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17fc96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0.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程度可通过分期来评估和诊断。
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并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其特征,以及与每个分期相关的治疗方法和预后。
一、糖尿病肾病分期简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是基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来判断的。
根据国际尿毒症学会提出的分期标准,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五个分期,即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和Ⅴ期。
二、各分期特征及治疗方法1. Ⅰ期Ⅰ期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24h之间。
患者在此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尿液检测才能发现蛋白尿。
此时,主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并采取保护肾脏的措施,如低盐饮食、戒烟和限制蛋白质摄入。
2. Ⅱ期Ⅱ期糖尿病肾病是指大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300mg/24h。
此时,患者可能出现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
治疗方面,除了控制血糖和限制蛋白质摄入外,还需要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等药物来降低血压,并减缓肾功能下降的速度。
3. Ⅲ期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此时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
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注意营养均衡和补充维生素D等。
治疗方面,除了上述的血糖控制和降压治疗外,可能还需要使用利尿剂来减轻水肿。
4. Ⅳ期Ⅳ期糖尿病肾病是肾功能衰竭的阶段,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
患者常出现严重的水肿、贫血和高血压等症状,此时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药物治疗主要以逆转血糖代谢紊乱为主,同时还需要控制血压和补充维生素等。
5. Ⅴ期Ⅴ期糖尿病肾病是尿毒症阶段,肾小球滤过率极低或接近零。
此时,患者肾功能已经完全衰竭,需进行长期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除了血糖和血压的控制外,此时药物治疗主要以辅助透析为主。
三、分期的意义和预后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可以帮助医生们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并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5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5期](https://img.taocdn.com/s3/m/24823da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4.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5期
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一般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
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
(2)正常白蛋白尿期:GFR高出正常水平。
肾脏病理表现为GBM 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
μg/min),休息后恢复正常。
如果在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
GFR开始下降到正常。
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
UAE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 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本期病人血压升高。
经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病理上出现典型的K-W结节。
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
该期的特点是尿蛋白不随GFR下降而减少。
病人一旦进入IV期,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GFR将平均每月下降
1ml/min。
(5)终末期肾衰竭。
GFR<10ml/min。
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
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治疗。
糖尿病肾病分期 (2)
![糖尿病肾病分期 (2)](https://img.taocdn.com/s3/m/b6e950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e.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肾脏损伤而导致的肾功能逐渐恶化的疾病。
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其相关信息。
1. 分期概述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可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大小来划分,目前最常用的分类系统是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来分层评估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
主要分为5个分期:S1期、S2期、S3期、S4期和S5期。
•S1期:正常肾功能。
GFR ≥ 90 ml/min/1.73 m²,尿白蛋白/肌酐(ACR) < 30 mg/g。
•S2期:轻微肾损害。
GFR ≥ 90 ml/min/1.73 m²,ACR ≥ 30 mg/g。
•S3期:中度肾损害。
GFR 为 30-59 ml/min/1.73 m²。
•S4期:重度肾损害。
GFR 为 15-29 ml/min/1.73 m²。
•S5期:肾衰竭。
GFR < 15 ml/min/1.73 m²或需要透析治疗。
2. 不同分期的临床表现2.1 S1期在S1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仍然正常,尿白蛋白排泄率也处于正常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这个阶段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然而,这个时候已经可以通过检测尿液来发现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2.2 S2期在S2期,尽管肾小球滤过率仍然正常,但尿白蛋白排泄量开始增加,超过了正常范围。
这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症状,如疲劳、水肿和轻度高血压等。
2.3 S3期在S3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30-59 ml/min/1.73 m²。
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量进一步增加,糖尿病肾病的症状也变得更加明显。
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水肿、高血压以及其他与肾功能不全相关的症状。
2.4 S4期在S4期,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29 ml/min/1.73m²,肾功能严重受损。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9566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e.png)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2型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盐平衡。
然而,当糖尿病患者患上肾病时,肾脏功能受损,会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准确的分期和评估,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主要采用了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排泄率(UACR)两个指标进行评估。
根据这两个指标的不同组合,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干预和治疗。
首先,根据eGFR的水平,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5个阶段。
eGF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通常情况下,eGFR的数值越高,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越好。
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中,eGFR的水平被划分为,≥90ml/min/1.73m²为1期,60-89ml/min/1.73m²为2期,30-59ml/min/1.73m²为3期,15-29ml/min/1.73m²为4期,<15ml/min/1.73m²为5期。
通过eGFR的分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根据UACR的水平,也可以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3个阶段。
UACR是尿蛋白排泄率的指标,正常情况下,尿中排泄的蛋白质很少,但在肾脏病变时,尿中的蛋白质排泄率会明显增加。
根据UACR的水平,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A1期(正常/微量白蛋白尿),<30mg/g,A2期(中度白蛋白尿),30-300mg/g,A3期(重度白蛋白尿),>300mg/g。
通过UACR的分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蛋白质排泄的情况,为临床医生评估肾脏病变的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综合考虑eGFR和UACR两个指标,可以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6个阶段,A1期,eGFR≥90ml/min/1.73m²,UACR<30mg/g;A2期,eGFR≥90ml/min/1.73m²,UACR≥30mg/g;A3期,eGFR60-89ml/min/1.73m²,UACR≥30mg/g;B1期,eGFR30-59ml/min/1.73m²,UACR≥30mg/g;B2期,eGFR15-29ml/min/1.73m²,UACR≥30mg/g;C期,eGFR<15ml/min/1.73m²,UACR≥30mg/g。
糖尿病肾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肾病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9377f47770bf78a652954ca.png)
糖尿病肾病诊疗1糖尿病肾病的分期2007年2月,美国国立肾脏病基金(NationalKidneyFoundation)发表的枟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建议枠(下称“指南” )指出,既往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DN)这一专业术语应被“糖尿病肾脏疾病” (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所替代。
DKD是指临床考虑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如经肾穿刺病理检查证实则称为糖尿病肾小球病变(diabeticglomerulopa - thy),但是在内分泌界的指南中并没有对DKD这个名词特别重视,中文名称就更不用说了。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参照1型糖尿病肾损害改变进行分期。
1型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改变首先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然后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再者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随着肾小球病变加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最后出现肾衰竭。
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对应出现的临床指标分别是正常蛋白尿,持续出现的尿微量蛋白(30~300μ g/d),继而持续大量蛋白尿( > 300μ d/d或尿蛋白 > 0畅5g),最后血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尿毒症相关的临床表现。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组织撰写的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正式提出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及分期。
经过多次修改和确认,CKD取代了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损伤(CRI)等名称,成为对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脏疾病(病程 > 3个月)的统称。
指南推荐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和分级参照CKD分级(表1),根据患者的CKD分期制订定期监测的项目和治疗的计划。
表1临床常用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及建议我国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GFR(ml/min)分期描述KDOQI分期GFR[ml/(min· 1 r .73m2)]分期描述临床建议≥90 S正常治疗合并症;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心血管疾患危险因素50~80代偿期60~89肾功能轻度下降估计疾病是否会进展和进展速度25~50失代偿期治疗并发症30~59肾功能中度下降评价和10~25肾衰竭期15~29肾功能重度下降准备肾脏替代治疗10尿毒症期15肾衰竭肾脏替代治疗注:KDOQI: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DOI:10.3760/cma.j.issn.1008 - 1372.2014.02.005作者单位: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内分泌科作者简介:裴剑浩,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一病区主任,医学博士,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代谢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附属的圣文森医学研究所和悉尼大学医学院附属皇家爱尔弗雷德王子医院访问学习在糖尿病指南中,无论美国还是我国的有关糖尿病肾病指南章节中并没有将CKD分期作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分期,可能还是考虑到真正意义上的糖尿病肾病主要是考虑由血糖引起的肾病,其主要表现是以先出现微量蛋白尿后出现大量蛋白尿,最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过程,这在1型糖尿病中表现非常典型,但是在2型糖尿病就相对复杂,因为患者可能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对肾脏有很大影响的混杂因素,因此可能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糖尿病肾病分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8b5675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f.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简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来进行分期,从而更好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糖尿病肾病分期评估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用于反映肾小球对血液进行滤过的速率。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血中肌酐清除率(CCr)、尿中肌酐清除率(UCr)等。
GFR水平越低,肾脏功能受损程度越重。
尿蛋白排泄率(UPR)UPR是评估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来评估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尿蛋白排泄率越高,说明肾脏受损程度越严重。
糖尿病肾病分期根据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和上述指标,糖尿病肾病通常分为五个阶段:阶段 1:正常肾功能在此阶段,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尿蛋白排泄率(UPR)低于正常范围。
患者通常没有肾脏症状,肾脏功能正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
阶段 2:肾损伤在此阶段,GFR略有降低,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但仍低于正常范围。
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尿蛋白,但通常没有其他肾脏相关的症状。
建议控制血糖和血压,减少蛋白质摄入,并定期监测肾功能。
阶段 3:肾功能减退在此阶段,GFR明显降低,尿蛋白排泄率进一步升高。
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等肾脏相关的症状,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血糖控制、血压控制、控制蛋白质摄入、使用肾脏保护剂等。
阶段 4:肾功能衰竭在此阶段,GFR严重降低,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
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水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肾脏功能显著受损。
此时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考虑肾移植等替代治疗方式。
阶段 5:尿毒症期在此阶段,肾小球滤过率(GFR)极低,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
此时患者已经进入尿毒症期,肾脏无法正常发挥功能,需要长期进行透析治疗或考虑肾移植。
总结糖尿病肾病的分期评估有助于医生和患者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b65f7efead51f01dc281f164.png)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也是1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其病理改变有3种类型: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最常见,对肾功能影响最大);渗出性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一般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第I、II期为临床前期,第III、IV、V期为临床诊断。
I 期:通常表现为肾体积增大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肾血浆流量(RPF)和肾小球毛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增高。
这些变化与高血糖水平一致。
此期患者肾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
II 期:运动后微量白蛋白尿,此期肾小球已显示结构改变,肾小球基底膜(GBM)和系膜基质增加,GFR>150ml/min和白蛋白排泄率(AER)<30μg/min。
III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AER常为20~200μg/min或UAE在30~300mg/24h,临床常规化验蛋白尿多为正常。
此期患者GFR大致正常,血压科轻度升高。
GBM增厚和系膜细胞增加较II期更明显,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球结节性和弥漫性病变,临床研究显示积极干预治疗科阻止或延缓大量蛋白尿的发生。
IV 期:为临床蛋白尿,ARE>200μg/min或UAE在300mg/24h或蛋白尿0.5g/24h。
此期血压增高,GFR开始进行性下降,水肿多较为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
肾小管功能障碍出现较早,近曲小管对水、钠以及糖重新吸收增加,病理显示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明显增加。
T1DM诊断15~20年以及T2DM诊断5年以上者易发生IV期DN,该期患者常并发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病变等。
V期:为尿毒症期(ESRD),可有尿毒症的临床表现,GFR进行性下降,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此期患者常伴发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92b453810b1c59eef9c7b479.png)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糖尿病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的慢性疾病。
在所有糖尿病的并发症中,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为最高。
此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40%。
糖尿病肾病不但是发病率最高的糖尿病并发症,同时也是危害性最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此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仅会出现肾脏微微增大、血压略有升高和出现微量蛋白尿等表现。
但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会逐渐硬化,导致肾小球的滤过率开始下降,使其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此病的晚期可并发肾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终末期的肾病患者中,有近40%的人其病情是由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为了帮助广大糖尿病肾病患者更好地治疗此病、提高生活质量,本刊特别策划了此专题——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持续升高、导致肾脏微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
此病患者的肾脏可发生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呈玻璃样改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间的系膜区扩张等病理性改变。
临床上根据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将此病分为五期,现将这五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介绍如下:第1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此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的滤过率代偿性地增高(可增高20%~40%)、肾体积增大,但其尿蛋白的排泄率正常。
此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只要将血糖控制好,其肾脏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就完全可以逆转并恢复正常。
第2期: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
此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的滤过率仍然较高,可出现间断性的微量蛋白尿,其尿蛋白的排泄率在休息时正常,在运动时或运动后升高。
第3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此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的滤过率开始由代偿性的升高转为失代偿性的下降,但由于在此之前其肾小球的滤过率一直处于升高的状态,因此处于此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其肾小球的滤过率刚好处于正常的水平或略有下降,但其血压已经开始升高,并可出现持续性的微量蛋白尿,即使在休息时尿蛋白的排泄率也会升高。
糖尿病肾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肾病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b9c01d4a8956bec0975e3fe.png)
糖尿病肾病诊疗1糖尿病肾病的分期2007年2月,美国国立肾脏病基金(NationalKidneyFoundation)发表的枟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建议枠(下称“指南”)指出,既往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这一专业术语应被“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所替代。
DKD是指临床考虑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如经肾穿刺病理检查证实则称为糖尿病肾小球病变(diabeticglomerulopa-thy),但是在内分泌界的指南中并没有对DKD这个名词特别重视,中文名称就更不用说了。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参照1型糖尿病肾损害改变进行分期。
1型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改变首先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然后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再者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随着肾小球病变加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最后出现肾衰竭。
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对应出现的临床指标分别是正常蛋白尿,持续出现的尿微量蛋白(30~300μg/d),继而持续大量蛋白尿(>300μd/d或尿蛋白>0畅5g),最后血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尿毒症相关的临床表现。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组织撰写的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正式提出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及分期。
经过多次修改和确认,CKD取代了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损伤(CRI)等名称,成为对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脏疾病(病程>3个月)的统称。
指南推荐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和分级参照CKD分级(表1),根据患者的CKD分期制订定期监测的项目和治疗的计划。
表1临床常用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及建议我国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GFR(ml/min)分期描述KDOQI分期GFR[ml/(min·1r .73m2)]分期描述临床建议≥90S 正常治疗合并症;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心血管疾患危险因素50~80代偿期60~89肾功能轻度下降估计疾病是否会进展和进展速度25~50失代偿期30~59肾功能中度下降评价和治疗并发症10~25肾衰竭期15~29肾功能重度下降准备肾脏替代治疗10尿毒症期15肾衰竭肾脏替代治疗注:KDOQI: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DOI:10.3760/cma.j.issn.1008- 1372.2014.02.005作者单位: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内分泌科作者简介:裴剑浩,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一病区主任,医学博士,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代谢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附属的圣文森医学研究所和悉尼大学医学院附属皇家爱尔弗雷德王子医院访问学习在糖尿病指南中,无论美国还是我国的有关糖尿病肾病指南章节中并没有将CKD分期作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分期,可能还是考虑到真正意义上的糖尿病肾病主要是考虑由血糖引起的肾病,其主要表现是以先出现微量蛋白尿后出现大量蛋白尿,最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过程,这在1型糖尿病中表现非常典型,但是在2型糖尿病就相对复杂,因为患者可能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对肾脏有很大影响的混杂因素,因此可能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2745d63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0.png)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文章目录糖尿病肾病的分期1、糖尿病肾病第一期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B超发现肾脏体积增大25%。
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用同位素等方法检测),大于120毫升分钟,甚至可达到150毫升分钟。
其程度与血糖平行。
肾活检未见异常,血压不高,见于糖尿病的发病初期。
这些反应在经严格控制血糖和接受胰岛素治疗几周到几个月以后可以恢复正常。
2、糖尿病肾病第二期表现为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无增高,但运动后尿白蛋白增加。
如行踏车运动使心率达同龄人最大心率的75%,持续20分钟1小时尿白蛋白排泄超过20微克分钟。
肾小球滤过率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病人如果持续滤过过多就意味着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状态。
此期也可逆转,血压不高,肾活检见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区基质增加。
3、糖尿病肾病第三期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期”,典型者是在患糖尿病10-15年以后。
微量白蛋白尿不断加重。
肾小球滤过率仍然是增高的。
血压开始增高。
纵向研究显示抗高血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微量白蛋白尿。
这一阶段用胰岛素泵治疗或作强化治疗可在血糖明显改善后,尿白蛋白排出量减少或稳定不变。
而常规治疗者易发展到明显的肾病阶段。
4、糖尿病肾病第四期为明显的糖尿病肾病,也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此期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即尿常规可检测出尿蛋白,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24小时,相当于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微克分钟。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伴高血压。
如果不很好地控制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会以平均每月每分钟下降约1~1.22毫升的速度不断恶化,使病人会在5─8年内发展为末期肾功能衰竭。
肾活检提示肾小球硬化。
此期即使经严格治疗也不可逆转。
5、糖尿病肾病第五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也就是尿毒症时期。
这个时期只有透析治疗,还能延缓生命,或者进行肾移植,但还存在着大量的未知风险,如排异反应等。
这个时期病人的血压明显增高,尿蛋白并不像其它原因所致肾脏疾病那样到了肾功能衰竭晚期会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达10毫升分钟以下,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水肿及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出现低蛋白血症。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防治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895e1ec7cd184254a353561.png)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防治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据国外的资料证实,由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人数比由其他因素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人数高17倍。
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该原因导致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约占31岁以下糖尿病患者的27%~31%。
据统计,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肾病的占1/3以上,并发肾功能不全者高达6.5%,其中到了尿毒症阶段的患者占1.2%。
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是很高的。
糖尿病肾病患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有玻璃样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间的系膜区扩增。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①Ⅰ期:该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及肾体积增大,但这一病理改变过程是可逆的。
也就是说,只要患者将血糖控制得好,其肾脏的病理改变完全可以恢复正常。
②Ⅱ期:该期患者主要可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基本在正常的范围内或在运动后呈间歇性增高。
③Ⅲ期:又叫糖尿病肾病早期。
该期患者可有微量白蛋白尿,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可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之间(正常人的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小于10微克/分钟)。
早期肾病阶段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得以恢复的最后机会,若病情再向前发展,其肾功能便难以恢复正常了。
④Ⅳ期:又叫临床肾病期。
该期患者主要可表现为尿蛋白逐渐增多、肾功能逐渐减退,并可伴有浮肿、高血压等病症。
此时,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可大于200微克/分钟,即尿白蛋白排出量大于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大于0.5克/24小时),其肾小球滤过率也会下降。
⑤Ⅴ期:又叫尿毒症期。
该期患者主要可表现为多数的肾单位闭锁、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以及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压的升高。
根据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又可将该期分为3个阶段:血肌酐大于176.8微摩尔/升(2.0毫克/分升)时为肾功能不全阶段;血肌酐大于442.0微摩尔/升(5.0毫克/分升)时为肾功能衰竭阶段;血肌酐大于707.2微摩尔/升(8.0毫克/分升)时为尿毒症阶段。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5f65883d1f34693daef3e47.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一、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二、糖尿病肾病症状三、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1、糖尿病肾病I期
为T1DM确诊时肾小球高滤过和肥厚增大。
肾小球和肾脏体积增大是突出的表现。
有一过性微量白蛋白尿,用胰岛素治疗后可以消失。
肾小球滤过率是高的,治疗后可以降低,但往往不能恢复正常,如果T1DM发病在青春期前,则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
2、糖尿病肾病Ⅱ期
有肾脏损害,但无临床征象。
此期出现在糖尿病发病后二年,有些患者在这一阶段持续很多年,甚至终身。
肾小球基底膜通常增厚,系膜区常常增生。
糖尿病控制不佳(常为酮症)和运动时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系可逆性。
肾小球滤过率依然明显增加。
血压正常。
3、糖尿病肾病Ⅲ期
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期”,典型者是在患糖尿病10-15年以后。
微量白蛋白尿不断加重。
肾小球滤过率仍然是增高的。
血压开始增高。
纵向研究显示抗高血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微量白蛋白尿。
这一阶段用胰岛素泵治疗或作强化治疗可在血糖明显改善后,尿白蛋白排出量减少或稳定不变。
而常规治疗者易发展到明显的肾病阶段。
4、糖尿病肾病Ⅳ期
病程在15-25年以上,约40%%的T1DM患者发展到这一阶段。
病理上出现典型的改变,而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尿蛋白排出量增多(>0.5g//24h),大多数患者出现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
有效的。
糖尿病并发症分级法
![糖尿病并发症分级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5ec336b14e852459fb576a.png)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分级临床表现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全足坏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型六期,即单纯型和增殖型两大类,又根据眼底病变性质和程度分为6期。
1期即微血管瘤和出血点。
2期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3期软性渗出及出血斑。
4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或玻璃体出血。
5期新生血管形成并可见纤维增殖。
6期在上述基础上视网膜剥离。
糖尿病肾病分期: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可分五期:①Ⅰ期:为糖尿病初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内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升高;②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多数正常,可间歇性增高(如运动后、应激状态),GFR轻度增高;③Ⅲ期:早期肾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正常<10μg/min),GFR仍高于正常或正常;④Ⅳ期:临床肾病,尿蛋白逐渐增多,UAER>200μg/min,即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g/24h,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⑤Ⅴ期:尿毒症,多数肾单位闭锁,UAER降低,血肌肝升高,血压升岛。
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是本病早期的重要特点,表现为高灌注(肾血浆流量过高)状态,可促进病情进展。
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糖尿病: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损害: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
糖尿病肾病健康宣教
![糖尿病肾病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f2944f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a.png)
04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自我管 理
自我监测与记录
血糖监测
尿常规检查
体重与血压
每天定时记录空腹、餐 后血糖值,了解血糖波
动情况。
定期记录尿蛋白、尿糖、 尿酮等指标,评估肾脏
功能。
监测体重和血压变化, 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
划。
记录与总结
整理监测数据,分析问 题,总结经验,调整治
疗方案。
遵医行为与定期复查
戒烟限酒有利于维护身体健康,降低 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心理调适与支持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分享感受和经验, 获得情感支持。
学习疾病知识
了解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 意识。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注意药物副作用
如出现不适症了解病情变化 情况。
03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保健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了解肾脏功能状况,及早发现 肾脏损伤。
监测血糖和血压
保持血糖和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降低对肾脏的损害。
监测尿蛋白
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 标,定期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 异常。
药物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 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
血压管理
定期监测
药物治疗
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 量或停药。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 低糖饮食,适量运动等。
糖尿病肾病分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2412defa48d7c1c709a14517.png)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主要包括五个见如下:
Ⅰ期:这一期主要的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
这种初期的病变与患有高血糖的水平是一致的,但是可逆的,经过医院给予的胰岛素治疗可以得以恢复,但是专家解释会所不一定能完全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Ⅱ期:该期患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已呈现正常但肾小球已出现结构上的改变。
这期肾脏内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正常(<20μg/min或<30mg/24h),运动后UAE增高组可恢复。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开始增厚,系膜基质开始增加,GFR多高于正常范围并与血糖水平呈现一致,GFR>150mL/min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常>%。
GFR>150mL/min和UAE>30μg/min的病人更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很大。
Ⅲ期:此期又被叫做是早期糖尿病肾病。
患者肾脏尿白蛋白排出率为20~200μg/min,病人的血压出现轻度的升高趋势,开始出现肾小球的功能减退。
Ⅳ期:是临床上的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的糖尿病肾病。
这一期的特点是患者开始出现大量的白蛋白尿(每日大于克),水肿和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水肿开始变得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
DN三联征
Ⅴ期:即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期。
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就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由于肾小球基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坏退,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af86b6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8.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一般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具体情况如下:
1、Ⅰ期:在糖尿病的发病之初已经存在肾小球的超滤过现象,此时肾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2、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已经增厚,可以出现尿白蛋白增多的情况,为间歇性的发生,EGFR仍然轻度增高。
3、Ⅲ期:就是早期肾病,临床上可以发现,通过测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发现只要大于30mg/g,在30-300mg/g之间都属于糖尿病肾病Ⅲ期的范围。
4、Ⅳ期:又称临床蛋白尿期,也就是患者尿微量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应该大于300mg/g,而且24小时尿蛋白总量要大于0.5g,可能EGFR 有所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患者的尿常规有蛋白出现。
5、Ⅴ期:又叫尿毒症期,多数肾单位已经闭锁,EGFR降低,肌酐和血压都会升高。
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
![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a4e3b48984254b35effd3443.png)
5)约30%患者眼底可见视网膜微血管瘤、 硬性渗出等。
III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隐 匿性肾病期或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
1)初期GFR可以增加,后期降低。
2)本期初期UAER在20-70ug/min,白蛋白排 出呈间歇性,可由高血压、高血糖、运动、尿路感 染等因素促进或诱发,随病情发展UAER升高而逐 渐固定,后期UAER在70-200ug/min,尿常 规蛋白多阴性。
由于经济成本等因素影响以核素检查来估 算肾小球效求率过滤。临床学者即开始尝 试开发含肌酐及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 等指标的GFR估算值(eGFR)公式。
Estimate
估算肾小球率过滤公式
(一)Cockcroft-Gault(C-G)公式。 (二)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 (三)简化MDRD公式。 (四)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研究(CKD-
血压
I 肾脏增大 肾小球肥大,基底 ≥ 150 基本正常
期
膜及系膜区正常 ml/min
2)尿微量白蛋白阴性。
3)肾脏组织学仅有肾小球无改变或肥大。
4)血压正常。
注: GFR升高与血糖相关。随着血糖的控制正常,大
部分患者的 GFR恢复正常。
本期常出现在1型糖尿病病程0-2年。GFR> 150ml/min可作为本期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指 标。
本期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可能合并高血压,病 程一般不足5年,其中40-50%经5-10年进展 为微量蛋白尿期。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GFR)普遍被认为评价肾 功能的最好指标。
金标准:99锝-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99mTc-DTPA)核素检查能精确的估算 GFR。
局限:因其放射性、价格以及专门仪器等 原因,限制临床大量使用。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4b4bb17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5.png)
尿IV型胶原预测T2DM患者肾功能恶化;预测 作用独立于微量蛋白尿
•该研究纳入日本254名T2DM患者;其中185名无蛋白尿;69名伴有微量蛋白尿平均 随访时间8年;研究结果示: •基线尿IV型胶原水平在伴有微量蛋白尿患者中较高;与尿β2MG;舒张压 eGFR和ACR 相关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每年eGFR的下降与基线尿IV型胶原水平 基线eGFR和高 血压相关
mg/mmol
mg/g
<3
<30
330
30300
>30
>300
评价
正常轻度升高 中度升高 重度升高
2012KDIGO慢性肾病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目前DN主要筛查指标为白蛋白尿和eGFR
指南中对糖尿病肾病筛查的建议:
• 首次筛查始于
✓ 1型糖尿病诊断后5年 ✓ 2型糖尿病诊断确立后
• 此后应每年筛查糖尿病肾脏疾病 • 筛查应包括
• 针对T2DM患者观察性研究结果类似
Caramori ML; et al Diabetes 2000 Sep;499:1399408
肾脏结构改变可能先于蛋白尿
• 66名平均病程在10年以上的T1DM患者按照蛋白尿情况分为 Group14;发现这些患者较同龄的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肾小球基底膜厚 度GBM和系膜体积分数Vv均有改变
增高
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
蛋白;水肿;高血压
肾小球广泛硬化;荒废; 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进行性下降 <10 ml/min
减少
增高
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 水肿以及尿毒症症状
2012KDIGO对慢性肾脏病最新分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大于200微克;约75%的患者出现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水肿。本期又称临床糖尿病性肾病或显性肾病期,具有典型糖尿病性肾病“三联征”。
五期:一般在患病20余年时发生。当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小于40毫升时,氮质血症出现,其中,血肌酐值大于每升707微摩尔是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那么,糖尿病肾病分为哪几期呢?
一期: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也没有异常,但有一些病理的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故又称高滤过期。
二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小于20微克,运动后增加,休息后可恢复。呈间隙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变。又称无临床症状肾损害期。
三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在20至200微克,称微量白蛋白尿期,又称隐性肾病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
以上是长沙普济肾病医院专家为您介绍的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提醒患者患了糖尿病肾病要积极主动治疗,避免病情加重。