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文化

合集下载

禅宗文化的名词解释

禅宗文化的名词解释

禅宗文化的名词解释禅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闪耀的一颗明珠,它承载着千年智慧,展现了人类追求真理与自我超越的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禅宗文化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揭示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1. 禅宗禅宗(Chan Buddhism)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中国,是传承佛教禅定思想的一个分支。

禅宗注重体验直接认知的境界,通过悟道来实现心灵的觉醒与超越。

清净心境、专注与寂静均为禅宗修行的要点。

2. 禅定与参禅禅宗强调修行者通过禅定(Dhyana)来培养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禅定是指通过静坐冥想,使心灵达到超越物质世界的状态,融入宇宙的智慧与和谐之中。

参禅(Zazen)是禅宗修行者的主要行动方式,通过专注呼吸和肢体的姿势,培养内心的平和与觉醒。

3. 是与非禅宗倡导超越对传统论述的执着,以体验与悟性为准则。

禅宗强调的是直接体验,而非通过概念和逻辑的分析与推理。

在禅宗看来,真正的自性并不依附于任何概念或形式,通过突破对是与非的执念,可以开启智慧与境界的提升。

4. 禅师禅师(Zen Master)是禅宗传承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禅宗中具有开悟境地的智慧和经验,通过言传身教来启发和引领修行者。

禅师常常以无言无语的方式与修行者互动,通过问答、公案和直接示教等形式来点化修行者的悟性。

5. 禅堂与禅院禅堂(Zen Hall)是禅宗修行的场所,通常是一个安静的空间,用于禅定和开示。

禅宗修行者在禅堂中静坐,与禅师一同探索真理。

禅院(Zen Monastery)是禅宗修行者集体生活和修行的地方,这里提供了无尽的修行机会和交流的环境。

6. 公案与禅语公案(Koan)是禅宗中常用的修行工具,是一种蕴含悖理和矛盾的问题或故事。

禅师会给予修行者一个公案,通过思考和反思来超越对常识和逻辑的依赖,达到开悟的境地。

禅语(Zen Saying)是禅宗中具有警示和启示的短语或句子,通常简洁明了,却含有深刻的智慧。

7. 禅画与禅诗禅宗文化还涌现出精美的禅画和禅诗。

中国古代的禅宗文化与禅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禅宗文化与禅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禅宗文化与禅学思想中国禅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又称为禅宗佛教,是佛教中的一种宗派,其思想体系强调觉悟,注重禅修和直接体证,因此非常受到人们的追捧。

禅学思想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古代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禅宗文化与禅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禅宗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中国禅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

禅宗佛教最早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传入中国,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文化。

禅宗文化主要包括禅宗佛教、禅宗艺术、禅宗诗歌等领域。

禅宗佛教的核心是“观心”,即通过禅修达到对自己和宇宙的真实认知。

禅修是通过禅坐、默想、禅打等方式进行的。

禅宗艺术指的是以禅修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如禅画、禅剧、禅曲等。

禅宗诗歌则是借助诗歌形式表达禅学思想的艺术形式,如苏轼的“庐山谣”、杨万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等。

禅宗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贡献。

禅宗文化的思想和精神,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生命、人类存在等问题的认知和思考,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二、中国古代禅学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禅学的思想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宇宙和自我存在的思考。

禅学主张的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悟道的本能和潜力,只要经过适当的修行,就能够觉醒,了悟佛性,超越生死,达到无上的境界。

禅学思想的核心是“一念清净”。

禅宗认为,人们应当通过禅修将自己的自我意识转化为“智慧的目盼”,使自己的“心”得到调和,达到真正的安定和平静。

禅宗认为,“无心”即“无念”,是达到涅槃的境界。

禅宗所追求的不止是一种对世界的看法,更是一种对世界、自我、他人的感知。

三、禅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等领域。

旅游文化知识:禅宗文化之旅——了解中国禅宗的历史和思想

旅游文化知识:禅宗文化之旅——了解中国禅宗的历史和思想

旅游文化知识:禅宗文化之旅——了解中国禅宗的历史和思想禅宗文化之旅——了解中国禅宗的历史和思想禅宗是中国佛教传统最重要的教派之一,其历史悠久,思想深刻,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对前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禅宗的历史渊源、教义思想、禅宗文化艺术和禅宗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带领您走进禅宗的世界。

第一章:禅宗的历史渊源禅宗源于6世纪初唐代中国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代,赴印度求法的僧人们学习并传授了一系列的印度禅宗教义,经过本土化,逐渐形成了中国禅宗。

禅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流派:一派是南宗,其代表人物是神秀;另一派是北宗,其代表人物是香应。

南北两宗的融合使禅宗的思想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禅宗文化。

第二章:禅宗的教义思想禅宗强调“见性成佛”,即先天的本性就是佛性,但由于各种顾虑的遮蔽而不能认清真相。

禅宗还践行“默照心See ”的法门,通过专注自己的呼吸、静坐打坐等策略,让心灵平静安宁尽可能地放空头脑,最后进入“禅定”状态,进而领悟佛性真谛。

如此一来,不断地破除所见所闻的幻象,最终通达“菩提心”而得以成佛。

第三章:禅宗文化艺术禅宗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还在艺术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禅宗所信奉的“默照心”被诗人们用来写作临池,白话小说家也用禅学思维创作故事,这都表明了禅宗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在美术方面,禅画和禅墨成为了国画的两种表现形式,禅宗的精神和思想在自然景色和人物形态中得以表现和发掘。

第四章:禅宗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禅宗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也有广泛的影响。

例如,很多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活得很累,禅宗的“默照心”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并在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谐和平和。

另外,禅宗的观念也为现代企业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例如在经营管理中想出奇制胜的成功之道,强调必须在自身修行上下功夫以及注重个人的精神成长。

结语禅宗是中国佛教传统教派之一,其历史、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美学。

禅宗文化

禅宗文化
禅宗是中国佛教中一个重要、有特色的宗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紧密。赵朴老说过,谈中国的宗教文化离 不开禅宗。禅宗如一股源头活水,曾一度为中国文化带来过活泼生机,对中国文人画、山水诗、性灵文学乃至宋 明理学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把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带入了一个注重自然、和谐、灵性、气韵生动的崭新意境。这样 一个历史文化的宝藏,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研究、借鉴。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规模大,影响深远, 传播广的宗派之一。它东传韩国、日本,影响遍及东南亚,近代更向西欧、北美传播。
禅宗文化
一种佛教传统文化
01 分类
目录
02 简况
基本信息
禅宗文化是指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
分类
诗歌文化
禅茶文化
诗歌文化
《少林禅修歌》
少林禅院复古风,枯树新芽迎春生;直指人心观本性,见性成佛定禅宗;禅文禅武禅医生,禅茶禅食禅农耕; 禅语禅诗禅公案,禅书禅画禅乐鸣;禅慈禅孝禅法通,禅堂禅师禅宝经;皈依三宝佛法僧,皈依自性觉正净;清规 戒律谨守持,依教奉行渡众生;自力更生勤劳动,依法依己证修行;行住坐卧戒定慧,消灭妄念是大乘;少林弟子 要牢记,爱国护教佛法兴。
《少林精神》:南拳北腿少林棍,卫国保寺健自身;崇禅尚武少林人,爱国护教少林魂;不争和合少林心, 止恶扬善少林根;以德服人消贪瞋,后发制人少林门。孝顺师僧父母亲,守法持戒遵祖训;农禅立寺为根本,医 禅济世救穷困;慈悲为怀尽施舍,放下名利不是贫;武医为媒弘佛法,少林弟子正精神。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惹祸只因搬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 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 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生老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 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瞋兴,诗借茶功清雅之至,佛茶品饮文人可论学,议事,佛门则叙道参禅,唐 时以茶为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章。唐李白“江上一望”,“得九华之目”,“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 河挂绿水,秀山九芙蓉”,“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眼润肌骨”(仙人掌茶诗)唐刘禹锡“山 外一见”使九华“尤物”兼备雄奇。更有赏茶之诗为千古绝唱“生抽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福仙家,今将更有湘 江月,照山霏霏满碗花。”,“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全摘鹰嘴。斯须炒 米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唐大诗人白居易的《两碗茶》“食休一觉睡, 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日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饮茶之乐跃然纸 上。另外一大诗人元稹,用生花之笔把茶叶描绘得淋漓尽致,其形式在唐诗中也别开生面,以单行排列犹如诗塔: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面对朝 霞,淘洗古人今不倦,将知醉生丰堪垮。”唐文学家柳宗元酬友诗曰:“犹同甘露饮,佛事熏毗邻,咄此蓬瀛侣, 无乃贵流处。”唐政治家,独创颜体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也在月夜啜茶与其挚友陆羽,僧皎然等以诗唱和,高雅之致: “泛花邀坐客,酒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不颜攀月桂......”至于在九华山吟茶之作则不胜枚举:“霜过收松 实,春深摘茗芽”;“犬吠披云客,花还看竹翁,山家供玉乳,一碗便生风”。“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 玉花”描绘了九佛茶的采摘和品质,“频年飘泊在天涯,又信萍踪上九华,云拥奇峰天欲滴,家春乱石涧生花, 傍林鸟语捣灵药,隔岸人声摘闵茶。今日探函具乘兴,不知何处谪仙家。”清白元亮诗描绘更为详尽。“华僧虚 云也身体力行”:“山中忙碌有生涯,采罢山樵又采茶,此刻别无玄妙事,春风一夜长灵芽”。

禅宗正解

禅宗正解

一、禅、禅宗和禅宗文化(一)、什么是禅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

主要作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

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菩萨禅、次第禅、顿超禅。

这个“禅”字本来是从巴利文音译来的,但到了中国人这里,实际上意义有很大差别。

“禅那”是指一种精神的集中,是指一种有层次的冥想,而“禅”以中国祖师所了解的,那是指对本体的一种领悟,或是指对自性的一种参证。

他们一再地提醒学生,冥想和思索,都会失去禅的精神。

胡适曾说:“中国禅并不来自印度的瑜伽或禅那,相反的,却是对瑜伽或禅那的一种革命。

”也许这不是一种有目的的革命,而是自然的转变,但无论是革命或是转变,“禅”不同于“禅那”却是事实。

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曾说:“像今天我们所谓的禅,在印度是没有的。

”他认为中国人把禅解做顿悟,是一种创见,也足以证明中国人不愿囫囵吞枣似的吸收印度佛学,他说:“中国人的那种富有实践精神的想象力,创造了禅,使他们在宗教的情感上得到了最大满足。

”(二)什么是禅宗和禅宗文化1、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其修行方法是通过禅定的方式将心专注在一法竟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

我国佛教按语系分为汉传佛教、藏教佛教和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又分成三论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八个宗派。

而禅宗是八大宗派中的最大一派,它与其它宗派相比,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通过福慧双修,定慧等持,来成就圆满。

但各宗在修持方法上存在差异。

如净土宗以念佛为方便,强调阿弥陀佛之愿力的殊胜;律宗重研究学习戒律,以戒为师;而禅宗强调实践,认为每人都“具足如来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应“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因此,禅宗强调真修实悟,以期内心觉悟。

2、禅宗文化的主要内容禅宗文化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我国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与我国儒、道文化相互交融,成为了具有中华特质的禅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禅宗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禅宗文化的内涵与传承禅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始于印度,于中国发展、壮大。

其内涵丰富、深邃,既具有哲学思辨的深度,又包含着心灵上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禅宗的传承方式特殊,除了书籍的传承外,更重要的是名师的传授和传统的仪轨。

建立并传承禅宗文化的过程,历经千年,透过每一位禅师和禅徒的了悟和经验,直至今日,依旧传递着。

本文将对禅宗文化的内涵和传承进行探讨。

禅宗文化的内涵禅指的是禅定,是人们通过冥想和专注,以止思定境,达到心神平静的境界。

它的核心是内观,即通过对自己及其身外环境的观察,达到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更深刻认识。

禅宗文化,就是围绕禅这一核心展开的文化,包含禅的哲学思想、修行法门、禅艺和禅文化等方面。

禅宗文化的哲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一心不生、涅槃、缘起空、般若和变易等理论。

其中,一心不生指的是不应将注意力放在身体或心灵上,而是专注于“无我”的状态。

涅槃是指人们获得解脱,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缘起空则是指一切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绝对的实体存在,即“空”;般若强调的是抛弃事物的狭隘本位意识,追求全体的智慧视角;变易则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和转化的状态,坚持究其本质,超越形式。

除了哲学思想,禅宗文化还包括了丰富的禅艺和禅文化,如茶道、花道、石道、剑道、禅戏、禅诗、禅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中,都体现了禅的精神内核,注重在身体上感悟禅理、净化心灵、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

禅宗文化的传承禅宗文化的传承方式独特,在人类历史中堪称独树一帜。

它的传承不仅通过书籍的传递,而且更重要的是名师的传授和传统的仪轨,其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授方式禅宗文化的传承方式,是历经几个世纪间的禅师和禅徒的实践所形成的一种独特形式。

禅宗中,为了明确传承目标,禅宗各派都会规定成为禅宗传承人的条件,一般要求具备破般波羅蜜和第四离别等几重修行境界。

学生向师父请教,师徒之间会进行言传身教的交流。

禅师会通过问答、打坐、传递密诀等方式教导学生,让其在身心上彻底体悟禅宗的精神内涵,达到自我超越的境界。

中国古代禅宗文化及其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禅宗文化及其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禅宗文化及其精神内涵禅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所在。

禅宗文化与佛教密不可分,源于印度佛教,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一个派别,并逐渐融入了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禅宗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在其思想、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厚的修养、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对人生、世界的独特领悟。

禅宗思想的精髓在于“悟空”、“本觉”、“般若”。

悟空是指破除迷惑,觉悟空性,认识真实世界的本质;本觉则是指内在的本性觉性,是众生本有但常常被糊涂覆盖的一面;般若则是指智慧,通过提升自己的境界,触发内在的智慧,认识真实的存在。

这种思想与佛教的“无我”、“缘起”、“空性”等核心思想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禅宗思想的核心。

在实践上,禅宗强调简约、清净、自我修养,全身心地追寻和感悟真实的存在,以达到身心的净化和境界的提升。

禅宗在道德伦理、心理学、人生观等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后世的佛教、儒家等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禅宗哲学也是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思想是破除二元论和二元对立。

禅宗强调的是“中道”,也就是超越对立,平衡的人生境界,既不追求极富欲望的物质生活,也不陷入无理性的虚无主义。

禅宗主张“一切如来”、“一切皆空”二合一的思想,这体现了禅宗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也为其开创了一种宽广而包容的思想氛围。

在禅宗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歌、绘画和茶道。

这些艺术体现了禅宗文化的特点,追求的是清新、淡泊、内敛和静谧。

诗歌中有着禅宗的精神内涵,注重的是追求境界,表达个人的心灵世界和感悟。

这些禅诗独具风格,语言简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绘画也是禅宗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禅宗画家强调笔墨的简洁和自由,以其意境深远和艺术价值贯穿了中国画的历史。

茶道则是禅宗文化的象征,它不只是一种茶叶的烹饪方式,而是一种细腻、清新、虔诚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禅宗文化的精神内涵还可以在禅宗寺院中找到。

禅宗文化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

禅宗文化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

禅宗文化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禅宗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个分支,它起源于6世纪的印度,然后于7世纪传入中国。

禅宗的特色在于强调静思和内省,认为通过冥想和禅修可以达到内心平和和解脱。

禅宗在中国文化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对佛教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影响了文学、艺术和音乐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禅宗文化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

禅宗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禅宗在唐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此期间涌现了大量的禅宗诗人和文学家,例如玄奘、慧能、道宣等等。

这些人不仅是杰出的禅师,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禅宗文学的特色在于注重意境和内涵,追求思想的深度和境界的广阔。

禅宗文学的风格禅宗文学的风格独特,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和内心的反映。

禅宗文学的一大特点是“言外之意”,就是在语言之外,寓意和感情的流露,体现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如《赋得古莲》中的:“瓣中藏剑影,尘外见玉珂,色在浮名里,香来浸世多”。

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人生之悲、把人类生命与自然画作一幅崇高的图画。

在这首诗里面,修辞广泛应用,比喻手法别致,既全面细致,又浩瀚博阔,以极具视觉、听觉、嗅觉等多层面的宏观形象,来烘托出人类的悲、欣、苦、怨、幸福多样的情感境界。

当代文学与禅宗文化的关系当代文学与禅宗文化不同专题的关系开始逐渐呈现。

当代文学不仅吸收了禅宗文化在意识、哲思和文学等方面的精神内涵,同时在存在意义上也不断地进行着交互。

有些当代作家也是禅僧出身,如南怀瑾就是兼具文学天赋和佛学修行的杰出人物。

结论禅宗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禅宗文化重视“悟”和“顿”,代表了达摩与佛的要旨。

禅宗文化依靠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风格,对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当代文学对禅宗文化的关注和理解,不仅是源于对禅宗内涵的认识,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的思辨和总结,这种关注对于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南北朝时期的禅宗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禅宗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禅宗文化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领域都非常丰富、多彩的一个时期。

其中,禅宗文化也是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

禅宗文化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它是在佛教(特别是印度佛教)和中国文化之间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禅宗文化贯穿了整个南北朝时期,对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首先,禅宗文化对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政治非常动荡,各个地区都在不断的争斗中。

而在这个时候,禅宗文化强调了个人内心的自我反省和修行,这让一些政治家认识到深层次的问题所在,抛弃了外在的功利观念,更加关注政治文化的本质。

这使得一些政治家和官员能够在坚持正义、提升修养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

其次,禅宗文化对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化传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历史、哲学、诗歌、绘画等艺术领域都在繁荣发展。

禅宗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思想和信仰,对这个时期的文化传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禅宗的修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绘画等艺术领域,使得这些艺术创作更加内心化、抒情化。

禅宗文化还使得一些文人思想开阔,不拘泥于传统的学术体系,进而展开了一些自由的思考和创作。

最后,禅宗文化对南北朝时期的哲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禅宗文化提倡“顿悟”,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一瞬间的“顿悟”来获得“佛性”。

这个思想对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更加关注人的本质、人的心灵边界和认知问题。

总之,禅宗文化是南北朝时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对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禅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成为丰富南北朝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续的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禅宗文化的历史及影响

中国禅宗文化的历史及影响

中国禅宗文化的历史及影响禅宗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禅宗文化,这种文化深入人心,影响至今。

禅宗文化通过其独特的方式影响了中国文化,思想和艺术,并扩散到世界各地。

禅宗起源和发展禅宗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印度,当时它是一种新兴的佛教流派。

禅宗名字源于梵文dhyana,意思是冥想。

最初禅宗的主要传播者是一个名叫Bodhidharma的印度僧侣,他于公元520年左右到达中国,并在中国南方建立了禅宗的第一个独立寺庙,这就是南派禅宗。

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到了唐朝时期,禅宗在中国的影响达到了高峰,成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宗教思想。

禅宗文化的信仰禅宗文化强调的是内观和静坐冥想的修炼,它将个体内在的体验视为至关重要的事情。

禅宗信徒们追求的是一个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境界,这种境界是无私无我,超越了身心的界限。

禅宗文化的修炼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从而更加平静地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禅宗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禅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唐朝期间,唐代诗人们经常在他们的诗歌里表达他们修禅之后的境界和感受。

禅宗文化还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如庭院建筑、书法、绘画和茶道等。

茶道在特别需要说明。

茶道是禅宗文化与日本茶文化的结合产物。

茶道起源于唐朝,当时茶是禅宗寺庙里面重要的饮品。

茶道被视为一种禅宗文化的延伸,因为茶道与禅宗的境界一样,强调内在的平静和自然界的协调。

通过茶道的修炼,人们可以放松身心,达到内心的平静,消除世间的杂念。

禅宗文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艺术和思想方面。

禅宗文化还影响了中国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社会价值观。

例如,禅宗文化强调的“即兴自然”和“相互关怀”等理念成为了中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影响到国际社会,日益被广泛接受和推崇。

总结禅宗文化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它强调个体内在的平静和心灵上的完美境界。

禅宗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思想,还延伸到了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浅析中国禅宗文化

浅析中国禅宗文化

浅析中国禅宗文化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

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

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

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中国禅宗,融会老庄思想的道家佛学,其实是中国人在佛经翻译过程中,文化渗透交融产生的结果。

对于中国文化史产生过深远影响。

禅宗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其特点就是“明心见性其中,粤北宗教文化为岭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留下了众多的禅宗经典和语录著作。

有《六祖法宝坛经》《云门匡真禅师广录》《死心悟新禅师语录》等等。

其中六祖慧能的说法记录《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徒撰写的唯一一部佛教经典,是禅宗的基本经典。

慧能把达摩的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理论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禅宗理论。

使慧能以后的禅更加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广泛认同,从而吸引了众多的读书人投入到禅的怀抱,成为中国禅的支持者、发展者和传播者。

以至于北宋时的宰相也不禁发出“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的哀叹。

因此,禅宗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影响很大。

宋明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和王明阳主张,心外无物,的心学明显受到禅宗思想的熏陶。

禅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尤为巨大。

唐代诗人王维,贾岛,常建,和宋代苏轼的人都受过禅宗思想的影响。

对明清小说影响也非常大的,最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以佛教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包含着大量的禅宗思想。

对个人来说,禅宗思想要求我们:修心,禅宗把心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感恩的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还有平常心。

禅宗的产生是偶然的,他的发展却是必然的,每一个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具有合理的内核的,都应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存在,而即使变化,那其中合理的内核也不会变化,变的只是外在的躯壳。

中国古代禅宗文化的思想内涵研究

中国古代禅宗文化的思想内涵研究

中国古代禅宗文化的思想内涵研究禅宗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派,其思想内涵深邃,涉及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禅宗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现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禅宗文化的思想内涵,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禅宗文化的独特之处。

禅宗思想的寓意禅宗的中心思想是"止观",即止念观心。

禅宗认为,人的内在本质是清净,只是被尘世的欲望所遮盖。

因此,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通过禅定和观察,让人探索自己内心的真实状态,从而解脱尘缘,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自由。

一方面,禅宗倡导超越物质层面,追求心灵的彻悟。

在禅宗文化中,禅定是一种触及灵魂的内省方法。

通过禅定,追求者可进入超越时间、空间和物质的领域,达到心神合一、万物归一的境界,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平静、智慧和智力。

另一方面,禅宗的寓意也是观照日常生活。

禅宗认为,人们生活在每天的喧嚣和繁琐中,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无法真正认知与把握自己的内心。

因此,禅宗也倡导修行者透过精神的眼睛看待世界,理解生命的深层次含义。

禅宗文化引导人们解放心灵、净化心灵,去除烦恼与执念,通过禅宗文化的梳理修行,达到生与死的超越。

禅宗文学的表现形式禅宗思想的寓意与禅宗文学的风格密切相关。

禅宗文学的出现主要是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而这种文学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禅宗文学或许由一派禅宗高僧开始,如:法眼禅师、惠能禅师、六祖慧能等人。

他们主张通过禅修和对话,指引修行者跳出世俗思维定势,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

禅宗文学的表现形式多样,并不局限于禅宗文学的领域。

著名的唐诗和宋词,都覆盖了禅宗的理念。

例如唐代李白的"大眼慵慵唤美酒,俯身更觅一枝梅"等诗句,描写了人们从追求物质享受,到超越物质享受的心路历程。

宋代苏轼的"天真有那么一瞬间,如童话世界般的田园",表达了内心追求平淡、纯和的愿望。

总而言之,禅宗文学通过各种形式,呈现禅宗文化的本质、前景和哲学思想。

禅宗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文化内涵

禅宗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文化内涵

禅宗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文化内涵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一直被认为是佛教中最具有内在修行特性的一种传统。

禅宗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其历史轨迹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轨迹禅宗是在印度大乘佛教之后诞生的,由印度僧人于公元6世纪左右传入中国,经过了空海、鉴真等许多大师的传播,禅宗逐渐在中国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禅宗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南北朝时期和唐代以后。

南北朝时期,禅宗主要是在家弘扬,以「禅思」为主,注重修炼内心,达到心境平和的境界;唐代以后,禅宗开始大力在寺院兴建上进行发展。

其中,策动禅宗在寺庙兴建上发展的是唐朝著名佛教大师鉴真。

仙人洞寺是禅宗在唐代以后的代表之一。

据传该寺由广州佛教的开山祖师慧思所建,始建于唐代末年。

此后,仙人洞寺的建筑不断扩大和加固,发展至10世纪时已具备了规模宏大的标志。

顶峰时期,仙人洞寺共有1200余座建筑,分布在山巅上的空间。

这也标志着禅宗寺院建筑的组织已经成熟。

二、文化内涵禅宗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把握自身的修行特性上。

禅宗相信“一切法门皆出禅门”。

禅宗的修行方式主要是通过定、慧两种方式进行折中修行,达到宁心静志的境界。

具体地说,禅修的目的不在于警觉觉触,在于达到清静超然、归根到底的境界。

禅修者不断提醒自己,时时想整体都是自我的所在,而不断的认为一切都是短暂的。

在智慧的引导下,禅修的最终结果是心境平和、内心宁静,并且感知到人生万象的虚无。

这便是禅宗中常说的“必须入空门,通论无上真理”。

此外,禅宗还具有强烈的警醒意识。

禅宗将警觉与入静结合,主张把握自我境界。

禅宗高度重视警醒,认为警觉乃是禅修的长远目标。

禅宗的文化内涵具备了非常高的内在修行特性,这除了成为禅宗发展的动力外,还赢得了广泛的信仰和承诺。

结语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被认为是佛教中最具有内在修行特性的一种传统。

其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南北朝时期和唐代以后。

另外,禅宗的文化内涵具备了非常高的内在修行特性。

古代中国的禅宗艺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禅宗艺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禅宗艺术与文化禅宗艺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这一文化形式主要表现在传统的绘画、诗歌和建筑等领域,这些艺术形式的创作,在古代中国禅宗文化的影响下,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文化意蕴。

本文将从禅宗的定义、禅宗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禅宗文化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禅宗的定义禅宗是古代中国的佛教派别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禅修传统。

禅宗在唐朝时期基本形成,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瑰宝”。

禅教的核心是“悟”和“悟道”。

悟,即通过一定的修行方法,使自己从迷惑中解脱,认知真理;悟道,即通过悟的过程,建立自己的道德理念和人生观。

二、禅宗艺术的发展历程禅宗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朝的文化形态是禅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背景。

唐代文化的繁荣影响了禅宗艺术的发展,禅宗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壮大。

禅宗的影响继续传承到宋朝,禅宗艺术也随之发展,尤其是在绘画和建筑领域。

在绘画领域,禅宗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禅宗画风格独特,强调笔墨和创意,注重画面中的构图和意境,通常表现出禅宗神韵。

在建筑领域,禅宗建筑的特点是简朴、宁静和舒适。

禅宗建筑注重内在美和精神美的表现,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建筑形式更多地体现了佛教的信仰之一——慈悲。

禅宗艺术形式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进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禅宗文化的内涵禅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基本思想是“悟、修、证”的过程。

禅修的初衷是让人们认识人生的真谛,体验生命的意义,以此改善自身。

禅宗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也是广泛的,艺术家们通常通过禅修来得到更高远的精神境界,并以此表现出更精彩的艺术作品。

其次,禅宗文化注重的是知行合一。

此处的“行”,即非常重视实践、行动的力量;而“知”,则是强调人们对于社会、人性、宇宙真谛的认知。

两者的结合才能呈现出一种全面的人生价值和修行意义。

这种价值体现在了禅宗艺术中,形成了对于美感、内涵等的综合考量,不仅强调审美品质的高度,还注重其精神价值的体现。

中国禅文化基本内容

中国禅文化基本内容

中国禅文化基本内容
中国禅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基本内容涵盖了禅宗思想与实践、禅境艺术、禅的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

一、禅宗思想与实践:
禅宗强调人们应当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内在的清明,拥抱即刻的存在,释放自我,摆脱束缚,达到真实的认知与体验。

禅宗通过思辨与修行达到智慧的境地。

其中,最为经典的思想是“一切皆空”,即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虚幻的、无常的。

禅宗最重要的实践方式是坐禅,静坐修行,达到心灵上的清明状态。

二、禅境艺术:
禅境艺术也是禅文化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禅宗的文化即源于禅宗的修行与思想,其特点是简洁、深邃、富有内涵,强调对形、色、声、香的铭感体验。

禅画、禅诗、禅音乐、禅茶艺等都是禅境艺术中的代表。

三、禅的生活方式:
禅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自由、简约、淡泊、清凉的生活方式。

它强调生活中要追求精神内在自由的心态,避免束缚于物质、名利和感性附着中。

此外,禅宗注重回归生活本身,具体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简洁、自然与平静,体现了禅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禅宗思想、禅境艺术和禅的生活方式涵盖了禅文化的主要内容。

它不仅在古代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学习和实践禅文化,人们可以陶冶心灵,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静。

中国古代禅宗的起源和传播

中国古代禅宗的起源和传播

中国古代禅宗的起源和传播中国古代禅宗是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印度的禅宗,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播,逐渐在中国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禅宗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一、禅宗的起源禅宗起源于印度的达摩祖师,他是佛教禅宗的创始人。

据传,达摩祖师在公元6世纪初期来到中国,传授禅宗的教义。

禅宗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禅修和默观来达到觉悟和解脱的境界。

禅宗注重直接体验,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直觉,而非依赖于经典和教义的解释。

二、禅宗的传播1.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当时,佛教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翻译经典的限制,佛教教义的传播并不广泛。

禅宗的到来为佛教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强调直接体验和内心觉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相契合,因此很快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2. 禅宗的兴盛与分化隋唐时期,禅宗在中国达到了巅峰时期。

当时,禅宗的代表人物有六祖慧能、神秀、僧璨等。

六祖慧能的《六祖坛经》被誉为禅宗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禅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禅宗在这一时期分化为多个派别,如南宗、北宗、曹洞宗、临济宗等,各派别在禅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不同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3. 禅宗的传播与影响禅宗的传播主要通过禅师的弟子传承和禅宗寺庙的建立来实现。

禅师们通过讲授禅宗的教义和指导弟子的修行,逐渐形成了禅宗的传统和体系。

禅宗寺庙成为禅宗修行的场所,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学者前来学习和参与禅修。

禅宗的影响逐渐扩大,不仅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还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禅宗的特点和影响1. 直接体验和内心觉悟禅宗注重个体的直接体验和内心觉悟,强调通过禅修和默观来达到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

禅宗的修行方法包括坐禅、行禅、看话头等,通过这些方法,禅宗追求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境界,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觉悟。

2. 禅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禅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思想,与儒家、道家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交融。

中国传统禅宗文化探析

中国传统禅宗文化探析

中国传统禅宗文化探析禅宗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一个宗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独特、深刻的一种思想体系。

禅宗强调内心的宁静、自我超脱,并在禅定、禅悟、禅行等方面展现出其深刻的哲学、宗教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对禅宗历史、禅宗思想及其文化体现的探析,从多个角度解读禅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禅宗历史禅宗起源于6世纪初的中国南北朝时期,传自印度大乘佛教的禅理,成功融合了中国道家和佛教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特点的禅宗文化。

禅宗在汉代经典《楞严经》和《华严经》的基础上形成,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南北朝时期南宗的慧思(397-468),北宗的神秀(606-706),唐代青原行思(665-713),法眼道信(580-651),法海(882-965)等。

从中国禅宗文化源流来看,它的深层次思想内核是毗连诸法本无自性,无生灭之实,即“空、如、不、等”。

这种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深刻思想内涵使得禅宗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特立独行的思想体系之一。

禅宗思想禅宗思想是古代中国佛教思想中的一支,对于禅宗修行来说,往往是直接跳过经管生老病死的东西,直接开启了修习灵魂或人格的一模一样路子。

禅宗在追求“超验的真理”,以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超脱,从而实天人合一和大同世界的目标和信仰。

禅宗提出了“打破平常意识”的主张,鼓励个体去挣脱繁琐的思考和理论,直接去寻求上帝、大自然和生命之本源,以获得灵性的内在觉醒,进而修成道果,涅槃解脱。

禅宗强调:深刻开悟于身心中的真正智慧是人类最高的智慧,其所达到的自我认知能带来真正的人生幸福和完整感。

禅宗文化体现禅宗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中国复杂的哲学和宗教文化遗产,其中大量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化交流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的禅画、禅诗、禅茶、禅剑、禅学等都体现出了禅宗文化的主旨理念。

禅画禅画是禅宗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艺术形式,它以笔墨为主,依靠簡單的手法、形式、空間、节奏和节拍,表現出靜和動、意象和空白的對比關系,傳達出超越常規的精神境界和禪宗觀念。

古代中国的禅宗文化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的禅宗文化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的禅宗文化及其影响中国禅宗文化源于佛教的一支,传统认为是由菩提达摩将禅宗传入中国,成为了佛教的主要教义之一。

禅宗以“打坐”、“看心”、“修行”等方式来追求心灵的安宁与平衡,许多中国文化在禅宗的启蒙下得以深入和完善。

一、禅宗思想的基本原理禅宗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之道”,强调人应该保持沉着冷静,遵守本心,不被外界干扰。

禅宗长时间的冥思练习使修者能够意识到所谓的“自我”只是一个幻象,在更深的层次上,人与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们可以通过“打坐”或者参禅寺机会来感知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禅宗独具特色的地方。

在禅宗的哲学中,还存在着“一念三千”和“一花一世界”等概念。

前者说明一个思想的诞生和发展可以影响到整个宇宙;后者则是指每个小事物具有无限的可能和价值。

这些理念促使着人们自我反思,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身的品质,做一个更好的人。

二、禅宗文化的影响禅宗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诗歌中,大诗人李白、杜甫等常常表现出深刻的禅宗意识,他们观察世界,反省自己,从而创作出了一些反映其人生哲学的作品。

在绘画中,禅宗的影响更加显著,许多中国画家笔下的景观意境就来源于禅宗,例如王蒙的山水画以及齐白石的写意花鸟。

在音乐方面,禅宗与民乐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中国音乐文化,如琵琶、唢呐等乐器都在庙会和禅宗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禅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也深远。

它追求无为而治,主张“法外无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义”、“忠诚”等价值观相辅相成,为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外,禅宗文化还培养着人们的良好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例如注重观察、感悟和自我保持安静。

三、禅宗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关注在当代,虽然禅宗文化仍然存在着,但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困境。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其中蕴藏的消费主义文化,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逐渐减弱。

禅寺也由于经济原因和社会各种问题的影响,缺乏传承后人的支持,使得一些禅宗文化价值得不到完全发扬。

禅宗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

禅宗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

禅宗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中国古代哲学传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其中禅宗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思想流派,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文化深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它关注人类生活的本质和进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禅宗文化的起源禅宗文化强调的是内省式的反思,并将其作为通向真理的关键步骤。

禅宗源于佛教,并通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虽然禅宗的发展历程并不平坦,但它一直保持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哲学思想。

禅宗的核心思想禅宗的核心思想是把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并提出了非凡的见解和信念。

禅宗强调的是冥思苦想的态度,推动了追求精神和身体的和谐。

这种精神和身体的统一理念,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自然主义观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禅宗的影响禅宗文化不仅对佛教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它更深入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传统。

禅宗的思想精髓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今天不少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专家都在使用禅宗的技巧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禅宗的艺术表现禅宗文化在艺术界也有着自己的良好表现。

禅宗的艺术方式以其简约、朴素和雄浑的风格而著称。

禅宗的艺术作品大多属于一种自然主义的风格,以静态和平衡性为特征。

他们希望在作品中表达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融洽交织。

禅宗对今天的影响禅宗的影响不仅在于其在哲学领域的成就,更在于它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在新的情况下,禅宗启示了人们更多的思考方式,以新的视角思考人类的优点和缺点。

禅宗通过深入的反思方式,时时引导我们注意到更多的自然和我们的内心。

今天的大多数人认为禅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精髓的体现,而它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将继续延续下去。

结语禅宗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关系不言而喻,独特的哲学思想使得它在人们心目中拥有一席之地。

不管是当时还是今天,禅宗文化始终都对人类文化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任何人都可以受益于禅宗的哲学思想,以此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宗文化
收藏打印关闭字体:[大
宜春,古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四府,今辖袁州、樟树、丰城、高安、靖安、奉新、上高、宜丰、铜鼓、万载三市六县一区。

宜春悠久历史耀古烁今,众多人杰灿若星辰。

宜春城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历代州府首邑。

千古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所指其人其物均出自宜春。

宜春的钟灵毓秀,蕴藏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尤以唐宋以来,佛教禅宗文化在宜春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北宋诗人黄庭坚在一首诗中写了段见闻:“我穿高安过萍乡,七十二渡绕羊肠。

水边林下逢纳子,南北东西古道场。

”描绘了古宜春一派梵天佛国的景象。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靖安宝峰寺方丈一诚大师欣然题笔“宜春是禅宗圣地”。

称宜春为禅宗圣地,是因为宜春这块版图上,集中闪烁着许多决定禅宗发展走向的亮点。

一般认为,确定禅宗教义的是六祖慧能,大兴禅宗道场的是马祖道一,始创禅宗戒律的是百丈怀海。

这三位祖师中,马祖舍利塔在靖安宝峰寺,怀海归真于奉新百丈山,其灵骨均安葬在今宜春市境内。

而禅宗真正的创始人慧能,志载也曾结茅靖安山中,其地后辟为禅院,寺名亦以慧能弘法之地“曹溪”而命之。

禅宗发展到“一花开五叶”时,进入了极盛期。

所谓“五叶”,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大宗派。

后来临济宗下派生出杨歧、黄龙两宗,故曰“五家七宗”。

史称“江右奥区”的宜春市,为禅宗各家的孕育繁衍、成长壮大提供了一块充满生机的沃土。

禅宗五家中,沩仰、临济、曹洞三宗出现于晚唐。

临济宗萌芽于宜丰黄檗,曹洞宗扬穗于宜丰洞山,沩仰宗结果于袁州仰山。

沩山灵祐先于奉新百丈山师从怀海,后迁湖南沩山,其弟子慧寂徙居宜春仰山,别创禅宗一派,是曰“沩仰宗”。

黄檗希运亦于百丈山师从怀海,后居宜丰黄檗。

其弟子义玄远赴河北临济院,又创禅宗一派,是曰“临济宗”。

曹洞宗创始人良价,系云岩昙晟的弟子,昙晟亦师从怀海二十年。

良价云游至宜丰洞山,又创禅宗一派,是曰“曹洞宗”。

禅宗五家中,云门、法眼二宗出现于五代。

两宗虽不发祥于宜春,但其法嗣们却都相中了宜春这块风水宝地以振宗风。

云门始祖文偃一传弟子道谦禅师出居靖安宝峰,法济禅师出居宜丰黄檗,清禀禅师出居宜丰洞山。

法眼始
祖文益的一传弟子道恒禅师,则出居奉新百丈。

杨歧宗创始人方会是袁州人,出家于上高九峰山,黄龙宗宗师惠南止于靖安宝峰寺,两位宗匠均是宜春的禅林学子。

由此可见,禅宗“五家七宗”就有“三家五宗”与宜春有着直接的联系。

此外,生于宜春本土的一代诗僧惠洪是宜丰人,创建“天下大慈化”的普庵大师是袁州人等,他们皆因道显而功载禅史。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自古以来,莫不以宗教传播更为瞩目。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故事家喻户晓。

然而,佛教诸宗中,玄奘所创始的唯识宗、鉴真所承传的律宗,在东方佛教文化圈里,其影响远不及禅宗。

晚唐时期,传播海外的中国禅宗,许多是从宜春径直走出国门的。

朝鲜古为新罗国,新罗鸡林道义禅师入唐,曾参学于百丈怀海,返国后为海东迦智山宗师。

新罗五观顺支禅师来华,曾嗣法于仰山慧寂,归国后为新罗沩仰宗初祖。

越南禅宗无言通派的创始人不语通禅师,即是百丈怀海的门下弟子。

入宋后,临济、曹洞二宗辗转传入日本,于今,皈于禅宗的日本信徒已近千万。

近些年来,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的禅僧到中国来寻根问祖,很多都要到宜春的祖庭来朝拜。

宜春市的对外文化交流,就目下而言,以宗教文化最频。

宜春作为中国禅宗圣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禅宗文化遗存。

禅宗“南天八祖”马祖道一归真处的靖安宝峰寺宋代建筑马祖塔亭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海创建的奉新百丈寺一直祖灯相传,佛光普照;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手书、镌刻于百丈山巨石上的“天下清规”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至今犹存。

沩仰宗祖庭栖隐寺,宋元之际驰名于世,元仁宗敕寺额“大仰山太平兴国禅寺”,并令程钜夫撰文、赵孟頫书丹,作“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寺碑”,碑文后被作为书法艺术珍品被清朝乾隆皇帝收入“三希堂法帖”,一直流传至今。

临济宗祖庭黄檗寺,历来为僧众朝拜的圣土,留有许多人文景观和历史传说,这里现存宗师、住持级的佛塔就有69座之多。

宜丰洞山不仅是曹洞宗的发祥地,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古木森森、小溪潺潺,不仅有“逢渠桥”、“夜合石”以及摩崖石刻等古迹,也有“良价祖塔”和夜合山塔林,吸引着众多的日本僧人远渡重洋来此参拜。

被明太祖封为“天下第一禅林”的慈化寺坐落在袁州慈化镇,因普庵祖师的“灵异”而显世,现存于寺的“鼻涕钟”、“千人锅”,诉说着普庵禅师的神奇和当年寺庙的兴盛。

普庵祖师曾花费五年功夫,刺血泥金,书写了《金刚经》,太虚大师、一诚会长等近现代高僧大德都在“血经”上题字称颂,现已被珍藏,成为镇寺之宝。

纵观中国禅宗发展演变史,宜春可谓风云际会。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诸多禅宗祖庭集中于宜春这方土,
无数法门龙象开堂说法于宜春的群山峻岭之间。

袁州、上高、高安、宜丰、奉新、靖安的近二十处禅宗祖庭,构成宜春五百里禅宗长廊,云蒸霞蔚,异彩缤纷。

历史上,高僧黄檗希运、仰山慧寂、洞山良价、黄龙慧南、杨岐方会、末山了然等大德;唐宣宗、柳公权、裴休、陆希声、黄庭坚、范成大等名人因禅的因缘留踪迹于宜春。

这些禅宗大师,名儒、名宦、名士荟萃宜春,交流甚多,佳话连篇,使得宜春的禅宗文化丰富多彩。

宜春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和保护禅宗文化十分重视。

目前,宜春禅宗各大祖庭正逐步得到中兴,仰山栖隐禅寺,宜丰黄檗禅寺,奉新百丈禅寺等正在修复中。

可以相信,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禅宗文化必将会更加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