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教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活语文课堂的几点教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学习知识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喜欢通过网络媒体吸收新潮的文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中学生的心里特点。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提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教法。

一、培养兴趣是激活课堂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说过:“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了强烈而多样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人们只要钟情于某个事物,就会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倾注于自己喜爱的作品,学生就会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来,他们往往会因作品中的人物高兴而高兴,悲伤而悲伤,要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很多,老师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来进行。

二、巧妙导入是激活课堂的开端

“万事开头难”。语文课的导入就是把”难”变易,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新课导入就像一幕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开户思

维的大门。虽然它仅仅是个开头,却倾注了教师的心血,融入了教师的智慧,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1、巧设悬念。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先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愚公移山》,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情不自禁的打起拍子跟唱起来,兴趣一下高涨起来,音乐停了,我就创设悬念:“愚公创造了什么奇迹?后人感叹的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愚

公是在什么情况下移山的,他成功了吗?”这一连串的发问,在学生心中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激发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2、明知故问。如《大自然的语言》这样设计导语:“大自然会说话吗?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呢?”再如讲《变色龙》时的导语:“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这篇文章是写动物吗?”学生马上反驳说不是写动物,而是写人。看着他们那兴奋急切的心情,我便抓住时机稍加疏导,课文就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开始学习了。

3、妙引名句。借助学生熟悉的知识,或讲故事,或引用古诗词名句,或出示谜语、对联、歇后语等。例如上《出师表》一课,我首先出示一副对联“三顾茅庐,刘玄德礼贤下士;六出祁山,诸葛亮赤胆忠心。”然后问学生这是关于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对联。学生七嘴八舌回答后,就让学生出示收集的与课文相关的对联、成语、歇后语。这样师生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语文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仅举几例。“良好的开

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要活起来,更要有丰富的内容。

三、学生质疑是激活课堂的保障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才会提出疑问,要学到知识,就要对所学内容产生思考。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疑”是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活跃思维的诱因,求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解疑、解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提出疑问,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这些成了我备课、上课解决的重点。

有些课文难度不大,学生阅读畅通无阻,似乎无疑可言。但只要动脑筋推敲一下,情况就迥然不同。如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一下子就提出以下问题:1、文章开头写一片萧条的景象,既然萧条就应该有乞丐,怎么说“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是不是自相矛盾?2、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老是脱下大衣,又穿上大衣呢?3、课文第三段最后一句“仿佛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全文没有一处提到变色龙,为什么要用“变色龙”作标题呢?5、奥楚蔑洛夫说话变来变去,为什么周围的人对此没有反应?6、课文倒数第二段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人们为什么对赫留金大笑呢?

能提出上述种种问题,关键在有所发现。有的问题是环境描写,有的是细节描写,有的是主人公形象,有的是小人物群,有的是谋

篇布局等等,尽管有的问题没有什么深度,稍作思考即可作答,但可贵之处是学生动脑筋发现的结果。只有从文章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才能读得深入,享受到豁然开朗的愉悦。同时,还要提示学生在文章的精彩部分和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发现问题。课后我了解到,学生们对《变色龙》的上法感到新鲜有趣,还使有些学生的语言天赋表演才能、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们久久回味在课堂的情景之中,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些课文难度较大,那就让学生课前预习,按要求查字典,查找相关资料,再把不能解决的疑点记下来上课提问。例如《鱼我所欲也》,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对“舍生取义”内涵的理解。教学方式定为诵读式,对话讨论式。学生便在课堂上提出: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什么意思?2、“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怎么解释?

3、第一段中的“是心”和“本心”“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4、我不明白“义”到底指什么?

5、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论点有何作用?

6、当今社会我们面对人生的抉择时,应该具备怎样的“义”?

针对以上质疑,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决,或参看注释,或启发学生回答,或互相讨论后得出结论。由此可见,阅读质疑就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和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深浅不一,求同存异。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寻根究底,就要带着问题去学,多问几个为什么,蕴含了哪些意思,有何妙处。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细心品

味,发现作品的生花妙笔绝非易事,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学生质疑,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与教师一讲到底,效果迥然不同。

四、拓展训练是激活课堂的延伸

著名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吕叔湘曾讲过:“课文只不过是范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本中的范文,仅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适当的拓展延伸不仅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开拓视野,吸收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积极性,形成自主积累的内驱力,而且还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例如《智取生辰纲》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的节选。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绝不能只让学生了解本课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进而扩展思维空间,丰富积累。鉴于以上思考,我设计出以下问题:1、除课文故事外,请讲讲《水浒》中的其它故事。2、《水浒》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3、《水浒》中许多人物都有绰号,你知道哪些?4、以现代社会的视角,如何评价《水浒》中的英雄人物?问题一经提出,课堂便热闹起来。师生思维开始碰撞,语言交流达到最高境界,课文内容和外延形式的交融达到了最高境界。评析、讨论、争辩、解答,难以分清;兴奋、顿悟、欣喜,难以言表。可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联系文学、历史等相关知识可以使课堂更加活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