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姓名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身】修养自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A、妻常之.田/夫君子之.行B、家以.农亩为业/静以.修身C、时.天暴雨/年与时.驰D、乃省./吾日三省.吾身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 学号:得分:本试卷共七段文言文,满分100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ﻫ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用书:写2、欧阳公“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ﻫ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ﻫ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4分)[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4分)只见那床头捉刀人,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
狼乃止。
屠即径归。
昧爽②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b),则死狼也。
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③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注】①蚤:通“早”。
②昧爽:拂晓。
③直:通“值”,价值。
(1)将“审视、遥望、近之”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③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④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遥望;近之;审视(2)看,视;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3)①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当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小赚了一笔。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溥幼嗜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1)“日沃汤数次”中“汤”字的意思是________(2)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由此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热水(2)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3)围绕“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来答即可。
【解析】【分析】(1)“汤”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热水”,今义是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2)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然后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概括即可。
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的故事。
(3)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
我们可以思考出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获得一样学问,必须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学习成果需要我们用勤奋去换取,哪怕写到"指掌生茧"也要继续学下去。
只要学习勤奋,终有所成就。
记住学无止境!故答案为:⑴热水⑵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⑶围绕“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来答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概括。
⑶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观点的阐述,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
【参考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欧阳修论作文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字。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即求过人((3)如此少有至者()(4)多作自能见之2.翻译句子。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3.选出与“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的“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忍能对面为盗贼。
4.欧阳修是宋代的文学家,我们学过他写的哪篇文章?并写出其中的两个成语。
5.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参考答案1.曾经;超过;达到;知道;察觉。
2.(1)曾经乘机问他怎么把文章写好。
(2)(文章的)缺点不必等别人来批评,挑剔,(只要)多做自己就懂得它。
3.D4.《醉翁亭记》水落石出;觥筹交错(山肴野蔌;醉翁之意不在酒)5.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二、孟母三迁阅读下文,完成26~29题。
(10分)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其舍近墓()(2)遂迁居市旁()2、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3分)3、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2分)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靠近、于是2、这几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3、这里不是我教育孩子的地方。
4、孩子的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环境对人很重要;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课外文言文复习训练(一)答案

课外文言文复习训练(一)答案班别:姓名:成绩: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彀②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③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②彀kòu:初生的小鸟。
③忮:zhì:凶狠。
译文: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
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
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使……信任) (2)去.人太远(距离)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译文:这种鸟羽毛非常珍贵罕见,而且能够驯养,一点都不畏惧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①“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班级: 姓名: 座号:阅读文言选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范文正公仲淹既贵, 常以俭约训人, 戒诸子曰: “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 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
今而得厚禄, 欲以养亲, 亲不在矣。
汝母又已早世, 吾所最恨者, 忍令若曹享富贵之禄耶?”子纯仁娶妇将归, 以罗绮为帷幔, 公闻之不悦曰: “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 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 当火于庭。
”(明代刘元卿撰《贤弈编·卷二·范文正公仲淹既贵》)注释: ①范文正公仲淹: 即范仲淹, “文正”是他的谥号。
②执爨(cuàn):烧火做饭。
③躬: 亲自。
④甘旨: 美味的食物⑤充: 请人代劳。
⑥恨: 遗憾。
⑦若曹: 你们。
⑧罗绮: 罗和绮, 多借指丝绸衣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俭以养.德()(2)不能励.精()(3)未尝.充也()(4)闻之不悦.()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B.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C.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D.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分)(2)今而得厚禄, 欲以养亲, 亲不在矣。
(3分)4.两篇文章中都谈到了对孩子的教育, 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4分)班级: 姓名: 座号:阅读文言选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孔子,名________,字仲尼,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③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④不逾矩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写出一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5)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
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答案】(1)丘;春秋或春秋末(2)通“悦”,愉快;生气;替或给;越过,超过(3)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4)示例: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三十而立等。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5)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五则。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1. 《孟子.养心》- 孟子认为“心性之美,天乎哉!”是为了强调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与天地共通。
请问,你如何理解孟子这句话?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2. 《庄子.胠箧》- 本文以胠箧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学会珍惜和知足常乐。
请问,你觉得胠箧这个比喻对应了哪些生活中的情境?请简要举例说明。
3. 《荀子.劝学》- 荀子在本文中,通过列举多种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来强调研究的重要性。
请你说说,你觉得在研究过程中最常见的困难是什么?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克服这些困难。
4. 《韩非子.原道》- 韩非子提出了“原道之见,知无不知也”这一论点。
请问,你理解的“原道”是什么?并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原道之见”。
5. 《史记.伯夷列传》- 本文讲述了伯夷因不愿向暴君投降而选择了饿死的故事。
请问,你觉得伯夷的言行体现了哪些传统的美德?请简要举例说明。
6. 《论语.述而》- 孔子在本篇中强调了“无思疑”。
请问,你理解的“无思疑”是什么意思?并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一观点。
7. 《孟子.名言》- 孟子列举了诸多名言警句,展示了他对人类行为和道德的关注。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名言,并简要阐述你对这个名言的理解和观点。
8. 《尚书.禹贡》- 本篇讲述了禹治水的故事。
请问,你认为禹治水所体现的智慧和勤奋品质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9. 《庄子.德充符》- 庄子通过德充符这个形象的比喻,向人们阐述了德性的重要性。
请问,你觉得德性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
10. 《论语.先进》- 本文中孔子提到了“力不同则不同”。
请问,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并通过一种生活场景来说明“力不同则不同”的道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一)曾子杀彘选自《礼记》【选文】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
”适市回③,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亲母亲而学者也⑦,听父亲母亲之教。
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因此成教也⑩。
”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明】①曾子(前505 ~前 432 ):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
性情宁静,举止庄重,为人慎重,待人谦和,以孝著称。
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涵养方法。
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②女:同汝。
顾反:反通返,顾与返同义。
彘(zhì):猪。
③适:往。
适市来:去市集上回来。
④特:可是,不过。
⑤戏:开玩笑。
⑥非与戏:不行同开玩笑。
⑦待:依靠。
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⑨而:则,就。
⑩非因此成教也:这样做就不可以把孩子教育好。
⑾烹(pēng):煮。
【操练】1 、解说以下句子中“之”字的意义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其子随之而泣③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曰⑤听父亲母亲之教⑥今子欺之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试归纳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谈谈它给你的启迪。
(二)凿壁借光【选文】匡衡好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叹息,资给予书,遂成大学④。
【说明】①不逮:指近邻烛光透可是来。
逮:及、到。
②邑:老乡。
文不识:富户的姓名。
③与:帮助。
佣作:做雇工勤劳奋作。
④大学:大学识家。
【操练】1.加点字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邻舍有烛而不逮(达到)B.邑人大姓(大户人家)C.主人怪而问衡(奇异)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2.以下句中“而”字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尝乘间以.(拿,用)文字问之
B.唯勤读书而.(但是)多为之
C.此公以其.(指欧阳文忠公)尝试者告人
D.故尤.(更加,特别)有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一、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B.请设馔以候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C.而于此得疾而死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将于北都求官欲报之于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说明:本练共有6篇阅读,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
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一)师旷论学(18分)XXX问于XXX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XXX曰:“何不炳烛乎?”XXX:“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XXX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XXX:“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XXX老识XXX,尝乘间以笔墨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念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笔墨少,又懒念书,每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说明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XXX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北方。
席上XXX,并壳入口。
或曰:“XXX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由于”说明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热也。
七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七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的内容,具体内容: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和审美潜能。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1-2(一)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和审美潜能。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1-2(一)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rěn):移动卧席。
④濡(r):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者( ) 以( ) 从( ) 及 ( )患(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衽以从阴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二)眉、眼、口、鼻四者,毕(都)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故吾位居汝上( ) 我若居眼鼻之下( )6.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7.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译文:8.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3-4(三)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浏览练习【1 】一浏览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类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前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阎(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写.抄写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日夜忘寝食,唯念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起源基础因是:( )3分 A.欧阳修愚蠢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阎士人家大方借书D.欧阳修耐劳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多诵前人篇章.(2)唯念书是务.二浏览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缺少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异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豪杰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4.扼要剖析魏王是个如何的人.(3分)5.“捉刀”传播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拟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推敲]传奇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迟疑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解释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方推敲字句,重复揣摩.例:重复推敲/推敲词句.[捉刀]6.用“人不成貌相,海水不成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适当?为什么?(3分)7.用匈奴使的眼力,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述.(4分)只见那床头捉刀人,三浏览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负也.”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分)(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6分)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10.《郑人买履》告知我们什么道理?(4分)11.探讨:文中“之”字共消失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随意率性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感化.(只许可答复三个)(6分)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浏览下面文段,答复12——14题(14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来岁,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克不及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成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成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8分)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分离举“贫者”“富者”的例,采取的是一种________办法,如许写,是为了解释人之为学,症结在____________.(4分)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浏览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斯,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狂暴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5.联合辞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斯④恬若不见⑤父怒挞之⑥曷不听其所为?16.翻译下列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有名的画家.诗人,其根起源基础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六浏览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1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吾欲之楚.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19.(6分)①用一个成语归纳综合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示?答:七浏览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题(13分)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边,席上食菱,并壳进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本地货,此坐2强不知认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20.懂得文中加点词语,完成标题.(6分)(1)席上食菱食(2)欲以去热也去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夫菱生于水而曰本地货,此坐强不知认为知也.22.浏览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认为知”的意见. (3分)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浏览练习参考答案1.C 2.D 3.多读前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念书.4.他狡猾,怕本身形陋,叫人扮本身招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新闻;他残暴,怕匈奴使对本身晦气,派人追杀.5.曹操叫崔琰代替本身接见匈奴青鸟使,本身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青鸟使:“魏王何如?”答复说:“魏王雅望异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豪杰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他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6.不适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边幅上看出“此乃豪杰也”的;而“人不成貌相”经常应用在外表上看不出,现实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7.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蔼势,就是佳作.8.(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本身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本身的座位上.10.这则寓言讥讽了那些处事过于逝世板,只信教条,讲情势,不信任现实的人,告知人们做事不克不及过火拘泥情势,要重视现实.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12.①边疆.②到.③反而.④所以.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14.比较,立志.15.给加点字解释捉:捡掷:扔废:放下不雅:不雅看16.句子翻译:管宁划开席位离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同伙了.”17.略.言之成理即可.18.①我想要去楚国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19.①背道而驰或各走各路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认清尽力偏向.假如行为与目的完整相反,即使有很多长处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20.(1)吃(2)除失落.去失落21.菱角发展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发展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症结词:曰,本地货,强,知)22.略.言之成理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姓名
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翻译“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2.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3.程门立雪《宋史》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4.七录《明史•张溥传》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