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乙隐仙派中的混元抟气桩是通过顺
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太极桩功
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太极桩功论太极桩功千百年来,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流传的过程中,从零星闪烁的远古,到群星光芒的今天,形成了当今的众多的门派。
能够使他们延续、发展到今天的动力是什么呢?内功!内功是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而内功的具体修炼是以站桩功的方式来完成的。
站桩功是传统武术内练能力的基础。
习练者在站桩中,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而进入意识相对的静止状态,从中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达到培本固元地目的。
通过在桩功中的锻炼,才能使体内的真气运动自如,通过心法的应用才能进入静定的状态,才能达到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
在众多的桩法中,首当典范的是太极桩,在很多的门派中都有太极桩之名,然而,名虽相同,而实质的内容却各有所别。
一般的太极桩强调:在站桩过程中,要调身型,使肢体放松,消除体内僵硬之劲。
而武当太乙密传丹派的太极桩则强调:松紧有度,更强调意识的运用。
笔者就武当太极桩的内涵论述于下:一、浅谈太极理法“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性。
它既相对,又相溶。
相对者:阴极必反,阳极必变者是也。
相溶者,阴阳相抱,则万物必昌。
此乃万古不变之理也。
也是道的基础。
这就是道家著名的太极理论之精髓。
太极之名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中所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清代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都说出了太极的含义:即太极是由无极演化而生,是阴阳的本性。
在自然界的表象即是天地,白天,黑夜。
所以古人在不断地总结完善这一学说,最终得出:“天下万物皆可分阴分阳”。
并且用它来帮助人们观察和了解、认识事物及其发展。
把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理论体系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太极理法主要讲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应当说它适合任何一个领域,包括武术技击。
在武术技击中更注重阴、阳、虚、实、动、静的变化。
比如技击中的动,桩功中的静等无不体现了太极理法。
谈到武术技击,更要讲桩功!桩功的修炼包含静桩、动桩,两种方式,由于练功的形式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要根据自我修炼的目的而定。
武当大力重手法
武当大力重手法武当大力重手法全称“武当太乙混元大力五行重手法”,传说为武当山镇山绝技。
该功法以道教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而定名,据传系明代宣德年间武当太乙真庆宫掌教坤仑道长所传,据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修炼本功法时,须采五方五行之气助功,通过特定的动作、呼吸、口诀,采五方正气为我所用,以外气补充内气,扶正气祛邪气,从而达到内壮外强的目的。
修炼本功有成者,不但臂力大增,手重如铁,而且整个身体如铁布裹身,不畏拳打脚踢,具有很强的应战价值。
临敌技击,不惧击打,出手击人,立见伤亡。
故请习功者慎用。
歌诀曰:大力重手法,势势皆可夸。
虔诵真言诀,五气显光华。
朝朝须采气,三年功到家。
一掌运五行,霹雷震天涯。
一、无极站桩(预备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
上身正直,松肩垂肘,两手自然垂于体侧,手心朝里,指尖朝下,头虚领顶劲,舌抵上腭,两眼平视前方,思想集中,鼻吸鼻呼,一任自然,渐渐入于无人无我之境。
练功要点:全身放松,心无杂念,呼吸自然,渐而达到深、长、匀、细。
若心不静,可内敛神光,返照丹田,以意守之,杂念自除。
此式练十分钟为宜。
二、双龙出洞(金手)1、面西而立,凝神静息。
默念口诀“西方白气入吾身、助吾行法显神功”。
念完三遍后,深吸一口气。
吸气时意念西方之白气如云雾状从头顶百会而人,进人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
同时两臂向前平伸,掌心相对,五指指尖朝前。
两臂平行,肩手同高。
2、两臂内收至胸前,与肩同高不变,肘尖朝外,掌心向下,手指相对。
同时意念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分两股入腋下,沿手臂内侧之手三阴经注入掌心劳宫穴。
3、两手外展,变手指朝前,沿两肋缓缓下按至小腹前,意念内气由掌心劳宫穴奔泻而出,入地三尺,同时呼气。
如此反复练习9次。
练功要点:动作要舒展大方协调自然,柔中有力不可蛮劲。
吸气要深长,气贯丹田,呼气时小腹外挺,同时提肛、五趾抓地。
三、白虎亮爪(木手)1、而东而立,凝神静息。
默念口诀“东方青气人吾身,助吾行法显神功”。
武当内家秘传正宗混元一气桩功
武当内家秘传正宗混元一气桩功武当混元一气桩功混元一气桩功,是武当拳的内功法门。
没有内功作为基础的拳法,是不堪以临大敌的;故而,武当拳法之秘传,多以“混元一气桩”入手。
练功之时,必须凝神静定,又宜空腹,在早晚时行功最妙。
00全段一步功法1.立身面南,正直端定,平心静气,两脚分开约与肩同宽,足尖微内扣。
双掌心向上,十指交叉,置于小腹丹田前。
(如下图)编辑2.徐徐翻转掌背(仍十指交叉),两拇指侧紧靠小腹之下,如按下之状。
如此可以收束下部关元之气,使其上下流通;全身血气筋脉自然舒畅,故曰“内外功用,以其由外而达于内也”。
(如下图)行功时身体中空,头正且平,眼内神光注视鼻准,舌抵上腭。
3.放开前按小腹交叉之指,双掌垂下,左右排齐,掌心向里,指尖向下,五指紧并,不可散开。
(如下图)4.稍凝定一刻,默数7 数,不可过限。
然后缓缓将掌心翻转向外。
(如下图)5.双掌徐徐并举,手肘伸直平端,不可急忙散乱,恐流行之气不舒,有误开源立柱之功。
直伸双掌,缓缓捧上,直举过头,如双峰并立,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头如顶天,身与足俱不可移动半点,或摇荡分厘。
身首如常,而呼气吸气,皆用鼻不张口,依照前法,从容徐缓,万不可有意用劲;如用劲有意,即着痕迹,而气机凝滞。
(如下图)6.双掌伸臂上举不变,右掌及臂按原势不动;左掌向上伸二三次,五指尖贯劲,有如插入云霄。
(如下图)7.再伸右掌,方法与左掌伸劲相同。
(如下图)8.双掌并齐,一齐向上伸劲。
(如下图)9.两掌内转成掌心相对,屈肘缓缓下收,两掌停于两肩前,指尖高与耳齐;小臂、大臂均与肩平。
(如下图)胸须舒,背须合,肩须松。
10.静定一刻,两掌尖向内划弧,转腕成掌尖向下,掌背向前;由口角下旁缓缓从胁旁插下,掌心向后,两臂尽量伸直,两掌停于两大腿前。
(如下图)11.静定一刻,先左掌暗力向下插坠,坠而复坠,用暗劲守住;须臾提起,与右掌平齐。
(如下图)12.又将右掌依照左掌坠法一样行之。
(如下图)13.然后,两掌一齐用暗劲下坠。
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九宫旋转十二法之桩
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九宫旋转十二法之桩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九宫旋转十二法之桩练好基本功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基本功是九宫旋转十二桩法。
打松胯关节是入门关键,扎扎实实地练习基本动功。
重视架势方位与手型,把握每招每式的方向,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变换,错走一步,就会影响整套拳术的路线。
只有外形的准确,内功的理顺,才能得到“完整一气、浑然天成”的意境,达到通三关九窍,有利于整体合一,内外合一,方可进入内气的导引,混元气的培养,内丹的形成。
养浩然之气,达到身心双修,水到渠成把住整体和内外合一,注意循序渐进,做到持之以恒。
对初学者来说必须力求放松、均缓,消除拙力。
不仅要求外形姿势正确,而且要做到缠韧、柔中有刚,从松柔入手,化刚为柔,继而积柔成刚,最后达到刚复归柔的练功步骤。
在复杂、连贯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整体合一。
把基础打牢固,才能有利于拳架成型、技术提高。
力争做到整体放松,心静意专、柔韧圆活、绵绵不绝、神形兼备、内外相合、身法中正、任凭阴阳,使内外合一,但绝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要求不急躁、不厌烦、心平气和,循规蹈矩,在行功走架上怡养浩然之气,达到身心双修,自然水到渠成。
实事求是,务真进取武当太乙五行拳虽然是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可以调剂、改善生理功能,增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但不是长生不老药,不能治百病。
练习者还是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有病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医务治疗,再结合自身实际病情进行练拳,只有双方有机的结合,因人因病而宜地锻炼,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预备势(无极势)两脚并步站立,面南背北,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
腋空,肘微屈,双手呈八字掌,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中指对裤缝处。
头正竖项,虚灵顶劲,舌抵上腭,身正自然,目视正南。
起势(混元一气):1.两脚尖外展,如“V”字形,宽与肩同。
两脚跟外分,与两肘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内扣如“八”字形。
膝微屈,上体与两手臂姿势不变(图1)。
2.两脚不动,两臂由体侧向前屈腕,徐徐提起,高与肩平,两臂屈肘成圆弧形。
天地、无极、混元桩!武当内功之精华!纳气入体,浊气自涌泉出!
天地、无极、混元桩!武当内功之精华!纳气入体,浊气自涌泉出!文化视野的凸显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技击术,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我国武术界自觉地把武术作为一种文化。
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一大源流。
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珍珠!武当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我们这里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说。
武当功夫以道为法、以桩为本、以气为源。
而桩功的修炼是很重要和关键的。
无桩不是功,无桩脚无根。
站桩能强化人体肾脏之气,肾气强足,精神健旺。
站桩也是我们获得人体气力和能量的最佳修炼法。
拳谚语:“习武不站桩,等于瞎晃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无极桩无极桩,乃武当功夫的基础桩功。
开始习练武当功夫就得从无极桩开始,去除身上的虚力,逐步建立实力,即人们常说的练功去虚得实。
练习者开步同肩宽站立。
两手成混元诀合抱圆撑于丹田处,身体中正安舒,头颈部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气沉丹田,两脚掌心含空,双脚五趾抓地,两腿保持直立,呼吸自然,排除身心一切私心杂念。
什么也不想,延长站桩时间。
初学者 10分钟左右,三天后延长至一刻钟,一周后基本可站半小时左右。
二、混元桩混元桩是在熟悉掌握无极桩的基础上的第二步站桩法。
其锻炼的难度和强度明显高于无极桩。
要领同无极桩法,不同的是两膝要微微半蹲,松胯敛臀。
此桩功具有极强的健身、强身、技击性。
三、天地桩站桩讲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虚空合道。
仙有五等: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三论元旨》,依“重玄”哲学,分炼神入定的三阶次为“摄心归一”(安定)、“ 灰心忘一”(灭定)、“悟心真一”(泰定)三阶。
最终境界为“ 真”,故有修真之说。
天地桩,内聚五行真气,外采天真地灵。
天地桩练法:双脚与肩同宽开步直立,呼吸自然。
缓缓吸气时,双手臂从身体两侧缓慢侧展,手掌心向下。
呼气时两手臂极力向体外伸展成一条直线后,将气吐尽。
意念中手指尖无线延长。
正气存身,伸筋拔骨。
天下第一桩:浑元桩
天下第一桩:浑元桩中华武术流派众多,功法纷繁复杂,但在众多功法训练中浑元桩却屡被提及,而且被誉之为“万桩之首”。
浑元桩到底有何独特之处,能深得各武术门派的重视,它又对技击有何重要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浑元桩。
一、浑元桩动作要领两足平行与肩同宽,两膝微屈,髌骨与足尖呈垂直线,含胸收腹,两髋内收,提肛坐臀,两臂抬起置于胸前呈一椭圆形,两手手指相距30cm,颈肌放松,下颔微收,头顶似一线悬空,两眼轻闭或露一线之光,口轻合,舌抵上颚,以鼻自然呼吸。
二、浑元桩意念活动浑元桩意念活动是本功法的核心内容,具体要求是内视于假借两个方面,但以内视为主,假借为辅。
所谓“内视”,是指从手部开始体会热、胀、麻的感觉,谓之“立意”。
将此感觉进一步体会加强就叫“意守”要在意守的基础上,将热、胀、麻的感觉引导到前臂、上臂、肩、胸、背、腹、大小腿、足,此过程谓之“用意”,立意、意守、用意统称为“内视”,三者关系密切,相互为用。
出现热胀麻的反应是练功的第一阶段,但全身感觉尚不均衡,一般规律是上半身比较明显,下半身则差一些。
此时要用意加强下半身,使全身的感觉达到均衡。
此阶段可立意于两足,胀麻感由两足向上延伸,上下结合较易呈现全身感觉的均衡,进而就能体会到全身轻松舒适,安逸欣快,杂念减少,物我两忘,此为第二阶段练成。
浑元桩的高级阶段,也称浑圆阶段,此阶段只要练功者稍一动意,周身即有暖流运行,真气充沛之感,功夫高深者还可将真气发放至体表。
所谓“假借”,即是意念借助外部景物,达到精神放松,心旷神怡之境地,从而与“内视”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假借的内容如自感身居星空夜静、空气清新的草原或幽谷之中,或置身处于细雨绵绵轻落头顶,徐徐而下直落足跟,也可想象置身在微波荡漾,温度适宜的水中,也可想象置身独立于一望无际的海边,并有微风吹拂等等。
假借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描绘而成,这样易获得成功。
“内视”与“假借”要结合使用,一般开始练功可现练假借,并以此安定心神,将自身置于舒适欢欣的境地,接着就进行内视。
太乙混元内功七字法诀浅释
太⼄混元内功七字法诀浅释太⼄混元内功七字法诀浅释太⼄混元内功之修持,它是以后天返先天为宗旨,要达到古⼈所说的“⼈天同易、天⼈合⼀”的修持境界,要达到这⼀⽬的,要求修持者由内到外达到统⼀合谐,这样才能使⾝体内的⽓机运化周⾝,⽽通达四梢,如果不能化掉后天之拙⼒和紧张的精神状态,则必将导致体内的⽓机流动受阻,⽽事倍功半,这就是在本功法的修持过程中七字诀要领所起到的作⽤,所以要求修持者在功法的修持中要深刻领会理解这七个字的内涵,并以此来指导修持实践。
七字诀:松、静、缓、柔、圆、虚、合。
⼀.松:松⽽不散、不⽤拙⼒。
⼆.静:以静御动、虽动犹静。
三.缓:缓如⾏云流⽔、⽽连绵不断。
四.柔:柔合舒展、节节贯通。
五.圆:圆合⾃然、不拘不僵。
六.虚:虚实分明、刚柔相济。
七.合:上下、左右、内外、及“神、形、意、⽓”相合。
(1)松:松⽽不散、不⽤拙⼒。
所谓的松,是要求修持者在精神意识上放松,⽽不是形体上的放松,所以叫“松⽽不散”。
⽽形体上的放松将导致“松驰、松懈、松散”,因此神⽓不能相抱,则六神⽆主,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松松松⼀场空,空的结果是把元⽓与病⽓⼀齐放掉,⽽传统的内功⽓化之修持,它离不开传统⽂化的⼟壤。
在传统⽂化中被誉为“众经之⾸”的《易经》,是传统⽂化的主⼲与灵魂,讲的是“阴阳变化之理,万物⽣化之机”,古⼈讲:‘易’有“三易”,即“简易、变易、不易”。
三易之理贯穿在整个传统⽂化之中。
所以武当传统功法修持也离不开三易之理,⽽把“松”字放在七字之⾸,它的⽬的意义不容忽视,松的⽬的是内外协调,⽽神⽓相抱,内外协调才能化尽后天之拙⼒,进⽽产⽣先天之真⼒,才能从后天返回先天,进⼊本功法中“顺天呈象”的演化,也就是在预备式“合扣丹庭”修持中思想意识的调整,为进⼀步的修持打下基础。
(2)静:以静御动、虽动犹静。
在理解了‘松’的内涵前提下,才能完成由“松⾄静”的转化,⽽进⼀步的去体会“静”的意义,在理解领会了“静”的含义后才能更好地加以运⽤。
武当太乙功三脉修炼术
武当太乙功三脉修炼术这里的三脉,是指背部三脉而言。
从尾椎经脊柱到头顶百会为中脉,中脉左边一寸五分为左脉,中脉右边一寸五分为右脉,中脉左脉右脉共称为三脉。
左中右三脉下交会于尾椎,上交会于百会。
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腹微收,头正,身直。
微收下腭,口微合,上下齿轻轻扣拢,眼微闭。
两手自然下垂。
整个姿势以舒适自然为度。
此为无极桩。
第一步功第一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左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内气从百会沿左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二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中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中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三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右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右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以意引气沿三脉运行时,意念不可重,也不可追求气感,应顺其自然。
无论有气无气,按功法炼就可以了。
第二步功第一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左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中脉下行到尾椎。
再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中脉上行到百会;再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右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两次呼吸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二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右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中脉下行到尾椎。
再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中脉上行到百会;再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左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两次呼吸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三步功第一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左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右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二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右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左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四步功吸气时,将内气引入丹田(脐下一横掌入里一寸三分处),并意守丹田数分钟。
三脉修炼术,历来秘传。
此三脉非常之重要,中脉实为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
武当太乙铁松派混元桩练法
武当太乙铁松派混元桩练法混元桩又名太极桩,属武当太乙铁松派太乙内养功,是形于站式的静修课业,是内养(养中气)生力(自然力)的极佳修炼方法。
混元桩具有完整的谱文、功架和心法,层次性极强,是不可多得的玄门内养功夫。
【谱文存真】骨肉要柔,真气要柔,神气相依,松静自然,如抱婴儿,如含混元,抱球亦圆,方圆相连,坐胯松轴,中土正位,天心地轴,真脉冉冉,沉落安然,静如古塔,脚底平踏,八法要全。
【功架法要】一、下盘功架第一个百日:双足内侧与双肩外缘为一线,屈膝,膝盖不得超出大脚趾的趾甲内缘;下盘为足踏八卦。
即铺字诀,双足铺于地面(足尖外撇内扣以自然为准,不做特殊要求),膝微内扣,是为夹裆,臀部下坐(注意,不是蹲)。
第二个百日:双足心与双肩外缘呈一线,剩余练法同第一个百日。
第三个百日:双足外缘与双肩外缘呈一线,练法同第一个百日。
第四个百日:双足之间的间距为一拳远,也就是双足外缘间距小于肩宽,剩余练法同第一个百日。
二、中盘功架中盘脊椎正直,含胸(先把胸向外突出一下,然后放松。
不挺胸则为含胸),中脉虚直。
三、上盘功架上盘为双臂环抱,向前离身为一小臂的距离(掌心向内,斜照中脘穴),十指相对,双指尖距离为一拳远,掌高于肘,颏收头正,目视正前方二三米处。
运用心法,静修。
上盘功架和中盘功架在四个百日的身法练法均相同。
【内功心法】第一个百日:混元势意想肘关节贴在地面上,即肘落于地面。
该心法专修松沉之劲。
第二个百日:蜻蜓势先挑一下双掌的大拇指,然后松一下双掌的小指,意识从双手的小指有水银状的流动物体,沿着小臂向肘关节流动,止于肘关节。
该心法专修钩挫之力,即小臂起锋棱,如锉刀一般。
第三个百日:寒鸡势意想双肘微向里合,只是动意念,这是修内敛之功。
该心法专修养气之功,即内功起步。
第四个百日:金蟾势如果学人一直按照既定目标,努力勤修到这里,那么你无论从身心还是内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时候,功架也要做一定的进阶(提高),左掌位于左胸(离胸两拳远),右掌照于右肋(离肋部一拳远)。
武当桩功 武当大乙门桩功辨析
《武当桩功武当大乙门桩功辨析》摘要:一些爱好站桩的功友时常问我同一个话题――站桩时间长短与身体的健康关系,站桩要科学的站,一种桩功有一种桩功的练法,只要按照每个桩功的大体要求站,一般都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只会促进身体的良性循环,现在有一些人用“久站伤筋骨”的中医理论来推断站桩,认为站桩也是站立,一定不会超出中医“久站伤筋骨”的范畴一些爱好站桩的功友时常问我同一个话题――站桩时间长短与身体的健康关系。
他们听说站桩时间长了会伤到骨头,或者对内脏、筋腱有害处等等。
站桩要科学的站,一种桩功有一种桩功的练法,只要按照每个桩功的大体要求站,一般都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只会促进身体的良性循环。
武当太乙门的所有内功桩法,在通常情况下,有这样一个规律:静功桩法一般是越长越好,动功桩则是法分阴阳,合于术数,每个动功都有自己特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可能是按着周天来计算的,也可能是按着八卦计算的,也可能按着九阳来计算,总之,有一个特定的数量来衡定。
这些数量的来源是我们的历代祖师根据自身的体会,总结确定的,只有达到这个特定的数量,才能对人的身体进行有益的改造,超过这个数量可能就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比如:太乙十三桩的混元一气、九九回阳,最多不能超过36次,寒山七式最多只能做8次等等,多做无益于身体,只要达到气化身体,有益于体内的气血运化,见好就收。
静功类的桩法则越长越好,因为几乎所有静功站桩目的都是在整合身体的能量,催化体内的内气进行聚变,使之具有超常的能力。
当内气经过内功心法的催化以后,经过一定时间内敛,就会由浅入深的向身体内部进行渗透。
渗透所需的时间通常由功法本身来决定,一般最少要超过40分钟,这就是为什么站桩最好不低于40分钟的主要原因。
所有经过内功锻炼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内气是由身体表面的经络、筋膜开始循行,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内气也在不断地向身体内部渗透,由皮肤表面到肌肉中的筋膜,再到骨肉之间的筋膜,最后到达骨头的表面,直至渗透到骨中……,这个过程就是敛气入骨。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
2、上身保持不动,双脚 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两侧)横 撇,变成两脚脚尖朝前直放。3、凝神定气,两手同时由确 前向上缓缓抬起,掌心向下,高与肩 平。
4、座腕亮掌,变成两掌心向前 手腕下折,掌心向前有凸意,但不可 用力,全身仍保持放松状态,尤其肩 部松垂。
4、太乙混元抟气桩:由九还桩式起,自然呼吸。两手由手心向上虚托,同时双掌略向内翻,成双掌合抱式,高与胸齐,十指自然分开,相约距五寸。
(2) 全身松沉,胯根横撑,阴部松垂,意念两睾丸松松下垂而对称,如天平之两端的称盘平正一线,女性意念两乳房自然松沉,也如天平之两端称盘平衡一线。
(3) 此时不计呼吸,身体向左缓 缓旋转90度两脚不动,同时身体前送,右脚蹬直,左腿成弓步,
(4)接上式,身体不动,左脚蹬 直,身体后坐,重心落于右腿上,上 身保持原态。
(5)接上式,身体右转180度.如起势时面向北,此时转为面朝东方,身体缓缓随转动之势向前移动,左脚用直,右脚成弓 步。
(6)接上式,身体缓缓后坐,右 脚蹬直,身体重心坐于左腿上
(7)接上式再身体左转 180度成,以后左旋右转,边转边数。 此时不计呼吸,时数一(默数),图数二,再数三、四、五。 六、七、八为第一见轮。再数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为第二轮,数到八、 二。三。四、五、六、七、八为第八轮,此时为第一遍,可根据练功时问将一至 八遍不等。 此式名为"混元一气旋转乾坤",关键在于旋转抟气,通过"七返九还"的采收天地二气,此式便将身中之阴阳二气持和为一,使(成为真正 的精气内力,旋转时,意想带脉,带脉如腰带围腰一圈,前后与肚脐命门相齐。意念气在带脉中流动,(带脉粗如拇指)在身内画一8字圈,同时可观注"六球一柱",何为"六球一柱"呢? "六球"即为上中下三盘各二球。上盘为两眼球,中盘为两肾球(命门 两侧各有一腰子如球),下盘为两睾丸球。女性中盘为两乳房球,下盘为两 肾球、一柱则为脊柱。三盘两球连线则为"三"字,内隐仙理,故称为"隐仙派"。 旋转时以脊柱为立轴,三盘六球随之左旋右转,内中真气自然也随之 左旋右转,久则抟聚为一团精气,即成内力。再通过长期的左右旋转,身体如沉入大地,双脚如入地三丈,两腿如桩如山,身体双臂松沉旋转而具有一种螺旋力,此为可化解任何外力,而由于内气渐旺,双掌合抱中又产生一种如气团的膨胀力,也可称为弹力,所以此桩为武当拳功道法之本,精气内力之源。丹道家称此阶段为"筑基"。 旋转时,眼微开目光注于身体面对的前方,虽开而似闭,耳则似听非听 不着意于任何事物。身体切忌上下浮沉,始终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六)_武当太乙混元内功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六)_武当太乙混元内功武当山,有史以来就是道家修习的重要场所,从远古的真武大帝到战国时期的尹喜,一直都延续着。
这种延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上是以一种松散的方式传承着。
这种传承方式在武当太乙门中,被称为星野传承。
这一段时期称为星野时期。
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隋唐。
隋唐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鼎盛时期。
因为,自李唐时期的皇族崇尚道教,李渊自称是道家鼻祖老子(李耳)之后裔,李氏得天下后则更坚定了这一说法,于是大兴其道,道教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唐代中期,是武当道教的兴盛时期,武当节度使姚简后来也成为著名的道士。
据史载,唐代著名的药王孙思邈和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均曾在武当山修道。
各门各派相继产生,一时间出现了群芳争艳的局面。
就在这个时期,武当隐修道人金晶子祖师将老子的清净无为之道,文始的内炼成丹的金丹之法,与武轮先祖元圣真灵子(先秦时期人士)所遗留的武道修真密技相结合,集修真、武学大成于一身。
最后,确定了以武人道、武道相合的修真方针,并以此为宗旨,创立了武当太乙金门,俗称武当太乙门。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的风格是以武人道。
所谓武者,即用习练武功来达到内炼精气神,外强筋骨皮。
使修炼者身体轻灵、体态强健、经络畅通、丹元饱满,内法财齐备,为内炼成丹奠定良好的基础。
武当太乙门的内炼法门仍是武当文始本山派,以内功桩法为主,确保修真基础稳固;以武功技击为辅,确保道功修持过程中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从此,开武法合于道功之先河,立以武人道之规。
至此,上古时期的养生术及导引法才明确的转为武术内功,金丹法门乃为修’道要旨。
以养生为目的,内炼先天元气,培元筑基,开十四经络,奇经八脉。
在求得养生的过程中,自然得到武术技击的各种功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系统的、完整的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体系。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总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外练方面有天人合一,阴阳太极学说,九宫八卦学说,上古仿生学说,经络学说,六合一体整体论和筋骨合一等等。
仙隐派太乙八脉锤导引四式
仙隐派太乙八脉锤导引四式在打锤之前,应先进行脊椎导引。
这是因为“太乙混元桩”只是进行了意与气的导引及锻炼,而没有对脊椎进行导引锻炼。
这四种姿势是打锤前的准备。
1、扭项望月式(1)由预备势起,双脚以脚跟为轴向两分开半步,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外移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不动,眼看前方。
然后两手向身体前方抬起平伸与肩平齐,手心向下。
(2)由此姿势身体以右脚为轴,向后转180 度,双手随转动之势向后转,右手外旋变成手心向上,向后伸直,左手曲肘护于脖子前面,左脚尖点地。
(3)接上势,身左转恢复起势姿势然后继续左转180 度,左手外旋变掌心向上,右手屈肘护于脖前,左脚直立,右脚尖点地。
(4)接上势右转恢复(1)姿势,再向右转到(2)姿势,如此共左右各转四次,即回到预备势即可。
此势目的主要是活动脊椎,脊椎是人周身神经的总枢,必须天活动以保证所有神经丛的正常运转机能。
转身时,一定要配合扭项观望伸直的掌心,速度不要太快太猛,适中即可。
转动时可以听见脊椎骨发出的“咯吧”的响声。
这表明脊椎骨节位置不正的地方已恢复正常。
2、侧身探月势(1)由预备势起,仍双脚分与肩同宽,双手侧平举掌心向前,高与肩平。
(2)由上势,两脚不动身向右尽量侧弯,左手置于头上,手心向头,右手置于背腰间手背腰,手心向后。
(3)接上势,身再向左侧弯,右手置于头上手心向头,左手置于身后腰间手背贴腰,手心向外。
(4)如此左右各弯曲四次,即回到预备势即可。
3、海底观月势(1)预备势起分脚,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外移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不动,眼看前方。
(2)由上势,两脚不动身向右尽量侧弯,左手置于头上,手心向头,右手置于背腰间手背腰,手心向后。
双手在背后腰间,十指交叉,手背贴于后腰间。
(3)上身向前弯,躬身尽量将头向双腿中间伸,目光由双腿间向后看。
(4)起身恢复到(2),如此向前弯腰四次,再回到预备势即可。
4、仰天叹月势(1)由预备势分脚,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外移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不动,眼看前方。
混元一气桩功
混元一气桩功混元一气桩功禅宗初祖达摩所传之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几百年来几绝传人,其为少林各师派之正统宗法,与今之所谓罗汉拳不同,其拳禅一体,内外双修,气武兼备,独具一格。
混元一气为十八手这第一手,万法皆从此中出,诸巧尽从里边生,作为桩功是内劲培元法,万变之根本,具体分三个阶段练习,桩功如下:桩功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而立,身体重心放于两脚之间,双膝微屈,膝盖与脚尖在同一垂直线上。
身体中正,头平项直,然后两手接线员起,合十置于胸前,距约五寸,目似合未合,垂帘内视,口似闭未闭,舌抵上腭。
鼻呼鼻吸,任其自然。
要求:心定气闲,虚灵顶劲,尾闾下垂,松肩坠肘,实腹圆腰,气沉丹田。
初级阶段:初习此法首重收心,即不追思过去,不幻想未来,不留恋眼前,只要做到这三点,自然恬静归空,禅定可期。
方法是先默诵佛家《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三次,再精神集中,意想有灵气从天降下,从头顶入体内,沉贯小腹丹田,如此可连做数次,然后凝神静气,意守丹田,意想小腹内之气,起伏动荡。
初红者可以从20分钟起,渐渐增长,加至每次练习40分钟至1小时,每日早晚两次。
此阶段练习三月至半年,自觉丹田之气甚为充足,感觉全身上下内气流通,意到下肢,渐觉小腿与脚掌,脚趾有气沉肿胀之感,十趾抓地有入地三尺之意,意到双手,便觉十指发痒,发麻,双掌发热、发胀、有变大变厚之感。
中级阶段:通过上阶段的练习,四肢百骸已能基本放松,周身初步产生整体气力,或称整劲,这就可以转练此阶段,方法是先默诵佛家《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三次,再以意引气从头顶降下丹田,意守丹田一会儿,运丹田气九到脚心涌泉穴,然后用意领气至足跟升起,沿膀胱经走督脉到大椎,气分三路;一路过百会定祖窍,另两路自大椎到左右两肩,两肘、两腕、直贯两掌劳宫穴,稍停一会儿。
再将气收回膻中,沉入丹田,如此反复运气。
每次练习30分钟左右,也早晚两次。
双掌合十是佛家大力金刚掌的手印,用以增力强身,开慧降摩之法,气运双掌,随时着层次不同,双掌会放出光。
太乙派心法
武当“太乙隐仙派”有七大专修功,现简述如下:1、寒暑铁布衣:按法修炼,一月后便可达“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度至零上40度之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力大无穷。
2、鹤舞风摆柳:“鹤舞风摆柳”既是修太乙五行拳及太乙九宫十八跌的基本功,其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可系统修炼的内外双修的特殊功夫。
其由“太乙混元桩”、“独立风云桩”、“鸳鸯水上飞”、“凤凰三点头”、“金钩滚跌桩”及“太乙颐养术”六大部分组成。
3、太乙哼哈力“拿住丹田练内功,太乙哼哈力是道家太乙门武功的基础内壮功及受力发力功夫。
有关拳谱说,哼哈二气妙无穷----”由此可见“哼哈力”源流之广。
其“哼”字指的是受力之法,“哈”字则全是发力之法。
需要经过“太乙混元桩”、“玄门抟气术”、“九九和合凝”等系列步骤锻炼,然后才谈得上受力发力养力化力的修为。
4、太乙磨盘手“太乙磨盘手”又称“太乙魔手”,是武当道内秘传的内外双修之功。
通过“筋、骨、皮、气、运、化、阴、阳、神”等九个层次的系列的修练,实为太乙道法中由武入道的一大法门。
5、五雷劈空掌“五雷劈空掌”纯粹为内家武学以气击人的功夫。
必须由“太乙混元桩”入手,通过“提气丹田”、“炼气化劲”、“和合凝集”等系列功夫的修炼,便全身经脉气血贯通。
其后再经过采收阴阳二气合本身先天元气,炼而聚合为通灵活泼之气团,此气团能随神意运化贯注于各处,气流由双掌发出时,便形成一股特殊的内气能量流。
6、太乙阴阳术“太乙阴阳术”的功法有两重,在武功而言它是太乙派“阴阳掌诀”的修炼秘技;在道法而言,它蕴涵着道家隐仙派“阴阳道法”奥秘。
武功方面,由“太乙绵掌”及“太乙雷掌”两部分组成的。
在道法而言,“阴阳道法”是张三丰嫡传之隐仙派传习的最重要的入道方法。
其特点是由“阴阳栽接大法”可迅速入道得功。
7、太乙摄心术“摄心术”是古代道教内纯粹修炼精神的功夫,教内也称为“九层炼心术”,通称为“摄心九论”。
武当隐仙派太乙混元桩:聚敛真气成团,练气还丹
武当隐仙派太乙混元桩:聚敛真气成团,练气还丹太乙混元桩法全称为“武当太乙隐仙派混元阴阳五行桩“。
该桩为武当太乙五行拳法、道法的根本,凡修炼武当道家嫡传内家拳功者,无不以此桩为基础,其中的”七返九还大法“为隐仙派采气得气之源,而”混元一气旋转乾坤“之法更为求得拳术中”旋转力、混元力“之基础,每天操练一至十遍,一年后即可身具奇功,下面具体详细解说练法。
该功共分三步,第一步为”太乙七返桩“,内容如下:预备势:练此桩前最好空腹,除净大小便,裤带不可太紧,以自然不松垂为度。
自然松净站立,双手分置大腿外侧,且平视前方,意念:我站在武当山之巅,天风温和的吹拂我周身,我要与山川大地融合为一。
2 太乙七返桩:(1)由“预备势“双脚以脚跟为轴,双脚尖极力向外分开,成一条直线为度,(2)上身保持不动,接图2 双脚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两侧)横撇,变成两脚脚尖朝前直放,(3)凝神定气,两手同时由下向前向上缓缓抬起,掌心向下,高与肩平,(4)座腕亮掌,变成两掌心向前手腕下折,掌心向前有凸意,但不可用力,全身仍保持放松状态,尤其肩部松垂,(5)身缓缓下坐,同时双掌缓缓随身体下按至小腹前,双掌仍掌心向下,虎口相对,五指自然分开。
此势即为'大乙七返桩'定势,注意下蹲不可太低,不可太高,膝盖弯处约成120 度角即可,身体保持中正,脊柱竖直不可尾闾骨前顶。
两胯根处微有向两侧的横撑之意,使阴部两睾丸及阴茎都保持自然松垂。
女性也需要横撑胯根,并意念阴部阴道口子宫口微微开张。
两手不可有丝毫用力,意念双脚与大地粘在一起,并越粘越紧,牢不可拔。
(6)现在开始调呼吸。
其实所有的内功都是由呼吸炼成的,此处也不例外。
注意,缓缓地吸气,意念大地阴冷冰凉,而地心处却涌动着炽热的地火,我的吸气便是把地心处的地火热气吸上来,沿着我的两足心'涌泉穴' 吸入骨髓中,再沿着骨髓向上升,在'会阴穴'(在前后阴之间,阴囊与肛门之间)处融而为一,再沿身体之中线向上升,直升到脑部中的'泥九宫'。
武当纯阳门“混元一气”功
武当纯阳门“混元一气”功第一式混元起势面朝东方,两脚并拢,微屈膝,大腿内侧两血海穴相触,前后二阴微提。
松腹,松腰,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双手自然垂于身两侧,左右两手中指尖轻触大腿风市穴,头部中正,双眼垂帘,面带祥和,舌搭天桥,呼吸自然。
然后调3-9息。
(图1)要点:起势为本功之首,乃混元桩功。
面朝东方,因东方在五行中属甲乙木,属肝,肝藏血,养肝为本。
大腿内侧两血海穴相触,双腿自然微屈,则可使全身松活。
此桩看似容易,实则含义深刻,常练此桩,可使人致虚守静,身轻神爽,有飘飘欲仙之感。
第二式不老青松式1、左脚轻提,高不过踝关节,落地与肩宽,调整两脚尖稍内扣。
2、两手经带脉从左右背于腰后,置于命门穴上,手心向后,左手握住右腕,中指轻按右腕内关穴,右手指自然分开。
3、腰胯由左向后向右向前作逆时针旋转36次。
然后重复前两式动作。
换手,右手握左腕,右手中指轻按左腕内关穴,左手指自然分开,腰胯由右向后向左向前作顺时针旋转36次,呼吸自然。
(图2-9) 功效:腰为人体之中轴,旋腰必揉胯,连带下肢运动,起到了通润下焦的作用。
加之左右两手相交,交换中冲点按内关,温于命门,此形暗合经络学说通心温。
肾之大法。
人老先老腿,揉腰活胯,连带腿膝运动,可通肝、胆、背三经。
常练此法,可助督脉上升,是通小周天之捷径。
对腰椎肥大、膝部骨质增生疗效极佳,乃中老年人强身之妙法,故名不老青松。
要点:做本节功法,要求全身放松,慢柔舒缓,忌僵硬。
开始可自然呼吸,及至动作操作熟练后,其呼吸方法为腰胯顺转前半圈时为吸,后半圈为呼,腰胯逆运转时呼吸亦相同。
第三式揉膝圆归式左脚向右脚靠拢,两足尖平行相对,双腿屈膝半蹲,两手分别轻轻按于左右两腿膝盖上,两手中指、食指分别点按在膝眼穴上,大拇指按在血海穴上,劳宫穴对于鹤顶穴。
(图10、11)两手按双膝,由内向前向外向后旋转揉膝9次。
向前向外揉膝时吸气,向后揉膝至还时呼气。
上势不变,两手按双膝由内向后向外向前旋转揉膝9次,由内向后时吸气,由外向前时呼气。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第一部太乙返还功洗髓功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贯充内力。
人的正常体温是36℃左右,在低于此温度的自然环境中,人便须加衣御寒。
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小伙子在10摄氏度左右时仍然一袭单衣,这是因为年轻人热力大,体能机能强壮,所以不畏寒。
但是温度再低,到0度以下,甚至到零下一10度时,普通人就不能再凭本能的体热来抵御严寒了。
而我们太乙门的洗髓功却能通过练功来增大体内的热量,可以轻易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寒冷。
下面具体介绍功法内容一、贯气式:如图1之预备势。
故腹贯气咽气,使气充小腹内。
贯气是寒暑铁布衣的关键,从八脉锤到遇见寒暑都要需要操作好贯气式,只有气贯好打锤才不会受伤,御寒时才会有效。
(1)由图1预备势不动,深呼吸三次,即吸气时尽力鼓小腹,呼气时小腹凹进去,尽量把腹中气呼出。
(2)三次深呼吸后,第四次不吸不呼时,将小腹先尽力鼓起,然后闭住气,再深吸一口气,入腹,然后喉中吞咽一次。
注意,吸气不可太急,要慢慢吸入充入小腹中,另外吞咽时只是干咽,口中没有口水也没有气,只是好象咽食物一样的于咽。
(3)吞咽后向下压住腹中气,小腹一直鼓着不放,口鼻恢复自然呼吸。
然后双脚分开如图2所示,身地微微下坐,膝微屈,似自然站立。
(4)尽量鼓腹,待实在忍不住时,可放开小腹,长呼气,张嘴念"哈"字,将小腹中气用口呼出,连呼三次,念"哈"字三次,呼吸恢复自然。
从(1)至(4)算一次,每天早晨空腹练六次,连练三天,再接练下一步。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后再吸气入腹,然后咽气阔气再自然呼吸,腹中一直充盈气团,次序决不可错,否则无益而有损。
(5)上接(3),鼓腹站桩,将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托,托至胸前,掌心向上曲肘相对,如图22。
随双手上托同时,将小腹中之气团上升至胸膈处,使胸腔隆起,口鼻仍自然呼吸,凝住不动,尽力忍耐憋气不泄。
(6)至忍无可忍时再呼出胸中气,同时张嘴念哈,连续三次,呼尽胸中余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的皮球”,极有弹性,从而使“气力”转化成“功力”。炼出“丹田真气”后,
不但内功大增,抗击打能力增强。还具有了 “辟谷不食”与抵御风寒之功
效!
一、 混元抟气桩训练:桩分三步程序,(一)逆式呼吸;(二)顺式呼吸;(三)旋身
抟气法。此功一个星期左右会出现腹胀、不思饮食等现象 ,过十几天便
会消失,恢复正常。
(一)逆式呼吸训练:(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不可过大。双手自然放于体侧,
全身放松,头顶正直,双目平视远方,自然呼吸一二分钟左右(图 1)。(2)双手由体侧上抬,同时双膝微向下屈蹲。双手
抬至小腹前停止,双手心向下,双臂略内弯(图 2、图 2 侧)。(3)接着开始运气调息,用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内收,
将小腹中气用口呼出,连呼三次,念哈字三次,中间须一吸接一呼,然后恢复自然呼吸。
从(二)至(五)为一次练习,每天早晨空腹练六次,连续练三天,再接练下一步。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后再吸气入腹,然后咽气封气再自然呼吸,腹中一直充盈气团,次序不可错,否则无益,而且会有
损身体健康。
(六)按上述贯气鼓腹 ,闭气自然呼吸练习到 (三)时,将双手由体侧向前向上托起 ,托起至胸前停 ,掌心向上,屈肘相对
同时腹部及后腰 “鼓荡”,全身瞬间一紧 ,马上放松 ,接着向右转身 ,吸气,左拳击打腹部 ,右拳击打后腰 ,同时“喷气”鼓
荡。注意:左右转身,只是以腰带动上身转动,双脚应站牢不动。双拳击打应用松柔之力,不可僵硬,像抡鞭子一样。注
意击打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
(二)下肢同上。吸气,同时双拳以拳轮(即小指一侧)击打腹部,同时喷气。由小腹开始向上击打到双乳下止。每击一
下,“喷气”鼓荡一次。共击八次为一轮。打完后复由小腹开始向上击打,这样共击四轮停止。击打应用松柔之力。
(三)下肢同上。双手握拳放于后腰“命门外”,拳眼对着后腰。吸气,双拳抬起,击打后腰,同时喷气鼓荡。由下至上共
击八次,击打到双手不能上抬时停止。八次击打为一轮,共打四轮。
如果没有充足时间,那么“内气鼓荡”排打可以不练习,只练“贯气”也可练出抗击能力。“内气鼓荡”排打训练,只是使
慢匀长。(4)最多练习三轮即可。(5)练完后恢复自然呼吸,接练下式。
(三)旋身抟气训练:(1)双手保持环抱姿势不动,以腰带动上身向右转,边转边在心中默数一、二、三、四……,数到四
时双腿成右弓步,左腿伸直(图 4、图 4 侧)。(2)上动不停,数五、六、七、八时重心后坐,变成左腿弯曲,右腿伸直虚
二、贯气训练:(一)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于体侧,全身放松,头顶正直,双眼平视远方,同(图 1)。如此静立自
然呼吸一分钟左右。(二)做深呼吸三次,即吸气时应尽力外鼓小腹,呼气时小腹内收,尽量把腹中余气呼出。(三)三次
深呼吸后,第四次不吸不呼时,先将小腹用腹肌尽力鼓起,然后再用鼻深吸一口气入腹中 ,以此气再将小腹撑起 ,然后
(图 6),随双手上托的同时,使胸腔隆起,凝住不动,以鼻自然呼吸。(七)至忍无可忍时,再呼出胸中余气。呼气时不可太
快,要缓缓呼出,一吸接一呼。胸部贯气每天练六遍 ,练胸部贯气时要先练腹部贯气,然后再接练胸部贯气,连续练三
天。
说明:如果腹部贯气能达 5 分钟,胸部贯气能达 2 分钟,便具备御寒能力。 而且在格斗时,可随时贯气,既可抗击打又可
训练时间缩短,见效更快而已!
呼气时小腹外鼓)。吸气,一边吸气一边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数到七时气吸满。稍停后,缓慢呼气。如
此反复练习。注意:一定要默数,不要数出声,以下训练要求相同。
练习要点:(1)吸气时,意想丹田真气由丹田(小腹)上升经胸,颈,至头顶百会穴处,呼气时意想一股清新之气下落至丹
田。(2)吸气时小腹应尽力内收,呼气时尽力外鼓,可以用人为之力。 (3)吸气与心中默数应同时进行,缓缓吸气,不可有
充实拳脚之劲力,练习其他拳法也可由于“内气充实”而事半功倍。贯气练习熟练后,就不必天天专门练习了,而是可
以随时贯气,用于对敌格斗或他用。
三、“内气鼓荡”排打训练:如果练习者想进一步加强身体抗击能力,可以
在练完上述功法后,练习以下排打训练。久
步姿势(图 5、图 5 侧)。(3)数完后向左转还原。(4)接着按上述要领向左旋转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5)如此左右边转边数至八、二、三、四、五、七、八为一轮。
练习要点:(1)从一数至八时,随身体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2)一次练习三轮即可。(3)双脚始终站牢不动,只是用
腰带动上体左右旋转。
练不但具有极强抗击功效,而且还使内脏得到锻炼,使身体健壮。
(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双手自然垂于体侧,双目平视,双脚站稳不动。以腰带动上身向左转,同时,右手握
拳顺势向左前方抬起,左手顺势向右后方抬起。双手虚握拳离身体约 50 公分左右,当上身左转至 45 度不能转动时,
顺势以右拳虎口处向腹部击打,左拳向腰后命门处击打。 双手同时击打。 转身时以鼻深长吸气,击打同时以鼻“喷气”,
指相对,环抱于胸前(图 3)。(2)运气调息,用“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尽力外鼓,呼气时尽力内收)。(3)缓缓吸气,
边吸气边在心中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数到九时气吸满,稍停,然后放松呼气。(4)一直练习
到九、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为一轮。
练习要点:(1)吸气时意念一股清新真气由头顶百会穴吸入丹田之中。(2)吸气与默数应同中的混元抟气桩是通过顺、 逆两种深长呼吸的练习来增
加内气,使身体充实,内力雄厚。 再通过身体旋转的练习使内气转化成“螺
旋内劲”,用于增强技击时发力的“穿透性”。
喉中做吞咽一次。 注意,吸气不可太急,要慢慢吸入小腹中,另外吞咽时只是干咽,口中没有口水,只是像咽食物一样的
干咽。(四)吞咽后向下压住腹中气团,小腹一直鼓着不放,用鼻自然呼吸,但喉中却如有金锁封闭住腹中气团。然后
双膝微屈,上身略微下坐,保持不动。(五)尽量鼓腹闭气,待忍不住时,可放开小腹及咽喉,长呼气。并张开嘴念“哈”字,
停顿。呼气时不数,但也必须细慢匀长。(4)由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开始,接着吸气默数二、二、三、四、
五、六、七,直至七、二、三、四、五、六、七为一轮练习。开始练习一轮即可 ,功夫深时最多可练习三轮。练完
后恢复自然呼吸,接练下式。
(二)顺式呼吸训练:练毕“逆式呼吸”。(1)双手由小腹缓缓上抬至胸前停止。上抬时双手缓缓内翻转 ,右掌心向内,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