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和处理

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和处理

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和处理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和处理第一章: 引言药物过敏反应是指人体接触某种药物后产生的异常反应。

虽然大多数人对药物耐受良好,但个体差异导致了一部分患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轻微的皮疹、发热,甚至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因此,准确判断和妥善处理药物过敏反应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第二章: 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涉及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了解可能的致敏药物。

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药物热、药物疹、药物性肝损伤等。

上述过敏反应发生后,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进展,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处理。

此外,皮肤过敏测试如荨麻疹/过敏原特异性IgE血检和皮肤试验等也可用于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

第三章: 药物过敏反应的处理在处理药物过敏反应时,首先需要停止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并立即给予适当的急救措施。

对于轻度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发热,可以采取口服抗组胺药物以减轻症状。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包括导管内注射肾上腺素、给予补液和纠正休克等。

此外,对于已诊断为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可能的过敏药物。

第四章: 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和管理对于存在潜在药物过敏反应风险的患者,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医生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与患者建立了解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如果患者需要使用药物,应首先评估其对药物的耐受性,并在必要时进行皮肤过敏测试。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此外,医生应告知患者关于药物过敏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以便患者本人做好预防和管理。

结论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和处理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了解,并结合临床表现、皮肤过敏测试等进行综合判断。

在处理药物过敏反应时,及时停止使用可能导致反应的药物,给予适当的急救措施。

对于患者的预防和管理,医生应了解可能的过敏药物,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

综上所述,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和处理不仅是保护患者安全的关键,还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了解药物过敏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了解药物过敏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药物过敏是指个体对某种药物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轻微的皮肤症状到严重的过敏反应。

以下是对药物过敏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的了解:
原因:
1. 免疫系统异常:药物过敏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某些人天生对特定成分过敏,而另一些人则在接触药物后逐渐发展出过敏反应。

2. 个体因素:个体对药物过敏的倾向可能与遗传、个体免疫系统的特点以及先前的过敏史有关。

处理方法:
1. 停止使用药物:如果出现任何药物过敏的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咨询医生。

医生会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建议进一步的处理。

2. 寻求紧急医疗帮助: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等危险情况。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喉咙紧闭、心跳过快或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3. 咨询医生:如果出现轻度的皮肤症状(如皮疹、刺痛、瘙痒等),应咨询医生。

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过敏药物或局部治疗来缓解症状。

4. 记录过敏史:如果您确定对某种药物过敏,务必将该信息告知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提供者。

这样可以避免将来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药物或相关药物。

总之,药物过敏是一种重要的医疗事件,需要及时处理和咨询医生。

了解个体对特定药物的过敏史,并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是减少药物过敏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

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
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可能 导致窒息和死亡。
严重低血压
血压急剧下降,可能导致休克 。
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需要立即进行心肺 复苏。
昏迷或抽搐
可能出现昏迷或抽搐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03
药物过敏反应的应对措施
立即停药并就医
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并保 留药物包装和说明书以备后续就医时 提供给医生。
呼吸系统症状
哮喘、呼吸困难、 喉头水肿等。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 等。
皮肤症状
皮疹、瘙痒、红肿、 水泡等。
循环系统症状
心慌、胸闷、血压 下降等。
其他症状
头晕、乏力、关节 痛等。
02
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轻度过敏反应
01
02
03
04
皮疹
皮肤出现发红、肿胀、瘙痒或 荨麻疹等症状。
呼吸急促
呼吸频率加快,可能伴随胸闷 或咳嗽。
临床试验
在临床试验阶段,对受试者进行全 面的药物过敏史调查,并采取必要 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受试者的安全。
风险管理与控制
建立药物过敏反应的风险管理与控 制体系,对已上市的药物进行持续 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药物 过敏反应。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术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分享药物过敏反应的研究成果和 经验,促进科研合作与共同进步。
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 应对措施
目录
• 药物过敏反应概述 • 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 药物过敏反应的应对措施 • 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教育 • 药物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
01
药物过敏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患者使用药物 后,机体对药物产生的一种异常 免疫反应,导致机体损伤和功能 障碍。

药物过敏反应现状

药物过敏反应现状

药物过敏反应现状药物过敏反应现状第一章引言药物过敏反应是指人体在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的现象。

药物过敏反应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不良药物反应之一,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还会给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带来困扰。

因此,了解和掌握药物过敏反应的现状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以及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第二章药物过敏反应的类型及机制药物过敏反应可分为即时型和迟发型。

即时型反应发生在药物使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支气管痉挛等。

迟发型反应则在数小时至数天甚至数周后出现,如药物疹、血管炎、间质性肺炎等。

药物过敏反应的机制复杂多样,包括免疫相关反应和非免疫相关反应。

免疫相关反应主要通过IgE介导,而非免疫相关反应则和药物的特异性结构特征、药物代谢途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三章药物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药物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风险,从而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根据相关研究,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在不同药物和地区之间有差异。

有些药物如青霉素和非甾体抗炎药是常见的致敏药物,而皮肤科用药中的外用糖皮质激素和磺胺类药物则较少引起过敏反应。

此外,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差异的原因之一。

第四章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治疗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方面,应注意对有过敏史或高风险患者进行过敏筛查和药物敏感性测试,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同时,医务人员在处方药物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情况,并遵循合理的药物选择原则。

治疗方面,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药物并给予相应的急救治疗,如使用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等。

结论药物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不良药物反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了解和掌握药物过敏反应的类型、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可以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效果。

药物过敏的引发原因及应对措施

药物过敏的引发原因及应对措施

药物过敏的引发原因及应对措施药物过敏是指人体对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它可能是一种轻微的过敏反应,也可能是一种严重的反应。

不同类型的药物过敏反应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呼吸急促、心动过缓等。

这些反应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了解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我们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药物过敏的引发原因: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前提是接触到过敏原,具体表现为免疫系统对过敏原异常反应导致的不适反应。

有许多因素会促成药物过敏性反应的发生,如个体免疫状态、药物性质、给药方式和药物剂量等。

首先,个人免疫状态是影响药物过敏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过敏反应在免疫系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信号传递等多个方面上都有涉及。

在感染、疾病、手术等过程中,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因此抗体、细胞因子以及其他免疫分子的水平也会相应增加,这些都会进一步加剧药物过敏的发生。

其次,药物的性质和给药方式是另外两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药物性质包括分子量、化学结构、生物活性以及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药物的不同形式,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药物的给药方式也是影响药物过敏的因素之一。

例如,口服药物可以比注射药物更少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的应对措施:药物过敏的应对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 停止使用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找出其他配套药物。

2. 对于引起轻微反应的药物,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或者其他药物进行缓解。

3. 对于引起严重反应的药物,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如果药物过敏反应很严重或者引起了严重意外,可能需要紧急抢救。

在一定的条件下,紧急的显微手术是一种治疗严重急性过敏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4. 处理好患者的心理状态,既可以减轻患者的不快感,还有助于减轻症状。

5. 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千万不要使用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如果必须使用,则要进行必要的监测。

总结:药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反应,其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极具复杂性。

药物过敏处理抢救流程

药物过敏处理抢救流程

药物过敏处理抢救流程
药物过敏处理抢救流程如下:
1. 立即停药,平卧、保暖、给氧气吸入。

2. 即刻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毫升,小儿酌减。

如症状不缓解,可
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再注射毫升。

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地松200~3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3. 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50毫克或苯海拉明40毫克肌肉注射。

4. 针刺疗法:如取人中、内关等部位。

5. 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见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

必要时可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6. 呼吸受抑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明、山梗莱碱等。

必要时行人工
呼吸或行气管切开术。

7. 心搏骤停时,心内注射强心剂,并行胸外心脏按压。

8. 肌肉张力减低或瘫痪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1毫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致敏原研究进展

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致敏原研究进展

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致敏原研究进展药物过敏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后,机体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

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以及药物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发病机制和致敏原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和药物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1. 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

在某些人体内,药物被识别为外来物质,引发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具体来说,药物通过与机体的免疫细胞或抗体结合,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这种异常反应可能与个体的遗传背景、免疫系统的状态以及药物的特性有关。

2. 药物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药物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药物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药物本身可能具有致敏原性,即能够直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另一方面,药物也可以通过与机体免疫细胞或抗体结合,形成药物免疫复合物,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的发生。

二、药物过敏反应的致敏原研究进展药物过敏反应的致敏原研究是了解该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药物过敏反应的致敏原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1. 蛋白质致敏原许多药物中的蛋白质被认为是药物过敏反应的致敏原之一。

例如,青霉素类药物中的青霉素酶被发现是引起过敏反应的重要致敏原。

此外,一些抗生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中的蛋白质也被认为是致敏原。

2. 药物代谢产物致敏原药物代谢产物也是药物过敏反应的重要致敏原之一。

当药物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例如,磺胺类药物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磺胺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被认为是引起过敏反应的重要致敏原。

3. 免疫反应基因免疫反应基因也与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某些免疫反应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过敏反应的易感性有关。

药物过敏反应原因及其控制方法

药物过敏反应原因及其控制方法

药物过敏反应原因及其控制方法一、药物过敏反应的概述药物过敏反应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药物成分产生异常反应而引发的多种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很大威胁,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科学合理地掌握药物过敏反应原因及其控制方法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过敏反应的分类药物过敏反应分为四类,具体分类如下:1.即时型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给药后30分钟以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肤瘙痒、荨麻疹、气喘、低血压等。

2.细胞毒性反应: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导致细胞死亡、肝功能损害等,甚至可导致肝、肾等器官衰竭。

3.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在治疗期结束后1~3周,主要表现为皮疹、关节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4.免疫复合物介导型:药物过敏反应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为高热、荨麻疹、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病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三、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遗传因素:一些药物可能会诱发一些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反应,特别是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过敏反应。

2.药物剂量: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还与药物的剂量有关,一般来讲药物剂量越高,其毒性反应就越明显。

3.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患者对某些药物的过敏反应。

4.药物化学成分:药物的化学成分也是导致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一些药物的组分可能与患者的免疫系统发生冲突而导致过敏反应。

四、药物过敏反应的控制方法针对药物过敏反应,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1.即时型过敏反应:及时应用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可以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采用急诊处理。

2.细胞毒性反应:停止使用药物,积极治疗改善肝、肾等器官的功能,补充营养和能量。

3.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药物,及时处理伴随疾病,减轻症状。

4.免疫复合物介导型:立即停用药物,采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必要时可以使用血浆置换等治疗方法。

五、结语药物过敏反应的种类和原因复杂多样,对于专业的医师和医护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

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

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第一章引言药物过敏是指个体对使用药物后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产生。

该反应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从轻微的皮疹和搔痒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都有严重影响,因此进行药物过敏反应的脱敏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的方法、机制和效果。

第二章脱敏治疗方法在进行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时,首先需要准确诊断患者的过敏类型。

根据过敏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脱敏治疗方法。

常见的脱敏治疗方法包括渐增剂量脱敏、漏斗式脱敏和速度加快脱敏。

渐增剂量脱敏是指逐渐增加药物剂量,让患者逐渐适应药物,从而达到耐受的效果。

漏斗式脱敏是逐渐减少药物浓度,以使患者对药物增加耐受力。

速度加快脱敏则是通过快速提高药物剂量,加快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能力。

选择合适的脱敏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决定。

第三章脱敏治疗机制药物过敏反应的脱敏治疗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免疫调节和神经适应。

免疫调节是指通过药物过敏脱敏治疗,改变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药物的反应方式。

脱敏治疗过程中,药物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分子和细胞,从而使患者对药物产生耐受能力。

神经适应则是指治疗过程中,患者神经系统对药物的反应逐渐适应和缓解,降低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第四章脱敏治疗效果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的效果因药物类型、个体差异和脱敏治疗方法不同而异。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

例如,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青霉素脱敏治疗可以使患者对青霉素产生耐受,从而能够安全地使用该药物。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不仅能降低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反应,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选择合适的脱敏治疗方法,准确诊断患者的过敏类型是进行脱敏治疗的关键。

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药物过敏反应脱敏治疗的机制和方法,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药物过敏反应讨论

药物过敏反应讨论

药物过敏反应讨论药物过敏反应讨论引言:药物过敏反应是人体对某些药物成分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通常会导致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对个体健康和医疗系统都造成了重大负担,因此研究药物过敏反应的机制和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药物过敏反应的相关问题:过敏反应的成因、病理生理机制、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类型以及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过敏反应的成因:药物过敏反应的成因可以是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决定个体对不同药物是否会出现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是指免疫系统对药物成分产生的异常反应,如过度激活免疫细胞或产生过量的免疫因子等。

环境因素包括药物的性质、剂量和使用方式等。

二、病理生理机制:药物过敏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免疫系统异常和药物代谢异常。

免疫系统异常包括两种主要类型:即免疫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和免疫因子介导的过敏反应。

前者主要涉及免疫细胞的激活、遥感和炎症等过程,后者则主要是指免疫因子的异常产生和释放。

药物代谢异常是指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异常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三、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类型:药物过敏反应可以分为四类:即即时型过敏反应、细胞毒性型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和迟发型过敏反应。

即时型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类型,症状通常在服药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哮喘等。

细胞毒性型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症、贫血或肝损害等。

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是由于药物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血管炎、关节炎等炎症反应。

迟发型过敏反应是所有类型中发生时间最晚的,通常需要数天至数周的时间才会出现,表现为药物痤疮、药物热、肝脏炎症等。

四、预防和治疗策略:预防和治疗药物过敏反应的关键是避免暴露到过敏原,即药物成分引起的过敏反应。

临床上,医生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者在给予药物之前进行皮肤测试或敏感试验,以尽量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药物过敏反应研究现状

药物过敏反应研究现状

药物过敏反应研究现状药物过敏反应研究现状引言: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特定药物产生的免疫反应。

该反应可引起从轻微皮疹到严重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因此,药物过敏反应的研究对于临床治疗和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本论文将从目前药物过敏反应研究的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药物过敏反应的机制研究药物过敏反应机制的研究包括特定药物抗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以及过敏反应发生时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等方面。

目前,已有多种实验模型用于研究药物过敏反应机制,如药物联合多肽免疫原模型、小鼠和豚鼠模型等。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探索免疫相关基因和环境因素在药物过敏反应发生中的作用。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过敏反应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药物过敏反应的分型和诊断根据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症状和病理变化等特点,药物过敏反应可分为即时型和非即时型两大类。

即时型反应常表现为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和循环系统反应等,而非即时型反应主要表现为炎症性皮疹、痒痛等。

目前,临床医生依靠医学史、过敏原检测和刺激试验等方法来诊断药物过敏反应。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早期预测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因此,改进和发展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三、药物过敏反应的防治策略药物过敏反应的防治策略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个体化用药、避免或减少患者接触高风险药物等。

治疗方法则包括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抗组胺药物治疗和类固醇治疗等。

然而,由于药物过敏反应机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完全预防或治愈药物过敏反应。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是亟需的,以提高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防治效果。

四、新兴技术在药物过敏反应研究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兴技术在药物过敏反应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例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有助于揭示不同患者对药物过敏反应的易感性差异。

同时,传感器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为药物过敏反应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药物过敏处理流程

药物过敏处理流程

药物过敏处理流程药物过敏是指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现象。

药物过敏反应可以包括轻度的皮肤症状,如荨麻疹、瘙痒、红肿、水肿等,也可以包括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循环衰竭、休克等。

对于药物过敏的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认过敏反应。

当患者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时,医生需要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判断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反应。

医生还可以进行皮肤过敏测试和特异性免疫学检查,以确定过敏物质。

第二步,停用药物。

一旦确认患者存在药物过敏反应,医生会立即停用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此时,如果病情允许,医生还会选择替代药物进行治疗,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第三步,对症处理。

针对不同的过敏反应,医生会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对于轻度的皮肤症状,如荨麻疹和瘙痒,患者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或非洛迪嗪等,以减轻症状。

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和休克,患者需要立即抢救。

医生会给予气管插管、氧气吸入、静脉输液等紧急处理,并使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等药物进行药物过敏的急救治疗。

第四步,记录过敏反应。

在处理药物过敏反应的过程中,医生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过敏反应的症状和处理过程。

这有助于日后的治疗和预防。

第五步,预防再次发生。

一旦患者发生了药物过敏反应,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医生需要尽可能确定过敏的药物成分,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避免再次接触。

此外,医生还可以建议患者佩戴药物过敏警示标志,并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并避免与过敏源接触。

总之,药物过敏处理流程包括确认过敏反应、停用药物、对症处理、记录过敏反应和预防再次发生等步骤。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在处理过敏反应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全。

同时,预防再次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预防措施和教育,以避免再次接触过敏源。

磺胺类药物过敏和交叉过敏的研究进展

磺胺类药物过敏和交叉过敏的研究进展

磺胺类药物过敏和交叉过敏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6-07-23T09:46:46.6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作者:蒋大海张娟超[导读] 当患者已经对某类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后续使用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与已证实过敏药物相类似。

蒋大海张娟超桂林空军空降兵学院门诊部 541003【摘要】目的:分析磺胺类药物过敏以及交叉过敏情况,探讨药学干预方法与效果。

方法:本研究中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应用磺胺类药物并出现过敏、交叉过敏反应的病例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分析。

针对磺胺类药物过敏以及交叉过敏反应实施针对性药学干预。

对比药学干预措施实施前、后药物过敏以及交叉过敏情况差异。

结果:实施药学干预措施前,因磺胺类药物交叉过敏问题所产生用药失误发生率为36.00%(9/25),实施后下降为8.00%(2/25),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磺胺类药物过敏以及交叉过敏是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应用药学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过敏、交叉过敏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磺胺;药物过敏;交叉过敏药物过敏是临床用药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之一。

当患者已经对某类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后续使用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与已证实过敏药物相类似,进而所致过敏反应时为交叉过敏[1]。

药物过敏以及交叉过敏均是当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药学问题。

掌握相关知识点能够使用药更为科学合理,避免出现用药失误的问题[2-3]。

为分析磺胺类药物过敏以及交叉过敏情况,探讨药学干预方法与效果,本研究中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应用磺胺类药物并出现过敏、交叉过敏反应的病例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分析,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应用磺胺类药物并出现过敏、交叉过敏反应的病例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分析。

药物过敏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措施

药物过敏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措施

药物过敏反应的症状及处置办法之老阳三干创作二、临床暗示1、皮肤粘膜暗示是最早最常呈现的征状, 包括皮肤潮红、瘙痒、广泛的荨麻疹, 皮肤黏膜、口周及四肢麻感, 血管神经性水肿罕见的眼睑水肿.喷嚏、水样涕、音哑、呼吸困难等.2、气道阻塞症状的暗示, 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气道水肿, 分泌物增加, 加之喉或支气管痉挛, 呈现喉头阻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紫绀、以致窒息死亡.3、循环衰竭的暗示, 患者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 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低于10.6/6.6kpa ,80/50mmHg即为休克水平)、脉搏消失、测不到血压, 最终心跳停止4、血清病型反应一般在用药后7~12天内发生, 临床暗示与血清病相似, 可见发热, 荨麻疹, 关节肿痛, 局部浮肿, 淋凑趣肿年夜, 腹痛, 皮肤发痒等.5、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1)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发作.(2)消化道过敏反应:腹痛、腹泻、便血等, 可引起过敏性紫癜.(3)皮肤过敏反应:瘙痒, 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严重者可引起剥脱性皮炎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引起全身性损害, 如过敏性休克、血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呼吸系统症状如鼻炎、哮喘、肺泡炎、肺纤维化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损害如黄疸、胆汁淤滞, 肝坏死等;肾损害如血尿、卵白年、肾功能衰竭等;神经系统损害如头痛、癫痫、脑炎等.小儿药物过敏的症状有几种:1、固定性红斑型:发于嘴周围皮肤,腹股沟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罕见.皮疹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此类药疹.2、红斑性发疹:暗示为全身性,对称性分布年夜量鲜红鸡皮样小疙瘩,或粟粒年夜小的红色斑片,形成似猩红热式麻疹,伴轻度中度发热.此类药疹以青霉素类药物最罕见,如氨苄青霉素,等.3、荨麻疹型:暗示为全身性年夜小不等的风团,扁平高起,形态不规则,陪伴明显的瘙痒,部份患儿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引起小儿等麻疹罕见药物力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如果发现药物过敏反应, 首先要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 并要加强排泄, 酌情采纳泻剂、利尿剂, 以增进体内药物的排出.药物治疗(1)轻症病例可以使用1~2种抗组胺药物口服;或静注1克维生素C, 每日1次;或10%葡萄糖酸钙, 或10%硫代硫酸钠10ml 静注, 每日1~2日;或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 1日屡次, 以止痒、散热、消炎, 一般一周左右可以痊愈(针对药疹).(2)皮疹较为广泛且陪伴发热的病情稍重的病例应当卧床休息, 可局部外涂上述药物;每日服用强的松20~30mg, 分3~4次口服, 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呈现重症多形红斑、年夜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严重病例, 应立即采用下列办法:1.皮质类固醇用药:氢化可的松300~500mg, 维生素C3g, 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 每日1次, 坚持24小时连续滴注, 待体温恢复正常, 皮疹年夜部份消退及血象正常时, 可逐渐递加激素用量, 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 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 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 原则是每次减量为那时日量的1/6~1/10, 每减1次, 需观察3~5日, 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置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激素用量或用法不妥, 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2.抗组胺药物:选用2种同时口服.3.需要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 每周2~3次, 一般4~5次即可.4.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但必需慎重, 因严重药疹患者, 常处于高渡过敏状态,不单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 而且可能呈现多原性敏感, 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发生过敏, 引起新的药疹.5.局部治疗:对重症药疹患者皮肤及黏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 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 皮损可用年夜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 以呵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 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 每日更换4~6次, 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 每日1~2次.眼结膜及角膜受累者须及时处置, 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刷, 清除分泌物, 滴氢化可的松眼液, 每3~4小时1次, 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 以防角膜剥脱招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黏膜损害者常妨碍进食, 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 1日数次, 外搽黏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局部勿抓挠及用热水擦试, 不能使用清洗剂.以免加重症状.6.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相应处置.7.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 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肌苷及维生素等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动, 做好记录.(五)饮食护理:服药期间, 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安慰性的食物.防止进食海鲜类食物, 多饮水, 进药物的排泄.小儿用药后一旦呈现过敏反应, 首先应停药, 同时给予脱敏治疗, 如应用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等等.发生全身性。

几种主要药物过敏反应研究进展

几种主要药物过敏反应研究进展

几种主要药物过敏反应研究进展摘要:药物过敏反应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病症,它在用药患者中的发生概率达到5.6~6.0%左右。

本文中简单讨论了目前可能影响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点关键要素,并对集中主要药物过敏反应的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药物过敏反应;临床症状;影响因素;分子基础;异源性;诊断药物过敏反应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药物性不良反应,它主要表现为患者过敏性休克、哮喘、呼吸困难、皮疹、荨麻疹等等。

通常导致患者药物过敏反应的主要药物包括了青霉素类、解热镇痛药类以及磺胺类,当然,影响患者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因素还有很多。

一、患者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问题提出患者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其所产生的临床不良反应就相当之多,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而影响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应该包含以下2点:(一)产生药物异常代谢物首先,患者在服用药物过程中需要分析药物半抗原问题,因为它会导致某些药物降解物、代谢物以及异常代谢物产生。

考虑到绝大部分药物中都含有低分子代谢物,且这些代谢物缺乏免疫抗原性,所以在半抗原过程中容易产生异常代谢物,形成抗体反应。

一般来讲,这一抗体反应容易发生在患者的淋巴细胞中,举例比较常见的药物——苄青霉素,该药物所降解的苄青霉素以及白蛋白在发生反应后会成为一种抗原性较高的新型白蛋白,这种白蛋白中的细胞色素会发生氧化,并作用于氧化后代谢物上,最终产生了药物中的某些异常代谢物[1]。

在全球范围内,针对阿司匹林药物的敏感患者而言,可以在患者的血清中发现邻位甲基水。

如果是正常人在服用了阿司匹林药物以后,也会同样产生具有化学基因的代谢物,所以说阿司匹林敏感者在服用药物后必然会产生阿司匹林异常代谢反应,不容忽视。

(二)产生药物过敏感染药物过敏反应后所带来的感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在针对某些艾滋病患者时,需要了解到药物磺胺甲基异恶唑这一药物所带来的过敏反应,且其发生率相当高,达到80%以上。

药物过敏反应病程记录范文

药物过敏反应病程记录范文

药物过敏反应病程记录范文英文回答:Drug Allergic Reaction Course Record.Patient Name: [Patient's Name]Date of Admission: [Date of Admission]Date of Onset: [Date of Onset]Date of Resolution: [Date of Resolution]Medical History:The patient has a history of drug allergies, specifically to [specific drug(s)]. Previous allergic reactions include [symptoms experienced during previous reactions]. The patient has not experienced any other drug allergies.Presenting Complaint: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experienced during the current allergic reaction], which started on [Date of Onset]. The symptoms included [specific symptoms experienced].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Upon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exhibited [specific physical findings]. These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an allergic reaction.Laboratory and Diagnostic Results:Laboratory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confirm the allergic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specific findings from laboratory tests].Management and Treatment:Upon admission, the patient was immediately treated with [specific treatment provided].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was [response observed].Progression of Symptoms: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allergic reaction, the patient experienced [description of symptom progression]. The symptoms peaked on [date of peak symptoms] and gradually subsided thereafter.Resolution:The patient's symptoms completely resolved on [Date of Resolution]. The patient was closely monitored during this period to ensure no recurrence of symptoms.Follow-up and Recommendations:The patient was advised to avoid [specific drug(s)] and any other drugs from the same class in the future. A referral to an allergist was made for further evaluationand management of drug allergies. The patient was also educated on 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an allergy alert card and informing healthcare providers about their drug allergies.Conclusion:This document serves as a record of the course of the patient's drug allergic reaction. It outlines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provided, as well as the progression and resolution of symptoms. The patient's history of drug allergie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future medical interventions.中文回答:药物过敏反应病程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1. 将胰岛素逐步进行10倍稀释,从原液的10-5开 始做皮肤试验,直至出现阳性反应。 2. 以低于出现阳性反应浓度10倍的胰岛素浓度 开始脱敏治疗。 3. 每隔30min注射一次10倍递增的胰岛素,出现 局部反应后重复注射,如果出现全身反应,则 减半注射,并减为2-5倍浓度递增。
(HuminsulinTM R(Regular)药物说明书)
胰岛素类似物
通过对氨基酸序列的修饰,产生新的表位。 但研究(动物和人)显示:免疫原性较HRI低。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lispro和aspart 修饰二聚物形成位点,减少聚集形成六聚体, 加速皮下吸收

非胰岛素蛋白的污染物 药物配方中的添加剂 鱼精蛋白,锌,苯酚,间甲酚等

牛胰岛素>猪胰岛素>人胰岛素>人 胰岛素类似物



当某个剂量出现轻微全身反应,如瘙痒,荨麻 疹,鼻炎或轻度喘息时应重复直至患者耐受, 不再出现全身症状或体征 更加严重的反应,如低血压,喉水肿,哮喘等, 应暂停,直至症状稳定后再继续脱敏治疗

44

成功脱敏后,不应停药,因为再次用该药治疗 后过敏反应的危险会增加 如果停药后必须再次使用,应做皮肤试验,阳 性应重新脱敏治疗
长效
Ultralente
Lantus (glargine)
4-8 hours
1 hour
8-12 hours
none
36 hours
24 hours

胰岛素过敏 患者应用胰岛素(包括牛、猪、人胰岛素或人胰 岛素类似物)制剂治疗后,因胰岛素本身或制 剂中其它成分引起的一种局部或全身性的过敏 反应。
70年代以前,非纯化的胰岛素,胰岛素过敏的 发生率是1-55% 采用纯化的胰岛素,胰岛素过敏的发生率降低: 局部反应5 - 10%;全身反应0.1-2% 目前,重组人胰岛素(HRI)过敏反应的发生 率低于1%
HLA DR3与患者低或无胰岛素抗体应答反应密 切相关。
HLA B7,DR2及DR4能促使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是一种异体蛋白 猪胰岛素,牛胰岛素 胰岛素三级结构的变化 注射前或注射后:自聚集形成高分子量 的聚合物。

胰岛素之间的交叉反应
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

注射途径 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中含有较多肥大细胞 静脉注射较皮下注射不易产生过敏

免疫学机制: Ⅰ型:IgE介导的速发型 (Ⅱ型)? Ⅲ型:局部—Arthus反应;全身—血清病 Ⅳ型:锌,鱼精蛋白最常见

其中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局部反应是最常 见的

IgE介导的严重过敏反应的最严重的
1型糖尿病较2型糖尿病患者形成抗胰岛素抗体
的可能性更高。
患者的免疫学遗传背景:

类严重过敏反应:首次用药出现的超敏反应,无预致敏 过程,症状和严重过敏反应类似(直接刺激肥大细胞, 嗜碱细胞释放介质,如万古霉素,造影剂,紫杉醇)
禁忌症:与过敏原免疫治疗类似 哮喘控制不佳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使用β阻滞剂 其它系统情况,肝肾功能等

评价受益/风险比
绝对禁忌症:引起危及生命的免疫学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

IP过敏 特异性治疗(1) 症状缓解? 否

考虑重新检测
继续采取干预措施 皮肤活检,血清学检测
非特异性治疗(2)
(1)特异性治疗 a. 避免措施 停用/换用其它IP/剂 量分开注射 b. 脱敏治疗 CSII(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 )
局部反应(常见) 速发或迟发出现,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红斑、硬结、 瘙痒以及局部烧灼感等,一般可自行缓解。 Ⅰ型:数分钟后出现,持续1-2小时 Ⅲ型:注射后2-6小时,持续12-48小时 Ⅳ型:注射后8-12小时,24小时时反应最强,持 续数天


全身反应(罕见) 既往注射部位反应、手足瘙痒、荨麻疹、血管性 水肿、呼吸困难、低血压、严重过敏反应、过敏 性休克等 其它 可伴有胰岛素治疗效果的下降
其它,乳胶过敏(存在于胰岛素瓶或注射器中)
衡量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 局部反应的治疗 1. 抗组胺药

2. 胰岛素分开注射 3. 换用其它类型的胰岛素,如人胰岛素类似物 4.外用皮质激素 5.注射时加上皮质激素 6.全身性皮质激素
严重过敏反应的治疗: 1. 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后,不停用胰岛素,下次 注射剂量减为原剂量的1/3或1/4,根据出现的 反应对症处理,并逐步增加到治疗剂量。 2. 脱敏治疗 停用胰岛素>48小时,需做胰岛素 的皮肤试验,决定脱敏治疗的起始浓度。
剂量的时间间隔 根据反应决定 出现症状的处理 终止试验,治疗
适应症: 药物无可替代(治疗妊娠期梅毒的青霉素,治疗铂敏感 的复发性卵巢癌的铂类抗肿瘤药)

药物比其它的种类更有效(某种治疗结核或卡氏肺囊虫 的抗菌素)或存在特殊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诱发的呼 吸道疾病)
适应症: I型超敏反应(皮肤反应:红斑,瘙痒,荨麻疹,血管性 水肿)(多器官受累:喷嚏,鼻塞,咳嗽,胸闷,喘息,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可导致低血压和 严重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15 minutes
30-60 minutes 1-3 hours 1-2.5 hours
40-50 minutes
50-120 minutes 8 hours 7-15 hours
3-5 hours
5-8 hours 20 hours 18-24 hours
中效(NPH)
中效和短效混 合物
The onset, peak, and duration of action of these mixtures would reflect a composite of the intermediate and short- or rapid-acting components, with one peak of action.
胰岛素泵治疗 采用胰岛素泵连续输入,分为基础浓度和餐前额 外剂量。
消耗介质
产生阻断抗体IgG
产生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
怀疑胰岛素制剂(IP)过敏 病史,体格检查,观察,皮内试验(IDT) IDT结果符合临床表现 否 其它原因? 非胰岛素相关的疾病 治疗潜在的其它疾病 症状缓解? 是 是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 ADRs) 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 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 的无关的反应。 A类:剂量依赖,可预测的,符合药物的药理 学作用
B类:非剂量依赖,无法预测的。占10-15%

药物过敏(drug allergy) 免疫学机制介导的反应(IgE或T细胞 介导) 药物超敏反应(drug hypersensitivity ) 包括非免疫学机制介导的反应


药物超敏反应占普通人群的7% 占住院人群的10~20% 住院原因的8%
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死亡率0.15~0.32%, 住院病人中因药物过敏导致的死亡为 0.09/1000例。
定义 快速脱敏治疗: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递增剂量的致敏药 物,暂时减弱或者消除过敏状态,以避免患者在随后的 用药过程中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类严重过敏反应。

其它的实验室检查: 1. 体外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 2. 胰岛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3. 皮肤活检(点刺部位)
胰岛素制剂中的其它物质过敏 常用Novo Nordisk的Insulin Allergy Kit(?)
1. 2. 3. 4.
5.
6.
Paraben(methylparahydroxybenzoate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1mg/dl) Phenol(苯酚 2mg/dl) Metacresol(间甲酚 3mg/dl) Zinc chloride(氯化锌 50μg/ml) Isophane(disodium phosphate dihydrate 二水磷酸钠 2.4mg/dl) Protamine sulphate(硫酸鱼精蛋白 350 μg/ml )—心脏病手术



药物脱敏可参考文献中的经验性脱敏治疗方案
(2)非特异性治疗 药物 抗组胺药/皮质激素

青霉素是引起过敏反应的最常见的抗生素 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的交叉反应性4~11%(β-内 酰胺环状结构)


根据感染控制的需要,必要时可以脱敏治疗 (适用于速发型超敏反应)
55

药物过敏可以采取脱敏治疗 药物脱敏治疗适合于Ⅰ型超敏反应和类严重过敏反应 药物脱敏前应了解药物的药学和药理学知识

1921年,Banting和Best成功从狗的胰腺提取
了胰岛素,并开始用于临床。(以后从牛和猪 胰腺中提取,含有胰腺中的其它激素和胰岛素 前体) 20世纪70年代,生产出了高纯度(单组分)胰岛 素 20世纪80年代,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岛素 90年代,Lilly和Novonordisk公司合成了人胰 岛素类似物
0.02 ml 浓度为 1 mg/ml 的 药物刚好引起阳性反应,即可用该剂量进行口 服脱敏治疗(耐受剂量为20 µg)
一般采用2倍递增方法

肠道外脱敏治疗的起始剂量常为皮内试验剂量 的1/10 或 1/100 脱敏是一种可逆性的过程,耐受状态依赖于药 物的连续使用 脱敏具有剂量依赖性,大幅增加剂量可能导致 突破性的过敏症状

严密监测条件
基础情况评估 静脉通道,心电图,肺功能,血压,脉搏,呼吸 等临床状态

40

不推荐预防性服用抗组胺药或激素 不能有效的预防严重反应,反而可能掩盖反应 早期症状。

41
起始剂量由皮内试验决定(除外非特异性刺激
反应),无法皮试则根据病史和文献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