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制冷原理

合集下载

吸附式制冷

吸附式制冷

吸附式制冷一、吸附式制冷工作原理吸附式制冷是通过吸附剂在较低的温度下(一般为当地气温)吸附制冷剂,在较高的温度下脱附制冷剂,通过吸附脱附循环来实现。

通常是固体对气体的吸附,它的主要装置由吸附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组成,见图1。

吸附式制冷的工质对大致可分为沸石分子筛系、硅胶系、活性炭系等。

沸石分子筛系由于它的脱附温度较高,通常在280?,300?,所以,一般用于高温余热回收。

例如:回收汽车高温排气余热,用于汽车空调。

硅胶系的脱附温度较低,一般从50?左右开始脱附至120?,可以完全脱水,但不耐高温(不超过120?)。

因此,硅胶系很适合以低品位热源为动力的吸附式制冷。

例如:回收发动机系统70?"-'80?冷却废热,制取空调用水。

活性炭系能够吸附水、甲醇、乙醇等许多制冷剂蒸汽,活性炭——水在0?以下很难使用,且会结冰;活性炭——甲醇有剧毒,能导致失明。

因次,从安全和实用角度考虑,活性炭——乙醇比较适宜在低品位热能种的应用。

三、传统汽车空调的缺点(1)汽车空调系统降低了发动机动力性能,增加整车负载。

汽车空调系统绝大部分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如图l所示,并分为直连式和独立式两大类。

采用直连式驱动时,压缩机动力来自汽车发动机,因此空调系统工作时必然降低发动机动力性能。

由于压缩机转速随车速变化,汽车制动时会停止制冷。

对于独立式汽车空调,增设专用发动机不仅减少汽车空间,而且增加整车负载,增大燃油消耗。

(2)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污染环境。

目前,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主要采用R134a。

1996年以前的汽车空调制冷剂多用R12,该制冷剂对臭氧层破坏严重,我国已于2010年全面完成了CFc类工质的替代。

R134作为R12的替代产物,虽然不破坏臭氧层但其全球变暖潜值为1300。

到2017年,欧盟将禁止新生产的汽车空调使用G形P值大于150的制冷剂。

因此,研究开发利用汽车余热和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汽车空调系统,是汽车空调技术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六章固体吸附式制冷要点

第六章固体吸附式制冷要点

如图: 吸附床1解析终了冷 却之前-准备吸附;吸附 床2吸附终了加热之前准备解析;先将它们连 通,由于压差作用,吸 附床1中部分气体快速转 移到吸附床2,以至两床 压力平衡,完成了回质 过程,增加了循环解析 量。
吸附器1
吸附器2
冷却水
蒸发器
冷凝器
15
谢谢大家 !
工质对 硅胶-水 活性炭氨气 活性炭甲醇 活性炭乙醇 T0 Tk (OK) (OK) 278 268 268 268 308 303 303 303 Ta (OK) 303 303 303 303 Tj x0 (OK) (kg/kg) 373 363 383 373 0.07 0.15 0.171 0.145 ε 0.87 0.86 0.84 0.85 真空 度要 求 高 高 高 适中 抗压 性要 求 低 高 适中 适中 有无 毒性 无 有 有 无
吸附器1
吸附器2
冷却水
运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连续
制冷循环。
蒸发器
冷凝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了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在两个吸附器切换过程中,可通过循环 冷却水将正在吸附的吸附器冷却时释放的显热和吸附热传递给正在解 析的吸附器,以实现回热,从而减少了系统的能量输入,提高了循环 的效率。
9
(2)热波循环
多床循环的吸附床与吸附床之间存 在传热温差使系统的回热利用率不高,
比较成熟的有活性炭-甲醇、活性炭-氨、氯化钙-氨、沸石-水、金
属氢化物-氢。R.E.Critoph和Voge曾经比较了沸石、活性炭分别 与R11、R12、R22、R114做工质对的情况,发现活性炭是一种
较为理想的吸附剂。
目前用于太阳能等低温热源驱动的固体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 工作特性如下表所示。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和供热循环模型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和供热循环模型

0前 言
系统开始产生吸热效果 。接通 电加热器 使吸附床 的温 度升 高 , 制 冷剂从吸附剂中解 吸吸附床内压力升高 。 解吸 出来的制冷剂进入
节能 和环保 已成为 当今制冷 空调技术领 域公认 的两大研究 冷凝器 , 通过 冷凝器 向用 户供 热 。经冷 却介质冷却 后凝结 为液 主题 , 在 太阳能利用 中 , 太阳能制冷空调 技术是一个极 具研究发 态 , 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由热泵理论知 , 该 系统 中以供热的设备冷 展前 景的研究领 域 ,同时也 是 当前制冷 技术利于研 究 的热点之 凝 器提供的热量应该 等于蒸发器 吸收的热量加 以吸附床消耗 的 当今建筑制冷与供热消耗 了大量 的能量 , 本文将采 用太阳能 电能。即满足下式 : 制冷 和热 泵 技 术 达 到 节 能 环保 的效 果 。
图 1太 阳能 吸 附 式 制 冷 和供 热循 环 原 理 图
பைடு நூலகம்
【 l 1 谭盈科, 冯毅, 崔乃瑛。 吸附式太【 l 阵 军, 朱冬生, 张立志 等。 固
《 资 源节约 与环 保》 2 0 1 3年 第 5期
1 . 2太 阳能 吸 附 式 制 冷 原 理【
用户采暖 的热量 , 但它可 以提高蒸发器 吸收的热量 Q , 从而实现 1 . 2 . 1太阳能吸附制冷原理 节约电能的 目的。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 的循环原理如图 l , 将阀门 3 、 4关闭 , 打 1 . 4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与供热循环 开阀门 l 、 2 、 5 , 实现制冷循环给用户提供冷量 , 向用户提供生活用热 本系统将以上制 冷系统 和供热 系统组合在一起 , 通过开关不 水将阀门: 由它主要 由发生器f 吸附床)、 冷凝器 、 蒸发器 、 太阳能集 同的阀 门来实现 夏家用太 阳能制 冷 ,同时 向用户提供生 活用 热 热器 、 阀门等部分组成。 本系统在夏季运行时 , 白天太阳辐射充足时 , 水, 冬季用电能附加太 阳能供热的 目的。 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后水的温度升高 , 高温水通入吸附床使制冷剂 从吸附剂中解吸吸附床内压力升高。解 吸出来的制冷剂进入冷凝 器, 经冷却介质冷却后凝结为液态 , 节流后进入蒸发器。

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

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

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一、引言吸附式制冷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它具有无霜结、无噪音、无振动等优点,因此在空调、冰箱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

二、吸附式制冷的基本原理1. 吸附剂的选择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剂是起关键作用的物质。

一般来说,吸附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高吸收能力、低解吸能力、化学稳定性好等。

常见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等。

2. 吸附与解吸过程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通过控制压力和温度来实现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和解吸过程。

当压力升高时,气体会被固体表面上的孔隙所吸收;当压力下降时,气体会从固体表面上脱离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解吸。

3. 热量传递在制冷过程中,热量需要被传递到外部环境中去。

吸附式制冷系统中,热量传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吸附剂和气体之间的热传导;二是通过吸附剂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热传导。

三、吸附式制冷的工作流程1. 吸附过程在吸附过程中,吸附剂会从低压区域向高压区域移动,同时吸收气体。

当气体被完全吸收后,压力达到最高点。

2. 膨胀过程在膨胀过程中,气体会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移动,同时释放出来。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3. 冷却过程在冷却过程中,气体会被冷却到低温状态。

此时,气体的温度会比外界环境低很多。

4. 解吸过程在解吸过程中,低温下的气体会被重新释放出来,并且被带回到高压区域。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四、总结综上所述,吸附式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在空调、冰箱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吸附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压力和温度来实现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同时通过热量传递实现制冷效果。

了解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对于我们更好地使用这种新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

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

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引言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吸附式制冷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冷技术,因其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

概述吸附式制冷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和脱附作用实现制冷的一种技术。

与传统的蒸发制冷相比,吸附式制冷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低的环境污染。

工作原理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吸附过程、解吸过程和再生过程三个阶段。

吸附过程1.蒸发器:在吸附剂中加热制冷剂,使其转化为气态。

2.吸附器:制冷剂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释放出热量,从而冷却吸附器。

3.冷凝器:通过外部冷却介质使制冷剂重新凝结成液态。

解吸过程1.加热器:吸附剂在加热作用下释放出吸附的制冷剂。

2.蒸发器:制冷剂重新蒸发成气态。

再生过程1.再生器:通过加热过程将吸附剂中的吸附剂脱附,使吸附剂恢复到初始状态。

优点和应用优点1.高效节能:吸附式制冷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和脱附过程实现制冷,不需要额外的能量供应,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

2.环保:吸附剂一般选用天然气或环保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稳定性好:吸附剂的选择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应用1.家用制冷:吸附式制冷可以应用在家用制冷领域,如冰箱、空调等,实现高效节能的制冷效果。

2.工业制冷:吸附式制冷可以应用在工业制冷领域,如化工、食品等,满足不同行业的制冷需求。

3.新能源利用:吸附式制冷可以结合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实现绿色制冷。

前景展望吸附式制冷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制冷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保的追求,吸附式制冷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结论吸附式制冷是一种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和脱附过程实现制冷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包括吸附过程、解吸过程和再生过程三个阶段。

吸附式制冷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在家用制冷、工业制冷和新能源利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

普及问题 要把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得到大范围的普及,是需 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吸附式制冷作为一种新的尚不成熟技术,需要政府的 直接支持才能发展,得到发展才能谈 普及。这是一种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是一种节能无污染的新产品, 可以提高生活水平。群众应该改变旧的 观念,积极接受新的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 意识,支持对环境有利对自己和子孙未来有利的科学技术。
32
5 85 3.6
º C
t/h º C t/h MPa MPa MPa
能够在55-85oC热源温度下有 效工作; 适合太阳能以及其它低品位热 能应用; 目前已小批量生产
冷却水流量 热水进口温度 热水流量
COP
冷冻水系统工作压力 冷却水系统工作压力 热水系统工作压力
0.4
0.6 0.6 0.6
成本问题
如其他一切新兴科学技术一样,吸附式制冷技术需要 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这势必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也就提 高了产品的市场价格,使新生的技术难以竞争。为此,政 府是可以有作为的,一通过政府的方向性的调控引导群众 购买新兴的吸附式制冷空调,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二通过 国家财政来支持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国外这方面做得 不错,给企业补贴我国也应该对该技术在经济上有所支持。 在法律上,今年我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使各项工作 有法可依。 另外就是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竞争可以驱动企业 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学会在市场中生存。
应用问题
如何将太阳能空调应用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何实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要实现太阳能空调的大范围应用是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 法律,城市规划,能耗,成本等 图
制冷机组性能

吸附式制冷的制冷原理

吸附式制冷的制冷原理

吸附式制冷的制冷原理吸附式制冷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对气体份子进行吸附和脱附的原理来实现制冷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温制冷和低温储能领域。

一、吸附式制冷的基本原理吸附式制冷系统由吸附器、脱附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等组成。

其中,吸附器和脱附器是吸附剂的主要工作区域,蒸发器和冷凝器则是制冷循环的关键部份。

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剂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份。

吸附剂通常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高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份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

制冷过程中,吸附剂首先处于吸附状态。

当制冷剂通过吸附器时,吸附剂的孔隙结构会吸附制冷剂中的气体份子。

此时,吸附剂会释放出吸附剂内部的热量,使制冷剂的温度降低。

然后,吸附剂将制冷剂输送到脱附器中。

在脱附器中,吸附剂经过加热,释放出吸附剂中吸附的制冷剂份子。

这个过程称为脱附。

脱附过程中,吸附剂会吸收外部的热量,使制冷剂的温度升高。

然后,制冷剂再次进入吸附器,循环进行吸附和脱附过程,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二、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循环:吸附循环和脱附循环。

1. 吸附循环在吸附循环中,制冷剂从蒸发器中进入吸附器。

在吸附器中,制冷剂被吸附剂吸附,同时释放出热量。

此时,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变成低温制冷剂。

然后,低温制冷剂进入脱附器。

2. 脱附循环在脱附循环中,吸附剂通过加热,释放出吸附的制冷剂份子。

这个过程称为脱附。

脱附过程中,吸附剂吸收外部的热量,使制冷剂的温度升高。

然后,制冷剂再次进入吸附器,循环进行吸附和脱附过程。

通过不断循环吸附和脱附过程,吸附式制冷系统可以实现制冷效果。

而且,吸附剂的选择和控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不同温度范围的制冷要求。

三、吸附式制冷的优点和应用吸附式制冷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低温制冷能力强:吸附剂具有高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实现较低的制冷温度。

2. 能源效率高:吸附式制冷系统可以利用废热或者低温热源进行制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吸收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

吸收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

一、制冷技术1、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对,通过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态变化,从而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

吸收式制冷的原理:常用的工质对有氨水和水/溴化锂。

吸收制冷的基本原理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1)利用工作热源(如水蒸气、热水及燃气等)在发生器中加热由溶液泵从吸收器输送来的具有一定浓度的溶液,并使溶液中的大部分低沸点制冷剂蒸发出来。

(2)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中,又被冷却介质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再经节流器降压到蒸发压力。

(3)制冷剂经节流进入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系统中的热量而激化成蒸发压力下的制冷剂蒸气。

(4)在发生器A中经发生过程剩余的溶液(高沸点的吸收剂以及少量未蒸发的制冷剂)经吸收剂节流器降到蒸发压力进入吸收器中,与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制冷剂蒸气相混合,并吸收低压制冷剂蒸气并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5)吸收过程往往是一个放热过程,故需在吸收器中用冷却水来冷却混合溶液。

在吸收器中恢复了浓度的溶液又经溶液泵升压后送入发生器中继续循环。

吸收式制冷机利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析出低沸点组分的蒸气,在另一条件下又能强烈地吸收低沸点组分蒸气这一特性完成制冷循环。

目前吸收式制冷机中多采用二元溶液作为工质,习惯上称低沸点组分为制冷剂,高沸点组分为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

原理图:吸收式制冷的特点:吸收式制冷以自然存在的水或氨等为制冷剂,对环境和大气臭氧层无害;以热能为驱动能源,除了利用锅炉蒸气、燃料产生的热能外,还可以利用余热、废热、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在同一机组中还可以实现制冷和制热(采暖)的双重目的。

整套装置除了泵和阀件外,绝大部分是换热器,运转安静,振动小;同时,制冷机在真空状态下运行,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方便。

在当前能源紧缺,电力供应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吸收式制冷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

(1) 无原动力,直接使用热原理,因此机器坚固亦无震动,少噪音,能安装于任何地点,从地室一直到屋顶均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炭/甲醇
是太阳能吸附制冷中应用最广的工质对。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工 质 对
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甲醇为制冷剂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工质 对,吸附解析量较大,所需的解吸温度不高(100℃左右), 吸附热也较低(约1800~2000kJ/kg),甲醇的低熔点(98℃),使得系统可用于制冰,活性炭—甲醇工质对的最高解 吸温度不能超过150℃,否则甲醇将分解,另外甲醇有毒, 不利于其广泛应用。
(2-108)
3)Qc—冷却吸附床带走的显热
Qc Cvc(T ) McdT Cva(T )M a dT
Ta 1 Ta 1
Tg 2
Tg 2
(2-109)
4)Qad—吸附过程中带走的热量
Qad Cpc(T )M c dT Cpa (T )M a dT McH ads dx
Tg 1
Tg 2
(2-122)
7)Qco——液态制冷剂从Tc降至蒸发温度Te放 出的显热。
Tc
Qco
Cvf (T ) M c xdT (2-123)
Te
对循环的评价可以用COP表示,它在吸附 式循环中的表达式为:
Qref Qco Q ref COP Qh Qg Q hg
求得
10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0.26
1
(a)活性炭纤维-甲醇 吸附制冷p-T-x图
100
0.02
10
图2-135
1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在蒸发过程中: 制冷剂吸收蒸发潜热,由液体蒸发成气体
在冷凝过程中: 制冷剂排放冷凝潜热,由蒸气冷凝成液体
2、吸附与解吸过程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应 用
太阳能的介绍 太阳能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最丰富的资源之一。 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辐射能为5.57X1018 MJ,相当于190万吨标准煤,约为目前全世界一 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6X104倍。 近年来为了减少空调等制冷设备的耗电量,利用 太阳能进行制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的兴趣, 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4-3)
准高斯分布型方程(D-A方程)
x x0 exp E
这种方程还存在一些缺点:
n

(4-3)
(1)在压力低时,吸附量不能自动地转化 为Henry定律 (2)特性曲线与温度无关的假说在吸附质 为极性物质时,其误差较大 (3)对表面孔径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没有给 出很好的解释
应用系统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应 用
1978年,美国沸石动力公司建成第一台以沸石-水 为工质对的间歇式太阳能吸附制冷冰箱。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应 用
可以利用低品位热源驱动,通过工质对的吸附和解析过程来达到制冷效果 应用:吸附式制冷冰箱、冷藏柜、汽车空调,渔船制冰机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工 作 原 理
B
Qg c Qc
d
Ta1
Tg2
-1/T
图2-155
连续回热循环系统图
冷 却 水
P T
节流阀 冷凝器 贮液器 风机盘管
T T
P
T
蒸发器
水泵
W
T T T T T T T p T T T
加热器
p T T T T T T T T T T
吸附器 A 泵
冷却水 冷却器 Cooler
吸附器 B
泵 至冷却塔
图2-156
基本吸附式 吸 制冷循环图 附 式 制 冷 的 工 作 原 理
定容 加热 过程
定压解 吸过程
定容冷 却过程
定压 吸附 过程
可看 成压 缩机
Qd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工 作 原 理 吸附器
Qa 吸附器
Qc
冷凝器
冷凝器
蒸发器
蒸发器 Qe
图: 吸附和解吸过程。 A-吸附器;C-冷凝器;E-蒸发器;Qd-加热显热及脱附热; Qc-冷凝热; Qa-冷却显热及吸附热, Qe-制冷量
§4.4 吸附制冷工质对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工 质 对 吸附剂-吸附质(在制冷中称为制冷剂)工质 对的选择是吸附式制冷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活性炭、分子筛(沸石)、硅胶、氯化钙等 为吸附剂,以甲醇、氨、水等为制冷剂相应构成 几组吸附工作对。比较成熟的吸附工质对有活性 炭/甲醇,沸石/水,活性炭/氨,金属氢化物/氢 (物理吸附)和氯化钙/氨、氯化锶-氨(化学 吸附)
x
Pe
Pc
xconc xdil
Ta

T, oC
图2-137: 吸附与解吸状态在吸附等压线上的表示 吸附状态:吸附温度Ta、蒸发压力Pe; 解吸状态:解吸温度Tg、冷凝压力Pc
§4.2 吸附制冷循环
(1)基本型吸附式制冷循环
图2-154
间歇式吸附式制冷系统(太阳能制冷机)
lnP
饱和制冷剂 Xconc
x x0 exp k
2

(4-2)
在实验中存在三种与式(4-2)偏离的形式
2 2 x x 01 exp k1 x 02 exp k 2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工 质 对
吸附式制冷能否得到工业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工质对, 工质对的热力性质对系统性能系数、设备材料、一次性投资等影响很大。 一切固体物质的表面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作为良好的吸附剂应满 足下列条件: (1) 比表面积大,内部具有网格结构的微孔通道; (2) 吸附容量大,而且在30-50摄氏度间对温度比较敏感; (3) 再生温度低,活化后吸附量的残余量较少; (4) 吸附热小,循环的经济性高; (5) 与吸附物质间无破坏作用。即吸附剂与吸附质接触后,吸附剂本 身晶格不遭破坏,吸附物也不分解; (6) 吸附速度快,较易达到吸附平衡; (7) 比热容小,热传导性好。可加速吸附脱附过程; (8) 耐压,耐磨,使用中不产生粉末,与水接触后不破碎; (9) 气流阻力小; (10) 能再生和多次使用; (11) 来源充足; (12) 价格便宜。
采用活性炭/甲醇作为制冷工质对时,最大的缺点是甲醇与 金属接触时,对其分解有催化作用。甲醇的分解,会导致 系统真空度降低。因此,这类系统在试制和运行初期性能 非常好,但运行一段时间后,性能会变差。
沸石---水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工 质 对
沸石—水工质对的解吸温度范围较宽(70~250℃),吸附 热 ( 3200~4200kJ/kg ) 、 蒸 发 潜 热 ( 2400~2600 kJ/kg)均较大; 沸石—水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不起反应,且经多次吸附—解 吸后,吸附性能基本不变,沸石的吸附等温线在超过一定压 力后基本水平,随压力变化不大,这样,冷凝温度升高对制 冷量和系统COP的影响不大,能使吸附制冷系统在较大的温 度范围内冷凝散热而保持高性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 该系统蒸发温度大于0℃,不能用于制冰; 另外系统是真空系统,对真空密封性要求很高,而蒸发压力 低也使得吸附过程较慢。
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基本工作过程
图1所示,固体吸附剂受热解吸 出制冷剂,如图1左侧所示;在制冷 剂压力达到冷凝压力时即开始解吸-冷 凝过程,制冷剂被冷凝成液体;反之 当吸附剂受到冷却时,当吸附床压力 低于蒸发压力时即能开始吸附蒸汽, 制冷剂液体蒸发,实现吸附-制冷过程。
由于吸附式制冷是由加热—解吸— 冷凝与冷却—吸附—蒸发制冷 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因而它是 一种间隙式制冷方式 。
一典型的吸附式空调系统
在连续回热循环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回热量
Q1 (T ) Qh mc c pc (T )dT mc xc pa (T )dT H des mc dx (Tg1 T Tg 2 )
Tg 1 Tg 1 Tg 1
T
T
T
Qh(T ) mc cvc (T )dT mc xconc cva (T )dT (Ta 2 T Tg1 )
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和解吸从理论上 来说是 恒压过程 图2-136所示,固体吸附剂受热解吸出制冷 剂,在制冷剂压力达到冷凝压力时即开始解吸冷凝过程,制冷剂被冷凝成液体
Qd A
Qa A
Qc
C
C
E
E Qe
图2-136: 吸附和解吸过程。 A-吸附器;C-冷凝器;E-蒸发器;Qd-加热显热及脱附热; Qc-冷凝热; Qa-冷却显热及吸附热, Qe-制冷量
三、描述气固相平衡的p-T-x图 图2-135示出了活性炭-甲醇吸附等量线, 其中(a)为活性炭纤维、(b)为活性炭。
四、工质对的热质传递过程
1、蒸发与冷凝过程 在吸附式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蒸发或冷 凝过程是在 恒定的 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下进 行的。
1000
0.6 0.1
100
0.05
10
(b) 活性炭-甲醇 吸附制冷p-T-x图
Ta 2 Ta 2 Ta 2 Ta 1 Ta 1 Ta1 Ta 2 Te
C
0
pag
(T )M c xdT
(2-120) 5)Qref——制冷量
Qref M c Le x
(2-121)
6)Qcond—冷凝过程放出的热量
Qcond M c Le x Cpag (T ) M c xdT
(2-124)
脱附热和吸附热可由Clausius-Clapeyron
H des H ads
T R A Tc T R A Te
(2-127)
(3)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循环
LnP
A
Pc Qh Qc Qreg Pe a Qad Ta2 Tg1 Ta1 Tg2 Ta2 d a Qad Tg1 Qh b Qg c Qreg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