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野生菌中毒ppt
合集下载
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要点PPT课件
![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作要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413d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8.png)
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03
04
加强宣传教育
继续加大野生菌、果、菜中 毒防范宣传力度,提高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自我防 范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 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推进科技创新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 加强野生菌、果、菜中毒防 范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
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THANKS
重度中毒
出现休克、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危及生命。
易感人群
01
儿童
儿童好奇心强,易
误食不认识的野生
02
植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老年人
老年人辨别能力下 降,易误食有毒品
种。
04
过敏体质者
对某些野生菌、果
03
、菜中的成分过敏
,引发过敏反应。
孕妇
孕妇体质特殊,对 某些毒素更敏感,
易受影响。
03
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 作要点
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野生菌、果、菜中毒的危害
01
通过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野生菌、果、
菜中毒的危害,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宣传正确识别野生菌、果、菜的方法
02
教育公众如何正确识别野生菌、果、菜,避免误采误食有毒品
种。
宣传科学烹饪和食用方法
03
向公众传授科学的烹饪和食用方法,如煮熟煮透、不食用不认
烹饪加工
对于可食用的野生菌,应进行充分的烹饪加工 ,确保熟透后再食用。
去毒处理
部分野生菌含有毒素,需要进行去毒处理后才 能食用,如晾晒、水煮等。
05
预防措施与建议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野生菌、果、菜知识
03
04
加强宣传教育
继续加大野生菌、果、菜中 毒防范宣传力度,提高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自我防 范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 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推进科技创新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 加强野生菌、果、菜中毒防 范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
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THANKS
重度中毒
出现休克、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危及生命。
易感人群
01
儿童
儿童好奇心强,易
误食不认识的野生
02
植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老年人
老年人辨别能力下 降,易误食有毒品
种。
04
过敏体质者
对某些野生菌、果
03
、菜中的成分过敏
,引发过敏反应。
孕妇
孕妇体质特殊,对 某些毒素更敏感,
易受影响。
03
防范野生菌、果、菜中毒工 作要点
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野生菌、果、菜中毒的危害
01
通过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野生菌、果、
菜中毒的危害,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宣传正确识别野生菌、果、菜的方法
02
教育公众如何正确识别野生菌、果、菜,避免误采误食有毒品
种。
宣传科学烹饪和食用方法
03
向公众传授科学的烹饪和食用方法,如煮熟煮透、不食用不认
烹饪加工
对于可食用的野生菌,应进行充分的烹饪加工 ,确保熟透后再食用。
去毒处理
部分野生菌含有毒素,需要进行去毒处理后才 能食用,如晾晒、水煮等。
05
预防措施与建议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野生菌、果、菜知识
野生菌中毒预防知识.优质PPT文档
![野生菌中毒预防知识.优质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318d08ba98271fe910ef9f3.png)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 五、食用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六、野生菌如何保鲜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 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 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五、食用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一)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 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 (二)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 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 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烹调时,最好把 菌子在沸水中煮上3到5分钟,捞出后再 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像食用牛肝菌,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 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毒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 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 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 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 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时,常见2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 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 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 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 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 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 (三)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 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 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 五、食用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六、野生菌如何保鲜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 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 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五、食用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一)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 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 (二)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 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 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烹调时,最好把 菌子在沸水中煮上3到5分钟,捞出后再 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像食用牛肝菌,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 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毒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 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 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 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 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时,常见2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 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 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 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 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 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 (三)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 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 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预防野山菌中毒的健康宣教PPT课件
![预防野山菌中毒的健康宣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fa10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b.png)
胸闷等。
血压下降
严重中毒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 ,甚至休克。
心律失常
部分有毒野山菌中的毒素可能会 引起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过速
或过缓等。
03 野山菌中毒后如何自救
催吐法排出毒物
立即催吐
在中毒初期,毒素尚未被完全吸收, 此时催吐有助于将胃内残留的毒物排 出。可使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 引发呕吐。
保留呕吐物
有毒野山菌识别方法
01
02
03
观察颜色
鲜艳的颜色往往是有毒野 山菌的标志,如红蕈、毒 蝇伞等。
闻气味
有毒野山菌往往具有刺鼻 或不愉快的气味。
煮熟后变化
有毒野山菌在煮熟后可能 变色或产生异味。
误食有毒野山菌危害
01
02
03
04
消化系统症状
误食有毒野山菌可能导致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
统症状。
烹饪前彻底清洗并煮熟
清洗方法
将野山菌浸泡在清水中,用软毛刷轻 轻刷洗表面,去除泥沙和杂质。
煮熟煮透
将清洗干净的野山菌煮熟煮透,确保 菌体充分受热,破坏可能存在的毒素 。
避免与酒类同服
酒精与毒素相互作用
酒类中的酒精可能与野山菌中的某些毒素发生相互作用,加重中毒症状。
间隔时间
在食用野山菌后,应等待一段时间再饮酒,以确保安全。
接受专业治疗
在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包括洗胃、导泻、血液净化等,以及针对中毒症状的对症 治疗。同时,医生会根据毒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4 食用野山菌注意事项
不采摘、不购买不认识的野山菌
避免误食
对于不认识或无法确认的野山菌,切勿随意采摘和购买,以 免误食有毒品种。
了解毒菌特征
血压下降
严重中毒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 ,甚至休克。
心律失常
部分有毒野山菌中的毒素可能会 引起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过速
或过缓等。
03 野山菌中毒后如何自救
催吐法排出毒物
立即催吐
在中毒初期,毒素尚未被完全吸收, 此时催吐有助于将胃内残留的毒物排 出。可使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 引发呕吐。
保留呕吐物
有毒野山菌识别方法
01
02
03
观察颜色
鲜艳的颜色往往是有毒野 山菌的标志,如红蕈、毒 蝇伞等。
闻气味
有毒野山菌往往具有刺鼻 或不愉快的气味。
煮熟后变化
有毒野山菌在煮熟后可能 变色或产生异味。
误食有毒野山菌危害
01
02
03
04
消化系统症状
误食有毒野山菌可能导致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
统症状。
烹饪前彻底清洗并煮熟
清洗方法
将野山菌浸泡在清水中,用软毛刷轻 轻刷洗表面,去除泥沙和杂质。
煮熟煮透
将清洗干净的野山菌煮熟煮透,确保 菌体充分受热,破坏可能存在的毒素 。
避免与酒类同服
酒精与毒素相互作用
酒类中的酒精可能与野山菌中的某些毒素发生相互作用,加重中毒症状。
间隔时间
在食用野山菌后,应等待一段时间再饮酒,以确保安全。
接受专业治疗
在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包括洗胃、导泻、血液净化等,以及针对中毒症状的对症 治疗。同时,医生会根据毒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4 食用野山菌注意事项
不采摘、不购买不认识的野山菌
避免误食
对于不认识或无法确认的野山菌,切勿随意采摘和购买,以 免误食有毒品种。
了解毒菌特征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07c3172e3f5727a5e96288.png)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
• 教学目标: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教学重难点: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
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
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
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
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 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 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
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
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
收;
•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
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
• 教学目标: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教学重难点: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
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
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
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
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 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 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
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
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
收;
•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
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野生菌中毒预防知识(1)正式版PPT文档
![野生菌中毒预防知识(1)正式版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6a06d19fab069dc512201b4.png)
❖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 (一〕常温贮藏〔10℃-25℃〕。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响,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
生化学反响,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一、如何区分有毒野生菌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那 么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 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那么无毒。毒菌煮熟后遇 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外表,如果牛奶 在其外表上发生结块现象,那么可能有毒。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
❖ 〔一〕误食有毒菌类。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 〔三〕受污染的野生菌。 ❖ (四〕与其他食物一起进食〔如饮酒等〕
三、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我国有18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 至少有10种。
❖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 〔一〕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
一、如何区分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 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 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 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时,常见2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 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 小时。中毒病症除有胃肠炎外, 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 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 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 (一〕常温贮藏〔10℃-25℃〕。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响,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
生化学反响,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一、如何区分有毒野生菌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那 么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 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那么无毒。毒菌煮熟后遇 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外表,如果牛奶 在其外表上发生结块现象,那么可能有毒。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
❖ 〔一〕误食有毒菌类。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 〔三〕受污染的野生菌。 ❖ (四〕与其他食物一起进食〔如饮酒等〕
三、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我国有18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 至少有10种。
❖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 〔一〕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
一、如何区分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 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 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 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时,常见2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 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 小时。中毒病症除有胃肠炎外, 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 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 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精选PPT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430c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2.png)
校园内外环境整治及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减少野生菌生长环境
01
02
03
清理校园垃圾
定期清理校园内的垃圾, 特别是食品垃圾,以防止 野生菌的生长。
整治校园环境
修剪草坪、清理枯叶、填 平积水坑洼等,破坏野生 菌的生长环境。
加强食堂卫生管理
确保食堂内外环境清洁卫 生,食物储存和处理符合 卫生标准,防止野生菌污 染食品。
互动环节反响热烈
通过知识问答、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学生们积 极参与,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增强了团队协 作能力。
宣传材料发放到位
班会期间,发放了大量关于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宣 传资料,包括海报、折页等,便于学生随时查阅 和学习。
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安排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 ,加强对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宣传教育。
注意
毒蘑菇往往颜色鲜艳,形 状奇特,菌盖上有肉瘤、 菌环等特征。
部分毒蘑菇具有刺鼻、恶 臭等异味。
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 潮湿、有污染的环境中。
可使用毒蘑菇识别APP或 专业书籍进行辅助识别。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切勿 仅凭以上信息自行采摘和 食用野生菌,以免发生中 毒事故。
02
野生菌中毒原因分析
误食有毒品种导致中毒
了解自身过敏史
在食用野生菌前,了解自身是否有过 敏史,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 野生菌。
注意身体状况
谨慎选择食材
在选择食材时,尽量选择经过安全认 证的食品,降低中毒风险。同时,避 免在未经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尝试未知 食材。
在食用野生菌后,留意身体状况,如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应立 即就医。
04
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减少野生菌生长环境
01
02
03
清理校园垃圾
定期清理校园内的垃圾, 特别是食品垃圾,以防止 野生菌的生长。
整治校园环境
修剪草坪、清理枯叶、填 平积水坑洼等,破坏野生 菌的生长环境。
加强食堂卫生管理
确保食堂内外环境清洁卫 生,食物储存和处理符合 卫生标准,防止野生菌污 染食品。
互动环节反响热烈
通过知识问答、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学生们积 极参与,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增强了团队协 作能力。
宣传材料发放到位
班会期间,发放了大量关于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宣 传资料,包括海报、折页等,便于学生随时查阅 和学习。
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安排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 ,加强对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宣传教育。
注意
毒蘑菇往往颜色鲜艳,形 状奇特,菌盖上有肉瘤、 菌环等特征。
部分毒蘑菇具有刺鼻、恶 臭等异味。
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 潮湿、有污染的环境中。
可使用毒蘑菇识别APP或 专业书籍进行辅助识别。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切勿 仅凭以上信息自行采摘和 食用野生菌,以免发生中 毒事故。
02
野生菌中毒原因分析
误食有毒品种导致中毒
了解自身过敏史
在食用野生菌前,了解自身是否有过 敏史,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 野生菌。
注意身体状况
谨慎选择食材
在选择食材时,尽量选择经过安全认 证的食品,降低中毒风险。同时,避 免在未经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尝试未知 食材。
在食用野生菌后,留意身体状况,如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应立 即就医。
04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07c3172e3f5727a5e96288.png)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
• 教学目标: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教学重难点: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 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 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
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 托。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
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
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
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
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 教学目标: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教学重难点: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 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 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
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 托。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
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
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
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
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ppt课件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50c620b52acfc789ebc9bd.png)
毒蕈中毒的预防
毒蕈中毒的诊断有时相当困难。一方面各种 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 各异;另一方面毒蕈中毒发病潜伏期较短, 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36小时,平均7小时; 再加上本病起病时多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 症状,如患者不把食用过毒蘑菇的信息提供 给大夫,一般很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炎和一般 的食物中毒等。
毒蕈中毒的预防
不采食菌柄基部膨大,具有菌环,且孢子是 淡色的野菇(孢子的颜色可以通过把菌盖放 在一张白纸上等待片刻后观察从中掉落的孢 子印记判断),因为拥有以上形态的多为剧 毒的鹅膏或近似种。 不采食菇体受伤后变蓝的野菇。很多种类的 牛肝菌具有这种特征 。
毒蕈中毒的预防
对于市场上卖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 尤其是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不要 轻易食用。 烹调加工采购回来的野生菌要认真挑选、刷 洗,避免杂菌参杂,野蘑菇经洗净后,宜先 在沸水中煮3———5分钟,尔后再炒熟煮透。 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只吃一种。要限食 量,不要连续几餐都吃,食菌不宜喝酒。最 好买曾吃过、没发生过任何危险的野生菌。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蘑菇因味道鲜美受到部分群众特别是农 村一些村民的喜爱。由于不能有效地鉴别野 生蘑菇的有毒与无毒,从而导致中毒事件的 频频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每年4至5月和8 至9月是野蘑菇中毒的高发期。据统计,野 蘑菇中毒人数虽只占食物中毒人数的5.1%, 但死亡人数却占到一半以上
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
毒蕈中毒的预防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起病时 多有吐泻症状,如不注意询问食蕈史常易被 误诊为肠胃炎、菌痢或一般食物中毒等。故 当遇到此类症状之病人时、尤在夏秋季节呈 一户或数户同时发病时,应考虑到毒蕈中毒 的可能性。如有食用野蕈史、结合临床症状, 诊断不难确定。如能从现场觅得鲜蕈加以鉴 定,或用以饲养动物证实其毒性、则诊断更 臻完善。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92e698a300a6c30d229f7a.png)
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
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
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 4.野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
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
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 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 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
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
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
收;
•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
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
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 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
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
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 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
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精选PPT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f35a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e.png)
误食。
采摘不当
采摘时未能准确识别有 毒野生菌,或将其混入
食用菌中。
烹饪不当
未煮熟或烹饪方法不当 ,导致有毒成分未被破
坏。
食物链污染
有毒野生菌通过食物链 进入其他食物,造成间
接中毒。
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后果
轻度中毒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症状,及时治疗可 恢复。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可能出现 头晕、头痛、幻视、幻听 等神经症状,需紧急治疗 。
吐、腹痛、腹泻等。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 食用,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保留食物样本
在就医时,如有可能,带上食用 的野生菌样本,以便医生准确判
断和治疗。
04 校园内防范野生菌中毒工 作部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宣传形式多样化
通过课堂讲解、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师生普及野生 菌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教育内容丰富实用
重点讲解野生菌的识别方法、中毒症状、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师生对野生菌中毒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家校沟通
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传递野生菌中毒防范知识,形 成家校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1 2
重点区域巡查
对学校食堂、周边餐饮店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 查,确保不采购、不加工、不供应野生菌。
野生菌中毒事件统计
01
02
03
事件发生频率
近年来,野生菌中毒事件 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 夏秋季节高发。
中毒人数
每年有大量人群因误食有 毒野生菌而中毒,其中不 乏重症患者。
地域分布
野生菌中毒事件主要发生 在山区、林区等野生菌资 源丰富的地区。
采摘不当
采摘时未能准确识别有 毒野生菌,或将其混入
食用菌中。
烹饪不当
未煮熟或烹饪方法不当 ,导致有毒成分未被破
坏。
食物链污染
有毒野生菌通过食物链 进入其他食物,造成间
接中毒。
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后果
轻度中毒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症状,及时治疗可 恢复。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可能出现 头晕、头痛、幻视、幻听 等神经症状,需紧急治疗 。
吐、腹痛、腹泻等。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 食用,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保留食物样本
在就医时,如有可能,带上食用 的野生菌样本,以便医生准确判
断和治疗。
04 校园内防范野生菌中毒工 作部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宣传形式多样化
通过课堂讲解、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师生普及野生 菌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教育内容丰富实用
重点讲解野生菌的识别方法、中毒症状、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师生对野生菌中毒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家校沟通
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传递野生菌中毒防范知识,形 成家校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1 2
重点区域巡查
对学校食堂、周边餐饮店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 查,确保不采购、不加工、不供应野生菌。
野生菌中毒事件统计
01
02
03
事件发生频率
近年来,野生菌中毒事件 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 夏秋季节高发。
中毒人数
每年有大量人群因误食有 毒野生菌而中毒,其中不 乏重症患者。
地域分布
野生菌中毒事件主要发生 在山区、林区等野生菌资 源丰富的地区。
《预防野生菌中毒》班会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班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e4b5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7.png)
VS
培养安全意识
强调误食有毒野生菌的严重后果,让孩子 明白采摘和食用野生菌的风险,树立安全 意识。
家长陪伴孩子共同参与采摘活动
选择安全区域
在采摘野生菌时,选择熟悉的、安全的区域 ,避免进入有毒菌类生长的地带。
教授识别技巧
教孩子学会识别可食用的野生菌和有毒的野 生菌,确保采摘到的都是安全可食用的品种 。
毒素类型
主要有肝毒性、神经毒性和胃肠 毒性等。
野生菌中毒危害
身体健康受损
野生菌中毒可能导致肝肾损伤、神经 系统受损等严重后果。
生命安全威胁
严重中毒病例可能危及生命,甚至导 致死亡。
野生菌中毒现状
地域性差异
不同地区的野生菌种类和分布有所差异,导致中毒 情况具有地域性特点。
季节性高发
野生菌生长繁殖受季节影响,某些季节中毒事件高 发。
80%
毒红菇
其子实体较小,菌盖粉红色,菌 柄白色,误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 和产生神经毒性。
掌握正确采摘、加工、食用方法
02
01
03
采摘时选择熟悉的、可食用的野生菌品种,避免采摘 有毒品种。
加工时要彻底清洗、煮熟、炒透,确保杀死有毒物质 。
食用时要适量,避免过量食用导致中毒。
提高安全意识,避免误食
不要随意采摘、购买、食用不 熟悉的野生菌。
结合食品安全周、科普日等活动,开展野生菌中毒 防范主题宣传活动。
制作宣传栏和海报进行科普宣传
在校园内醒目位置设置野生菌中 毒防范宣传栏,定期更新相关内
容。
制作生动形象的野生菌中毒防范 海报,张贴在教室、食堂等场所
。
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 台,发布野生菌中毒防范科普文
章和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
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 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 易导致中毒。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
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
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
• 教学目标: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教学重难点: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毁灭天使
死亡帽
大理石死亡帽
头套鹿花菌
大脑蘑菇
毒鹅膏菌
介味滑锈伞
毛头鬼伞
头乳菇
白毒鹅膏菌
SUCCESS
THANK YOU
2020/1/8
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
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
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
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
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 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
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 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 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
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 托。
•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 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
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
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
收;
•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
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秋日小圆帽
SUCCESS
THANK YOU
2020/1/8
•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
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 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
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
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
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
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
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
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
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 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 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 易导致中毒。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
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
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
• 教学目标: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教学重难点: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毁灭天使
死亡帽
大理石死亡帽
头套鹿花菌
大脑蘑菇
毒鹅膏菌
介味滑锈伞
毛头鬼伞
头乳菇
白毒鹅膏菌
SUCCESS
THANK YOU
2020/1/8
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
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
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
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
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 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
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 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 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
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 托。
•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 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
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
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
收;
•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
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秋日小圆帽
SUCCESS
THANK YOU
2020/1/8
•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
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 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
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
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
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
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
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
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
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 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