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弹力教学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3.2《弹力》教学设计1
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
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时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
教师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
因此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采用了“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断完善。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
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二、教材分析《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要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对“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3-2_弹力_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法实验,讨论,探究,启迪创新。
学法联系实际观察合作归纳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形变的种类和形式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会画弹力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情况认识形变的存在2•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物理与自然的美2•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3.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创造热情。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橡皮泥、扭曲线槽、氦氖激光器、小平面镜、橡皮塞插有细管的扁玻璃瓶、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具,等等。
教学活动(一)教学过程第一步:观察、体验形变师:同学们都看过蹦床运动,蹦床运动开展了40多年,我国在短短10年间进步飞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揽男女两枚金牌。
2010年世锦赛由何雯娜、陆春龙领衔的中国队加冕了男女团体三连冠。
今天老师带了个“迷你”蹦床,让同学们来感受这项运动。
请一位同学来尝试下这项运动。
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手机直播)生:感觉到受到力的作用。
师:从蹦床的角度看,有怎样的变化?生:发生了形变。
培养学生亲身体验弹力的存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形变的概念。
师:什么叫形变?有哪些形式?请同学们通过桌面上的弹簧(拉、压),扭曲线槽、橡皮泥来体会一下。
生1:生2:从而得出: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发生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
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物体在发生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不能够恢复原状。
师:回答的非常棒!同学们体会的很丰富。
(注意观察)在学生的体验中观察有的学生拉弹簧是用力过大。
请这位同学回答:你的弹簧怎么不能发生弹性形变啦?生:得出: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变。
师:说明弹性形变也有一定的条件。
比如(手拿弹簧测力计)测过重的力就会损坏测力计。
高中物理 3.2弹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弹力1课时设计思路:弹力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很单薄,实际上蕴含的难点较多,如弹力方向的确定,胡克定律的认识等,为了让这节课更加充实饱满,我做了很多小实验,对气球形变的多次展示加深了对弹力方向的认识;自制教具“形变扁椭酒瓶”让学生认识了微小形变的存在。
学生对拉拉簧导致不能恢复原状,让学生认识了弹性限度,自制教具让学生完成了(探究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摆脱了相对落后地方学生分组实验难以完成的尴尬局面。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3.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使学生体会微量放大法解决问题的巧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前准备弹簧、气球、钢尺、细钢丝、微小形变演示用的瓶子、探究胡克定律使用的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拉弓射箭图片、撑杆跳视频情景——也辛巴伊娃借助撑杆的弹力美丽的一跳深深的感染着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更加向往。
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结论:都离不开物体的弹性作用.弹性物体对作用对象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弹力,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弹力的产生等一系列问题.一、弹性形变和弹力实验演示1:演示气球的形变压缩弹簧、我们能明显地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感受,结论:物体形状或体积改变,我们就把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实验演示2:(分组实验)每四名学生拥有一个瓶子微小形变-----------物理学中的放大法。
讨论交流:物体的形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弹簧的形变、竹片的形变等);另一种是物体在形变后,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
(3)理解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和胡克定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弹力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力方向的判断。
(3)胡克定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微小形变产生弹力的分析。
(2)弹力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橡皮筋、皮球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2)提问学生: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生形变?发生形变后为什么又能恢复原状?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弹力。
2、新课教学(1)弹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桌面发生微小形变和玻璃瓶发生微小形变的现象,从而让学生理解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实验现象,总结出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①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②对于绳子的拉力,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绳子被拉伸时的形变情况,从而得出绳子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4)胡克定律①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 F 与弹簧的伸长量 x 成正比,即 F = kx,其中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3.2弹力导学案
课题课型年级主备人审查人3.2弹力新课高一王哲王留峰【学习目标】(1)知道形变的含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胡克定律,并能利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预习找疑自学】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和弹性形变(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发生改变,叫做形变.(2)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的形变.2.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及弹性限度(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条件:,(3)弹性限度: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量的.二、几种弹力1.绳的弹力由于绳子被拉长而对被拉物体产生的弹力,通常叫拉力.方向:沿绳而指向绳的方向.2.支撑面间的弹力(1)支持力:由于发生形变,对被支撑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指向 .(2)压力:由于发生形变,对支撑物产生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指向3.杆的弹力杆既可以对物体施加,也可以对物体施加,而且所施加的弹力的方向沿杆的方向.4.弹簧的弹力(1)产生:弹簧伸长时,产生对物体的拉力;弹簧压缩时,产生对物体的压力.(2)方向:拉力和压力均指向弹簧的方向.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 . 2.公式:F= ,其中k称为弹簧的,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N/m.3.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解疑互动合学】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吗?2.杆和绳产生的弹力的特点有什么不同?【测评现疑研学】1.已知甲、乙两物体之间有弹力的作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一定直接接触且都发生了形变B.甲、乙两物体一定直接接触但不一定都发生了形变C.甲、乙两物体不一定直接接触但一定都发生了形变D.甲、乙两物体不一定直接接触,也不一定都发生了形变2.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所受物体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D.物体间相互挤压时,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3.画出下列各图中A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2020学年高中物理3.2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2022学年)
知识纲要导引(4)了解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弹性形变和弹力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压力和支持力各是怎么产生的?提示: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轮胎发生了弹性形变,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桥面有向下的作用力.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面发生了弹性形变,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汽车有向上的作用力.知识点三胡克定律1.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的关系: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着消失.2.胡克定律:(1)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2)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用N/m表示.(3)比较而言,k越大,弹簧越“硬";k越小,弹簧越“软”.ﻬ核心一弹力有无的判断1.直接法: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1)物体间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有弹力产生,适用于形变比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例如(图甲),挡板AB被拿走后,球会下降,而将挡板AC拿走后,球仍会静止,故球只受AB对它的支持力这一个弹力.球形物体虽与墙接触,假设它们之间有弹力作用,球形物体将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故球形物体只受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两个力作用.例1。
一个球形物体O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壁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墙壁对物体的弹力B.物体受两个力,重力、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C.物体受两个力,重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物体对地球的引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解析】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虽然与墙壁接触,但不挤压,不受墙壁的弹力,选项B正确,A、C、D错误.【答案】 B误区警示判断弹力有无的误区(1)误认为只要接触就一定有弹力的作用,而忽略弹力产生的另一个条件-—发生弹性形变.(2)误认为形变不明显就无法判断弹力的有无,而忽略了用假设法、运动状态判断法、作用效果法等判断方法.训练1[2019·山西柳林高一期末]在下图中a、b表面均光滑,天花板和地面均水平,则a、b ﻬ间一定有弹力的是()解析:A、C错:假设a、b间有弹力,则a、b会分开;B对:假设a、b间没有弹力,则悬线竖直;D错:假设斜面a撤去,b依然处于静止状态,故a、b间无弹力.答案:B核心二弹力方向的判定及大小的计算1.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由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决定,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弹力的方向“有面—垂直、有绳—沿绳、有杆不一定沿杆”.2.三种弹力的区别(1)绳的弹力(2)杆的弹力(3)弹簧的弹力:弹簧既可产生拉力,又可产生支持力,一般形变变化需要一段时间,弹力不能突变.ﻬ例2按下列要求画出图中所示物体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1)图甲中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2)图乙中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3)图丙中大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4)图丁中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的球心在O点,重心在P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5)图戊中质量分布均匀的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画出杆所受的弹力.【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明确以下三点:①当点与面(或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与面之间的关系.②绳上弹力方向的特点.③接触面为球面时,弹力方向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的特点.各物体所受弹力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弹力方向的判定方法(1)根据形变的方向判断.具体判断步骤:明确被分析的弹力→确定施力物体→分析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确定该弹力的方向.(2)根据不同类型弹力的方向特点判断.支持力和压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绳的拉力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训练2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0。
3.2【教学设计】《弹力》(人教)
《弹力》
制作人:蚌埠二中 渠雷雷
弹力这一节课属于概念教学并且概念较多。
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形变习以为常,但却难以观察到物体发生的微小形变,不容易解释其中的原因,
进而难以解释坚硬物体间产生弹力的机制。
本节课力图通过实验突破这一难点并引领学生探索。
(
1)知道常见的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会分析绳的拉力、弹簧弹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
(3)知道弹簧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
(1)重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
(2)难点:微小形变的放大方法;弹力方向的产生原因。
橡皮泥、弹簧、直尺等
1.新课引入
动画引入:拉伸的橡皮绳、压缩的撑杆、压缩的弹簧、弯曲的跳板
2.形变教学
(1)观察产生弹力的过程总结弹力产生条件
(2)请同学们充分接触弹力,用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细致观察发现不同物质发生的形变有哪些的不同.请学生用拉一拉,压一压,弯一弯,扭一扭,捏一捏的动作感受弹力以及不同材质发生形变的区别。
(3)通过学生的感受,观察发现形变有明显的,不明显的,可完全恢复,不可完全恢复多种类型。
(4)学生总结产生弹力的条件:1)接触2)弹性形变
3.引出弹力的定义和弹力三要素
(1)学生用自己的手去感受弹力的三要素, 寻找施力物体、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认识弹力的三要素
(2)教师演示实验,演示放大法讨论弹力方向,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胡克定律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明确实验方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高中物理 3.2弹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弹力设计思想:弹力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个难点。
高一学生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的阶段,因此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宜通俗易懂,内容上需直观、感性。
关于形变、弹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认识,但对其性质和基本原理并不非常熟悉,因此本节教学中从生活中熟悉的常见的形变现象引入新课,从形象向抽象过渡,突出演示实验的作用,多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事实,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以一系列的体验、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弹力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情景引入:小实验—捏气球、拉压弹簧、直尺弯曲学生讨论:各现象的共性与区别提出问题:物体为什么会发生形变学生讨论:分别阐述理由教师总结:得出弹力产生的过程、原因铁块放在海绵上学生实验:橡皮条或弹簧实验 小组讨论总结: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师生共同总结简化归纳几种弹力的方向提出问题: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 师生共同演示弹力大小的因素:记录数据画出图像拓展:得出图像法处理数据更直观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小问题并用图例表示课后思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形变、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
3.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使学生体会假设推理的科学方法。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体会微小量放大法解决问题的巧妙之处。
3.通过弹力方向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将情景简化为模型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复习提问:重力的产生需要直接接触吗?演示:用手捏气球,引入课题。
32弹力教案(带附加条款)
32弹力教案一、教案背景32弹力教案是一种以32个动作为基础的全身锻炼方案,旨在提高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和耐力。
该教案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士,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锻炼基础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进行调整和练习。
二、教案目标1.提高全身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增强身体素质。
2.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3.培养正确的呼吸和姿势习惯,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4.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水平。
5.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增强自信心和健康意识。
三、教案内容32弹力教案共包括32个动作,分为四个部分:热身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放松运动。
每个动作都有详细的说明和图解,以确保练习者正确理解和执行。
1.热身运动(5分钟)(1)跳绳:连续跳绳1分钟,注意保持身体挺直和呼吸均匀。
(2)高抬腿:原地高抬腿30秒,尽量将膝盖提到腰部高度。
(3)臂圈:向前和向后摆动手臂,每个方向30秒。
(4)侧身伸展:向左右两侧伸展手臂,每个方向30秒。
(5)颈部旋转: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头部,每个方向30秒。
2.力量训练(10分钟)(1)深蹲:双脚与肩同宽,蹲下再站起,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
(2)俯卧撑:手掌与肩同宽,身体保持一条直线,向下俯卧再撑起。
(3)仰卧起坐:仰卧,双脚弯曲,手放在耳朵旁边,向上起身再躺下。
(4)哑铃卷腹:双脚弯曲,手握哑铃,向上起身再躺下。
(5)俯身飞鸟: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握哑铃,向两侧展开再合拢。
3.柔韧性训练(5分钟)(1)股四头肌拉伸:一只脚向前迈出,身体向下压,感受大腿前侧的拉伸。
(2)股二头肌拉伸:一只脚向后迈出,身体向下压,感受大腿后侧的拉伸。
(3)背部拉伸: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向下弯,双手尽量触碰地面。
(4)胸部拉伸: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放在墙上,身体向前倾,感受胸部的拉伸。
(5)颈部拉伸:头部向一侧倾斜,用手轻轻下拉,感受颈部的拉伸。
4.放松运动(5分钟)(1)深呼吸:坐姿或躺姿,深呼吸并尽量放松全身。
高中物理32弹力教案
高中物理32弹力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弹簧的胡克定律;
3. 能够应用弹力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弹力的概念和特点,弹簧的胡克定律。
难点:应用弹力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课件资料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张贴“什么是弹力”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弹簧的胡克定律:F = kx;
2.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胡克定律的含义;
3. 展示实验现场,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重量下弹簧的伸长距离;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3. 汇总实验数据,让学生比较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讨论弹簧的胡克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弹力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弹簧的胡克定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验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继续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2弹力教案
弹力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用力的示意图正确的画出弹力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物体都能产生形变,在从理论上归纳弹力产生的条件;2、通过弹力的产生条件和弹力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弹力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在运动场上,撑竿跳高运动员要用到撑竿,同学们,能回答这样做的目的吗?——这样做是为了利用它们的形变时产生的弹力。
那么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力?弹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新课教学(一)、形变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形变?——刻度尺,橡皮筋进行演示思考一下,刻度尺,橡皮筋在各自的物理情景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板书)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提问:上面的形变我们可以直接用眼睛看到,那么,我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玻璃瓶有没有发生形变呢?实验探究:装满水的玻璃瓶的挤压实验(板书)1、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2、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有的形变极其微小(二)形变的分类举例:铁丝和直尺的形变(板书)按形变的效果,可分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弹性形变: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撤去后,物体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范性形变: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撤去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板书)按形变的形式可分为: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剪切形变和扭转形变(三)弹力情景:①射箭;②撑竿跳;③跳水上述情景说明了什么?——发生形变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什么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呢?——因为它要恢复原状 (板书)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分析弹力的定义 那么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板书) —— ①两物体要直接接触 ②物体要有弹性形变根据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进行讲解,最后总结:弹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通常人们所说的推力、绳的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属于弹力。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3.2弹力(第一课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
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
学生活动一:(预计用时 10 分钟)
【新课教学】 一、弹性形变 演示实验 1:刻度尺在手的作用下弯曲. 演示实验 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 演示实验 3:纸张被手揉皱. 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 师:上面的这几个小实验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生 1: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它们的体积有的 发生了变化.、、、 师:(鼓励)刚才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刚才举的 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我用力挤压玻璃瓶或压 桌面,那么玻璃瓶和桌面也会发生形变吗? 生 1:没有. 生 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 以肉眼观察不出来. 师:我们来看这样几个实验. 【演示实验】 如下图所示,用手压扁平瓶子的不同部位,细管中 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可以判断瓶子 发生形变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 象
作用. 师:我们把这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
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师: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生: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
与它接触的物体。 师:弹力产生的原因? 生: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练习,巩固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 大家来总结一下弹力产生的条件. 实验方案 1.弯曲的刻度尺将小球弹出. 2.拉伸的弹簧将与之相连接的小车拉回. 学生讨论回答 生:通过观察以上的几个实验,可以知道弹力产生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3.2 弹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3.2 弹力(第一课时)》
称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弹力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弹力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高一物理《3.2弹力》导学案
高一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编写人:徐伦伟审核人:徐伦伟使用时间:2013-11班级:姓名:3.2 弹力一、目标⑴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⑶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⑷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⑸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二、知识点弹性形变和弹力:1、物体在力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2、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4、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力后,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5、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2.个必要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几种弹力: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2、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胡克定律:1、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公式表示为。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等于弹簧受力后的长度L与不受力时的长度L0之差,及x=│L-L0│)。
式中的k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
“软”的弹簧劲度系数小。
三、课堂练习下列关于弹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存在弹力(B)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垂直于支持面(C)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D)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会产生弹力1、如图所示,与小球接触的面都是光滑的,画出各图中小球受到的弹力。
2、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做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下表是该同学的实验数据。
实验时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很轻,自身质量可以不计。
《弹力》的教案设计
《弹力》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弹力》年级:初中学科:体育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弹力”这一体育概念的含义。
2. 了解身体某些部位具有弹力的原因。
3. 学习并练习一些能够增强身体弹力的运动。
4. 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身体协调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观看一段视频介绍“弹力”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你们认为什么是弹力?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具有弹力?2. 理论讲解(10分钟)教师结合图示和文字,详细讲解身体具有弹力的原因,如肌肉弹力、关节弹力等。
同时,讲解身体弹力的重要性和对运动技能的影响。
3. 实践操作(30分钟)3.1. 暖身运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简单暖身运动,如慢跑、摆臂、摇头、转腰等,以准备接下来的活动。
3.2. 弹力练习(1)教师示范一些能够增强身体弹力的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
同时,向学生解释每个动作的重要性和对弹力的训练效果。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由一个学生担任教练,其他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动作错误。
4. 温故知新(1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复习刚才的学习内容。
比如,问学生哪些动作是能够增强身体弹力的?5. 结束(5分钟)教师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坚持练习,提高身体的弹力水平。
三、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执行动作。
2. 针对理论讲解部分,可以设计一份简答题或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对于实践操作的反馈,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四、教学资源1. 视频介绍《弹力》的概念。
2. 图示和文字材料,介绍身体弹力的原因和训练方法。
3. 暖身运动和弹力练习所需的器械和场地。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运动,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弹力。
2.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或活动,锻炼身体弹力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弹力》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大小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胡克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橡皮筋等,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原因。
2.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弹力的大小?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新课讲授1. 弹力的概念: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形变,当外力消失后,物体能恢复原状,这种力称为弹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且形变是弹性形变。
3. 弹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无关。
4.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探究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1)准备实验器材:弹簧、钩码、刻度尺。
(2)实验步骤:将弹簧悬挂在支架上,依次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弹簧伸长的长度。
(3)数据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的关系。
2. 实验二:探究胡克定律。
(1)准备实验器材:弹簧、钩码、刻度尺、电子秤。
(2)实验步骤:在弹性限度内,依次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弹簧伸长的长度和钩码的质量。
(3)数据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胡克定律的表达式。
(四)巩固练习1. 判断题:以下哪些说法正确?(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一定产生弹力。
(2)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无关。
(3)胡克定律适用于所有弹性形变。
2. 计算题: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当挂上5N的钩码时,弹簧伸长10cm。
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大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弹力
一、目标
⑴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⑶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⑷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⑸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二、知识点
弹性形变和弹力:
1、物体在力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2、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
.......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4、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力后,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5、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2.个必要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
几种弹力:
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
2、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沿着绳
...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胡克定律:
1、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x.成正比,公式表示为。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等于弹簧受力后的长度L与不受力时的长度L0之差,及x=│L-L0│)。
式中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
“软”的弹簧劲度系数小。
三、课堂练习
1、一小球挂在弹簧秤下端,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就是它的重力(B)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C)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它的重力大小(D)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质量均匀的钢管,一端支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被竖直绳悬吊着(如图),钢管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是什么物体对它的作用?画出钢管受力的示意图。
3、如图所示,一根筷子放在光滑的碗内,筷子与碗壁都没有摩擦。
作示意图表示筷子受到的力。
4、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做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下表是该同学的实验数据。
实验时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很轻,自身质量可以不计。
⑴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弹力F 跟弹簧伸长量x 关系图象。
⑵根据图象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5、如图所示,与小球接触的面都是光滑的,画出各图中小球受到的弹力。
四、作业
1、图中A 、B 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 (
)
2、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叠放在桌面上,A 受到一竖直向下的力F 作用,则C 物体受到的弹力有几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A ) (B ) (C ) (D )
3、一根弹簧在挂0.5N的物体时长12cm,挂1N的物体时长14cm,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弹簧在弹性限度内)
4、一弹簧在受到20N的拉力时,伸长为2cm,弹簧的劲度系数是N/m,当拉力变为30N时,弹簧的劲度系数是N/m。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
5、一铁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铁块和地面间的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对铁块的弹力方向向上,是由于铁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地面对铁块的弹力方向向上,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地面对铁块的弹力方向向下,是由于铁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地面对铁块的弹力方向向下,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6、量得一只弹簧测力计3N和5N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2.5cm,求⑴该弹簧测力计5N刻度线与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⑵该弹簧测力计所用弹簧的劲度系数。
7、一轻弹簧,用两个100N的力分别向两边拉住它的两端,弹簧的伸长量为4cm,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
8、下列关于弹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存在弹力(B)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垂直于支持面(C)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D)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会产生弹力
9、画出A、B、C、等物体受力示意图,各个接触面都光滑。
五、提高题
1、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每段弹簧的劲度为()(A)500N/m (B)1000N/m (C)1500N/m (D)2000N/m
2、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1的弹簧,竖直地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劲度系数为k2的弹簧竖直放在物体上面,其下端与物体的上
表面连接在一起,两个弹簧的质量都不计。
要使下面弹簧的弹力减为原来的2/3时,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竖直向上提高多少?
k1和k2,上面的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缓慢向
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
在这过程中上、下木块移动的距
离分别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