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案‘

合集下载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6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6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6篇)2022-12-12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6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简介《南辕北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则适得其反。

从小培养学生做事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出示生字辕辙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这两个字这什么要有车字旁,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老师将这两个字贴在黑板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意见,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然后组织学生来学习一则与这两个字有关的寓言故事,教师提出问题: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二)、自主学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

2、听录音,让学生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3、同桌读文,注意纠正字音4、四人小组活动,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1、指名朗读这则寓言故事,老师启发学生根据角色的特点和语气来朗读,(注意‘不解的问’‘诚恳地说’‘固执己见’的读法。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试着加上动作表演。

3、指名一小组学生上台表演并加上动作。

(师生评一评)4、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组内讨论(1)、季梁提醒他什么?为什么?(2)、他接受劝告了吗?他错在哪里?(3)、用自己的话说出本故事的寓意?四、男女生表演朗读全文。

五、总结:学完了这则寓言你想说些什么?六、实践作业请你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如果发现了就告诉亲人、老师和同学)。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南辕北辙》教学教案

《南辕北辙》教学教案

《南辕北辙》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 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复述故事并运用成语。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增强对成语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故事《南辕北辙》的内容理解。

2. 成语“南辕北辙”的掌握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1. 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成语“南辕北辙”的准确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1. 通过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 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能够准确运用。

3.2 互动法1.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2. 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复述故事,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材料1. 故事《南辕北辙》的文本。

2. 相关成语的解释和例句。

4.2 教学设备1. 投影仪或白板。

2. 教学卡片或黑板。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1. 通过引入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要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5.2 讲解故事1. 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2. 讲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3 讲解成语1. 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2. 提供例句,让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成语。

5.4 互动环节1. 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故事和成语的理解。

2.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成语的实际应用。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并运用成语。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教案一:《南辕北辙》导入活动教学目标:1. 熟悉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主题;2. 学习掌握关键词汇:南辕北辙;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南辕北辙》故事书;3. 习题练习册。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或故事背景引入《南辕北辙》这个故事。

例如:在黑板上画两个乘坐马车的人,一个在东辕,一个在西辕,并向学生提问,这两个人是不是在同一个方向上走?2. 引导学生回忆观看过的马车图片,来了解绝路、岐路、方向词的表达。

3. 准备幻灯片展示《南辕北辙》故事书的封面,并问学生,从封面上可以猜测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吗?4. 通过展示故事书封面上的文字,学生猜测故事的大致情节,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测和理由。

教案二:《南辕北辙》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3. 能够回答问题,进行故事情节复述。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南辕北辙》故事书;3. 阅读理解练习题。

教学步骤:1. 复习前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

2. 准备幻灯片或黑板展示问题,让学生阅读故事书,并回答问题。

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走南辕北辙?3.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并进行纠正。

教师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讲解正确答案,并解释故事中相关词汇的意思。

4. 发放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并进行检查订正。

教案三:《南辕北辙》情感教育教学目标:1.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3. 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南辕北辙》故事书;3. 活动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1. 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坚持不懈和追求目标的精神。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行为变化。

2. 学会将故事寓意联系到生活实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素材。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成语“南辕北辙”。

(2)引导学生猜测成语的含义,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故事素材,理解故事内容。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行为变化。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4. 寓意讲解(1)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2)选择一个生活场景,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描述。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接龙:以“南辕北辙”为起点,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成语知识。

2. 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南辕北辙”的经历,让大家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讨论交流: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来源。

能够运用“南辕北辙”成语正确表达意思。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故事《南辕北辙》的梗概和细节。

故事中的道理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故事《南辕北辙》的情节和细节。

2.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讲述故事梗概。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细节和道理。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事的意义和现实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故事情节和图片,增加学生兴趣。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成语和故事。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起源和基本含义。

讲述故事: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讨论道理: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理,思考其现实意义。

应用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南辕北辙”成语。

4.2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和现实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口头报告:学生代表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应用实例。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口头报告和练习判断学生对成语和故事的理解程度。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相关成语介绍:介绍与“南辕北辙”类似的成语,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等,引导学生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文化背景知识:讲解成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增加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能够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能够分析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通过讲述、讨论,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行动与目标的关系;(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及时改正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 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 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1. 成语“南辕北辙”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2. 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成语“南辕北辙”的用法。

3. 讲述故事:(1)学生分组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2. 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3.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点评,强调成语“南辕北辙”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3.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给教师。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故事讲述:评估学生在讲述成语“南辕北辙”故事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分析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时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的运用能力和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优秀8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1)认读生字词语。

注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

请同学们齐读较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较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朋友()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1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2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寓意。

3. 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车夫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故事给家长听,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注意观察学生的发音和表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分组讨论的积极性,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角色扮演的表现,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4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4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4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范文篇1一、教材分析《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

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⑵用“……虽然……可是……”说句话。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⑵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

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4、师:出示:“……虽然……可是……”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的“南辕北辙”讽刺了目的与行动相反的人。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方向”、“目标”等。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4. 巩固式教学法:通过课后作业、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或黑板。

4. 作业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3. 讨论与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南辕北辙教案

南辕北辙教案

南辕北辙教案【篇一:南辕北辙教案】一、激趣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学生翻书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认识理解“辕”“辙”。

a教师板书:“辕”“辙”字,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b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

(辕: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

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板书:北)。

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三、深入研读——体会故事道理。

1.叫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从文章的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面,这个人却往北面走。

)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楚国的图片,找学生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

4.再读这段话,你还读出了什么?(坐车人很愚蠢、固执等)5.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a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b师指名回答。

(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c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3段对话。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d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

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3段对话。

e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

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f课文读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呢?(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楚国就会越远。

南辕北辙教案

南辕北辙教案

南辕北辙教案南辕北辙教案南辕北辙教案1 数学目的: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在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提醒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巩固”、“结实”。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

“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边读书边考虑〕2、我们要想解决刚刚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

学生认读,并联络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

〔学生自己的语言〕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刚的问题。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篇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在感悟中学做一个有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重难点:1.认读并会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观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观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 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大屏幕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三、深入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生字也都解决了,那么下面自己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入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来领悟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人际沟通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勇于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用法和含义;(2)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2)通过成语故事领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性;(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方向错误导致的事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中的启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寓言哲理:(1)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故事,让学生领悟到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南辕北辙”,并通过故事明白了方向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善于分辨方向,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改正错误,走向成功的道路。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写一个句子;3. 思考:如何才能避免在生活中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给出两条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南辕北辙》教案9篇

《南辕北辙》教案9篇

《南辕北辙》教案9篇《南辕北辙》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四.分角色读文。

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五.表演课文内容。

1. 学生准备。

2. 指名展示表演。

(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让学生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行动与目标的一致性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南辕北辙》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寓意。

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动与目标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认识到行动与目标的一致性。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动与目标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故事讲解讲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寓意。

3.3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动与目标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认识到行动与目标的一致性。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故事情节和成语的理解。

4.3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运用成语的能力,检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是否准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材使用《南辕北辙》的故事文本,作为教学的主要材料。

5.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二年级下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写法和读音。

1.3能够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图片导入、故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2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不要盲目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写法和读音。

2.教学难点2.1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懂得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片中的这个人要去哪里?他是怎么走的?”2.讲解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2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注意强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3教师提问:“这个故事中,这个人为什么越走越远?他应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活动环节4.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情景,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情。

5.巩固练习5.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书写。

5.2学生练习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注意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大家共同进步。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1.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1.2家长协助孩子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2.课后作业2.1观察生活中的类似现象,用《南辕北辙》的故事来解释。

2.2深入理解故事寓意,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故事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解课文时,注重生字词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写法和读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学认13个生字词。

3、通过多读,积累语言。

4、会用“______虽然______,但_______。

”说话。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瞧,这几张图讲的是哪一个故事呢?真聪明,那你能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吗?真有意思的故事,那么从这个小故事里你知道了什么?
师:是呀,像这样子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就把这样的故事称为寓言故事。

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你们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呢?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那么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咱们今天的这个课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这对反义词。

你真细心,那可见这两个字肯定和车有关系。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想想什么是辕,什么是辙。

看来,借助插图可以很好地帮我理解词语。

下面,让咱们一起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同学们,咱们昨天已经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我们的预习三步曲。

(课件出示)
(检查:一:标自然,划生字新词,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认识它。

二、把课文读三遍,争取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三、试着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掌声送给他,说得真完整。

那下面黄老师是不是要来检验检验大家的预习情况呢?
敢不敢接受检验。

哦,看来信心百倍,好先说说课文总共几个自然段。

下面咱们开火车,检查一下大家读课文的情况。

哪一小组来接受挑战。

其他同学当当小评委认真听听他们能否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指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谁来评评看。

(引导学生按以上要求评价)
课文读得真不错,可见预习还挺充分的,那生字新词你都读准了吗?哪位同学先来接受检验。

(指名读生字词,教师相机正音)
咦,生字新词也没能难倒大家。

好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好好观察一下咱们本课的生字新词,说说你又有什么发现,比比谁的发现更有价值,更能帮助同学记住他们。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书写“越”字,注意提示书写的姿势,并反馈)
恭喜大家顺利地接受了黄老师的检验,再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那么黄老师相信预习得这么充分,课文肯定也能学得特别好。

三、学习课文,感悟写法。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认真观察,看看你能发现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2、那么课文有几次对话?(四次)咱们先来看看第一次对话。

请男同学当当季梁,女同学
当当季梁的朋友,分角色读读第一次对话。

采访季梁,能说说你刚才是怎么说的吗?(好奇)
采访朋友那这位朋友,你刚才回答季梁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开心、兴奋)按照刚才这几位同学的提示,咱们再试着分角色读一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我们给句子加上的这几个词语叫什么吗?
难倒大家了吧,不过没关系黄老师告诉大家这叫朗读提示语。

出示金钥匙:朗读提示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

3、那,你们能试着用我们刚才的这种方法,同桌分角色读读第二次对话,互相说说:季梁这回他是怎么说的,朋友又是怎么答的。

(指同桌回答,并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
4、那么再看看第三次对话季梁又会怎么说,朋友又会怎么回答。

(指小组分角色朗读)
5、那你能找出第四次对话中的朗读提示语吗?诚恳地说究竟是怎样地说?对,像这样子真心地说就是诚恳地说,还可以说诚恳地(),你现在就是季梁,你诚恳地对自己的朋友说说吧。

面对季梁真心的劝告,朋友有没有采纳?像这样子不听别人的劝告,就是固执已见。

同学们,你看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现在你就是这位固执己见的好朋友,请你也来读读这句话。

同学们像我们这样子用揣摩提示的方法,咱们一起分角色读读课文,老师读旁白,男女生分角色读文。

四、同学们,为什么季梁的朋友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思考课后问题。

1、学生讨论:为什么季梁的朋友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2、出示最后一段话。

齐读。

故事学完了,这时你知道南辕北辙的意思了吗?你想对南辕北辙的人说什么呢?
3、合上书,看到黑板来。

我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很奇怪,难道这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里吗?难道他准备的不够充分吗?
生:他准备了很多盘缠
生:他忘了准备地图,搞不清方向。

师:准备很充分,目标很明确,原因就在于方向走错了。

对了,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准备再充满,目标再明确,搞不清方向也会成功。

4、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

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了解出处,与生活相结合。

1.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2.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3.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

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

(如:某食品质量不过关,却通过精美包装去吸引顾客,耗费人力、物力也没能提高购买率。


4.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如:考试抄袭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三、课外延伸,引导大量阅读
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先生对寓言有过这样精粹的描述:“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离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课下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从这些小故事中,明白为人做事的大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