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度方法的聚类PPT
密度聚类 算法详解
Outlier Border Core Eps = 1cm MinPts = 5
11
DBSCAN(1996)
DBSCAN:一种基于高密度连通区域的基于密度的 聚类方法,该算法将具有足够高密度的区域划分为 簇,并在具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 簇。它将簇定义为密度相连的点的最大集合;
12
Border Core
4
Eps = 1cm MinPts = 5
密度概念
直接密度可达的(Directly density reachable, DDR): 给定对 象集合D, 如果p是在q的–邻域内, 而q是核心对象, 我们说对 象p是从对象q直接密度可达的(如果q是一个核心对象,p属 于q的邻域,那么称p直接密度可达q。)
q o
由一个核心对象和其密度可达的所有对象构成一个聚类。
6
密度概念
Eg: 假设半径 Ε=3 , MinPts=3 , 点 p 的 领域中有点 {m,p,p1,p2,o}, 点 m 的 领域中有 点 {m,q,p,m1,m2}, 点 q的 领域中有 {q,m}, 点 o 的 领 域中有点 {o,p,s}, 点 s 的 领域中有点 {o,s,s1}. 那么核心对象有 p,m,o,s(q 不是核心对象,因为它对应 的 领域中点数量等于 2 ,小于 MinPts=3) ; 点 m 从点 p 直接密度可达,因为 m 在 p 的 领域内,并 且 p 为核心对象; 点 q 从点 p 密度可达,因为点 q 从点 m 直接密度可达,并 且点 m 从点 p 直接密度可达; 点 q 到点 s 密度相连,因为点 q 从点 p 密度可达,并 且 s 从点 p 密度可达。
19
数据挖掘2015最新精品课程完整课件(第14讲)---基于密度的聚类.
28
OPTICS:通过点排序识别聚类结构
基于密度方法的聚类- DBSCAN
DBSCAN 算法根据以上的定义在数据库中发现簇和噪声 。簇可等价于集合D中簇核心对象密度可达的所有对象的 集合。 DBSCAN通过检查数据集中每个对象的ε-邻域来寻找聚类 。如果一个点p的ε-邻域包含多于MinPts个对象,则创建 一个p作为核心对象的新簇C。然后,DBSCAN从C中寻找 未被处理对象q的ε-邻域,如果q的ε-邻域包含多MinPts个 对象,则还未包含在C中的q的邻点被加入到簇中,并且 这些点的ε-邻域将在下一步中进行检测。这个过程反复执 行,当没有新的点可以被添加到任何簇时,该过程结束。 具体如下:
OPTICS:通过点排序识别聚类结构
算法思路 首先检查数据对象集合D中任一个对象的E—邻域。设定其 可达距离为“未定义”,并确定其核心距离,然后将对象及其 核心距离和可达距离写入文件。 如果P是核心对象,则将对象P的E—邻域内的对象N (P)插 入到一个种子队列中,包含在种子队列中的对象p’按到其直 接密度可达的最近的核心对象q的可达距离排序。 种子队列中具有最小可达距离的对象被首先挑选出来,确 定该对象的E一邻域和核心距离, 然后将其该对象及其核心距离和可达距离写入文件中,如 果当前对象是核心对象,则更多的用于扩展的后选对象被插入 到种子队列中。 这个处理一直重复到再没有一个新的对象被加入到当前的 种子队列 中。
顶点数
p q
MinPts = 5
Eps = 1 cm
4
DBSCAN
密度 = 制定半径 (Eps)内点的个数 如果一个对象的 Eps 邻域至少包含最小数目 MinPts 个对象,则称该对象为核心对象(Core point) 如果一个对象是非核心对象, 但它的邻域中有核 心对象,则称该对象为边界点( Border point ) 除核心对象和边界点之外的点是噪声点( Noise point )
聚类分析(五)——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OPTICS
聚类分析(五)——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OPTICS 1 什么是OPTICS算法在前⾯介绍的DBSCAN算法中,有两个初始参数E(邻域半径)和minPts(E邻域最⼩点数)需要⽤户⼿动设置输⼊,并且聚类的类簇结果对这两个参数的取值⾮常敏感,不同的取值将产⽣不同的聚类结果,其实这也是⼤多数其他需要初始化参数聚类算法的弊端。
为了克服DBSCAN算法这⼀缺点,提出了OPTICS算法(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clustering structure)。
OPTICS并不显⽰的产⽣结果类簇,⽽是为聚类分析⽣成⼀个增⼴的簇排序(⽐如,以可达距离为纵轴,样本点输出次序为横轴的坐标图),这个排序代表了各样本点基于密度的聚类结构。
它包含的信息等价于从⼀个⼴泛的参数设置所获得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换句话说,从这个排序中可以得到基于任何参数E和minPts的DBSCAN算法的聚类结果。
2 OPTICS两个概念核⼼距离:对象p的核⼼距离是指是p成为核⼼对象的最⼩E’。
如果p不是核⼼对象,那么p的核⼼距离没有任何意义。
可达距离:对象q到对象p的可达距离是指p的核⼼距离和p与q之间欧⼏⾥得距离之间的较⼤值。
如果p不是核⼼对象,p和q之间的可达距离没有意义。
例如:假设邻域半径E=2, minPts=3,存在点A(2,3),B(2,4),C(1,4),D(1,3),E(2,2),F(3,2)点A为核⼼对象,在A的E领域中有点{A,B,C,D,E,F},其中A的核⼼距离为E’=1,因为在点A的E’邻域中有点{A,B,D,E}>3;点F到核⼼对象点A的可达距离为,因为A到F的欧⼏⾥得距离,⼤于点A的核⼼距离1.3 算法描述OPTICS算法额外存储了每个对象的核⼼距离和可达距离。
基于OPTICS产⽣的排序信息来提取类簇。
算法描述如下:算法:OPTICS输⼊:样本集D, 邻域半径E, 给定点在E领域内成为核⼼对象的最⼩领域点数MinPts输出:具有可达距离信息的样本点输出排序⽅法:1 创建两个队列,有序队列和结果队列。
基于密度方法的聚类
基于密度方法的聚类密度方法是一种无参数的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数据点周围的密度来确定聚类结构。
它不需要预设聚类数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密度方法的原理和算法流程,并讨论其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
密度方法聚类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数据点周围的密度,将数据点划分到不同的聚类簇中。
密度是通过计算点在给定半径内邻近点的数量来衡量的。
在密度方法中,每个数据点被分为三种类型:核心点(core point)、边界点(border point)和噪声点(noise point)。
核心点是在给定半径内有足够数量邻近点的点,它们属于一个聚类簇的核心部分。
边界点是在给定半径内没有足够数量邻近点,但邻近点中包含核心点的点,边界点位于聚类簇的边界上。
噪声点是在给定半径内没有足够数量邻近点并且邻近点也不包含核心点的点,噪声点不属于任何聚类簇。
密度方法的算法流程如下:1.初始化点集D和给定半径ε。
2.遍历所有点p∈D,计算p的ε-邻域内的点的数量,如果数量大于等于给定阈值,将p标记为核心点。
3.将所有邻近核心点的点标记为边界点。
4.如果没有边界点,则算法结束。
5.如果存在边界点,则选取一个未被访问的边界点,将其加入当前聚类簇C,并递归地将其邻近核心点加入C。
6.重复步骤5,直到无法找到更多的邻近点,此时一个聚类簇形成。
7.将所有已被访问的点从D中删除,返回步骤2密度方法聚类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自动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簇,并且对噪声点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它不需要预设聚类数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
此外,密度方法还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
然而,密度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密度方法对于参数的选择比较敏感,需要根据具体数据集进行调参。
其次,密度方法对于高维数据和密集型数据表现不佳,容易出现维度灾难。
此外,密度方法在处理不同密度之间的聚类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密度比例的影响。
密度方法聚类在多个领域和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密度的聚类和基于网格的两大聚类算法
DENCLUE:基于密度分布函数的聚类
2
DBSCAN
基于密度的簇是密度相连的点的集合 主要思想
寻找被低密度区域分离的高密度区域 只要临近区域的密度(单位大小上对象或数据点的数
目)超过某个阈值,就继续聚类
13
OPTICS:通过点排序识别聚类结构
数据集的排序可以用图形描述,有助于可视化和理解数据集 中聚类结构,例如下图是一个简单的二维数据集的可达图。 其中三个高斯“凸起”反映数据集中比较稠密的部分。
14
OPTICS:通过点排序识别聚类结构
Step 1:有序种子队列初始为空.结果队列初始为空 ; Step 2:如果所有点处理完毕.算法结束;否则选择一个未处理对象( 即不在结果队列中)放人有序种子队列: Step 3:如果有序种子队列为空,返回Step 2,否则选择种子队列中的 第一个对象P进行扩张: Step 3.1:如果P不是核心节点.转Step 4;否则,对P 的E邻域内任一 未扩张的邻居q 进行如下处理 Step 3.1.1:如果q已在有序种子队列中且从P到 q的可达距离小于旧值 ,则更新q的可达距离,并调整q到相应位置以保证队列的有序性; Step 3.1.2:如果q不在有序种f队列中,则根据P 到q的可达距离将其插 入有序队列; Step 4:从有序种子队列中删除P.并将P写入结果队列中,返回Step 3
Step4 否则(即p为核心对象),给 Neps(p)中的所有对象打上一个新的类标签 newid,然后将这些对象压入堆栈的Seeds中; Step5 让CurrentObject = Seeds.top;然后检索属于Neps(CurrentObject) 的 所有对象;如果| Neps(CurrentObject) |>MinPts,则剔除已经打上标记的 对象,将余下的未分类对象打上类标签newid,然后压入堆栈; Step6 Seeds.pop,判断Seeds是否为空,是,则执行Step1 ,否则执行Step5。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PPT第10章 聚类方法
3. 连通性相似性度量
数据集用图表示,图中结点是对象,而边代表对象之 间的联系,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连通性相似性,将簇定义 为图的连通分支,即图中互相连通但不与组外对象连通的 对象组。
也就是说,在同一连通分支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度 量大于不同连通分支之间对象的相似性度量。
某种距离函数
4. 概念相似性度量
值ε,即:
k
SSE
| o mx |2
x1 oCx
k-均值算法示例
【例10.3】如图10.4所示是二维空间中的10个数据点 (数据对象集),采用欧几里得距离,进行2-均值聚类。其 过程如下:
初始的10个点
(1)k=2,随机选择两个点作为质心,假设选取的质 心在图中用实心圆点表示。
(2)第一次迭代,将所有点按到质心的距离进行划分, 其结果如图10.5所示。
10.1.6 聚类分析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① 聚类分析可以用于数据预处理。 ② 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来获得数据的分布情况。 ③ 聚类分析可以完成孤立点挖掘。
10.1.7 聚类算法的要求
① 可伸缩性。 ② 具有处理不同类型属性的能力。 ③ 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 ④ 需要(由用户)决定的输入参数最少。 ⑤ 具有处理噪声数据的能力。 ⑥ 对输入记录顺序不敏感。 ⑦ 具有处理高维数据的能力。 ⑧ 支持基于约束的聚类。 ⑨ 聚类结果具有好的可解释性和可用性。
只有在簇的平均值被定义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那当涉 及有分类属性的数据时该怎么办?
需要事先给出k,即簇的数目 不能处理噪声数据和孤立点 不适合发现非凸面形状的簇
5. 二分k-均值算法
二分k-均值算法是基本k-均值算法的直接扩充,它基于 一种简单的想法:为了得到k个簇,将所有点的集合分为两 个簇,从这些簇中选取一个继续分裂,如此下去,直到产 生k个簇。
《数据挖掘》课程PPT-聚类分析
图像处理
1 2 3
图像分割
在图像处理中,聚类分析可以用于将图像分割成 多个区域或对象,以便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处理。
特征提取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提取图像中的关键特征,如 颜色、形状、纹理等,以实现图像分类、识别和 检索。
图像压缩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图像中的像素进行聚类, 从而减少图像数据的维度和复杂度,实现图像压 缩。
03 推荐系统
利用聚类分析对用户和物品进行分类,为用户推 荐相似或相关的物品或服务。
02
聚类分析的常用算法
K-means算法
• 概述:K-means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通过迭代将数据划分为K个集群,使得每个数 据点与其所在集群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小。
• · 概述:K-means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通过迭代将数据划分为K个集群,使得每个数 据点与其所在集群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小。
03 基于模型的聚类
根据某种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将数据点分配给 不同的模型,常见的算法有EM算法、高斯混合模 型等。
聚类分析的应用场景
01 客户细分
将客户按照其特征和行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 以便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服务。
02 异常检测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值或离群点,以 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或风险。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分析
在生物信息学中,聚类分析可以用于分析基因表达数据, 将相似的基因聚类在一起,以揭示基因之间的功能关联和 调控机制。
蛋白质组学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模 块,以深入了解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个性化医疗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根据个体的基因型、表型等特征进行 分类,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依据和支持。
聚类 课件
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
将数据空间划分为网格,然后在网格 上进行聚类,如STING算法、 CLIQUE算法等。
02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算法的原理
K-means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 类算法,通过迭代过程将数据点划分 为K个聚类,使得每个数据点与其所 在聚类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小 。
DBSCAN算法的步骤
01 扫描所有点,标记为核心点、边界点和噪 声点。
02 对于每个核心点,以其为起点,扩展与其 密度相连的区域。
03
将扩展的区域内的所有点标记为同一簇。
04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点都被处理。
DBSCAN算法的优缺点
01
优点
02
对异常值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能够发现任何形状的簇。
03
互信息
总结词
衡量聚类结果与真实类别之间相似度的指标,值越大表示聚 类效果越好。
详细描述
互信息是一种衡量聚类结果与真实类别之间相似度的指标, 其计算方法为聚类结果与真实类别之间的熵值之差。如果聚 类效果好,则聚类结果与真实类别之间的相似度会较高,熵 值之差会较小,因此互信息值会较大。
调整兰德指数
总结词
步骤2
重复以下步骤,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 步骤2.1
将每个数据点与最近的簇中心点合并,形成新的 簇中心点。
• 步骤2.2
更新簇中心点为新合并的簇中所有点的平均值或中 心点。
• 步骤2.3
重复步骤2.1和步骤2.2,直到所有数据点都归入某 个簇或达到预设的簇数量。
输出聚类结果。
步骤3
层次聚类算法的优缺点
DBSCAN算法的优缺点
基于密度峰值法的设计理性聚类方法
基于密度峰值法的设计理性聚类方法密度峰值方法是一种用于聚类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不需要事先指定聚类数量的情况下,从数据中识别出聚类的中心和边界。
该方法通过对每个样本点周围的密度进行分析,找到具有较高密度并较远离其他样本的点作为聚类中心,然后通过连接这些聚类中心来确定聚类的边界。
设计理性聚类方法时,需要确定以下三个主要步骤:密度估计、聚类中心的选择和聚类边界的确定。
首先,在密度估计阶段,我们需要计算每个样本点的密度。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高斯核函数对每个样本点周围的密度进行估计。
高斯核函数可以度量一个点在一个给定半径内的邻居数量,并将其作为密度值。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半径,既不太小以至于无法识别聚类,也不太大以至于将多个聚类合并为一类。
接下来,在聚类中心的选择阶段,我们选择具有较高密度的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
这些聚类中心是那些在其周围具有较高密度的点,同时远离其他较高密度的点。
这些点被认为是聚类的核心点,它们定义了聚类的中心。
可以将这些核心点视为具有最高密度的样本点,它们代表了数据中的主要聚类。
与传统的聚类方法相比1.不需要事先指定聚类数量:传统聚类方法需要事先指定聚类数量,而基于密度峰值法的设计理性聚类方法可以从数据中自动发现聚类的中心和边界,无需这种先验知识。
2.能够处理不规则形状的聚类:传统聚类方法通常假设聚类是凸的,而基于密度峰值法的设计理性聚类方法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数据。
3.对噪声数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基于密度峰值法的设计理性聚类方法通过密度估计和聚类中心选择,能够较好地识别并排除噪声数据,从而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在应用方面,基于密度峰值法的设计理性聚类方法已被成功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图像分割、网络分析和模式识别等。
其中,图像分割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密度峰值方法可以将图像中的像素点聚类为不同的区域,从而实现图像的分割和目标提取。
此外,在网络分析中,该方法可以通过分析网络节点的连接信息,找到具有较高网络密度的关键节点,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网络结构。
基于密度聚类方法
基于密度聚类方法密度聚类是一种常见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将数据点组织成高密度区域并利用稀疏区域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聚类。
在密度聚类中,密度被用作数据点之间相似性的度量,而不是基于数据点之间的距离。
密度聚类的一个主要优势是它不受固定聚类数目的约束。
相比于其他聚类算法如K均值聚类,密度聚类能够处理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并发现任意形状和大小的聚类簇。
因此,密度聚类广泛应用于图像分割、异常检测、社交网络分析等领域。
密度聚类的核心思想是找到具有相似密度的数据点,并将它们组织成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密度聚类算法通常需要定义以下两个关键参数:邻域半径(ε)和邻域内最小数据点数量(MinPts)。
具体来说,密度聚类算法的步骤如下:1. 随机选择一个数据点作为起始点。
2. 找到其邻域内所有距离起始点小于ε的数据点,并将其标记为核心点。
3. 对每个核心点,进一步检查其邻域内是否有超过MinPts个的其他核心点。
如果有,则将这些核心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簇。
4. 对于已被标记为核心点但不满足MinPts的数据点,将其标记为边界点。
5. 对于未被标记的数据点,将其标记为噪声点。
6.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数据点都被遍历过。
密度聚类算法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确定合适的ε和MinPts。
ε的选择要依赖于数据的特点,可以通过预处理或经验选择。
而MinPts的选择可以通过观察到达图(density reachability graph)的斜率来进行。
当斜率开始收敛时,可以选择对应的MinPts值。
密度聚类具有以下优点:1. 能够处理任意形状和大小的聚类簇,不受聚类数目的限制。
2. 对噪声和异常值具有鲁棒性。
3. 不需要先验知识或标签,适用于无监督学习场景。
4. 相对较快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然而,密度聚类算法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和局限性:1. 对参数的选择敏感,特别是ε和MinPts的确定。
不同的参数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2. 对于高维数据,密度聚类效果可能较差,因为高维空间中数据稀疏性的问题。
基于密度峰值的聚类算法
基于密度峰值的聚类算法基于密度峰值的聚类算法(Density Peak Clustering Algorithm)是一种非参数化的聚类算法,它通过计算样本之间的密度和距离来确定聚类的中心,并将样本分配到不同的聚类中。
该算法由Rodriguez和Laio于2024年提出,相比于传统的基于距离的聚类方法,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数据的分布特点,尤其适用于具有多个不同密度区域的数据集。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样本之间的密度和距离来确定聚类的中心。
首先,算法计算每个样本的局部密度,表示样本周围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样本数量。
然后,对于每个样本,算法计算其到其他样本的最小距离,即距离最近的样本的距离。
最后,根据每个样本的局部密度和最小距离,算法确定每个样本的密度峰值,并将样本分配到不同的聚类中。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计算每个样本的局部密度:对于每个样本,计算它周围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样本数量,将该数量作为样本的局部密度。
2.计算每个样本的最小距离:对于每个样本,计算它到其他样本的最小距离,即距离最近的样本的距离。
3.确定样本的密度峰值:根据每个样本的局部密度和最小距离,计算一个可信度值。
该可信度值越大,表示该样本的密度峰值越高,即该样本越有可能是聚类的中心。
4.选择聚类的中心:根据每个样本的可信度值,选择具有较高可信度值的样本作为聚类的中心。
5.分配样本到聚类中:对于每个样本,将其分配到离其最近的可信度值较高的样本所属的聚类中。
6.删除噪声样本:将密度较低的样本划分为噪声,从聚类中移除。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距离的聚类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相对于传统的聚类方法,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的个数,能够自动确定聚类的个数。
2.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能够识别具有不同密度的样本簇,并将其分配到不同的聚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数据的分布特点。
3.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对噪声样本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将噪声样本划分为独立的聚类或从聚类中移除。
1基于相对密度的聚类算法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172012)。
刘青宝 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邓 苏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指挥自动化、信息综合处理与辅助决策;张维明 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信息系统、信息综合处理与辅助决策。
计算机科学2007Vol 134№12 基于相对密度的聚类算法3)刘青宝 邓 苏 张维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长沙410073)摘 要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因其抗噪声能力强和能发现任意形状的簇等优点,在聚类分析中被广泛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相对密度的聚类算法,在继承上述优点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了基于密度的聚类结果对参数值过于敏感、参数值难以设置以及高密度簇完全被相连的低密度簇所包含等问题。
关键词 聚类,K 近邻,聚类参数,相对密度 R elative Density 2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L IU Qing 2Bao DEN G Su ZHAN G Wei 2Ming(College of Inform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Abstract With strong ability of discovery arbitrary shape clusters and handling noise ,density based clustering is one of primary methods for data mining.This paper provides a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relative density ,which efficiently resolves these problem of being very sensitive to the user 2defined parameters and too difficult for users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K eyw ords Clustering ,K 2nearest neighbors ,Clustering parameter ,Relative density 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许多领域,包括模式识别、数据分析、图像处理,以及市场研究。
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
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
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是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旨在根据空间结构,以聚类分隔为几个部分。
这种算法指出,当数据点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关系时,数据点可以被组织为多个簇,这些簇可以抽象为一个谱,其聚类依赖于谱上的谱级而进行划分。
谱聚类既考虑了空间关系,又考虑了数据的相似性,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谱式聚类将数据抽象为一个图模型,模型中的顶点是数据点,边是数据点之间的关系,该图通过计算谱级将结果进行聚类,由此引入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谱聚类最常用于聚类紧凑性高的数据集,只有在数据的紧凑性较高的情况下,其聚类结果才能表现出较好的聚类效果。
此外,它还具有反应速度快、聚类结果稳定、聚类结果明确的特点,这是让它被广泛使用的最主要原因,使它成为了当今聚类技术中最重要的算法之一。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密度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数据密度的聚类方法,主要特点是将数据点结合成聚类,旨在从数据集中查找最相近的点。
不同于传统的聚类算法,它更加侧重于计算空间内点的密度,而不是向量空间的距离。
密度聚类有很多类型,其中著名的算法有:DBSCAN(支持度基因聚类)、OPTICS(离散点优化视觉)以及DENCLUE (离散时间处理)等。
DBSCAN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算法,它建立在空间数据点分布上,结合两个参数即半径(eps)和聚类最小数目(minPoints)来形成聚类。
它做的是,首先通过设定一个半径eps,将不同的点连接起来,组成相互之间距离小于eps的点构成一个新的聚类簇,然后将这些特征点的聚类扩大,直到形成一个稳定的聚类。
这就是DBSCAN算法。
而OPTICS算法则是基于密度的另一种聚类算法,它能够通过使用一个可变的半径来构建密度梯度,将离散点根据密度进行排序,并计算点间的可达距离。
根据密度梯度,它可以更好地分割空间中的离散点,并捕获出数据集中斑点和噪音的细节,从而得到比DBSCAN更具有有效性的结果。
最后,DENCLUE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将数据由时间轴上的离散分布抽象出来,使用一个可变的高斯函数来计算每个点的密度,该可变半径适应于空间密度的可变程度,能够选择合适的结构来描述每个离散点,从而获取更好的聚类效果。
总而言之,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是一种比较精准的聚类方法,通过设定半径和点的最小数目来形成聚类,从而使得空间中的点更加清晰准确的被整合在一起。
基于密度的聚类分割算法
基于密度的聚类分割算法
密度聚类分割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该算法通过计算样本点的密度,并根据样本点周围的密度进行聚类分割。
在该算法中,首先需要确定邻域关系和密度阈值。
然后,根据密度阈值和邻域关系,将样本点分为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
核心点是指其邻域内的样本点数大于等于密度阈值的样本点,边界点是指其邻域内的样本点数小于密度阈值但是与核心点相连的样本点,噪声点是指既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的样本点。
接着,对核心点进行聚类,将其邻域内的所有样本点都分配到该核心点所在的簇中。
最后,将边界点分配到与其邻域内的核心点所在的簇相同的簇中。
该算法的优点是可以自适应地确定聚类数目,并且能够处理具有任意形状的聚类。
但是,该算法对密度阈值的选取比较敏感,且需要对邻域关系进行预先定义。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6
k-means优缺点
➢ 主要优点: 是解决聚类问题的一种经典算法,简单、快速。 对处理大数据集,该算法是相对可伸缩和高效率的。 当结果簇是密集的,它的效果较好。
➢ 主要缺点 在簇的平均值被定义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必须事先给出k(要生成的簇的数目),而且对初值敏感,对于不 同的初始值,可能会导致不同结果。 不适合于发现非凸面形状的簇或者大小差别很大的簇。而且,它 对于“躁声”和孤立点数据是敏感的。
聚类分析
宋宜飞
1
➢ 回顾
➢ 密度聚类方法
DBSCAN算法 OPTICS 算法
➢ 网格聚类方法
CLIQUE算法
主要内容
w
2
回顾
➢ 聚类
聚类(clustering)也称为聚类分析,指将样本分到不同的组中使得同一组中 的样本差异尽可能的小,而不同组中的样本差异尽可能的大。
聚类得到的不同的组称为簇(cluster)。
w
9
密度聚类方法
➢ 划分聚类方法 ➢ 层次聚类方法 ➢ 密度聚类方法 :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以数据集在空间分布上的稠
密程度为依据进行聚类,无需预先设定簇的数量,因此特别适合对 于未知内容的数据集进行聚类。 ➢ 网格聚类方法 ➢ 模型聚类方法
w
10
基于密度方法的聚类
➢ 密度聚类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只要一个区域中的点的密度 大于某个域值,就把它加到与之相近的聚类中去。对于簇 中每个对象,在给定的半径ε的邻域中至少要包含最小数 数目(MinPts)个对象。
密度可达
w
15
基于密度方法的聚类- DBSCAN 所用到的基本术语
定义 密度相连的: 如果对象集合D中存在一个对象o,使得对象p 和q是从o关于ε和MinPts密度可达的,那么对象p和q是关于 ε和MinPts密度相连的。
图 密度相连
定义 噪声: 一个基于密度的簇是基于密度可达性的最大的密度相 连对象的集合。不包含在任何簇中的对象被认为是“噪声”。
边界点:边界点不是核心点,但落在某个核心点的邻域内。 噪声就是那些既不是边界点也不是核心点的对象
图 噪声
w
16
DBSCAN算法概念示例
➢ 如图所示, ε 用一个相应的半径表示,设MinPts=3,请分 析Q,M,P,S,O,R这5个样本点之间的关系。
“直接密度可达”和“密度可达”概念示意描述
解答:根据以上概念知道:由于有标记的各点M、P、O和R的 ε 近邻均包含 3个以上的点,因此它们都是核对象;M是从P“直接密度可达”;而Q则是 从M“直接密度可达”;基于上述结果,Q是从P“密度可达”;但P从Q无 法“密度可达”(非对称)。类似地,S和R从O是“密度可达”的;O、R和S 均是“密度相连”的。
➢ 这类算法能克服基于距离的算法只能发现“类圆形”的聚 类的缺点,可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且对噪声数据不敏感。
➢ 代表算法有:DBSCAN、OP度方法的聚类- DBSCAN
➢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一 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与层次聚类方法不同,它将 簇定义为密度相连的点的最大集合,能够把具有足够高密度的区域划 分为簇,并可在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
w
7
层次聚类方法
➢ 层次聚类方法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层次的分解,直到某种条件满足为 止。具体又可分为: 凝聚的层次聚类:一种自底向上的策略,首先将每个对象作为一个簇, 然后合并这些原子簇为越来越大的簇,直到某个终结条件被满足。 分裂的层次聚类:采用自顶向下的策略,它首先将所有对象置于一个 簇中,然后逐渐细分为越来越小的簇,直到达到了某个终结条件。
一个好的聚类方法将产生以下的聚类 最大化类中的相似性 最小化类间的相似性
w
3
聚类的分类:
➢ 划分聚类方法 ➢ 层次聚类方法 ➢ 密度聚类方法 ➢ 网格聚类方法 ➢ 模型聚类方法
回顾
w
4
划分聚类方法
在基于划分的聚类中,任务就是将数据划分成 K个不相交的点集,使每个子集中的点尽可能 同质。
基于划分的方法 ,其代表算法有 k-means算法、 K-medoids等
w
12
传统的密度定义:基于中心的方法
➢ 传统基于中心的密度定义为: 数据集中特定点的密度通过该点ε半径之内的点计数(包括本身)来估计。 显然,密度依赖于半径。
w
13
基于密度方法的聚类- DBSCAN 所用到的基本术语
定义 对象的ε-邻域:给定对象在半径ε内的区域。 定义 核心对象:如果一个对象的ε-邻域至少包含最小数目MinPts个
➢ 层次凝聚的代表是AGNES算法。层次分裂的代表是DIANA算法。
w
8
层次聚类优缺点
➢ 层次聚类方法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当通过凝聚式的方 法将两组合并后,无法通过分裂式的办法再将其分离到之 前的状态,反之亦然。
➢ 另外,层次聚类过程中调查者必须决定聚类在什么时候停 止,以得到某个数量的分类。
➢ 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小心使用层次聚类方法。
对象,则称该对象为核心对象。
例 下图中,ε=1cm,MinPts=5,q是一个核心对象。 定义 直接密度可达:给定一个对象集合D,如果p是在q的ε-邻域内,而
q是一个核心对象,我们说对象p从对象q出发是直接密度可达的。 例 在下图中,ε=1cm,MinPts=5 ,q是一个核心对象,对象 p1从对象q出发是直接密度可达的。
w
5
k-means 算法
➢ k-means 算法基本步骤
1. 从 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 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2. 根据每个聚类对象的均值(中心对象),计算每个对象与这些中心对象的距离;
并根据最小距离重新对相应对象进行划分; 3. 重新计算每个(有变化)聚类的均值(中心对象); 4. 计算标准测度函数,当满足一定条件,如函数收敛时,则算法终止;如果条
w
14
基于密度方法的聚类- DBSCAN 所用到的基本术语
定义 密度可达的:如果存在一个对象链p1,p2,…,pn,p1=q, pn=p,对pi∈D,(1<=i<=n),pi+1是从pi关于ε和MitPts直接密度 可达的,则对象p是从对象q关于ε和MinPts密度可达的。
例 在下图中,ε=1cm,MinPts=5,q是一个核心对象,p1是 从q关于ε和MitPts直接密度可达,p是从p1关于ε和MitPts直接密度 可达,则对象p从对象q关于ε和MinPts密度可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