米三、判断题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都是矢量 (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则速度越大 (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某一时刻或通过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速度 ( )我们学习过的运动学方程只能分析加速度为一常量的人体运动 ( )运动学量的特征包括瞬时性、矢量性、相对性和独立性四个特征 ( )四、选择题1. 为了实现对人体和器械的运动规律进行力学分析,需要把人和运动器械进行简化,简化结果有两种:只有大小没有具体几何形状的质点和既有大小又有具体几何形状的。
《康复护理》第二章 运动学基础
第二章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用术语。 2.熟悉人体运动的轴和面,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3.了解运动的种类,肌肉在关节活动中的作用及 全身主要关节的运动。 4.能够合理运用功能解剖学和力学原理,指导康 复训练的方式、方法。 5.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以人为本,病人至 上的服务意识
康复护理
第一节 骨关节运动学
第二节 肌肉运动生理学
3
康复护理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4
康复护理
一、人体运动的面与轴
(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 面向前, 两眼平视前方, 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 掌心向前
康复护理
(二)方位术语
1.上和下 2.前(腹侧) 与后(背侧) 3.内和外 4.浅和深 5.近与远
(一)肌肉在运动中的功能 1.原动肌 2.拮抗肌 3.固定肌 4.中和肌 辅助肌、固定肌与中和肌通常统称为协同 肌,是指参与单个运动除主动肌以外的全部肌 肉或肌群。肌的协作关系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发 生变化。
康复护理
(二)肌肉功能状态指标
1.肌力 :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横断面积;(2)募集;(3)初长度:当肌肉在静息 长度或者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4)走向;(5) 收缩速度;(6) 杠杆效率 2.肌张力 :肌肉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 3.快速力量快速力量 :肌肉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生 的最大力量的能力。 4.肌耐力:肌肉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 缩的能力。
上、下肢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组成运动链。
2.关节运动的杠杆原理: (1)平衡杠杆 (2)省力杠杆 (3)速度杠杆
康复护理
(五)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1.省力
2.获得速度
运动学基础--第二章 运动学基础
Resist
Force
Axis
Example: Neck
extension
(2)第2类杠杆 省力杠杆
Force
Force Resist. Axis
通过籽骨、肌在骨上附着点的隆起等来延长力臂。
(3)第3类杠杆 速度杠杆
Force
3.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1)省力 要用较小的力去克服较大阻 力,就要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
力矩,物体倾倒,平衡破坏。 所以,物体越重,其稳定力矩越大,抗
倾倒的能力越强。
三、人体平衡与稳定特点
1、人体不能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
由于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的存在,肌 张力也不恒定,重心在一定范围内 波动,因此人体平衡是相对的静态 平衡。
2、人体形状可变 人体在完成或维持静力姿势的过程中,
当人体重心发生偏移有失去平衡的倾向时,人 体能借助于补偿动作在一定范围内“中和”或 “抵消”重心的不适宜移动。
F4
F2
F1
A
F2
F4
F3
FR
平面汇交力系
空间一般力系
A F1
F5
平面平行力系
力系平衡的类型
(二)、平衡类型
上支撑点平衡
重点与支撑点的关系 下支撑点平衡
混合支撑平衡
平衡
稳定平衡
平衡稳定程度 有限稳定平衡
不稳定平衡
随遇平衡
人体平衡的分类
1、根据人体重心与支撑点的位置关系 上支撑平衡(悬垂平衡) 下支撑平衡(倒立平衡) 混合支撑平衡(肋木侧平衡)
(3)稳定角
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 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 的连线间的夹角。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总论1、人体动力学概念(8):是运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一门学科。
是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科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
由于性别、年龄、体型不同,人体重心略有不同。
一般男子中心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因为女子骨盆较大的原因。
3、人体解剖参考轴与面(14):轴:冠状横轴,垂直纵轴,矢状轴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冠状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4、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5):屈曲与伸展,主要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内收与外展,主要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内旋与外旋,主要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6、杠杆的分类(17):三类第1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第2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第3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使用镊子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1、骨运动学概念(22):正常成年人人体共有206块骨2、骨的功能(27):(疑问答题)1)力学功能a 支撑功能,骨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对肢体起着支撑作用,并负荷身体自身的重量及附加的重量,如脊柱、四肢b 杠杆功能,运动系统的各种机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拉骨围绕关节产生的。
骨在运动中发挥着杠杆功能和承重作用c 保护功能,某些骨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围成体腔或腔隙来保护内在组织和器官,如颅腔保护脑2)生理学功能a 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b 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征:(40)肌肉的组成:完整的肌肉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肌小结组成。
第二章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收集资料时一般可从下面14个方面进行。 –运动神经状况:行动是否方便、有无受到限制对日常和剧 烈活动的承受能力,关节有无畸形,肌肉有无萎缩,走路的 方式是否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
41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收集资料时一般可从下面14个方面进行。 ➢ 营养状况:病人肥胖还是消瘦,有无体重增加或减轻,饮食 习惯,有无偏食,喜欢吃什么,胃肠道有无手术史,检查或 服药对食欲有无影响。 ➢ 排泄状况:平时的排便习惯与规律,目前有无改变,引起改 变的可能原因,哪些方法有助于正常排泄,最近有无其他特 殊问题如大小便失禁、便秘、腹泻等。
❖ 难点:肌肉运动学、骨关节运动学 奥瑞姆自护理论 纽曼系统模式
5
一、运动学基础
▪ 定义:运动学 (kinematics) 是运用物理学方法来 研究人体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时,各组织和器 官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伴随运 动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心理等改变。 它是运动疗法的理论基础。人体运动学是康复 护理学专业的重要理论依据。
▪ 评估
• 收集资料时一般可从下面14个方面进行。 –感觉状况:①视觉:有无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复视和幻视 等。②听觉:有无听力障碍、失聪,能否听清楚一般说话的 声音,是单耳还是双耳有问题,有无耳鸣、幻听等。③嗅觉: 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嗅觉。④触觉:对各种疼痛、刺激以及触 摸的感觉等。⑤味觉:味觉是否齐全,最简单、最基本的味 觉是否存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6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评估内容:从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 及精神的诸多方面的资料。了解病人病史、生活习惯、 家庭情况、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患病(致残)过程、 治疗经过、康复经历、现在功能残存情况、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及有否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论基础,也包含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包括物体的运动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但是人体是生命体,因此在研究人体运动学时,还要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才能正确地研究人体的运动。
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全面、整体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人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
传统讲授法仍然是人体发育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总论10学时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1学时知识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第二节运动学基础1学时知识点: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学描写的基本知识第三节动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经典力学基础,转动力学第四节静力学平衡2学时知识点:系统与结构平衡,重心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压力平衡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材料力学相关概念,运动生物力学第六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1学时知识点: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第七节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 1学时本章小结重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运动学基本概念,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难点: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思考题:1.运动学的概念2.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三者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进行能量代谢的测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4学时第一节骨运动学 1学时知识点:骨的运动学基础,骨的运动适应性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学时知识点:肌肉的运动学基础,肌肉的运动适应性第三节关节运动学2学时知识点:肩、肘、腕、手、脊柱、髋与骨盆、膝、踝、足和足弓本章小结重点:骨运动学,肌肉运动学,关节运动学难点:关节运动学思考题:1.人体四大关节的系统运动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三章运动与心肺功能6学时第一节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2学时知识点: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呼吸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有氧、无氧运动,耐力运动处方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基础2学时知识点:运动试验,肺通气功能评定,最大摄氧量评定,乳酸阈评定第三节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2学时知识点:高血压与运动,冠心病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本章小结重点: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难点:耐力运动处方,乳酸阈评定,高血压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思考题:1.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包括哪几个方面?2.高血压病人运动后可能出现的症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四章运动控制与步态4学时第一节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2学时知识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反射第二节运动控制的调节1学时知识点:运动控制的调节,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第三节运动控制1学时知识点:姿势控制,上肢控制,行走运动控制本章小结重点: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运动控制的调节,运动控制的分类难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思考题:1.运动传导通路有哪几部分组成?2.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讨论提问;1.占平时成绩权重:考勤25%、作业25%、讨论25%、提问25%。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中人体(包括器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其中重点掌握运动生物力学数据的采集方法和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从运动生物力学数据中解读运动技术信息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一)通过教学对学生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为今后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工作做好准备。
(二)掌握运动生物力学基本知识,正确分析简单动作技术的力学原理。
(三)掌握一定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本学科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能力。
(四)掌握运动生物方法力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测量手段及其方法的原理。
(五)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中人体、器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人体运动器官的力学特性,能应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学和训练中的具体问题。
四、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概论目的要求:了解本学科概况,明确学习本课程目的任务及要求。
教学内容:一、运动生物力学概念二、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与任务三、运动生物力学的应用四、运动生物力学的前景与发展第二章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目的要求:掌握人体运动实用力学的基础知识,能对人体运动或运动器械的运动进行简单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一、运动的相对性及参考系二、人体运动的形式三、人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四、人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五、人体和器械的斜抛运动六、运动学量的特性第二节人体运动的动力学一、人体运动中的力二、牛顿力学基本定理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三、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四、人体运动中的功能关系第三节人体运动中的静力学一、人体平衡二、人体重心位置及测量三、人体重心第四节人体运动的转动力学一、体育运动中人体转动动作的类型二、转动运动学三、转动动力学四、支撑状态下的人体转动动作五、人体在无支撑状态下的转动动作六、转动动作在体育中的应用第五节人体运动中的流体力学一、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体现二、流体对运动人体的影响三、流体对运动器械的影响第三章骨、肌肉力学特征及人体基本运动形式目的要求:初步掌握人体运动器官的力学特征及人体基本活动形式及人体基本运动原理。
肌动学
静力性工作
肌肉工作时,肌肉长度不变,运动环 节不发生位置的移动,维持一定身体 姿势,称为静力性工作。
动力性工作
★向心工作 ★ 离心工作 支持工作
静力性工作
固定工作 加固工作
(1)向心工作:肌肉在工作时,长度缩短,肌力 大于阻力,环节运动方向与肌肉拉力方向相同。 (原动肌在运动方向同侧)
例(下图):前臂负重弯举举起阶段
基本内容
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 朗贝尔原理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 包括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以及 由这三个定理推导出来的其他定理
生物力学 (biomechanics )
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 问题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 其研究范围从生物整体到系统、器官(包括血液、体 液、脏器、骨骼等),从鸟飞、鱼游、鞭毛和纤毛运 动到植物体液的输运等。 生物力学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动量定律、质量守恒 三定律并加上描写物性的本构方程。生物力学研究 的重点是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学问题。依研究 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和 运动生物力学等。
影响肌力大小的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长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 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肌肉拉到静息状态的1.2倍时,产 生的肌力最大。 只有当肌肉收缩时肌肉处于适宜的预先拉长状态才能发 挥最大力量。如踢足球前,先将腿后摆,就是为了取得髂腰 肌、股四头肌最佳初长度。
生物固体力学
生物固体力学是利用材料力学、弹塑性 理论、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生 物组织和器官中与之相关的力学问题。在近 似分析中,人与动物骨头的压缩、拉伸、断 裂的强度理论及其状态参数都可应用材料力 学的标准公式。但是,无论在形态还是力学 性质上,骨头都是各向异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不同运动形式的概念与特点
等长运动 等张运动 向心运动 离心运动
(二)肌肉的功能及功能状态指 标
1. 肌的功能
运动 支撑 维持姿 势 保护身 体 产热
2.肌功能状态指标
运动单位 概念:肌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 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 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
2. 肌的应力-应变特性
首先,动态的应力-应变关系能影 响被激活的运动单位的力、速度和时间 特征。 其次,施加于组织的作用力可能会 成为引起损伤的因素。
3. 牵拉-缩短周期
基本概念 牵拉-缩短周期是人行走、奔跑等周期性 运动中的肌运动形式,即肌先做离心运 动,紧接着做向心运动,离心和向心运 动的结合构成肌功能的一个自然类型。
快速氧化-糖原分解型
快速-糖原分解型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
力量性运动项目(快缩纤维) 举重 篮球 足球 曲棍球
耐力性运动项目(慢缩纤维) 中、长跑 游泳
运动单位肌纤维结构特点
排列形式 平行 串联 交错组合
作用结果 力叠加 位移叠加 力和位移的变化
3.肌的运动形式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肌在缩短(向心 运动)前先主动伸长(离心运动),可 增加弹性势能,使肌做功增加,这是牵 拉-缩短周期中力量和爆发力弹性势能 增强的机制。
牵拉-缩短周期运动的机械效率
肌的运动形式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 不同的负荷条件,产生不同的机械效率。 向心运动的机械效率,随着缩短速度的增 加而减小; 在离心运动中,机械功增加时,机械效率 都有所增加。
又称力量耐力,是指肌在一定负荷条件下 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力,反映肌 持续工作的能力,体现肌对抗疲劳的水平。
(4)肌张力
肌张力是肌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 肌张力与脊髓牵张反射有关,受中枢神 经系统的调控。 肌张力常通过被动运动感知处于放松状 态的肌的阻力程度进行评测。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强 肌痉挛 肌强直 肌张力减退 软瘫 知识链结: 临床肌张力异常
(2)肌肉的协同作用
姿势协同动作通过下肢和躯干肌以固定的组 合、固定的时间顺序和强度进行收缩的运动 模式从而达到保护站立平衡的目的。
姿势协同动作的运动模式 踝关节协同动作模式 髋关节协同动作模式 跨步动作模式
(三)肌肉训练的结构基础 1. 肌肉训练的结构基础
功能蛋白合成、糖酵解增强 毛细血管、线粒体增多。 反应时缩短、弹性增加、力量与耐力增 加。 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恢复时间缩短。
(2)快速力量
概念 快速力量是肌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 生的最大力量的能力。
起动力量 快速力量组成 爆发力量(通常称爆发力) 制动力量
爆发力
爆发力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肌力量的 能力。 公式是:爆发力=力量/时间
决定因素 肌力量——基础 肌收缩速度——关键。
(3)肌耐力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二节 肌肉运动学
内容
肌肉的运 动适应性
肌肉的运 动学基础
一、肌肉的运动学基础
一
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性
二
肌肉的功能及功能状态指标
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肌肉训练的结构基础
平滑肌
肌肉
心肌 骨骼肌
肌的共性 兴奋性 收缩性 伸展性 弹性
1.肌肉的组成
(一)肌肉的组成、类型及 特性
3. 肌肉的协同作用
肌的协同作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单一肌独 立完成的,需要一组肌群的协作才能实现。 肌的分类:(依据功能作用) 原动肌(agonist) 副动肌、主动肌 拮抗肌(antagonist) 固定肌(fixator) 中和肌(neutralizator)
多关节肌
(1)肌力
肌力,又称最大力量是肌收缩时所表现出 来的能力,以肌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 量来表示。 肌力体现肌主动收缩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反映肌最大收缩水平。
知识链结:临床肌力的检查和记录
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生理横断面:肌力与之成正比 2.肌的初长度:适宜的长度决定肌的肌力 3.肌的募集: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越 大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杠杆效率
肌束 ↓ 肌纤维(肌细胞) ↓ 肌原纤维 ↓ 肌小节 ↓ 肌丝 粗肌丝: 细肌丝:
肌小节: 是肌细胞收 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单位。
肌原纤维:
粗肌丝 由肌球(肌凝蛋白)
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 桥;
细肌丝 肌动蛋白:表面有
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 肌球蛋白掩盖; 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 桥结合位点; 肌钙蛋白 :与 Ca2+ 结合变构 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 合位点。
肌周围的结缔组织
肌周围的结缔组织具有保证肌舒缩活动、 传递肌力和协调肌运动的功能作用。 主要包括
肌外膜 肌束膜
肌膜
肌内膜
肌腱 韧带
2.肌的类型及特性
(1)根据肌的组织化学和功能特性分类 红肌纤维 (慢肌)
白肌纤维 (快肌)
(2)根据肌活检、肌的收缩特点及生化特性 慢缩纤维 (I型肌纤维)SO 快缩纤维
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4. 肌在平衡与协调中的作用
(1)肌肉对脊柱稳定及其功能的影响
骨关节对脊柱稳定性的影 响 椎体和关节突的形状 限制着脊柱的活动范围, 椎间盘连接椎体可避免彼 此过度滑移。 肌肉对脊柱的作用 具有保持脊柱稳定和 协同脊柱运动的双重作用, 并发挥主动调节功能,这 是调节脊柱平衡的关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