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文体来源共54页

合集下载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演变。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西汉时期,是以模仿楚辞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遗产,以其豪放热情、抒发忧愤的风格而闻名。

西汉初年,文学家司马相如在楚辞的基础上创作了《子虚赋》,被誉为汉赋的奠基之作。

汉赋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的诞生。

二、汉赋的特点1. 模仿楚辞:汉赋最初的特点是模仿楚辞的风格和形式。

它以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情感,抒发忧愤之情,寄托个人的志向和理想。

2. 五言句式:汉赋的句式以五言为主,这与楚辞的句式相似。

五言句式简洁明快,使得汉赋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3. 多样的题材:汉赋的题材广泛多样,既有歌颂国家和君主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

汉赋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题材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

三、1. 高峰时期:东汉时期是汉赋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赋作家。

其中最著名的是班固,他的《赋蒲松龄序》被誉为汉赋的巅峰之作。

班固的赋作风格独特,既有楚辞的豪放风格,又融入了魏晋时期的辞章之法,使得他的赋作更加丰富多样。

2. 衰落时期:随着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汉赋逐渐走向衰落。

赋作家们的创作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限制,赋作的题材和风格变得单一和保守。

汉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

3. 后续影响:虽然汉赋的影响力在汉代后期有所下降,但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仍然深远。

唐代的赋作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汉赋的传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同时,汉赋也对宋代的词作和元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汉赋起源于西汉时期,以模仿楚辞为主要特点。

它以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情感,五言句式简洁明快,题材广泛多样。

汉赋在东汉时期达到了高峰,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走向衰落。

然而,汉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仍然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赋

汉赋

• 扬雄的赋模拟司马相如而又有所发展,表 现在以下三方面: •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范围;二、进一步 加强了大赋的劝谏色彩;三、篇幅缩短, 描写对象集中,表现手法转为比较含蓄委 婉。
3、抒情小赋
• 纪行赋 东汉的纪行赋主要有班彪的《北征赋》 ,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 • 述志赋: • 张衡(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 河南南阳)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 家。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他的辞赋代 表作是《二京赋》、《归田赋》等。
•汉赋
第一节 汉赋的起源、发展和 流变
• 一、赋的起源:
•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 体。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 ;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 •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铺也。” •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者也。” •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 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就是说,赋是由《 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
•俳优pái yōu •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许慎《说文解字》:“俳,戏也。”“优,饶也......一曰倡也。” 段玉裁注:“以其言戏之,谓之俳;以其音乐言之,谓之倡,亦 谓之优;其实一物也。”
四、汉大赋特点
• (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 以上。 • (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 藻。 • (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 壮丽事 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 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 逐等生活。
• 紧接着,吴客以夸张的语言描绘了太子平素享乐 生活的极境:欣赏音乐,便以特殊的材料制成琴 ,请最有名的琴师、乐师,唱出“天下至悲”之 歌;品尝饮食,则选最鲜美的肉、菜,令最知味 的人作出“天下之至美”的菜肴;驰逐争胜,则 乘坚车、驾良马,使最著名的御手和勇士驾车; 游乐遣兴,则登台纵目,置酒高会,既有博辩之 士撰文,又有美女侍御。吴客的描绘都属于人间 难得的享乐,是太子素日优越生活的极端化的写 照。其与太子耽乐其间的生活只有程度的差别, 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不论吴客如何渲染, 还是无法激发太子的兴趣。

中国古代文学---汉赋

中国古代文学---汉赋

中国古代文学---汉赋展开全文一、汉赋的涵义和形成二、汉代骚体赋及其流变三、枚乘与司马相如四、东汉辞赋与张衡凡一代有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汉赋的涵义和形成(一)汉赋的涵义汉赋是兴盛于汉代的,以体物为内容偏重,以铺排夸饰为其艺术特点的便于吟诵的散文文体。

1、关于“体物为主”体物,即描摹景观和器物。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洞箫赋》《屏风赋》《柳赋》《笙赋》《扇赋》《灯赋》2、关于吟诵吟诵也就是带着特别声调的朗诵。

这恰恰显示了汉代文学过渡性的特点。

汉赋已经是较为纯粹的书面文学样式,但仍追求声韵的和谐、语句的整齐,以求诵读时的朗朗上口。

3、关于汉赋这种文体的名称由来一种认为取于诗六义中的第二义,风赋比兴雅颂,赋,即“铺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另一种认为赋之成为一种文体的名称,取义于诵读。

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不歌而诵谓之赋”。

还有第三种综合意见,认为赋作为文体之名,兼取铺陈与诵读二义。

一、汉赋的涵义和形成(一)汉赋的涵义(二)汉赋的来源“诗源说” 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辞源说” 《离骚序》又说《离骚》“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战国诸子说”刘师培“诗赋之学,亦出于行人之官”(二)汉赋的来源汉赋即是在《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带有综合性质的文学样式。

“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 刘勰赋的产生与楚地创作有更为直接的关系。

就现有资料来看,赋最早出现于战国末期楚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提到“屈原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选》所收宋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就都是以赋名篇的作品。

第一章: 汉代辞赋

第一章: 汉代辞赋
澹而妄止。……象虎惊与龙骇。相抟据而俱兴兮,妄依俪而 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若飞翔之纵横兮, 扬波怒而澎湃。云惟布而雷动兮,相积冲而破碎。或窈窕而 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为贪邪而狼 戾。终风解而雾散兮,陵迟而诸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 而并逝。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隆盛暑而无聊兮, 煎砂石而烂煟。汤风至而合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畎亩枯 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 耨而下泪。……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 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 三、汉赋的基本文体特征:
▪ 1、音律: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之 赋”;
▪ 2、体式:骈散不拘,韵否不定。类似散文、骈文、 韵文之混合;
▪ 3、风格:善于铺陈夸饰,《文心雕龙》所谓“极 声貌以穷文”;
▪ 4、结构: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反复渲染, 驰骋铺张;
▪ 5、功用:娱乐功用与讽谏作用并举。
三、枚乘之赋
▪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今江苏淮阴)。《七 发》(作品选p183)是枚乘的代表作,也是枚乘仅存的唯一 完整作品。
▪ 1、题旨及结构: ▪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及枚乘摛艳,首制《七发》,
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 所以戒膏梁之子也。” ▪ 《文选》李善注:“《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为 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 可喜,譬如女工有绮縠,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皆以 此娱悦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讽论鸟兽草木多 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顷之,擢褒为谏大 夫。

中国文学史第3版上PPT第六章 汉赋

中国文学史第3版上PPT第六章  汉赋
10
《子虚赋》和 《上林赋》先以散体叙述的方式,引出赋中主、客的问答,然后以 主、客问答展开铺陈和描述;主、客之间的问答,文辞韵散相间,极尽夸饰颂美之 能事;赋作以讽谏结尾,所谓 “劝百而讽一”,“曲终而奏雅”(扬雄 《法 言·吾子》)。此外,《子虚赋》《上林赋》还确立了汉代文体赋以宏大、壮观、 弘丽为基本特点的审美倾向。因此,《子虚赋》 《上林赋》成为汉代文体赋的奠 基之作。司马相如之后,扬雄有意识模仿司马相如,创作了 《甘泉》 《河东》 《羽猎》 《长杨》四大赋,进一步拓展司马相如赋作的题材,开游猎、宫苑赋之 先例。然后,班固有 《西都赋》《东都赋》,张衡有 《西京赋》 《东京赋》,以 京都为主要描写对象,开辟京都赋创作的新领域,并把文体赋的创作推向极致。张 衡之后,汉代文体大赋的创作,就逐渐走向衰微了。代之而起的是咏物、抒情赋的 创作,如马融 《长笛赋》、赵壹 《刺世疾邪赋》等。由于受历史环境如经学氛围 的影响,汉代文体赋也有发展和变化。如同样是文体大赋,扬雄、班固、张衡的赋 作已少有司马相如赋作的纵横排荡之气,逐渐向雅正风格方向发展,张衡、班固的 赋作体现出更多的讽刺、批评时政的意识;又如同样是文体赋,无论抒情还是咏物, 都少有鸿篇巨制,而且在写作格式上,也脱离主、客问答的固定模式,而变为直接 抒情或客观体物。
11
如果将汉代辞赋 (包括骚体赋和文体赋)的发展变化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又经 历了由骚体抒情赋到文体大赋,又由文体大赋到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贾谊骚体抒情 赋 《吊屈原赋》 《 鸟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的文体大赋,以及张衡 《归 田赋》、赵壹 《刺世疾邪赋》等抒情小赋,分别是其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汉代辞赋发 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汉代历史政治的激烈变动。以颂美为基本特征的汉代文体赋, 是适应汉代社会上升的政治局面而产生的。东汉中期以降,国势颓微,生活于其中的 士人,无论在心态上,还是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都发生了变化,再也不可能写出以 颂美为基本特征的文体大赋了。此外,文体大赋固定不变的写作模式,包括 “侈丽闳 衍”“极靡丽之辞”的追求,限制了写作者个性感情的抒发,当它发展到极致,也就自 然地衰落了。而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闪现清新气息的抒情小赋,也就应运而生了。 从汉初至汉末,汉代辞赋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式的发展过程。正是在 这个发展过程中,汉代辞赋成为汉代的主要文学样式,它既是汉代士人抒情达意的重 要工具,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历史的变迁。汉代士人辞赋创作的实践,为中国 文学园地的繁荣,增添了新的气象。

汉赋来源于楚辞(辞赋)

汉赋来源于楚辞(辞赋)


西汉长安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其中宫苑面积占1/2以上。是明清紫 禁城面积(约0.7平方公里)的约20多倍。秦时阿房宫(朝宫)仅前 殿即阿房殿,从现存的基址看,东西长一千余米,南北五六百米, 面积与紫禁城相当。汉初的长乐宫,是在秦的兴乐宫旧址上复修的, 宫城周长一万米,城墙厚达20余米。未央宫,每面两千米许,周长 8800 米,面积近 5 平方公里。汉建章宫“周回三十里”(《三辅旧 事》),汉昆明池“周匝四十里”。而清代圆明园的太液池,“南 北匝四里。东西二百余步”(《载司成集》)考古发现也证明了秦 汉建筑的巨大。陕西兴平县田阜乡候村秦汉宫殿遗址的主体部分长 1,100米,南北宽400米。从候村宫殿遗址区“沿渭水向西探去,每 隔7.5或10公里便发现一处类似内含遗址区,目前共找到六处,连结 兴平、武功、扬陵两县一区。”“六处秦汉宫殿遗址区皆位于古都 咸阳城周围200里范围内,分别距渭水1~2.5公里,形成交通地理上 的‘姊妹’连结关系。沿渭水西去可直接通秦汉两代皇帝祭天之处 ---秦故都雍城。”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关中盆地中发现了 一条贯串汉长陵和汉长安城等大型古代建筑,长达70公里的西汉初 期南北向建筑基线。这条笔直的基线与天文学上子午线的平行达到
对话结构
极尽铺陈 字的占有 圆形意蕴
大赋形式
《七发》楚太子与吴客 《子虚赋》《上林赋》:子虚,乌有,亡是先生 《西都赋》《东都赋》:西都宾与东都主人。
对话形式又可以把这种恣意浪漫的自由想象放到一种主流文化的规 范之中。一方面放纵情感、欲望与想象,显出了大一统的豪气,另 方面又用理性规范情感、欲望与想象,呈出了大一统的理性、计算、 思考的一面。枚乘《七发》把以老子孔子为核心的容纳百家的思想 境界作为最高境界凌驾于物质境界之上,司马相如的赋中,一方面 以“大”的等级不同来“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另方面以儒 家的安天下,乐万民作为比物质巨丽更高的境界。班固也把自己 “极众人之所眩耀”的《两都赋》作为“抒下情而通讽谕,宣上德 而尽忠孝,”的一个组成部分,有“雍容揄扬,以传后嗣”功能。

完整版_汉赋

完整版_汉赋
? 运用大量生动而寓意深刻的比喻和对比 ,揭示了正 直与奸邪、贤能与不肖及美善与丑恶的对抗,鲜明地表 现了主题。
▲ 《鵩鸟赋》
? 解题:写作缘由 ? 主题:以万物变化不息,吉凶福祸相倚相生,不可执
著于毁誉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方, 咏鵩自伤。实则是作者愤世激情的含蓄体现,反映了 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的思想变化,表现出他对自身 坎坷命运和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愤激之情。 ? 艺术特点:用巧妙的比喻将议论、哲理形象化;文体 特征上已脱离了楚辞的风格;以自己与鵩鸟的问答展 开全文,开启汉赋问答体之先河。 ? ? “贾谊《鵩鸟》致辩于情衷”。--刘勰《文心
散体大赋的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社会心理
? 散体大赋之为汉代最有 代表性的文体。
? 西汉武帝时代所集中体 现的皇权、帝国的声威 和气势。
? 大赋的巨丽之美,作为 体现国家、民族生命力 的美学方式。
汉武帝刘彻 (前156—前87)
汉景帝之第 9子,17岁即 位,在位 55年。继承了“文 景之治”的政策,实行了一 系列改革措施,使汉帝国达 到强盛的顶峰。
◇ 主旨:劝戒统治阶级要摆脱腐朽糜烂的生活, 倡导追求要言妙道,具有积极的意义。
◇ 写作特色: Ⅰ、在虚构的框架中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上
见于屈原与渔夫、贾谊与 鵩鸟,后见于班固的 《两都赋》,成为汉赋重要表现形式。) Ⅱ、句式长短不齐,少用“兮”字句,韵散结合。 Ⅲ、运用一系列比喻、排比层层铺陈,极尽夸张 之能事 ,对事物进行精细的刻画和描绘 。
雕 龙》 ? ? 贾谊被文学史评价为“汉初唯一优秀的骚体赋作
家”
二、代表赋家及作品
? 2、枚乘(?—前 140),汉初著名辞赋家
? 字叔,淮阴人,生活于文帝、景帝时代。先追随吴王刘 濞,因吴王谋反投奔梁孝王。受到景帝的重视,但他不 热衷仕进,托病辞官。武帝好赋,“安车蒲轮”请他入 宫,终猝死于赴京途中。

汉赋的文体来源

汉赋的文体来源


汉初,以粱孝王刘武为中心形成一个粱园 文学群体(梁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 也叫“梁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梁 孝王好宾客,当时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 家皆曾受邀居于其中,因而有名。),有 枚乘、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作家, 给汉初文学以巨大推动。枚乘是粱园文学 群体的杰出代表,其赋体作品以《七发》 最为著名。
骚赋


特点: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并且以赋 名篇。 内容侧重抒情,篇幅短小,多用‚兮‛字 语句。
这种赋从汉初到汉末都有人创作,以汉初 较有代表性。


汉初的骚赋,内容继承‚楚辞‛的‚怨刺‛ 传统,抒写朝廷忠奸不分、贤人失志;句 式大抵也保持‚楚辞‛整饬中见变化、情 辞婉转的特点,贾谊的《吊屈原赋》、 《鵩鸟赋》是其代表。

武帝之后,骚赋有所新变,一些赋家尝试 突破旧式,如班婕妤的《捣素赋》取消 ‚兮‛字,换成其他虚字,并杂糅三言、 四言。其他如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也能在‚楚辞‛句式基础上,糅进散文和 三、四言句式。

西汉中期以后的绝大多数骚赋,在内容和 形式上大抵都走上了祖述屈原的规范化道 路,只是这些作家,大都失去了屈原九死 不悔的抗争精神。骚赋不是汉赋的主流。
大赋

又叫体物大赋,或散体大赋。
特点:

①结构上:设辞问答,韵散间出。 赋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序”,是开头,交代赋中人物问对
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是正文,主客之间,或彼此夸耀宫 苑、京都的壮丽,或极力描绘帝王贵族畋猎歌舞的欢乐;结尾, 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从中显露出作者的思想倾向。

⑵手法上:汉赋中虚构夸张等浪漫主义表 现手法,深受《楚辞》影响。


⑶文辞的雍容华丽、富有文采 不仅香花、香草、飞龙、瑶象等神奇美丽 的名词在汉赋中频频出现,而且有的连整 个美丽的句子也直接搬过来。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辨骚》:‚是以 枚 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 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 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 者拾其香草。 ‛

汉代赋体文学

汉代赋体文学

汉代赋体文学汉代赋体文学第一节赋体名称的来源以赋名篇,始于荀子。

荀子曾作《礼》、《知》、《云》、《蚕》、《箴》“赋”五篇,是以“赋”名篇的第一人,但作为文体来说,尚不具备,仍属于“赋”的萌芽阶段。

《文选》所收宋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文体特点如汉代赋,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些作品至少是汉武帝以后的作品,不可能是生活在战国时光楚襄王之际的“宋玉”作品。

可以说,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

一、赋的特征: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原指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

《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ch i)文,体物写志也。

”意思是:赋,就是铺叙,通过铺陈辞采写成文章,通过描绘物象来抒发情志。

“铺采摛文”是赋的形式,而“体物写志”则是赋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引刘向云:“不歌而颂谓之赋”,意思是赋为一种脱离音乐的诵读方式。

由上述两点,可概括赋的一般特点是: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陈述性、叙事性和描绘手法,形式上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

二.诗和赋的关系: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是由古诗演变而来。

《艺文志》说:“不歌而颂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可见诗与赋的区别是,前者为可歌的,而后者是不歌而颂的。

三、楚辞和赋的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又说:(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称:“其文弘博典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离骚序》)可见,以司马迁、班固为代表的汉代人认为“辞”与“赋”没有区别,他们把屈原的作品也称作赋。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则将“骚”与“赋”划为两体。

他说:“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意思是到屈原创作《离骚》时,才开始扩展绘声绘形的特色。

赋,起源于诗人,而由《楚辞》开拓出新的疆界。

)刘勰的看法较中肯,“辞「或称作“骚”)与“赋”是不同的文体,“赋”是由“辞”演变而成。

第二节 汉赋

第二节 汉赋
》《上林赋》
• 扬雄《甘泉赋》《羽猎赋》
• 班固《两都赋》
• 张衡《二京赋》
• (三)转变期——抒情小赋 • 张衡《归田赋》 • 蔡邕《述行赋》 • 赵壹《刺世嫉邪赋》
• 司马相如《子虚赋》
• 杨雄批评相如赋:
• “劝百而讽一”
• “曲终而奏雅”
• (二)帝王的喜好、提倡
• 武帝、宣帝、成帝皆好赋。 • 诸国藩王,亦好文学。 • 读相如赋,误以为前人,自恨生 不同时。 • (三)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汉赋的发展阶段
• (一)初期:骚体赋
•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 枚乘《七发》——标志着典型汉 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 (二)全盛期——大赋(散体大赋)
第二节
汉赋
• 汉代最流行文体。 • 也被后人视为汉代的标志性文体。
• 该文体战国后期已产生。 – 荀子以赋名篇 – 旧传宋玉赋
• 定型、兴盛于汉代。
• 西汉时,不仅侍从文士写赋,公 卿大臣亦写。前者“日月献纳”, 后者“时时间作”。
• 到西汉后期成帝时代,仅进献天 子的就“千有余篇”。 • 盛况空前.两汉四百年文坛,赋确 是“一代之文学”.
——明确指出赋源于《诗》和楚 辞,由《诗》、骚演化出来。
二、汉赋的特征
• 典型的汉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以 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 功能的特殊文体。 1.主客问答 2.韵散相间
三、汉赋兴盛的原因
• (一)“润色鸿业”的需要; • 汉帝国强盛、富饶,需有一种崭 新的文体,能将眼前壮丽繁华的 现实世界描绘出来。汉赋以铺陈、 描绘见长,恰符要求。
• 以今人的眼光看,汉赋的艺术生 命力似已微弱。
– 构造上的板滞沉重,辞藻的堆 砌、壅塞,文字的生僻难懂, 都是汉赋明显的缺点。 • 但汉赋在汉代曾有过蓬勃、旺盛 的生机,有过空前绝后的辉煌, 我们不能无视这一事实。

《大学国文》-汉赋课件

《大学国文》-汉赋课件
四,汉赋
(一),汉赋的特点 (一),汉赋的特点 (二),,汉赋的特点 (一),汉赋的特点
1,赋的概念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 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 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散文 化和散文的诗歌化.赋既有 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 特点,又有散文句型自由, 无严格的格律限制的特点. 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 是两者的综合性文体.赋源 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 和兴盛于两汉.
),夸张铺陈 夸张铺陈, (2),夸张铺陈,气势宏伟
用铺陈, 夸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 用铺陈 , 夸张的手法 , 富丽的辞藻 , 以大量 的连词, 对偶, 俳句层层渲染, 的连词 , 对偶 , 俳句层层渲染 , 极尽铺陈之 能事. 能事. 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 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 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 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 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 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的壮观场 其主旨则既美且刺, 面.其主旨则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 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功德; 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功德;一方 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的奢淫进行 讽谏. 讽谏.
3,班固
两都赋》 《两都赋》是其大 赋的代表作品, 赋的代表作品,它 开创了京都赋的范 例,后来张衡的 《二京赋》,左思 二京赋》 三都赋》 的《三都赋》都是 同类题材的作品. 同类题材的作品.
作品虚设了西都宾和东都主人, 作品虚设了西都宾和东都主人, 宾主相互夸耀, 宾主相互夸耀,西都宾盛称西 长安旧制" 都"长安旧制",代表的是西 土耆老的观点,抒发的是" 土耆老的观点,抒发的是"怀 旧之蓄念" 思古之幽情" 旧之蓄念","思古之幽情"; 东都主人则夸耀东都洛邑制度 盛美,体现的班固本人的观点, 盛美,体现的班固本人的观点, 意在颂美当朝的制度, 意在颂美当朝的制度,也体现 了重礼乐教化, 了重礼乐教化,尚节俭的儒家 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

4汉赋

4汉赋

七发
用美好的东 西来治病, 而这最好的 东西是用语 言描述出来 的。因此是 用语言治病
《七发》用“七”,是以一种数的规律来给文体一 种宇宙的力量。汉初各种思想复兴,在数的规律里, 五、六、七、八这些都曾有深厚传统的数字先后扮 演过重要的角色,“六”在汉初占有过重要的地位, 武帝以后,阴阳五行使“五”居于核心。“七”有 北斗七星的传统,自有其宇宙规律的力量,汉时有 《七发》《七谏》《七辨》《七激》等,汉以后, 曹植有《七启》,刘广、崔 、李尤、桓麟、崔琦、 刘梁、桓彬等,都有过“七”体之作。武帝以后, 比如对司马相如和班固之赋,其宇宙力量在数的表 现就阴阳五行为背景了。因此《七发》之“七”让 我们体会的是汉所具有的一种宇宙力量。
对话结构
极尽铺陈 字的占有 圆形意蕴
大赋形式
《七发》楚太子与吴客 《子虚赋》《上林赋》:子虚,乌有,亡是先生 《西都赋》《东都赋》:西都宾与东都主人。
对话形式又可以把这种恣意浪漫的自由想象放到一种主流文化的规 范之中。一方面放纵情感、欲望与想象,显出了大一统的豪气,另 方面又用理性规范情感、欲望与想象,呈出了大一统的理性、计算、 思考的一面。枚乘《七发》把以老子孔子为核心的容纳百家的思想 境界作为最高境界凌驾于物质境界之上,司马相如的赋中,一方面 以“大”的等级不同来“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另方面以儒 家的安天下,乐万民作为比物质巨丽更高的境界。班固也把自己 “极众人之所眩耀”的《两都赋》作为“抒下情而通讽谕,宣上德 而尽忠孝,”的一个组成部分,有“雍容揄扬,以传后嗣”功能。
汉赋
汉赋来源于楚辞(辞赋) 汉赋具有诗的结构 汉赋具有独特的修辞,有 利于理解中文之美
华 夏 四 夷 八 荒
作家作品 艺术形式 内容意义 不同文化的合一 理性化的合一 赋 家 就 象 这 个 说 书 人

汉赋

汉赋
• 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写成的赋,内容侧重抒情, 篇幅短小,多用“兮”字语句。
• 汉初的骚赋,内容继承“楚辞”的“怨刺”传统,抒 写朝廷忠奸不分、贤人失志;句式大抵也保持“楚辞” 整饬中见变化、情辞婉转的特点,贾谊的《吊屈原 赋》、《鵩鸟赋》,马相如的《长门赋》是其代表。
• 武帝之后,骚赋有所新变,一些赋家尝试突破旧式, 如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班婕妤的《捣素赋》司马 迁的《悲士不遇赋》,马融的《围棋赋》、班固的 《白绮扇赋》、傅毅的《舞赋》 。
• 《子虚赋》写于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上 林赋》写于武帝召见之时。
• 两赋既相对独立成篇,构思一贯,内容又密 切相连 ,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 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 • 向天子提出应当节俭的谏言 。
• (二)《子虚赋》和《上林赋》的内容
• 《子虚赋》的内容 楚臣子虚出使齐国,向齐国乌有先生夸耀楚



汉二 代章 辞 赋
• 第一节 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 一、赋的起源: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讲究押韵、对 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
•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 • 《文心雕龙·诠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 (三)枚乘的《七发》
• 1.《七发》的写作意图
• “七窍所发”而“戒膏粱之子”说。刘勰《文 心雕龙·杂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 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
• “说七事”而“谏梁孝王”说。李善《文选 注》:“七发者,说七事以启发太子 也。”“乘事梁孝王,恐孝王反,故作《七发》 以谏之。”

第五章 汉代赋体文学 - 副本

第五章 汉代赋体文学 - 副本

1
第一节 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流变
一、汉赋的来源 二、汉赋的概念 三、汉代辞赋的发展演变历程

2
一、汉赋的来源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 骈可散。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先秦已有“赋”: ---、 曰兴、曰雅、曰颂”,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 -----《文心雕龙· 诠赋》:“赋,铺也。”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20
3、《七发》的艺术成就
(1)融会前代文学的各种因素。 体制宏大,主客问答形式,环环相接来结构 全篇。 在体制与描写手法上受到楚辞的影响: ----《离骚》的宏大体 制、问答形式 ----《招魂》帝与巫阳的问对 ----《招魂》和《大招》的铺排描写手法 -----纵横家说辞

21



(2)写作上善于描写形容,写景状物,声色情态 毕现,描摹精致细腻,形象生动;善于铺陈排比, 夸张渲染,气势恢宏,辞藻华丽。 ------刘勰:“枚乘 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 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 杂文》) 人物及其对话都是虚构的,叙事和描写也是想象的, 更具有 文学创作的意味。 在内容上由骚体赋的以抒情为主,转变为以叙事写 物为主。
11
小赋:



形式上: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有的通 篇用四言,有的四、六言兼用。 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 咏物抒情,也有 针砭现实之作。 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 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 然,有的感情激切。 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 的倾向。 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蔡邕《述 行赋》、祢衡《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汉赋概说

汉赋概说

汉赋概说一、赋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以夸饰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

它像诗歌那样,讲求押韵,注重句式的整饬;又同散文,句式灵活,不受格律的严格限制。

这样的文体兼有散文和诗歌的表现功能,可以自由的状物、抒情、叙事、说理。

二、赋的渊源赋的渊源比较复杂1、“赋”本意是指一种无须音乐配合的诵读方式,同时也是《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战国以后,逐渐出现一种铺陈夸饰、设词辩答、不歌而诵的新文体。

荀子首先为这种新文体冠以“赋”名,其《赋片》颇似隐喻,成为后来引物说理赋的开端。

也是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2、“赋”的形成与楚辞关系密切,西汉刘向编辑《楚辞》时,始称“屈原赋”,《汉书艺文志》又著录“宋玉赋”“唐勒赋”。

汉初群臣多为楚地人,他们的文学创作也自觉不自觉的采用楚辞所代表的文学式样。

故而后代文体多已“辞”、“赋”合称,并认为屈原是辞赋之祖。

汉初骚体赋即是楚辞文学的异代变体。

楚辞文学浪漫的精神、自由的句式,更加深刻的影响到赋体的诸多特质。

3、“赋”的形成也得益于先秦散文的滋润。

战国纵横家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笔触、史传文学独特的叙事方法,都共同作用于此新兴的综合文学式样。

4、赋体文学在西汉的兴起,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首先,汉初的休养生息使经济发展了起来。

帝国的扩张和中外文化的触合,人们的心胸和气魄空前的膨胀,由此培养出汉赋作家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才华横溢的浪漫气质。

他们用尽一切铺陈各类事物景物,反应那个时代的强盛繁荣兴旺。

所以,汉赋是社会、经济的产物,艺术的在现了社会的繁盛和帝王生活的奢华。

其次,汉赋盛行献赋和考赋的制度,成为广大文人入仕得宠的重要途径。

君王提倡、群臣钻研、蔚然成风。

再次,汉赋的兴起也与学术思想的转变紧密相关。

汉初的几十年,黄老思想、不事雕琢、朴素简约。

到了汉武帝时候,儒家地位日渐隆盛,他就需要选择一种体现儒家思想的文学式样,虽然赋体以其铺陈繁冗的的笔触夸饰富贵奢华的生活。

(完整版)_汉赋

(完整版)_汉赋
第二章
汉赋
第一节 汉 初 的 韵 文
※ 第二节 赋体的兴起与演变
※ 第三节 第四节
汉赋发展的阶段 与代表作家作品
汉赋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汉初的韵文
一、骚体赋 带有楚辞特点的赋体作品。有少数抒发作者政治见 解和身世感慨的优秀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 《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二、楚声短歌 本指楚地的民歌,也指受楚地文化影响而创作的短 小的诗歌。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 歌》、《鸿鹄歌》等。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项羽《垓下歌》
第二节 赋体的兴起与演变
☻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 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 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王国维《宋元戏 曲史·序》 一、赋体的起源说
1.“赋自《诗》出”
由《诗经》“六义”中的“赋”衍化、发展而来。 (西 晋·挚虞)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 摛文, 体物写志也。” “赋也者,受命于世人, 拓宇于楚辞也。”(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四、汉赋的三种体式
(三)抒情小赋
产生并盛行于东汉中期和后期。 其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和
《思玄赋》、弥衡的《鹦鹉赋》、赵壹的《刺 世嫉邪赋》等。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真刺社会黑暗,暴露时弊, 抒写作家个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在艺术上,一般篇幅短小,长于直抒胸臆。 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赵壹的《刺世嫉邪赋》
散体大赋的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社会心理
散体大赋之为汉代最有 代表性的文体。
西汉武帝时代所集中体 现的皇权、帝国的声威 和气势。
大赋的巨丽之美,作为 体7)

汉赋的产生溯源

汉赋的产生溯源

汉赋的产生溯源
王洪泉
【期刊名称】《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两汉时期,汉赋以其独特的文学样式.旷代空前.作为一种文体的形成,汉赋必定有它的文学艺术渊源,而代表一代文学之盛,汉赋又必定有它之所以形成的文化背景.汉赋主要是在<诗经>、<楚辞>和战国散文的启导和引发下,在新的时代土壤中和南北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形成的产物.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王洪泉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2
【相关文献】
1.汉赋的产生溯源 [J], 王洪泉;
2.结构性货币政策产生及影响企业投融资机制的理论溯源 [J], 孙珊
3."路翎式"个性主义文学观产生因子溯源 [J], 唐明明
4.“路翎式”个性主义文学观产生因子溯源 [J], 唐明明
5.追本溯源:红岩精神是这样产生的 [J], 韩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