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出院管理制度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认真履行《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五项义务。
(2)、严格遵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规定的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置的各项规定,严格做到本章所规定的一个必须,一个严禁和二十三个应当履行的职责。
(3)、牢固树立“医疗安全第一”的观念,坚持医疗管理中安全有效的原则,杜绝事故,减少差错和缺陷。
(4)、努力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强化观念。
严格执行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基本医疗制度、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落实医疗安全责任目标。
(5)、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会诊转诊制、危重病人抢救制、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谈话制度、手术分级和手术审批制度,重大手术、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等医疗制度。
(6)、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及时、真实、完整、正确书写病历。
严格执行知情同意的原则,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健全和执行患方签字制度,尊重患者或家属的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
(7)、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定期门诊,主治、高年资医师门诊把关。
科室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医疗防范措施,强调岗位责任制,人人在岗在位,随叫随到。
(8)、急诊科按各科抢救常规进行抢救,抢救常规图表上墙。
做好急诊登记,保管好留观病历。
(9)、护理部、药房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防发错药、配错药、用错药、打错针、搞错剂量、贴错标签、写错用法,不发配伍禁忌或不符合规定、皮试阳性或需做皮试而未经皮试的药物。
发现错误的处方或医嘱要退回,由医师更正后方能发药。
(10)、保障抢救药品供应。
急救器材、药品定量、定位、定人管理,使之处于应急状态。
(11)、麻醉、剧毒、贵重药品按规定保管。
(12)、严格执行院感的有关规定。
(13)、严格执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库、发血、输血等相关规定,避免和减少医源性的事故发生。
(14)、医技科室必须做好室内、室间质控。
加强与临床联系,避免因缺乏沟通而造成纠纷。
儿科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儿科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儿科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儿科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儿科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
四、管理原则1. 患者至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2. 专业技术:医院全体员工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 协作配合:医护人员之间必须密切协作,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4. 保密原则:对患者的信息和病情必须保密,避免泄露患者隐私。
5. 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管理机构1. 儿科危重患者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危重患者管理工作方针政策,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2. 儿科危重患者管理科室:负责具体管理危重患者的工作,组织实施相关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
六、管理职责1. 医生:负责对危重患者进行诊疗,制定治疗方案,并监督实施治疗过程。
2. 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3. 技术人员:负责进行各种检查和操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4. 行政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七、管理流程1. 接诊:医生及时接诊危重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2. 诊断: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确诊,明确患者的病情。
3. 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监测病情变化。
4. 护理:护士负责进行患者的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康复:配合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八、管理要求1. 护理质量:护士必须负责任地履行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基本需求。
2. 医疗质量:医生必须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3. 安全保障:医护人员必须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4. 信息记录:所有医护人员必须及时记录患者的信息和病情变化,方便随时进行沟通和交流。
危重患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危重患儿在医疗机构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救治,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危重患儿,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等各个年龄段。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危重患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本制度。
2. 医疗机构内设立危重患儿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各部门工作。
3. 各科室设立危重患儿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危重患儿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职责分工1. 危重患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危重患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2)监督和评估各部门危重患儿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3)组织定期开展危重患儿安全管理培训和考核;(4)处理危重患儿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 危重患儿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1)负责制定危重患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协调各部门危重患儿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3)收集、整理和分析危重患儿安全管理数据;(4)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危重患儿安全管理情况。
3. 各科室危重患儿安全管理小组职责:(1)落实本制度要求,确保危重患儿在本科室得到安全救治;(2)对本科室危重患儿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预防措施;(3)加强科室医护人员危重患儿安全管理培训;(4)及时上报危重患儿安全管理问题。
五、管理制度1. 医疗安全告知:对危重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医疗安全告知,确保其了解病情、治疗措施及风险。
2. 医疗文书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确保医疗文书的完整、准确。
3. 医疗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医疗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 护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安全、规范。
5. 医疗药品管理:规范药品采购、储存、使用和回收,确保药品安全。
6. 感染防控管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降低危重患儿感染风险。
7. 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危重患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 信息反馈与改进:及时收集、分析危重患儿安全管理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
危重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危重新生儿安全管理,保障危重新生儿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护理和管理。
三、组织与管理1.成立危重新生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危重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各科室设立危重新生儿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危重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管理制度1.救治制度(1)各科室应严格按照危重新生儿救治流程进行救治,确保救治措施及时、有效。
(2)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救治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
2.护理制度(1)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护理质量。
(2)加强对危重新生儿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和处理。
(3)加强母婴同室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3.出入院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新生儿出入院手续,确保新生儿身份信息准确无误。
(2)新生儿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病情。
(3)新生儿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注意事项,确保新生儿安全。
4.身份识别制度(1)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及时补办。
(2)新生儿出入病房时,工作人员应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5.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2)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确保新生儿安全。
6.应急预案(1)制定危重新生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五、监督与考核1.各科室应定期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危重新生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全院危重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将危重新生儿安全管理纳入医院年度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制度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危重新生儿抢救工作制度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十、抢救工作中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
1.在抢救过程中,尊重患儿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与其沟通病情和抢救措施。
2.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确保患儿在抢救过程中得到人文关怀。
3.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抢救工作合法合规,防范医疗纠纷。
2.定期对抢救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抢救成功率。
3.对抢救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患儿存活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为改进抢救工作提供依据。
七、抢救信息管理
1.建立新生儿抢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抢救病例的电子化记录和查询。
2.规范抢救信息填报流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定期对抢救信息进行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抢救预案启动:根据患儿病情,迅速启动相应抢救预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
3.抢救操作:按照抢救预案,实施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呼吸支持等。
4.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抢救措施,确保抢救效果。
5.抢救记录: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包括患儿病情、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等,以便后续分析、总结。
2.定期举办抢救知识讲座,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加强对医护人员抢救技能的考核,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抢救操作。
十三、抢救工作的环境与设施要求
1.抢救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确保抢救工作不受外界干扰。
2.抢救室内应配备完善的通风、保暖、消毒设施,防止交叉感染。
二十一、抢救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1.建立抢救工作监督制度,对抢救流程、设备管理、人员操作等进行监督检查。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管理制度

危重新生儿管理制度每天(至少隔一天)必须有主治医师查房记录,随时有主任查房记录,每天值班医师必须完成所有患者值班时段病情记录。
每周大查房规则:每周三大查房,由科主任主持。
1)、值班医师负责记录查房要点(配有专门查房记录本)2)、每病床主管医生必须准备的工作:三分钟内汇报病例完毕,内容包括:A、病例特点:病史、体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其它检查结果;B、主要治疗措施;C、病情变化特点,所处阶段;D、存在问题:提出自己见解,寻求上级医师解决的要点。
值班医师的基本工作(1)、全面了解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A、内环境:酸碱(血气)、水电解质,血糖(禁食者、未正规饮食者、TPN者、肠内营养患者);B、基本病情:主要诊断、有几个脏器功能失调;C、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的治疗方案;D、正在进行的特殊治疗、需要观察的主要指征和观察方法;E、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最致命的特点,拟出治疗方案并预测该方案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和对策。
(2)、观察所有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诊断,善于发现病情变化的趋势,而不是等待发生明显变化时才处理。
仔细分析其特点、诱因,判断与原发病的关系,明确是否为新出现的另一种病抑或是原发病的进展和并发症、合并症,给出恰当的治疗。
(3)、开出第二天早上所有患者需要检查的基本观察项目: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和特殊需要追踪观察的项目,以利于第二天交班后准确及时判断病情,为上级医师查房准备材料。
(4)、值班时所作检查必须及时追回结果,以便及时准确判断病情,给予及时治疗。
其中胸片,一定要要求放射科及时发出报告。
特别关注威胁生命的指征,随时制定治疗观察计划(血糖、凝血机制、电解质、气胸、酸碱等)。
(5)、值班时患者有情况应及时书写病情记录,平稳者应于次日下班前写完整本值班过程中患者的概况,并交班给主管医师。
落实值班时所开医嘱是否已经签名。
交班时交代清楚患者的变化规律并指出必须延续的关键治疗措施,病情变化特点和趋势,重点观察项目。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NICU工作制度NICU是为抢救、治疗及监护危重新生儿而设立的场所。
为了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应该随时准备好应急抢救。
一旦有危重新生儿到达NICU,抢救人员应该立即到达抢救现场,由科主任、主任医师统一指挥组织进行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执行各种抢救规范和流程,确保抢救准确、及时、配合默契、抢救得力。
管床医生应负责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并在指挥抢救者指示下,开出医嘱及有关各项检查。
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和器械。
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随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我们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房间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儿科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掌握NICU病房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
NICU的药品由病房护士长负责管理,随时检查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器械是否完好。
医生、护士还要认真作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旁交班。
我们应该爱护NICU所配置的仪器,抢救器械固定放置,一律不准外借及挪动位置。
保证NICU的安静、整洁,非工作人员不得无故入内,患儿家属按要求进行探视。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治疗效果不佳或一周内经三级医师查房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室医师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参加。
在疑难病例讨论前,我们要预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调整,写出书面摘要,发给参会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
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主持。
住院医师报告病例资料,参加人员应充分发言,全面分析,提出诊疗意见。
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制定诊疗方案。
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会诊、转诊工作流程在院内,门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如果需要转科检查,可在门诊病历上注以“请××科会诊”字样,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应优先就诊,认真做好问诊、检查及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制度(仅供参考)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制度1、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制度 (2)2、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3)3、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9)4、危重新生儿救治专家组工作制度 (11)5、危重新生儿管理制度 (12)6、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15)7、入院管理制度 (21)8、出院管理制度 (22)9、转科(转出、转入)制度 (23)10、母乳喂养保障制度 (24)11、产、儿科合作制度 (25)12、医疗设备操作、管理制度 (26)13、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27)14、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28)15、安全管理制度 (31)16、不良预后处置管理制度 (33)17、医疗不良事件防范与处理制度 (34)18、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41)19、定期随访制度 (45)20、探视制度 (46)21、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47)22、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48)23、死亡新生儿遗体处理制度 (48)2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50)2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57)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制度1、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制度(1)、建立健全危重新生儿救治登记各项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2)、掌握危重新生儿发病动态和流行趋势;了解危重新生儿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和地区的分布;实施危重新生儿救治监测报告工作。
(3)、评价危重新生儿预防控制效果,为防控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对辖区内危重新生儿调查和随访调查,负责掌握本单位危重新生儿新发病例信息的收集。
(4)、负责对危重新生儿救治登记处反馈新患者和死亡病人核实,并及时登记上报。
(5)、组织院内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内部考核评估。
(6)、参加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召开的例会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基于生命健康科学和创新的生物技术所取得的快速发展,面对医疗、科学技术、卫生政策迅速发展所带来一系列生命伦理问题,医院伦理委员会在提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和在涉及人体生命的道德与伦理问题的实践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加强医学伦理道德建设,促进生命伦理学原则与现代生物医学实践紧密结合,是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管理制度及流程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管理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了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水平,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设立救治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三、管理制度1. 救治中心工作制度(1)救治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随时应对紧急情况。
(2)救治中心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医疗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救治中心应当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4)救治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救治中心工作流程(1)接诊:新生儿出现危重症状时,立即进行接诊,并做好相关记录。
(2)评估: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快速评估,确定救治措施。
(3)救治:根据新生儿的病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药物治疗、器械支持等。
(4)转运: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距离,决定是否需要转运至其他医疗机构。
(5) follow-up:对新生儿进行后续的跟踪和随访,确保病情稳定。
四、救治中心工作流程详细说明1. 接诊(1)新生儿出现危重症状时,立即进行接诊,并做好相关记录。
(2)接诊医生应当立即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快速评估,确定救治措施。
2. 评估(1)医生应当根据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
(2)医生应当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救治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3. 救治(1)医生应当根据新生儿的病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药物治疗、器械支持等。
(2)救治过程中,医生应当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
4. 转运(1)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距离,决定是否需要转运至其他医疗机构。
(2)如需转运,应当立即联系转运车辆,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5. follow-up(1)对新生儿进行后续的跟踪和随访,确保病情稳定。
(2)如有需要,及时联系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五、培训和演练1. 救治中心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附件1-6)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附件1-6)一、基本要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应当具备下列能力:呼吸、心率、血压、凝血、生化、血气、胆红素等重要指标监测,X 光呾 B 超床边检查,常频机械通气治疗。
二、县(市、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符合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基本要求,并具备下列服务能力:(一)新生儿复苏;(二)健康新生儿评估及出生后护理;(三)生命体征平稳的轻度外观畸形或有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的护理呾医学观察;(四)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1500 兊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2 周的早产儿的医疗呾护理;(五)生命体征异常但预计丌会发展到脏器功能衰竭的病理新生儿的医疗呾护理;(六)丌短亍 72 小时的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或丌短亍 24 小时的常频机械通气;(七)需要转运的病理新生儿离院前稳定病情。
三、市(地、州)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除有县(市、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服务能力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服务能力:(一)出生体重≥1000 兊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二)严重脓毒症呾各种脏器功能衰竭内科医疗护理;(三)细菌、真菌、TORCH 等病原学诊断;(四)持续提供常频机械通气;(五)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六)实施脐劢、静脉置管以及外周静脉置管呾换血治疗等诊疗护理技术。
四、省(区、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除有市(地、州)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服务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服务能力:(一)出生体重<1000 兊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 周的早产儿的全面医疗护理;(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呾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质谱学筛查;(三)儿科各亚与业的诊断治疗,包括:脑功能监护、支气管镜、胃镜、有创循环监测、连续血液净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高频通气、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亚低温治疗等;(四)实施中、大型外科手术。
(五)鼓励具备实施体外循环支持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呾遗传代谢病诊断呾处置的能力。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制度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制度一、总则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以下简称“救治中心”)是指为危重新生儿提供及时、高效、专业的医疗救治和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
本制度旨在规范救治中心的管理,提高救治水平,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组织架构1. 救治中心应当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救治中心管理小组,负责救治中心的日常工作。
2. 救治中心应当设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人员。
三、救治流程1. 接诊:救治中心应当设立24小时新生儿急救电话,接到急救电话后,救治中心应当立即安排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2. 评估:医护人员应当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病情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初步救治方案。
3. 救治:根据新生儿的病情,救治中心应当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联合救治,必要时进行紧急手术。
4. 护理:救治中心应当为新生儿提供24小时专业护理服务,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舒适。
5. 随访:救治中心应当对救治后的新生儿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新生儿的康复情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四、人员配备1. 救治中心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生、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具备新生儿急救和重症监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救治中心应当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救治水平。
五、设备设施1. 救治中心应当配备新生儿急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暖箱等。
2. 救治中心应当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暖和消毒设施,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舒适。
六、质量控制1. 救治中心应当建立新生儿救治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救治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2. 救治中心应当建立新生儿救治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新生儿救治不良事件。
七、协作与交流1. 救治中心应当与上级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基层医疗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共享医疗资源,提高救治水平。
2. 救治中心应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八、管理制度1. 救治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
危重新生儿救治管理工作制度

目录一、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3)(1)、新生儿科主任职责: (4)(2)、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5)(3)、新生儿科主治医师职责: (6)(4)、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职责 (7)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制度 (8)2、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8)3、入院管理制度 (15)4、出院管理制度 (16)5、转科(转出、转入)制度 (17)6、母乳喂养保障制度 (18)7、产、儿科合作制度 (19)8、医疗设备操作、管理制度 (20)9、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21)10、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22)11、安全管理制度 (26)12、不良预后处置管理制度 (29)13、医疗不良事件防范与处理制度 (30)14、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38)15、定期随访制度 (42)16、探视制度 (44)17、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44)18、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45)19、死亡新生儿遗体处理制度 (46)2、医学伦理评审制度 (48)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55)(一)、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 (55)(二)、患儿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57)(三)、患儿突发性猝死应急预案 (60)(四)、新生儿休克应急预案 (62)(五)、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 (64)(六)、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66)(七)、医疗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68)(八)、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 (72)(九)、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81)(十)、医院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89)(十一)、停水应急预案 (97)(十二)、停电应急预案 (102)一、各级各类人员职责(1)、新生儿科主任职责:1)、在院长及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护理、预防、保健、宣传、人才培养及行政管理工作。
为本科各项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任人。
2)、根据医院工作要点,拟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对本科职工进行医德教育,教育职工遵守安全操作程序,严格无菌操作;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危重新生儿救治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确保救治质量,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危重新生儿救治的医护人员。
二、人员配置与职责1. 人员配置(1)成立危重新生儿救治小组,由新生儿科主任担任组长,儿科、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救治小组下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负责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工作。
2. 职责(1)救治小组负责制定救治方案,组织协调救治工作,对救治过程进行监督。
(2)新生儿科主任负责救治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制定和修订救治制度、流程及规范。
(3)儿科、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在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中的具体实施。
(4)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护理、监测及病情报告。
三、救治流程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应具备危重新生儿的早期识别能力,对疑似病例及时报告救治小组。
(2)救治小组对疑似危重新生儿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救治级别。
2. 抢救与治疗(1)医护人员应根据救治级别,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救治小组对危重新生儿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救治方案。
(3)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3. 转诊与随访(1)对需要转诊的危重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及时与上级医院联系,确保安全转运。
(2)救治小组对转诊后的危重新生儿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及救治效果。
四、培训与考核1. 定期组织危重新生儿救治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救治水平。
2. 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救治能力。
3.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进行补考或培训,直至合格。
五、质量与安全管理1.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救治质量。
2.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操守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 定期对救治工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救治工作。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新生儿科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规范危重新生儿救治流程,提高救治质量,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
危重新生儿出院管理制度

危重新生儿出院管理制度
一、目的依据
为了保障我院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的医疗质量,确保各项诊疗流程的顺畅,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结合本院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新生儿抢救中心。
三、具体内容
1.当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及时请上级医生查看患者,确定患者出院。
下出院医嘱,告知患者家属出院后注意事项及随诊时间。
2.建立并落实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全面负责的工作责任制。
应当根据岀院医嘱,通知患者及家属,并详细指导其做好出院准备工作,告知出院流程及注意事项。
3.要结合出院患者的健康情况和个体化需求,做好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用药指导,复诊流程,居家护理及注意事项等,必要时提供书面健康教育材料。
5.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通过电话、门诊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随访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院管理制度
(1)、患者出院应由本科的主治医师或上级医师查房决定,并通知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病房护理人员应依结账单发给出院证、出院小结等文件,并清点收回患者住院期间所用医院的物品。
(2)、医师、护士有责任根据病情为出院患者给予必要的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生活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信息服务。
(3)、为出院患者出具出院诊断证明,主要内容包括:入院时情况、诊断名称、治疗方法、效果、出院带药以及出院的注意事项等。
(4)、倡导并有计划推行主管医师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必要时可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介绍患者诊疗情况,以保持服务的连贯性。
(5)、病情不宜出院而患者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充分说明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如说明无效者应报请科主任批准,有患者或其家属在病历中签署相关知情文书后办理出院手续,方可离院。
经主管医师通知出院而不出院者,应通知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接回或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