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一轮复习:伴性遗传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伴性遗传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一、单选题1.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

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

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

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2.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图谱。

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根据Ⅰ-1和Ⅰ-2的3个子代均正常可判断该遗传病属于显性遗传病B.Ⅲ-4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C.若Ⅲ-1和Ⅲ-8婚配,则后代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8D.第Ⅱ代中的3个女性均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3.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

如图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B与b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应选择黑身白眼雄果蝇作父本4.现有一个基因型为AaX B X b的卵原细胞,下列有关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结果的分析(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错误的是( )A. 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aX B,则减数分裂I过程中出现异常相对值B. 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 B X B,则减数分裂II中出现异常C. 若产生的1个极体基因型为aX B X 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 B X bD. 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 b,则3个极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X b、aX B、aX B5.鸡的羽毛特征中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且相关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羽毛的性状就可直接判断雏鸡的性别( )A.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B.芦花雌鸡×芦花雄鸡C.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D.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6.鸡的性别受ZW性染色体控制。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三新”背景下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复习课《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三新”背景下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复习课《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方法
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分子机制。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让学生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通过讲解人类的色盲遗传,让学生了解ZW型性别决定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分子机制。
各阶段设计意图
各阶段设计意图:
1. 情景导入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任务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讲解与演示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与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分子机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鼓励学生提问,并通过提问与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和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关于伴性遗传的问题,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分子机制。
5.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深入研究和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分子机制,以及伴性遗传在医学和遗传病研究中的师提问学生关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决定方式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来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 伴性遗传中的致死问题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   伴性遗传中的致死问题

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剪秋罗
果蝇
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正常翅对缺刻翅为显性,受等位基
a)控制
因(D、d)控制
①宽叶(♀甲)×窄叶(♂丙)→只有宽 ①杂合正常翅(♀甲)×正常翅(♂丙)
叶(♂丁)
→正常翅(♀乙)∶正常翅(♂丁)=
②宽叶(♀乙)×宽叶(♂丁)→宽叶∶ 2∶1
窄叶=3∶1
B.亲代雌株能产生2种配子,判断依据是F1中的雄性有两种表型 C.若F1中的雌雄株相互杂交,理论上F2的表型及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 雄株∶细叶雄株=3∶2∶1
D.若F1中的雌雄株相互杂交,理论上,F2中D的基因频率∶d的基因频率 =13∶3
4.果蝇中控制眼色的红眼基因W对白眼基因w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在纯合红眼雌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翅后端边缘缺刻的果蝇,实验证明这一 现象是一条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造成的。该缺刻翅红眼雌果蝇与正常翅 白眼雄果蝇交配,F1中的表型及比例为缺刻翅白眼雌果蝇∶正常翅红眼 雌果蝇∶正常翅红眼雄果蝇=1∶1∶1,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获得F2。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杂交编号及亲本
子代表型及比例
Ⅰ(红眼♀×白眼
♂)
F1
1红眼♂∶1红眼♀∶1白眼♂∶1白眼♀
Ⅱ(黑体红眼♀× 灰体白眼♂)
1灰体红眼♂∶1灰体红眼♀∶1灰体白眼♂∶1 F1 灰体白眼♀
6灰体红眼♂∶12灰体红眼♀∶18灰体白眼 F2 ♂∶9灰体白眼♀∶2黑体红眼♂∶4黑体红眼
注: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6产黑生体白眼♂∶3黑体白眼♀
拓展延伸 1.(2021·山东卷改编)小鼠Y染色体上的S基因决定雄性性别的发生,在 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带有S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上。 已知配子形成不受S基因位置和数量的影响,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分离, 产生的配子均具有受精能力;含S基因的受精卵均发育为雄性,不含S 基因的均发育为雌性,但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受精卵不发育。一个基因 型为XYS的受精卵中的S基因丢失,由该受精卵发育成能产生可育雌配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伴性遗传解题思路和技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伴性遗传解题思路和技巧

伴性遗传篇伴性遗传解题思路一.常见的遗传病的种类及特点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4、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5、伴Y遗传(传男不传女)6、质遗传---母系遗传(和母亲的一些性状一样)1.男性X、Y的遗传规律:男性个体的X、Y染色体中,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Y 染色体则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

2.女性X、X的遗传规律:女性个体的X、X染色体中,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 而另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3.姐妹染色体组成分析:若一对夫妇生了两个女儿,则两个女儿中来自父亲的一条X染色体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一条X染色体不一定相同。

三.四步法解决伴性遗传的类型判断第一步:先简后难,首先看伴Y遗传(首看Y)限雄遗传:①患者都为男性,全男。

②父传子、子传孙孙无穷尽。

第二步:再判显隐性,四种基本性状要熟记常隐常隐或伴X隐常显常显或伴X显1 2 3 4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必为常隐。

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必为常显。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第三步:基本性状不管用时,牢记两点。

2和3情况下如何判断?1.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全病可能伴X隐;父或子有一正常一定是常隐。

确定是否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1)隐性遗传病①女性患者,其父或其子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①女性患者,其父和其子都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全病可能伴X显;母或女有一正常一定为常显。

(2)显性遗传病①男性患者,其母或其女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①男性患者,其母和其女都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第四步:当所有的口诀都不顶用的时候,最大可能性判断。

已知Ⅱ6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为:常显、常隐、伴X显、伴X隐可能为:常隐、伴X隐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最可能为伴Y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为:常显、常隐、伴X显、伴X隐可能为:常显、常隐、伴X隐四. 有关伴性遗传的计算【例1】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 A ,乙病属于 D 。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第5单元 第6课时 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及人类遗传病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第5单元 第6课时 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及人类遗传病

第6课时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及人类遗传病课标要求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考点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应用1.性染色体的类型及传递特点(1)性染色体类型与性别决定深度思考①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吗?提示所有无性别之分的生物均无性染色体,如酵母菌等。

②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有没有性别区分呢?提示蜜蜂、蚂蚁没有性染色体但有性别分化,其雌雄性别并非取决于“染色体类型”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

③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系吗?提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未必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觉基因、某些凝血因子基因均位于X 染色体上,而外耳道多毛基因则位于Y染色体上。

④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吗?提示性染色体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2)传递特点(以XY型为例)①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

②X2X3中X2、X3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也可传给儿子。

③一对夫妇(X1Y和X2X3)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来自母亲的既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

2.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1)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伴性遗传的类型和遗传特点分析(以XY型为例)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男性具有连续遗传现象;女性热图分析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分析据图分析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其中红绿色盲相关基因为B、b,抗维生素D佝偻病相关基因为D、d。

①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致病基因都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为什么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多于男性?提示因为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女性体细胞内的两个X染色体上同时具备b基因时才会患病,而男性体细胞内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具备一个b基因就表现为色盲,所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女性体细胞内的两个X染色体上只有同时具备d基因时才会正常,而男性只要具备一个d基因就表现为正常,所以“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伴性遗传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伴性遗传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特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基 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

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子中,配子中成单存在 中,配子中成单存在
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 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
自由组合进入配子中
体自由组合进入配子中
体细胞中,成对的一个来 体细胞中,成对的一条来 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实验材料 寻找证据之路… …
一、“材料选对了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
果蝇 昆虫纲双翅目, 体长3—4mm。在制醋 和腐烂水果的地方常常 可以看到。易饲养,繁 殖快,生活史短,在繁 殖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 突变体。常用作遗传学 研究的实验材料。
果蝇众多容易 区分的相 对性状
长翅 残翅
果蝇染色体组成模式图
③病例: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 X染色体上的上的显性致病基 因D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患者由于对钙、磷吸收不良而 导致骨发育障碍。患者常表现 X型(或O型)腿、骨骼发育 畸形、生长缓慢等症状。
♀ 常染色体 3对 性染色体 1对
XY型性别决定
P: XX(♀) × XY(♂)
配子: X
XY
F1 XX 1/2
XY 1/2
实验现象
P
红眼 (♀)
×
白眼 (♂)
红眼 F1 ( ♀ )
红眼
F2

2
× 红眼 ( ♂)
红眼 ♂
白眼 ♂
:
1
:
1
发现问题
白眼性状始终与性别联系,如何解释? 既然性染色体已经被发现,不难想到这 个控制白眼的基因可能存在于性染色体 上。
实验证据 摩尔根实验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连云港高三期中)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及性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生殖细胞中只有性染色体,没有常染色体B.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C.只有具有性别分化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之分D.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2023·淮安高三模拟)先天性夜盲症是X染色体上的一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孩子。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孩子可知,该致病基因为隐性B.患病孩子的性别为男孩,该致病基因来源于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C.表现正常的女儿与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可能出现夜盲症患者D.先天性夜盲症女性患者的儿子和父亲一定是患者,女儿也可能是患者3.某同学对一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女孩家系的其他成员进行了调查,记录结果如表(“○”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代表患病情况未知)。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B.若祖父正常,则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若祖父患病,这个家系中所有患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该患病女孩的父母再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4.(2023·广东,16)鸡的卷羽(F)对片羽(f)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Ff表现为半卷羽;体型正常(D)对矮小(d)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

卷羽鸡适应高温环境,矮小鸡饲料利用率高。

为培育耐热节粮型种鸡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人员拟通过杂交将d基因引入广东特色肉鸡“粤西卷羽鸡”,育种过程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正交和反交获得F1个体表型和亲本不一样B.分别从F1群体Ⅰ和Ⅱ中选择亲本可以避免近交衰退C.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群体Ⅰ中选择父本进行杂交D.F2中可获得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5.(2023·扬州高三模拟)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7讲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伴性遗传基础知识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7讲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伴性遗传基础知识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第 12 讲分离定律及配子法1、豌豆花是两性花,在未开放时,它的花粉会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这种传粉方式叫作,也叫自交。

2、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3、有些植物(如玉米)的花为单性花,花中只有雄蕊的,叫;只有雌蕊的,叫。

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植株的雌花的柱头上,所完成的传粉过程也属于自交。

4、豌豆的人工杂交实验操作:①先除去雌花的全部雄蕊,叫作。

然后,套上纸袋。

②待去雄花的雌蕊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③将采集到的花粉涂(撒)在去雄花的的柱头上,再。

5、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

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用具有相对性状的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很容易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6、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用表示)进行杂交。

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还是作父本(),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表示)总是高茎的。

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简称子二代,用表示)植株中,不仅有高茎的,还有矮茎的。

7、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性状,如矮茎。

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图1豌豆杂交实验示意图豌豆杂交实验遗传图解豌豆测交实验遗传图解8、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杂交。

以F1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为例,孟德尔根据假说,推出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

9、孟德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0、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伴性遗传(一轮复习)

伴性遗传(一轮复习)
伴性遗传(一轮复习)
伴性遗传是指与性别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关的遗传现象。通过传递遗传物质, 它影响个体的特征和疾病易感性。了解伴性遗传是理解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 的重要一环。
遗传物质
核酸
遗传物质DNA是由核苷酸组成 的双链螺旋结构。它承载了伴 性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的遗 传特征。
染色体
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别染色 体上。男性有一个X和一个Y染 色体,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 这些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和遗传特征。
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是一种高级的诊断 方法,可以识别伴性遗传疾 病相关的具体基因突变。它 可以帮助医生个性化治疗方 案。
伴性遗传的治疗和管理
1
支持性疗法
支持性疗法旨在帮助患者管理伴性遗传疾病的症状。这可能包括物理治疗、心理 支持和药物管理。
2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修复或替换受损的基因来治疗伴性遗 传疾病。
3 可变表现
伴性遗传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可以在患者之间有所不同。同一家族中的男性可能表现出不 同的症状。
常见的伴性遗传疾病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伴性遗传疾病,影响凝血功能。它主要在男性中发生,导致不易止血的 问题。
色盲
色盲是一种影响视觉感知的伴性遗传疾病。男性更容易患色盲,因为他们只有一个X染色体。
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影响肌肉的发育和功能。它通常在男性中表现出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诊断和检测方法
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是一种诊断和检测 伴性遗传疾病的常用方法。 遗传学家可以通过家族史和 遗传测试来确定患病风险。
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使用DNA分析技 术来检测伴性遗传疾病的基 因突变。这些方法可以提供 准确的诊断和预测风险。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易混易错梳理】1.判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若系谱中,遗传具有“父传子,子传孙”的特点,即患者都是男性且有“父→子一孙”的传递规律,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否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口2.判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1)若双亲正常,其子代中有患者,则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2)若患病的双亲生有正常后代,则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显性遗传(即“有中生无为显如果没有上述明显特征,则采用假设法,即先假设为显性或隐性遗传,如果与遗传图谱相符,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3.判断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1)方法:隐性雌性x纯合显性雄性(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仅位于X 染色体4.混淆“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的概率问题首先确定双亲的基因型。

对于眼色遗传,可先不用考虑性别,直接算出概率,若是“男孩患病”,则不用考虑性别,若是“患病男孩”应该在前面概率计算的基础上乘以1/2。

5.患病概率计算技巧(1)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①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2)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①若病名在前、性别在后,则从全部后代中找出患病男(女),即可求得患病男(女)的概②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求概率时只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如男孩患病概率则是指在所有男孩中患病的男孩所占的比例。

6.不能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准确推断后代的性别判断基因位置类题基本分为两种形式(以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为例):一种为通过实验判断基因的位置,通常采用的方法为雌隐雄显的杂交方式;另一种为给出数据,让分析判断基因的位置,若已知是隐性遗传,可统计表现该表现型的雌雄个体比例,若雄性明显多于雌性,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已知是显性遗传,可统计表现该表现型的雌雄个体比例,若雌性明显多于雄性,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7.对人类遗传病分辨不清基本概念混淆不清,不理解遗传病的概念和遗传特点,认为只要遗传物质改变,就会患遗传病,还会错误的认为携带遗传病基因就会患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就不会患病,考生应准确牢记基础知识。

伴性遗传-一轮复习

伴性遗传-一轮复习
伴性遗传
一轮复习
一、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过程

X、Y染色体
人体的性染色体上的不同类型区段如图所示
X 和 Y 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区段),该部分基因互为 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
一、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过程
(1)假设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 A(a)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 源区段,那么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 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 (2)写出以下不同交配方式的基因型 ①XAXA×XAYa→ ②XAXA×XaYA→ ③XAXA×XaYa→ ; ; ; , 。
例.(2012· 福建卷,27)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 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 1。 P F1 裂翅♀ 裂翅 (♀102、♂92) 请回答: 图1 × ↓ 非裂翅 (♀98、♂109) 非裂翅♂
杂合子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 能位于X染色体上。
A.甲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如果Ⅲ8 是女孩,则其可能有四种基因型 D.Ⅲ10 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2/3
三、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判断
1.若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则可用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杂交 进行判断。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为伴 遗传;若后代全为显性且与性别无关,则为 传。 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可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 行判断。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 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 上。 遗
(3)假设基因所在区段位于Ⅱ, 则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 ,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 。

(一轮复习)伴性遗传ppt课件

(一轮复习)伴性遗传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1
4.实例——红绿色盲 (1)色盲基因为 隐 性基因,只位于 X染色体上, 染Y 色体 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表现型
性别
女性
基因型 XBXB 表现型 正常
XBXb 正常(携
带者)
XbXb
男性 XBY XbY
色盲 正常 色盲
பைடு நூலகம்
最新版整理ppt
12
(3)遗传规律 ①交叉遗传,男性的色盲基因从母亲 那里得来以后传
体 分
同(22对)



性染色体
性 染 色
男对、性女别不起 同决(定1对作)用




最新版整理ppt
3
3.性别决定类型 (1)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决定性别的主要方式),包 括XY型和ZW型。 (2)是否受精决定性别。 (3)由基因决定。 (4)受环境影响。
最新版整理ppt
4
XY型与ZW型比较
XY型
例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最新版整理ppt
10
(3)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可存在等位基因 雌性基因型: XAXA XAXa XaXa 雄性基因型: XAYA XAYa XaYA XaYa 该区段基因虽存在等位基因,但其传递状况往往 与常染色体有区别,也可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如若 Y染色体含显性基因时(YA),其雄性子代一定表现显性 性状。而 XaXa 与 XAYa 个体的子代中,雄性个体则一定为 隐性,雌性个体一定为显性——这与常染色体上等 位基因随机传递显然有别。
给他的 女儿,不能从男性传递男性。 ②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③女患者的 父亲和儿子 一定患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XbXb x XBY 男:100% 女:0 (“隐雌显雄”) (由子代表现型可判断性别,且为伴X遗传)
5 XBXb x XbY 男:50% 女:50%
6 XbXb x XbY
都色盲
四种婚配方式组合成一个家系:
女正常纯合
I
XBXB
男色盲
XbY
II
男正常
女携带
XBY
XBXb
男正常
XBY
女色盲
XbXb
(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
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
现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
即可)
P: XbXb
×
XBYB
截毛雌蝇
刚毛雄蝇
XbYB × XbXb
F1:
刚毛雄蝇
截毛雌蝇
XbXb
XbYB
F2:
雌蝇均为截毛
雄蝇均为刚毛
14. (2011安徽31)Ⅰ.(12分)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
Ⅱ、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
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 超级群大 型公益 活动: 历年高考题PPT版制
作。本课件为公益作 品,版权所有,未经 允许不得擅自修改或 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 用途。2012年1月 15日, 汉水丑生标记。
所以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伴性遗传。
Ⅱ、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 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 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
(1)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 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 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 _X_b_Y_b_,雌性的基因型是_X_B_X_B_;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 的基因型是_X_B_Y_b_,雌性的基因型是_X_b_X_b_,最终获得的后 代中,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X_b_Y_b_,刚毛雌果蝇的基因 型是__X_B_X_b__
2.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上Ⅰ区段(与Y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
截毛(b)由X和Y染色体上Ⅱ区段(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且突变型都是隐性性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 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
B.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 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
性,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 ③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为伴
性,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
1.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该遗传病不. 可能是
(B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 )
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
知识拓展 染色体的倍数决定性别 在膜翅目昆虫中的蚂蚁、蜜蜂、黄蜂和小蜂等动物中,其性别与染色
体的倍数有关,雄性为单倍体,雌性为二倍体。如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 的卵发育而成的,因而具有单倍体的染色体数(N=16)。蜂王和工蜂是由受 精卵发育成的,具有二倍体的染色体数(2N=32)。
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WW的胚
胎不能存活) ,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C
A.1∶0
B.1∶1
C.2∶1
D.3∶1
4.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 的F2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 4种,雌蜂的基因 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 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 X 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蚕
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1_/_2__,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 结天然绿色蚕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3_/_1_6____。
(2)雄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雌、 雄亲本:GGZtW、GgZtW、ggZtW、 GGZTW、 GGZTZt、gg ZTZt、 gg ZtZt、 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 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 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C.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 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
D.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 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
13、(2007全国31)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__雌____蝇,并将 其传给下一代中的__雌__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
_X__染色体上,_Y__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
3.伴Y遗传
(1)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2)典型系谱图
(3)遗传特点 ① “男全病,女全正”。 ② “父传子,子传孙”。
补充: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红绿 色盲
外耳道 多毛症
果蝇正常 硬毛
⑴人的性染色体上不同区段图析: 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区段), 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 (图中的Ⅱ—1、Ⅱ—2区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 等位基因。 ⑵基因所在区段位置与相应基因型对应关系
两种特 殊的遗 传图谱
“代代相传,传 男不传女”为伴 Y遗传
只病母子,质遗 传
图谱特征
2.根据“显隐性”推测的系谱类型
步骤
口诀
图谱特征
首先确 定显隐 性
“无中生有” 为隐性
当确定
为隐性 遗传时
隐性看女病,父子有 病为伴性,否则为常
(女患

者为突
破口)
步骤
首先确定 显隐性
口诀
“有中生无” 为显性
当确定为
III XBXB XBXb XBY
男色盲
XbY
女携带
XBXb XbY
IV
XBXb XbXb XBY XbY
(3)遗传特点 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②患者中男多女少。 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 病”。 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 正”。
2.伴X显性遗传病
基因所 在区段

Ⅱ-1(伴Y遗 传)
Ⅱ-2(伴X遗 传)
基因型(隐性遗传病)
男正常
男患病 女正常
XBYB、XBYb、 XbYB
XbYb
XBXB、 XBXb
XYB
XYb
XBY
XbY
XBXB、 XBXb
女患病 XbXb
XbXb
B 1.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B.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C.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22+X
1:1
受精卵 22对+XY
子代
比例
1

②性别决定的时期:受精作用
22对+XX
1
为什么自然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始终接近 1:1?
第一,雄性个体产生数目基本相等的两 种精子,而雌性个体只产生一种卵细胞
第二,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 均等的,因而形成两种数目基本相等的 受精卵。
3.性别分化
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的影响,如: (1)温度影响性别分化,如蛙的发育:XX的蝌蚪,温度为
显性遗传 时(男患
显性遗传看男 病,母女有病 为伴性;否则
者为突破 为常显
口)
图谱特征
3.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 推测: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
(2)若该病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判断方法如下
①父子相传为伴Y; ②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为伴
XB
Y
男孩的 色盲基 因只能 来自于
母亲
子代 XBXB
XBXb
XBY
XbY
女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1:1
:1 :1
练习:这对夫妇生一个色盲男孩概率是_1/_4
再生一个男孩是色盲的概率是_1/_2
亲代
女性携带者 XBXb
配子 XB
Xb
男性色盲
规律2:
×
XbY
父亲患病,女儿 至少为携带者。
伴性遗传
1、生物种类:雌雄异体的生物 2、基础: 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强调:每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都各为一对 同源染色体。
1.性别决定(性染色体决定类型)
①人的性别决定过程:
亲代
22对+XX
22对+XY
配子
22+X
22+Y
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
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
例是 ( D )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3.(2008·海南高考)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
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
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
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